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绥阳麻黄洞壶穴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
作者 周忠发 丁圣君 +2 位作者 张结 熊勇 董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共9页
对贵州绥阳双河洞洞穴系统中的麻黄洞内发育于白云岩地下河床上的103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与统计分析,从统计学角度定量描述壶穴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结果显示:麻黄洞壶穴以口大、肚小、底圆的“锅型”壶穴为主,壶穴在平面形... 对贵州绥阳双河洞洞穴系统中的麻黄洞内发育于白云岩地下河床上的103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与统计分析,从统计学角度定量描述壶穴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结果显示:麻黄洞壶穴以口大、肚小、底圆的“锅型”壶穴为主,壶穴在平面形态上主要以椭圆形壶穴为主,垂直剖面形态上以浅型和深型壶穴为主,其中A区和C区浅型壶穴占比最高,而B区则以深型壶穴最多;壶穴长、短轴在A区和B区相关性较高,而在C区相关性则较低,说明壶穴长、短轴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所受的因素并不一样;麻黄洞壶穴主要由季节性水流、节理和裂隙、可溶性基岩、洞道形态、具有侵蚀力的推移质、洞穴的微气候要素及洞穴水的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相互耦合而形成。研究结果可为洞穴的发育、演化提供相应的水文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穴壶穴 形态特征 溶蚀与侵蚀 麻黄
下载PDF
泄洪洞补气洞面积对洞内空气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凯 陈朝旭 杨正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2,82,共5页
为研究泄洪洞补气洞面积对洞内空气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法,主要分析了补气洞面积对空气流场和风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补气洞面积,洞内平均风速随之减小,但向洞内补充的空气量反而增大,且能够提升洞内空气的流畅性;补气... 为研究泄洪洞补气洞面积对洞内空气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法,主要分析了补气洞面积对空气流场和风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补气洞面积,洞内平均风速随之减小,但向洞内补充的空气量反而增大,且能够提升洞内空气的流畅性;补气洞面积的变化对水流自由面上方空气流速的衰减规律影响较小,仅改变流速大小;建立了补气洞内风速与水流流速和面积系数(补气洞面积/洞顶余幅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利用锦屏一级原型观测数据进行验证,误差小于10%。研究结果可为水利工程中的补气洞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泄洪 补气 顶余幅 面积系数
原文传递
断控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3
作者 王敬 徐智远 +5 位作者 刘俊源 冯键宇 王琦 焦玉卫 张琪 刘慧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3,共13页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明确了底水驱后不同开采方式下剩余油动用特征。研究表明,“树状”缝洞结构中,底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包括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和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高生产速度下存在明显的底水沿断裂带的水窜现象,采用间歇式排采可以有效削弱断裂带间的干扰效应,起到抑制水窜的效果;与直井开采相比,水平井能够降低断裂带间的导流能力差异,呈现出较好的抗水窜能力;水平井越靠近“树冠”上部,底水驱阶段采收率越高,但综合考虑底水驱及后续注气开发,水平井部署在“树冠”中部且钻穿较多数量的断裂带时总采收率更高;底水驱后顶部注气吞吐优于气驱、大段塞吞吐优于小段塞吞吐,既可以有效动用与油井横向连通的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又可以动用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型油藏 结构特征 三维物理模型 底水驱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岩溶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研究——以云南普者黑排龙洞为例
4
作者 杨明凤 殷建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0-795,共16页
一般而言,岩溶洞穴温度等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但实际监测中发现,不同地区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并不一致。为更好地认识岩溶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对云南普者黑排龙洞洞穴内部及洞口温湿度进行连续高频监测,发... 一般而言,岩溶洞穴温度等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但实际监测中发现,不同地区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并不一致。为更好地认识岩溶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对云南普者黑排龙洞洞穴内部及洞口温湿度进行连续高频监测,发现平均温度呈现洞穴内部>洞外>洞口的空间特征。洞口温度主要受洞穴通风效应影响,而洞穴内部温度则主要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季节分布影响。结合我国已探究洞穴的洞穴内部温度与洞外气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就大的空间尺度而言,洞穴温度同当地多年平均气温一样都与纬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洞内外温差与纬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区域气象数据发现,洞内外温差的变化与当地暖季(4-10月)温度距平显著相关,暖季时间越长,暖季温度距平越大,洞内外温差越大。另外,雨季的时间分布同样会影响随滴水输入到洞穴的热量变化。因此,认识到中国洞穴洞内外的温度差主要受控于当地热量的分布。这项工作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岩溶洞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穴温度 内外温差 空间差异 暖季温度距平
下载PDF
