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直接液化催化剂活性形态研究进展
1
作者 贺少挺 李文博 赵渊 《煤质技术》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煤液化的关键在于其催化过程,研究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活性形态有助于深入认识煤炭液化过程,为优化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制备工艺提供理论指导。介绍铁系催化剂、有色金属催化...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煤液化的关键在于其催化过程,研究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活性形态有助于深入认识煤炭液化过程,为优化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制备工艺提供理论指导。介绍铁系催化剂、有色金属催化剂和酸性催化剂3种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简述催化剂活性形态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表征技术,汇总分析铁系催化剂、有色金属催化剂和酸性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形态。在煤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中,铁系催化剂是煤直接液化反应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催化剂,γ-FeOOH是较好的铁系催化剂前驱体,铁系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活性形态为Fe 1-x S;有色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形态是其硫化后所形成的硫化物;酸性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促进煤中有机大分子结构和分子间桥键裂解及促进裂解产生活性基团加氢。建议未来探索适合于煤直接液化反应条件下的催化剂原位表征技术,实现对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形态的动态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铁系催化剂 有色金属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 活性形态 表征技术 硫化物
下载PDF
铅在小麦和玉米中活性形态和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孙贤斌 李玉成 王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669,共4页
以小麦和玉米的根和叶为对象,采用分级离心和逐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铅的形态和迁移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铅在小麦根中的含量高于玉米根,玉米和小麦吸收铅主要集中于根部,而且主要分布在根部的细胞壁与残渣态(F1),其所占比例为70% ̄92%;从重... 以小麦和玉米的根和叶为对象,采用分级离心和逐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铅的形态和迁移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铅在小麦根中的含量高于玉米根,玉米和小麦吸收铅主要集中于根部,而且主要分布在根部的细胞壁与残渣态(F1),其所占比例为70% ̄92%;从重金属形态分级提取来看,主要集中在活性较低的醋酸态、盐酸态和氯化钠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和玉米 活性形态 分布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活性形态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冬梅 邓桂春 +2 位作者 臧树良 宋学君 武士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30-2333,共4页
以沈阳北部、满堂河、仙女河三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选择水、醋酸和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其进行浸提分离,采用ICP-MS测定了污泥中主要污染的重金属元素各活性形态的含量,并探讨了Cr,Cu,Zn,Cd和Pb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其活性形态含... 以沈阳北部、满堂河、仙女河三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选择水、醋酸和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其进行浸提分离,采用ICP-MS测定了污泥中主要污染的重金属元素各活性形态的含量,并探讨了Cr,Cu,Zn,Cd和Pb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其活性形态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醋酸浸提态含量较高,水溶态含量较低,二者随时间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呈一致的规律性,有机浸提态重金属的含量与溶剂极性大小呈正相关性。醋酸浸提态重金属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具有较大活性,同一形态重金属的活性次序为:水溶态Zn>Cu>Cd>Pb>Cr,醋酸浸提态Cd>Cr>Cu>Zn>Pb,有机浸提态Pb>Cd>Cr>Cu>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城市污泥 重金属 活性形态
下载PDF
城市污泥中痕量Cd活性形态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冬梅 李延升 +2 位作者 宋学君 武士威 臧树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5,18,共3页
选择水、醋酸和不同有机溶剂对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浸提,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痕量Cd的几种活性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酸溶态提取量较高,电化学活性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则较低,三者随时间和温度条... 选择水、醋酸和不同有机溶剂对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浸提,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痕量Cd的几种活性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酸溶态提取量较高,电化学活性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则较低,三者随时间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呈一致的规律性。不同有机溶剂对Cd的提取能力与溶剂极性大小呈正相关性,有机态Cd提取量随浸提时间的增加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CD 活性形态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广州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活性形态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敬勇 孙水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0-884,共5页
以广州4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压滤出厂污泥为实验材料,采用BCR三步浸提法对污泥中Cu、Zn、Pb、Cr、N、iMn的4种形态进行测定,以HNO3-HF进行微波全量消解,利用火焰原子吸收(FAAS)检测Cu、Zn、Pb、Cr、N、iMn的全量和各形态的含量.结果表... 以广州4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压滤出厂污泥为实验材料,采用BCR三步浸提法对污泥中Cu、Zn、Pb、Cr、N、iMn的4种形态进行测定,以HNO3-HF进行微波全量消解,利用火焰原子吸收(FAAS)检测Cu、Zn、Pb、Cr、N、iMn的全量和各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广州4种不同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全国污泥均值,其中Cu、Zn、Mn、N i含量较高,变化幅度较大,而Pb、Cr含量较低.除1种污泥中Cu超标外,其它重金属基本符合国家农用控制标准(GB18918—2002),但所有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都超过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均值.不同重金属在不同污泥中的形态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含工业污水污泥中Cu、Cr可氧化态占很大的比例,Pb主要以还原态和残渣态存在;生活污水污泥中重金属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酸可交换态中Mn的比例较高,可氧化态中Zn的比例较高,4种污泥中Cu、Zn、Mn潜在迁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FAAS) 微波消解 城市污泥 重金属 活性形态
