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量比对D形截面柱体流致振动的影响
1
作者 宋吉宁 李壮 +2 位作者 蒋学炼 金瑞佳 刘宇航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0-549,共10页
利用涡激振动进行海流能收集的VIVACE装置是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FLUENT软件采用k-ωSST湍流模型和Newmark-β法,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四个质量比(2,5,7和10)在迎流角90°下D形截面柱体的流致振动响应,系统分析了D形截面柱体在... 利用涡激振动进行海流能收集的VIVACE装置是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FLUENT软件采用k-ωSST湍流模型和Newmark-β法,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四个质量比(2,5,7和10)在迎流角90°下D形截面柱体的流致振动响应,系统分析了D形截面柱体在横流向上的振动幅值、频率、平衡位置偏移量、尾涡脱落模式以及能量转化效率.所模拟的雷诺数范围为288~2880,对应的约化速度为2~20.结果表明,质量比对D形截面柱体流致振动的影响明显,质量比会改变D形截面柱体流致振动的响应分支.质量比越大,D形截面柱体进入驰振对应的约化速度越低;质量比增大,D形截面柱体平衡位置偏移量相对减小.随着约化速度的增大,D形截面柱体出现了涡激振动、涡激振动-驰振及完全驰振等响应分支.在所模拟的范围内,D形截面柱体高能量转化效率出现在涡激振动分支,而不是在驰振分支;在质量比为10且约化速度为4.5时,一级能量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44%.相关研究可为VIVACE装置的振子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比 D形截面柱体 涡激振动能量俘获装置 数值模拟 流致振动
下载PDF
基于POD方法的EPR燃料棒流致振动特性分析
2
作者 闵光云 冯琳娜 姜乃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9-669,共11页
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燃料棒相比M310燃料棒的棒长更长,导致其频率降低、幅值增大,在冷却剂的作用下,会加剧格架与棒束之间微动磨损(grid-to-rod fretting,GTRF),进而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将EPR燃料棒简化为3D梁模型,将... 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燃料棒相比M310燃料棒的棒长更长,导致其频率降低、幅值增大,在冷却剂的作用下,会加剧格架与棒束之间微动磨损(grid-to-rod fretting,GTRF),进而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将EPR燃料棒简化为3D梁模型,将刚凸和弹簧对燃料棒的约束等效为弹性约束,将带格架的燃料棒简化为多跨连续简支梁模型,然后基于ANSYS-APDL建立了EPR燃料棒的有限元模型.阐述了湿模态分析和湍流激振响应分析的基本原理,整理了12个格架失效工况,系统地研究了格架失效对湿模态和湍流激振响应的影响.针对EPR燃料棒流致振动问题,提出了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原理分析EPR燃料棒流致振动特性的方法,通过对快照矩阵进行POD分解生成投影子空间,将湍流激振响应投影到子空间进行模型降阶,最后在物理空间快速地重构湍流激振响应.结果表明:格架失效会导致频率降低,且湍流激振响应的幅值会在格架失效处增大;当格架失效使得EPR燃料棒模型成为悬臂梁结构时,湍流激振响应最大;前2阶POD降阶模型基本能快速重构燃料棒的湍流激振响应,且误差非常小.文章的研究将有助于核反应堆工程的优化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POD方法 EPR燃料棒 模态分析 格架失效
下载PDF
正方形布置四圆柱结构流致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3
