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80年代流脑周期性流行高峰的研究
1
作者 王德焕 王立革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89年第11期18-18,共1页
笔者通过对建国以来我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规律的研究发现,该病在我省流行呈周期性,对流行高峰年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可显著降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可有效的改变其周期性流行的规律。我省流脑在1949~1964年的16年间,发病率... 笔者通过对建国以来我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规律的研究发现,该病在我省流行呈周期性,对流行高峰年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可显著降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可有效的改变其周期性流行的规律。我省流脑在1949~1964年的16年间,发病率波动在0.32~4.74/10万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高峰 控制措施 血清抗体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 漏种 卫生防疫站 儿童数 查漏补种 疫情管理 空气消毒
下载PDF
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患儿收治对策及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党惠枝 黄彬彬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15-516,共2页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患儿收治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0月入院的1 887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入院时由于床位紧缺及护理人员不足,启用了无床位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对护理人员...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患儿收治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0月入院的1 887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入院时由于床位紧缺及护理人员不足,启用了无床位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对护理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加强病情观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健康教育等对策.结果 1 887例手足口病患儿能得到及时办理收治,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护士及时有效与家属沟通,采取恰当的护理对策,能解决手足口病患儿的入院问题,使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高峰 收治对策 护理
下载PDF
台湾肠病毒进入流行高峰
3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7期9-9,共1页
据医学空间网5月19日报道,台湾地区近期肠病毒病例数持续攀升,台湾当局呼吁家长提高警觉,一旦发现幼儿有肌肉抽搐等病症要尽速送医。
关键词 肠病毒 流行高峰 台湾地区 肌肉抽搐 病例数
下载PDF
流行高峰间隔法在麻疹爆发高危县预测甄别中的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卓家同 钟革 郑志刚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索可行的麻疹爆发高危县预测甄别方法和控制麻疹措施。方法采用以县为单位历年麻疹疫情曲线中最近一次流行峰的流行高峰间隔为基础,结合最近一次流行峰发病率,预测甄别当年可能出现爆发的高危县。当有≥2个高危县相邻时。将1~... 目的探索可行的麻疹爆发高危县预测甄别方法和控制麻疹措施。方法采用以县为单位历年麻疹疫情曲线中最近一次流行峰的流行高峰间隔为基础,结合最近一次流行峰发病率,预测甄别当年可能出现爆发的高危县。当有≥2个高危县相邻时。将1~2个相夹或周边相邻的非高危县带人,以使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达到成片效应。结果在未开展MV强化免疫干预的情况下,经1998年流行间隔到期的40个县中有27个发生麻疹爆发,发生率达67.50%。由此。广西壮族自治区1999-2005年平均每年约有24个麻疹爆发高危县。并对高危县8月龄~14岁儿童进行MV强化免疫。全自治区麻疹发病率由1998年的13/10万降至2004年2.9/10万和2005年的3.23/10万。结论流行高峰间隔法预测甄别麻疹爆发高危县不但准确率较高,而且能定时定点。采取流行高峰间隔法预测甄别麻疹爆发高危县,并进行局部MV强化免疫的定点清除、提前主动干预策略和措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高峰间隔 麻疹爆发高危县 预测甄别
原文传递
关注手足口病:写在2012年流行高峰之前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启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此后北京、河北、天津、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本病的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引起的HFMD暴发流行,仅5至10月间...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此后北京、河北、天津、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本病的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引起的HFMD暴发流行,仅5至10月间有7000余例发病。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流行后,1986年再次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高峰 柯萨奇病毒A16型 暴发流行 HFMD 散发流行 低水平 天津
原文传递
