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定漫谈(二) 禅定名相及其分类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明 《佛教文化》 1994年第2期10-13,共4页
谈起佛家禅定,有人就会问:什么叫禅定?它在佛法修证中占有什么地位、有那些种类。
关键词 禅定 修证 止观 三摩 持戒 安那般那 波罗提木叉 实相 大圆满 所诠
下载PDF
以戒为师
2
作者 君冈 《佛教文化》 1993年第4期6-6,共1页
有几位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这几位中有的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只是因为某句话或某件事让我明白了事理,我在心目中对他们永远尊为师长。我觉得韩愈所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实在有理。为我解... 有几位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这几位中有的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只是因为某句话或某件事让我明白了事理,我在心目中对他们永远尊为师长。我觉得韩愈所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实在有理。为我解惑,使我明理的,当然是我的老师! 如今,年岁徒增,困惑并不见少,为解惑仍然需要老师,可是老师越来越难找了。到了一定的年龄常犯好为人师的毛病,这是从师的一大障碍。此外,在坎坷的人生途中有些曾被我视为老师的人,使我失望、寒心,以致于轻易不敢认师。以谁为师呢?这成为我的一大困惑。还是释迦牟尼佛指点了我,“以戒为师”。我把这一教导作为本栏目的一叶奉献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 生而知之 波罗提木叉 无惑 终生难忘 遗教经 尊者 僧团 根器 佛弟子
下载PDF
《长阿含》的写本与弗吉尼亚的私人收藏
3
作者 纪赟(译) 《汉语佛学评论》 2018年第1期275-310,共36页
1.《长阿含》的写本(由哈特曼撰写)此卷之中所有其他文章都是关注于特定的搜集品、地区或者是字体——或者是所有这些的综合——而此文最初则是源自一个单独的写卷。
关键词 波逸 《长阿含》 毗奈耶 波罗提木叉 弗吉尼亚 私人收藏
下载PDF
戒学讲座之九——比丘比丘尼戒的内容及其同异 被引量:3
4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8,共6页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与作持的,波罗提木叉则唯有止持。所以持律含有持戒,持戒不含有持律;因持律是僧团大众共同的事,持戒是各个比丘个人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尼戒 波罗提木叉 持戒 僧团 波逸 突吉罗 单堕 八敬法 僧残 波罗
原文传递
佛言祖语
5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1,共1页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今瞋恨...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今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若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戒 波罗提木叉 持戒 善功 禅定 善法 诸根 五欲 智慧人 正顺
原文传递
僧伽的自新大会—布萨
6
作者 济群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2-25,共4页
佛制僧团,半月半月必须说戒。说戒又叫布萨,印度的一般宗教,都有在每月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举行布萨集会的习惯,适应这一般的宗教活动,佛教也成立了布萨制度。梵语布萨,汉译净住、或清净,本为净化自心的意思。布萨法会的举行:一方面... 佛制僧团,半月半月必须说戒。说戒又叫布萨,印度的一般宗教,都有在每月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举行布萨集会的习惯,适应这一般的宗教活动,佛教也成立了布萨制度。梵语布萨,汉译净住、或清净,本为净化自心的意思。布萨法会的举行:一方面为信众们说法,受持八关斋戒,使他(她)们住于清净戒行,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一方面比丘读诵戒本,按篇提示、检阅,通过自我检讨、发露忏悔,从而收到僧众自新、僧团纯洁、正法久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萨 僧伽 僧团 戒行 波罗提木叉 受持 大众部 戒本 四分律 八关斋戒
原文传递
佛法戒律论(1)
7
作者 吴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20-27,共8页
戒律之界说及其在佛教中之地位佛教三无漏学,首为戒学.《成实论》曰:"若无持戒,则无禅定." "戒能为定因."故持戒为禅定之基础.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云清凉.二名毗奈耶,旧译毗尼,此云调伏,善治;正译为律,律者法... 戒律之界说及其在佛教中之地位佛教三无漏学,首为戒学.《成实论》曰:"若无持戒,则无禅定." "戒能为定因."故持戒为禅定之基础.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云清凉.二名毗奈耶,旧译毗尼,此云调伏,善治;正译为律,律者法也.三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亦云处处解脱,或云随处解脱,而中文之总名,便是戒律.《舍利弗问经》曰:"波罗提木叉,名最胜义,以何义故,名为最胜?诸善之本,以戒为根,众善得生,故言胜义.复次,戒有二种:一、出世,二、世间.此世间者,能与出世作因,故言最胜.复次,戒有二种,一者依身口,二者依心.由依身口戒,得依心戒,故名为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提木叉 持戒 舍利弗问经 毗奈耶 禅定 戒体 成实论 随处解脱 义故 大乘教
原文传递
佛教的僧团组织
8
