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忍冬藤抗菌活性组分及配伍研究
1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5 位作者 张丽先 李飞飞 魏悦 于立芹 任峰 朱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活性配伍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和忍冬藤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分离工艺为:先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用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70%或5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它们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这些组分对9种供试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蒲公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15.63 mg/mL,忍冬藤的MIC和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31.25 mg/mL。且含量分析显示,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组分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配伍研究发现,当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部位与少量忍冬藤水洗脱部位(16∶1~4∶1)或其高效抗菌部位(16∶1~1∶1)配伍使用时,对部分供试菌的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加作用。说明所得的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提取分离工艺简单、易得,广谱抗菌作用强,合适的配伍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忍冬藤 抗菌活性 活性组分 配伍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胡杨林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特征
2
作者 马继龙 王新英 +2 位作者 刘茂秀 史军辉 艾吉尔·阿不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以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典型胡杨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旱生、中生和周期性水淹3种不同生境下0~100 cm土体中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种生境胡杨林SOC含量均值依次为中生(3.65 g/kg)>旱生(3.56 g/kg)>周... 以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典型胡杨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旱生、中生和周期性水淹3种不同生境下0~100 cm土体中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种生境胡杨林SOC含量均值依次为中生(3.65 g/kg)>旱生(3.56 g/kg)>周期性水淹(3.35 g/kg);随土壤深度的增加,SOC含量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3种生境土壤MBC含量均值依次为中生(408.93 mg/kg)>周期性水淹(289.80 mg/kg)>旱生(182.75 mg/kg),而EOC和DOC含量为周期性水淹(2.28 g/kg、104.39 mg/kg)>中生(1.92 g/kg、67.40 mg/kg)>旱生(1.89 g/kg、57.79 mg/kg);随土壤深度的增加,EOC含量总体增加后降低,DOC含量呈降低趋势;MBC在不同生境和土层间均差异显著(P<0.05);EOC仅表层(0~10 cm)与下层(60~100 cm)差异显著(P<0.05);中生生境DOC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3)40~100 cm土层MBC/SOC、20~60 cm土层EOC/SOC、10~100 cm土层DOC/SOC在3种生境间差异显著(P<0.05)。4)3种生境SOC与DOC均呈显著正相关(r>0.58,n=15),活性组分之间相关性在中生生境下最显著。综合以上分析,不同生境和土层对SOC及活性组分含量产生显著影响,旱生和周期性水淹生境SOC及活性组分含量在0~20 cm土层维持着较高水平,中生生境则在20~40 cm土层保持着较高的SOC活性组分分配比例,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SOC转化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河岸林 生境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下载PDF
洪水漫溢对塔里木河中游河岸胡杨林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继龙 史军辉 +3 位作者 王新英 阿丽亚·拜都热拉 刘茂秀 艾吉尔·阿不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8-1257,共10页
塔里木河生态输水使流域两岸洪水漫溢强度增加,进而对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塔里木河中游周期性洪水漫溢区胡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河岸胡杨林洪水漫溢过程中漫溢前(W1)、漫溢第4 d(W2)、漫溢第17 d(W3)和退水... 塔里木河生态输水使流域两岸洪水漫溢强度增加,进而对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塔里木河中游周期性洪水漫溢区胡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河岸胡杨林洪水漫溢过程中漫溢前(W1)、漫溢第4 d(W2)、漫溢第17 d(W3)和退水后(W4)4个不同阶段1 m土体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SOC(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漫溢前均高于漫溢后;洪水漫溢对0~20 cm土层SOC含量的影响较20~100 cm土层显著;在同一阶段内,随着土层的深入,SOC含量呈降低趋势。(2)0~10 cm及40~100 cm土层的土壤DOC(可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漫溢第4 d较漫溢前均显著升高,但随着漫溢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降低,且各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随漫溢时间的延长DOC/SOC、MBC/SOC差异显著(P<0.05)。(3)漫溢前0~10cm土层EOC(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高于漫溢后,其他土层EOC含量则表现为漫溢期高于漫溢前及退水后;0~10 cm、20~60 cm土层EOC/SOC在不同漫溢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4)漫溢前至漫溢第17 d SOC与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n=15),退水后EOC和DOC呈显著正相关(r=0.54,n=15),漫溢前SOC和DOC含量与漫溢后各阶段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综上所述,塔里木河中游洪水漫溢过程对河岸胡杨林SOC及活性组分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各组分的敏感土层不同,SOC以0~20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DOC、MBC以0~10 cm及40~100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EOC则为20~60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其变化规律具有森林和湿地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胡杨林 洪水漫溢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分布特征 塔里木河
