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短时线性台阵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在浅层地质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敬嘉良 陈国雄 +4 位作者 程飞 丹阳 刘江平 徐富文 王德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背景噪声地震成像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探测壳幔深部结构;近些年来,该方法在浅地表结构成像中的应用研究也在蓬勃发展,然而近地表场源不均匀等因素导致高频面波信号往往难以准确恢复,以牺牲时间来提高信噪比的观测方式会极大限制其在工程... 背景噪声地震成像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探测壳幔深部结构;近些年来,该方法在浅地表结构成像中的应用研究也在蓬勃发展,然而近地表场源不均匀等因素导致高频面波信号往往难以准确恢复,以牺牲时间来提高信噪比的观测方式会极大限制其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本文尝试讨论超短时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在浅层地质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利用湖北应城地区超短时(1 h)线性台阵地震背景噪声记录,使用被动源面波多道分析法从虚拟炮集中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反演获取了浅地表二维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案可以恢复高信噪比面波信号、获取高信噪比的频散能量以及拾取高精度相速度;反演速度结构与实际测井数据吻合度好,成像结果有效揭示了测区150 m以浅的地层结构,证明了超短时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在浅层地质结构调查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超短时 频散曲线 浅层地质结构 横波速度反演
原文传递
三维高密度电法在浅层精细化探测中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姜杰 赵杨杉 +3 位作者 晏雁 郑军 张威 刘国智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5期69-75,共7页
为实现工程场地地下结构精细化探测,在研究区开展了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四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尔、偶极)三种装置类型的三维高密度电法精细化探测对比研究。主要对各装置的三维反演可视化成果及不同方向的切片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为实现工程场地地下结构精细化探测,在研究区开展了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四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尔、偶极)三种装置类型的三维高密度电法精细化探测对比研究。主要对各装置的三维反演可视化成果及不同方向的切片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装置均能完成浅部地质体的精细刻画,但在数据覆盖范围、探测深度,分辨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工程场地勘察三维高密度电法野外数据采集装置类型选择方案,对以后三维高密度电法工程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密度电法 浅层地质结构 精细化探测
下载PDF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在内陆浅水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岳航羽 张明栋 +3 位作者 张保卫 王广科 王小江 刘东明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4-924,共11页
单道地震探测技术以其配置灵活、简便高效、分辨率高的优势,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海工程物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内陆江河湖区域的实际应用案列较少。本文以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为例,开展内陆浅水区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探测技术... 单道地震探测技术以其配置灵活、简便高效、分辨率高的优势,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海工程物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内陆江河湖区域的实际应用案列较少。本文以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为例,开展内陆浅水区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对关键的采集参数,包括激发能量、激发间隔、航行速度以及接收单元个数等进行实际效果对比,以确定最优的参数组合;制定一套内陆浅水区单道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技术组合,逐步衰减各类干扰噪声,最大程度地提高内陆浅水区单道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试验结果表明,内陆浅水域单道地震探测技术能够精细划分水域浅层地质结构,并与钻探资料吻合较好,有效地支撑服务江河湖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水区 高分辨率 单道地震 水域浅层地质结构
下载PDF
Offshore Multi-Wave Seismic Exploration in Bohai 被引量:4
4
作者 LiuChuncheng XiaQinglo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In Oilfield A, of south Bohai, the large area (20km^2) of gas in the shallow layer of the main structure makes a "gas cloud" effect in the seismic section. It makes the seismic migration imaging of the deepe... In Oilfield A, of south Bohai, the large area (20km^2) of gas in the shallow layer of the main structure makes a "gas cloud" effect in the seismic section. It makes the seismic migration imaging of the deeper aim layer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features of a geologic structure. But, the converted waves,PS waves, containing effective information of incident compressed (P) waves, can create converted S waves. The S wave is affected little by the shallow layer screen, allowing better imaging of the deeper layer. So, 4C seismic acquisi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tructure. Through geologic reconnaissance on the site, shallow layer drilling analysis and multicomponent seismic experiments, the offshore acquisition flows are designed. Choosing appropriate processing flows for converted wav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key tache of processing, a high quality 2D converted wave section was obtained. By 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seismic wave correctly, making use of the full wave logging, producing synthetic converted wave seismogram, and identifying horizon, we can carry out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and reserve evaluation of the oil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i-component seismic converted wave gas clou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