作者 胡中明 王嘉松 +2 位作者 孙远坤 郑瀚旭 范迪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81,共12页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正方形布置四圆柱的流致振动特性,实验雷诺数Re=3200~28900,圆柱间距比S/D=1.5~4.0(S为两圆柱圆心间距,D为圆柱直径),质量比m^(*)≈345.0.结果表明,当S/D≤2.0时,上游圆柱1和2呈现涡激振动和类弛振耦合响应,下游圆柱3...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正方形布置四圆柱的流致振动特性,实验雷诺数Re=3200~28900,圆柱间距比S/D=1.5~4.0(S为两圆柱圆心间距,D为圆柱直径),质量比m^(*)≈345.0.结果表明,当S/D≤2.0时,上游圆柱1和2呈现涡激振动和类弛振耦合响应,下游圆柱3和4呈现涡激共振和尾流弛振耦合响应;当S/D=2.5~3.0,上游圆柱1和2除了在约化速度超过一定值时存在弱振动外,基本接近单圆柱涡激振动响应,下游圆柱3和4表现为分离的涡激共振和尾流弛振响应;当S/D=4.0时,上游圆柱1和2振动响应几乎和单圆柱一样,而圆柱3和4仍呈现分离的涡激共振和尾流弛振响应.当圆柱呈现涡激振动(上游圆柱)或涡激共振(下游圆柱)时,涡脱频率f_(s)锁定于固有频率f_(n)的1倍谐频,而当圆柱呈现剧烈的类弛振响应(上游圆柱)或尾流弛振响应(下游圆柱)时,f_(s)则会出现明显的多倍谐频;圆柱模型振动频率f_(o)主频始终锁定于fn的1倍谐频.通过对比正方形四圆柱和双圆柱流致振动特性,发现双圆柱动力学响应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仍适用于正方形布置四圆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风洞实验 正方形四圆柱 涡激振动 固耦合
下载PDF
高产气井生产管柱非线性流致振动实验研究
4
作者 闫新江 张晓彤 +4 位作者 陈西国 于继飞 张兴全 黄辉 毛良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三高气井生产管柱在高速流体冲击下容易发生剧烈振动,但目前关于此类流致振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模型和一些小型室内实验阶段。油气井生产管柱具有其独特性,超大的细长比决定了管柱的整体刚度极低,一般的小型实验系统很难模拟出这样... 三高气井生产管柱在高速流体冲击下容易发生剧烈振动,但目前关于此类流致振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模型和一些小型室内实验阶段。油气井生产管柱具有其独特性,超大的细长比决定了管柱的整体刚度极低,一般的小型实验系统很难模拟出这样的特点。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大型生产管柱实验台架,用PE管模拟了一个具有超大细长比特征的油管柱模型,用以模拟生产管柱在高速流体冲击下的振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高气井生产管柱在高速流体作用下会以某一固定频率发生振动,振动时管柱中间和底部位置的振幅最大;气体产量越大,管柱振动越剧烈;增加油管壁厚可以有效抑制油管的振动幅度,但不可以改变管柱的振动频率;封隔器安装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较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单个封隔器安装在管柱8/10位置可以起到较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载荷 三高气井 流致振动 生产管柱
下载PDF
来流角度对方柱流致振动的影响
5
作者 李想 王阳阳 +1 位作者 朱勋鹏 瞿亚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方形结构由于存在几何棱角,在来流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振动响应,是流致振动能量收集的理想结构。本文针对方柱流致振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来流角度下柱体的流致振动类型,揭示截面几何特征、来流角度对柱体振动响应、流体力及相位... 方形结构由于存在几何棱角,在来流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振动响应,是流致振动能量收集的理想结构。本文针对方柱流致振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来流角度下柱体的流致振动类型,揭示截面几何特征、来流角度对柱体振动响应、流体力及相位变化、尾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来流角度是影响方柱振动响应和振动模式的重要因素,当来流角度为0°时,方柱会产生驰振响应,尾流结构发生斜向偏移且周期内漩涡脱落丰富,导致柱体呈低频高幅振动;来流角度在15°≤θ≤30°时,方柱产生涡激振动与驰振耦合的振动响应,来流角度为45°时,方柱发生涡激振动响应;从能量俘获角度,控制来流角度使方柱发生驰振响应,从而实现大范围流速下的海洋能量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驰振 振动特性 角度
下载PDF
均匀流场中串列阶梯圆柱流致振动试验研究
6
