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农田泽蛙蛰眠状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晶琳 薛文杰 +3 位作者 李乃兵 王晓黎 姜海瑞 徐宏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89-1291,共3页
于2004~2005年冬季对上海农田泽蛙的蛰眠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中的路径、田埂和沟渠岸边地下洞穴是泽蛙的主要越冬场所。蛰眠洞穴共用率高达34.0%,超过62.2%的泽蛙与其它个体共用洞穴蛰眠,各共用洞穴内的泽蛙只数为2~6... 于2004~2005年冬季对上海农田泽蛙的蛰眠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中的路径、田埂和沟渠岸边地下洞穴是泽蛙的主要越冬场所。蛰眠洞穴共用率高达34.0%,超过62.2%的泽蛙与其它个体共用洞穴蛰眠,各共用洞穴内的泽蛙只数为2~6只不等。泽蛙主要利用已有的地下洞穴蛰眠。86.6%蛰眠期的泽蛙为1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蛰眠 洞穴 农田 上海
下载PDF
铜、锌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贾秀英 董爱华 杨亚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9,48,共5页
以泽蛙蝌蚪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u>三唑磷>Zn。Cu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8,0.70和0.43... 以泽蛙蝌蚪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Zn和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u>三唑磷>Zn。Cu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8,0.70和0.43mg/L;Zn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0.0,51.0和46.5mg/L;三唑磷对泽蛙蝌蚪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63,5.47和5.30mg/L。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与Zn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Cu与三唑磷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Zn与三唑磷,Cu与Zn及三唑磷同时共存时的联合毒性,24h时为拮抗作用,48和96h时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 三唑磷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泽蛙蝌蚪
下载PDF
上海郊区农田泽蛙种群动态和肥满度状况初探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晓黎 王晶琳 +2 位作者 姜海瑞 薛文杰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27,共4页
2005年4~10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郊区农田泽蛙(Rana limnocharis)非蛰眠期的种群数量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逐月共捕获泽蛙371只,对不同月份和不同年龄组泽蛙的体长、体重和肥满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郊区泽蛙的肥满度随不... 2005年4~10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郊区农田泽蛙(Rana limnocharis)非蛰眠期的种群数量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逐月共捕获泽蛙371只,对不同月份和不同年龄组泽蛙的体长、体重和肥满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郊区泽蛙的肥满度随不同月份和不同年龄呈现显著性差异。种群在繁殖前的5月份肥满度最高,8月份肥满度最小。肥满度Kwl值随泽蛙年龄的增加而增大,K值随泽蛙年龄的增大而减小。2龄泽蛙的肥满度增幅最大。上海郊区泽蛙的年度种群数量波动呈双峰型,峰值在7月和9月。Kwl值比K值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种群 肥满度 重/长指标
下载PDF
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毒性及风险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长兴 赵学平 +5 位作者 吴声敢 陈丽萍 王彦华 苍涛 俞瑞鲜 平立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1-775,共5页
