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5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金英金矿床金赋存状态及流体包裹体特征
1
作者 汪徽 温守钦 +1 位作者 李敏 朱恩静 《黄金》 CAS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金英金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东段,铁岭—靖宇隆起与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接触界面凹陷侧。通过野外实际调查、矿相学、电子探针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综合研究发现:该矿床矿物组成简单,矿石类型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物种类有自然金、含... 金英金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东段,铁岭—靖宇隆起与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接触界面凹陷侧。通过野外实际调查、矿相学、电子探针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综合研究发现:该矿床矿物组成简单,矿石类型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物种类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和银金矿,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主要以裂隙金形式赋存,其次以粒间金和包裹金形式赋存;石英中包裹体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形态以椭圆形、菱形和不规则形为主,成矿温度139.6℃~253.1℃,盐度1.74%~4.65%,密度0.79~0.94 g/cm^(3),成矿压力33.6~65.6 MPa,成矿深度1.2~2.4 km,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沉淀机理 金英金矿床
下载PDF
冀东高家店金矿床成因:来自金及载金黄铁矿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的证据
2
作者 杨爱雪 吕水 +4 位作者 许曼 邢运涛 刘海龙 韦文国 安梦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14,共19页
高家店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矿集区中部,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少部分为石英脉型,赋存于高家店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了探讨高家店金矿床的成因,文章对其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金及载金黄铁矿化学... 高家店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矿集区中部,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少部分为石英脉型,赋存于高家店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了探讨高家店金矿床的成因,文章对其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金及载金黄铁矿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家店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包括4个阶段,其中Ⅱ和Ⅲ阶段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以独立的金矿物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主成矿阶段黄铁矿Fe和S含量及Fe/S元素比值揭示金矿床具有岩浆热液型的特征。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的两相H2O溶液包裹体为主,其次为含CO_(2)三相包裹体,属中温、中低盐度流体。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δ^(18)O_(H_(2)O)值为1.82‰~5.60‰,δD值为-83.3‰~-55.3‰,指示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并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主成矿阶段黄铁矿δ^(34)S值为2.40‰~5.61‰,显示地幔硫或岩浆硫特征,揭示成矿物质硫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综合研究认为,高家店岩体的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及成矿流体,因而高家店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电子探针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同位素 高家店金矿床 冀东
下载PDF
内蒙古敖汉旗岱王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3
作者 齐雨宁 孙国胜 +4 位作者 冯德胜 马冬 李雪 孙九达 吴胜宝 《黄金》 CAS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通过对岱王山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黄铁矿S同位素和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含CO_(2)三相包裹体(Ⅱ型)、纯CO_(2)相包裹... 通过对岱王山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黄铁矿S同位素和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含CO_(2)三相包裹体(Ⅱ型)、纯CO_(2)相包裹体(Ⅲ型)3种类型,成矿流体总体具有中温度(171℃~280℃)、低盐度(5.4%~11.7%)及低密度(1.07~1.13 g/cm^(3))的性质,为H 2O-CO_(2)-CH_(4)流体体系;估算成矿深度为2.1~3.0 km,属于浅成矿床。δ^(34)S值为-1.0‰~-0.9‰,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源于岩浆活动;δ^(13)C_(V-PDB)值为-8.4‰~-1.5‰,δ^(18)O_(V-SMOW)值为6.3‰~19.7‰,暗示碳、氧来源具有多源性。综合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认为岱王山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有关的浅成造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王山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浅成 造山型 同位素
下载PDF