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分离式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5
作者 贾剑青 王鑫 +2 位作者 席博琪 张帮鑫 刘中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4-1083,共10页
为确定分离式隧道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先行洞以及后行洞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后行洞爆破过程中先行洞及后行洞初次支护位移及振动速度的变化规律,确定爆破振动影响... 为确定分离式隧道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先行洞以及后行洞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后行洞爆破过程中先行洞及后行洞初次支护位移及振动速度的变化规律,确定爆破振动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先行洞初支迎爆侧的影响大于背爆侧,且对迎爆侧拱腰的影响最大;监测断面前后10 m范围内初支变形量波动较明显,当控制标准为10 cm/s时,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先行洞初支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爆破施工过程中后行洞拱顶竖向位移最大,而拱腰水平位移最大,第10开挖步后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基本收敛;在此过程中,上台阶爆破对初支位移的影响大于下台阶。当以10 mm/d为控制标准时,爆破振动对后行洞初支的影响范围为20 m,与萨氏理论所确定的19.7 m的安全距离基本吻合。此外,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所得后行洞拱腰收敛和拱顶下沉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其值前者略小于后者,分别减小了1.2%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隧道 爆破 后行 先行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远征 曹仁义 贾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控缝型油藏 碳酸盐岩 见水预警 注采参数优化 生产动态 配置关系
下载PDF
水工隧洞内径对软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
7
作者 安普太 《陕西水利》 2024年第7期146-149,共4页
软岩隧洞的衬砌对工程投资影响较大,研究软岩围岩的稳定性与不同隧洞洞径之间的变化趋势非常重要。依托老鹰水库水源保护—望水河泄水工程,在软岩地质特性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洞径下围岩变形、围岩应力等的计算分析,初步得出可不衬... 软岩隧洞的衬砌对工程投资影响较大,研究软岩围岩的稳定性与不同隧洞洞径之间的变化趋势非常重要。依托老鹰水库水源保护—望水河泄水工程,在软岩地质特性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洞径下围岩变形、围岩应力等的计算分析,初步得出可不衬砌的最小洞径,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无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稳定性优化分析
8
作者 赵文广 王记涛 《中国公路》 2024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无导洞连拱隧道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形式,可以在减少施工工序的基础上实现隧道工程的降本增效。先行洞施工状态与受力稳定性环境等同于单洞隧道,后行洞施工会导致先行洞因承受不均匀的偏压荷载,而影响自身受力稳定性。先行洞与后行洞中间... 无导洞连拱隧道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形式,可以在减少施工工序的基础上实现隧道工程的降本增效。先行洞施工状态与受力稳定性环境等同于单洞隧道,后行洞施工会导致先行洞因承受不均匀的偏压荷载,而影响自身受力稳定性。先行洞与后行洞中间三角区围岩受力复杂并作用于后行洞,双连拱成洞后,结构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其两拱相连,先行洞与后行洞的状态又与普通的连拱隧道类似。可知,无导洞连拱隧道关键在于解决建设过程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对无导洞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建模分析优化受力体系,并对无导洞施工的爆破环节、初期支护、注浆加固、二次衬砌等关键施工环节进行受力测算分析,形成一套无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稳定性优化路径,为类似无导洞连拱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 连拱隧道 先行 后行 稳定性
下载PDF
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受力机制的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章慧健 郑余朝 +2 位作者 刘功宁 汪波 张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桩型布置参数下的桩后土压力、边桩结构的力学和变形规律。通过该试验,为学生展示了洞桩法边桩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试验具体操作及数据监测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力学行为演变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边桩布置型式的力学行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法 边桩结构 模型试验 施工力学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基于落石模型试验的棚洞垫层力学响应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四桥 王杰 +2 位作者 曾彬 熊磊 马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结合边坡落石灾害现状,基于落石模型试验,系统分析落石质量、下落高度、垫层厚度、加筋位置、加筋材料等因素对落石冲击力及其动态演化的影响,揭示落石冲击棚洞的动力响应规律,结合垫层自重与落石冲击作用双因素影响确定垫层最优厚度,... 结合边坡落石灾害现状,基于落石模型试验,系统分析落石质量、下落高度、垫层厚度、加筋位置、加筋材料等因素对落石冲击力及其动态演化的影响,揭示落石冲击棚洞的动力响应规律,结合垫层自重与落石冲击作用双因素影响确定垫层最优厚度,并对垫层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随着垫层厚度增加,棚洞所受落石冲击力呈非线性减小,减小幅度先大后小而后趋于稳定;在同一垫层厚度下,棚洞所受落石冲击力随落石高度和落石质量近似呈线性增大;当复合垫层设计为“5 cm河砂+聚苯乙烯泡沫(EPS)+10 cm河砂”时,落石中心处土压力峰值相较于纯河砂垫层降低约60%,缓冲耗能效果最佳;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 模型试验 冲击力 加筋垫层 力学响应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地下洞室变形破坏物理模拟的力学相似畸变映射原理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权 刘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7,共18页
