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流浪北京》看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全会 《青年记者》 2011年第10Z期52-53,共2页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里面把艺术分成三类:说明性的艺术、情感性的艺术和道德性的艺术。①这正暗合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任务是为政治服务,高高在上的创作视角、充满说教的造作色彩、空洞乏味...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里面把艺术分成三类:说明性的艺术、情感性的艺术和道德性的艺术。①这正暗合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任务是为政治服务,高高在上的创作视角、充满说教的造作色彩、空洞乏味的内容、立场鲜明的先行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流浪北京 中国纪录片 创作视角 吴文光 《诗学》 中国电影 贾樟柯 拍摄对象 影评人
下载PDF
《流浪北京》——浅谈中国独立纪录片开山之作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琳 《电影评介》 2010年第8期31-31,46,共2页
当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纪录片蓬勃发展时,1990年吴文光把自己的作品《流浪北京》带到了观众的眼前。《流浪北京》以个人化的叙事风格和语言,摆脱了国家主流意识下纪录片的固定拍摄风格,摄影机真实地作为旁观者,客观反映边缘... 当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纪录片蓬勃发展时,1990年吴文光把自己的作品《流浪北京》带到了观众的眼前。《流浪北京》以个人化的叙事风格和语言,摆脱了国家主流意识下纪录片的固定拍摄风格,摄影机真实地作为旁观者,客观反映边缘人的生活百味,开创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光 流浪北京 边缘人 独立纪录片
下载PDF
纪录片《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的光荣与梦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天晨 《人文天下》 2018年第20期88-89,共2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纪录运动勃兴,吴文光在创作纪录片《流浪北京》时大量运用长镜头,不用旁白而是最少量的陈述事实的字幕,以个人化风格呈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盲流'艺术家的形象.
关键词 宏大叙事 流浪北京 吴文光 弗拉哈迪 新纪录运动
下载PDF
论《流浪北京》的叙事意涵
4
作者 王艺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276-277,共2页
《流浪北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独立纪录片,片中讲述了五位流浪艺术家的故事,吴文光也因此成为中国独立电影之父。笔者立足于叙事学,分别从叙述者、电影叙事语言、叙事主题这几个方面去分析电影,以期为读者进一步解读电影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流浪北京 叙事意涵 叙事主体 叙事语言
下载PDF
浅析吴文光“个人化”视角的建立——以纪录片《流浪北京》为例
5
作者 沈倩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8期47-48,共2页
在百花齐放的纪录片市场,中国独立记录片一直是纪录片重要的组成部分。八十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独立制作的纪录片直接催生了中国新纪录运动,本文通过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父吴文光代表作《流浪北京》,进而分析其"个人化"视角是如何建... 在百花齐放的纪录片市场,中国独立记录片一直是纪录片重要的组成部分。八十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独立制作的纪录片直接催生了中国新纪录运动,本文通过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父吴文光代表作《流浪北京》,进而分析其"个人化"视角是如何建立,以及"个人化"视角是如何体现在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独立纪录片 吴文光 流浪北京
下载PDF
中国独立纪录片:从边缘出发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俊荣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Z期56-57,共2页
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独立",是相对于体制的独立。创作者不依托于体制,不仅在资金上不能获得体制的支持,也没有畅通的体制制播渠道。当然由此获得的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不被体制左右,可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份从边缘出... 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独立",是相对于体制的独立。创作者不依托于体制,不仅在资金上不能获得体制的支持,也没有畅通的体制制播渠道。当然由此获得的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不被体制左右,可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份从边缘出发的执着,从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1990年)开山至今,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其与体制的关系,也经历了"早期与体制对抗,中期与体制暧昧,后期体制对独立制作的包容"1三个阶段。在中国的影像世界,独立纪录片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边缘人 流浪北京 吴文光 影像世界 导演阐述 平民百姓 在路上 国际奖项 生存状态
下载PDF
“舌尖”卷起的纪录风暴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天 苗阳 《南方电视学刊》 2012年第3期27-30,3,共5页