原文传递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生物活性形态的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甫华 马仁礼 戴树桂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51,共10页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形态,包括生物可吸收态和生物毒性形态,这种形态的分析是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水环境中重金属对生物的毒害现状评价、潜在危害预测以及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排放标准和污染治理方案的...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形态,包括生物可吸收态和生物毒性形态,这种形态的分析是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水环境中重金属对生物的毒害现状评价、潜在危害预测以及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排放标准和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各种物理化学法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结果与生物测试重金属形态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应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金属生物活性形态分析的可行性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痕量重金属 生物活性形态
下载PDF
贻贝启发接枝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的介孔生物玻璃修复股骨髁缺损
7
作者 俞磊 张巍 +3 位作者 秦毅 葛高然 柏家祥 耿德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29-4638,共10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胚胎发育、骨骼形成和再生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高剂量应用与癌症发病密切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段L20能够有效减少癌症等不良反应,并可显著促进骨组织再生。目的: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肽段以贻贝衍生...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胚胎发育、骨骼形成和再生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高剂量应用与癌症发病密切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段L20能够有效减少癌症等不良反应,并可显著促进骨组织再生。目的: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肽段以贻贝衍生肽模拟策略接枝在介孔生物玻璃表面,探究其对组织工程成骨性能的影响。方法:(1)采用模板法合成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采用一步法合成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的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表征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活性玻璃纳米颗粒的形貌与体外缓释性能。(2)分离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2代后分别与PBS(空白组)、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对照组)、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实验组)共培养,采用细胞活死荧光染色和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S染色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检测。(3)取15只SD大鼠,建立双侧股骨髁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n=5)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n=5)植入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实验组(n=5)植入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术后8周,进行股骨Micro-CT扫描与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为球形、单分散颗粒,透射电镜下可见其具有多孔结构,平均粒径为(268.10±0.58) nm,体外可缓释L20。(2)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无细胞毒性,并且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黏附;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均升高(P <0.05),碱性磷酸酶、Runx2、骨钙素mRNA表达升高(P <0.05)。(3)股骨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骨量与骨密度均升高(P <0.05);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骨生成与胶原纤维均增加。(4)结果表明,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肽L20介孔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外促成骨性能,可促进SD大鼠股骨髁缺损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活性 介孔生物玻璃 纳米颗粒 邻苯二酚 成骨细胞分化 股骨髁缺损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与坡位土壤活性铝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吕焕哲 王凯荣 谢小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175,共4页
以红壤坡地为材料,研究了地带性恢复林地、农作区、人工林地茶园和桔园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有机质和铝形态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和3种活性铝形态含量差异显著。和恢复区相比,农作区由于大量秸秆和根茬还土,土壤... 以红壤坡地为材料,研究了地带性恢复林地、农作区、人工林地茶园和桔园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有机质和铝形态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和3种活性铝形态含量差异显著。和恢复区相比,农作区由于大量秸秆和根茬还土,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和有机络合态铝的含量则不同程度地提高;人工林地茶园和桔园则呈现出土壤交换性铝提高的特征,吸附态羟基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含量下降。下坡位土壤表现为堆积,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比上坡位减少,吸附态羟基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含量增加,降低了铝的毒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y=-97.6x+6009.2(R2=0.7315),与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呈显著正相关,y=2810.8x-9293(R2=0.9003);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y=-2963x+17616(R2=0.8977),与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呈显著正相关,y=553.4x-4779.1(R2=0.4364)。说明土壤铝形态在坡面上的分异特征是坡面利用类型与地形部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坡位 活性形态