相似物理模拟是研究地下工程变形破坏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经典相似理论关于相似模型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几何相似比和材料力学参数相似比的相互约束,导致室内物理相似模型尺寸和材料力学参数一直面临难以完全满足相似准则的困局,从而产生... 相似物理模拟是研究地下工程变形破坏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经典相似理论关于相似模型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几何相似比和材料力学参数相似比的相互约束,导致室内物理相似模型尺寸和材料力学参数一直面临难以完全满足相似准则的困局,从而产生力学畸变和模拟试验结果解译困难。为此,提出了地下洞室变形破坏物理模拟的力学相似畸变映射处理方法,引进畸变系数和映射系数,通过耦合解析法或数值法来映射畸变效应,实现地下洞室物理模拟结果对原型力学行为的定量解译;以圆形隧洞为工程原型,采用水泥基3D打印隧洞物理模型进行相似物理超载试验,基于提出的耦合力学相似畸变法与解析法对物理模拟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验证;以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研究原型,通过砂岩3D打印洞室群物理模型的超载试验获得洞室破坏的变形值,采用耦合力学相似畸变法与数值方法对物理模拟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理相似模拟中几何相似比和力学相似比不满足经典相似准则条件下,该方法可实现圆形隧洞或复杂洞室群原型的相似物理模拟结果的定量映射分析,对非恒定相似比的地下洞室物理模拟畸变分析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理论 物理模拟 地下 力学相似畸变 变形破坏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网络机制——合作和知识双重创新网络结构洞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卫力 王亚玲 +1 位作者 张秀 赵振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5,共15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拓展和优化了创新网络,也使创新网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基于网络结构洞理论,从创新合作网络和创新知识网络(双重创新网络)角度分析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桥梁”作用来提升企业创新效...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拓展和优化了创新网络,也使创新网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基于网络结构洞理论,从创新合作网络和创新知识网络(双重创新网络)角度分析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桥梁”作用来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机制,并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2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其创新效率,该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双重创新网络结构洞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中介变量,即存在“数字化转型水平提高→双重创新网络结构洞增加→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路径;企业组织韧性提高能够强化数字化转型对网络结构洞的正向影响,但对网络结构洞影响创新效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应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展和优化创新网络来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组织韧性以有效化解转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创新效率 结构 创新网络 创新合作网络 创新知识网络 组织韧性
下载PDF
声波树脂与纳米复合树脂对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欣 喻凤娟 +4 位作者 杜锦 王琳茹 石胜男 李静 刘长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声波树脂与纳米复合树脂修复Ⅱ类洞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行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按照所采用的的填充材料分为声波树脂组和纳米复合树脂组(复合组)各39例。统计两组修复治疗耗时;对两组手术前后不同... 目的探讨声波树脂与纳米复合树脂修复Ⅱ类洞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行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按照所采用的的填充材料分为声波树脂组和纳米复合树脂组(复合组)各39例。统计两组修复治疗耗时;对两组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牙周疼痛、牙敏感、菌斑指数、牙龈指数进行测评并比较;术后3个月,对患者治疗修复效果及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声波树脂组治疗修复耗时明显短于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治疗后,两组牙周疼痛评分、牙敏感率、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声波树脂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月内并发症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声波树脂用于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修复治疗在改善患牙疼痛感受、牙周健康水平方面明显优于纳米复合树脂,且可有效缩短修复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牙体缺损 声波树脂 纳米复合树脂 牙周健康 牙痛 并发症
下载PDF