虽然这部纪录片选取的主题"吃",乍看与以往央视习惯的"宏大叙事"相比似乎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但是因其对美食背后的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挖掘,使整个片子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也更加平易近人,与观众如此"... 虽然这部纪录片选取的主题"吃",乍看与以往央视习惯的"宏大叙事"相比似乎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但是因其对美食背后的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挖掘,使整个片子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也更加平易近人,与观众如此"亲近"的纪录片怎会不受观众的欢迎。这就给国内纪录片创作的选题指明了另外一条道路,不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也可以选择如"吃"这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题",这样的主题更的"接地气",辅之精良的制作,"小题"也完全可以"大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中国纪录片 望长城 陈晓卿 普通百姓生活 纪录片人 电视纪录片 文化商品 大型纪录片 流浪北京
下载PDF
新写实:电视纪录片的审美追求
8
作者 刘春 《视听界》 1994年第1期57-58,共2页
此文不仅对电视纪录片,而且对电视文艺片也有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文艺片 望长城 藏北人家 《秋菊打官司》 大型纪录片 流浪北京 四川电视节 新写实 池莉
下载PDF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雨婷 《青年记者》 2010年第12Z期52-53,共2页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不断地对纪实影片吸收和借鉴而发展起来的,自1958年我国电视台建立起来。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社会生活发展 栏目化 大型纪录片 新闻纪录电影 上海电视台 流浪北京 话说运河 话说长江
下载PDF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岳英杰 《青年记者》 2010年第9Z期94-95,共2页
政治号角,宣讲主流文化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初期是1958~1966年,这个时期的纪录片发展还不完善,只能称为新闻纪录电影风格样式单一,人力少,资源不足,纪录片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展的。当时的纪录片作为政治号角,宣传意图明显只是一种... 政治号角,宣讲主流文化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初期是1958~1966年,这个时期的纪录片发展还不完善,只能称为新闻纪录电影风格样式单一,人力少,资源不足,纪录片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展的。当时的纪录片作为政治号角,宣传意图明显只是一种报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新闻纪录电影 电视纪录片 风格样式 话说长江 望长城 流浪北京 拍摄手法
下载PDF
《生于妓院》摄制手法及摄影观念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修赫 《新闻传播》 2011年第9期133-134,136,共3页
序论因为一部名字叫做《流浪北京》的纪录片,激起了我对独立纪录片的兴趣。怀揣着一颗对导演的好奇心,我查找了一些关于吴文光的资料,很意外地看到了《生于妓院》(Born Into Brothels:Calcutta's Red Light Kids)这部片子的名字。... 序论因为一部名字叫做《流浪北京》的纪录片,激起了我对独立纪录片的兴趣。怀揣着一颗对导演的好奇心,我查找了一些关于吴文光的资料,很意外地看到了《生于妓院》(Born Into Brothels:Calcutta's Red Light Kids)这部片子的名字。后来通过查找资料,才得知它是第77届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观念 妓院 独立纪录片 手法 摄制 流浪北京 好奇心 RED
下载PDF
洪荒·流年·真实影像面前的“残酷”——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兴起的语境浅析
12
作者 沈静 单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5,共2页
中国新纪录片运动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形成一个密切相关艺术群体,其创作实践以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时间的《我毕业了》为标志。新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以一种近乎残酷的镜头语言,真实叙... 中国新纪录片运动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形成一个密切相关艺术群体,其创作实践以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时间的《我毕业了》为标志。新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以一种近乎残酷的镜头语言,真实叙事,摒弃华美的外表与空旷的架构,却坦然回归纪录的本质。对新纪录片运动的语境解读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国纪录片生态的深入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纪录片运动 语境 吴文光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下载PDF
视角更加多元 创作更趋自由——浅析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薇 《山东视听》 2005年第10期41-43,共3页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DV技术带来的变革,关于纪录片栏目化与市场化的争论不绝于耳,让本遭冷遇的纪录片突然变得“不太冷”。独立纪录片,一个复杂又充满争议的纪录片品种;独立制片人,一群希冀能在体制外找到真实的创作者们,一直恪守精英文...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DV技术带来的变革,关于纪录片栏目化与市场化的争论不绝于耳,让本遭冷遇的纪录片突然变得“不太冷”。独立纪录片,一个复杂又充满争议的纪录片品种;独立制片人,一群希冀能在体制外找到真实的创作者们,一直恪守精英文化的视角,尊崇独立自由之精神,担当着纪录片领域中“麦田守望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时刻,两者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化,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前景?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独立制片人 栏目化 纪录片人 守望者 流浪北京 创作动机 拍摄手法 锦川 发展前景
下载PDF
用故事诠释纪录片 被引量:1
14
作者 朗大鹏 蒋春艳 《山东视听》 2005年第9期22-24,共3页
