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背景噪声资料研究海原断裂带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
1
作者 车子强 吴忠良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23,共19页
海原断裂带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NWW走向大型边界断裂带,为了研究该区域地壳速度结构与变形特征,使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布设的跨海原断裂带流动地震台阵(SACHY-Array)和研究区域内固定地震台站共61个台站(40个流动台站和2... 海原断裂带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NWW走向大型边界断裂带,为了研究该区域地壳速度结构与变形特征,使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布设的跨海原断裂带流动地震台阵(SACHY-Array)和研究区域内固定地震台站共61个台站(40个流动台站和21个固定台站)的垂向连续波形数据.采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提取了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周期范围为5~30 s、分辨率1°×1°的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图像.结果表明,短周期5~10 s内,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以及银川地堑南部均呈现低速异常体,祁连造山褶皱带东段表现为相对高速体;海原断裂带西南侧快波偏振方向为NWW、NW向,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为近NS向,各向异性方向与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15~30 s周期内,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及银川地堑南部的低速异常逐渐减弱且范围不断减小,15 s周期左右,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的低速体在烟筒山断裂带下方有错断的趋向,陇中盆地中央、鄂尔多斯西南缘均存在高速异常体;方位各向异性方向与短周期基本一致,不过各向异性强度较弱.本文认为,海原断裂带是高低速过渡带,位于断裂带北侧的河西走廊过渡带表现为低速异常,而位于南侧的祁连褶皱造山带表现为高速异常,海原断裂带及邻区具有复杂的地壳结构,并可能存在局部的地壳破坏变形;地壳方位各向异性作为地壳变形的重要约束指标,说明了海原断裂带及邻区各向异性可能主要由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剪切变形所产生,青藏高原的NE向推挤作用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流动地震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Rayleigh波相速度 地壳 方位各向异性
下载PDF
华北东北部的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何正勤 叶太兰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3-1242,共10页
本文用华北临时地震台阵197个宽频带台站2006年12月~2007年6月记录的面波资料,用双台法测定了435条路径上周期8~75 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 & 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30~50 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 本文用华北临时地震台阵197个宽频带台站2006年12月~2007年6月记录的面波资料,用双台法测定了435条路径上周期8~75 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 & 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30~50 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4个具有代表性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这些图像揭示了华北东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质.10 s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清晰地勾绘出了华北东北部盆地与山区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平原与山区的相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华北东北部6级以上的强震大都分布在16 s周期高相速度与低相速度急剧变化的过渡带上,规模较大的断裂也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的边界附近;在研究区域中部,26 s周期的相速度出现一个明显的呈北东向展布的相速度梯度带,该梯度带与重力梯度带位置相近,说明该重力梯度带两侧的地壳速度结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双台法 波相速度 层析成像
下载PDF
山西地区面波相速度分布图像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美琴 何正勤 +5 位作者 郑勇 吕芳 刘春 梁向军 苏燕 李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36-1848,共13页
本文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31个台站和周边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数字地震台网6个台站2009年2月-2011年11月记录的面波资料,利用双台法测定了350条路径上周期8~75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 本文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31个台站和周边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数字地震台网6个台站2009年2月-2011年11月记录的面波资料,利用双台法测定了350条路径上周期8~75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40~50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4个具有代表性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和3条不同方向的相速度剖面,这些图像揭示了山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质和相速度纵向变化特征.10s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显示出断陷带与两侧隆起区相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几个断陷盆地的最大沉降中心附近呈现低相速度异常;山西6级以上强震大都分布在15s周期高相速度与低相速度急剧变化的过渡带上;20~26s周期的相速度以38°N为界呈现出南高北低格局,与山西断陷盆地带莫霍界面埋深南浅北深的结果相吻合;36s~54s周期相速度图像的低速区域逐渐收缩到大同一带,进一步说明南部区域在该周期反映的深度范围已进入上地幔,而大同盆地的低速可能与该区域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关.沿113°E的南北相速度纵剖面显示周期25~75s以38°N为界,南部相速度高、北部相速度低,证实了38°N线附近是晋北地块、晋南地块的"软"、"硬"块体的结合部位,可能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幅度不同造成了深部速度的南北差异;其他两个横切裂谷的剖面显示出与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区 双台法 波相速度 层析成像