下载PDF
不同磺酸盐样品中活性组分鉴别及对比
4
作者 李洪毅 李伟 +3 位作者 吴光焕 尹小梅 郭勇 王帅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2058-2061,共4页
以化学驱中常使用的3种不同来源磺酸盐样品为分析对象,将样品中可以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1))的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别,并对比分析不同磺酸盐中活性组分在结构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磺酸盐样品中均... 以化学驱中常使用的3种不同来源磺酸盐样品为分析对象,将样品中可以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1))的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别,并对比分析不同磺酸盐中活性组分在结构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磺酸盐样品中均可分离获得活性组分,活性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主要在380~460之间(不含Na^(+)),以单磺酸盐为主,几乎不含双磺酸盐。磺酸盐结构类型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时,碳链长度为17~19的磺酸盐是活性组分中发挥界面活性的关键物质;磺酸盐结构类型以环烷基苯磺酸盐为主时,碳链长度分别在11~14、14~17的烷基苯并二环己烷、烷基茚满磺酸盐是活性组分中发挥界面活性的关键物质。对于不同来源磺酸盐而言,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17±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小于80的组分具有较优界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石油磺酸盐 活性组分 界面张力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LWD-b抗补体作用的发现与验证
5
作者 林颖 韩露 +3 位作者 高圣乔 罗丹 肖智勇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验证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的抗补体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用DMEM/F12高糖培养基培养,分为细胞对照、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寡糖组分CA-30、多糖组分LWB-B和糖苷组分LWD-b组...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验证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的抗补体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用DMEM/F12高糖培养基培养,分为细胞对照、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寡糖组分CA-30、多糖组分LWB-B和糖苷组分LWD-b组(终浓度均为100 mg·L^(-1)),培养6 h后用L1000技术采集细胞转录组数据,采用Cosine相似度算法和特征方向法对各组转录组数据进行相似性比对和差异表达分析,采用基因富集分析算法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补体通路基因C3和C5 m RNA表达。采用基于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实验测定相对溶血率,观察LWAFC,CA-30,LWB-B和LWD-b(终浓度均为1,10和100 mg·L^(-1))及LWD-b中各主要成分莫诺苷、芍药苷、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和丹皮酚原苷(终浓度均为1和100μmol·L^(-1))的抗补体活性。采用补体成分(C1q,C2,C3,C4,C5和C9)缺失血清法测定LWD-b的补体作用靶点。结果 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LWD-b下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补体级联激活通路(P<0.01),而LW-AFC,CA-30和LWB-B此作用不明显。RT-qPCR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LWD-b 100 mg·L^(-1)组补体C3和C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补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补体组相比,LWD-b各浓度组及LW-AFC 10和100 mg·L^(-1)组相对溶血率均明显降低(P<0.01),但仅LWD-b组相对溶血抑制率>20%,提示LWD-b具有抗补体活性,LW-AFC,CA-30和LWB-B此作用不明显。LWD-b中主要成分的抗补体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与补体组相比,莫诺苷1和100μmol·L^(-1)组及芍药苷100μmol·L^(-1)组相对溶血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相对溶血抑制率均>20%;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和丹皮酚原苷组相对溶血率虽也明显降低(P<0.01),但其相对溶血抑制率均<20%;提示莫诺苷和芍药苷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而其余成分抗补体活性较弱。补体成分缺失血清法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与补体C1q,C2,C3,C5和C9缺失血清组相比,LWD-b 100 mg·L^(-1)处理后相对溶血率变化均<5%,提示LWD-b降低溶血能力与其作用于上述补体成分相关。结论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并验证了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LWD-b具有抗补体激活作用,莫诺苷和芍药苷可能是其发挥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LWD-b可能通过作用于补体成分C1q,C2,C3,C5和C9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方 活性组分 LWD-b 补体系统 溶血实验 转录组数据分析
下载PDF
洋甘菊活性组分对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娜迪热·艾尔肯 彭军 +1 位作者 范芳芳 李茜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298-302,309,共6页
目的基于驱动蛋白家族3A基因(Kif3a)和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探讨洋甘菊活性组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建立哮喘炎症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洋... 目的基于驱动蛋白家族3A基因(Kif3a)和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探讨洋甘菊活性组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建立哮喘炎症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洋甘菊活性组分对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洋甘菊活性组分给药浓度。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模型组、阳性药物组(1μmol·L^(-1)地塞米松干预2 h)、洋甘菊活性组分组(200μg·mL^(-1),48 h)。