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陆洋 顾顺忠 +1 位作者 颜永进 缪雄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接受相关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 目的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接受相关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出现内皮出血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梗死PCI术中,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量和心肌缺血,并可有效地保护病人的血管内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 联合PCI术 治疗AMI
下载PDF
心包经穴位及非穴位点注射给药调节心脏功能的药效比较(英文) 被引量:12
2
作者 倪峰 林静瑜 +2 位作者 周春权 姚欣 胡翔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8期2518-251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心包经上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产生的药效是否相同,探讨其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采用家兔肌肉注射乌头碱造成心律失常模型,分别在心包经上的两个穴位(曲泽、天泉)及经脉线上的两个非穴位点注射利多卡因,观察其对抗心律... 目的通过观察心包经上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产生的药效是否相同,探讨其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采用家兔肌肉注射乌头碱造成心律失常模型,分别在心包经上的两个穴位(曲泽、天泉)及经脉线上的两个非穴位点注射利多卡因,观察其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与肌肉注射组比较。结果心包经脉线上的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均能增强利多卡因纠正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以穴位的效果更强。穴位注射组与肌肉组比较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指数与恢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t=3.49~3.65,P<0.01;u=2.52,P<0.05).天泉与曲泽两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对心律失常的纠正作用大于肌肉注射组,尤其是在65min以后,其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心包经具有整体效应性,是作为一条经脉参与心脏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经 穴位注射给药 非穴位点注射给药 心脏功能 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
下载PDF
恩诺沙星在鸡内服和肌肉注射给药后的排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红 陈杖榴 +2 位作者 曾振灵 梁志立 韦筱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排泄规律 注射给药 内服 活性代谢产物 氟喹诺酮类 肌肉 环境风险评估 环丙沙星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莉 毕茹 张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概述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各种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比较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鼻腔、口腔粘摸、肺部吸入、透皮吸收等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剖析各种给药途径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由于蛋白多肽类... 目的:概述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各种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比较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鼻腔、口腔粘摸、肺部吸入、透皮吸收等给药途径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剖析各种给药途径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由于蛋白多肽类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及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同,各种非注射给药途径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结论:针对口服、鼻腔、口腔粘膜、肺部、皮肤等吸收途径的特点,选择适合蛋白多肽类药物特点的给药途径,能为人类防治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类 注射给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柳兴军 黄玉宝 陈子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88-2490,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鞘...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糜蛋白酶,观察组给予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改善的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高颅内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和脑脊液糖水平的恢复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鞘内注射给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心理诱导对减轻患儿注射给药恐惧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翀旎 刘琴 +2 位作者 严鸣 邓青萍 王兰英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患儿 注射给药 恐惧 心理诱导 治疗 效果分析 哭闹 心理特点 心理状态 逃避
下载PDF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琼珠 平其能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胰岛素经口、鼻腔、眼部及肺部等非注射给药的研究动态。说明只要采用一定的制剂技术和给药途径,并辅之于吸收促进剂,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可达到30%以上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胰岛素 注射给药 糖尿病
下载PDF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静 尹世玉 龚晓玲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4期953-954,共2页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药物。长期频繁注射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胰岛素 注射给药 现状
下载PDF
犬呼吸器官疾病治疗的患部直接注射给药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邓俊良 左之才 +1 位作者 余树民 廖玉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呼吸器官疾病 治疗 注射给药 诊断
下载PDF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巧玲 李焕德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8期611-615,共5页
关键词 胰岛素 注射给药 肺吸入剂 黏膜给药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实施和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佳梅 汪波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促进康复。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联抗痨加鞘内注射给药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促进康复。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联抗痨加鞘内注射给药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疗效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置管 持续引流 鞘内注射给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药物动力学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拟实验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晓明 杨少坤 +2 位作者 党云洁 王伟 杜青 《天津药学》 2020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加深学生对药物动力学双室模型原理的理解,掌握相关药动学公式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抽滤瓶和T型管,设计了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模拟实验装置,并用实验数据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实验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价廉... 目的:加深学生对药物动力学双室模型原理的理解,掌握相关药动学公式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抽滤瓶和T型管,设计了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模拟实验装置,并用实验数据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实验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价廉易得,实测值和理论值相符合。结论: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药物动力学双室模型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模型 静脉注射给药 模拟实验 物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糖尿病肢端坏疽局部多点注射给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林文 韩桂霞 张艳秋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5年第9期1904-1905,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肢端坏疽 局部处理 疗效观察 注射给药 糖尿病(DM) 足部溃疡 DM病人 下肢截肢 严重感染
下载PDF
曲安奈德注射液家兔肌肉注射给药毒性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振宇 张玲 +2 位作者 陆瑛 杨荣 王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曲安奈德注射 毒性观察 注射给药 家兔 肌肉 生理盐水对照 不同厂家 安全性比较 日本大耳兔 异常反应 实验动物 股二头肌 对照组 注射 三组分
下载PDF
静脉给药联合宫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小瑜 肖艳琼 罗新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6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给药联合经宫颈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遂川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96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将确诊为急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分为单纯静脉给药组40例;静脉给药联... 目的:探讨静脉给药联合经宫颈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遂川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96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将确诊为急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分为单纯静脉给药组40例;静脉给药联合宫旁注射及微波治疗组56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性研究。结果:单纯静脉给药法的有效率为60%,治愈率55%。静脉给药联合宫旁注射及微波治疗其有效率100%,治愈率96%。结论:静脉给药联合宫颈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比单纯静脉给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炎 静脉给药 宫旁注射给药及微波治疗
下载PDF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淑玲 郑秋云 《海峡药学》 2007年第10期92-94,共3页
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目前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服、吸入、透皮吸收及其他剂型等方面。
关键词 胰岛素 注射给药系统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 李洁 +3 位作者 何红彦 马爱蕊 孟艺哲 李敬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7X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异烟肼。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转归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脑脊液生化检测指标恢复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鞘内注射给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凯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6期800-801,共2页
9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未鞘内给药组和鞘内给药组。其中未鞘内给药组41例,鞘内给药组52例,观察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治愈、好转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6、27例;12、22例;13、3例。总有效率分别为:68.3%、94.2%,两组总有效率及... 9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未鞘内给药组和鞘内给药组。其中未鞘内给药组41例,鞘内给药组52例,观察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治愈、好转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6、27例;12、22例;13、3例。总有效率分别为:68.3%、94.2%,两组总有效率及脑脊液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鞘内注射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较为理想的给药方式,能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给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灌注联合子宫输卵管内注射给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牛永勤 田葱 +3 位作者 攸毅 李娟 刘全宾 常兴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71-71,72,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联合子宫输卵管内注射给药和单一输卵管内注射给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生殖中心就诊的200例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患者,根据治...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联合子宫输卵管内注射给药和单一输卵管内注射给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生殖中心就诊的200例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输卵管内注射给药;治疗组采用腹腔灌注联合子宫输卵管内注射给药。将两组临床疗效、半年内妊娠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半年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灌注联合输卵管内注射给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妊娠率较高,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灌注 联合 子宫输卵管内注射给药 不孕症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非注射给药途径及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丁 吴闻哲 程志红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0年第11期676-681,共6页
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凝剂,常用于预防或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疾病,临床主要采用注射给药。本文综述近年来LMWH非注射给药途径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注射给药途径 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