下载PDF
可控振源作用下Rayleigh波相速度提取方法研究
4
作者 董连成 胡新福 +2 位作者 李广影 陶夏新 黄学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8,共7页
Rayleigh波探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针对稳态法Rayleigh波相速度提取方法的缺点,从地脉动台阵的观测出发,发展了一种地表可控振源作用下的新的Rayleigh波相速度提取方法——改进的空间自相关方法,节省了观测时拾振器的使用数... Rayleigh波探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针对稳态法Rayleigh波相速度提取方法的缺点,从地脉动台阵的观测出发,发展了一种地表可控振源作用下的新的Rayleigh波相速度提取方法——改进的空间自相关方法,节省了观测时拾振器的使用数量。对实际场地进行了可控振源及地脉动台阵的观测,应用所建议的方法从实际可控振源观测记录中提取了Rayleigh波相速度,与应用传统方法从地脉动台阵观测记录及有限元模拟的记录中提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克服了传统提取方法的缺点,为下一步Rayleigh波相速度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波相速度 改进的空间自关方法 可控振源 目标函数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华北克拉通中部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翔 丁志峰 +1 位作者 宁杰远 常利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01-2715,共15页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在华北中部布设的306个台站记录的波形数据,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开展了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短周期的相速度异常及其方位各向异性主要与地表构造相关,盆地表现为低速异常,造...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在华北中部布设的306个台站记录的波形数据,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开展了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短周期的相速度异常及其方位各向异性主要与地表构造相关,盆地表现为低速异常,造山带表现为高速异常,快波方向主要表现为NE-SW向,与断层走向以及构造单元走向一致.在中长周期,山西地堑南北段的相速度异常以及方位各向异性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北段表现为大范围的低速异常,而南段则转变为高速异常,北段显著的低速异常可能与第四纪大同火山群的岩浆活动有关,其中心位置随深度的变化可能代表了地幔热物质在地壳内上涌的通道,相速度异常的南北差异可能代表着岩浆活动只在北段比较活跃.方位各向异性在北段较弱且主要表现为NE-SW向,南段的方位各向异性较强且逐渐向E-W向转变.中下地壳对应的面波快波方向与该区域最大压应力方向比较吻合,推测山西地堑的地壳方位各向异性主要受地壳应力场的影响,但北段还受到岩浆活动影响.与前人SKS分裂的结果对比发现,北段的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的快波方向与地幔的快波方向不一致,考虑到该区域受岩浆活动影响,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的来源比较复杂,其壳幔变形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中南段下地壳以及上地幔表现为稳定的高速异常,其面波快波方向逐渐转变为E-W向,与SKS分裂快波方向大致吻合,符合垂直连贯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山西地堑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Rayleigh波相速度 方位各向异性
下载PDF
全球地震面波相速度的微分性质及其波谱特征
6
作者 唐娉 张禹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8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全球地震面波相速度球谐展开的振幅谱特征与横向非均匀结构微分性质的内在联系,对现今存在的两组不同的高阶振幅谱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为选择更为合适的参数化方法或模型光滑度的限制条件提供了某种理论判据。
关键词 参数化 地震勘探 地震面 微分性质 波相速度
下载PDF
基于并行遗传算法的场地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反演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连成 李广影 +2 位作者 陶夏新 卢同刚 吕大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容易陷于极值,计算时间长的问题,设计基于计算机集群的一种新的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反演场地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方法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和MPI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多进程的粗粒度集群计算,通过个体迁移策略协调优化... 目的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容易陷于极值,计算时间长的问题,设计基于计算机集群的一种新的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反演场地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方法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和MPI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多进程的粗粒度集群计算,通过个体迁移策略协调优化子种群,运用计算效率判断计算负载状态,采用动态种群进行负载平衡,构建了4节点的PC集群,对算例和实际场地的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简单模型收敛于最优解,实际场地的反演结果与钻孔资料的平均误差均在20%以内,计算速度明显提高,并行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好于串行遗传算法反演的结果.结论笔者设计的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有效地加快了进化速度,并行效率高,加强了局部搜索能力,反演结果较好,适合应用于反演实际工程场地的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剪切速度结构 Love和Rayleigh波相速度 并行遗传算法 负载平衡 反演
下载PDF
基于地震仪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共点观测Rayleigh波频散特性
8
作者 王晓蕾 薛兵 +4 位作者 崔仁胜 朱小毅 高尚华 赵帅博 张兵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6,共16页