Annexin V/PI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实时荧光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if3a、SHH、Ptch1和Gl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干预后,可显著降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力(P<0.05),并诱导其细胞凋亡(P<0.01)。洋甘菊活性组分在浓度200μg·mL^(-1)处理48 h时,可以显著逆转脂多糖对细胞的损伤并促进增殖(P<0.01),减弱脂多糖诱导的细胞凋亡(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Kif3a在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HH、Ptch1、Gli1在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脂多糖模型组相比较,洋甘菊活性组分处理后可显著逆转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P<0.05),增加Kif3a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并降低SHH、Ptch1、Gli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下调Kif3a水平从而上调SHH、Ptch1、Gli1水平,调控SHH信号通路处于异常激活状态。洋甘菊活性组分可显著逆转脂多糖诱导的细胞炎症损伤,上调Kif3a水平,下调SHH、Ptch1、Gli1水平,通过Kif3a调控SHH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活性组分 哮喘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Kif3a SHH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多方法联用解析酱香型白酒中生理活性组分特征的研究
7
作者 向丹华 卢君 +3 位作者 李长文 秦睿阳 陈双 徐岩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1期17-29,共13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多方法联用检测国台酒中的挥发性组分和难挥发性组分。通过与自建白酒挥发性风味数据库与商业化数据库比对,在酱香国台酒中鉴定出1182种挥发性物...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多方法联用检测国台酒中的挥发性组分和难挥发性组分。通过与自建白酒挥发性风味数据库与商业化数据库比对,在酱香国台酒中鉴定出1182种挥发性物质,392种难挥发性物质;对所有组分是否具有生理活性进行检索,通过数据库分析鉴定出200多种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化学组分,发现国台酒中的潜在生理活性组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突变等功效。本研究阐述了酱香国台酒的健康特性,为进一步解析酱香白酒的健康属性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国台酒 挥发性和难挥发组分 生理活性组分
下载PDF
丁香活性组分体外抗结肠癌活性及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8
作者 王健 刘琳 +3 位作者 杨小会 张红 赵革 刘明华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67-170,179,共5页
目的体外实验评价丁香活性组分(active fraction from clove,AFC)的抗结肠癌活性,探讨AFC对敏感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assay检测AFC对多株结肠癌细胞LOVO、HCT116、HCT8、SW620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外筛选敏... 目的体外实验评价丁香活性组分(active fraction from clove,AFC)的抗结肠癌活性,探讨AFC对敏感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assay检测AFC对多株结肠癌细胞LOVO、HCT116、HCT8、SW620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外筛选敏感的人结肠癌细胞。GFP-LC3转染后荧光显微镜检测自噬水平的强弱,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AFC对LOVO、HCT116、HCT8、SW620细胞的IC50分别是280.90±12.61、113.50±7.83、211.71±7.29、174.92±9.52μg/mL,最敏感的细胞是HCT116,最佳干预时间为48 h。AFC处理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CT116细胞GFP-LC3转染后出现明显自噬斑点,透射电镜观察到HCT116细胞大量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形成。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CT116细胞AFC处理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呈现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AFC抗结肠癌活性较强,对HCT116细胞最敏感,可能与其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的表达,诱导HCT116细胞发生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活性组分 HCT116细胞 增殖 自噬
下载PDF
炼焦煤中活性组分质量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代林 崔平 陈健 《燃料与化工》 2002年第5期235-236,共2页
通过测出8种炼焦煤样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比较加权活性组分含量与其粘结指数值的关系,结果证明,加权活性组分含量可以作为活性组分质量指标。
关键词 活性组分 炼焦煤 反射率 加权活性组分 质量指标
下载PDF
秸秆配施膨润土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10
作者 张兰英 米俊珍 +3 位作者 刘景辉 赵宝平 崔雪梅 胡可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122,共11页
为明确秸秆配施膨润土对旱作农田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分配比例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一间房试验基地连续3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不施膨润土和秸秆(CK)、单施秸秆(T1)... 为明确秸秆配施膨润土对旱作农田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分配比例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一间房试验基地连续3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不施膨润土和秸秆(CK)、单施秸秆(T1)、单施膨润土(T2)和秸秆配施膨润土(T3)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SOC及活性碳组分在年际间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层间表现为10~20 cm>0~10 cm>20~40 cm;各处理均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秸秆配施膨润土效果优于单施。与CK相比,在0~40 cm土层,T3处理土壤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LOC)和POC 3年平均提高了7.16%~9.63%、12.35%~18.05%、15.55%~41.97%和100.73%~127.90%,同时提高了不同土层DOC/SOC、LOC/SOC和POC/SOC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土壤SOC及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LOC相关系数最大,表明LOC可较好地反映出SOC的变化情况。可见,在旱作区采取秸秆配施膨润土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对土壤肥力提升、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膨润土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旱作农田