作者 及春宁 张妍 +3 位作者 殷彤 赵亚伟 袁德奎 许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8-286,共9页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均匀流场中雷诺数570~5000内串列阶梯圆柱的流致振动现象,阶梯圆柱的覆盖率为R=50%,直径比为D/d=1.5。试验过程中,上游圆柱固定,下游圆柱可沿横流向自由振动。考虑了s/D=2,4,8,16四种间距比和上、下游阶梯圆柱同相布...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均匀流场中雷诺数570~5000内串列阶梯圆柱的流致振动现象,阶梯圆柱的覆盖率为R=50%,直径比为D/d=1.5。试验过程中,上游圆柱固定,下游圆柱可沿横流向自由振动。考虑了s/D=2,4,8,16四种间距比和上、下游阶梯圆柱同相布置和反相布置两种情况。结果表明:间距比对于串列阶梯圆柱间的相互作用有着明显的影响,间距比的变化会改变柱间流动模式,导致下游圆柱的振动特性发生改变;对于反相布置,在小间隙比和高折合流速的条件下,下游阶梯圆柱发生尾流驰振,振幅随着折合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当间距比s/D≥8后,外形相位的影响则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圆柱 阶梯圆柱 流致振动 间距比
下载PDF
永磁悬浮支撑的刚性圆柱振子流致振动幅频特性分析
7
作者 白旭 邵禄宇 +1 位作者 牛建杰 韩传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将永磁悬浮支撑与流致振动潮流能转换装置相结合,探索永磁悬浮支撑结构作为弹簧在流致振动潮流能发电领域的应用可行性。为了对比永磁弹簧与金属弹簧所提供恢复力对刚性圆柱振子流致振动的影响,通过ANSYS Maxwell软件计算得到永磁弹簧... 将永磁悬浮支撑与流致振动潮流能转换装置相结合,探索永磁悬浮支撑结构作为弹簧在流致振动潮流能发电领域的应用可行性。为了对比永磁弹簧与金属弹簧所提供恢复力对刚性圆柱振子流致振动的影响,通过ANSYS Maxwell软件计算得到永磁弹簧的磁力,拟合出永磁弹簧的弹性恢复力曲线方程,将弹性恢复力曲线方程代入Star-CCM+计算出刚性圆柱振子在不同流速下的幅频特性,然后将计算结果与金属弹簧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永磁弹簧支撑振子流致振动幅频特性与金属弹簧的相似,在上端分支能达到最大振幅比,频率随着流速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计算流速区间内,永磁弹簧支撑振子的振幅比与频率都比金属弹簧支撑振子大,振动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弹簧 流致振动 恢复力 幅频特性
原文传递
刚柔混合输流管的流致振动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刘明俊 张振久 +2 位作者 杨显清 吕建行 李月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8-554,共7页
弹性管和刚性管串联而成的混合输流管是典型的刚柔耦合系统。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刚柔混合输流管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悬臂梁的模态函数对方程进行Galerkin离散,分析了混合管的流致振动稳定性问题,讨论了两管连接处转动弹簧的刚度、刚... 弹性管和刚性管串联而成的混合输流管是典型的刚柔耦合系统。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刚柔混合输流管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悬臂梁的模态函数对方程进行Galerkin离散,分析了混合管的流致振动稳定性问题,讨论了两管连接处转动弹簧的刚度、刚性管与弹性管的质量比和长度比对系统临界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管长度比的增加能显著降低混合管的临界流速,并且主要发生2阶模态失稳。当刚度和质量比取某些值时,随着内流流速的增加,混合管可能出现“失稳(2阶模态)-稳定-再失稳(3阶模态)”的变化过程。此外,随着弹性管质量比的增加,还观察到了混合管由2阶模态过渡到4阶模态的失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混合输 流致振动 特征值 临界 失稳
下载PDF
不等直径双圆柱流致振动能量转换特性研究
9
作者 郭凯 程雨轩 +3 位作者 唐博文 樊显涛 谭蔚 张红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共8页
