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CO2混相驱油藏筛选新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雷怀彦 龚承林 官宝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注CO2混相驱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实施该方法的关键是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藏。目前,在注CO2混相驱油藏的筛选上,缺乏统一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注CO2混相驱油藏开采情况的分析和对比研究,选取了影响注CO2开... 注CO2混相驱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实施该方法的关键是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藏。目前,在注CO2混相驱油藏的筛选上,缺乏统一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注CO2混相驱油藏开采情况的分析和对比研究,选取了影响注CO2开采效果的12个筛选指标,利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筛选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应用模糊优选理论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间数注CO2混相驱油藏筛选模型。应用该筛选方法对6个典型的候选油藏进行了筛选排序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油藏注CO2开发潜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混相驱 筛选指标 评价标准 区间数筛选模型
下载PDF
低渗煤层注CO2增抽瓦斯数值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白刚 周西华 +2 位作者 魏士平 范超军 李雪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4,共8页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等问题,基于CO2-CH4多组分气体竞争吸附作用,开展了注CO2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流与Klinkenberg效应的煤层注CO2促抽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利用COMSOL...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等问题,基于CO2-CH4多组分气体竞争吸附作用,开展了注CO2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流与Klinkenberg效应的煤层注CO2促抽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煤层注CO2后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瓦斯抽采率等参数变化规律,并应用于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气水两相流瓦斯抽采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可靠、合理;注入CO2抽采煤层气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均比未注入CO2抽采下降速率快;现场试验后,注气抽采条件下瓦斯抽采浓度平均值是未注气条件下的2.02倍,瓦斯抽采纯量是后者的3倍。煤层注入CO2气体后,瓦斯抽采量增加,显著促进了煤层瓦斯抽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性煤层 煤层注co2气体 气–水两相流 流–固耦合模型 产气率
下载PDF
国内外注CO2驱油地面注入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金贺 付心怡 +3 位作者 李海波 李国辉 张伟帅 王春生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8期64-66,共3页
外注CO2驱油地面注入工艺在石油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外注CO2驱油地面注入工艺在石油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外注CO2驱油地面注入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对该工艺的深入了解提供参考支持。
关键词 注co2驱油地面入工艺 co2驱油 驱油机理 采油率
下载PDF
致密油藏注CO2增能效果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矿生 白晓虎 +5 位作者 刘顺 陈强 李蕾 蔡明玉 范理尧 苏玉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751-10758,共8页
为了研究致密油藏注CO 2增能效果,利用长庆油田陇东P区块致密砂岩岩心开展核磁共振实验、扫描电镜实验,分析CO 2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相态计算,分析CO 2注入对原油体积系数及饱和压力的改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和三维有限元方法... 为了研究致密油藏注CO 2增能效果,利用长庆油田陇东P区块致密砂岩岩心开展核磁共振实验、扫描电镜实验,分析CO 2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相态计算,分析CO 2注入对原油体积系数及饱和压力的改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和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动态地应力与油藏双向耦合模型,分析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及井底附近压力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目标区块储层注CO 2增能图版,评价注CO 2增能效果,优化注入参数。结果表明:CO 2主要通过溶解、冲蚀作用使岩心大孔隙数目增加;注入10%~45%不同摩尔分数的CO 2可使原油体积膨胀至1.19倍,原油饱和压力增加86%;注CO 2对目标区块储层增能效果明显,目标区块的最佳注气体积为700 m 3,最佳注入速度为4 m 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注co 2 提高采收率 地应力变化 入参数优化
下载PDF
金南油田地层原油相态及注CO2膨胀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辉 程秀梅 +1 位作者 易明华 陈佳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金南油田是复杂小断块油藏,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大。开发现状表明其天然能量不足、储层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高压物性分析和注CO2膨胀实验得到金南储层油藏一系列高压物性参数,评价注CO2技术的可行性... 金南油田是复杂小断块油藏,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大。开发现状表明其天然能量不足、储层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高压物性分析和注CO2膨胀实验得到金南储层油藏一系列高压物性参数,评价注CO2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金南油田原油属于低气油比中质中黏度原油,是典型的黑油油藏;CO2对于金南油藏有很强的膨胀能力,使原油体积系数从1.0712逐步上升至1.6636;CO2对原油有很好的减黏效果,降黏幅度达到81.7%。以上成果认识为拟定开发方案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PVT 注co2膨胀实验 闪蒸分离 恒质膨胀 黏度