作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深井地震综合观测系统建设项目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建成了一个深井地震观测实验系统,共建成10个井深300 m和2个井深1000 m综合地震观测井,其中包含了地震波观测和应变观测,通过将甚宽... 作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深井地震综合观测系统建设项目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建成了一个深井地震观测实验系统,共建成10个井深300 m和2个井深1000 m综合地震观测井,其中包含了地震波观测和应变观测,通过将甚宽频带地震仪观测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集成,形成地震与应变共点观测。应变仪与地震仪的采样率均设计为100 Hz,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远震、区域地震和近场微震的地震波和应变地震波观测数据。基于最早建成的地震综合观测深井之一--拖乌300 m深井数据,尝试采用地震波和应变地震波的振幅信息,基于共点相速度估计理论,获取了20~125 s周期范围内观测井局部的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地震综合观测 高分辨应变地震观测 共点速度估计 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怀富 吴建平 +3 位作者 周仕勇 房立华 王未来 刘雅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0-1084,共15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高原物质侧向挤出的前沿地带,是研究岩石圈变形机制、高原物质侧向逃逸和深部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研究区内540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面波资料,基于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青藏... 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高原物质侧向挤出的前沿地带,是研究岩石圈变形机制、高原物质侧向逃逸和深部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研究区内540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面波资料,基于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周期14~80 s瑞利面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4~20s周期内,面波方位各向异性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和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密切相关,可能受到了断裂带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川滇菱形块体的北部次级块体及丽江—小金河断裂带附近随着面波周期的增加,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NS向逐步转变为NE-SW方向,并与断裂带大致平行,而其以南的攀枝花附近表现为高相速度和弱各向异性的特征.我们推测,在川滇菱形块体北部存在明显的下地壳流,流动方向与块体向南的挤出方向基本一致,该地壳流受到攀枝花附近的高速、高强度坚硬块体阻挡,其前缘向西南方向流动.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地区由于坚硬块体的存在,下地壳没有明显的通道流.在红河断裂以西地区,30~60s周期范围的面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和红河断裂大致平行,推测可能与渐新世至中新世早期印支地块向南东方向的挤出密切相关.研究区东北部,四川盆地南缘地壳各向异性以NE-SW和NEE-SWW向为主与SKS快波方向明显不同,推测主要与该地区地壳的早期构造变形有关同时也说明SKS各向异性主要来自上地幔介质;在研究区南部104°E以西的中长周期面波各向异性方向与SKS分裂研究获得的近EW快波方向基本一致,但在104°E以东地区面波各向异性较弱且快波方向与SKS的观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推测东部SKS各向异性来源深度至少在150 k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函方程 波相速度 方位各向异性 剪切分裂
下载PDF
川西地区瑞雷波方位各向异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怀富 吴建平 +1 位作者 周仕勇 冯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05,I0001,共14页
本文使用川西密集地震台阵记录的面波资料,利用程函方程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周期为14-6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分布。结果显示:川滇菱形地块的川西北地块内部的低速异常明显,其下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以NS向为主,松潘-甘孜地块... 本文使用川西密集地震台阵记录的面波资料,利用程函方程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周期为14-6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分布。结果显示:川滇菱形地块的川西北地块内部的低速异常明显,其下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以NS向为主,松潘-甘孜地块内部的低速异常稍弱,下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以NW-SESE向为主,表明川西北地块可能存在下地壳通道流,松潘-甘孜地块内部存在的通道流相对较弱;龙门山断裂带和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的速度结构和方位各向异性均有明显差异,可推测青藏高原内部的地壳流在东部和南部分别受高速、高强度的四川盆地和滇中地块阻挡,沿高原边界带发生了侧向流动;周期大于25 s的面波方位各向异性方向为NW-SE;与SKS分裂优势方向相近,说明四川盆地的剪切波各向异性可能主要源于上地幔;而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壳幔各向异性较为复杂,面波方位各向异性与SKS分裂的NW-SE向弱各向异性存在差异,表明该处的剪切波各向异性可能来自地幔更深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函方程 波相速度 方位各向异性 剪切分裂
下载PDF