作者 传印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20,共3页
一、宗旨——精神 1.六和佛教教团,名曰“僧伽”(Sangha)。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和合”有事理之别。事和有六,即:身和同居,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
关键词 僧团 僧伽 教团 波罗提木叉 五分律 粪扫衣 三衣 戒法 四念处 律藏
原文传递
弘一律师与律学
9
作者 蔡惠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31-32,共2页
今年是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弘一律师诞辰110周年.福建泉州大开元寺于1986年成立《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由林子青任主编,圆拙、陈珍珍、沈继生任副主编,经过多年的努力,根据"求全存真、分类编辑"的原则,已编成佛学、... 今年是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弘一律师诞辰110周年.福建泉州大开元寺于1986年成立《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由林子青任主编,圆拙、陈珍珍、沈继生任副主编,经过多年的努力,根据"求全存真、分类编辑"的原则,已编成佛学、序跋、传记、文艺、杂著、书信、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一 大开元寺 四分律 戒相 编辑委员会 波罗提木叉 律学 持戒 无上菩 佛遗教经
原文传递
读王船山《牧云常住记》书后
10
作者 吴立民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15,10+47,共7页
“僧要象僧,庙要象庙”,这是对寺庙与僧人的基本要求。吴立民先生在《读王船山<牧云常住记>书后》中,通过对王船山《牧云常住记》的导读,提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深思。
关键词 王船山 吴立民 波罗提木叉 持戒 净戒 云庵 船山学报 古林派 大戒 相宗络索
原文传递
读者来信
11
作者 孙宝兴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9-39,共1页
净慧法师: 我是一个《法音》期刊的忠实读者,见到贵刊92年12期中演翔写的一篇《古今寺院与搞活经济》(以后简称古今)文章中主张寺院应该搞活多创收入,认为僧人经商是符合佛所提倡的“五明兼学”,是在弘扬佛法,又以海内外香港、台湾及东... 净慧法师: 我是一个《法音》期刊的忠实读者,见到贵刊92年12期中演翔写的一篇《古今寺院与搞活经济》(以后简称古今)文章中主张寺院应该搞活多创收入,认为僧人经商是符合佛所提倡的“五明兼学”,是在弘扬佛法,又以海内外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寺院经商办厂——作为成功经验向读者介绍。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法音》期刊是弘扬佛法的一个有力工具,它是指导广大佛教徒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但《古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扬佛法 五明 法音 佛所 净慧 波罗提木叉 末法时代 佛教信徒 明心见性 佛道
原文传递
佛法之根本与教法之分类(上)
12
作者 吴信如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4,共7页
关键词 根本烦恼 欲界 道谛 三十七道品 色蕴 波逸 转依 见惑 色界 波罗提木叉
原文传递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戒学讲座之四
13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8期8-13,共6页
绪说已经讲了三归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所以三归五戒... 绪说已经讲了三归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所以三归五戒,从其根本要求上说是分不开的,后人之只受三归不受五戒者,只是一种接引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归 八关 学佛 菩萨戒 了生脱死 六斋日 受持 波罗提木叉 比丘尼戒 藕益
原文传递
式刹摩那、中国比丘尼和戒律
14
作者 D·阿摩那斯里·威尔那特拉 王晓东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具足戒 南传佛教 沙弥尼 僧团 僧伽 波逸 四分律 波罗提木叉 比丘尼戒 大长老
原文传递
最上云音室读书记
15
作者 周叔迦 《法音》 1986年第2期16-20,共5页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宋释法颖集。颖姓索,敦煌人,今甘肃敦煌县也,为法香弟子。朱元嘉末南至江左,孝武时为都邑僧正,后辞任。齐高即位,复敕为僧主。建元四年卒,事迹具详《高僧传》本传。所撰有《十诵戒...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宋释法颖集。颖姓索,敦煌人,今甘肃敦煌县也,为法香弟子。朱元嘉末南至江左,孝武时为都邑僧正,后辞任。齐高即位,复敕为僧主。建元四年卒,事迹具详《高僧传》本传。所撰有《十诵戒本》并《羯磨》等。此卷元、明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皆作法显集。然法显初居道场寺,译出《僧祗律》,后至荆州,卒于辛寺。法颖居京师多宝寺,每以信施造经像及药藏,镇于长干。是故此卷题云长干寺沙门,正与传合。盖以字近误为显耳。所集儿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单堕,八向彼悔,一百零六众学,七灭诤,共三百五十四戒,与《四分律》相较,初三篇相同;舍堕篇以下条文互有增损。若仅以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提木叉 四分律 向彼悔 法颖 单堕 《大藏经》 波罗 多宝寺 僧残 七灭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