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2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滹沱河石家庄段浅层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1
作者 张书缘 张威 +6 位作者 董一慧 朱玉晨 刘雅慈 王妍妍 王平 李佳乐 孔祥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9,共10页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进行生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SAs总体污染程度较低,回补初期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SAs,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磺胺甲恶唑(93.75%)、磺胺嘧啶(37.50%)、磺胺氯哒嗪(18.75%)、磺胺吡啶(18.75%)、磺胺甲氧嘧啶(6.25%)、磺胺脒(6.25%)、磺胺醋酰(6.25%),平均检出浓度最高的为磺胺嘧啶(29 ng/L)和磺胺甲恶唑(9.2 ng/L)。在优质南水北调水回补的混合稀释作用下,地下水中SAs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历史污水处理厂排放及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局部区域下水中SAs污染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在回补初期属于中等生态风险,且磺胺嘧啶对人体健康具有中等风险。回补后期各SAs评价均无明显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浅层地下水 磺胺类抗生素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滹沱河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2
作者 郑慧铭 张丰 +2 位作者 史启朋 仝路 孟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偏碱性硬水,水化学类型倾向于由HCO_(3)-Ca·Mg和HCO_(3)-Na·Ca向HCO_(3)·SO_(4)-Ca、HCO_(3)·Cl-Ca·Mg、HCO_(3)-Na·Ca·Mg、HCO_(3)·Cl-Na·Ca转变。研究区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为水岩作用,其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滤作用、农业生产和含氟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当地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影响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多元分析 煤炭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分析——以宿州市新濉河部分河段区域为例
3
作者 张惜梦 马杰 +5 位作者 沈孝珂 汪定圣 王新建 代涛 周洁 高懿凡 《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405-411,共7页
本文以安徽宿州埇桥区新濉河部分河段周边的20组浅层地下水样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Piper图法、Gibbs图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该研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 −... 本文以安徽宿州埇桥区新濉河部分河段周边的20组浅层地下水样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Piper图法、Gibbs图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该研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 − Ca2 (Ca2 Mg2 )型和 Cl− − Ca2 (Ca2 Mg2 )型为主;地下水化学成分大部分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少数受蒸发作用影响;水岩作用与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硅酸盐岩和岩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有关。此外,人类活动也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濉河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分法筛选填埋场周边浅层地下水优控有机污染物研究
4
作者 徐伟 李斐 陈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4,共6页
填埋场周边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现存在研究缺乏、检测难以涵盖和识别难以准确的典型特征,优控有机污染物(PCOPs)的筛选尤为重要。以长三角某特大城市填埋场周边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源—路径... 填埋场周边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现存在研究缺乏、检测难以涵盖和识别难以准确的典型特征,优控有机污染物(PCOPs)的筛选尤为重要。以长三角某特大城市填埋场周边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源—路径—受体”思路,采用综合评分法构建了ITD指标模型,初始名单中68种有机污染物综合得分为49.31~167.77,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筛选出高、中、低3个级别地下水PCOPs:包括14种高级别优控有机污染物(HPCOPs)、39种中级别优控有机污染物(MPCOPs)、15种低级别优控有机污染物(LPCOPs);HPCOPs与国内外研究清单、标准以及实际污染特征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针对性提出PCOPs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建议将HPCOPs纳入“填埋场周边浅层地下水PCOPs清单”。研究成果为填埋场浅层地下水PCOPs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为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浅层地下水 优控有机污染物 综合评分法
下载PDF
山东省巨野县浅层地下水咸化特征及成因
5
作者 冯国伟 刘本华 +3 位作者 徐晶 徐聪 罗杰 王琦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在山东省巨野县采集20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数理统计、Durov图、主成分分析、离子比值以及矿物饱和指数等方法,对地下水样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咸化特征及产生机制。... 为了深入了解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在山东省巨野县采集20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数理统计、Durov图、主成分分析、离子比值以及矿物饱和指数等方法,对地下水样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咸化特征及产生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呈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浓度为1680~14000 mg/L,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分为SO_(4)·Cl-Na·Mg、HCO_(3)·SO_(4)·Cl-Na·Ca·Mg、HCO_(3)·SO_(4)-Na·Mg以及HCO_(3)·SO_(4)·Cl-Na·Mg型;浅层地下水的咸化程度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水中离子主要来自硅酸盐、岩盐矿物的溶解,钾盐、石膏、岩盐、硬石膏是溶解性总固体的主要来源,造成研究区地下水咸化的最主要矿物是钾盐、岩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咸化 溶解性总固体 矿物饱和指数