研究了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毒性,室内毒性与田间风险的关系。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在田间的降解规律,解释其对泽蛙蝌蚪的室内外毒性差异。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的24h-LC50和48h-L... 研究了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毒性,室内毒性与田间风险的关系。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在田间的降解规律,解释其对泽蛙蝌蚪的室内外毒性差异。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的24h-LC50和48h-LC50分别为0.718和0.677 mg.L-1,属于高毒级。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氰氟草酯乳油施药剂量为300 g.hm2以下对泽蛙蝌蚪无影响;100 g.L-1氰氟草酯EC施药剂量在1 500 g.hm-2,蝌蚪死亡率为86.7%。降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在田间条件下降解极快,1 500g.hm-2处理,田水中氰氟草酯2 h含量为0.112 mg.L-1,远低于理论初始浓度42.9 mg.L-1。因此,虽然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高毒,但在田间对泽蛙急性毒性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氟草酯 泽蛙 毒性 风险
下载PDF
阿维菌素与吡虫啉、三唑磷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冬兰 余向阳 +1 位作者 张存政 刘贤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5,共3页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磷及其混配组合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用联合作用系数法评价阿维菌素与吡虫啉、三唑磷混配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磷96 h对泽蛙蝌蚪的96 h致死...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磷及其混配组合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用联合作用系数法评价阿维菌素与吡虫啉、三唑磷混配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三唑磷96 h对泽蛙蝌蚪的96 h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0275、88.6229、10.8760 mg/L,急性毒性大小为阿维菌素>三唑磷>吡虫啉。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按1∶17的体积比混配后48 h、72 h、96 h对泽蛙蝌蚪的毒性属增效作用;阿维菌素与三唑磷按1∶99的体积比混配后24 h、48 h对泽蛙蝌蚪的毒性属增效作用,72 h、96 h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吡虫啉 三唑磷 泽蛙蝌蚪 联合毒性
下载PDF
泽蛙(蝌蚪)和蜘蛛对农药的敏感性与急性毒性分级 被引量:24
6
作者 潘道一 梁雪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泽蛙和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天敌。通过室内和田间毒性试验,发现它们对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沙蚕毒素及治螟磷等农药,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的纯活性异构体敏感.蝌蚪群体异质性比蜘蛛小,对农药更敏感.根据田间毒性试验,室内用48小... 泽蛙和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天敌。通过室内和田间毒性试验,发现它们对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沙蚕毒素及治螟磷等农药,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的纯活性异构体敏感.蝌蚪群体异质性比蜘蛛小,对农药更敏感.根据田间毒性试验,室内用48小时的致死中浓度,田间用安全浓度和药量安全指数,可评价农药对它们的安全性,其急性毒性可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四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天敌 泽蛙 蜘蛛 农药 敏感性 毒性分级
下载PDF
泽蛙的性腺分化及温度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桑 尤永隆 林丹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1-281,共11页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了泽蛙(Rana limnocharis)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原始性腺的形成和性腺分化,并且探讨在不同的培育温度条件下性腺分化的差异。泽蛙的性腺分化有其特殊性:生殖嵴形成时,其中既有体细胞,又有原生殖细胞;无论原始...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了泽蛙(Rana limnocharis)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原始性腺的形成和性腺分化,并且探讨在不同的培育温度条件下性腺分化的差异。泽蛙的性腺分化有其特殊性:生殖嵴形成时,其中既有体细胞,又有原生殖细胞;无论原始性腺是分化成为精巢还是卵巢,其中都出现一个初生性腔。蝌蚪孵化后的17-34d(Gosner 26-38期)为性腺分化的敏感时期。在蝌蚪孵化后的第2d(Gosner 25期),分别用不同水温18℃±1℃、30℃±1℃、32℃±1℃、34℃±1℃培育蝌蚪,直至完成变态幼蛙(Gosner 46期)形成。自然水温23℃-25℃为对照。对照组的雌、雄性比接近1∶1(1∶1.06);18℃±1℃实验组的雌、雄比例为1.83∶1,雄性率仅35.1%(P<0.01);从30℃±1℃实验组起,雄性率提高,34℃±1℃实验组的雄性率达74.0%(P<0.01)。较高的培育温度可使泽蛙蝌蚪性别分化趋向雄性,而较低的培育温度则使蝌蚪雌性化。泽蛙的性别分化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决定(TSD)。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对两栖类性比的稳定存在着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性腺分化 温度 性比
