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1
作者 汪建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其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52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和试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其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52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和试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临床相关评分、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神经细胞因子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较高[93.42%(71/76)vs 81.58%(62/76),P<0.05)]。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improv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Rv)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平均血流量(mean blood flow,Qm)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8%(5/76),与对照组(9.21%,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减轻机体炎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并可平衡脑血流动力学,进而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注射用血栓通 依达拉奉注射 脑血流动力学 炎症 神经细胞因子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滞血瘀证的成本效果分析
2
作者 崔鑫 耿洪娇 +1 位作者 韩晟 谢雁鸣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8期905-912,共8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干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经济性,以期为卫生医疗用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经济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reeage Pro软件构建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干预急性缺血性中风气滞血瘀证的决策树模型,成...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干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经济性,以期为卫生医疗用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经济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reeage Pro软件构建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干预急性缺血性中风气滞血瘀证的决策树模型,成本参数来源于米内网数据库和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同时根据一项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得出效果参数(临床有效率)评价2种治疗方案短期内的经济性,模型模拟的时间跨度为14天。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旋风图)、概率敏感性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散点图、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对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进行验证。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ICER值为6589.15元,约为0.20倍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即相比于对照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组每多治疗1例有效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气滞血瘀证患者需多花费6589.15元,当患者的意愿支付价格高于6589.15元时,试验组更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优于对照组。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论:假定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作为患者的个人意愿支付价格,急性缺血性中风气滞血瘀证患者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常规治疗比单用常规治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急性缺血性中风 气滞血瘀证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3
作者 崔鑫 席俊羽 +2 位作者 李薇 谢雁鸣 黎元元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1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栓通(冻干)(XIL)联合常规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经济性,以期为卫生医疗用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疗效及经济学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从卫生体系角度,基于1项Meta分析的评价结果来构建治疗UAP的决策树模型...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栓通(冻干)(XIL)联合常规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经济性,以期为卫生医疗用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疗效及经济学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从卫生体系角度,基于1项Meta分析的评价结果来构建治疗UAP的决策树模型,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明确XIL的内在优势及其经济性价值,干预周期为14 d,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XIL+常规治疗)的心绞痛症状疗效明显更优,且结果的同质性较好。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289.11元,即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每多治疗1例有效的UAP患者需多花费3289.11元。当个人意愿支付价格>3289.11元时,观察组干预方案更具有经济性。敏感性分析显示,对照组中心绞痛症状的疗效和UAP的常规治疗成本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当患者的个人意愿支付价格>3000元时,与基础分析结果相同,观察组干预方案具有更高的经济性概率。结论:在改善UAP患者心绞痛症状方面,当患者的个人意愿支付价格>3000元时,选择XIL联合常规治疗的经济性优于单独采用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瘀证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潘晨燕 朱剑刚 +1 位作者 刘赟 马泽南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与观察组(62例),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与观察组(62例),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的效果确切,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缺损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还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 注射用血栓通 急性脑梗死 神经缺损程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医院注射用血栓通专项点评及成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欧阳燕婷 何杏仪 +5 位作者 黄景胜 刘思蕴 吴桂文 吴端仪 李正平 谭志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28-132,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血栓通的专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并分析专项点评的成效,评价中药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管理中的实践结果。方法 通过信息系统导出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信息系统中2021年3月1日—3月31日使用注...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血栓通的专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并分析专项点评的成效,评价中药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管理中的实践结果。方法 通过信息系统导出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信息系统中2021年3月1日—3月3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病历医嘱274份,根据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选择的适宜性及联合用药等开展合理性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反馈给医院职能部门和临床各科室。2021年7月再次导出6月1日—6月30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病历医嘱227份,检验专项点评效果。结果 医院注射用血栓通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为中医诊断与用药不符,次要原因为剂量不足、有用药禁忌,其余为联合用药不适宜、疗程过长、适应证不适宜。2次专项点评使用金额及不合理使用率大幅度降低。结论 中药临床药师积极开展中成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定期总结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促进医院中成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同时,中药临床药师需加强中成药注射剂的用药监护,对患者做好用药教育,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专项点评 不合理 中药临床药师
原文传递
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1-3,7,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与全血黏度及不良反应(血压偏低、肾功能损害及肝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1.79%(χ^(2)=9.849,P=0.002);治疗2个疗程后,2组血浆比黏度与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χ^(2)=5.186,P=0.023)。结论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浆比黏度和全血黏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注射用血栓通 丹红注射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苑君 童冰妮 +1 位作者 麦志雄 冼卫清 《大众科技》 2023年第9期30-33,共4页