下载PDF
河南省某化工园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6
作者 石兰君 田大永 +3 位作者 任静 马超振 王广华 孟冲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为建立全国化工园区监测网,化工园区等重点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亟须调查。针对河南省某化工产业园,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化工园区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无机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85个检测因子进行取样分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 为建立全国化工园区监测网,化工园区等重点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亟须调查。针对河南省某化工产业园,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化工园区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无机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85个检测因子进行取样分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三类限值为标准,运用单指标评价法对调查范围内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化工产业园超标因子为常规指标,部分因子超标是企业和原生地质环境共同作用引起;部分特征污染物检出,但均未超标;园区内企业生产对园区地下水未有明显污染,但存在潜在风险,建议加强监测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浅层地下水 污染评价 常规因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某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7
作者 任祺俊 胡健 +2 位作者 雷大星 谢章平 熊志炫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四川成都市某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以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及数据,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模型、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市某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并判别了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分析了主要离子... 四川成都市某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以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及数据,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模型、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市某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并判别了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分析了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为HCO_(3)^(-)、Ca^(2+),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SO_(4)^(-)Ca型为主;地下水组分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蒸发浓缩作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地下水中Na^(+)、K^(+)主要源于岩盐的溶解,Ca^(2+)、Mg^(2+)离子主要源于碳酸盐和蒸发盐矿物的溶解,SO_(4)^(2-)主要源于石膏的溶解,同时,硅酸盐岩的溶解对地下水组分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Gibbs 离子比值
下载PDF
天水市城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8
作者 赵凯 周小龙 晏娟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地下水的脆弱性是指污染物到达含水层的难易程度,它反映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含水层系统抵御外部环境污染进入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保护能力。天水市主城区位于渭河及支流藉河河谷,此区域内人口密集、工业发达,长期的工业生产活动会... 地下水的脆弱性是指污染物到达含水层的难易程度,它反映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含水层系统抵御外部环境污染进入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保护能力。天水市主城区位于渭河及支流藉河河谷,此区域内人口密集、工业发达,长期的工业生产活动会对河谷浅层地下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区内未系统的对浅层地下水的脆弱性进行过评估,因此也无法确定在研究区内不同地段的浅层地下水系统抗污染的能力。本文在充分收集研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采用DRASTIC模型,对天水市城区浅层地下水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分区,为当地生态环境管理、城市规划及地下水开采利用等提供参考。经评估: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级别为中等—高,防污性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模型 浅层地下水 天水市城区 ARCGIS
下载PDF
安徽省亳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
9
作者 李亮 龚建师 +6 位作者 王赫生 周锴锷 朱春芳 陶小虎 叶永红 檀梦皎 张飞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345-356,共12页
安徽省亳州市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查明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解释其成因机理,文章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线图等方法,对143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安徽省亳州市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查明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解释其成因机理,文章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线图等方法,对143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亳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主要阳离子含量依次为Na^(+)>Mg^(2+)>Ca^(2+),主要阴离子含量依次为HCO_(3)^(-)>SO_(4)^(2-)>Cl^(-);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蒸发等因素影响,大气降水和人为因素总体影响相对较小;水岩相互作用中阳离子交换、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风化溶解是主控因素;人为活动影响中,生活污染、农业活动大于工矿活动影响;地下水质量等级以Ⅳ类水为主,超Ⅲ类水主要影响因子为F^(-)、Na^(+)、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灌溉水质量以中等为主,主要受Na^(+)浓度过高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因机理研究为正在开展的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州市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成因机理
