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不同溶解程度的注入性及剪切后溶液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光范 舒政 叶仲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67-1570,1574,共5页
配制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通过"炮眼"模拟装置研究其注入性及注入后的溶液性能,研究是否能够缩短其配制时间,并且满足现场配注要求。结果表明,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其入口端的注入压力随溶解程度的增加... 配制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通过"炮眼"模拟装置研究其注入性及注入后的溶液性能,研究是否能够缩短其配制时间,并且满足现场配注要求。结果表明,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其入口端的注入压力随溶解程度的增加急剧降低。当溶解程度大于85%时,其注入压力平稳,注入性较好,能够满足现场长期注入。收集剪切后的不同溶解程度的聚合物溶液,搅拌溶解,它们的表观粘度、一定频率下的粘弹性及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溶解程度 注入性 表观粘度 粘弹 流度控制能力
下载PDF
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注入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由于吸水网络与控制网络的互穿结构,复合吸水材料颗粒具有吸水膨胀速度可控、吸水后强度高的特点。通过填砂管模型、变径管模型研究了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的注入特性、吸水后在孔喉中的运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小于孔喉尺... 由于吸水网络与控制网络的互穿结构,复合吸水材料颗粒具有吸水膨胀速度可控、吸水后强度高的特点。通过填砂管模型、变径管模型研究了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的注入特性、吸水后在孔喉中的运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小于孔喉尺寸的前提下,未吸水膨胀前颗粒可以顺利注入;吸水后即使颗粒直径大于孔喉直径也可以通过拉伸变形顺利通过,通过后立即恢复原状。注入过程中填砂管渗透率降低,颗粒膨胀后渗透率进一步降低,颗粒膨胀后在驱替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填砂管微孔中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颗粒 深部液流转向剂 注入性 驱替压力 运移
下载PDF
老君庙油田L油层无预冲洗胶束注入性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德辰 杨天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5-158,182,共5页
本文介绍了无预冲洗胶束溶液在老君庙油田L油层注入和回采的全过程。本次试验表明,所使用的胶束溶液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和驱油性能,表面活性剂在地下的损失较小。
关键词 胶束 驱油 石油磺酸盐 注入性试验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性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继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118-120,共3页
在模拟某一油藏条件下,采用"串联岩心法"评价优选出的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HAP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特性。结果表明:在高于临界缔合浓度时,HAP溶液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和粘度恢复特性,在多孔介质中表现... 在模拟某一油藏条件下,采用"串联岩心法"评价优选出的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HAP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特性。结果表明:在高于临界缔合浓度时,HAP溶液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和粘度恢复特性,在多孔介质中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和传播性,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高于HPAM,具有较强的流度控制能力和剖面控制能力;在临近临界缔合浓度时,HAP溶液因剪切和吸附滞留作用,导致其溶液粘度降低,故其注入压力相对较低且传播不均匀;在经水的稀释冲刷时,聚合物富集起来浓度增大,由于缔合作用而引起聚合物分子的物理尺寸增加,在孔喉处产生一定程度的堵塞,使流动阻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注入性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下载PDF
外部多网络对抗中注入性入侵的检测模型
5
作者 刘双红 马小雨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4-157,共4页