目的:建立测试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包装系统密封性的真空衰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密封性测试仪、气体流量计及设置的不同样品组,摸索最优的方法参数并完成验证,并与微生物挑战法进行方法比对,用经过验证的真空衰减法测试注射用血栓通(冻... 目的:建立测试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包装系统密封性的真空衰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密封性测试仪、气体流量计及设置的不同样品组,摸索最优的方法参数并完成验证,并与微生物挑战法进行方法比对,用经过验证的真空衰减法测试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包装的密封完整性。结果:该方法在0.03~1.65 cc·min-1流量值(模拟泄漏率)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可检测的最小泄漏孔径为3μm。判定不同泄漏等级(漏孔尺寸)样品准确率达100%,高于微生物挑战法。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及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可有效用于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包装系统密封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包装系统密封性 真空衰减法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脂、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吴新加 罗列波 李武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脂、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注射...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脂、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1.30±0.33)mmol/L、TC(4.04±0.76)mmol/L、LDL-C(2.47±0.2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0.45)、(4.72±0.93)、(2.78±0.3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NFD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NF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5.13±1.49)分、NFDS评分(11.20±4.4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41±1.94)、(17.40±4.80)分,BI评分(62.77±10.73)分高于对照组的(53.55±9.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1.7%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ACI可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明显改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损伤和生活质量,临床可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滴丸 注射用血栓通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倪鸣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31)...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31)则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3.55%vs 74.19%,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5.02±0.50)mPa·s]、全血低切粘度[(9.25±0.97)mPa·s]、血浆粘度[(1.31±0.17)mPa·s]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2.90%vs 16.13%,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心胶囊 注射用血栓通 血液流变学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0
作者 王若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34-0036,共3页
探讨给予脑梗死这一疾病的患者实施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期间收集脑梗死94例为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的47例被纳入对照组,接受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被纳入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这一指标值更高、血清指标更... 探讨给予脑梗死这一疾病的患者实施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期间收集脑梗死94例为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的47例被纳入对照组,接受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被纳入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这一指标值更高、血清指标更好、NIHSS与barthel评分更优、不良反应更低,几个指标和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脑梗死疾病的患者,治疗时可以考虑注射用血栓通,整体效果好,可显著改善血清指标,减轻对脑神经组织的损坏,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不良反应,是安全的一种用药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脑梗死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冯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58-0060,共3页
对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研究时间段内(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的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和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的评... 对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研究时间段内(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的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和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的评分数值均明显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B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BI指数显著更低(P<0.05)。对照组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 老年脑梗塞采取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疗效高,安全性高,对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均有良好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阿托伐他汀钙 老年脑梗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綦雷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89-0091,共3页
分析脑梗塞应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6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对比组(n=34)和探究组(n=35);对比组,施以脑梗塞常规治疗;探究组施以脑梗塞常规治疗+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对2组不良反应、... 分析脑梗塞应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6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对比组(n=34)和探究组(n=35);对比组,施以脑梗塞常规治疗;探究组施以脑梗塞常规治疗+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对2组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等多指标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 较之对比组,探究组各指标明显更优(P<0.05)。结论 脑梗塞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注射用血栓通,不仅安全性较好,且对强化患者疾病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注射用血栓通 疗效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临床辅助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芳芳 李冬冬 +1 位作者 单远 康文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8-622,共5页
研究注射用血栓通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及发展。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搜索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结注射用血栓通的临床应用。结果可知,血栓通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前房出血、青... 研究注射用血栓通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及发展。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搜索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结注射用血栓通的临床应用。结果可知,血栓通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前房出血、青光眼、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也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研究进展 临床辅助应用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及三七二醇皂苷、三七三醇皂苷不同配比对体外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金鑫 伊丽孜热·亚热买买提 +3 位作者 郭虹 柴丽娟 王少峡 胡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739,共3页