下载PDF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捕集人为排放的CO2进行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很有潜力,全球工业和能源行业排放的CO2占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非常适用CO2排放控制——专访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Anthony R.Kovscek
6
作者 周玉海 《世界石油工业》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对于低渗透油田,如果油藏较浅且注水量不是特别高,建议注蒸汽采油;而深层油藏可使用注CO2采油;膨胀蒸汽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最佳方法。采用水驱开采的油藏,利用聚合物驱可有效改善水油的流度比,提高注入液的波及体积和驱... 对于低渗透油田,如果油藏较浅且注水量不是特别高,建议注蒸汽采油;而深层油藏可使用注CO2采油;膨胀蒸汽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最佳方法。采用水驱开采的油藏,利用聚合物驱可有效改善水油的流度比,提高注入液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CO2驱虽然很有潜力,但因为驱流度比大于1,会发生突进现象,故应添加相关的化学用剂以改善流度比和混相程度,从而提高采收率。注蒸汽驱技术和火烧油层技术被广泛用于提高稠油和油砂的采收率,效果较好,但火烧油层技术过程不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技术 注co2 排放控制 美国斯坦福大学 人为排放 原油采收率 能源行业 排放量
下载PDF
张家垛阜三段油藏注CO2膨胀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莉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9期223-224,共2页
张家垛油田大多为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不适用水驱开发。文章介绍通过注CO2膨胀实验来研究张家垛阜三段油藏原油体系相态的变化,评价张家垛油田注CO2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注入CO2使张家垛阜三段地层原油体积膨胀了1.83... 张家垛油田大多为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不适用水驱开发。文章介绍通过注CO2膨胀实验来研究张家垛阜三段油藏原油体系相态的变化,评价张家垛油田注CO2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注入CO2使张家垛阜三段地层原油体积膨胀了1.83倍,黏度由原始的4.92MPa·s下降到1.31MPa·s。以上成果认识为油田下一步拟定开发方案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膨胀实验 高压物性 体积膨胀系数 黏度
下载PDF
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
8
作者 纪虹 《中外科技情报》 2003年第30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注co2 提高采收率 原油 砂岩储层
下载PDF
Wertz Tensleep油田注CO2工程设计与初始动态回顾
9
作者 Klei.,SW 黄俊英 《江汉石油学院情报》 1989年第1期26-33,25,共9页
关键词 注co2 二氧化碳 油田
下载PDF
刍议高位钻孔抽瓦斯与压注CO2防灭火一孔两用技术
10
作者 万伯进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33期33-33,共1页
在煤矿开采采空区中,瓦斯与遗煤自然发火耦合现象时有发生,它极易引发瓦斯爆炸事故,为开采工程建设过程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所以本文中就简单分析了某C煤矿的工作面瓦斯与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并对高位钻孔抽瓦斯与压注CO2防灭火一孔两用技... 在煤矿开采采空区中,瓦斯与遗煤自然发火耦合现象时有发生,它极易引发瓦斯爆炸事故,为开采工程建设过程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所以本文中就简单分析了某C煤矿的工作面瓦斯与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并对高位钻孔抽瓦斯与压注CO2防灭火一孔两用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案进行了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采空区 高位钻孔抽瓦斯 注co2防灭火一孔两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注CO_2混相驱油藏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42
11
作者 熊钰 孙良田 +1 位作者 孙雷 程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2,共3页
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中 ,对油藏进行适用性筛选评价可提高注二氧化碳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对注二氧化碳驱替机理进行了研究 ,综合分析选择了多个油藏参数作为筛选油藏的综合评价参... 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中 ,对油藏进行适用性筛选评价可提高注二氧化碳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对注二氧化碳驱替机理进行了研究 ,综合分析选择了多个油藏参数作为筛选油藏的综合评价参数 ,并给出了这些参数量化方法。引入了模糊数学中最新发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成功建立了综合评价方法。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模糊数学 系统工程 模糊层次分析法 注co2混相驱 油藏 综合评价方法 驱油
下载PDF