下载PDF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粘弹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孙涛垒 张路 +2 位作者 王宜阳 赵濉 俞稼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43-2247,共5页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当分子量大于某一数值后 ,极限扩张弹性变化不明显 .对界面张力弛豫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 ,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弛豫过程的特征频率也呈规律性变化 .不同原油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粘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弛豫法 原油 活性组分 界面扩张粘弹性 扩张模量 扩张弹性 扩张粘性
下载PDF
大庆原油活性组分的分离、分析及界面活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罗澜 赵濉 +2 位作者 张路 王洪涛 俞稼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从大庆原油中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 ,研究了酸性活性组分与碱水的乳化和界面张力性质 ,并对该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词 界面活性组分 分离 结构鉴定 界面张力 大庆原油
下载PDF
酸枣仁抗抑郁活性组分配伍的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奕 乔卫 +2 位作者 刘婧姝 任利妍 孙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优选酸枣仁发挥抗抑郁的活性组分最佳配伍。方法根据均匀设计方法进行分组,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拮抗利血平所致的体温降低实验,筛选出酸枣仁抗抑郁活性组分最佳配伍组方。结果酸枣仁抗抑郁的最佳配伍为:生物碱17.8 mg/kg,总皂苷1... 目的优选酸枣仁发挥抗抑郁的活性组分最佳配伍。方法根据均匀设计方法进行分组,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拮抗利血平所致的体温降低实验,筛选出酸枣仁抗抑郁活性组分最佳配伍组方。结果酸枣仁抗抑郁的最佳配伍为:生物碱17.8 mg/kg,总皂苷113.4 mg/kg。验证实验证明,酸枣仁活性组分的最佳配伍组合抗抑郁疗效确切。结论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学相结合确定中药活性组分配伍的方法是可行的,基于中药整体观的活性组分合理配伍可以达到或超过原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抗抑郁 活性组分
下载PDF
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澜 张路 +3 位作者 方洪波 王宜阳 赵濉 俞稼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21-25,共5页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方法,研究了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如盐、碱、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质的影响和界面扩张模量及相角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性质均有一定影响:盐通...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方法,研究了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如盐、碱、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质的影响和界面扩张模量及相角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化学剂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性质均有一定影响:盐通过改变活性物质在界面上的吸附而影响界面扩张黏弹性质;聚合物能增大低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黏度,对高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的影响不明显;碱与原油活性组分反应,使扩张黏度明显变化,界面膜的弹性大大增强;表面活性剂能将高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从界面上顶替下来,使界面体现为近似单独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而对于低相对分子量活性组分,界面表现为活性组分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吸附膜的性质;扩张模量的相角在高工作频率下出现负值。探讨了表观负相角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活性组分 复合驱体系 扩张模量 相角 界面扩张黏弹性
下载PDF
辽河原油活性组分的分离、分析及界面活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澜 赵濉 +3 位作者 张路 罗永臣 俞稼镛 刘加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对辽河原油进行了分离 ,测定了原油各组分与碱的乳化和界面张力性质 ;还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从辽河原油中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并研究了该组分与碱的相互作用 ,对该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词 界面活性组分 分离 碱水乳化 结构 辽河原油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黄金花 刘军 +4 位作者 杨志兰 魏飞 郭成藏 景峰 刘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5,共9页
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难降解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为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及指导区域农业管理措施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 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难降解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为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及指导区域农业管理措施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进行,设有秸秆还田模式下5、10、15、20、25和30年棉田连作小区(标记为5、10、15、20、25和30年),无秸秆还田模式下1、5、10和15年连作小区(标记为CK1、CK5、CK10和CK15),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土壤初始背景值相近。棉花种植品种为"新陆早46号",按"30+60+30"宽窄行距配置,采用膜下滴灌,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8万株。