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溪流域城镇化进程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蒋卫威 鱼京善 徐淑高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100,共9页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和地表淹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梅溪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上游山区的径流系数和峰值流量均增大,下游山前平原区的淹没状况更加严重;上游山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山区骤发洪水峰值流量增大、峰现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最大淹没水深和平均峰现时间;下游平原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内涝发生的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淹没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山前平原区 洪涝过程 梅溪流域
下载PDF
1998年夏季地震、地温场演变与洪涝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维栋 柳艳香 汤懋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1-416,共6页
基于地震、土壤温度和降水资料 ,从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了 1 998年夏季长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 ,探讨了地球固体圈层热力活动对大气圈异常事件的激发作用 .分析表明深层 (3.2m)土壤温度场与同期降水场的分布有... 基于地震、土壤温度和降水资料 ,从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了 1 998年夏季长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 ,探讨了地球固体圈层热力活动对大气圈异常事件的激发作用 .分析表明深层 (3.2m)土壤温度场与同期降水场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同时降水过程对下垫面脉冲性热扰动有较为敏感的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夏季 地震 地温场 洪涝过程分析 气候系统 地热涡 降水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及其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过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孙淑清 马淑杰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9-729,共11页
文中结合 1 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过程研究了太平洋的活动特征 ,探讨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海温的关系 ,以及视热源、水汽汇的特征与副高活动的关系等。首先描述了 1 998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给出了它异常的季节位置、强度和形态 ... 文中结合 1 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过程研究了太平洋的活动特征 ,探讨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海温的关系 ,以及视热源、水汽汇的特征与副高活动的关系等。首先描述了 1 998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给出了它异常的季节位置、强度和形态 ,及其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SVD分析表明 ,1 997至 1 998年的 El Nino过程的演变特征所对应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最佳耦合模态是 :主体强而位置偏南 ,特别是其西部。赤道辐合带也偏弱 ;1 998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正符合该模态的特征。热带地区东西向的垂直环流明显地出现东太平洋的异常上升气流与西太平洋的下沉距平气流。视热源、水汽汇的分布能很好地描写副热带高压区的季节位置和强度。副热带高压区为明显的 Q1<0的辐射冷却区和 Q2 <0的变干区。这种特征也有助于副热带高压区的维持。同样 ,视热源、水汽汇的分布也能很好地解释副热带高压区的季节内异常活动。在长江流域持续暴雨期和间隙期 ,Q1,Q2 所指示的副热带高压与雨带的相对位置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热力结构能较好地解释副热带高压区的迅速南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长江流域 洪涝过程 副热带高压 海温异常 大气热状态
下载PDF
从“城市看海”到“城市看江”:极端暴雨情景下福州市洪涝过程模拟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宗学 叶陈雷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9期12-20,共9页