工程场地浅层剪切波速结构反演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连成 李广影 +2 位作者 陶夏新 卢同刚 吕大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目的反演工程场地浅层剪切波速结构,验证中美联合地脉动台阵观测记录适合应用于实际工程场地的浅层剪切波速结构.方法对唐山地区两个实际场地观测,从地脉动台阵观测竖向记录中提取了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从地脉动台阵3分量记录中... 目的反演工程场地浅层剪切波速结构,验证中美联合地脉动台阵观测记录适合应用于实际工程场地的浅层剪切波速结构.方法对唐山地区两个实际场地观测,从地脉动台阵观测竖向记录中提取了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从地脉动台阵3分量记录中提取了Love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采用Haskell矩阵计算理论的Rayleigh波和Love波相速度.结合遗传算法与单纯形结合的反演算法对唐山地区的两个具体场地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并与实际的钻孔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场地1提取的相速度频散曲线与理论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别.场地2提取的相速度频散曲线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较好,场地2的剪切波速结构反演结果较好,与钻孔资料的平均误差均在20%以内.结论利用从地脉动记录中提取Rayleigh波和Love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场地剪切波速结构效果较好,适用于实际工程场地的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剪切速度结构 地脉动台阵联合观测 Love和Rayleigh波相速度 混合遗传算法
下载PDF
综合面波法分析地下空洞展布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关镶锋 卢长伟 +1 位作者 殷成 滕兆育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0年第5期65-69,共5页
针对水利工程区存在大量的地下空洞,对工程存在一定风险及安全隐患的问题,利用综合面波法(即浅层S波速度结构和天然面波法在H/V约束下的分析方法),查明工程区的地下空洞的空间展布状况,为后期处理方案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实例分析,布设3... 针对水利工程区存在大量的地下空洞,对工程存在一定风险及安全隐患的问题,利用综合面波法(即浅层S波速度结构和天然面波法在H/V约束下的分析方法),查明工程区的地下空洞的空间展布状况,为后期处理方案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实例分析,布设39条测线,选取其中6条剖面,探测结果同已知钻孔信息的剖面相吻合,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得到了较好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面 H/V约束 S波相速度 二维反演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内孤立波包的地震海洋学和遥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邝芸艳 王亚龙 +4 位作者 宋海斌 关永贤 范文豪 龚屹 张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7-611,共15页
在南海东北部东沙环礁附近,内孤立波被大量地观测报道.在该地区内孤立波的传播和演化过程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改进的地震海洋学处理方法对2009年夏的一段海洋勘探地震测线进行了重新处理,获得了50 m水深之下的水层反射图像,... 在南海东北部东沙环礁附近,内孤立波被大量地观测报道.在该地区内孤立波的传播和演化过程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改进的地震海洋学处理方法对2009年夏的一段海洋勘探地震测线进行了重新处理,获得了50 m水深之下的水层反射图像,发现了包含8个内孤立波的下沉型内孤立波包.遥感仪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图像在该段地震测量的3 h内,捕捉到同一个内孤立波包,经处理分析,获得前5个内孤立波的清晰图像.本文采用了两种方法计算内孤立波相速度,方法一是利用不同的叠前共偏移距道集剖面估算内孤立波的视相速度,并根据MODIS图像上内孤立波的传播方向对其进行校正;方法二是利用地震与MODIS图像联测直接获得传播相速度.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相速度分别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在数值大体一致.地震海洋学剖面可直接获得内孤立波包中8个内孤立波的特征参数,包括振幅、视半高宽和视波间距.该内孤立波包的最大振幅为117 m,最大视半高宽为1020 m,最大视波间距为4100 m.由于地震采集船和内孤立波之间存在类多普勒效应,且二者前进方向存在夹角,所以利用地震与MODIS图像联测得到的传播相速度,结合MODIS图像所推断的内孤立波传播方向对视半高宽和视波间距进行校正.首波的半高宽与遥感估算的特征半波宽的比值是1.75,接近理论比值的1.763;校正后的真波间距和遥感量测波间距数值基本一致.最后,结合地震观测前后的遥感图像和潮流数据推断这一内孤立波包为Type-b型.结果表明,将地震海洋学和遥感方法结合,可以更好地研究内孤立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洋学 MODIS图像 内孤立 内孤立波相速度 内孤立的特征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面波及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14
作者 潘佳铁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3期46-48,共3页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大陆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广泛侵入与喷发、大量中强地震的密集发生等地学现象都表明,中生代以来它遭到了广泛的破坏作用。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Rayligh波相速度 噪声互 层析成像 广义反射-透射系数 各向异性
下载PDF
Anisotropy measurement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Qingshankou shale
15
作者 Li Qing-feng Yan Xue-hong +5 位作者 Yan Wei-lin Ren Li Wang Peng Han Jian-qiang Xia Xue Chen Hao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468-478,617,共12页
Qingshankou shale(Gulong area,China)exhibits strong acoustic anisotropy characteristics,pos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it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In this study,the five full elastic constants and multipole resp... Qingshankou shale(Gulong area,China)exhibits strong acoustic anisotropy characteristics,pos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it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In this study,the five full elastic constants and multipole response law of the Qingshankou shale were studied using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Analyses show that the anisotropy parametersϵandγin the study region are greater than 0.4,whereas the anisotropy parameterδis smaller,generally 0.1.