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4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1
作者 齐智伟 谭小波 +3 位作者 袁玉洁 关利莹 封莉 苏锐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将慢性泪囊炎患者80例(80眼)纳入前瞻性单盲研究,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将慢性泪囊炎患者80例(80眼)纳入前瞻性单盲研究,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个月,对照组应用生理性海水喷鼻3个月。比较2组手术疗效、Lund-Kennd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布地奈德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2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术前,布地奈德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20%,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出现吻合口粘连、肉芽肿的概率更小,且不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 布地奈德 泪囊鼻腔吻合术
下载PDF
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观察
2
作者 李峻岭 王侠 +2 位作者 常沙 刘伦 夏卫东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提供的50例(100眼)来检人员头颅CT扫描图像资料,分别在软组织窗和肺窗观察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泪囊... 目的探讨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提供的50例(100眼)来检人员头颅CT扫描图像资料,分别在软组织窗和肺窗观察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泪囊的影像,根据泪囊类型和形态分为4组:泪囊空气充盈组(31眼)、泪囊空气半充盈组(20眼)、泪囊半封闭组(16眼)、泪囊全封闭组(33眼),比较各组泪囊形态的变化。结果泪囊空气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泪囊空气半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轴位上部泪囊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弧形;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裂隙形。泪囊半封闭组软组织窗冠状位上部泪囊为空气密度影,下部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泪囊腔消失。泪囊全封闭组软组织窗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消失。下部泪囊腔横截面由椭圆形变为裂隙形或消失可能原因是下部泪囊外侧壁向鼻侧移位;泪囊软组织密度影范围扩大,而空气密度影范围减少或消失可能原因是眶内软组织向鼻侧移位,正常泪囊CT图像中软组织密度影的来源是眶内软组织。结论正常泪囊的形态可能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停变化的过程中;眶内软组织压力可向鼻侧推动,进而改变下部泪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泪囊 液引流
下载PDF
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中隔偏曲的情况观察
3
作者 莫亚 艾贤琳 +2 位作者 姚月姣 何雨香 章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基于泪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观察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7月—2021年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18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泪道CT造影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情况... 目的基于泪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观察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7月—2021年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18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泪道CT造影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情况,并测量泪囊顶部与底部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结果(1)鼻中隔偏曲情况:有140例(77.35%)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其中鼻中隔偏向患侧的有113例(80.71%),鼻中隔偏向健侧的有27例(19.29%)。(2)泪囊顶部与底部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分析:患侧泪囊顶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低于健侧泪囊顶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3,P=0.000);患侧泪囊底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低于健侧泪囊底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8,P=0.000)。结论本研究发现单眼慢性泪囊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多伴有鼻中隔偏曲,且患侧泪囊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小于健侧泪囊到鼻中隔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慢性泪囊 鼻中隔偏曲 道CT造影
下载PDF
缝线吻合技术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平孙 王水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中应用缝线吻合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9例(7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缝合组和无缝合组。无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单纯明胶海绵固定技术,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中应用缝线吻合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9例(7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缝合组和无缝合组。无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单纯明胶海绵固定技术,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缝线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修复时间和肉芽增生等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6,P=0.137),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缝合组造口黏膜上皮愈合时间短于无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7,P=0.032),造口肉芽增生少于无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瓣膜缝线吻合并未改善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可缩短造口黏膜上皮愈合时间,减少组织肉芽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线吻合 鼻内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 造口
下载PDF
获得性泪囊黏液囊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5
作者 章林海 余波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泪囊黏液囊肿(ALSM)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并接受En-DCR联合双管人工泪管植入术治疗的63例(63眼)ALSM... 目的探讨获得性泪囊黏液囊肿(ALSM)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并接受En-DCR联合双管人工泪管植入术治疗的63例(63眼)ALSM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记录并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最终纳入57例患者(男21例,女36例),年龄25~71岁,平均(52.89±11.66)岁,右眼30眼,左眼27眼。所有患者均有溢泪和溢脓的泪道阻塞病史。结果CT检查发现泪囊扩大,相邻骨质没有破坏。MRI检查显示泪囊扩大,囊内的液体被扩大的泪囊壁与周边组织分隔。内眦部泪囊区肿块在手术切开泪囊时明显缩小,其皮肤面的轻度肿胀在术后1周内完全消失。术后随访12个月,En-DCR的解剖成功率为92.98%(53/57),功能成功率为89.47%(51/57),未出现囊肿复发、视力下降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ALSM患者均有泪道阻塞病史。影像学检查对ALSM的诊断有参考价值。