受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多重影响,我国城市面临的洪涝形势十分严峻。2021年7月17日开始,河南省遭遇持续性极端强降雨,特别是郑州市“2021.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使得“城市看海”问题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受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多重影响,我国城市面临的洪涝形势十分严峻。2021年7月17日开始,河南省遭遇持续性极端强降雨,特别是郑州市“2021.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使得“城市看海”问题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且由于汹涌奔腾的洪水,城市街道变成了一条条水流湍急的江河,“城市看江”又成为城市洪涝灾害中新的威胁,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数千车辆化为废铁,经济损失惨重,“城市看江”的危害远远超过“城市看海”。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极端暴雨洪涝事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以沿海城市福州市江北城区为例,参考本次郑州市遭遇1000年一遇特大暴雨降雨过程,模拟计算了福州市城区管网、河道、地面在遭遇类似郑州市“2021.7.20”特大暴雨的500年一遇乃至1000年一遇强降雨下的洪涝过程。然后,基于最大淹没水深与最大流速评估城市洪涝风险。结果表明,在极端暴雨工况下,福州市江北城区淹没十分严重,“城市看江”不容小觑,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急防汛预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本研究可以为城市遭遇极端暴雨时的防洪决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 城市看海 城市看江 洪涝过程 洪涝风险 郑州 福州
下载PDF
基于MIKE耦合模型的平原区流域洪涝过程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华青 周璐 +2 位作者 赵然杭 李占华 齐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2,共6页
平原区流域具有复杂的水文结构,常因行洪不畅,引发洪涝灾害。建立适合平原区特点的洪涝模型对平原区流域洪涝过程进行分布式模拟,对于防洪减灾和洪水管理十分必要。从洪涝灾害成灾机理出发,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与水动力模型MIKE ... 平原区流域具有复杂的水文结构,常因行洪不畅,引发洪涝灾害。建立适合平原区特点的洪涝模型对平原区流域洪涝过程进行分布式模拟,对于防洪减灾和洪水管理十分必要。从洪涝灾害成灾机理出发,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与水动力模型MIKE 11,建立模拟平原区河流外(Area out of a rive)的洪涝过程及河流(River)水文过程的MIKE-A-R耦合模型。选择徒骇河宫家拦河闸以上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数字高程、流域河网数据,提取流域边界;基于雨水情数据、数字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等资料,建立流域洪涝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曼宁系数、河床透水系数等相关参数,并用刘桥拦河闸水文站实测数据及现场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原区MIKEA-R耦合模型,较好地模拟平原流域河流外洪涝过程及河流洪水演进过程,模拟结果可为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预报及预警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平原流域 洪涝过程 徒骇河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洪涝过程数值理论概述
6
作者 杨自东 任伍伍 《河南科技》 2022年第6期90-93,共4页
城市以及河流洪涝灾害频发使得人们愈加重视洪水流动的过程,以此应对极端暴雨情况下水流的演变与流动过程。基于此现象,本研究以水动力理论为基础总结与分析水动力理论在洪水流动过程与数值解析之间的关系。即如何精确地在大尺度范围内... 城市以及河流洪涝灾害频发使得人们愈加重视洪水流动的过程,以此应对极端暴雨情况下水流的演变与流动过程。基于此现象,本研究以水动力理论为基础总结与分析水动力理论在洪水流动过程与数值解析之间的关系。即如何精确地在大尺度范围内解析多尺度水深下的演进。通过水动力模型模拟原理来阐述洪涝过程中数值模拟的应对方法与水动力模型的局限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过程 水动力模型 圣维南原理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的城市洪涝过程模拟——以济南市主城区为例
7
作者 黄继文 王京晶 +2 位作者 徐宗学 唐清竹 叶陈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32,共8页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构建元胞自动机CAflood模型,采用6场历史暴雨过程数据验证模型,并模拟6种不同重现期下主城区洪涝过程,评估受灾状况.结果表明:1)6场历史暴雨过程实测值与模拟值平均误差为0.044 m,表明本文构建的CAflood模型模...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构建元胞自动机CAflood模型,采用6场历史暴雨过程数据验证模型,并模拟6种不同重现期下主城区洪涝过程,评估受灾状况.结果表明:1)6场历史暴雨过程实测值与模拟值平均误差为0.044 m,表明本文构建的CAflood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可用于济南市城市洪涝淹没模拟;2)随着重现期增大,最大淹没水深h≤0.5 m的安全区域面积占比始终最大,约70%,其他各受灾状态面积均有所增加,且增长趋势先快后缓.其中>1~2 m的中度受灾区面积增速相对最高,由遭遇1 a一遇降雨时的0.97 km^(2)增大至100 a一遇降雨时的6.15 km^(2),增加5.3倍;3)基于淹没深度进行洪涝风险区划,区划结果可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但区划图中重灾区与历史洪涝灾害伤亡地点有明显差别.表明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中,仅考虑洪涝模拟结果,不考虑社会因素,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lood模型 主城区 洪涝过程模拟 济南市
