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陶瓷绘画中泥性语言的表现
1
作者 邓晨霞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50-51,共2页
泥性语言是陶瓷绘画主要的材料语言,它与绘画语言相辅相成,贯穿陶瓷绘画整个创作过程。泥性语言中可塑性和烧结性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绘画表现、造型表现和肌理表现,艺术家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增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陶瓷... 泥性语言是陶瓷绘画主要的材料语言,它与绘画语言相辅相成,贯穿陶瓷绘画整个创作过程。泥性语言中可塑性和烧结性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绘画表现、造型表现和肌理表现,艺术家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增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陶瓷绘画风格。因此,熟悉并运用泥性语言是陶瓷绘画创作的基础,也是体现陶瓷绘画本体语言价值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绘画 泥性语言 审美属 可塑
下载PDF
浅谈现代陶艺的泥性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移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79,82,共4页
泥土是现代陶瓷艺术形态塑造的媒介语言。现代陶艺塑造过程中讲究"泥性"的表达,熟习陶艺"泥性"的表现形式,是一个陶艺家必须具备的功夫。现代陶艺中,艺术家通常根据作品主题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泥性"语言表... 泥土是现代陶瓷艺术形态塑造的媒介语言。现代陶艺塑造过程中讲究"泥性"的表达,熟习陶艺"泥性"的表现形式,是一个陶艺家必须具备的功夫。现代陶艺中,艺术家通常根据作品主题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泥性"语言表达;而泥性表达又依赖于艺术家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妙悟。表现泥性成为现代陶艺创作的一种艺术自觉性;同时,当代社会艺术美学的人文意蕴和审美情趣也在其间得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陶艺 泥性 人文意蕴
原文传递
浅谈宜兴紫砂壶艺泥性的特点与传统人文精神 被引量:4
3
作者 罗移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99,共4页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壶艺的故乡,特产优质紫砂泥料。紫砂艺人在紫砂壶艺形体的塑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紫砂泥性的表达,其作品造型大方、形制完美、色泽古朴。文人艺术家们对其雅兴不衰,满怀激情。就此,上好的紫砂壶艺作品往往由实用性的...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壶艺的故乡,特产优质紫砂泥料。紫砂艺人在紫砂壶艺形体的塑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紫砂泥性的表达,其作品造型大方、形制完美、色泽古朴。文人艺术家们对其雅兴不衰,满怀激情。就此,上好的紫砂壶艺作品往往由实用性的"物"逐渐转变成文化品味意义上的"物",也展现着紫砂艺术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 紫砂壶艺 泥性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说“泥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学军 《景德镇陶瓷》 2004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泥性 陶艺家 陶瓷艺术 创作 技巧 答案 领悟 理解 实践 概念
下载PDF
软陶中的泥性意蕴
5
作者 程瑶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泥土艺术具有“泥性”这一美学与哲学认知形态。软陶是泥土艺术在长期发展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兴艺术形态。虽然外观与性能上发生了革新式变化,但与泥土艺术一脉相传的“泥性”特征却未曾改变,并愈发的芬芳幽远。加强对当代软陶艺术及其... 泥土艺术具有“泥性”这一美学与哲学认知形态。软陶是泥土艺术在长期发展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兴艺术形态。虽然外观与性能上发生了革新式变化,但与泥土艺术一脉相传的“泥性”特征却未曾改变,并愈发的芬芳幽远。加强对当代软陶艺术及其中蕴合的“泥性”特征的认识,有助于继承与传扬泥土艺术,这对于唤醒民众内心对于人性的感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艺术 泥性 衍生 软陶 发展
下载PDF
论泥性与陶艺的情感表达
6
作者 汪鹏 陈丽娜 《佛山陶瓷》 2011年第8期48-50,共3页
陶艺家对生活的某些感悟是通过感受"泥性"而得以尽情抒发的。当然,在陶艺创作中"情感"也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对"情感"的考虑,陶艺作品便不能表达出更深远的精神内涵。"情感"的升华能够... 陶艺家对生活的某些感悟是通过感受"泥性"而得以尽情抒发的。当然,在陶艺创作中"情感"也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对"情感"的考虑,陶艺作品便不能表达出更深远的精神内涵。"情感"的升华能够为陶艺创作营造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性 情感 陶艺作品 表达 现实生活
下载PDF
探索陶艺刻划花的“泥性”艺术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旭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4,65,共3页