在网络对抗中同时存在多种注入性入侵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入侵的恶意程序。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提取数据库中所有恶意程序样本特征参数进行比对,由于外部注入的恶意程序的与传统入侵特征不同,伪装水平较高,使得恶意程序特征与... 在网络对抗中同时存在多种注入性入侵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入侵的恶意程序。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提取数据库中所有恶意程序样本特征参数进行比对,由于外部注入的恶意程序的与传统入侵特征不同,伪装水平较高,使得恶意程序特征与正常程序特征难以分别,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导致军事网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算法的外部多网络对抗中注入性入侵检测方法。根据主要特征分析方法,能够得到注入性入侵恶意程序的主要特征,利用注入性入侵特征映射条件,能够得到注入性入侵的检测模型,实现了网络对抗中注入性入侵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网络对抗中注入性入侵的恶意程序,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对抗 注入性入侵 检测模型 特征优化算法
下载PDF
乳状液在储层中的注入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金涛 岳湘安 +3 位作者 宋伟新 张德鑫 苏群 刘凯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制备了一种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体系,开展了此乳状液在30 cm长均质柱状岩芯的渗流实验,模拟乳状液在不同渗透率模拟储层中运移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3.673μm的乳状液在渗透率0.6~1μm^2的岩芯中注入性和调驱能力都较好;... 制备了一种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体系,开展了此乳状液在30 cm长均质柱状岩芯的渗流实验,模拟乳状液在不同渗透率模拟储层中运移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3.673μm的乳状液在渗透率0.6~1μm^2的岩芯中注入性和调驱能力都较好;当乳状液平均粒径与孔道平均直径的比值dr≤0.33时,乳状液的注入性较好,当dr〉0.33时,随着dr的增大,乳状液的注入性迅速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注入性 渗透率 粒径匹配 阻力系数
下载PDF
微泡沫与普通泡沫注入性及调剖能力对比 被引量:6
7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温庆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6,共5页
针对普通泡沫注入性差、运移性弱的问题,将气体和起泡剂溶液同时注入填砂管发泡器制备出一种气泡微细的微泡沫体系。通过多测压点长填砂管和并联填砂管对比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注入性和调剖能力的差异,并借助微观非均质模型对比研究了微... 针对普通泡沫注入性差、运移性弱的问题,将气体和起泡剂溶液同时注入填砂管发泡器制备出一种气泡微细的微泡沫体系。通过多测压点长填砂管和并联填砂管对比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注入性和调剖能力的差异,并借助微观非均质模型对比研究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的封堵机制及改善微观非均质能力。微观驱替实验表明,由于微泡沫气泡直径小于高渗区域孔喉直径,气泡受孔喉的约束较小,主要通过多个气泡叠加作用在高渗区域孔喉处形成堆积封堵,后续气泡以"直接通过"或"弹性变形"的方式流入低渗区域,少量气泡以"气泡陷入"方式封堵小孔喉,但高渗区域堆积的微泡沫易被冲散,导致其封堵强度较弱,调剖作用有限。与微泡沫相比,普通泡沫的平均气泡直径大于高渗孔喉直径,气泡通过孔喉时的流动阻力较大,封堵能力较强,气泡主要通过"弹性变形"和"液膜分异"作用进入孔喉。相同泡沫注入量条件下,普通泡沫微观调剖效果更好。微泡沫在填砂管沿程产生的压差分布较为均匀,其注入性和深部封堵能力优于普通泡沫,但其封堵高渗通道能力及耐水冲洗能力较弱,调剖能力弱于普通泡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 注入性 调剖能力 非均质微观模型
下载PDF
氮气泡沫体系注入性能评价研究
8
作者 王熙 孙林涛 +3 位作者 杨力生 郝明耀 张卓 皇海权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8期45-50,共6页
研究表明,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泡沫体系的注入能力,这一因素直接决定了泡沫体系驱油性能的优劣。本文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岩样的渗透率以及注入速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注... 研究表明,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泡沫体系的注入能力,这一因素直接决定了泡沫体系驱油性能的优劣。本文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岩样的渗透率以及注入速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注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体系具有黏弹性,可以有效的建立地层的渗流阻力,扩大波及体积;残余阻力保留率较高,体现了良好的耐冲刷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油体系 注入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会打鼾、发脾气皮克斯动漫前设计师给玩具机器人注入性格
9
《今日科技》 2016年第6期43-43,共1页
Anki推出的玩具机器人Cozmo个头不大,身高只有6厘米左右,外形有点像迷你版的推土机.但它具备人类一样的性格,是一只能和人类进行社交的智能玩具机器人.
