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流动人口年龄模式及其特征——基于省级尺度的类型分析
1
作者 周皓 陈晓雄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125,共14页
基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以流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在描述中国各省区省际流出与流入人口年龄别流动率的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方法,类型化分析了中国31个省区的年龄别流出率和年龄别流入率,并进一步结合各省总省际流入率与流出... 基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以流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在描述中国各省区省际流出与流入人口年龄别流动率的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方法,类型化分析了中国31个省区的年龄别流出率和年龄别流入率,并进一步结合各省总省际流入率与流出率综合性地提炼出五种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各省的省际流动人口年龄别流动率存在较大差异;四类流出模式和五类流入模式可以概括省际流动人口的年龄别流动率模式;结合各省总的流出率与流入率则可以将各省的年龄模式综合为五种类型。这些结果可以作为未来区域性人口预测的相关参数。最后还提出了有关人口迁移流动的定义问题、年龄模式的地域差异性反映了我国人口迁移转变的地区阶梯性,以及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甚至中国人口问题)的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流动人口 流量流动人口 年龄别流动 类型化 省级尺度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问题研究
2
作者 赵文爽 《中国商界》 202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已变成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在我国二元城乡户籍的特殊制度下,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大量的劳动力流入经济发达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已变成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在我国二元城乡户籍的特殊制度下,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大量的劳动力流入经济发达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显示,在我国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流动人口数为3.76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5亿,省内流动人口为2.51亿。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54亿,增长率高达6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计局 全国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普查 跨省流动人口 省内流动人口 人口普查数据 城乡人口 经济发达城市
下载PDF
“住有所居”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非正规产权房的视角
3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 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小产权房通过其价格低廉化和在购买后形成的事实性占有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但在现实中仍应高度警惕和重视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完整市民化和正规房地产市场健康运作带来的诸多负面挑战;第二,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锁定”效应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在法律意识淡薄和对廉价住房需求高的“初中”“收入低”“老一代”流动人口群体中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说明经济地位偏低和法律风险感知能力弱的流动人口在面对小产权房的低廉性时更容易作出“非理性”选择。这一结果预示着提供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和稳定城市住房价格,将附着在小产权房上的“廉价保障房”功能剥离开来,可能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在治理和整顿存量小产权房时,要对蜗居其中的弱势流动人口群体予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找寻保障弱势流动人口群体的住房权益与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间的平衡点和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产权房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保障性住房
下载PDF
涓滴还是虹吸——基于流动人口与城镇人口消费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周先波 吴英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6,共12页
中国流动人口消费低迷的问题由来已久。理解流动人口的消费行为是改善中国消费不足、减少消费不平等的关键,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实证研究流动人口内部、城镇人口内部... 中国流动人口消费低迷的问题由来已久。理解流动人口的消费行为是改善中国消费不足、减少消费不平等的关键,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实证研究流动人口内部、城镇人口内部以及两者间的消费联系。结果表明,城镇人口内部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群体有显著的消费涓滴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流动人口内部不明显;不过,城镇人口的消费增加对流动人口的消费具有虹吸效应。虹吸效应的机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缩减会降低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同时,地位追赶动机促使流动人口积累财富,从而减少当前的消费。虹吸效应的发现意味市场难以自发改善城-流人口间的消费不平等状况。为实现共同富裕及高质量发展,政府不能完全放任市场在逐利的动机下自行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镇人口 涓滴消费 虹吸消费
下载PDF
家庭住房负担对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基于个体和流入地多层线性模型的检验
5
作者 李斌 罗佳芳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能否揭示住房负担对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机制是促进住房市场和人口和谐发展、提振生育的关键所在。在构建住房负担与流动人口生育行为关系模型基础上,采用能将流动人口微观个体和流入地宏观特征相联结的多层嵌套模型,检验住房负担对... 能否揭示住房负担对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机制是促进住房市场和人口和谐发展、提振生育的关键所在。在构建住房负担与流动人口生育行为关系模型基础上,采用能将流动人口微观个体和流入地宏观特征相联结的多层嵌套模型,检验住房负担对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及长期居住意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别按结婚时间、第一胎性别将样本分组,剖析二者关系的异质规律。研究发现:住房负担加重是流动人口生育低迷的重要原因,且流入地的人均GDP会强化其对流动人口生育的抑制作用;长期居住意愿在住房负担对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住房负担加重造成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和长期居住意愿下降,进一步加剧生育抑制效应;住房负担对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会随流动人口结婚时间长短、第一胎性别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负担 生育行为 流动人口 长期居住意愿 多层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主客观建成环境、社会支持与流动人口心理融入——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
6
作者 贺三维 祁子良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是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中部地区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整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心理融入水平整体上不高,且身份认同维度得分最低。建成...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是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中部地区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整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心理融入水平整体上不高,且身份认同维度得分最低。建成环境的客观测度和主观感知对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主客观建成环境也会通过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对心理融入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此外,社会支持对心理融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仅社交支持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建成环境 社会支持 心理融入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7
作者 刘金华 王棫冰 徐典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公共健康权益的现状,进一步使用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定居意愿发生比的影响,关注家庭主要劳动力(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幼童、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特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家庭定居意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可及性程度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家庭成员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大于个体影响效应,但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与家庭定居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二是不同健康权益项目对单个个体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权重不同。健康档案项目对个体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疫苗接种项目对幼童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孕产妇四项公共健康权益项目的作用相差不大。三是不同个体获得公共健康权益数量越多,其定居意愿发生比越高,但影响效应不同。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程度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夫妻两地分居、省内跨市流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 定居意愿 发生比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下载PDF