盾构隧道进出洞施工渗漏诱发结构倒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献 孙齐昊 范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4-1193,共10页
为明确隧道进出洞施工时因渗漏而诱发的结构倒塌发展过程,设计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根据相似关系设计模型试验,制作模型土体与模型盾构隧道。参考实际进出洞施工渗漏事故案例,触发模型盾构隧道渗漏,在模型箱内重现隧道结构倒塌的全过程... 为明确隧道进出洞施工时因渗漏而诱发的结构倒塌发展过程,设计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根据相似关系设计模型试验,制作模型土体与模型盾构隧道。参考实际进出洞施工渗漏事故案例,触发模型盾构隧道渗漏,在模型箱内重现隧道结构倒塌的全过程,并观测事故发展过程中的地层响应、隧道外部土压力变化、隧道倒塌发展过程。通过分析隧道进出洞施工中不同位置发生渗漏后结构的倒塌响应,对比不同位置渗漏对隧道进出洞施工致灾发展过程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1)隧道进出洞施工发生渗漏后,外部土体由于渗流侵蚀产生不稳定土洞,土洞经历了形成—失稳—再现的循环过程;2)隧道结构倒塌是由不稳定土洞失稳坠落冲击隧道结构导致的;3)隧道顶部和腰部2种不同位置渗漏后外部土体侵蚀发展的本质相同,但是不同渗漏位置产生的土洞形状有明显差异,导致最终隧道倒塌位置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进出施工 渗漏 结构倒塌 土体侵蚀
下载PDF
黄土地区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和中柱的受力变形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选荣 杨辉 +4 位作者 商学旋 王少雄 姚寒涓 雷奇 杨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
[目的]为了确保黄土地区洞桩法车站施工过程中重要竖向承重构件的稳定性,需要对施工过程中边桩和中柱的受力变形机理进行研究,并对最不利受力阶段边桩和中柱提出变形控制措施。[方法]以西安地铁2号线何家营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与... [目的]为了确保黄土地区洞桩法车站施工过程中重要竖向承重构件的稳定性,需要对施工过程中边桩和中柱的受力变形机理进行研究,并对最不利受力阶段边桩和中柱提出变形控制措施。[方法]以西安地铁2号线何家营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边桩的水平位移、钢筋内力、水平土压力及中柱应变展开研究。[结果及结论]扣拱施作以及站厅层和站台层土体开挖是边桩水平位移最不利的三个阶段,在这些关键阶段施工时,应在结构内部架设钢支撑并适当加固已扰动的地层;在桩梁和扣拱施作中,边桩主筋承受轴向压力,而在站内剩余土方施工阶段,边桩背土侧的钢筋由轴向压力逐渐转化为轴向拉力,且随着边桩埋深的增大,钢筋的轴向拉压力增长变缓;在扣拱初期支护施作中,土压力在边桩埋深6.6 m处达到最大值34.5 kPa,且随着边桩埋置深度增大,边桩的桩侧压力增长速率显著,因此车站内侧的土方开挖是控制边桩迎土侧土压力大小的关键阶段,必要时对桩后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有利于提高桩基的承载力;中跨扣拱施工时,中柱的应变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站 边桩 中柱 受力变形机理 桩法 黄土地区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近地面草原鼠洞识别计数关键问题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郭秀明 王大伟 +5 位作者 刘升平 诸叶平 刘晓辉 林克剑 王佳宇 李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46-2154,共9页
鼠洞密度可用于评估草原鼠害发生程度。在近地面鼠洞图片采集与识别中,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倾角是影响时效性和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设计了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锡林郭勒草原采集2325张鼠洞图片并进行手工标注,对比分析了... 鼠洞密度可用于评估草原鼠害发生程度。在近地面鼠洞图片采集与识别中,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倾角是影响时效性和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设计了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锡林郭勒草原采集2325张鼠洞图片并进行手工标注,对比分析了3种图片输入尺寸(416 pixel×416 pixel、608 pixel×608 pixel、1024 pixel×1024 pixel)、4类拍摄倾角(21°、32°、41°、51°)、2种目标识别模型(YOLOv3和YOLOv4)对识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OLOv4模型在输入图片尺寸为416 pixel×416 pixel时能取得最优的性能。当拍摄倾角为41°时,识别性能最优;当拍摄倾角为32°时,识别性能最差。与近3年发表的鼠洞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性能先进性。研究结果可为草原鼠害的智能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草原生态 机器视觉 YOLOv3模型 YOLOv4模型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征
17
作者 刘强 李静 +4 位作者 李婷 郑明君 徐梦佳 王轩 吴明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9,共9页
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探究其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根据不同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Stokes-Darcy两相流体流动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Stokes-Darcy流... 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探究其流固耦合下的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根据不同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建立了Stokes-Darcy两相流体流动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Stokes-Darcy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分别针对有无流固耦合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宏观和细观的油水两相流体流动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油藏有无流固耦合作用,其油水两相流体流动特性在基质区差异较大,在溶洞内差异较小,注水速度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流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型油藏 流固耦合 油水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血餐iDNA技术对武陵洞蛭专吸蝠血性的研究
