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可更新表面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雅 方肇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6-472,共7页
概述了流动注射可更新表面技术的进展。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仪器发展及其在免疫分析、生物配位作用检测、细胞功能检测、分离与预浓集等领域的应用。参考文献27篇。
关键词 流动注射-可更新表面技术 仪器分析 应用 顺序注射系统 仪器 微珠注射
下载PDF
流动注射可更新表面分析技术新进展
2
作者 王建雅 薛斌 黄宪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概述了流动注射(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分析技术及应用的新进展.介绍了该技术原理、仪器系统、流通池等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在传感器、免疫分析、生物配位作用检测、酶反应检测、细胞功能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流动注射 顺序注射 可更新表面 流通池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明 陈焕文 +3 位作者 郑健 邹向宇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仪器》 CAS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技术和分离富集技术。对顺序注射分析技术、流动注射 -表面可更新技术及流动注射 -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等的最新进展作了评述。列举了 1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顺序注射 流动注射-表面可更新技术 毛细管电泳 分离富集技术
下载PDF
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筱径 《福建地质》 202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检测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标准“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但存在步骤繁琐、试剂消耗量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分析效率并降低成本。研究着重于实验溶液的配制,以及对过滤、脱色等操作步... 检测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标准“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但存在步骤繁琐、试剂消耗量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分析效率并降低成本。研究着重于实验溶液的配制,以及对过滤、脱色等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实现了实验溶液配制方法的简化,同时减少了试剂的消耗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分析效率高,对比标准方法节约了测试时间和成本,适合于在实验室测试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方法改进 特性指标
下载PDF
芯片式流通池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反射光谱法用于酶反应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建雅 方肇伦 徐淑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将芯片式流通池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反射光谱法用于酶反应检测。HRP催化H2 O2 氧化BPR底物的反应用于对H2 O2 的检测。此反应体系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 。
关键词 芯片式流通池 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 反射光谱 酶反应 血清 葡萄糖 检测 流动注射分析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食品中叔丁基茴香醚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 被引量:3
6
作者 卢利军 李红玫 +2 位作者 李爱军 徐立明 周晓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39,42,共4页
基于叔丁基茴香醚(BHA)与2,6 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与铬(Ⅵ)的还原反应,产生的铬(Ⅲ)催化Luminol(鲁米诺) 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快速测定BHA与BHT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9... 基于叔丁基茴香醚(BHA)与2,6 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与铬(Ⅵ)的还原反应,产生的铬(Ⅲ)催化Luminol(鲁米诺) 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快速测定BHA与BHT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9~4.0×10-5g·ml-1和2.8×10-9~1.0×10-5g·ml-1,检出限为6.0×10-10g·ml-1和8.0×10-10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2%和1.4%(1.0×10-7g·ml-1BHA和BHT,n=11)。方法应用于食品中痕量BHA和BHT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叔丁基茴香醚 2 6-二叔丁基对甲酚 铬(Ⅵ) 痕量分析 流动注射技术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流动注射-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佩丽 刘绍璞 +1 位作者 刘忠芳 胡小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7-1010,共4页
在HCl介质中,12-钨磷酸(TP)分别与盐酸氯丙嗪(CPZ)和盐酸异丙嗪(PMZ)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它们的最大RRS峰位于359nm(TP-CPZ)和346nm(TP-PMZ),并且在一定范围内,CPZ和PMZ的浓度... 在HCl介质中,12-钨磷酸(TP)分别与盐酸氯丙嗪(CPZ)和盐酸异丙嗪(PMZ)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它们的最大RRS峰位于359nm(TP-CPZ)和346nm(TP-PMZ),并且在一定范围内,CPZ和PMZ的浓度与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流动注射-共振瑞利散射(FIA-RRS)联用技术测定CPZ和PMZ的新方法,CPZ和PMZ的检出限分别为1.7和3.0μg/L。实验优化了流动注射(FIA)参数和反应条件,并以灵敏度较高的CPZ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用于药片和猪肝中CPZ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共振瑞利散射技术 盐酸氯丙嗪 盐酸异丙嗪 12-钨磷酸
下载PDF
可更新表面分析技术进展
8
作者 王建雅 薛斌 +1 位作者 李良 赵丽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概述了流动注射及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分析技术及仪器的进展。介绍了该技术原理、仪器系统、流通池等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在传感器、免疫分析、生物配位作用检测、酶反应检测、细胞功能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流动注射 顺序注射 可更新表面 流通池
下载PDF
新型流动注射分析固定化酶的自动更新方法
9
作者 郑艺华 华泽钊 马永志 《分析仪器》 CAS 2007年第3期46-49,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流动注射分析固定化酶的自动更新方法,采用移动柱塞和旋转柱塞两种形式实现更新。这种更新方法使流动注射分析能进行连续无人工参与的测量,缩短测量时间,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测试精度。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固定化酶 更新技术 分析自动化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用于固-液吸附体系表观吸附速率常数测定
10
作者 何广平 陈炳稔 《大学化学》 CAS 2006年第3期48-49,52,共3页