下载PDF
基于内外回流污泥形态参数的水质预报
9
作者 谷精华 刘健 +3 位作者 范文玉 赵立杰 左越 司文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4-251,共8页
水质监测是污水厂至关重要的环节。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实时水质数据,以内、外回流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图像结合软件分析,分别得到内、外回流污泥各自絮体的形态参数,并结合污水处理厂运行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对内、外回流... 水质监测是污水厂至关重要的环节。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实时水质数据,以内、外回流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图像结合软件分析,分别得到内、外回流污泥各自絮体的形态参数,并结合污水处理厂运行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对内、外回流污泥絮体形态参数与好氧池出水水质指标(CODe、BODe、TNe和TPe)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内回流污泥回归模型(PLS1模型)和外回流污泥回归模型(PLS2模型),通过分析两个回归模型中活性污泥絮体形态参数与出水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了两个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LS2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要优于PLS1模型,该模型对好氧池出水中CODe、BODe、TNe和TPe的预测系数Q2分别为0.736、0.665、0.753、0.716;出水污染物浓度与内回流污泥絮体密实度参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其与外回流污泥絮体密实度参数呈负相关关系。本试验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宏观系统与活性污泥絮体微观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水质预报 内、外回流污泥 活性污泥絮体形态参数 图像分析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山药多糖对断奶仔猪免疫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伟鑫 曹猛猛 +2 位作者 靳艳 张金洲 苗志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41,共5页
为研究山药多糖对断奶仔猪免疫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9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1%、0.05%、0.10%、0.20%的山药多糖,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预试期7 d,正... 为研究山药多糖对断奶仔猪免疫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9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1%、0.05%、0.10%、0.20%的山药多糖,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测定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IgA、IgG和IgM水平,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山药多糖组血清IL-2、IL-6、IFN-γ、IgA、IgG、IgM浓度,小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小肠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小肠隐窝深度则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适当剂量的山药多糖(0.10%)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与增强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糖 断奶仔猪 免疫性能 肠道形态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三重印证与多维比较——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路径
11
作者 张君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3-26,共4页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所涉及的不仅是地域关系,它也包括复杂的民族关系、错综的历史关系等。因此在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研究中,历史文献、考古图像及活性乐舞形态考察三者的相互印证就成为必须,同时,以上述三者为基础构成的多维关系比较...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所涉及的不仅是地域关系,它也包括复杂的民族关系、错综的历史关系等。因此在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研究中,历史文献、考古图像及活性乐舞形态考察三者的相互印证就成为必须,同时,以上述三者为基础构成的多维关系比较,也是推进丝绸之路多民族乐舞文化研究向纵深化发展的基础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考古图像 活性形态 多维比较
下载PDF
有机酸对铅和锌危害的解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红敏 边才苗 +1 位作者 王锦文 陈燕青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和逐步提取法,研究了有机酸对铅、锌毒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有机酸对重金属植株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对于铅植株,柠檬酸的解毒作用主要是抑制根系吸收,促进铅向茎叶转移,并在茎叶中转变为低活性的形态;酒石酸不改...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和逐步提取法,研究了有机酸对铅、锌毒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有机酸对重金属植株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对于铅植株,柠檬酸的解毒作用主要是抑制根系吸收,促进铅向茎叶转移,并在茎叶中转变为低活性的形态;酒石酸不改变叶/根比,解毒效应相对较弱。对于锌植株,有机酸没有明显抑制根系的吸收,也没有根和茎叶间活性形态顺序的变化,但锌的毒性相对较小,且酒石酸处理使根和茎叶中的高毒性形态都降低,因而解毒效应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酸 重金属 活性形态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章丹 徐斌 +2 位作者 朱培娟 连正豪 赵雅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42,共8页