随着“新纪录片运动”和“电视纪录片运动”在我国的兴起,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壁画后面的故事》、《龙脊》、《流浪北京》、《江湖》等等问世之后,中国曾经一度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不少... 随着“新纪录片运动”和“电视纪录片运动”在我国的兴起,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壁画后面的故事》、《龙脊》、《流浪北京》、《江湖》等等问世之后,中国曾经一度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不少频道设了纪录片栏目,不少台设了纪录片工作室。然而,好景不长,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纪录片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问题出在哪里呢?Discovery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兰·夏纳(BIKRAMCHANNA)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中国纪录片在拍摄的角度、描写人物感情和细节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但往往是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因而观赏性比较差,很难迅速吸引观众,也就难以进入世界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中国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 流浪北京 望长城 夏纳 藏北人家 龙脊 克兰 电视语言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下纪录片
15
作者 鱼爱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3,共5页
这里所说的中国当下纪录片是指新时期尤其是90年代在“中国媒体”中出现的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因此关于中国当下纪录片,是以两种不同方向进行的,一个称为“新纪录片运动”,一个称为“电视纪录片运动”。前者属于存在于体制之外的“边缘... 这里所说的中国当下纪录片是指新时期尤其是90年代在“中国媒体”中出现的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因此关于中国当下纪录片,是以两种不同方向进行的,一个称为“新纪录片运动”,一个称为“电视纪录片运动”。前者属于存在于体制之外的“边缘纪录片”,由80年代中期“独立制片人”开始,以“地下”的形式和往国外送展的方式推动;后者则是通过国家电视台体制内运作,以栏目的形式存在,代表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和视角。二者都是建立在对传统政论风格纪录片的一种反动而产生的。 1、新纪录片运动新纪录片运动产生于80年代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化 吴文光 中央电视台 导演 锦川 意识形态 流浪北京 独立制片人
下载PDF
最后的梦想者
16
作者 陈程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8期99-99,共1页
《流浪北京》以独具一格的影像风格,客观真实记录下"北漂"艺术家在面对匮乏的物质现实境况下,表面乐观并坚持艺术理想,但内心深处却深藏着不予人说的内心矛盾与挣扎,开创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新纪元。
关键词 流浪北京 梦想 声音
下载PDF
风雨六十载:新中国纪录片回眸
17
作者 薛晓雁 《大美术》 2008年第3期31-35,2,36,共8页
纪录片是什么,什么是纪录片的精神?新中国六十年纪录片的历史,是一个从单一题材、从政治中心的宏大叙事,向多元化的表现和人性深处发掘的过程。纪录片不仅仅记录了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渺小的芸芸众生,更记录着纪录片工作者的责任、激情... 纪录片是什么,什么是纪录片的精神?新中国六十年纪录片的历史,是一个从单一题材、从政治中心的宏大叙事,向多元化的表现和人性深处发掘的过程。纪录片不仅仅记录了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渺小的芸芸众生,更记录着纪录片工作者的责任、激情和那颗跳动着的火热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流浪北京 电视新闻纪录片 大型纪录片 独立制片人 应小英 陈汉元 吴文光 香港电影节
下载PDF
纪录片栏目化的探索——以佛山电视台《经历》为例
18
作者 王小峰 《视听》 2014年第7期79-80,共2页
学界对纪录片的解释,多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实际世界的电影。这就决定了纪录片的两个特质:真实;电影级别。而用电影级别的画面语言和对白,表现出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大部分优秀的纪录片创作,时... 学界对纪录片的解释,多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实际世界的电影。这就决定了纪录片的两个特质:真实;电影级别。而用电影级别的画面语言和对白,表现出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大部分优秀的纪录片创作,时间跨度长,人财物投入大。所以,将纪录片栏目化,每周播出一期,一年制作五十多期,对于大部分国内的电视台来说是不愿承受的。在电视娱乐化、综艺化风潮席卷荧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栏目化 电视娱乐 中国纪录片 流浪北京 画面语言 电视栏目 电视纪录片 国际影坛 形式创
下载PDF
流浪中国:影像中的迁徒史
19
作者 荆棘 《齐鲁周刊》 2014年第31期20-20,共1页
严歌苓的《天浴》莫比乌斯圈: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出路电影《天浴》的故事开始于1975年的四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持续。知青文秀渴望家乡,渴望城市的生活,被种种有权的没权的,所谓"有门路"的男人们借机进行性敲... 严歌苓的《天浴》莫比乌斯圈: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出路电影《天浴》的故事开始于1975年的四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持续。知青文秀渴望家乡,渴望城市的生活,被种种有权的没权的,所谓"有门路"的男人们借机进行性敲诈,牧马人老金忍无可忍,痛斥文秀出卖自己的身体,文秀竟反唇相讥:"卖也没有你的份!"原著小说中,严歌苓写文秀为了回到成都,一次次将肉体献给陌生的男人——你会感到背后的严歌苓,嘴角含着隐忍之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天浴 性敲诈 流浪北京 牧马人 次将 迁徙 刘庆邦 移民作家 贾樟柯
原文传递
秋天,回北京纪事(组诗)
20
作者 刘虹 《绿风》 2007年第5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北京纪事 书声琅琅 红海洋 我在 文艺青年 马也 自我形象 比肩而立 流浪北京 回风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