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具有定时、定量取样、耗样量少、系统稳定性高等特点,将流动注射-光度检测法应用于固-液吸附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中,结合固-液界面吸附动力学方程,测定固-液吸附体系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学研究手段和方... 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具有定时、定量取样、耗样量少、系统稳定性高等特点,将流动注射-光度检测法应用于固-液吸附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中,结合固-液界面吸附动力学方程,测定固-液吸附体系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理化学的实验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吸附速率常数 吸附体系 - 测定 表观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动力学研究 系统稳定性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子对接技术的天然产物中14-3-3τ蛋白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田 贾玮娟 +1 位作者 王弯弯 王弘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2-590,共9页
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从天然产物中高效筛选14-3-3τ蛋白抑制剂的方法,并初步探讨所筛选活性化合物与14-3-3τ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对天然产物中具有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通过表面等离子共... 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从天然产物中高效筛选14-3-3τ蛋白抑制剂的方法,并初步探讨所筛选活性化合物与14-3-3τ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对天然产物中具有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化合物的作用位点的预测,进而选择主要的结合位点,使用氨基酸定点突变体进行结合位点的验证。结果从82个备选天然产物中筛选出了17个不同类别的具有潜在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SPR实验验证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合活性;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它们与14-3-3τ蛋白的结合位点主要为Arg56、Arg127和Tyr128,并使用3个14-3-3τ蛋白定点突变体R56A、R127A和Y128A,证明了其中5个化合物与目标蛋白的结合与此3位点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快速筛选天然产物中14-3-3τ小分子抑制剂,为新型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τ蛋白 流动注射荧光分析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 分子对接 定点突变
下载PDF
流动注射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注意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赟华 刘莺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1年第6期94-95,共2页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是直链烷基苯酸钠和烷基磺酸钠类物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后聚集在其它微粒表面,产生泡沫或发生乳化现象,阻断水中氧气的交换,同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该物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是直链烷基苯酸钠和烷基磺酸钠类物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后聚集在其它微粒表面,产生泡沫或发生乳化现象,阻断水中氧气的交换,同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该物质已成为当今水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方法是亚甲蓝分光光度法…,但该方法分析周期长,操作过程复杂,难以满足环境分析工作中大批量水样的测定要求。近年来,流动注射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流动注射法实行在线分析,其分析速度快、试剂消耗少,但流动注射仪器精密,管道多且细,容易出现一些故障。笔者从试剂、水样、仪器几方面对流动注射测定水中阴离子表明活性剂提出几点注意事项和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流动注射技术 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烷基磺酸钠 合成洗涤剂 流动注射 乳化现象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湘生 刘刚 +3 位作者 高志祥 潘元海 郑永章 童坚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16-1020,共5页
运用自制的接口 ,实现了氢化物发生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考察了连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器、气动型断流式氢化物发生器及气动型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联用性能。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参数 ,研究了系统的分析... 运用自制的接口 ,实现了氢化物发生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考察了连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器、气动型断流式氢化物发生器及气动型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联用性能。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参数 ,研究了系统的分析性能 ,实现了能生成氢化物的 8种元素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联用技术 氢化物发生法 氢化物发生装置 流动注射
下载PDF
直接荧光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微量氨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良洽 谢增鸿 +2 位作者 林旭聪 柯子厚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51-854,共4页
在碱性介质中 ,基于氨与邻苯二甲醛及 2 巯基乙醇反应生成强荧光性吲哚取代衍生物的体系建立测定水溶液中微量氨的直接荧光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曲通X 10 0 (TritonX 10 0 )对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增稳作用。在λex=4 15nm ,λem=4 86nm下 ... 在碱性介质中 ,基于氨与邻苯二甲醛及 2 巯基乙醇反应生成强荧光性吲哚取代衍生物的体系建立测定水溶液中微量氨的直接荧光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曲通X 10 0 (TritonX 10 0 )对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增稳作用。在λex=4 15nm ,λem=4 86nm下 ,用直接荧光法测定NH3含量在 0 2~ 1 0 μg·mL- 1 范围内 ,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ΔI =2 2 2 86 +785 71cNH3(μg·mL- 1 ) (I即为Intensity) ,r=0 9995 ;NH3含量在 0 0 2~ 0 10 μg·mL- 1 范围内 ,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ΔI=- 2 7 4 2 9+2 371 4cNH3(μg·mL- 1 ) ,r=0 996 5。