为研究不等直径双圆柱在风力振动发电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能量俘获特征,该文在L/D=1.5条件下,对不等直径双圆柱流致振动响应和能量转换特性进行研究,其中上游圆柱固定,下游圆柱仅做横流向振动。研究结果表明:下游圆柱会呈现涡激振动与尾流... 为研究不等直径双圆柱在风力振动发电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能量俘获特征,该文在L/D=1.5条件下,对不等直径双圆柱流致振动响应和能量转换特性进行研究,其中上游圆柱固定,下游圆柱仅做横流向振动。研究结果表明:下游圆柱会呈现涡激振动与尾流驰振两种响应,且直径比对下游圆柱的振动响应、受力特性和锁定区范围都有影响。对于获能功率驰振响应为涡激振动的2倍,但对于能量转换效率在涡激振动区间可达约30%,但在驰振区间仅有10%。从分析结果来看,在低折合速度下,d/D=0.8时能量俘获优势较明显,但在高折合速度下,d/D=0.6时能量俘获优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换 计算体力学 风能 流致振动 直径比 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天然气输气站工艺管线流致振动分析及控制研究
10
作者 岑康 温韵巧 +3 位作者 魏星 李浩然 韩宗芷 李佳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78-283,共6页
针对某天然气输气站调压器后工艺管线出现的强烈振动现象,现场测试了实际运行工况下关键部位的振动参数。结合振动源激励频率、管线固有频率以及各测点的测试数据与频谱特性,对管线振动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振优化方案,并对整改后管... 针对某天然气输气站调压器后工艺管线出现的强烈振动现象,现场测试了实际运行工况下关键部位的振动参数。结合振动源激励频率、管线固有频率以及各测点的测试数据与频谱特性,对管线振动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振优化方案,并对整改后管线的减振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管线振动位移最大峰峰值为0.76 mm,振动速度最大峰峰值为44.84 mm/s,均已超过最大许用值;管线响应频率与振动源激励频率、管线固有频率均为12.5 Hz,振动源激励频率与管线固有频率重合激发共振是该站管线强烈振动的根本原因,振动激励源主要来自调压阀出口天然气的压力脉动;新增调压阀T2管路并利用其对原调压阀T1管路进行分流,振动源激励频率由12.5 Hz降低至8.5 Hz,完全避开了共振区,减振效率达到62.4%~77.2%,有效地解决了管线强烈振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站 工艺管线 流致振动 共振 减振控制
下载PDF
单/双自由度旋转圆柱流致振动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11
作者 包燕旭 张小玉 +2 位作者 陈威 林永水 李晓彬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61-1670,共10页
为探讨不同自由度下旋转圆柱流致振动特性,本文对单/双自由度二维旋转圆柱在不同转速比下的流致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并对比了不同自由度下漩涡脱落模式及分布区间、流体力、振幅响应。研究时观察到六种脱涡模式,单自由度四种(2S... 为探讨不同自由度下旋转圆柱流致振动特性,本文对单/双自由度二维旋转圆柱在不同转速比下的流致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并对比了不同自由度下漩涡脱落模式及分布区间、流体力、振幅响应。研究时观察到六种脱涡模式,单自由度四种(2S,P+S,2P,U),双自由度五种(2S,P+S,P+T,2T,U),单自由度下U模式区间更大,双自由度下在较高转速比及约化速度下易呈现多涡模式(P+T、2T)。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DOF圆柱,振幅峰值随转速比增加而增大,锁定区间随旋转比增加而加宽,且在(α=3,Vr=11)时发生跳跃,此时脱涡模式由2S变为2P;对于2-DOF圆柱,无旋转下顺流向自由度促进横流向振动,横流向振幅峰值较1-DOF更大;在转速较小(α=1)时,横流向振幅峰值较无旋转更小,锁定区间缩短,表明低速旋转下顺流向自由度抑制横流向振动;对于较高转速比(α=2,3),圆柱振幅响应发生多次跳跃,每次跳跃峰值递增,并伴随脱涡模式改变(脱涡数增多,脱涡大小、涡量及尾流结构的对称性降低);双自由度下圆柱运动轨迹从8字形逐渐变为窄椭圆形,最终变为大回环扁椭圆形运动。解放顺流向自由度促进了横流向振动,引起了尾流结构的复杂化和圆柱振幅响应的多次跳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比 圆柱绕 流致振动 脱涡模式 固耦合
下载PDF
横向流下螺旋管束流致振动研究
12