下载PDF
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10年对比分析及其环境变迁意义
10
作者 朱春芳 龚建师 +5 位作者 陶小虎 檀梦皎 周锴锷 王赫生 李亮 叶永红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282-291,共10页
浅层地下水是淮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灌溉和农村分散供水水源,开展水化学特征演变分析能为区域用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该次研究应用数值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水质评价等方法,对比分析10年间隔(2009年和2019年)... 浅层地下水是淮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灌溉和农村分散供水水源,开展水化学特征演变分析能为区域用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该次研究应用数值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水质评价等方法,对比分析10年间隔(2009年和2019年)的水化学分析数据,总结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年之后,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更趋于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平均值有所增长,但中位值略有下降,最大值抬升较多;优势离子排序没有变化,Na^(+)和HCO_(3)^(-)仍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主要优势离子,水化学组分空间变异性进一步增强;水化学类型仍以Na-Ca-Mg·HCO_(3)型和Ca-Mg·HCO_(3)型为主,但Na-Ca-Mg·HCO_(3)型占比大幅减少,Ca-Mg·HCO_(3)型略有增加,水化学类型趋于分散化和复杂化。比较而言,淮北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HCO_(3)型占比增加,水质趋于改善;淮北平原中部主要表现为Ca型、HCO_(3)型减少,Ⅰ—Ⅲ类水占比降幅明显;南四湖水系平原Na-Ca-Mg·HCO_(3)型占比显著下降,Na·SO_(4)-Cl型则显著增加,鲁北诸河水系平原Na·Cl型、Na·SO_(4)-Cl型显著增加,南四湖水系平原和鲁北诸河水系平原Ⅴ类水占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类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冲积扇浅层地下水的脆弱性评价
11
作者 韩积斌 张海云 张宝云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那棱格勒河冲积扇含水层中赋存了巨大的地下淡水资源,除了维持流域生态用水之外,将用于为尾闾盐湖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其潜力十分巨大。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为了表征人类活动或自然作用下地下水水质对地表污染物的敏感性。本文在收集... 那棱格勒河冲积扇含水层中赋存了巨大的地下淡水资源,除了维持流域生态用水之外,将用于为尾闾盐湖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其潜力十分巨大。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为了表征人类活动或自然作用下地下水水质对地表污染物的敏感性。本文在收集和整理了42口水文地质钻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DRASTIC模型对那棱格勒河流域1级冲积扇潜水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那棱格勒河I级冲积扇脆弱性指数大小范围为110~170,按脆弱性指数大小110~140、140~150、150~160、160~170分别分为极低—低敏感区、中等敏感区、高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4个区域,所占的面积比分别为2.13%、4.35%、17.81%和75.72%,高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中部和整个冲积平原地带,沿着河流方向地下水的脆弱性越大。评价结果表明那棱格勒河冲积扇地下水的固有脆弱性较脆弱,即对地表污染物的敏感度高。研究结果将对那棱格勒河冲积扇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棱格勒河冲积扇 浅层地下水 脆弱性评价 DRASTIC模型 地下水利用
下载PDF
洞庭湖上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健康风险分析
12
作者 袁瑞强 郭丝雨 章良玉 《水资源研究》 2023年第2期1-12,共11页
洞庭湖上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是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农民饮用的主要水源,其水质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健康。基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洞庭湖上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健康风险问题。结果表明雨旱两季浅层地下水中As、N... 洞庭湖上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是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农民饮用的主要水源,其水质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健康。基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洞庭湖上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健康风险问题。结果表明雨旱两季浅层地下水中As、NO3-和Mn含量均超标,受到研究区内地质条件、农业生产和采矿活动影响,雨季超标率分别为9%、27%和61%,旱季超标率略低。然而风险物质浓度低于国家水质标准仍有可能产生健康风险。地下水中的As、Cd和Cr对成人健康具有主要的致癌风险, NO2-和As对儿童和成人的健康具有主要的非致癌风险。总体上,研究区地下水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是澧水下游区域乃至整个西洞庭湖平原为高地下水健康风险区,这与浅层地下水的还原环境有关。地下水还原性环境加强了 NO2-和As的健康风险,使NO2- 和As高风险区的位置高度一致。经饮食摄入的健康风险远高于经皮肤接触,是主要的风险暴露途径。然而,地下水中Cr经皮肤接触的健康风险最大。致癌性和非致癌性因子的健康风险对物质浓度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NO2- 还原环境 健康风险 洞庭湖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世杰 曾妍妍 周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39-3448,共10页