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wave velocities of these strong anisotropic rocks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inclination angle,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up velocity and phase velocity are also present.Acoustic logging measures the group velocity in dipped boreholes;this differs from the phase velocity to some extent.As the dip angle increases,the longitudinal and SH wave velocities increase accordingly,while the qSV-wave velocity initial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reaching its maximum value at a dip of approximately 40°.These results provide an effective guide for the correction and modeling of acoustic logging time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verse isotropy anisotropy parameter sonic logging group velocity phase velocity
下载PDF
高速地表环境下的主动源面波勘探研究
16
作者 胥鸿睿 刘泽鹏 +2 位作者 程天健 尹晓菲 孙石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8-1638,共11页
高频(≥2 Hz)瑞雷面波的相速度频散特征已经被广泛用于确定浅地表横波速度,但仅反演几十Hz以内的相速度频散难以约束地表最浅部(譬如,<0.2 m深度)的横波速度.此外,频散反演中不准确的表层横波速度亦会导致更深部横波速度反演结果的偏... 高频(≥2 Hz)瑞雷面波的相速度频散特征已经被广泛用于确定浅地表横波速度,但仅反演几十Hz以内的相速度频散难以约束地表最浅部(譬如,<0.2 m深度)的横波速度.此外,频散反演中不准确的表层横波速度亦会导致更深部横波速度反演结果的偏差.实际中,无论城市混凝土浇筑的马路或者铁路坚硬的道床都在地表呈现为显著高横波速度异常(>1000 m/s)的薄层,此类地表环境下频散反演的结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相较于瑞雷面波频散,相同频率的瑞雷面波水平-垂直振幅比(H/V)对横波速度的敏感深度明显更浅.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源多道地震记录准确提取高频瑞雷面波H/V并联合反演瑞雷面波相速度频散和H/V的方法.本文通过高速地表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引入H/V的联合反演显著改善了地表及更深部的横波速度的反演精度.该方法对高速地表条件下的城市道路检测及铁路路基病害识别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地表 瑞雷面波相速度频散 H/V 联合反演 速度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典型场地地脉动台阵观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连成 申学金 +1 位作者 李广影 赵淑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51,共9页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场地资料较少的情况,为满足工程和防震减灾的需要,对北麓河和二道沟二个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多年冻土场地进行了地脉动台阵观测,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设计了地脉动台阵,进行了加速度记录观测。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数据进...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场地资料较少的情况,为满足工程和防震减灾的需要,对北麓河和二道沟二个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多年冻土场地进行了地脉动台阵观测,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设计了地脉动台阵,进行了加速度记录观测。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滤掉信号中的长频率漂移及直流成分,对各测点加速度数据记录的水平和竖向的最大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进行了统计,表明北麓河场地更为坚硬。通过单点谱比法对场地卓越频率进行了分析,两个场地的竖向卓越频率波动的范围大致在3.0~5.5Hz,属较硬实场地。通过改进的空间自相关方法计算了空间自相关系数,提取了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与正常提取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地脉动台阵布置和Rayleigh相速度提取方法的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脉动台阵观测 场地卓越频率 改进的空间自关方法 Rayleigh波相速度
下载PDF
渤海夏季第一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璐 熊学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利用渤海2006年夏季大面观测的CTD温盐资料,分别运用WKB近似和数值方法计算了渤海夏季第一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和第一斜压重力波相速度。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算法得出的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和斜压重力波相速度的分布格局相似,与渤海等深线... 利用渤海2006年夏季大面观测的CTD温盐资料,分别运用WKB近似和数值方法计算了渤海夏季第一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和第一斜压重力波相速度。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算法得出的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和斜压重力波相速度的分布格局相似,与渤海等深线分布大体一致。数值解法下,在北戴河和长兴岛附近海域,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较大,最大为4.72km,对应的斜压重力波相速度最大为0.44m/s;在莱州湾海域,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较小,最大仅为1.76km,对应的斜压重力波相速度最大为0.16m/s;在渤海中部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和斜压重力波相速度的等值线发生明显弯曲,在靠近渤海海峡内侧出现一个极小值,而与之对应在渤海中部以西出现一个极大值,导致变形半径的等值线呈NE-SW向倾斜的"S"状。渤海夏季第一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在WKB近似下的结果较低于数值解法求出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WKB近似依赖于浮性频率对水深的积分,适用于浮性频率垂向变化较弱的情况,渤海夏季浮性频率垂向变化较大,WKB近似得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压罗斯贝变形半径 斜压重力波相速度 WKB近似 浮性频率 渤海