下载PDF
上海农田泽蛙年龄组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晶琳 薛文杰 +1 位作者 李乃兵 王晓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709,716,共4页
对2005年4~10月在上海农田随机捕获的369只泽蛙的体长、体重指标进行测量,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年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以往的研究作对照,推断出泽蛙4个年龄组对应的个体年龄以及相应的生长指标特征... 对2005年4~10月在上海农田随机捕获的369只泽蛙的体长、体重指标进行测量,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年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以往的研究作对照,推断出泽蛙4个年龄组对应的个体年龄以及相应的生长指标特征。结果为体长15~31mm可鉴定为1龄个体和小于8月龄的2龄个体,32~39mm个体可鉴定为2龄个体,40~45mm为3龄个体,48~51mm为4龄个体,认为该方法可用于泽蛙的年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年龄组 年龄结构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念宇 杨再福 魏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538-8540,共3页
[目的]研究3种农药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急性毒性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毒性顺序为三唑磷>... [目的]研究3种农药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急性毒性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毒性顺序为三唑磷>敌百虫>吡虫啉。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92、5.83、4.12和2.98 mg/L,7.48、5.98、4.67和3.69 mg/L,365.90、307.70、257.10和217.90 mg/L。联合急性毒性试验表明,3种农药进行两两共存对泽蛙蝌蚪的24、48 h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评价这3种农药混配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敌百虫 吡虫啉 泽蛙蝌蚪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下载PDF
福州地区泽蛙食物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清清 姚丹 +3 位作者 唐晨 耿宝荣 张秋金 饶小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7-69,89,共4页
利用剖胃检查的方法研究了福州地区泽蛙的食性.结果表明,泽蛙的食物以昆虫类为主,其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0.884;雌蛙和雄蛙食物的多样性有显著差异;有益系数为65.75%.讨论了不同性别和不同气候因素对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关键词 泽蛙 食物的多样性 有益系数
下载PDF
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多样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钱晓薇 朱睦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4-1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的核型 ,并分析了9个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4个地理居群日本林蛙的核型和3个地理居群饰纹姬蛙的核型。结果表明 ,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均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泽蛙、日本林蛙都为2n... 本文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的核型 ,并分析了9个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4个地理居群日本林蛙的核型和3个地理居群饰纹姬蛙的核型。结果表明 ,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均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泽蛙、日本林蛙都为2n=26,NF=52,核模式5 +8 ;饰纹姬蛙2n=24,NF=48,核模式6 +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都有所不同 ,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故保护蛙品种资源多样性 ,不仅要从整个群体上考虑 ,而且要针对每个品种 (或类群 )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日本林 饰纹姬 染色体多样性
下载PDF
除草剂对泽蛙蝌蚪的毒性 被引量:22