进行了亚甲基蓝光解、吸附及光催化对比实验,以及·OH清除剂叔丁醇、电子空穴对(e^-,h^+)结合抑制剂过氧化氢、空穴(h_(VB)^+)清除剂碘化钾、单线态氧(~1O_2)清除剂叠氮钠、超氧自由基(O_2^(·-))清除剂苯醌对TiO_2光催化降解... 进行了亚甲基蓝光解、吸附及光催化对比实验,以及·OH清除剂叔丁醇、电子空穴对(e^-,h^+)结合抑制剂过氧化氢、空穴(h_(VB)^+)清除剂碘化钾、单线态氧(~1O_2)清除剂叠氮钠、超氧自由基(O_2^(·-))清除剂苯醌对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实验,同时测定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H_2O_2的生成,证明了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体系中主要活性氧形态为·OH,O_2^(·-)和~1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自由基清除 活性形态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活性铝形态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娅娅 杨艳芳 +2 位作者 李云飞 刘文静 张平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5,共9页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3、5、7、9、11和21 a)湿地、以仍耕油菜地和原始湿地土壤为研究对照,分析了土壤全铝和活性铝形态组分特征,探讨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铝元素组分特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铝含量和活性...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3、5、7、9、11和21 a)湿地、以仍耕油菜地和原始湿地土壤为研究对照,分析了土壤全铝和活性铝形态组分特征,探讨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铝元素组分特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铝含量和活性铝含量分别在16.78-57.05 g瓜g和1 699.94~3 823.49 meC/kg之间,其中活性铝总量占全铝含量的6.70%~11.84%。退耕还湖3-11a期间,土壤全铝、活性铝总量及5种形态活性铝总体均随退耕年限延长而增加;退耕11~21 a期间均下降。不同形态活性铝中,可溶性铝Als含量最低,而酸溶无机铝Al(OH)2和腐殖酸铝Al-HA含量较高,分别占活性铝总量的42%~53%和39%-50%,左右着活性铝总量的变化。分析讨论表明退耕后湿地植被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土壤粘粒,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变化,进而影响退耕后土壤活性铝组分特征。其中0-5 cm土壤毒性较强的交换性铝Al3+和羟基铝Al(0H)^2+、Al(OH)2^+含量均在退耕3-9 a期间逐渐增加,占活性铝总量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该退耕期湿地土壤存在一定的铝毒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湖 湿地土壤 活性形态 铝毒
原文传递
溴化氧铋(BiOBr)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培娟 陈薇 +1 位作者 李春艳 赵雅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主要研究了外界条件如pH、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液浓度对可见光催化溴化氧铋(BiOBr)降解亚甲基蓝溶液性能的影响和降解机理推断.通过添加各种自由基清除剂深入探讨了其对反应体系中活性氧自由基的抑制作用,从而推测溴化氧铋(BiOBr)降解亚甲... 主要研究了外界条件如pH、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液浓度对可见光催化溴化氧铋(BiOBr)降解亚甲基蓝溶液性能的影响和降解机理推断.通过添加各种自由基清除剂深入探讨了其对反应体系中活性氧自由基的抑制作用,从而推测溴化氧铋(BiOBr)降解亚甲基蓝的反应机理,并确定在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氧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 亚甲基蓝 光催化剂 可见光 活性形态
下载PDF
紫云英水溶性有机物促进淹水土壤中五氯酚还原与铁还原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勇 于雄胜 +3 位作者 李芳柏 徐建明 楼骏 刘传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694,共8页
以潜育水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培养时间下产生的紫云英水溶性有机物(DOM)为添加物(包括新鲜紫云英DOM、淹水腐解7 d和14 d紫云英DOM、好气腐解7 d和14 d紫云英DOM;800 mg C·L-1),研究了5种DOM作为有机碳源促进淹... 以潜育水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培养时间下产生的紫云英水溶性有机物(DOM)为添加物(包括新鲜紫云英DOM、淹水腐解7 d和14 d紫云英DOM、好气腐解7 d和14 d紫云英DOM;800 mg C·L-1),研究了5种DOM作为有机碳源促进淹水土壤中五氯酚(PCP)还原转化与Fe(Ⅱ)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紫云英DOM在淹水6.5 d后均可显著促进PCP的还原(P<0.05),淹水2 d后显著促进了乙酸钠提取态Fe(Ⅱ)[Fe(Ⅱ)NaOAc]和乙酸钠+盐酸连续提取态Fe(Ⅱ)[Fe(Ⅱ)NaOAc+HCl]的累积(P0.05);多数情况下还可促进乙酸钠提取态Fe(Ⅲ)[Fe(Ⅲ)NaOAc]的累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CP还原主要受Fe(Ⅱ)NaOAc+HCl影响其逐步回归模型为:PCP(mg·kg-1)=22.95-0.047Fe(Ⅱ)NaOAc+HC(lmg·kg-1)(R2=0.615,P<0.01)。因此,DOM促进了淹水土壤中PCP还原与铁还原,Fe(Ⅱ)累积是导致PCP还原转化的主要化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溶性有机物 潜育水耕人为土 五氯酚 活性形态 连续提取 逐步回归模型
下载PDF
Screening of a Novel Bio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 and Research on Its Flocculation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爱华 梁生康 单宝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9期1997-2000,2005,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a bacterial strain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Method] A bacterial strain T-11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Detailed tests on 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a bacterial strain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Method] A bacterial strain T-11 capable of producing bioflocculant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Detailed tests on the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arried out and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strain. Finally, the bioflocculant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and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Result] It was identified as Serratia plumuthica based on its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strain secreted flocculant best in a culture medium which included sucrose and NaNO3. The maximal cell growth was achieved within 10 h and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paralleled to it. It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for flocculation of kaolin suspension, when added at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0.7 mg/L, over a range of pHs (2-7), and temperature (approximately 30-80 ℃). 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ioflocculant was an acidic polysaccharide consisting of glucose, glucuronic acid and galactose, talose and altrose.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saccharides. [Conclusion] The biofloccu- lants produced by strain T-11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tivated sludge to se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OCCULANT Flocculating activity POLYSACCHARIDE Serratia plumuthica