改进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在大连市水痘流行高峰开始时间预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安庆玉 孙巍 +1 位作者 朱琳 吴隽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10期937-943,共7页
目的探讨改进的泊松回归模型或负二项回归模型在大连市水痘流行高峰开始时间预警中的应用。方法应用Z-D现象理论将2006-2014年大连市的水痘发病资料按照流行年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圆形分布法计算发病高峰日和发病高峰期间,同时检验... 目的探讨改进的泊松回归模型或负二项回归模型在大连市水痘流行高峰开始时间预警中的应用。方法应用Z-D现象理论将2006-2014年大连市的水痘发病资料按照流行年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圆形分布法计算发病高峰日和发病高峰期间,同时检验数据是否存在过度离散。采用改进的泊松回归模型或负二项回归模型建立水痘发病基线水平,并以灵敏度、预警探测时间和错误预警率为评价指标,以圆形分布法计算结果为参考标准选择适宜的预警界值构建大连市水痘流行高峰开始时间预警模型。结果2006-2014年,大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64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366/10万。圆形分布法计算结果显示,水痘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2006-2014年间总集中趋势r值为0.195(P<0.010),年平均发病高峰日为2月25日,发病高峰期为11月12日至次年6月10日。由于水痘发病数据过度离散,应用改进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建立水痘发病基线水平,赤池信息准则(AIC)值为418.854,在水痘发病的高发病年以基线水平+20例、低发病年以基线水平+10例为预警界值,可准确探测水痘的流行开始时间,预警灵敏度达100%,所需的预警探测时间在1.50~4.67周之间,错误预警率为0%。结论应用改进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建立的大连市水痘流行高峰开始时间预警模型,灵敏度高,预警探测时间合理,可为水痘等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改进的负二项回归模型 泊松回归模型 流行高峰开始时间
原文传递
关于疫情应急处置阶段转入流行高峰持续防控阶段对策的思考 被引量:29
7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 汪华 +4 位作者 梁晓峰 毕振强 任军 王胤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科学防治"、"双升双降"等要求,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提供了重要指...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科学防治"、"双升双降"等要求,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提供了重要指导,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国家及时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各省(区、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武汉市关闭全部离汉通道;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领导小组 流行高峰 科学防治
原文传递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高峰正在向农村转移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赫 刘国良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经历了30多年历程,1978年在上海进行的10万人口的调查是国内文献记载的最早的1次[1];全国性调查系1979年由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组织的,涉及14省市的30万人口的调查[2]。
关键词 糖尿病 流行高峰 中国 流行病学调查 转移 农村 全国性调查 文献记载
原文传递
我国进入今冬流感流行高峰季节 被引量:3
9
作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12期952-952,共1页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每年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在我国北方通常呈冬春季流行,南方有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不同年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水平波动。
关键词 流感病毒 高峰季节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高峰 流行水平 冬春季 季节性
原文传递
狂犬病流行新高峰正形成
10
作者 刘海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5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狂犬病 预防为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际学术研讨会 流行高峰
下载PDF
大连市2006年~2012年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可亚 孙楠 +4 位作者 丛庆伟 刘丹红 韩焱 曹威 朱英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7期44-46,74,共4页