用流动注射法测定的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ΔI=1188cNH3(μg·mL- 1 ) ,r=0 9998,线性范围为 0~ 0 7μg·mL- 1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分析 直接荧光法 流动注射荧光法 水质监测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邻苯二甲醛 2-巯基乙醇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强铈-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昌东 李利军 +3 位作者 程昊 蔡卓 李斯光 钟亮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18,共4页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铈(Ⅳ)氧化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反应的影响,发现了铈(Ⅳ)-吐温20-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的分析方法。在0.1 mol/L的H2SO4介质下,0.06 mol/L的硫酸高铈载液中,对乙酰氨基酚...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铈(Ⅳ)氧化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反应的影响,发现了铈(Ⅳ)-吐温20-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发光的分析方法。在0.1 mol/L的H2SO4介质下,0.06 mol/L的硫酸高铈载液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8.0×10-8~1.0×10-4mol/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n=13),检出限为4.0×10-8mol/L。连续测定2.0×10-6mol/L的AP溶液7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0%。此方法简单、方便、灵敏,适合于在线分析。该法用于对乙酰氨基酚药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表面活性剂 吐温-20 对乙酰氨基酚(AP)
下载PDF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 被引量:35
16
作者 谷学新 邹洪 朱若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6-98,共3页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开篇。主要评述了 1 995年至 2 0 0 0年国内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的发展。内容分概述、沉淀 -共沉淀、萃取、静态与动态吸附及新技术 ,如浮选、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烙...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开篇。主要评述了 1 995年至 2 0 0 0年国内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的发展。内容分概述、沉淀 -共沉淀、萃取、静态与动态吸附及新技术 ,如浮选、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烙印等。引用文献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分离技术 沉淀-共沉淀法 萃取 吸附法 浮选法 液膜分离 流动注射
下载PDF
铈(Ⅳ)-吐温40-对苯二酚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氢醌乳膏中对苯二酚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成根 李淮芬 +1 位作者 王家骅 常文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4-696,共3页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铈(Ⅳ)氧化对苯二酚化学反应的影响,发现了铈(Ⅳ) 吐温40 对苯二酚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测定对苯二酚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对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8.0×10-7~5.0×10-5mol·L-1,检出限为5.0×10...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铈(Ⅳ)氧化对苯二酚化学反应的影响,发现了铈(Ⅳ) 吐温40 对苯二酚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测定对苯二酚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对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8.0×10-7~5.0×10-5mol·L-1,检出限为5.0×10-7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2.5%(5.0×10-6mol·L-1对苯二酚,n=11)。该法应用于测定氢醌乳膏中的对苯二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铈(Ⅳ) 对苯二酚 吐温4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流动注射技术 氢醌乳膏
下载PDF
微型柱现场在线采样技术测定海水中痕量铜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冬梅 王爱霞 郭黎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海水(pH7.8-8.5)条件下,使用微型柱现场在线采样(MFS)技术直接对海水中痕量铜进行预富集,然后在实验室中采用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FI—FAAS)联用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海水中铜的测定.当采样体积为50mL时,其富集因子为432... 在海水(pH7.8-8.5)条件下,使用微型柱现场在线采样(MFS)技术直接对海水中痕量铜进行预富集,然后在实验室中采用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FI—FAAS)联用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海水中铜的测定.当采样体积为50mL时,其富集因子为432,检出限为0.019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68%.对海水中微量元素标准物质GBW(E)080040和大连老虎滩区域海水中的(沁进行分析,均得到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柱现场在线采样技术 Amberlite XAD-2键合双硫腙 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 海水
下载PDF
FI-化学发光法测定吡哌酸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耀东 徐茂田 +1 位作者 瞿鹏 丁秀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基于吡哌酸对Ce(Ⅳ) SO2-3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提出了吡哌酸的化学发光测定法。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吡哌酸在1.0×10-7~1.0×10-5g·ml-1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其... 基于吡哌酸对Ce(Ⅳ) SO2-3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提出了吡哌酸的化学发光测定法。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吡哌酸在1.0×10-7~1.0×10-5g·ml-1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4×10-8g·ml-1。对5.0×10-6g·ml-1的吡哌酸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5%。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片剂中吡哌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哌酸 抗菌药 片剂 含量测定 流动注射技术 -亚硫酸根反应体系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固相表面荧光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丽明 陈明丽 +1 位作者 陈旭伟 王建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84-1290,共7页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固相表面荧光光谱法、固相萃取-固相表面荧光联用技术以及流动注射分析、顺序注射分析和可更新表面技术与固相表面荧光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固相表面荧光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 固相表面荧光 药物分析 固相萃取 流动注射 顺序注射 可更新表面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