En-DCR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治疗ALSM,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泪囊黏液 临床特征 影像学表现 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VR/AR技术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虚拟培训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晓峰 孙元强 潘雪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VR/AR技术建立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虚拟培训系统(简称虚拟手术培训系统)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 目的探讨基于VR/AR技术建立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虚拟培训系统(简称虚拟手术培训系统)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常规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治疗;观察组术前通过虚拟手术培训系统进行模拟操作,再进行En-DC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医患沟通满意度、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医患沟通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发生鼻黏膜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面部肿胀1例、感染1例、鼻黏膜出血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4%)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虚拟手术培训系统模拟操作后再行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医患沟通满意、手术时间短、疗效佳等优点,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内镜 慢性泪囊 虚拟手术培训系统
下载PDF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与纳吸棉填充在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7
作者 李杰 马万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2-95,104,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与纳吸棉填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8例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比较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与纳吸棉填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8例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采用纳吸棉填充,观察组采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渗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溢泪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BUT)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中,使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填充疗效更加明显,且术后渗血量少、创伤小,可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减少应激反应与炎性因子分泌,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纳吸棉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术后复发原因的分析及处理
8
作者 阳文凤 刘忠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贵阳爱尔眼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间科室收治的复发性慢性泪囊炎病例21例,其中17例行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4例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距上次手术时间3个月至4年。对2...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贵阳爱尔眼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间科室收治的复发性慢性泪囊炎病例21例,其中17例行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4例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距上次手术时间3个月至4年。对21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慢性泪囊炎的患者,通过鼻内镜下再次手术的探查,总结分析慢性泪囊炎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对全部21例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再次手术,术中向上扩大骨窗及鼻腔泪囊吻合口、去除原吻合口瘢痕、肉芽组织。术后每月定期随访,连续6个月及以上,治愈18例(85.71%);好转3例(14.29%);无效0例。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有效率达100%。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或造孔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骨窗过低、过小,泪囊鼻腔造孔口瘢痕闭塞、粘连等。术中向上扩大骨窗及鼻腔泪囊吻合口,去除原吻合口瘢痕、肉芽组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 术后复发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的体会
9
作者 龚江凤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88例的慢性泪囊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予以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另一组予鼻外路径传统的泪囊鼻...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88例的慢性泪囊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予以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另一组予鼻外路径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分别作为研究组和普通组,两组患者均给与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均未见溢泪、疼痛和泪道不通畅情况,疗效较好,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45%(42例),高于普通组的72.73%(32例)(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例),低于普通组的15.91%(7例)(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并予以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疗效较好,其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相当,但患者满意度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10
作者 成敏 张溶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5-0118,共4页
探究在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01-2023.03收治的9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8)常规护理,观察组(n=48)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 探究在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01-2023.03收治的9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8)常规护理,观察组(n=48)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5.83%比对照组81.25%更高(P<0.05)。两组(观察组97.92%;对照组83.33%)护理满意度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用于慢性泪囊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效果突出,有助于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增强患者对医护工作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 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围术期护理 综合护理
下载PDF