作者 翟延飞 丁振宇 +2 位作者 唐迪 杨佳欢 包士毅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1期97-105,共9页
螺旋管式换热器结构紧凑、热补偿性优良,用于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中,其壳程内的流致振动(FIV)是诱发换热管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核电站中的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内部螺旋管流致振动问题,建立考虑支撑结构约束下的螺旋管有限元模型,采... 螺旋管式换热器结构紧凑、热补偿性优良,用于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中,其壳程内的流致振动(FIV)是诱发换热管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核电站中的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内部螺旋管流致振动问题,建立考虑支撑结构约束下的螺旋管有限元模型,采用三阶模态叠加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结构动力学(CSD)耦合方法,研究了相邻管的振动对目标管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阶模态叠加耦合方法能更加精确地模拟换热管振动响应,流场中相邻两管的振动对目标管升力方向上的振动有明显的削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 流致振动(FIV) 模态叠加 计算体动力学/计算结构动力学(CFD/CSD)耦合
下载PDF
尾流干涉下圆柱流致振动的俘能实验设计
13
作者 王阳阳 娄敏 刘馨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65,共4页
为了证实海洋圆柱结构流致振动中蕴含的能量利用潜能,提出了直立式流致振动俘能系统以期有效提升能量俘获效率,并设计了相关实验。确立了振动圆柱不同的布局形式,在随机波流耦合水槽中对不同布局下圆柱的尾流干涉效应展开了研究,并结合... 为了证实海洋圆柱结构流致振动中蕴含的能量利用潜能,提出了直立式流致振动俘能系统以期有效提升能量俘获效率,并设计了相关实验。确立了振动圆柱不同的布局形式,在随机波流耦合水槽中对不同布局下圆柱的尾流干涉效应展开了研究,并结合流致振动实验中的圆柱尾流激振响应现象设计了直立式流致振动俘能实验。相关的实验操作与分析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融合视野与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能源 干涉效应 流致振动 能量采集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的混合过程建模与流致振动特性
14
作者 尹亚星 王彤 +3 位作者 王承彦 张彦康 徐仕承 谭大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17-2226,共10页
为了探究静态混合过程中的内流冲击与流致振动特性,提出结合大涡模拟(LES)方法的介观多速度分量格子Boltzmann流固耦合模型.针对静态混合过程伴随强剪切、回流反冲、壁面冲击等特点,以静态混合器为研究对象,对静态混合过程建模,并提出流... 为了探究静态混合过程中的内流冲击与流致振动特性,提出结合大涡模拟(LES)方法的介观多速度分量格子Boltzmann流固耦合模型.针对静态混合过程伴随强剪切、回流反冲、壁面冲击等特点,以静态混合器为研究对象,对静态混合过程建模,并提出流场-结构场弱耦合求解策略.通过此方法研究静态混合器不同位置位移形变、不同入口速度和不同静态混合器叶片夹角对管壁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作用可以将流体轴向速度转换为切向和径向速度;在入口流速相对较大时,内部流场对静态混合器的振动频率及振幅的影响较为明显;改变混合叶片夹角,会影响流场剪切引流作用,对其纵向位移和轴向位移影响显著,且主要影响低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 格子Boltzmann方法(LBM) 固耦合 强剪切 流致振动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状对流致振动特性影响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端木玉 李镇欣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比较不同截面形状钝体的流致振动特性,找到适用海流能转换装置的柱体截面形式,在水槽中开展了不同折合速度下,相同质量比和相同特征长度的圆形、菱形、方形、梯形、类梯形、T字形6种不同截面形状钝体在水槽中的流致振动试验.试验结... 