血栓形成一般是指血液在变流状态下,导致止血机制过度激活的一种病理性的机体反应.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因此抑制血栓的形成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三七为五加科植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血栓形成一般是指血液在变流状态下,导致止血机制过度激活的一种病理性的机体反应.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因此抑制血栓的形成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三七为五加科植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三七二醇皂苷 三七三醇皂苷 配比 血栓 长度 湿重 干重
下载PDF
我院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艳宁 张慧玲 +1 位作者 王俏琴 吴曙粤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为促进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法,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5年8月7日-10月6日每日新增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病历,由临床药师跟踪及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药品使用情况和不... 目的:为促进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法,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5年8月7日-10月6日每日新增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病历,由临床药师跟踪及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药品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追踪1 014份病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用于骨折、脑梗死、冠心病、白内障等疾病;在骨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眼科等22个临床科室使用,占全院临床科室总数的56.41%;患者平均年龄为63.12岁,平均使用天数为11 d,剂量为100~500 mg/次,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每日给药1次,主要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占93.29%);联用品种平均为10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均集中于同一批次药品(批号:15040211),主要表现为皮疹、红斑、瘙痒、寒战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方面,疗程过长发生率为17.85%,溶剂量不足发生率为13.71%,滴注速度过快发生率为7.59%,溶剂选择不当发生率为0.69%,无适应证用药发生率为0.39%。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在临床上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广泛使用,联用品种多,且部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疗程、溶剂、滴注速度、产品质量等因素相关。临床药师需做好对患者的用药监测,提升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下载PDF
甘肃省中医院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效栓 肖正国 +4 位作者 刘军刚 张民 李莉 王炯 罗燕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5-12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血栓通临床应用做合理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22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10 947条用药记录。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21.11%),给药时间长度不合理(1.87%),给药剂量过大(0.9%)。回归分析显示:(1)对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8.725倍;(2)合并用药使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增加1.799倍;(3)与消肿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骨肽注射液、腺苷钴胺、右旋糖酐注射液、多烯磷酰脂胆碱注射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联合用药,可能是血栓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因素。结论注射用血栓通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过大和用药疗程过长;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过敏史、合并用药、给药剂量过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合理用药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在4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诸林俏 黄晨 +2 位作者 王增寿 池迎迎 戚双双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2期27-27,共1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血栓通溶于不同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微粒检测仪测定注射用血栓通在4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伍输液中,粒径不低于25,10,5,2μm的微粒均有增加,各配伍液间微粒增加数目有差异。与0.9%氯化钠注... 目的考察注射用血栓通溶于不同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微粒检测仪测定注射用血栓通在4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伍输液中,粒径不低于25,10,5,2μm的微粒均有增加,各配伍液间微粒增加数目有差异。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粒径不低于25,10μm的微粒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结论临床上使用注射用血栓通时,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输液 不溶性微粒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上市后医院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集中监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陶娌娜 张越 +1 位作者 张四喜 宋燕青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评价,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以本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院并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 目的: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评价,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以本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院并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观察病例1 830例,其中18.42%患者无用药指征;6.45%患者用药时间过长;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7%,属于偶见。结论:我院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临床应用欠规范,提示临床用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证及疗程,并密切监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医院集中监测 上市后再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扬 陈为安 +2 位作者 毕涌 杨学志 张旭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8期125-128,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低密度胆固醇(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生理盐水500mL,治疗组在常...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低密度胆固醇(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生理盐水500mL,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血栓通针0.5 g,1次/d,连续21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治疗前后LDL-C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LDL-C和hs-CRP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DL-C和hs-CRP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并能降低患者LDL-C和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 急性脑梗死 血低密度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GM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学云 魏玲玲 +5 位作者 杨杰 杨加青 魏丽红 范云 贺小霞 郑献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GM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4周为1个疗程。然后,检测...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GM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4周为1个疗程。然后,检测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神经功能指标[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同型半胱氨酸(HCY)、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NCV、SNCV、CNTF、BDNF、SDF-1α、NO、SOD、GSH-Px显著升高(P<0.05),TCSS评分、NSE、S100β、NF-κB、IL-6、hs-CRP、TNF-α、MDA、AOPP、8-OHDG、HCY、AGEs显著降低(P<0.05)。2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GM1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神经炎症,缓解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