湖北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与C-H-O-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罗华 郭盼 +4 位作者 刘力 潘龙克 段先锋 毛启曦 廖明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0,共12页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化分布广泛,但至今未发现大型矿床,对成矿系统的研究亦存在不足。对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及C-H-O-S-Pb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萤石、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37~170℃之间...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化分布广泛,但至今未发现大型矿床,对成矿系统的研究亦存在不足。对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及C-H-O-S-Pb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萤石、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37~17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11.46%~16.89%,属低温度、中低盐度NaCl-H_(2)O体系流体,主要来源可能为含沉积硫酸盐(海相沉积物)的岩石建造变质脱水;δ^(34)S值介于9.5‰~11.8‰之间,均值为10.92‰;^(206)Pb/^(204)Pb<18.20,^(207)Pb/^(204)Pb>15.60,^(208)Pb/^(204)Pb<39.00,铅同位素具有比值变化小,具有高μ和高ω的特征。硫源和铅源均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古生代沉积盆地奥陶纪和寒武纪容矿地层,同生沉积成岩后生中低温热液改造作用是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床的主导成因类型。与鄂湘西扬子地台区典型铅锌矿床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同时在成矿流体、古生代沉积环境、构造背景3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铅锌 萤石 物质来源 鄂西南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中国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道荣 商朋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521,共12页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揭示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而萤石是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理想对象。本文选取中国主要萤石矿集区32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并按不同矿床类型统计原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探讨了萤石...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揭示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而萤石是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理想对象。本文选取中国主要萤石矿集区32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并按不同矿床类型统计原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探讨了萤石沉淀成矿机制。结果表明,岩浆期后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热卤水型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20℃~240℃)、密度(主要为0.8~1.0 g/cm^(3))相近,热卤水型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盐度高于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大多数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温度逐渐降低。中国萤石矿床总体呈现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的特征。地质事实和已有文献资料表明,萤石沉淀成矿的主要的机制可能不是水—岩反应,而是降温冷却和流体混合,不同矿床萤石主要沉淀成矿机制可能不同。水—岩反应主要在成矿物质集聚过程起重要作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方法在显微测温上应用不足;2)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以定性为主;3)成矿压力、深度估算方法适用性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推动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成矿热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河北围场河西村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
6
作者 贾立民 毕志伟 +2 位作者 刘腾飞 王强 赵泽南 《中国钼业》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河西村钼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体之中,其形成年龄为136.6 Ma,碱长花岗斑岩侵入并破坏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岩石和矿体特征,其形成年龄为129.8 Ma,研究区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29.8~136.6 Ma。... 河西村钼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体之中,其形成年龄为136.6 Ma,碱长花岗斑岩侵入并破坏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岩石和矿体特征,其形成年龄为129.8 Ma,研究区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29.8~136.6 Ma。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以富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范围为244.7~388.1℃,盐度为0.33%~4.55%,流体密度为0.48~0.83 g/cm^(3),均一压力为3.2~24 MPa,含矿石英脉为D脉,形成于石英二长斑岩岩浆活动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斑岩型 流体包裹体 成矿时代
下载PDF
广西砂子岭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的制约
7
作者 李尚军 韦东广 林剑飞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砂子岭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水汶火山盆地西缘,区域性NE向博白—岑溪深大断裂带从其西侧穿过。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在燕山晚期霏细斑岩内,受NW、NE向断裂构造控制。文章在系统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流体包... 砂子岭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水汶火山盆地西缘,区域性NE向博白—岑溪深大断裂带从其西侧穿过。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在燕山晚期霏细斑岩内,受NW、NE向断裂构造控制。文章在系统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同位素研究,探讨矿床成因。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两相流体包裹体,成矿初—晚阶段流体均一温度、盐度均逐渐降低,主成矿期流体具有中温(246~351℃)、低盐度(3.1%~4.8%)特征。黄铁矿、方铅矿δ^(34)S的值为-1.45‰~2.67‰,指示硫来源于岩浆。H-O同位素研究结果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研究认为砂子岭银多金属矿床属中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H-O-S同位素 矿床成因 水汶火山盆地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下部铜矿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及地质意义
8
作者 杨小敏 付一航 黎敦朋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4期358-366,共9页