为探明新疆渭干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来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等方法对渭干河流域2018年65组浅层地下水水样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为探明新疆渭干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来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等方法对渭干河流域2018年65组浅层地下水水样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多数地下水取样点总硬度偏高,溶解性总固体中等,地下水以淡水为主.潜水水化学类型种类复杂多变,主要有HCO_(3)·SO_(4)·Cl-Na·Ca、SO_(4)·Cl-Na·Ca·Mg、HCO_(3)·Cl-Na·Ca·Mg和HCO_(3)·SO_(4)-Ca型;浅层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Cl-Na型与HCO_(3)·SO_(4)·Cl-Na·Ca·Mg型为主.流域内地下水形成主要受到蒸发-浓缩作用,其次为岩石溶滤作用,其中Na+主要来自岩盐的溶解,少量来自于硅酸盐岩的溶解,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部分来源于蒸发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换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对流域内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形成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渭干河流域
原文传递
河套平原杭锦后旗北部浅层地下水砷富集水文地质特征
14
作者 林高聪 韩双宝 +2 位作者 马涛 姚秀菊 连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8-607,共10页
河套平原杭锦后旗北部山前地带是黄河流域居民的主要水源地,地下水具有高砷特征,但地下水中砷的分布规律不明,给居民用水安全造成威胁。为查明该区地下水砷富集规律和成因,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295组,沉积物样品8组,结合2孔7层水文监测钻... 河套平原杭锦后旗北部山前地带是黄河流域居民的主要水源地,地下水具有高砷特征,但地下水中砷的分布规律不明,给居民用水安全造成威胁。为查明该区地下水砷富集规律和成因,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295组,沉积物样品8组,结合2孔7层水文监测钻孔和物探勘查结果,分析了河套平原杭锦后旗北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与黄河冲湖积平原地带浅层含水系统水文地质结构、高砷地下水分布和水化学特征,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含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砷含量呈明显的条带状展布:横向上,从冲洪积扇顶到平原区,砷含量从<10.0μg/L升高到>400.0μg/L,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由氧化环境渐转变为还原环境,促进了砷的释放和富集;垂向上,富砷地下水分布在20~23、 40~50和60~70 m等3个深度范围,水化学特征显示为弱碱性还原环境,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HCO_(3)-Na·Ca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浅层地下水 砷富集 杭锦后旗 河套平原
下载PDF
内陆核电站拟选厂址附近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指示意义
15
作者 董一慧 邸齐梦 +5 位作者 刘显辉 刘春篁 李佳乐 高柏 陈功新 孙占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168,共11页
以江西何魁核电站拟选厂址附近为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样品5个和浅层地下水(泉水和井水)样品37个,进行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拟选址周边地表水为淡水,呈弱碱性,主要阴、阳离子为HCO_(3)^(-)和Ca^(2+);泉水为弱酸性,主要阴、阳离子... 以江西何魁核电站拟选厂址附近为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样品5个和浅层地下水(泉水和井水)样品37个,进行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拟选址周边地表水为淡水,呈弱碱性,主要阴、阳离子为HCO_(3)^(-)和Ca^(2+);泉水为弱酸性,主要阴、阳离子为HCO_(3)^(-)和Na^(+);井水呈弱碱性,主要阴、阳离子为HCO_(3)^(-)、Cl^(-)、SO_(4)^(2-)和Ca^(2+)、Na^(+)。水-岩相互作用和大气降水是影响该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Na^(+)和K^(+)来源于盐岩和硅酸岩溶解,Ca^(2+)来源于碳酸岩和石膏溶解,HCO_(3)^(-)、Cl^(-)和SO_(4)^(2-)分别来源于碳酸岩、盐岩和石膏溶解。饱和指数分析与离子比值结果共同显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组分来源于硅酸岩和碳酸岩风化溶解。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显示,研究区井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混合作用影响,与碳氢化合物、硅酸岩矿物、CO_(2)及围岩、黏土发生交换,地表水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泉水和井水受蒸发作用不明显。井水中氚浓度在2.1~3.6 TU,推测其年龄大于50 a。本研究为何魁内陆核电站拟选厂址提供天然环境背景值,为核电站附近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核电厂建设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突发事件中对水污染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魁核电站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氚同位素
下载PDF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划定方法研究
16
作者 潘登 张艳芳 +2 位作者 胡浩东 王涵 窦明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92,130,共8页
【目的】基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需求,提出适用于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的划定方法。【方法】根据濮阳市浅层地下水开采特点,在对地下水均衡法、疏干体积法、时间序列法等方法改进基础上,研究提出研究区地下水管理控制... 【目的】基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需求,提出适用于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的划定方法。【方法】根据濮阳市浅层地下水开采特点,在对地下水均衡法、疏干体积法、时间序列法等方法改进基础上,研究提出研究区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指标。【结果】时间序列法仅适用于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地下水均衡法和疏干体积法在划定管理控制水位过程中均考虑研究区未来水资源条件及相应的管控政策,但由于疏干体积法按照县级行政区来划分管理单元,未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差异的影响,故在分解到代表性监测井时二者水位变幅差别较大;地下水均衡法全面考虑了当前地下水开发和利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管理措施等因素,划定结果与实际更相符。【结论】改进的地下水均衡法划定结果与实际更相符,更适用于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的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管理控制水位 水位划定方法 濮阳
下载PDF
青海湖沙柳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特征
17
作者 王有财 曹生奎 +1 位作者 曹广超 康利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50,共9页
