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生、熟地黄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宏洁 金亚红 +2 位作者 李鹏跃 李丽华 边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923-1925,共3页
关键词 熟地黄 活性成分含量 glutinosa 《神农本草经》 药材 玄参科植物 用药形式 功能主治
下载PDF
当归和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奎君 钟萌 +2 位作者 杨恩来 董婷霞 詹华强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11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补血汤中当归、黄芪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当归和黄芪配伍比例分别为:1:1,1:3,1:5,1:7,1:10的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藁本...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补血汤中当归、黄芪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当归和黄芪配伍比例分别为:1:1,1:3,1:5,1:7,1:10的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藁本内酯、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结果:在5个比例的当归补血汤中,李东垣的经其方当归、黄芪(1:5)中阿魏酸、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中当归和黄芪1:5的配伍是合理的,应该遵循古人的用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妇补血汤 配伍比例 活性成分含量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军德 廉添添 +1 位作者 杨涛 董彩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1-765,共5页
为研究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烘干干燥和冷冻干燥方法,选取4株不同栽培性状的菌株(菌株30,40,156和159),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有利于保护蛹虫草子实... 为研究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烘干干燥和冷冻干燥方法,选取4株不同栽培性状的菌株(菌株30,40,156和159),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有利于保护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其多糖含量(菌株30:2.83%,菌株40:5.76%,菌株156:4.63%,菌株159:2.98%)显著高于烘干干燥处理(菌株30:1.52%,菌株40:4.80%,菌株156:2.85%,菌株159:1.90%)。除类胡萝卜素含量低的白化菌株外,冷冻干燥条件下子实体类胡萝卜素含量(菌株30:5013.75μg·g-1,菌株40:2478.75μg·g-1,菌株156:3809.25μg·g-1)显著高于烘干干燥(菌株30:3847.50μg·g-1,菌株40:2122.50μg·g-1,菌株156:3098.25μg·g-1)。两种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腺苷和甘露醇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种干燥方法对虫草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性的影响则存在菌株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活性成分含量 烘干干燥 冷冻干燥
下载PDF
中药栀子炮制与提取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允 刘毅 +1 位作者 姚干 梁亦龙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23期14-16,共3页
通过对中药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在炮制与提取时含量变化做了系统的介绍,发现中药炮制与提取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整体综合的动态变化提取方法的分析和监测的适当手段缺... 通过对中药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在炮制与提取时含量变化做了系统的介绍,发现中药炮制与提取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整体综合的动态变化提取方法的分析和监测的适当手段缺乏。为提高中药疗效,探索提高或改变传统工艺控制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炮制 提取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
下载PDF
忍冬花发育期间形态与13种活性成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云 王尧尧 +4 位作者 王蕾 戚莹雪 李佳 张芳 张永清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9-156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蕾或花外观性状、产量、折干率以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为金银花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蕾或花进行外观性状测定、产量及折干率测定、13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蕾或花外观性状、产量、折干率以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为金银花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蕾或花进行外观性状测定、产量及折干率测定、13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忍冬花蕾或花的外观大小进行范围界定,6个发育期中,三青期折干率最高,为33.82%。13种活性成分含量中酚酸类成分随花的发育逐渐降低,环烯醚萜类成分先降低后升高,黄酮类成分先升高后降低。结论:综合考虑,三青期忍冬花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达5.46%,建议三青期进行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花 发育期 形态 活性成分含量
原文传递
不同海拔下椭圆叶花锚五种抗肝炎活性成分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瑞峰 韩友吉 +2 位作者 李锦萍 王虹雨 刘力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对椭圆叶花锚中5种抗肝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椭圆叶花锚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青海省互助县7个野生样地椭圆叶花锚中花锚苷、去甲氧基花锚苷、獐牙菜苦苷、1-羟基-3,4,5-三甲...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对椭圆叶花锚中5种抗肝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椭圆叶花锚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青海省互助县7个野生样地椭圆叶花锚中花锚苷、去甲氧基花锚苷、獐牙菜苦苷、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异荭草苷5种抗肝炎活性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Excel 17.0和SPSS 22.0进行不同海拔与抗肝炎活性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互助县境内野生椭圆叶花锚5种抗肝炎成分含量在海拔2020~2440m范围内,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无显著变化;在海拔2440~2622m范围内,5种抗肝炎成分含量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海拔2622~3020m范围内,5种抗肝炎成分含量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不同程度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在海拔2622~3020范围内,去甲氧基花锚苷含量与海拔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叶花锚 海拔 抗肝炎活性成分含量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优选不同产地红景天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研究
7
作者 刘建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1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对不同产地红景天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四川、西藏、青海、临江等地的红景天,采用外标法对不同产地的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红景天苷与酪...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对不同产地红景天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四川、西藏、青海、临江等地的红景天,采用外标法对不同产地的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校正因子对这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与外标法测定的红景天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误差在5%之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红景天苷与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在控制不同产地红景天药材质量方面是准确、可行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不同产地 红景天 活性成分含量