紫金山金铜矿床是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分带特征,上部金矿已开采完毕,中下部铜矿体尚未圈闭,开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对确定成矿的热源中心和找矿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 紫金山金铜矿床是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分带特征,上部金矿已开采完毕,中下部铜矿体尚未圈闭,开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对确定成矿的热源中心和找矿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露天采矿场海拔560~580 m平台与铜矿体共生的蚀变石英、明矾石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的测量,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CO2包裹体以及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0.9℃~430.1℃,主要集中于160℃~220℃和360℃~380℃,显示具有2个成矿温度峰值,可能暗示具有2次成矿作用;冰点温度−0.1℃~−13.0℃,对应盐度为0.18% NaCl eqv~16.89% NaCl eqv。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中较高温度峰值绘制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值线图显示成矿热源来自矿区的东南侧深部,并向南东方向倾伏,指示矿区东南侧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金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等值线 成矿热源
下载PDF
吉林夹皮沟金矿集区三道岔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笑天 孙景贵 +4 位作者 韩吉龙 王抒 余日东 刘阳 冯洋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766,共19页
夹皮沟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的拼贴部位,是我国最主要的产金地之一。然而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类型目前仍存有广泛争议;此外,成矿过程中流体的演化以及成矿机制方面也有待深入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 夹皮沟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的拼贴部位,是我国最主要的产金地之一。然而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类型目前仍存有广泛争议;此外,成矿过程中流体的演化以及成矿机制方面也有待深入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取该区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三道岔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表明,三道岔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Ⅰ)乳白色石英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Ⅱ和Ⅲ代表成矿主阶段。在各阶段石英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依次为水溶液包裹体(NaCl-H_(2)O,W型)、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NaCl-H_(2)O-CO_(2),C型)和纯CO_(2)包裹体(PC型)。早阶段与主阶段石英均捕获C型和W型包裹体,主阶段石英还发育少量PC型包裹体,而晚阶段石英中仅见W型包裹体。早、主、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依次为283~411、210~288和131~210℃,盐度(w(NaCl))依次为4.26%~17.48%、2.07%~15.76%和2.57%~14.04%。H-O同位素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来自深源岩浆提供的岩浆水与少量大气降水的混合,且成矿过程中不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自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成矿流体逐渐由富含CO_(2)的中温、中低盐度NaCl-H_(2)O-CO_(2)体系演化为以H_(2)O为主的低温、低盐度NaCl-H_(2)O体系。流体上升演化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水岩反应,压力突降与大气降水的持续加入所引发的流体不混溶导致CO_(2)和其他气相成分(如H_(2)S、CH_(4)等)大量逸出与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进而造成Au-S络合物分解、金溶解度降低,从而有利于金和其他成矿元素的卸载。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结果,三道岔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三道岔金矿床 夹皮沟金矿集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盐湖富锂卤水干冷气候成矿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宇飞 赵艳军 +1 位作者 汪明泉 焦鹏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85-2196,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中部一里坪盐湖含有大量的富锂卤水,其锂品位是柴达木盆地各盐湖中最高的。柴达木盆地富锂卤水的成矿机理特别是古气候对盐湖卤水演变的控制作用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取一里坪盐湖HC2105钻孔的石盐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石盐... 柴达木盆地中部一里坪盐湖含有大量的富锂卤水,其锂品位是柴达木盆地各盐湖中最高的。柴达木盆地富锂卤水的成矿机理特别是古气候对盐湖卤水演变的控制作用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取一里坪盐湖HC2105钻孔的石盐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石盐铀系定年和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确定石盐析出时盐湖卤水的温度,研究富锂卤水形成与古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通过石盐铀系定年,推算出了HC2105钻孔上层石盐开始沉积的时间大约为40ka,下层石盐沉积时间约在120~100ka之间。通过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获得一里坪盐湖石盐析出时盐湖卤水温度介于8.8~30.1℃,平均值温度为20.4℃,所有样品最大值在21.4~30.1℃之间,说明石盐析出时盐湖卤水温度是频繁波动的。结合石盐铀系定年的结果,表明一里坪盐湖发生的两次较为明显的降温过程与石盐的析出相对应,说明在柴达木盆地整体干旱的气候环境下,盐湖卤水持续蒸发浓缩,降温的发生不仅减少了物质来源的补给,而且还降低了石盐的溶解度,使石盐大量析出,进一步加剧卤水蒸发浓缩程度,有助于富锂卤水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卤水 流体包裹体 石盐 铀系定年 一里坪盐湖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小孤山锡锌矿床锡石U-Pb年龄、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特征
11
作者 武广 杨飞 +4 位作者 李睿华 陈公正 张彤 师江朋 李士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9-1599,共21页