18
作者 吴清姐 向冬琴 +3 位作者 向海洋 廖金屏 李金美 刘志霄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武陵洞蛭(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是中国洞蛭属(Sinospelaeobdella)的模式种,生活在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溶洞深处,吸食洞栖性蝙蝠的血液,在洞顶壁完成其全部生活史,属于真洞穴动物。为了探究武陵洞蛭是否具有专吸蝠血性, 2022年... 武陵洞蛭(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是中国洞蛭属(Sinospelaeobdella)的模式种,生活在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溶洞深处,吸食洞栖性蝙蝠的血液,在洞顶壁完成其全部生活史,属于真洞穴动物。为了探究武陵洞蛭是否具有专吸蝠血性, 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按季度在湘西州境内已发现有武陵洞蛭栖息的6个溶洞中进行微生境特征数据和样品采集,利用血餐iDNA技术对106条武陵洞蛭的寄主物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该蛭种通常栖息在潮湿、粗糙及岩屑(或泥屑)厚度为0.2~0.4 cm的洞顶壁,其种群分布点通常是蝙蝠的常栖点;2)其寄主组成为翼手目动物5科5属11种,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是其主要的吸血对象;3)武陵洞蛭各群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宽度基本上均低于总体水平,冬季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宽度均高于其他季节。总之,武陵洞蛭主要分布在蝙蝠常栖点附近的洞顶壁,因长期适应于溶洞生活,其食性已发生特化,已演化出专门吸食蝙蝠血液的行为生态习性。因此,对武陵洞蛭专吸蝠血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探究蛭类动物食物多样性的演化路径,揭示吸血性蛭类食性演化的行为生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 血餐 iDNA技术 栖性蝙蝠 专吸蝠血性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开洞梁力学性能研究现状与进展
19
作者 张扬 颜阳 +2 位作者 熊学玉 陈率 陶华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4期63-69,76,共8页
总结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受力机理、受力性能、洞口补强加固方式、承载能力计算等研究现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洞口上、下弦杆可看作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状态;当洞口尺寸较小时,钢筋混凝土开洞梁可看作带有斜压腹杆的桁架模型,... 总结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受力机理、受力性能、洞口补强加固方式、承载能力计算等研究现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洞口上、下弦杆可看作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状态;当洞口尺寸较小时,钢筋混凝土开洞梁可看作带有斜压腹杆的桁架模型,当洞口尺寸较大时,洞口部分为无斜压腹杆的平行弦杆以及无洞口部分的带有斜压腹杆的桁架模型;钢筋混凝土开洞梁主要有孔侧破坏和孔间破坏两种破坏模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结构响应主要取决于荷载路径的中断程度;随着洞口高度和宽度的增加,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承载力会降低,但若设计合理,不会形成薄弱区;普通钢筋、纤维布和纤维板都可用于洞口区域的加固,相应的抗剪承载力计算也较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开 受力机理 口补强形式 承载能力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扩缝串洞”理念的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数值模拟
20
作者 罗志锋 程龙 +3 位作者 谢耀增 刘举 张雄 罗攀登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5,共16页
随着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逐渐迈向超深层领域,受地质条件影响,储层由大型缝洞向以厘米—毫米级小缝洞群转变,以往针对大型缝洞储层改造的酸压技术系列难以适应小缝洞群储层。为充分释放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 随着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逐渐迈向超深层领域,受地质条件影响,储层由大型缝洞向以厘米—毫米级小缝洞群转变,以往针对大型缝洞储层改造的酸压技术系列难以适应小缝洞群储层。为充分释放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的天然气产能潜力,基于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构建了多尺度离散缝洞方法,建立了考虑岩石变形、裂缝延伸、酸液流动反应、温度变化的热流固化多场耦合数值模型,最后提出了以多级转向扩面积、精准控黏串缝洞、定点生酸扩缝长为核心的“扩缝串洞”缝控改造理念,并对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扩缝串洞”缝控改造方式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多级交替注入形成的黏性指进现象可以促进缝控改造面积的增加和裂缝非均匀刻蚀,从而提高改造后的产能,且缝控改造效果最佳;②酸液注入黏度比增加,缝控改造无因次产能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黏度比超过30,缝控改造无因次产能指数开始迅速减小,缝控改造中酸液交替黏度比需控制在25~35区间;③酸液用量越大,缝控改造面积及改造后无因次产能指数越大,但对于一定地层参数和单井控制面积的缝控改造存在极限酸液用量,超过该酸液用量后缝控面积趋于极限值,而无因次产能指数仍随酸液用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大。结论认为,提高缝控改造面积和激活动用小缝洞群是小缝洞群碳酸盐岩储层提产的关键,该认识为超深层小缝洞群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缝控改造 扩缝串 多场耦合 酸压 裂缝延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