关键词 玩具机器人 注入性 设计师 推土机 人类 迷你 智能
下载PDF
警惕注入性木马
10
《网管员世界》 2011年第24期95-95,共1页
名为“注入者”的木马属于注入型下载器木马,会将恶意代码注入到一些系统进程中,从而实现恶意功能。
关键词 木马 注入性 恶意代码 恶意功能 下载
下载PDF
利用HALL曲线分析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
11
作者 R.S.Buell 唐金星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1年第1期92-93,共2页
Hall曲线最初用于分析注水井。本文证明,Hall曲线也能用于分析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尤其是可以用Hall曲线来确定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使用所提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现场注入性试验和一个假设的实例。分析结... Hall曲线最初用于分析注水井。本文证明,Hall曲线也能用于分析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尤其是可以用Hall曲线来确定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使用所提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现场注入性试验和一个假设的实例。分析结果用油藏模拟器进行了验证,说明分析了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L曲线 聚合物溶液 注入性 油藏 模拟器 聚合物驱油
下载PDF
利用Batch Implant机台离子注入dose梯度分布调控注入均匀性的技术分析
12
作者 庞宏庄 国子明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
阐述发现batch implant机台所作业的wafer状况,在wafer面内存在规律性梯度差异的dose分布。基于wafer processing过程中的形变现象,通过fine tune beam line及优化diskangle条件,可以定量设计dose梯度分布情况。通过优化离子注入在wafe... 阐述发现batch implant机台所作业的wafer状况,在wafer面内存在规律性梯度差异的dose分布。基于wafer processing过程中的形变现象,通过fine tune beam line及优化diskangle条件,可以定量设计dose梯度分布情况。通过优化离子注入在wafer面内分布的dose对称性,可以有效改善离子注入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 dose梯度 Dose对称 离子注入均匀
下载PDF
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13
作者 郐婧文 李翔 +3 位作者 刘丰钢 徐国瑞 王浩颐 王硕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76-380,共5页
为探究聚合物和微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利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和“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进行了微观结构观测,利用布氏黏度计对微球溶液、聚合物溶液和“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增黏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比了聚合物溶液与“聚合物... 为探究聚合物和微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利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和“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进行了微观结构观测,利用布氏黏度计对微球溶液、聚合物溶液和“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增黏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比了聚合物溶液与“聚合物、微球段塞注入”方式的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5天后的“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具有致密线网状微观结构。在微球质量分数不变时,“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黏度增幅随聚合物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在2000×10^(-3)μm^(2)、3000×10^(-3)μm^(2)和5000×10^(-3)μm^(2),渗透率条件下,与单独注入聚合物相比,“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段塞注入方式阻力系数更低,可有效控制注入压力;“微球+聚合物”复配体系在具备良好注入性能的同时,封堵率与单独注入聚合物方式接近,分别为98.82%、98.40%和7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微球 微观结构 增黏 注入性
下载PDF
冻胶分散调剖体系注入封堵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金泽 杨柳 +4 位作者 蒋志伟 丁亚慧 杜俊辉 单云飞 郑旭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2期15-20,共6页
当海上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由于单井注水量大,容易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造成突进现象。因此需要一种调剖/调驱手段达到增产降水的效果。针对面向海上油田开发的冻胶分散调剖体系,以注入压力、含水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注入性、封堵... 当海上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由于单井注水量大,容易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造成突进现象。因此需要一种调剖/调驱手段达到增产降水的效果。针对面向海上油田开发的冻胶分散调剖体系,以注入压力、含水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注入性、封堵性、传输运移三个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胶分散调剖体系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在20000 mg/L浓度下可以有效的提高中高渗储层的压力,有效增产8%~15%。同时该体系具备较好的传输运移能力,有利于地层深度调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分散调剖体系 调剖调驱 注入性 封堵
下载PDF
低渗卤水盆地提高CO_2注入性的技术方法:以江汉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房琦 李义连 +3 位作者 程鹏 喻英 刘丹青 宋少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5-1583,共9页
注入性是关系CO2地质储存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评价与提高CO2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普遍存在的低渗储层中的注入能力对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 注入性是关系CO2地质储存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评价与提高CO2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普遍存在的低渗储层中的注入能力对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高盐低渗储层CO2注入能力评估与提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预注入淡水和低盐度的微咸水溶液均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注入井周围的盐沉淀问题;预注入CO2饱和溶液或稀盐酸溶液,可显著提高注入井周围的孔渗值,提高CO2注入性,但由于储层本身的低渗性,迁移距离有限,短时间内较难实现CO2注入速率的大幅度提高.采取水力压裂措施可显著提高低渗储层中CO2的注入性,其提升能力取决于压裂裂缝的半长度以及压裂程度.对于单个垂直井,通过水力压裂对储层加以改造,并采取多层注入的方式,在低渗储层中实现数十万吨的年注入量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注入性 高盐度 低渗储层 提高方法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LC-14型强流氧注入机注入均匀性的背散射分析报告
16
作者 罗晏 唐景庭 +1 位作者 李雪春 卢志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4-207,共4页
报道了应用双指数函数对大注量氧注入硅的背散射谱进行拟合 ,成功地分离出注入的氧峰 .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氧注量的均匀性以标准偏差表示为 7.8% ,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计算了注氧层和表面硅层的厚度 ,并且还对注量进行了校正 .