为了比较不同截面形状钝体的流致振动特性,找到适用海流能转换装置的柱体截面形式,在水槽中开展了不同折合速度下,相同质量比和相同特征长度的圆形、菱形、方形、梯形、类梯形、T字形6种不同截面形状钝体在水槽中的流致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类梯形、梯形、T字形、方形截面获得的振幅响应较大,其振幅随着折合速度增加而不断增加,表现为驰振特征.发生驰振时,不同截面的振动频率却比较稳定,随折合速度的变化不大;棱形和圆形截面获得振幅响应较小,随着折合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表现为涡激振动下端分支特性,振动频率随着折合速度的增加而增大;6种截面的振幅响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类梯形、梯形、T字形、方形、菱形、圆形.研究发现不同截面的振动响应大小主要跟截面在流场中分离点的位置、截面后沿部分面积占比及附加质量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驰振 柱体 截面形状 水槽试验
下载PDF
不同流速下磁悬浮支撑单圆柱振子流致振动响应分析
16
作者 邵禄宇 白旭 +1 位作者 牛建杰 孙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7,共4页
利用流致振动进行海流能发电是当前可再生能源研究的重点,用磁悬浮支撑代替金属弹簧提供弹性回复力能有效延长装置使用寿命。本文基于等效磁荷法对永磁体间磁力求解,构造磁力弹簧位移函数,将磁力函数代入到STAR-CCM+中利用流固双向耦合... 利用流致振动进行海流能发电是当前可再生能源研究的重点,用磁悬浮支撑代替金属弹簧提供弹性回复力能有效延长装置使用寿命。本文基于等效磁荷法对永磁体间磁力求解,构造磁力弹簧位移函数,将磁力函数代入到STAR-CCM+中利用流固双向耦合法对单圆柱振子进行计算,研究磁悬浮支撑单圆柱振子在不同流速下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永磁弹簧压缩量为1.2D情况下,l=0.06 m的振子在0.4~1 m/s流速区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振幅与频率,l=0.07 m和l=0.08 m的振子在0.8~1 m/s流速区间内的频率较大,能达到2.6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等效磁荷法 流致振动 振动响应
下载PDF
细长柔性波浪柱流致振动高保真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庞玺源 朱宏博 +1 位作者 张春晓 包艳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07-114,130,共9页
波浪柱具有良好的减阻减振效果,在海洋工程和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低雷诺数均匀流下细长柔性波浪柱的流致振动特性,选取了3种不同波高的截面直径呈正弦变化的波浪柱,分别给予其驻波和行波的初始激励,对其动力特性和尾流特征进... 波浪柱具有良好的减阻减振效果,在海洋工程和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低雷诺数均匀流下细长柔性波浪柱的流致振动特性,选取了3种不同波高的截面直径呈正弦变化的波浪柱,分别给予其驻波和行波的初始激励,对其动力特性和尾流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等条件下的光滑直圆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波浪柱在驻波和行波初始激励下的流致振动特性有很大差别:在驻波激励下,当波高≥0.2 D时,波浪柱振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主要归功于波浪柱的特殊结构防止了剪切层与强度较高的涡结构发生掺混,增大了漩涡生成长度;而在行波初始激励下,波浪柱的控制效果有限,局部雷诺数主导了结构响应、尾流模式和展向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柔性波浪柱 流致振动 驻波 行波 动力特性 特征
下载PDF
基于大涡模拟的串列柔性多圆柱流致振动研究
18
作者 潘帅 包艳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88-93,共6页