陶艺刻划艺术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刻划纹样缤彩纷呈印记着人类的智慧,陶艺刻划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传承至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但她也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还被广泛的应用并发扬光大。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开... 陶艺刻划艺术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刻划纹样缤彩纷呈印记着人类的智慧,陶艺刻划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传承至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但她也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还被广泛的应用并发扬光大。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开发新的艺术语言,研究探索陶艺刻划花的"泥性"艺术性,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陶艺刻划花语言,开发出无愧于时代的陶艺刻划花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艺 刻划花 泥性 艺术 研究
原文传递
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泥性肌理与写意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饶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4期108-108,共1页
由于基于泥土的创作,陶艺创作有着其独特的写意性的表达。而在其中泥性的肌理对于表达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陶瓷创作中泥性肌理与写意性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它们对于陶艺作品的意义,最后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陶瓷创作 泥性肌理 写意
下载PDF
重塑泥性
9
作者 骆韬颖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6-278,共3页
艺术品呈现的是人类精神状况的一种外化形态。巫术说充分说明了艺术源于人的内心世界。然而雕塑作为当代艺术之一 ,它日益泛滥的金属化形态却距离大众越来越远 ,进入了一个所谓“形式”的狭窄空间。我们提倡雕塑材质中泥性的回归 ,其实... 艺术品呈现的是人类精神状况的一种外化形态。巫术说充分说明了艺术源于人的内心世界。然而雕塑作为当代艺术之一 ,它日益泛滥的金属化形态却距离大众越来越远 ,进入了一个所谓“形式”的狭窄空间。我们提倡雕塑材质中泥性的回归 ,其实质是提倡雕塑家对作品情感上的付出 ,同时寻求多种材质的表现方法 ,重新建构雕塑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泥性 精神 回归
下载PDF
对现代陶艺泥性本体语言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俊卿 《江苏陶瓷》 CAS 2018年第1期31-32,36,共3页
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物质的载体往往被隐没在造型之下,但是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材料本身的形式语言,材料的特殊性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门类。从传统陶瓷到现代陶艺,泥作为造型、釉色的理性载体,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情感化... 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物质的载体往往被隐没在造型之下,但是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材料本身的形式语言,材料的特殊性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门类。从传统陶瓷到现代陶艺,泥作为造型、釉色的理性载体,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情感化的特征。本文就作为现代陶艺创作载体,泥这种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泥性之美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探索陶艺创作中泥性的本体语言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陶艺 泥性 本体语言
下载PDF
对现代陶艺创作中“泥性”的思考
11
作者 滕召阳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2年第3期7-8,共2页
现代陶艺的起始就是以强调陶瓷特性及材料审美为主要手段,因而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泥性"一直为很多陶艺家关注。本文从正面分析"泥性"的重要性,并从其它角度讨论过分追求"泥性"的弊端。
关键词 泥性 现代陶艺 陶艺家
下载PDF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12
作者 范卓群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4期134-134,共1页
紫砂壶手工成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成型方法和精妙的技艺而名传中外,在各类陶瓷手工成型手法中独领风骚。宜兴的紫砂的先辈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泥料资源,经过历代紫砂从业者的辛勤劳动,紫砂陶艺代代相传,到明代... 紫砂壶手工成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成型方法和精妙的技艺而名传中外,在各类陶瓷手工成型手法中独领风骚。宜兴的紫砂的先辈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泥料资源,经过历代紫砂从业者的辛勤劳动,紫砂陶艺代代相传,到明代中后期,整个紫砂壶手工成型流程工艺就基本确立,并渐趋完善。在紫砂壶手工成型过程中,坯体泥料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什么阶段要湿一点,什么阶段要干一点,这就是掌握泥性,把握好了做起来就很顺利,把握的不对非但难制作,还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性 手工成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砂壶 紫砂陶艺 成型方法 流程工艺