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对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不同典型月份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该流域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pH值、TDS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及其来源的空间异同性进行... 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对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不同典型月份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该流域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pH值、TDS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及其来源的空间异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月份阴阳离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6月份离子空间分布差异比1月份和10月份较为明显。6月份比1月份流域地下水K^(+)、Na^(+)、F^(-)和SO^(2-)_(4)浓度的高值区范围缩小,Ca^(2+)、Mg^(2+)、HCO^(-)_(3)浓度的高值区范围扩大,NO^(-)_(3)浓度的高值区与低值区范围无明显变化。10月份比6月份Ca^(2+)、Mg^(2+)、NO^(-)_(3)和HCO^(-)_(3)浓度高值区缩小,K^(+)、Na^(+)、F^(-)和SO^(2-)_(4)浓度高值区扩大。研究期内地下水Cl-浓度的空间分布无明显变化。②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地下水主要阳离子受碳酸盐风化作用影响,在流域下游存在一定硅酸盐风化作用。③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地下水多数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大致呈流域中上游向河口汇聚,再向河口三角洲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组分 空间分布 沙柳河流域 青海湖
下载PDF
赣州北部丘陵山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18
作者 杨艳林 靖晶 +2 位作者 齐信 邵长生 王晓晗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6期60-68,共9页
地下水是赣州北部丘陵地区居民首要的生活水源,开展区内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2018年,在研究区北部采集不同含水岩组地下水53组,覆盖面积约460 km^(2)。利用统计分析、Piper图解、空间... 地下水是赣州北部丘陵地区居民首要的生活水源,开展区内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2018年,在研究区北部采集不同含水岩组地下水53组,覆盖面积约460 km^(2)。利用统计分析、Piper图解、空间分析和离子比例等方法,探讨了区内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的pH值在5.08~7.87之间,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 olids,TDS)在16.5~375.7 mg/L之间,整体为弱酸性淡水;浅层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化学类型以HCO_(3)^(-)-Ca^(2+)、HCO_(3)^(-)-Ca^(2+)·Mg 2+型为主;水岩溶解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区内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北部丘陵山区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祖金 魏兴 +2 位作者 李佳文 周育琳 陈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浅层地下水作为重庆市万州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推动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为研究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于2021年10月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56组.综合运用... 浅层地下水作为重庆市万州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推动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为研究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于2021年10月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56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以淡软水为主,且呈弱碱性,阴阳离子以HCO^_(3)^(-)、Ca^(2+)为主,浅层地下水类型以HCO_(3)-Ca为主;由研究区中部至边缘地区,阴离子类型由HCO_(3)型向HCO_(3)·SO_(4)、HCO_(3)·Cl·SO_(4)和Cl·SO_(4)型演变,阳离子类型由Ca型向Ca·Mg、Na·Ca和Na·Ca·Mg型演变;浅层地下水离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硅酸盐岩和岩盐溶滤;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受岩石溶滤作用、正向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作用控制;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沿浅层地下水流向,浅层地下水离子浓度呈递增趋势,岩盐、方解石和白云石均发生溶解,西部浅层地下水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东部.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圈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控制因素 重庆市万州区.
原文传递
天台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震威 周施阳 +2 位作者 李振 杨帆 万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4期438-445,共8页
以天台盆地为研究区,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并检测其化学成分,通过水化学统计分析、离子比值等方法,重点探讨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Ca·Na型为主;离子成分具空间... 以天台盆地为研究区,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并检测其化学成分,通过水化学统计分析、离子比值等方法,重点探讨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Ca·Na型为主;离子成分具空间分异性,呈现HCO_(3)^(-)、Ca^(2+)、Na^(+)、Cl^(-)浓度周围低中间高,NO_(3)^(-)和SO_(4)^(2-)浓度西北部较高特征;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受岩石风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并受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影响。开展天台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综合研究可以为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天台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