全生育期滴灌11次,滴灌总量5 400 m^3·hm^-2,共施纯N 495kg·hm^-2,用氮肥的30%作基肥,于棉花收获后结合翻耕施入,其余70%氮肥作追肥随水滴施,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60 cm土层总有机碳(TOC)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TOC含量逐渐升高,连作30年棉田土壤TOC含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下各连作棉田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难降解组分(酸解残余碳)含量与活性组分含量呈相反的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地增加长期连作棉田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和难降解组分的含量,且各组分含量均为0-20〉20-40〉40-6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下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指数(LIc)均小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除连作15年外,随连作年限增加LIc呈下降趋势,30年时达到最低,3个土层连作30年LIc比连作5年分别降低了42.86%、49.21%和48.45%;而秸秆还田条件下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难降解指数(RIc)均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表现出与活性指数(LIc)相反的趋势,随连作年限增加RIc呈增加趋势,30年时达到最大,3个土层连作30年RIc比连作5年分别增加了28.31%、35.02%和40.53%。秸秆还田能够提高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总有机碳和难降解组分含量,减少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并使各组分占总有机碳比例间呈动态变化而保持TOC含量呈稳定增加趋势,使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同时增加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难降解性 酸水解分组法
下载PDF
不同萃取剂对木醋液活性组分的富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卢辛成 蒋剑春 +2 位作者 何静 孙康 孙云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2,共7页
以废弃杉木板为原料制备木醋液,采用萃取法研究了不同萃取剂对木醋液中活性组分的富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氯仿和乙醚3种萃取剂对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其中乙醚效果最显著;乙酸乙酯和氯仿对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富集效... 以废弃杉木板为原料制备木醋液,采用萃取法研究了不同萃取剂对木醋液中活性组分的富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氯仿和乙醚3种萃取剂对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其中乙醚效果最显著;乙酸乙酯和氯仿对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富集效应;3种萃取剂对酯类、醛类和醇类富集作用不明显,而不利于酸类物质的富集。添加甲醇有助于增强乙醚对酚类物质的富集作用,当乙醚与甲醇体积比为2∶1混合萃取时,对酚类物质富集作用最显著,GC含量可达66%,是原木醋液的1.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活性组分 萃取法 富集 GC-MS分析
下载PDF
蒲公英根活性组分体外抗菌及抗炎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马艳妮 魏悦 +5 位作者 李智宁 王志尧 景炳年 宁二娟 杨锐 范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3,共6页
以市售蒲公英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分离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法优选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通过倍半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根不同组分对人、畜禽等9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细... 以市售蒲公英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分离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法优选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通过倍半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根不同组分对人、畜禽等9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评价各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的分离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后,用D101大孔树脂柱分离,其中,水洗脱之后的70%(体积分数)乙醇洗脱部位为蒲公英根的抗菌抗炎活性部位,即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该组分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且对9种供试菌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大多数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95 m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为31.25 mg/mL,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浓度和转录水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优选的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分离工艺简便、高效,而且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良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含量测定 活性组分 抗菌活性 抗炎活性
下载PDF
阿胶补血活性组分对环磷酰胺所致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邓皖利 吴宏忠 +2 位作者 徐文 张元兴 陆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42-2544,共3页
目的研究阿胶活性组分A、B对环磷酰胺所致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方法细胞计数法检测小鼠单核细胞数,集落形成检测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相对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骨髓细胞CD34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切片观察小鼠骨髓组... 目的研究阿胶活性组分A、B对环磷酰胺所致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方法细胞计数法检测小鼠单核细胞数,集落形成检测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相对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骨髓细胞CD34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切片观察小鼠骨髓组织形态。结果阿胶活性组分能够明显的增加环磷酰胺所致贫血小鼠骨髓单核细胞数、增加骨髓细胞中CFU-GM、BFU-E,CFU-E和CD34含量,增加骨髓细胞中S期细胞比率。结论阿胶活性组分能够有效地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减轻环磷酰胺对骨髓组织的损伤,保护造血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活性组分 环磷酰胺 骨髓微环境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