同期鼻内镜改良路径术联合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慢性泪囊炎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超兰 周长华 +1 位作者 唐刘霞 夏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同期鼻内镜改良路径术联合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IEDCR)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合并慢性泪囊炎(C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CRS合并CD 8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同期组和分期组2组各41例。2组分别实施... 目的探讨同期鼻内镜改良路径术联合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IEDCR)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合并慢性泪囊炎(C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CRS合并CD 8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同期组和分期组2组各41例。2组分别实施同期或分期鼻内镜改良路径术联合IEDCR。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嗅觉功能分级,术前和术后1、3个月鼻黏膜纤毛输送率、清除率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CD生活质量量表(DQOLS)评分,以及随访6个月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同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分期组(P<0.01)。鼻部、眼部症状VAS评分和嗅觉功能分级,术后2组低于术前或较术前改善(P<0.01,P<0.05),但术前和术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黏膜纤毛输送率、清除率和DQOLS评分2组术后1和3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但2组术前和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OT-20评分2组术后1和3个月均低于术前(P<0.05),但2组术前和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和分期鼻内镜改良路径术联合IEDCR治疗CRS合并CD患者均能取得理想近中期效果,安全性较好,但前者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鼻窦炎 泪囊 鼻内镜改良路径术 泪囊鼻腔造孔术 同期手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腔鼻窦结局测试-20 慢性泪囊炎生活质量量表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
12
作者 陈宇 赵雅 王林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泪囊炎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10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分泌物样本。采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菌株鉴定。分别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 目的了解慢性泪囊炎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10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分泌物样本。采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菌株鉴定。分别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慢性泪囊炎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4.04%(77/104),共分离出10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68.81%)、革兰阴性菌23株(21.10%)、厌氧菌10株(9.17%)、真菌1株(0.92%)。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0.00%、97.50%和10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MRS和MSS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与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32,P<0.05)。结论葡萄球菌是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莫西沙星、利福平和万古霉素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 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与预防
13
作者 艾慧阳 马顺国 刘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8,共7页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逐渐成为鼻泪管阻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关于其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部分并发症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个别甚至危及生命。该文对En-DCR并发症及其处置、预...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逐渐成为鼻泪管阻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关于其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部分并发症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个别甚至危及生命。该文对En-DCR并发症及其处置、预防作一总结,旨在加深术者对手术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强调预防及妥善处理并发症的重要性,为探索鼻泪管阻塞新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并发症 处理措施 预防
下载PDF
去瓣技术在改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沙 张咏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去瓣技术应用于改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11/2022-09于我院施行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鼻泪管阻塞患者92例9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切开鼻黏膜后保留鼻黏膜瓣,待切... 目的:探讨去瓣技术应用于改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11/2022-09于我院施行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鼻泪管阻塞患者92例9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切开鼻黏膜后保留鼻黏膜瓣,待切开泪囊后,修剪泪囊瓣及鼻黏膜瓣至合适形态,将泪囊瓣与鼻黏膜瓣相互吻合;改良组将鼻黏膜作“□”形切口,去除完整的方形鼻黏膜组织,待切开泪囊后,尽量保留泪囊黏膜,修剪鼻黏膜残端,使泪囊瓣接近但不接触鼻黏膜残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随访3 mo,分别于术后1、3 mo时行鼻内镜检查、泪道冲洗检查,观察术后吻合口5 mm内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及疗效。结果:术后3 mo时,剔除失访的患者6例7眼,传统组共纳入44眼,改良组共纳入47眼。改良组术中出血量[27.00(22.00,41.00)mL]和手术时长[35.00(33.00,42.00)min]均少于传统组(P<0.001)。术后1 mo时,传统组有12眼吻合口5 mm内见肉芽组织增生;改良组有1眼。术后3 mo时,传统组有9眼吻合口黏连但未完全闭锁,2眼吻合口完全闭锁;改良组有1眼吻合口轻度黏连,无吻合口闭锁,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疗效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应用去瓣技术改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不仅能够显著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还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瓣技术 改良 泪囊鼻腔吻合术 出血量 手术时长 肉芽
下载PDF
单眼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双眼眼表指标的变化
15
作者 章晓林 李萌 +1 位作者 张钶钶 龚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单眼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双眼眼表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于2022-12-01/2023-07-31诊断为单眼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PANDO),并成功实施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45例。收集术前,术后0.5、1、3 mo的眼表指标,包括平... 目的:探讨单眼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双眼眼表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于2022-12-01/2023-07-31诊断为单眼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PANDO),并成功实施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45例。收集术前,术后0.5、1、3 mo的眼表指标,包括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干燥综合征国际合作临床联盟眼部染色评分(SICCA OSS)、眼睑刷Korb评分、非表面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对比手术前后术眼与健眼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各项指标。结果:术眼和健眼NIBUT、SICCA OSS、Korb评分、Schirmer test无明显的组间差异(均P>0.05)。术眼术后0.5、1、3 mo的Korb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34、0.044、0.027)。术眼术后1 mo的Schirmer test明显低于手术前(P=0.0461)。结论: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泪液引流恢复正常,眼表损伤加重,这些变化通常在术后约1 mo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泪囊吻合术 腺功能单位 管阻塞 膜稳定性 眼睑刷
下载PDF