城市产业结构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蔡果兰 吕林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98,124,共17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进行,如何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针对定居意愿的研究多局限于收入、心理等个人属性,忽略了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对定...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进行,如何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针对定居意愿的研究多局限于收入、心理等个人属性,忽略了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对定居意愿的制约与塑造。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城市产业结构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个人就业质量和心理认同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了产业结构对定居意愿所产生的较强的间接影响;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类型在该影响路径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不同产业的流动人口在定居意愿的影响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产业群体更关注就业质量,第三产业群体则近似相同的受到心理认同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符合产业需求的就业机会,增强流动人口心理认同的建设,进而推动当地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产业结构 就业质量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7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何志扬 姜晓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2017),使用有序回归分析Oprobit模型,探讨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 目的研究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2017),使用有序回归分析Oprobit模型,探讨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流入地社会网络能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但在3个子维度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亲戚关系的系数为0.053、邻里关系为0.070、朋友关系为0.141。主观阶层认同在提高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中介效应为0.042,占总效应的12.65%。结论流入地社会网络、主观阶层认同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发挥显著作用。需要重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网络的建立;政府、社区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协助流动人口建立社会网络,提高主观阶层认同,从而提升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社会网络 阶层认同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领悟社会支持对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0
作者 孙中艮 杜珂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于流动老年人口主观性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以60岁以上的来宁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老年流动人口...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于流动老年人口主观性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以60岁以上的来宁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老年流动人口群体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领悟社会支持(r=0.499,P<0.05)、自我效能感(r=0.404,P<0.05)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r=0.363,P<0.05)。[结论]自我效能感在老年流动人口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对老年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与改善作用不同,应从多方发力,以改善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流动人口 领悟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专业功能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研究——以东南某商贸特色县级市为例
11
作者 孙祥和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21,共6页
大流动社会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专业功能县在集聚人口、推进共同富裕方面作用更加突出,构建高水平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意义重大。以东南某商贸特色县级市为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认识不到位、管理和服务多头,统筹机制缺失,管理边界模糊... 大流动社会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专业功能县在集聚人口、推进共同富裕方面作用更加突出,构建高水平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意义重大。以东南某商贸特色县级市为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认识不到位、管理和服务多头,统筹机制缺失,管理边界模糊、数据欠准确,智慧治理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化效能不高,流而不留等矛盾仍然突出。需要加强调研、提高认识,快速建成流动人口智慧治理系统,积极探索流动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不断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管理服务 路径 专业功能县 W市
下载PDF
流动人口失业风险预警模型与应用
12
作者 杨胜利 刘金盼 王海燕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2期68-82,共15页
采用2010—2018年宏微观数据,从流动人口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特征、劳动力供求、宏观经济环境、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六个维度构建了基于BP算法的流动人口失业风险预警模型,分析了全国及各区域流动人口失业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 采用2010—2018年宏微观数据,从流动人口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特征、劳动力供求、宏观经济环境、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六个维度构建了基于BP算法的流动人口失业风险预警模型,分析了全国及各区域流动人口失业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流动人口失业率。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流动人口失业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但尚未出现重警警情。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失业风险依次增加,这与各地区的流动人口素质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全国及各区域流动人口失业率在预测期内将继续保持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并在2020年和2027年达到两个失业高峰,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流动人口失业率差距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失业率 失业预警 失业风险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政策网络视角下城市流动人口智慧治理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长兴县“安居卡”的创新实践
13
作者 李莹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971-979,共9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愈发需要加快现有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治理体系的构建,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治理能力的建设。大数据时代为城市流动人口智慧治理提供了契机。本文借助政策网络理论,通过对浙江省长安县“安居卡”...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愈发需要加快现有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治理体系的构建,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治理能力的建设。大数据时代为城市流动人口智慧治理提供了契机。本文借助政策网络理论,通过对浙江省长安县“安居卡”的创新实践中各参与主体及其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冲破利益冲突谋求共赢、充分挖掘利用专业网络的资源、保护生产者网络的利益和强化议题网络正向价值引导四条构建城市流动人口智慧治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网络 城市流动人口 参与主体
下载PDF
城市群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特征分析及空间模式划分
14
