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实效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1
作者 王昊宇 李爱年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以实效性为核心评价指标。当前,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制度的发挥仍面临着“区域利益主义”倾向盛行、协商主体范围相对狭窄、协商程序可操作性不强、协商内容不完善等诸多制约。为改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的...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以实效性为核心评价指标。当前,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制度的发挥仍面临着“区域利益主义”倾向盛行、协商主体范围相对狭窄、协商程序可操作性不强、协商内容不完善等诸多制约。为改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的实效性,应树立“流域整体性”的治理理念,塑造协同共治的协商主体格局,搭建动态的协商程序规则,缮治协商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流域整体性 协商 实效性
下载PDF
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实施与完善建议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奇伟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17期27-33,共7页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规范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活动,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新时期,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政策叠加冲突、制度激励不充分等问题。未来,我国应构建...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规范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活动,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新时期,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政策叠加冲突、制度激励不充分等问题。未来,我国应构建完善生态补偿法制体系,尽快出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结合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整合空气、水、森林等环境要素的生态补偿政策,衔接横向、纵向与其他市场化补偿手段;通过制定流域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等制度,在强化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健全激励机制;按照"四个统一"联防共治要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实施联合执法,推动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制度建设 完善建议
下载PDF
整合水权和排污权 促进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被引量:9
3
作者 曾维华 解钰茜 陈岩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14期29-31,共3页
近期,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出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1+N+X”要求的专项规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提... 近期,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出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1+N+X”要求的专项规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要推动建立黄河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鼓励排污权、用水权交易等市场化交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环境“体弱多病”的现状以及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合水权和排污权交易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并建议探明流域区域间用水和排污的响应关系,实现水资源“量”“质”双重补偿;统筹考虑时空差异及决策目标、原则,指导补偿额度科学核定;构建集成水权分级交易市场,推动资源环境禀赋自驱式流转;建立综合交易管理平台,完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为加快形成黄河流域各省(区)共抓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工作格局,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水权 排污权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降低水污染强度了吗? 被引量:45
4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159,共8页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以及"五水共治"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新安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对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在横向生态补偿中,水质达标时上游地区获得补偿,水质不达标时下游地区获得赔偿,通过水质标准明晰了上下游地区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并且通过环境绩效考核指标来实现制度的激励与约束相容,进而实现横向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在分离了其他影响水污染强度的控制变量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显著地降低了上游黄山市和下游杭州市的水污染强度,并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改变政策实施前后的窗期、变换样本对照组、将工业水污染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中国推进流域治理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横向生态补偿有望成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后,从逐步推广横向流域生态补偿至中小流域,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产业补偿等方式相结合以及在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过程中要注意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法 新安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DID模型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污染——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曲超 刘艳红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198,共5页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理论、探索机制、制定标准等方面,缺乏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导致对政策实施成效缺少科学认知,影响了补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7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毕节市、遵义市和湖南省沅江...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理论、探索机制、制定标准等方面,缺乏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导致对政策实施成效缺少科学认知,影响了补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7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毕节市、遵义市和湖南省沅江流域湘西市、怀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评价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对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显著降低了毕节市和遵义市的工业污染物总量排放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子样本检验、安慰剂检验、变换控制变量,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来可从中小流域逐步推广到更大尺度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双重差分法(DID) 政策评估 赤水河流域 减排绩效
原文传递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新安江模式”:经验、问题与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兰梅 张晏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8期58-63,共6页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安江流域作为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历经10年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研究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其中仍存在...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安江流域作为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历经10年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研究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其中仍存在系统性立法缺位、资金支持不健全、补偿机制僵化、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应当尽快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健全科学、精准的补偿资金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下多元协同共治和市场化补偿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推进,推进“新安江模式”的发展完善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新安江模式 多元协同共治 市场化 水资源保护
下载PDF
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式军 《国家治理》 2023年第6期49-53,共5页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作为一项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区域发展、促进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措施,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既有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着立法供给不足,整体性、系统性不足,生态补偿方式单一且缺乏长效机制,...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作为一项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区域发展、促进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措施,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既有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着立法供给不足,整体性、系统性不足,生态补偿方式单一且缺乏长效机制,协商与对话沟通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制定《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细化、落实国家立法中有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有关规定,以流域空间为整体、对流域生态空间进行生态补偿,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与长效机制,完善协商与对话沟通机制、公众参与等关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流域保护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4
8
作者 庄超 尹正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3,共7页