留置泪道引流管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杜文杰 李畅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泪道引流管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的影响。方法70例(7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35眼)。两组均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未留置泪道引流管,观察组留置泪道引流管。观... 目的探究泪道引流管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的影响。方法70例(7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35眼)。两组均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未留置泪道引流管,观察组留置泪道引流管。观察对比两组疗效、伤口吻合愈合情况、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伤口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占71.43%(25/35),观察组伤口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占91.43%(32/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肉芽组织增生率为22.86%(8/35),观察组肉芽组织增生率为5.71%(2/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泪道引流管应用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及降低肉芽组织生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道引流管 鼻内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泪道阻塞术后复发率情况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周超 傅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泪道阻塞术后复发率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泪道阻塞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和对照组(泪道置管术)各52例...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泪道阻塞术后复发率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泪道阻塞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和对照组(泪道置管术)各52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15.27±1.87)mm及8周(12.49±1.31)mm Schirmer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16.73±2.11)mm、(13.82±1.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57±0.37)及4周(0.92±0.21)Schirmer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39例、有效13例,对照组治愈27例、有效24例、无效1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粘膜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感染1例、假道3例及置管脱落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1例,对照组术后复发8例,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证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泪道阻塞的高效、安全的方法,其在术后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方面都显示出优于泪道置管术的特点,未来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内镜 道阻塞 并发症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学习曲线多中心研究
18
作者 伍立科 李基强 +2 位作者 王光雄 覃海 张小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47-0150,共4页
分析三个手术团队实施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将2022年8月-2024年1月接收的168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6例(A组),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18例(B... 分析三个手术团队实施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将2022年8月-2024年1月接收的168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6例(A组),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18例(B组),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人民医院24例(C组),由三个手术团队分别采集资料并进行手术操作,以手术开展时间为标准绘制学习曲线,根据学习曲线将整个手术学习分为3个阶段(学习期、进展期、成熟期),比较三个手术团队不同学习阶段的手术指标。结果 A组学习期包括1-23例手术,进展期包括24-87例手术,成熟期包括88-126例手术;B组学习期包括1-7例手术,进展期包括8-18例手术;C组学习期包括1-12例手术,进展期包括13-24例手术,B组、C组均未达到成熟期。A组学习成熟期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学习期和进展期,手术成功率高于学习期和进展期(P<0.05),进展期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学习期,手术成功率高于学习期(P<0.05);B组和C组学习进展期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学习期,手术成功率高于学习期(P<0.05)。A组学习期、进展期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B组和C组,手术成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三个手术团队学习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过程较为相似,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过23例手术,可顺利度过学习期,超过87例可达到成熟期;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7例手术,可顺利度过学习期,未达到成熟期;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人民医院24例经过12例手术,可顺利度过学习期,未达到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学习曲线 多中心 手术成功率 手术时间
下载PDF
不同疗程布地奈德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智伟 袁玉洁 +2 位作者 关利莹 封莉 苏锐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1/2022-04于我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1/2022-04于我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mo;B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mo;C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4mo。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三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4、6mo,C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均低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至术后6mo,C组患者疗效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疗程3mo炎症控制稳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有效率,增加疗程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 布地奈德 泪囊鼻腔吻合术 Lund-Kenndey评分 内窥镜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中应用脑室引流管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胡志邦 包勇正 +7 位作者 姜磊 王春晖 马晓娟 徐萍 印秀文 杨诗雨 马敬 邹文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中应用脑室引流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66眼),其中男性8例(9眼),女性52例(57眼);年龄20~79岁,平...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中应用脑室引流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66眼),其中男性8例(9眼),女性52例(57眼);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7.33岁;病程3个月~40年,平均病程5.33年;侧别,左侧28例,右侧26例,双侧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4眼)和对照组30例(32眼)。治疗组泪囊鼻腔内依据泪囊大小留置10#或12#脑室引流管,对照组泪囊鼻腔内不放置脑室引流管。术后随访半年,评估各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局部疼痛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43±16.51)min vs(51.40±13.46)min、(44.00±18.50)mL vs(44.67±14.85)mL、29.41%vs 25.00%。P>0.05]。治疗组治愈28眼,好转5眼,复发1眼,有效率97.05%;对照组治愈19眼,好转6眼,复发7眼,有效率78.1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引流管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管 慢性泪囊 泪囊鼻腔造口术 鼻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