分析大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趋势和毒株流行情况。收集2006年~2012年大连市18家哨点医院流感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检测。2006年~2012年监测医院共接诊患者10 751 432例,其中流感样病例... 分析大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趋势和毒株流行情况。收集2006年~2012年大连市18家哨点医院流感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检测。2006年~2012年监测医院共接诊患者10 751 432例,其中流感样病例676 860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的百分比(ILI%)为6.30%。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2009年9月~11月和2006年3月~4月。0岁~4岁组和5岁~14岁组的ILI构成比例居前2位,7年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 174份,鉴定出流感病毒203株,阳性率为17.29%。2012年与2011年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2.39%和12.15%。此间流感病毒主要以H3型、BY型为主。本文旨在通过监测掌握大连市流感毒株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为下一步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特征 流行高峰
下载PDF
湖北省2006年152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晓清 郑景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5-1276,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分析 狂犬病毒 湖北省 人兽共患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 流行高峰 流行规律
下载PDF
广西5年间霍乱的流行特征与监测结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玫 唐振柱 +12 位作者 李翠云 董柏青 龚健 王鸣柳 黄文波 王亚东 曾竣 廖和壮 吴兴华 梁大斌 谭冬梅 权怡 方锦嵩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对1999~2 0 0 3年广西霍乱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收集的疫情报告、个案、疫点处理、实验室检测和监测月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 0 0 3年5年间广西共报告霍乱病例133例,年均发病率0 . 0... 目的:对1999~2 0 0 3年广西霍乱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收集的疫情报告、个案、疫点处理、实验室检测和监测月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 0 0 3年5年间广西共报告霍乱病例133例,年均发病率0 . 0 6 / 10万,病死3例,病死率2 .2 6 % ,检出带菌者81例;地区分布呈现沿海与内陆并存的格局,流行高峰在7~9月份,病例年龄有老龄化的倾向,职业分布以农民和渔船民为主;流行的优势菌型1999年和2 0 0 0年以O1群小川型为主,2 0 0 1年转变为稻叶型,首次发现O139群霍乱病例和外环境株;分离的小川和稻叶型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痢特灵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O139群菌株更显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传播途径以食物和水为主;5年来3类监测地区采集标本的总阳性率为0 . 77‰,阳性标本均出现在疫区,标本阳性率以2 0 0 0年(1. 96‰)为高、以3类地区为最高(1 .34‰) ,各类标本中以疑似病例粪便标本为最高(9 .17‰)。结论:广西霍乱流行强度近年呈逐年下降态势;霍乱监测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区霍乱防治工作仍需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结果 1999~2003年 广西 流行特征 O139群霍乱 2000年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分析 实验室检测 1999年 2001年 复方新诺明 抗生素耐药 疫情报告 疫点处理 地区分布 流行高峰 职业分布 首次发现 耐药现象 传播途径 采集标本
下载PDF
一起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艺红 莫兆军 +4 位作者 陈敏玫 周开姣 李艳萍 杨进业 冯向阳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4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规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本次疫情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对人房、畜房蚊媒密度及种类进行监测,急性期血清用ELISA法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规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本次疫情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对人房、畜房蚊媒密度及种类进行监测,急性期血清用ELISA法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病例共计40例,发病率为2.7/10万;死亡6例,病死率为15.0%;流行高峰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占发病总数75.0%;发病年龄均为8岁以下儿童,其中1~6岁占92.5%;所有病例均分布在农村地区,97.5%为散居儿童;85.0%的病例无乙脑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抽搐、嗜睡、昏迷和脑膜刺激征阳性;蚊媒监测显示当地主要蚊种构成为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两者所占比例在86.3%以上;采用抗体捕获ELISA法对39例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37例。结论近10年,广西自治区乙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做好农村地区散居儿童乙脑疫苗的全程接种工作,是阻止广西区乙脑暴发流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暴发疫情 抗体捕获ELISA法 IGM抗体检测 IGM抗体阳性 农村地区 散居儿童 疫苗接种史 脑膜刺激征 三带喙库蚊 血清学检测 广西自治区 流行规律 流行特征 防治对策 个案调查 人工小时 流行高峰
下载PDF
丽水市1982~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荣富 谢文军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3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疫情分析 丽水市 发病地区 局部流行 流行高峰 科学依据 防制措施