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流域治理与保护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以来,至今全国已有13个跨省流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长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后,跨省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流域治理与保护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以来,至今全国已有13个跨省流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长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后,跨省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实践过程面临着激励功能发挥有限、流域协调不足、水质补偿基准局限等问题。从管理视角解析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科学问题,明晰了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要义,从强化激励功能和促进协同角度,提出回归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应然激励功能、发挥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功能、构建符合长江流域资源禀赋特点的补偿基准体系等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流域管理 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基准体系 长江流域
下载PDF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与城市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以浙皖新安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9,共11页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经济发展 水环境改善 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完善——以《黄河保护法》为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彬辉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3期22-2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流域沿线政府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以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已有很多实践,但因欠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流域沿线政府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以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已有很多实践,但因欠缺法律规制而存在诸多问题。《黄河保护法》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化安排,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全面推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建议对不同层级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效力进行区分,明确规定补偿标准确定的法律原则,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保护法》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补偿协议 补偿标准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减排和绿色发展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71,共7页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获得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污染物排放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关于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桂环 谢婧 +1 位作者 文一惠 金陶陶 《环境保护》 CSSCI 2016年第13期34-37,共4页
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是明确流域内各地区权责关系、促进上下游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始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但也有部分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推动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积极性不够;... 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是明确流域内各地区权责关系、促进上下游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始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但也有部分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推动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同时,部分上下游地区在补偿标准核算、跨界断面考核方式等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可以在出台技术规范、组织协调谈判、直管跨省界断面、设计引导性激励资金等方面发挥作用,解决地方"不会干""不敢干""不想干"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尽快做好基础数据准备、积极推动跨界协商、统筹行政区域内部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探索拓展补偿资金筹集途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保护 水环境改善 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机制建设
下载PDF
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8
13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152,共14页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是中国采取市场化方式治理跨界水污染的重要探索,是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又一制度创新,但是关于横向补偿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的探讨并不多。文章将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跨省横...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是中国采取市场化方式治理跨界水污染的重要探索,是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又一制度创新,但是关于横向补偿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的探讨并不多。文章将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视为一次自然实验,根据政策实施范围,将位于政策受偿区域(黄山市)的企业作为实验组,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新安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和企业特征等控制变量以及时间、企业、行业和城市固定效应之后,该政策的实施通过税收减免、政府补贴、劳动生产率提升和资本深化等机制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改善效果具有可持续性。企业年龄异质性结果显示,只有企业经营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该政策才能够显著地改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考察结果显示,当企业处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当企业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时,该政策的实施则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阻碍作用。文章不仅证实了新安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样板意义,而且为今后的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新安江流域
原文传递
我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践与制度展开——兼对《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修改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彬辉 林塬犇 《时代法学》 2021年第5期8-15,共8页
流域政府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所建立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实现流域治理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的重要方式。虽然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签订与履行已有很多实践,但因欠缺法律安排而陷入诸多困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公开征求意... 流域政府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所建立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实现流域治理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的重要方式。虽然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签订与履行已有很多实践,但因欠缺法律安排而陷入诸多困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开启了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化安排,但仍存不足。《条例》有必要在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签订中增加公众参与的程序,规定协议的必备条款,对不同层级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效力进行区分,明确规定补偿基准确定的法律原则,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补偿协议必备条款 补偿基准 补偿协议效力 协议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与共同富裕
15
作者 张兵兵 王圆 申广军 《世界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53,共25页
本文以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源数据分析该政策对流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生态补偿能够显著弥合流域上下游区县间居民财富差距,促进流域共同富裕。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通过增加... 本文以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源数据分析该政策对流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生态补偿能够显著弥合流域上下游区县间居民财富差距,促进流域共同富裕。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通过增加转移性收入的直接途径和提升工资性收入的间接途径促进受偿区域居民财富水平提升,进而缩小流域上下游区县间财富差距。此外,该政策还能够促使受偿区域村居内部收入差距缩小,并有效提升村居公共服务能力。本文研究结论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共同富裕 区域差距
原文传递
我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瑞萍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5-72,共8页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对于协调和促进流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该制度目前在自然资源产权、市场化运作机制、补偿方式、制度化补偿机制等方面还是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通过明确流域上下游地区间的权利...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对于协调和促进流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该制度目前在自然资源产权、市场化运作机制、补偿方式、制度化补偿机制等方面还是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通过明确流域上下游地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框架等,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制度完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