毛登-小孤山地区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代表性矿区,由小孤山锡锌矿床和毛登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组成。小孤山矿床锡石U-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4.8±1.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锡石-... 毛登-小孤山地区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代表性矿区,由小孤山锡锌矿床和毛登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组成。小孤山矿床锡石U-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4.8±1.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锡石-黄铁矿-石英-电气石阶段(Ⅰ阶段)、锡石-黄铜矿-闪锌矿-石英-萤石阶段(Ⅱ阶段)、闪锌矿-方铅矿-石英-萤石阶段(Ⅲ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Ⅳ阶段)。小孤山矿床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Ⅰ、Ⅱ和Ⅲ阶段均发育WL、WG和S型包裹体,Ⅳ阶段仅出现WL型包裹体。从Ⅰ至Ⅳ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420-443℃/8.3%-52.0%NaCleqv、286-379℃/4.0%-40.2%NaCleqv、214-299℃/3.8%-36.1%NaCleqv、178-195℃/2.1%-3.3%NaCleqv,表明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转化,且前三个阶段流体盐度波动大,暗示成矿流体发生了多次沸腾。矿床的δ18O水介于-2.6‰-11.0‰,δD介于-107‰--91‰,Ⅰ和Ⅱ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Ⅲ阶段开始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的δ34SCDT值介于-3.3‰--0.6‰,206Pb/204Pb介于17.772-18.427,207Pb/204Pb介于15.482-15.679,208Pb/204Pb介于37.668-38.622,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流体沸腾和降温是矿质沉淀的两种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年龄 流体包裹体 H-O-S-Pb同位素 小孤山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中段西缘黎溪式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12
作者 胡杰 王兆成 +2 位作者 周福篯 史少飞 余旭辉 《黄金》 CAS 2023年第12期64-70,共7页
为研究黎溪式铜矿床成因,选取了3处典型黎溪式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成分测试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包裹体中发育气液两相、含子矿物、含液体CO_(2)、纯液体和纯气体等5类包裹... 为研究黎溪式铜矿床成因,选取了3处典型黎溪式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成分测试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包裹体中发育气液两相、含子矿物、含液体CO_(2)、纯液体和纯气体等5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平均值191.42℃)和含子矿物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平均值170.33℃)基本一致,但盐度差异较大,说明成矿流体发生过沸腾作用,该作用对成矿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矿后期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319.00℃~425.00℃,明显高于主成矿期完全均一温度,显示出后期热液对成矿流体的改造作用。激光拉曼成分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CH_(4)和H 2O为主,其次为CO_(2),偶见N 2和纯气相CO_(2),成矿流体属于具有还原性的H 2O-NaCl-CH_(4)-CO_(2)±N 2体系。根据黎溪式铜矿床产出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并综合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黎溪式铜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黎溪式铜矿床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 完全均一温度 矿床成因类型
下载PDF
页岩气成气过程的流体包裹体证据--以重庆秀山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秀岩 陈红汉 +2 位作者 肖雪薇 李培军 王保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5-180,共16页
页岩气的成气过程一直以来难以获得直接的地质证据,而厘清页岩何时生油何时生气以及这些过程对应的温度、成熟度指标对未来的南方页岩气勘探意义重大。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记录地质历史时期流体活动的特征,为恢复流体演化历史提供依... 页岩气的成气过程一直以来难以获得直接的地质证据,而厘清页岩何时生油何时生气以及这些过程对应的温度、成熟度指标对未来的南方页岩气勘探意义重大。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记录地质历史时期流体活动的特征,为恢复流体演化历史提供依据。本次研究选取了重庆秀山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样品,采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的技术方法对页岩脉体中捕获的各类包裹体进行研究,共检测到3种类型的烃类包裹体,分别为沥青+气包裹体、沥青包裹体和烃气包裹体。这3种类型的烃类包裹体指示了页岩生气过程中的不同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秀山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演化可以划分为初次生油阶段、原油裂解为湿气阶段、湿气二次裂解为干气阶段和页岩气散失阶段4个阶段。与酸性流体活动伴随的异常高温对页岩油向页岩气的快速转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对牛蹄塘组进一步的页岩气勘探应寻找曾经有过异常高温热流体活动并且在后期构造变形较弱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气过程 流体演化 流体包裹体 牛蹄塘组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西秦岭甘南加甘滩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铅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康宁 张江苏 +4 位作者 徐进 李鸿睿 张志平 贾儒雅 张世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952,共12页
