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T-DDES方法的孤立气膜孔流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鹏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4,共8页
采用基于SST湍流模型的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方法,对吹风比为0.5的平板孤立方孔横流射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基于捕捉到的流场大涡拟序结构,分析了射流与主流掺混及损失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膜冷却流场中... 采用基于SST湍流模型的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方法,对吹风比为0.5的平板孤立方孔横流射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基于捕捉到的流场大涡拟序结构,分析了射流与主流掺混及损失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膜冷却流场中存在复杂的大涡拟序结构,这种强三维流动对冷气覆盖效果和掺混损失起主导作用;与传统的RANS和URANS方法相比,SST-DDES方法不仅在射流下游平均流场的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精度,而且还能捕捉更加丰富的射流/主流掺混过程流场细节及其时空演化特性,将SST-DDES类RANS/LES混合方法的应用领域扩展到横流射流类复杂流动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RANS/LES SST-DDES 气膜冷却 流动掺混 横流射流 拟序结构
下载PDF
多组份混合工质掺混流动研究与工程应用
2
作者 蔡剑钢 袁新 叶大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3-46,共4页
将高收敛率、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数值算法用于模拟热解炉内多组份湍流流场的掺混问题。数值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有效地模拟亚音速多组份混合工质的掺混流动 ,精确地捕捉主流垂直来流与水平射流间相互作用的流场中的种种物理现象。在单组份 ... 将高收敛率、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数值算法用于模拟热解炉内多组份湍流流场的掺混问题。数值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有效地模拟亚音速多组份混合工质的掺混流动 ,精确地捕捉主流垂直来流与水平射流间相互作用的流场中的种种物理现象。在单组份 (空气 )来流与射流相互作用的掺混中起主导作用的两类涡系 ,当来流与射流两者物性参数相差很大的时候依然起很大的作用。数值模拟得到的速度场、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天然气 热解工艺 多组分合工质
原文传递
叶尖泄漏流/尾迹掺混对串列转子非设计点性能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钱煜平 李秋实 陆亚钧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0-1356,共7页
在串列转子设计中,为研究前后排叶片周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泄漏流/尾迹之间掺混的变化对串列转子近失速点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泄漏流/尾迹掺混分析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指出流动掺混可以有效减小通道下游堵塞.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 在串列转子设计中,为研究前后排叶片周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泄漏流/尾迹之间掺混的变化对串列转子近失速点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泄漏流/尾迹掺混分析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指出流动掺混可以有效减小通道下游堵塞.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高负荷串列转子中进行了不同周向位置的对比研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近失速工况,对比无掺混情况,后排叶尖泄漏流/前排尾迹掺混使叶尖堵塞减少了近20%,从而使得高负荷串列转子的失速裕度相对提高了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泄漏流 尾迹 流动掺混 失速裕度 高负荷串列转子
原文传递
周向布局对串列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钱煜平 郑志国 +2 位作者 孙玉莹 李云 罗劲 《风机技术》 2016年第2期30-36,46,共8页
串列叶栅是提高轴流压气机气动负荷的有效途径。在串列转子设计中,前后排转子的周向相对位置对其效率和失速裕度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当后排转子前缘靠近前排转子压力面时,串列转子效率和失速裕度均要优于其他周向布局形式。在设计工... 串列叶栅是提高轴流压气机气动负荷的有效途径。在串列转子设计中,前后排转子的周向相对位置对其效率和失速裕度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当后排转子前缘靠近前排转子压力面时,串列转子效率和失速裕度均要优于其他周向布局形式。在设计工况,后排转子的势影响对前排转子吸力面流动有着重要影响,当后排转子前缘逐步靠近前排转子压力面时,可以改善前排转子吸力面尾缘区域的压力梯度,避免吸力面发生流动分离;在近失速工况,当后排转子前缘靠近前排转子压力面时,利用后排叶尖泄漏流与前排尾迹之间的流动掺混,可以有效减小后排通道中叶尖的气动堵塞,有效拓宽串列转子的失速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转子 势影响 叶尖泄漏流 尾迹 流动掺混
下载PDF
高低位进气方式对轮缘封严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康文武 罗翔 +2 位作者 刘冬冬 陶智 杜发荣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58-1963,共6页
为了分析高低位进气方式对燃气入侵现象的影响,采用实验和非稳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低位进气方式对盘腔封严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得到高低位进气方式的掺混流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高低位进气方式对封严效率的轴向分布有影响,高位进... 为了分析高低位进气方式对燃气入侵现象的影响,采用实验和非稳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低位进气方式对盘腔封严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得到高低位进气方式的掺混流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高低位进气方式对封严效率的轴向分布有影响,高位进气封严效率沿轴向分布呈上升趋势,低位进气反之;在轮缘封严附近,两种进气方式的封严效率几乎不变;高位进气较低位进气有效阻止了入侵燃气向盘腔内部扩散过程,但没有改变封严环附近的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位进气 燃气入侵 非稳态模拟 封严特性 流动
原文传递
油气匹配对燃烧室不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邢力 郑明新 +4 位作者 黎武 徐华胜 梁勇 李银怀 周雄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2-1362,共11页
为抑制全环燃烧室在加温加压条件下的高幅度脉动,研究了燃烧室高幅脉动产生机理和油气匹配对燃烧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捕捉到了脉动增大的过程,主频为40 Hz的低频脉动,并产生了倍频,压力脉动引起火焰筒壁温发生了2%的波动,造成了... 为抑制全环燃烧室在加温加压条件下的高幅度脉动,研究了燃烧室高幅脉动产生机理和油气匹配对燃烧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捕捉到了脉动增大的过程,主频为40 Hz的低频脉动,并产生了倍频,压力脉动引起火焰筒壁温发生了2%的波动,造成了燃烧不稳定;仿真计算发现随着燃烧室进口参数的提高及主油路开启导致的雾化变差会使得压力脉动的频率降低,脉动量升高44%;燃烧室进口压力、温度相对基准工况分别降低15%和30%(工况1)或者提高10%和26%(工况6)时可抑制脉动;增加主油路开始工作附近工况的主油路燃油占比后,脉动量总体有较大的减小;抑制脉动的最佳主副油路分配方案为Case3,相对基准方案提高工况2~工况6主油路燃油占比4%时可消除不稳定燃烧;主油路占比在超过一定值,又会使得脉动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分配 脉动量 燃烧室 进气压力 流动掺混 抑制脉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