下载PDF
须根自然腐解对白花丹参生长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伟 魏莹莹 +5 位作者 孙鹏 周洁 王晓 耿岩玲 刘建华 李奉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548-2552,共5页
研究须根在自然腐解的条件下对白花丹参产量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测定丹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须根腐解使丹参的单株平均产量分别降低了38.60%(20 g),30.99%(40 g);少量的须根(20 g)腐解能够使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 研究须根在自然腐解的条件下对白花丹参产量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测定丹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须根腐解使丹参的单株平均产量分别降低了38.60%(20 g),30.99%(40 g);少量的须根(20 g)腐解能够使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的含量提高26.08%,22.64%;而40 g的须根腐解则显著降低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0.87%,79.24%,84.61%,88.99%,脂溶性成分总含量降低86.27%。不同浓度的须根腐解能够使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显著提高4.98%(20 g),23.64%(40 g);迷迭香酸的含量分别提高62.44%(20 g),119%(40 g),须根腐解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残留的须根对丹参的生长和活性成分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须根腐解能够显著降低丹参的生物量及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可能为丹参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参 须根腐解 产量 活性成分含量
原文传递
豨莶草指纹图谱研究和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磊 刘佳 +1 位作者 于静 杨树民 《陕西中医》 2015年第12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建立豨莶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WQC_8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5mol/L KH_2PO_4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目的:建立豨莶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WQC_8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5mol/L KH_2PO_4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5nm,记录不同产地10批豨莶草色谱图数据,并同时测定了其中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豨莶草HPLC指纹图谱,10批不同来源的豨莶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了豨莶草药材的对照指纹图谱,得到14个共有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并成功测定了不同批次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分别为0.12%~1.41%、0.10%~2.19%、0.01%~0.3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豨莶草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豨莶草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效液相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豨莶草
下载PDF
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10
作者 刘伟 杨帆 +3 位作者 吕海花 周洁 王晓 耿岩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该文主要研究从萌发到移栽5个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黄芩种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根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 该文主要研究从萌发到移栽5个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黄芩种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根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黄芩种苗的萌发,黄芩的各个生物学指标均升高,但根部折干率从32.90%下降至27.96%。野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35时达到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3.22,3.89 mg·g^(-1),黄芩苷含量在芽/根值为0.23时最高,质量分数为107.39 mg·g^(-1),汉黄芩苷在芽/根值为0.06时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16.11 mg·g^(-1),汉黄芩素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50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为0.88 mg·g^(-1)。当芽/根值为0.35时,黄芩种苗中的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达到或接近发芽阶段的最大值,可用芽/根值作为黄芩种苗活性成分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发芽阶段 生物量 活性成分含量
原文传递
树莓主要活性成分
11
作者 清浅(摘录)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0期64-64,共1页
据《热带农业科学》2023年9月20日网络首发《树莓不同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作者王丽敏等)报道,为探讨药食同源树种树莓的主要活性成分,以贵州省当地5个主栽树莓品种“红莓”“黄莓”“黑莓”、本地品种1号、本地品种2号... 据《热带农业科学》2023年9月20日网络首发《树莓不同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作者王丽敏等)报道,为探讨药食同源树种树莓的主要活性成分,以贵州省当地5个主栽树莓品种“红莓”“黄莓”“黑莓”、本地品种1号、本地品种2号等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活性成分含量 药食同源 红莓 黑莓 本地品种 王丽敏 主要活性成分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贯叶金丝桃生长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良信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5年第5期215-215,共1页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地上部分含有黄酮、鞣质和挥发油等物质,其含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栽培条件.作者研究了栽培密度对该植物生长发育和其地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活性成分含量 贯叶金丝桃 生长发育 栽培 密度 有效成分含量 地上部分 挥发油 多因素
原文传递
甘草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薇 王文全 赵平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6-1207,共2页
关键词 活性成分含量 营养成分 甘草苷 动态变化 栽培甘草 常用中药材 指标性成分 生理活性
下载PDF
不同种源木姜叶柯活性成分差异与气候土壤因子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旭 杨志玲 王依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4-41,共8页