下载PDF
安阳市1982~2003年伤寒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分析安阳市1 982~2 0 0 3年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结果:2 2年全市伤寒年平均发病率6.3 2 / 1 0万,病死率0 2 5 % ,伤寒总发病率呈起伏下降趋势。2 0世... 目的:分析安阳市1 982~2 0 0 3年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结果:2 2年全市伤寒年平均发病率6.3 2 / 1 0万,病死率0 2 5 % ,伤寒总发病率呈起伏下降趋势。2 0世纪80年代初,出现1次流行高峰,进入90年代,发病率一直控制在3.0 0 / 1 0万以下。平原发病率明显高于山区;发病高峰为每年8~1 1月份;高发年龄为3 0~3 9岁;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多;临床表现有轻型和不典型趋向;水源污染是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结论:控制伤寒发病的关键,是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搞好环境卫生,改变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慢性带菌者的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流行特征 安阳市 伤寒 预防控制措施 描述流行病学 个人卫生习惯 平均发病率 流行规律 分析研究 下降趋势 总发病率 80年代 20世纪 流行高峰 90年代 11月份 发病高峰 高发年龄 散居儿童 临床表现 水源污染 环境卫生
下载PDF
宁波市三十年来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国章 《浙江预防医学》 1990年第4期9-11,共3页
宁波市自1959年将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列为疫情报告以来,其发病率仅次于痢疾,为本市最严重的传染病。为探讨其流行规律和流行因素,现将我市30年来本病的流行态势分析如下。资料来源1.我市疫情报告系统报告资料,及城郊居民病伤死因报告... 宁波市自1959年将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列为疫情报告以来,其发病率仅次于痢疾,为本市最严重的传染病。为探讨其流行规律和流行因素,现将我市30年来本病的流行态势分析如下。资料来源1.我市疫情报告系统报告资料,及城郊居民病伤死因报告系统的死亡报告。城区病例经各区防疫站逐个访视核实。2.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公安局提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报告 报告资料 流行因素 流行态势 防疫科 死亡报告 甲肝暴发 流行高峰 流行特征分析 乙肝易感者
下载PDF
苏州市区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调查
18
作者 吴婉珍 周倩霞 +7 位作者 吴锦山 黄永定 张轸琪 肖连璋 李金祥 袁习铭 周智凯 华月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89年第3期7-8,共2页
我市市区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曾在1960、1966、1972、1983年出现过4次流行高峰,发病率依次为615.61/10万、523.18/10万、357.32/10万、279.40/10万,流行间歇期发病率波动在42.03/10万~222.87/10万之间。本次甲肝流行自1987年1... 我市市区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曾在1960、1966、1972、1983年出现过4次流行高峰,发病率依次为615.61/10万、523.18/10万、357.32/10万、279.40/10万,流行间歇期发病率波动在42.03/10万~222.87/10万之间。本次甲肝流行自1987年12月中旬起发病开始增多,1988年1月以后,每旬以环比37.23%、54.26%、199.75%速率递增,迅速形成了2月上旬的高峰。发病之多,来势之猛为我市甲肝流行史上所空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调查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高峰 苏州市区 间歇期 甲肝暴发 男性发病率 整群抽样调查 饮食史 调查病例
下载PDF
葛根汤加减治流行性感冒
19
作者 杨峰 《医师在线》 2020年第6期37-37,共1页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属于中医“伤寒”“瘟疫”“疫疠”范畴,中医学称为“时行感冒”。《素问•热论》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仲师的《伤寒论》也有很多关于流感的论述,如“太阳病,或已发热...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属于中医“伤寒”“瘟疫”“疫疠”范畴,中医学称为“时行感冒”。《素问•热论》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仲师的《伤寒论》也有很多关于流感的论述,如“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等。在冬天和早春时节,若人体正气不足,难以抵挡外邪,风寒疫毒乘机袭于肺卫,毛窍闭塞,卫阳被遏,肺气闭郁;风寒疫毒很快入里化热,导致表里同病。在临床上,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发病流行高峰,对辨属风寒束表证的流感,可采用葛根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正气 流行高峰 入里化热 时行感冒 表里同病 太阳病 疫毒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1984年福州市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劲 吴树吟 +5 位作者 邵惠训 易应南 叶世平 檀树芬 王成钦 梁进兴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6年第5期30-32,26,共4页
1984年3—4月在福州市城区发生肝炎暴发流行,其罹患率比前一年增长287%。为了弄清流行病型、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现将结果分析于下:材料与方法一。
关键词 流行因素 罹患率 病型 非甲非乙型肝炎 血清学 粪便标本 流行高峰 试剂盒 中华传染病杂志 幼托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