下载PDF
Studies on phase and group velocities from acoustic logging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晶 陈德华 +3 位作者 张海澜 张秀梅 何晓 王秀明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108-113,117,共7页
It is still argued whether we measure phase or group velocities using acoustic logging tools. In this paper, three kinds of model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is problem by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still argued whether we measure phase or group velocities using acoustic logging tools. In this paper, three kinds of model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is problem by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irst, we use the plane-wave superposition model containing two plane waves with different velocities and able to change the values of phase velocity and group velocit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phase velocity is higher or lower than group velocity, using the slowness-time coherence (STC) method we can only get phase velocities.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dispersion analysis and branch-cut integration, in a rigid boundary borehole model the results of dispersion curves and the waveforms of the first-order mode show that the velocities obtained by the STC method are phase velocities while group velocities obtained by arrival time picking. Finally, dipole logging in a slow formation model is investigated using dispersion analysis and real-axis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of dispersion curves and full wave trains show similar conclusions as the borehole model with rigid boundar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logging slowness-time coherence phase velocity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
下载PDF
Digital core based transmitted ultrasonic wave simulation and velocity accuracy analysis
20
作者 朱伟 单蕊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375-381,420,共8页
Transmitted ultrasonic wave simulation (TUWS) in a digital co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digital rock physics and is used to study wave propagation in porous cores and calculate equivalent velocity. When ... Transmitted ultrasonic wave simulation (TUWS) in a digital co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digital rock physics and is used to study wave propagation in porous cores and calculate equivalent velocity. When simulating wave propagates in a 3D digital core, two additional layers are attached to its two surfaces vertical to the wave-direction and one planar wave source and two receiver-arrays are properly installed. After source excitation, the two receivers then record incident and transmitted waves of the digital rock. Wave propagating velocity, which is the velocity of the digital core, is computed by the picked peak-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ecorded wave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UWS, a digital core is fully saturated with gas, oil, and water to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velocities. The velocities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wave frequencies in the simulation frequency band, and thi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sult of scattering. When the pore fluids are varied from gas to oil and finally to water, the velocity-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different frequencies are similar, thereby approximately following the variation law of velocities obtained from linear elastic statics simulation (LESS), although their absolute values are different. However, LESS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ultrasonic simulation has high relative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rock transmitted ultrasonic wave simulation VELOCITY relative preci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