【目的】揭示木姜叶柯叶片活性成分的变异规律及环境因子对其叶片主要有效成分总黄酮和二氢查耳酮类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比较了6个省区9个种源木姜叶柯当年生和往年生叶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运用相关分析的... 【目的】揭示木姜叶柯叶片活性成分的变异规律及环境因子对其叶片主要有效成分总黄酮和二氢查耳酮类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比较了6个省区9个种源木姜叶柯当年生和往年生叶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地理气候及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木姜叶柯叶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当年生叶片中根皮苷和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含量最高的为江西安福种源(3.53%和1.25%)、三叶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为重庆梁平种源(19.91%和7.41%)、根皮素含量最高的为湖北长阳种源(4.03),往年生叶片中根皮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为重庆酉阳种源(20.71%和9.68%),三叶苷和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含量最高的是重庆梁平种源(0.58%和0.023%),根皮素含量最高的是湖北长阳种源(0.057%)。当年生叶片中三叶苷、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根皮素含量,往年生叶片中根皮素与纬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762、-0.779、-0.884;各种源地的年均温和极端最低温度与当年生叶片三叶苷、根皮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和0.675;当年生和往年生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706,往年生叶片中根皮苷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0.749和0.729,三叶苷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和0.744。【结论】木姜叶柯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叶片有效成分受纬度、年均温、极端最低气温、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含氮量等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叶柯 活性成分含量 种源差异 气候土壤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华舟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11,共7页
以大米为主要栽培基质,以添加常见碳源为实验组,探索不同碳源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葡萄糖等寡糖类碳源对促进蛋白质、虫草素的合成作用显著,其中葡萄糖能力最强;果糖、蔗糖、葡萄糖促进虫草多糖的合成依次较强,... 以大米为主要栽培基质,以添加常见碳源为实验组,探索不同碳源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葡萄糖等寡糖类碳源对促进蛋白质、虫草素的合成作用显著,其中葡萄糖能力最强;果糖、蔗糖、葡萄糖促进虫草多糖的合成依次较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等促进虫草酸合成较强,可溶性淀粉作用最显著;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等进行组合配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显著较高。说明以葡萄糖等寡糖与可溶性淀粉等不同碳源进行适当组合,可协同作用,有效提高蛹虫草主要物质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碳源 活性成分含量 机制
下载PDF
15个卷丹居群鳞茎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卢恒 张延龙 +2 位作者 牛立新 李林昊 张晓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2-129,共8页
目的:分析研究15个卷丹居群鳞茎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测定5类活性成分含量(总多酚、类黄酮、总黄烷醇、总皂苷、总生物碱)和4种抗氧化能力(ABTS+?、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分析居群间差... 目的:分析研究15个卷丹居群鳞茎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测定5类活性成分含量(总多酚、类黄酮、总黄烷醇、总皂苷、总生物碱)和4种抗氧化能力(ABTS+?、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分析居群间差异,结合生态因子探究差异来源。结果:各卷丹居群间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5类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居群分别比各居群各活性成分平均水平高32%(总多酚)、29%(类黄酮)、22%(总黄烷醇)、34%(总皂苷)、36%(总生物碱);各卷丹居群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的西藏拉萨居群,其ABTS+?、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比居群平均水平高70%、25%、17%、29%;各卷丹居群总抗氧化能力平均值为11?757.23?mg/kg,是兰州百合总抗氧化能力的1.62倍。结论:卷丹鳞茎适合作为功能性食品加以研究利用。而产地生态因子对卷丹鳞茎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影响巨大,在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 居群 活性成分含量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HPLC测定退热颗粒中连翘酯苷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健 李锦 +1 位作者 郭俊华 马志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0-861,872,共3页
关键词 连翘酯苷 HPLC测定 退热 活性成分含量 质量标准 苯乙醇苷类 中药组成 疏风解表
下载PDF
与近红外线(NIR)联机操作估计API含量
18
《经济导报(医药技术)》 2008年第3期50-50,52,共2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能够以符合FDA新要求的足够快的速度确定活性成分含量,瑞士的BUCHI Labortechnik
关键词 近红外线 API 操作 联机 活性成分含量 近红外光谱 FDA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银黄含片中10个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兵 杨世艳 张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3-1857,1881,共6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含片中10个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kzoNobel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含片中10个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kzoNobel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分段变波长测定;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10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低于3%,加样回收率为97.3%~99.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银黄含片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银黄含片 绿原酸 异绿原酸 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苷 汉黄芩素 金银花有机酸 黄芩提取物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香蕉复合果汁饮料对网球运动员运动营养的支持及优化
20
作者 王险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9-I0010,共2页
香蕉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水果,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除去日常鲜食之外,香蕉还常作为原料,与其他水果共同制成复合果汁饮料产品,从而在突出营养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丰富饮料的口感,为进一步打开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 香蕉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水果,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除去日常鲜食之外,香蕉还常作为原料,与其他水果共同制成复合果汁饮料产品,从而在突出营养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丰富饮料的口感,为进一步打开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人们对网球运动领域的专业化发展投入更高的关注度,因此业界针对网球运动员的营养摄入问题也展开了深度研究,如何通过运动食品优化运动员的运动效果成为重要的探究方向。基于香蕉复合果汁饮料在营养成分、活性成分方面的优势,可通过分析其对于网球运动员运动效果的支持意义,在未来加大开发利用力度,从而使价值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运动 活性成分含量 营养摄入 专业化发展 探究方向 运动员 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