加甘滩金矿床是西秦岭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合作矿集区近年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中上三叠统细碎屑岩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逆冲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呈雁行状、羽状分布,矿体形态为板状、脉状、分叉状。矿床热液... 加甘滩金矿床是西秦岭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合作矿集区近年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中上三叠统细碎屑岩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逆冲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呈雁行状、羽状分布,矿体形态为板状、脉状、分叉状。矿床热液期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自然金。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本次在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氢-氧-硫-铅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加甘滩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中,富液相两相包裹体最为常见。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均值为248.67℃,盐度均值为3.78‰NaCl,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征;石英δ^(18)O_(H_(2))O值为10.42‰~13.82‰,δD值为-101.2‰~-93.2‰,成矿流体组成较复杂,可能既有岩浆水,也有变质水的参与。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和毒砂δ34S值为-13.4‰~-7.5‰,可能来源于岩浆作用或变质沉积地层;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主要来源于造山带铅,有部分上地壳铅和地幔铅加入。加甘滩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岩浆有关的金矿床,它的形成与印支期洋壳俯冲产生的深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岩浆热液型金矿 加甘滩金矿 西秦岭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科璋 崔军平 +3 位作者 孟张勇 刘静静 康志远 李佳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2-703,共12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勘探潜力巨大。对吴起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进行系统的成藏时间、成藏期次的研究,有利于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进程,为认识和完善全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规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勘探潜力巨大。对吴起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进行系统的成藏时间、成藏期次的研究,有利于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进程,为认识和完善全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规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采取镜下观察并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接投影定年法对研究区进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进一步确定油气成藏时期。【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吴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储层主要存在早、晚两期包裹体,早期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表面的溶蚀裂缝和石英次生加大边;晚期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切穿石英颗粒裂缝和石英颗粒表面,同时在晚期硅质胶结物和方解石胶结物中零星分布。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得出早期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80~90℃;晚期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00~110℃,两期包裹体均一温度连续分布。【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吴起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存在两次连续性油气充注:第一次油气充注期次对应于距今112~106 Ma;第二次油气充注对应时间距今约102~97 Ma。两次油气充注表明研究区油气成藏时期距今112~97 Ma,为早白垩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 延10储层 早白垩世末期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绿柱石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京娱 黄凡 魏娜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柱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态多样,常孤立或成群沿晶体生长带定向分布,大小从5~80μm不等。...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柱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态多样,常孤立或成群沿晶体生长带定向分布,大小从5~80μm不等。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型气液两相包裹体最常见,其次为含液相CO_(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偶见固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其中,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包裹体数量和种类更为丰富,常见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共存,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包裹体则相对较少,可见熔融包裹体与富液相CO_(2)流体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CO_(2)和N_(2)为主,液相主要为H2O和CO_(2)以及CO_(3)^(2-)、HCO_(3)^(-)等离子。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常见含石英、云母、钠长石等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由伟晶岩中晶体快速结晶形成;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的有机质气体更丰富,与氧化剂Al_(2)O_(3)活度较低而形成相对还原环境有关。富含CO_(2)、H_(2)O成分的流体更有利于绿柱石的形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生成机制,认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热液阶段,伟晶岩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热液阶段,绿柱石的形成机制为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液态不混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流体包裹体 岩相学特征 成分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河南刘山岩铜锌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及FIP新资料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昌山 杨振强 +1 位作者 黄惠兰 付建明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4年第4期15-21,共7页