注CO_2油气藏流体体系油/水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长宇 王文强 +1 位作者 陈光进 马昌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采用高压界面张力装置测定了某油田在油藏温度下,原油中不同CO2注入量时油藏流体/地层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了压力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原油中CO2注入量的增加,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不断减小。相同CO2注入量时,随着压力升高,油藏流体... 采用高压界面张力装置测定了某油田在油藏温度下,原油中不同CO2注入量时油藏流体/地层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了压力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原油中CO2注入量的增加,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不断减小。相同CO2注入量时,随着压力升高,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增大;当CO2摩尔分数达到0.650时,测得的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升高已变化很小,同时,从测得的PVT关系中也已很难分辨出泡点压力,体系接近一次接触混相的状态。当CO2摩尔分数为0.578时,油藏流体/CO2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对某油井采用注CO2降低油藏流体/地层水、油藏流体/CO2间的界面张力的方法是可行的,注CO2方法在降低界面张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地层压力,对提高油井的采收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油藏流体 注co2 地层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致密低渗透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史云清 贾英 +3 位作者 潘伟义 黄磊 严谨 郑荣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9,共8页
CO_2驱替天然气气藏是将CO_2以超临界相态形式驱替天然气,在实现提高天然气气藏采收率的同时也达到将CO_2地质封存的目的。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程度不清楚、适合开展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的地质条... CO_2驱替天然气气藏是将CO_2以超临界相态形式驱替天然气,在实现提高天然气气藏采收率的同时也达到将CO_2地质封存的目的。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程度不清楚、适合开展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的地质条件不明确、CO_2驱替的合理工作制度也不明确。为此,首先开展长岩心驱替实验,以明确低渗透储层是否能通过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及提高采收率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出口端CO_2含量为10%时,CO_2可提高气藏采收率12%;其次建立超临界CO_2驱替天然气多组分渗流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应用该数学模型,开展超临界CO_2驱替天然气影响因素分析,明确选区条件;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优选出DK13井区作为CO_2驱替天然气评价区,并开展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的评价研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DK13井区生产井CO_2含量为10%(防腐成本较低)时,CO_2可提高气藏采收率介于8.0%~9.5%,同时可实现31.1%HCPV的CO_2封存量。结论认为,此举既提高了气藏采收率,又能实现对CO_2的地下有效封存,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 低渗透致密气藏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co2埋存 长岩心实验 主控因素 潜力评价
下载PDF
注CO_2驱油藏先导性筛选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波 李鸿 +2 位作者 曹建 周剑 李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注CO2油藏前期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储层条件的非均质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对入选注CO2油藏再进行先导性筛选和评价,从油藏地质、流体性质等多方面建立注气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双重... 注CO2油藏前期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储层条件的非均质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对入选注CO2油藏再进行先导性筛选和评价,从油藏地质、流体性质等多方面建立注气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双重不确定条件下多指标决策分析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双重不确定性条件油藏注CO2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使之可运用于不同注入介质时的油藏前期综合评价和筛选,提高注CO2驱成功率以使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 先导 油藏筛选 方法 评价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向油藏中注CO_2时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贾英 孙雷 +1 位作者 孙良田 黄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1-585,共5页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资料的基础上,对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的实验、数值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性质,并对今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的发展方...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资料的基础上,对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的实验、数值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性质,并对今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积 注co2 实验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含CH_4煤岩注CO_2后力学性能及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迪 刘雪莹 +2 位作者 孙可明 辛利伟 张子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为观察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力学和渗透性能的变化,用自制三轴吸附解吸渗流试验装置开展试验,研究型煤试件内气体种类和注气压力对注CO_2煤岩强度、渗透性和应变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单轴压缩应力-应... 为观察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力学和渗透性能的变化,用自制三轴吸附解吸渗流试验装置开展试验,研究型煤试件内气体种类和注气压力对注CO_2煤岩强度、渗透性和应变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CH_4煤岩注入CO_2后,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与未注入CO_2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但煤岩强度等参数随注气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注入等孔隙压CO_2后,含CH_4煤岩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上升,但煤岩中CH_4渗透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煤样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而CH_4渗透率逐渐增强,注气压力每增加1 MPa,煤岩强度平均下降0.095MPa,CH_4气体渗透率平均增加1 m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岩 注co2 力学性能 渗流试验 强度