下载PDF
Effects of Dietary Stachyose on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Intestinal Morphology of Juvenile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 被引量:10
18
作者 HU Haibin ZHANG Yanjiao +5 位作者 MAI Kangsen AI Qinghui XU Wei ZHANG Wenbing LI Yanxian LIU Jinta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5期905-912,共8页
A 12-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tachyose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ve enzymes activities and intestinal structures of juvenile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 Five iso... A 12-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tachyose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ve enzymes activities and intestinal structures of juvenile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 Five isonitrogenous(49.58% crude protein) and isolipidic(10.50% crude lipid)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0(Control), 0.625%(S-0.625), 1.25%(S-1.25), 2.5%(S-2.5) and 5%(S-5) stachyose,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chyose level,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of turbot, such as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final mean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rate and feed efficienc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5) and then stabilized. The feed intake of fish fed S-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 0.05) than that of fish in other groups. The activities of trypsin, intestinal caseinolytic, stomach and intestinal amylase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tachyose(P < 0.05). The highest values of trypsin and intestinal caseinolytic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group S-1.25, while the highest activity of stomach amylase and the lowest activity of intestine amylase were observed in group S-5. No lesion or damage was found on the distal intestine structures of fish from all treatments, while the height of simple folds in the distal intestin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0.05) when 1.25% or 2.5% stachyose was added in the die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derate level of stachyose(1.25%) improve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utilization,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 distal intestine structures of juvenile tur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HYOSE growth digestive enzyme intestinal morphology turbot.
下载PDF
贵州花生耐阴性研究思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天进 林茂 +2 位作者 吕建伟 胡腾文 李正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95,共4页
为了更好研究贵州花生耐阴特性,借鉴国内外植物耐阴特性研究概况,指出了贵州耐阴花生特性的研究意义,提出从植物形态、叶片解剖结构,酶活性,光合作用,遗传规律等方面研究贵州耐阴花生特性的思路。
关键词 贵州耐阴花生 形态学酶活性 光和特性 遗传基因
下载PDF
Foregut duplication cysts:A report of two cases with emphasis on embryogenesis 被引量:5
20
作者 Thaer Khoury Louis Rive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0-134,共5页
Duplication cyst of the stomach with a pseudostratifie columnar ciliated epithelium is extremely rare.We de scribe two cases of these cysts,with emphasis on the immunophenotype and embryogenesis.The first patien was a... Duplication cyst of the stomach with a pseudostratifie columnar ciliated epithelium is extremely rare.We de scribe two cases of these cysts,with emphasis on the immunophenotype and embryogenesis.The first patien was a 29-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crampin abdominal pain in his left lower quadrant.The secon patient was a 26-year-old woman who had a history over several years,of chronic epigastric abdominal pai radiating to her back.Both lesions were surgically re moved.They showed the same histomorphology.Th cysts were lined by a pseudostratified respiratory ep thelium with ciliated cells.The first cyst was connecte to the stomach,while the second cyst was not connect ed.Both cysts expressed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TTF-1) and surfactant.In this report,we explore th possible embryogenesis of these lesions in the light o TTF-1 and surfactant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plication cyst STOMACH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SURFACTANT EMBRYOGENE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