在刘山岩矿床矿石和围岩石英所含的流体包裹体中,发现2种新类型流体包裹体,即后期变形阶段的淡化水流体包裹体和成岩早期的NaCl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并重点研究了流体包裹体面(FIP)中包裹体发育情况。块状铜锌矿石、条带状矿石和糜棱岩化... 在刘山岩矿床矿石和围岩石英所含的流体包裹体中,发现2种新类型流体包裹体,即后期变形阶段的淡化水流体包裹体和成岩早期的NaCl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并重点研究了流体包裹体面(FIP)中包裹体发育情况。块状铜锌矿石、条带状矿石和糜棱岩化石英角斑岩中FIP特别发育,通常FIP以高角度与石英的拉长方向相交(或垂直于岩石的叶理面)。FIP中大多数流体包裹体具有中温(均一温度120~220℃)、中盐度(3.4%~14.5%)。更重要的是:FIP中普遍含有低盐度(3.4%~6.4%),部分甚至含有更低盐度(0.2%~1.7%)的淡化水流体包裹体,这表明淡化水流体(或大气降水)在造山变形后期曾经参与过FIP古流体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面(FIP) 淡化水流体包裹体 刘山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8致密砂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石油成藏
18
作者 邵晓州 李勇 +5 位作者 张文选 郭懿萱 赵彦德 张晓磊 齐亚林 楚美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9-1310,共12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含油分布范围广,是下步勘探重要的目标领域,但其石油烃类演化和油藏分布的关系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基于流体包裹体产状特征、成分及均一性分析结果,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鄂尔多...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含油分布范围广,是下步勘探重要的目标领域,但其石油烃类演化和油藏分布的关系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基于流体包裹体产状特征、成分及均一性分析结果,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内石油的来源及成藏特征,揭示了长8油藏形成时间以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长8砂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于细砂岩的石英加大边或裂隙中,可分为早、晚两期,与气液烃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存在85~105℃和115~135℃两个峰值区间,分布连续,油气为连续充注;成藏演化史表明,长8石油主要充注时期为110~135 Ma,在晚侏罗世发生早期充注,在早白垩世发生大规模充注。在区域上主要发育长7烃源岩,在最大生排烃阶段烃源岩Ro值接近1.0%,达到生烃门限,大量生烃,长9烃源岩在志丹地区局部分布。【结论】结合包裹体特征与烃类形成的关系,陕北地区长8油藏受烃源岩、储层及充注动力等因素控制,石油充注程度不一,发育平面上分布不均匀的岩性油藏,区域上具有“双源供烃、差异聚集”的成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石油成藏 延长组长8 油气勘查工程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西南天山阿沙哇义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因
19
作者 张涛 陈正乐 +8 位作者 周振菊 张文高 张青 潘家永 韩凤彬 孙岳 冯宏业 马骥 杨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3-1531,共19页
【研究目的】阿沙哇义金矿位于西南天山,处在“亚洲金腰带”的中南缘,是最近几年新探明、中型规模的金矿,矿床基础研究程度较低。【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成分分析、测温、H-O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 【研究目的】阿沙哇义金矿位于西南天山,处在“亚洲金腰带”的中南缘,是最近几年新探明、中型规模的金矿,矿床基础研究程度较低。【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成分分析、测温、H-O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提出矿床的含矿地层为上石炭统喀拉治尔加组,矿体产于NEE走向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次级断裂内;成矿可分为3阶段,早—中阶段发育H_(2)O溶液型、CO_(2)-H_(2)O型及纯CO_(2)型三种流体包裹体,但晚期仅发育纯H_(2)O溶液型包裹体。其中早期均一温度236~386℃,盐度1.6%~9.7%NaCl eqv.;中期均一温度225~301℃,盐度1.4%~12.5%NaCl eqv.;晚期均一温度139~222℃,盐度1.4%~7.3%NaCl eqv.;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图谱显示液体成分为H_(2)O和CO_(2),含CH_(4)和N_(2);表明成矿流体具中低温、富CO_(2)、含CH_(4)和N_(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根据CO_(2)-H_(2)O型包裹体估算早—中期压力分别为140~180 MPa和130~160 MPa,对应的静岩压力深度分别为5~7 km和5~6 km;石英的H-O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从早期深源变质流体,经中期变质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流体,晚期向浅源大气降水热液演化。【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压力降低,流体不混溶或沸腾,CO_(2)、CH_(4)等气体逃逸,发育硫化、碳酸盐化这一过程是阿沙哇义金矿床金快速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属于典型的中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 H-O同位素 造山型金矿 阿沙哇义金矿床 矿产勘查工程 西南天山
下载PDF
爆裂法测定矿物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旺 欧光习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爆裂法是提取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爆裂温度、样品粒度和恒温爆裂时间等参数,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老爷庙附近热液成因的高纯度石英脉为例,通过控制单一实验变量,... 爆裂法是提取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爆裂温度、样品粒度和恒温爆裂时间等参数,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老爷庙附近热液成因的高纯度石英脉为例,通过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分别对500℃和550℃两种爆裂温度、380~250μm粒级和250~180μm粒级的两种样品粒度以及5、10、15、20和30 min五种不同的恒温爆裂时间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爆裂温度设置为550℃、样品粒度介于250~180μm之间时,样品中流体包裹体无机气体成分分析结果明显高于相应对比组分析结果,当恒温爆裂时间≥10 min后,样品中流体包裹体无机气体成分分析结果无明显变化。由此认为当爆裂温度设置为550℃,样品粒度介于250~180μm之间时,矿物中包裹体气体成分提取较其他验证参数更完整,另外当恒温爆裂时间超过10 min后,爆裂时间对样品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在开展热液成因石英矿物中包裹体成分提取时,建议设置的最佳参数为:爆裂温度为550℃、样品粒度采用250~180μm,爆裂时间为10 min。本研究可为准确测量热液成因石英单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法 流体包裹体成分 爆裂参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