串列布置的多柔性圆柱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核工业等工程领域。然而,当前关于两个以上串列柔性圆柱的流致振动(FIV)的研究成果有限,尤其是对串联多柔性柱间的流动干扰机制、流体-结构互作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基于大涡模拟数... 串列布置的多柔性圆柱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核工业等工程领域。然而,当前关于两个以上串列柔性圆柱的流致振动(FIV)的研究成果有限,尤其是对串联多柔性柱间的流动干扰机制、流体-结构互作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基于大涡模拟数值方法精确捕捉流场流动特性,并结合两端固支梁模型,研究了串列布置的五柔性圆柱体的FIV机制,其质量比为2,两个相邻的圆柱中心间距为3D(D表示圆柱直径),雷诺数为9000。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第1圆柱和第2圆柱之间发生了剪切层的分离,但并未附着到下游圆柱表面上,导致漩涡完全脱落;根据频率特性分析,第1圆柱和第2圆柱的振动是由其本身漩涡脱落引起的,且主导频率也是单一的,而下游圆柱的振动呈现多个主导频率形式,并且涡脱频率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计算体力学 固耦合 大涡模拟 串列多圆柱
下载PDF
液态铅铋横向流作用下单棒流致振动特性数值研究
19
作者 王东东 赵海 +4 位作者 周志伟 王端 孙林 张泂 杨红义 《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2期155-167,共13页
铅铋堆中的液态铅铋金属流体与常规介质物性差异较大,其流致振动特性需要明确。针对反应堆中的圆柱横向流致振动,本文对单棒在不同铅铋来流工况下流致振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通过悬臂棒的理论固有频率验证了模态分析的正确性,通... 铅铋堆中的液态铅铋金属流体与常规介质物性差异较大,其流致振动特性需要明确。针对反应堆中的圆柱横向流致振动,本文对单棒在不同铅铋来流工况下流致振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通过悬臂棒的理论固有频率验证了模态分析的正确性,通过模态分析获得单棒在空气和铅铋中的固有属性。然后采用流固耦合仿真计算开展不同工况下的铅铋流质中单棒流致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铅铋绕流固定单棒时漩涡脱落频率对应的斯特劳哈尔数为0.2,与经典单圆柱绕流斯特劳哈尔数一致。对于与流体有耦合的弹性棒,当入口流速和温度恒定时,受铅铋流体冲击,棒先发生脉动幅值较小的静变形,然后逐渐稳定地脱落漩涡,使得振幅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介质 流致振动 漩涡脱落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门凹腔结构的流致振动特性
20
作者 姚拴宝 陈大伟 +2 位作者 韩运动 宋军浩 帅仁忠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流致振动是高速列车设计和运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高速列车司机室车门区域的凹腔结构,利用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和实车线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车门区域的流场特征和车门出现流致振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据此对车门两侧凹... 流致振动是高速列车设计和运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高速列车司机室车门区域的凹腔结构,利用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和实车线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车门区域的流场特征和车门出现流致振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据此对车门两侧凹腔结构和扶手进行优化,并对封堵凹腔和扶手内移2种优化方案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司机室车门上游凹腔结构诱导的展向涡导致车门表面出现高频的脉动压力,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压力波动幅值越大,但波动频率锁定在83 Hz,当压力幅值超过车门承受的限值后,车门将出现流致振动现象;气动拉力和气动侧向力是诱发司机室车门流致振动的主要气动载荷,车门宜设置在车体横截面不变区域;通过优化凹腔结构和扶手的形状能够消除司机室车门的流致振动现象;合理改变扶手位置能够减弱凹腔结构引起的流致振动现象;如果要消除流致振动现象,应将扶手改为盖板结构,或者将扶手截面形状改为非圆形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凹腔 流致振动 实车测试 数值计算 风洞试验 脉动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