下载PDF
探析现代陶艺创作中泥性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雨和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2年第5期73-74,共2页
现代陶艺是陶瓷文化结合现代艺术的产物,是现代人展现社会情感的载体。本文通过对现代陶艺概念与特性的阐述,着重探析了现代陶艺创作中泥性的特征及其所展示的泥性美。
关键词 现代陶艺 审美意蕴 泥性 探析
下载PDF
外力作用下的泥性表达
14
作者 肖思航 钱麒光 《天工》 2021年第6期102-103,共2页
材料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艺术家创作艺术品、实现自身艺术价值的媒介。泥作为陶艺创作中的主要媒介,有它自己的自然属性,而如何在与泥接触的过程中去倾听泥的声音,如何在泥的性格中获取灵感,如何实现泥的自我表达是需要... 材料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艺术家创作艺术品、实现自身艺术价值的媒介。泥作为陶艺创作中的主要媒介,有它自己的自然属性,而如何在与泥接触的过程中去倾听泥的声音,如何在泥的性格中获取灵感,如何实现泥的自我表达是需要去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结合创作过程,从主体借助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陶艺创作中不同泥性的表达,相信对泥性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以后的陶艺创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性 外力作用 自然力 人工力 认知
下载PDF
重塑泥性 回归精神
15
作者 骆韬颖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97-99,共3页
艺术品呈现的是人类精神状况的一种外化形态。雕塑作为当代艺术之一 ,它日益泛滥的金属化形态却距离大众越来越远 ,进入了一个所谓“形式”的狭窄空间。我们提倡雕塑材质中泥性的回归 ,其实质是提倡雕塑家对作品情感上的付出 ,同时寻求... 艺术品呈现的是人类精神状况的一种外化形态。雕塑作为当代艺术之一 ,它日益泛滥的金属化形态却距离大众越来越远 ,进入了一个所谓“形式”的狭窄空间。我们提倡雕塑材质中泥性的回归 ,其实质是提倡雕塑家对作品情感上的付出 ,同时寻求多种材质的表现方法 ,重新建构雕塑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雕塑材质 泥性 表现方法 精神 回归 艺术表现力 金属雕塑
下载PDF
泥性精神的革新——现代陶艺观念谈
16
作者 熊姗姗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3年第6期10-11,共2页
现代陶艺的生产和发展,从本质上可以看作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我们可以从泥性的解放、泥性的转换和泥性的张力来展示这一过程,而这场革命赋予古老的陶瓷艺术以更深层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现代陶艺 泥性革新
下载PDF
论刘庆邦小说《黄泥地》对国民性中“泥性”的批判
17
作者 张静涵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2-68,共7页
小说《黄泥地》是作家刘庆邦直面中国基层现实,着力描写农村改革现状的一部著作,饱含着作者对改革背景下乡土社会命运的深深思索,透过改革挖掘人性的脆弱。小说中反复提到泥土的胶黏性,既是对改革中如泥土一般粘连不清人事复杂曲折的暗... 小说《黄泥地》是作家刘庆邦直面中国基层现实,着力描写农村改革现状的一部著作,饱含着作者对改革背景下乡土社会命运的深深思索,透过改革挖掘人性的脆弱。小说中反复提到泥土的胶黏性,既是对改革中如泥土一般粘连不清人事复杂曲折的暗指,又是对底层人民自私自利、麻木不仁、深于世故、相互构陷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隐喻。刘庆邦对国民性的批判集中体现在其以“泥性”为隐喻的群体性症候的书写上,对农村命运的隐忧,对“泥性”隐喻的着力批判,更赋予了“泥性”以当前中国基层特有的现实困境的真实写照,继承与延续了对国民劣根性批判的现实关怀与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黄地》 泥性 国民批判
下载PDF
探索紫砂壶的泥性与肌理
18
作者 崔杏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3年第6期67-67,共1页
紫砂壶的造型精彩纷呈,纷繁多姿,但我们不能忽略了壶与壶之间表现出的不同质感和泥性和肌理的差异变化。对紫砂泥料的研制和创新,丰富紫砂壶的肌理效果,是紫砂艺人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紫砂 泥性 肌理 美感
下载PDF
泥性的玩味与实验精神——基于“手感”展览中陶瓷作品的思考
19
作者 陈明强 《陶瓷研究》 2021年第5期61-63,共3页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青年教师们在"手感"展览上的陶瓷创作,虽然在陶瓷技术的把握成熟度和材料的了解角度上是"门外汉",但他们把实验艺术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以一种接地气的实际行动和新奇的视角,审视陶瓷材料工...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青年教师们在"手感"展览上的陶瓷创作,虽然在陶瓷技术的把握成熟度和材料的了解角度上是"门外汉",但他们把实验艺术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以一种接地气的实际行动和新奇的视角,审视陶瓷材料工艺和景德镇,将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时代变革的敏感,融入对陶瓷材料本体语言的尝试性摸索中,使得陶瓷泥性的玩味焕发出实验精神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艺术 实验精神 泥性 在地
下载PDF
浅谈现代陶艺的泥性美
20
作者 汪淑珍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2年第3期27-28,18,共3页
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一种视觉改变,是现代人丰富情感展现的载体。本文阐述了现代陶艺的概况与特性,着重解读了现代陶艺的泥性及其所展示的泥性美。
关键词 现代 陶艺 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