12
作者 潘道一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2-34,共3页
1984—1985年用28种除草剂对稻田泽蛙蝌蚪进行了急性毒性测定。发现不同的除草剂对蝌蚪的毒性不同,毒性大的有五氯酚钠、毒草安等,毒性较大的有丁草胺、丹醚、杀草丹等。混合剂的毒性比单一制剂大。在加工剂型中,乳油的毒性比可湿性粉剂... 1984—1985年用28种除草剂对稻田泽蛙蝌蚪进行了急性毒性测定。发现不同的除草剂对蝌蚪的毒性不同,毒性大的有五氯酚钠、毒草安等,毒性较大的有丁草胺、丹醚、杀草丹等。混合剂的毒性比单一制剂大。在加工剂型中,乳油的毒性比可湿性粉剂大,粉剂、颗粒剂则较小。蝌蚪对除草剂反应敏感,达一定浓度后,若药量稍有增大,就会迅速引起大量死亡。稻田化学除草时,防止对蝌蚪的伤害,是保护蛙类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蝌蚪 除草剂 毒性
下载PDF
泽蛙和大树蛙的野外生长观察及种群密度估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学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7-20,13,共5页
1987年8月至1989年8月间,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了长沙市郊的泽蛙和大树蛙,发现这两种蛙的体、头和吻的长度与相应的生长率呈很强的负相关(P<0.01),两者的关系可用公式来表示。 泽蛙在长沙市郊的密度为4148.41只/公顷。大树蛙在岳麓山的... 1987年8月至1989年8月间,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了长沙市郊的泽蛙和大树蛙,发现这两种蛙的体、头和吻的长度与相应的生长率呈很强的负相关(P<0.01),两者的关系可用公式来表示。 泽蛙在长沙市郊的密度为4148.41只/公顷。大树蛙在岳麓山的密度为0.22只/公顷。95%的置信区间为0—0.41只/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大树 野外生长 种群密度
下载PDF
LAS、Cd^(2+)对泽蛙蝌蚪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叶飞 施维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重金属Cd2+及它们共存时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S、Cd2+对蝌蚪的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43、4.21mg/L.在单一毒性试验基础上,应用相加指数法按毒性单位1...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重金属Cd2+及它们共存时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S、Cd2+对蝌蚪的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43、4.21mg/L.在单一毒性试验基础上,应用相加指数法按毒性单位1∶1和浓度单位1∶1分别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AS、Cd2+按毒性单位1∶1复合时,48、96h时的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协同作用;LAS、Cd2+按浓度单位1∶1复合时,48h时表现为拮抗作用,96h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蝌蚪在亚急性浓度的LAS、Cd2+条件下暴露10d后,单一LAS、Cd2+对泽蛙蝌蚪肝脏的CAT、SOD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LAS、Cd2+复合污染对蝌蚪肝脏CAT、SOD活性也产生了明显影响,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蝌蚪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镉离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泽蛙(Rana limnocharis)种群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邓学建 何社辉 胡朝晖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2年第3期285-288,共4页
作者经标记重捕调查,长沙岳麓山地区泽蛙生境中的平均密度为4597.3只/ha,90%的置信区间为1763.1~7431.4只.雌雄性比为1.26∶1.雄性群体主要由2龄和3龄个体组成,最大的生命期望值为5.5龄;雄性则主要由2龄个体组成,最大的生命期望值为4.... 作者经标记重捕调查,长沙岳麓山地区泽蛙生境中的平均密度为4597.3只/ha,90%的置信区间为1763.1~7431.4只.雌雄性比为1.26∶1.雄性群体主要由2龄和3龄个体组成,最大的生命期望值为5.5龄;雄性则主要由2龄个体组成,最大的生命期望值为4.5龄.泽蛙的存活曲线呈不规则梯形.泽蛙系多次产卵类型,雌体产卵间隔为4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种群 泽蛙
下载PDF
杀菌剂对泽蛙蝌蚪的毒性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道一 罗荣 +1 位作者 铁柏清 李建红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6-50,共5页
1985~1986年我们用40种杀菌剂对泽蛙蝌蚪进行了毒性测定,发现不同的杀菌剂对蝌蚪的毒性不同。毒性大的有百菌清、菲醌、苏化911;毒性较大的有克瘟散、敌菌灵;毒性低或较低的有代森铵、瑞毒霉、异稻瘟净、富士一号、稻瘟净、三环唑、多... 1985~1986年我们用40种杀菌剂对泽蛙蝌蚪进行了毒性测定,发现不同的杀菌剂对蝌蚪的毒性不同。毒性大的有百菌清、菲醌、苏化911;毒性较大的有克瘟散、敌菌灵;毒性低或较低的有代森铵、瑞毒霉、异稻瘟净、富士一号、稻瘟净、三环唑、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石灰超量使用,对蝌蚪杀伤力极大。同一种杀菌剂,不同的加工剂型对蝌蚪的毒性不同,以乳油的毒性最大,颗粒剂则较小,蝌蚪群体异质性小,对杀菌剂的毒性反应敏感,用药量要求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泽蛙 毒力 测定 蝌蚪