关键词 LC-14型强流氧注入 注入均匀 背散射分析 SOI材料
下载PDF
无机凝胶技术在低渗高盐储层应用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王博宇 黄超 +3 位作者 陆振华 田聪 赵东睿 袁志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8-365,共8页
针对低渗高盐油田,通过室内实验开展了无机凝胶配方体系优化、性能评价及稳油控水效果可行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储层特征匹配性最优的无机凝胶配方体系为1%~3%(w)硅酸钠+20%~30%(w)沉淀控制剂;生成沉淀粒径为20μm左右,沉降速度可控... 针对低渗高盐油田,通过室内实验开展了无机凝胶配方体系优化、性能评价及稳油控水效果可行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储层特征匹配性最优的无机凝胶配方体系为1%~3%(w)硅酸钠+20%~30%(w)沉淀控制剂;生成沉淀粒径为20μm左右,沉降速度可控,优化沉降时间大于5 d;该无机凝胶在目标储层岩心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及封堵性能,封堵率超过90%,符合现场施工要求。依据增油降水效果,采用无机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可对渗透率级差为2~8的层内非均质储层进行有效调控,优选室内最佳注入段塞尺寸为0.3 PV,采收率增幅最高可达15.42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高盐油藏 无机凝胶 注入性 封堵 稳油控水
下载PDF
警惕注入性木马
18
《微电脑世界》 2011年第12期140-140,共1页
卡巴斯基实验室近日拦截到一种名为“注入者”的木马程序(Trojan-Downloader.Win32.Injecter.hgs)。该木马属于注入型下载器木马,会将恶意代码注入到一些系统进程中。从而实现恶意功能。
关键词 木马程序 注入性 WIN32 卡巴斯基 恶意代码
原文传递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19
作者 张超 张亚楠 +3 位作者 饶冬冬 陈永强 卢旭东 吕法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0-204,共5页
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堵水困难且堵剂注入性差、封堵强度弱等问题,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为原料制备P-AAD共聚物,并以酚醛树脂作为交联剂制得新型选择性堵水剂。利用红... 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堵水困难且堵剂注入性差、封堵强度弱等问题,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为原料制备P-AAD共聚物,并以酚醛树脂作为交联剂制得新型选择性堵水剂。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对堵水剂的抗剪切性能、注入性能、油水选择性及耐冲刷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剪切力作用下,黏度保持率均在8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在裂缝开度为19μm时,注入压力适中,对微裂缝依然有良好的注入性;油相封堵率为11%~21%,水相封堵率为82%~91%,说明堵水剂具有堵水不堵油的特性;在注入水冲刷后,水相渗透率降低幅度极小,说明堵水剂在裂缝壁面形成强吸附和强滞留,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低渗油藏 选择堵水剂 抗剪切 注入性 耐冲刷
原文传递
100型MEVVA源注入机注入均匀性研究
20
作者 李强 吴先映 +3 位作者 张荟星 刘安东 彭建华 王桂岳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提高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r Vacuum Arc,MEVVA)离子源注入机的注入效率,大幅度降低注入成本是MEVVA源离子注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为此开展了100型MEVVA源注入机大批量的工件注入均匀性的研究。本文介绍了100型MEVVA源注入机的靶室... 提高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r Vacuum Arc,MEVVA)离子源注入机的注入效率,大幅度降低注入成本是MEVVA源离子注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为此开展了100型MEVVA源注入机大批量的工件注入均匀性的研究。本文介绍了100型MEVVA源注入机的靶室结构和靶盘分布,研究了0°定位自转、靶盘公转自转、45°定位自转的注入离子浓度分布。这三种方式的注入离子浓度分布都不能满足大批量均匀注入的需要。但45°定位自转的注入离子浓度分布的趋势与另两种相反,这意味着将45°定位自转与0°定位自转或靶盘公转自转相结合进行复合注入,可以得到均匀的注入效果。通过对几种注入方式的拟合计算来确定复合注入的注入比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了靶盘不同运动状态的复合注入,得到了相当均匀的注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蒸汽真空弧 离子注入 0°定位 45°定位 注入均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