下载PDF
城市洪涝仿真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静 李娜 程晓陶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93-1400,共8页
已有的城市洪涝仿真模型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水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无结构不规则网格建模技术,在网格形心或特殊型节点处计算水位,在网格周边通道上计算单宽流量,对城市洪涝过程进行模拟。针对该模型对河道型计算单元的断面仅按矩形概化... 已有的城市洪涝仿真模型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水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无结构不规则网格建模技术,在网格形心或特殊型节点处计算水位,在网格周边通道上计算单宽流量,对城市洪涝过程进行模拟。针对该模型对河道型计算单元的断面仅按矩形概化的缺点,对河道型网格水位及特殊型河道通道流量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即将原模型中的河道断面相关参数作为变量处理,使模型能反映不同类型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量变化,提高对河道洪水过程的模拟精度。同时,改进后的算法更有利于模型根据城市河道的实际治理状况进行及时更新和扩展。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济南市,其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表明,该模型能更合理地模拟济南市城区低洼地积水、街道行洪、铁路立交积水和河道洪水过程,计算可为济南市城区防汛预警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过程 仿真模型 非恒定流 街道行洪 暴雨
下载PDF
雨涝指数在云南洪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解明恩 陈鲜艳 +2 位作者 张文千 邹旭恺 张存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3,共7页
客观定量监测和评估雨涝灾害的强度,可为防御洪涝灾害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极端降水事件中持续时间和强度关系理论,采用包含当日近5 d最强日相当降水量作为日降水强度指标,构建了雨涝指数和区域雨涝过程强度算法。利用1961—2018年云南省... 客观定量监测和评估雨涝灾害的强度,可为防御洪涝灾害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极端降水事件中持续时间和强度关系理论,采用包含当日近5 d最强日相当降水量作为日降水强度指标,构建了雨涝指数和区域雨涝过程强度算法。利用1961—2018年云南省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雨涝过程特征。结果表明:①在云南地区确定25 mm日降水量作为雨涝过程出现的起始日降水量阈值是符合实际的,而非50 mm;②1961—2018年云南共发生320次雨涝过程,年均5.5次,其中特强34次、强60次、较强105次,一般121次。云南雨涝强度无明显趋势变化,但雨涝过程强度波动变化剧烈;③云南年均发生轻涝34.0站日,中涝6.4站日,重涝0.9站日,特涝0.1站日。云南雨涝发生月际变化大,全年除2—3月外,其余月份均可发生,主要集中在6—8月;④云南暴雨洪涝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70年代、21世纪以来处于偏少期,20世纪80—90年代处于偏多期。总体来看,雨涝指数能更好地反映雨涝过程和区域雨涝强度,其结果与实际洪涝灾情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涝指数 降水相当强度 区域暴雨洪涝过程 强降水 云南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涝指数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鲜艳 李威 +2 位作者 张强 邹旭恺 吴秋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4-842,共9页
为客观识别区域暴雨洪涝过程、定量评估区域暴雨过程强度,基于极端事件中持续时间和强度关系理论,采用近5 d最大降水强度作为降水相当强度指标,构建雨涝指数和区域雨涝过程强度的算法,利用1961—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分析... 为客观识别区域暴雨洪涝过程、定量评估区域暴雨过程强度,基于极端事件中持续时间和强度关系理论,采用近5 d最大降水强度作为降水相当强度指标,构建雨涝指数和区域雨涝过程强度的算法,利用1961—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雨涝过程次数、强度以及雨涝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雨涝过程次数整体呈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区域雨涝过程发生次数明显增多,持续5~9 d的区域雨涝过程占全部雨涝过程的2/3以上;②区域内雨涝日数总体呈现南多北少分布,雨涝日数变化趋势表现为西北部减少、东南部增多;③年降水量和雨涝趋势的时空变化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差异进一步增大,降水多的东南部更涝,降水少的北部和西部愈加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涝指数 强降水 降水相当强度 区域暴雨洪涝过程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玉屏县近50a旱涝特征和旱涝急转及其响应因子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明 严小冬 +1 位作者 吴丽华 张东海 《贵州气象》 2015年第5期34-37,共4页