作者 李莉 刘颖 +1 位作者 唐晨珂 彭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4,共13页
基于2017年CMDS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解析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及哈长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空间结构差异,划分其空间模式。研究发现,城市群居留网络整体上呈不同等级的“圈层”结构... 基于2017年CMDS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解析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及哈长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空间结构差异,划分其空间模式。研究发现,城市群居留网络整体上呈不同等级的“圈层”结构,距离衰减效应显著。居留网络结构特征迥异,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来源腹地广,京津冀和长三角集聚效应明显,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更高;珠三角城市群居留强度低,结构松散。内陆城市群吸引范围有限,居留意愿低,成渝城市群居留联系弱,内外部流动相对均衡,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弱集聚与轻均衡特征,哈长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外部联系松散。不同区位、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其居留意愿网络空间格局差异明显,流动人口居留选择具有明晰的地域指向。沿海城市群应加大区域低中心性城市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吸引人口流入;内陆城市群应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平衡人口流出与流入,避免区域人口过度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网络分析 网络模式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孟珂 林育豪 刘望保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8,66,共9页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对中国城镇流动人口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度和感知接受度空间格局相似,均呈现...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对中国城镇流动人口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度和感知接受度空间格局相似,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但总体上流动人口的感知接受度低于其城市认同度。②城市认同度和感知接受度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城市认同度的影响因素较少,高学历人才占比、在婚比重、跨省流动比例具有全局显著影响,感知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更多,除主要流动因素(跨省流动比例、来源城市群比例)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外,其他变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局部异质性。③城市认同度受“个体成长—来源城市—劳力水平”三重影响,而感知接受度受“个体内部特征—流动状态—外部经济产业”三重影响。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市认同度 感知接受度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
16
作者 刘勤 王光辉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8,共10页
高新技术企业是城市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越高,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就越显著;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通... 高新技术企业是城市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越高,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就越显著;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通过提高个人收入增强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但同时也通过降低购房能力抑制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存在挤出效应。因此,可以通过制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专项激励政策、增加高学历流动人口的福利待遇和配套补贴、提升非中心城市和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等方式,减少高学历人才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高学历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购房能力 个人收入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和通径分析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马子媛 崔秀芸 +5 位作者 马亦晨 李婧宜 江靖雯 张嘉文 罗晓蕾 韩雪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Amos24.0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不健康者336人(12.1%),社会融合较差者1031人(37.2%),接受健康教育较差1563人(56.4%),有慢性病者534人(19.4%);健康与不健康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健康教育、慢性病患病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较差、接受健康教育较差、有慢性病等因素显著影响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P<0.05);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情况、接受健康教育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分位点均对健康状况产生了影响(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社会融合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直接产生作用,流动时间、流动原因对健康状况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结论:关注流动时间及原因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多措并举提高其社会融合,以减少身心问题产生,使其更好融入流入地;关注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情况,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 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分位数回归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影响基于健康权益保障视角
18
作者 陈慧莹 顾海 顾淑燕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3,279,共6页
目的: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国医防割裂的短板,国务院提出统筹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增强流动人口健康权益保障。本文基于此考察了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影响。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 目的: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国医防割裂的短板,国务院提出统筹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增强流动人口健康权益保障。本文基于此考察了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影响。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PSM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促使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和公共健康教育分别提高6.01%~6.85%、3.22%~3.74%和3.77%~4.85%(P<0.001),且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城镇和跨省流动人口,整合政策对农村和省内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积极作用更强。结论: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是促进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重要因素,且不同群组之间的影响程度会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医保城乡整合 流动人口 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权益保障
下载PDF
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流动人口融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19
作者 李楠 《经济师》 2024年第3期13-15,共3页
文章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与2017年流动人口从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交融和身份认同四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构建融入评价体系,划分城市等级,分析融入情况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最后进行影响因素... 文章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与2017年流动人口从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交融和身份认同四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构建融入评价体系,划分城市等级,分析融入情况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最后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不同省份城市间融入差异较大,省内相邻城市具有相似性;京津不再是融入中心,长三角融入中心北迁明显,珠三角融合度由沿海向内地递减。政策启示是,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地理优势,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安置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 流动人口 区域经济 社会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