原文传递
同心双管分注CO_2井筒流动模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晗 吴晓东 +2 位作者 王庆 朱明 方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2-727,共6页
针对CO2笼统注入过程中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同心双管分注CO2技术。根据热量传递原理和流体流动理论,建立了考虑CO2相态变化的同心双管井筒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CO2沿内外管环空和内油管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规律,... 针对CO2笼统注入过程中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同心双管分注CO2技术。根据热量传递原理和流体流动理论,建立了考虑CO2相态变化的同心双管井筒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CO2沿内外管环空和内油管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规律,分析了井口注入量、注入温度、注入压力、内外管组合、注入层间距对CO2在内外管环空和内油管中的流动压力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外管井口注入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外管直径越大,内外管环空温度越高;当外油管直径不变时,内油管直径减小,内外管环空压力增加,内油管直径大小对内外管环空温度影响小;当内外管直径一定时,井口注入量、注入温度、注入层间距对内外管环空和内油管的温度、压力分布影响较大,而井口注入压力影响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双管 分层 注co2 井筒流动 压力分布 温度分布
下载PDF
围压对注CO_2置换煤层CH_4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晋 王延斌 +2 位作者 郭慧 薛培 范晶晶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9-134,6,共7页
为研究注CO2置换煤层CH4过程中围压对置换效果的影响,以沁水煤田圆柱体原煤试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注CO2置换煤层CH4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O2置换试验过程中,煤层吸附CO2能力强于CH4;煤层中吸附相CO2浓度随围压增加而降低... 为研究注CO2置换煤层CH4过程中围压对置换效果的影响,以沁水煤田圆柱体原煤试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注CO2置换煤层CH4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O2置换试验过程中,煤层吸附CO2能力强于CH4;煤层中吸附相CO2浓度随围压增加而降低,随注入压力降低而增加,而CH4浓度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试验中CH4单位压降解吸率均高于CO2;同时随围压的增加,CH4单位压降解吸率依次降低,显示出低围压时置换效果更好;围压8、12、16、20 MPa条件下,注CO2置换试验中CH4单位压降解吸率相对于纯CH4解吸试验分别提高了119.6%、112.7%、107.5%、106.5%,可见煤层注CO2能有效提高煤层CH4的采出率,且低围压条件下置换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 煤层CH4 围压 置换试验 解吸率
下载PDF
半“O”型冒落采空区注CO_2防灭火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继仁 张英 郝朝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54,共7页
为确定采空区注入CO_2防灭火的相关技术参数,研究注CO_2过程中多组分气体浓度场分布、扩散及自燃温度场变化的规律,基于实测数据,建立采空区非均质多孔介质3D数值模型。运用FLUENT软件,解算按半"O"型圈描述冒落岩层碎胀系数... 为确定采空区注入CO_2防灭火的相关技术参数,研究注CO_2过程中多组分气体浓度场分布、扩散及自燃温度场变化的规律,基于实测数据,建立采空区非均质多孔介质3D数值模型。运用FLUENT软件,解算按半"O"型圈描述冒落岩层碎胀系数分布的数学公式、通用控制方程、遗煤耗氧与放热公式。模拟结果表明:未注入CO_2时,CO_2浓度及O_2浓度随距工作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采空区最高温度出现在回风侧;注入CO_2时,CO_2浓度随着注入口距工作面距离的增加和注入量的增大而逐步升高,O_2浓度则反之。采空区CO_2注入口的最佳位置在进风侧距工作面20~30 m处,合理注入流量为540~720 m^3/h,此时采空区氧化带最大宽度稳定在64 m,最高温度下降13℃。模拟结果与现场标志气体监测数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半“O”型圈 温度场 注co2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注CO_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英 孙雷 +3 位作者 孙良田 黄磊 黄春霞 洪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4-73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堵塞和含沥青质原油在低压力梯度时的非牛顿特性,建立了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组分模型。为检验该模... 为进一步了解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堵塞和含沥青质原油在低压力梯度时的非牛顿特性,建立了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组分模型。为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对一组长岩心实验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组分模型相比,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更接近;建立单注单采模型研究注CO2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吸附降低了原油采收率、沥青质沉积吸附推迟了生产井气体突破时间、含沥青质原油的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体注入初期,因此,注CO2过程中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其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注co2 渗流规律 流变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