利用玉屏站1965—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指数资料,运用统计学及Morlet小波方法,分析玉屏县旱涝特征得出:玉屏县年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有2~3 a的震荡周期;玉屏县持续性干旱过程平均32个月发生1次,大多数持续时间为4~6... 利用玉屏站1965—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指数资料,运用统计学及Morlet小波方法,分析玉屏县旱涝特征得出:玉屏县年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有2~3 a的震荡周期;玉屏县持续性干旱过程平均32个月发生1次,大多数持续时间为4~6个月,属季度尺度的干旱,以夏秋干旱、秋冬干旱和冬春干旱发生频率高;玉屏县洪涝过程约35个月发生1次,持续时间1~3个月,开始时间集中发生在下半年,大多数过程并未发生在降水偏多年,阶段性特征明显;玉屏县典型旱涝急转事件有3次,均未发生在降水异常年;在旱涝急转事件中,气温、最高气温和日照的阶段性波动对本区域前旱后涝的响应程度强,而西太平洋副高脊线、西伸脊点和印缅槽指数的演变,单要素对玉屏县前旱后涝的响应不明显,但若综合考虑各指标的配置情况,对玉屏县旱涝急转事件前、后响应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特征 持续性干旱过程 洪涝过程 旱涝急转 响应因子
下载PDF
基于洪水过程的农业洪灾变化遥感快速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汪权方 孙佩 +8 位作者 王新生 汪倩倩 王渊 袁琳 王亚彭 徐慧 陈志杰 魏立飞 李中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31-1842,共12页
洪涝灾情的准确测度需要同时兼顾淹没区的面积大小和淹水时长信息。利用淹没区内由水和作物等多种地物所组成的"复合水体"不同于水体的波谱时间变化特性,将不同洪灾时期的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进行信息复合,以有效凸显水体和洪... 洪涝灾情的准确测度需要同时兼顾淹没区的面积大小和淹水时长信息。利用淹没区内由水和作物等多种地物所组成的"复合水体"不同于水体的波谱时间变化特性,将不同洪灾时期的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进行信息复合,以有效凸显水体和洪涝淹没区之间的影像差异,据此进行了灾初期、峰期和中后期等3个时次受淹范围的有效识别。在此基础上,根据洪涝灾情随着淹没时长而加重以及灾区内淹水时长非均匀分布的特性,建立基于淹没时长的受淹面积不等权参与的洪灾扩展动态度指数(Variation Index of Flood,VIF)和区域灾情比较指数(Comparison Index of Flood Disaster,CIFD)两种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鄱阳湖区2016年夏季农业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上述两种模型不仅可以准确获取鄱阳湖区本次农业洪涝灾情的演变趋势,而且能够方便地对比分析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受灾程度。鄱阳湖区在2016年6月23日~7月25日期间的洪涝灾情具有由弱增强再趋弱的特征,其VIF指数由初始阶段(6月23日~7月9日)的3.75降至后续阶段(7月9日~7月23日)的1.29;鄱阳县是研究区内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其CIFD指数值居于研究区内各受灾县市之首,该县受灾总面积以及多次被淹的灾区面积均高于其他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过程 时序遥感影像 特征指数信息复合 洪灾扩展动态度指数 区域灾情比较指数 鄱阳湖区
原文传递
城市洪涝模拟中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涛 徐宗学 +1 位作者 洪思扬 汪中华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于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的严峻形势和目前洪涝过程模拟模型的发展现状,指出精细化城市洪涝过程模拟是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的数据获取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为城市洪涝过程模拟提供完备的数据基础。通过总结无... 基于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的严峻形势和目前洪涝过程模拟模型的发展现状,指出精细化城市洪涝过程模拟是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的数据获取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为城市洪涝过程模拟提供完备的数据基础。通过总结无人机相关技术指标和应用实例,指出利用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取的数据具有大比例尺、现势性强以及成本较低的优势,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通过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提供的土地利用、地形和洪涝范围等数据,可以完成精细化的洪涝过程模型建模与率定验证,三维模型与单体建模技术则能服务于数字化和更加精细化的洪涝过程模拟与展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城市洪涝过程模拟仍具有诸多问题,在未来的进一步应用中将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摄影测量 高分辨率 精细化 城市洪涝过程 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