下载PDF
云南南部3产地泽蛙核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蔷 李凤莲 周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6-318,322,I0006,共5页
对采自云南个旧、绿春、江城3地的泽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地的泽蛙核型均为2n=26(5L+0M+8S),NF=52,染色体次缢痕均出现在6p上。个旧大屯泽蛙的No.3为SM染色体,其余染色体均为M染色体;绿春大黑山的泽蛙No.2、6、7为SM染色体... 对采自云南个旧、绿春、江城3地的泽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地的泽蛙核型均为2n=26(5L+0M+8S),NF=52,染色体次缢痕均出现在6p上。个旧大屯泽蛙的No.3为SM染色体,其余染色体均为M染色体;绿春大黑山的泽蛙No.2、6、7为SM染色体,其余均为M染色体;江城康平的泽蛙No.2、9均为SM染色体,其余为M染色体,显示出不同地区泽蛙核型的差异性。比较了滇南3地和国内外不同地区泽蛙染色体核型变化,结果显示,染色体核型模式及其大型染色体组比较稳定,但次缢痕位置不稳定,小型染色体组变异较大。根据泽蛙次缢痕的地理演化趋势,推测次缢痕位于7p上是一种原始类型,位于6p上是一种较为进化的类型,位于9p上是一种特化的类型。泽蛙的分布及核型分化与第三纪欧亚大陆边缘断裂形成日本海有关,也与第四纪冰期气候变化和随之产生的泽蛙南迁北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染色体核型 次缢痕
下载PDF
温州不同区域泽蛙染色体组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钱晓薇 《四川动物》 CSCD 199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本文报道温州四个不同区域泽蛙( Ranalimnocharis Boie) 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四处泽蛙均为2n=26 (5 +8) , NF=52 。温州市区、乐清、洞头泽蛙在6p 上有一对次缢痕, 文成泽蛙在7p 上有一... 本文报道温州四个不同区域泽蛙( Ranalimnocharis Boie) 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四处泽蛙均为2n=26 (5 +8) , NF=52 。温州市区、乐清、洞头泽蛙在6p 上有一对次缢痕, 文成泽蛙在7p 上有一对次缢痕。洞头、文成泽蛙nos-4、9、11 为SM 染色体, 其余均为M 染色体; 温州泽蛙nos-3、4、8 为SM, 其余均为M 染色体;乐清泽蛙nos-4、9 为SM 染色体, 其余均为M 染色体。通过温州不同区域以及国内外其它地区泽蛙染色体组型的比较, 结果差异明显, 显示泽蛙核型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染色体组型 次缢痕
下载PDF
泽蛙雌核生殖单倍体发育中的核质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仲庆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8年第4期335-342,I0006,共9页
本文详细比较了由同一母体卵子产生的泽蛙单倍体和二倍体的个体发育,并依据实验结果,讨论了个体发育中的核质关系。作者认为,个体发育始末,细胞质虽然影响早期的发育和细胞分化,但是,细胞核一直起到主导作用。没有正常的染色体组数,就... 本文详细比较了由同一母体卵子产生的泽蛙单倍体和二倍体的个体发育,并依据实验结果,讨论了个体发育中的核质关系。作者认为,个体发育始末,细胞质虽然影响早期的发育和细胞分化,但是,细胞核一直起到主导作用。没有正常的染色体组数,就没有正常的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雌核生殖单倍体 细胞核 细胞质
下载PDF
版纳地区泽蛙热驯化中HSP70表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静 林钟婷 +1 位作者 段旭 李高赵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探索两栖动物热激蛋白HSP70分子表达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选取版纳泽蛙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该物种在热驯化下HSP70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版纳泽蛙机体各器官HSP70表达量与驯化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有关,其表达量的高峰均出现在低温区域;由... 为探索两栖动物热激蛋白HSP70分子表达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选取版纳泽蛙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该物种在热驯化下HSP70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版纳泽蛙机体各器官HSP70表达量与驯化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有关,其表达量的高峰均出现在低温区域;由此认为,该物种在长期进化中已适应高温环境,体内已形成了对高温耐受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泽蛙 热驯化 HSP70 表达量 环境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