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坐标系下浅海传播声场时域有限差分预报方法
1
作者 朱嘉慧 吴金荣 +1 位作者 侯倩男 马力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直角坐标系下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水声传播仿真时由于计算量太大而较少应用。文章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推导了柱坐标系下的声波方程的近似表达式,结合复频移完全匹配层建立浅海声传播模型,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准确预报了传播信号声压的... 直角坐标系下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水声传播仿真时由于计算量太大而较少应用。文章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推导了柱坐标系下的声波方程的近似表达式,结合复频移完全匹配层建立浅海声传播模型,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准确预报了传播信号声压的时域波形、传播声场的时空演变过程以及频域传播损失曲线。在柱坐标系下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仿真Pekeris传播环境声场并与简正波和波数积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时域有限差分水声传播模型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仿真浅海中近程传播声场精度较高。模型的稳定性与时间和空间网格大小有关,声源频率越高,空间和时间网格划分越小,计算量越大。数值离散带来的频散误差累积会导致远场传播声场计算不准确,因此时域有限差分水声传播模型更适用于低频中近程声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声传播 时域有限差分 声场预报 时域波形
下载PDF
胜利滩浅海复杂地层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曹继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胜利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老区产量递减快,勘探开发逐渐转向边际和深层,钻井过程中面临密集井网防碰难度大,深部坚硬地层钻速慢、复杂情况多发,油泥岩地层易坍塌,裂缝储层保护及固井质量要求高等难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钻井难题,... 胜利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老区产量递减快,勘探开发逐渐转向边际和深层,钻井过程中面临密集井网防碰难度大,深部坚硬地层钻速慢、复杂情况多发,油泥岩地层易坍塌,裂缝储层保护及固井质量要求高等难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钻井难题,通过理论研究、专项攻关和集成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包括密集井组磁测距主动防碰技术、潜山复杂地层快速穿越技术、油泥岩多元封堵钻井液技术、高强恒定低密度水泥浆技术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累计推广应用于200余口井,形成了重点区域标准优快钻完井施工模式,有效保障了密集井组的施工安全,提高了潜山地层的钻井机械钻速,降低了复杂时效。所得结论可为滩浅海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密集井组 潜山地层 油泥岩 固井要求
下载PDF
侏罗纪的浅海怪鲨——弓鲛
3
作者 江泓 《海洋世界》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故事粗大的树干漂浮在海面上,在海面之下,许多海百合靠着像根一样的蔓枝牢牢固定在树干上,伞状的冠过滤着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谁又能想到,1.8亿年之后,这片浅海将变成德国南部的丘陵地区。
关键词 德国南部 浅海 浮游生物 侏罗纪 丘陵地区 树干
下载PDF
浅海动态环境下蛙人探测声呐布放深度优化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岳文蓉 杨娟 许枫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8,共6页
蛙人探测声呐的探测性能及作用距离不仅与目标海区的声速剖面和自身性能参数有关,还与其布放深度有关,其布放深度的选择对于水下目标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射线跟踪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探测概率感知的声呐性能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声呐... 蛙人探测声呐的探测性能及作用距离不仅与目标海区的声速剖面和自身性能参数有关,还与其布放深度有关,其布放深度的选择对于水下目标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射线跟踪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探测概率感知的声呐性能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声呐布放深度自适应优化算法,该算法以不同准则进行两次筛选优化后可得到声呐最佳布放深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文情况下,所提优化算法可以有效选择最优布放深度,进而提高声呐对目标的探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人探测声呐 布放深度 探测概率 浅海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层的浅海水深遥感反演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楚森森 程亮 +2 位作者 程俭 张雪东 刘晋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卫星水深反演是水深测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Stumpf比值算法和Lyzenga多项式算法应用广泛并诞生了大量改进算法,但这些算法没有顾及不同光谱的测深极限与适用范围,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分层的水深反演方法。首先,根据红、绿、蓝光... 卫星水深反演是水深测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Stumpf比值算法和Lyzenga多项式算法应用广泛并诞生了大量改进算法,但这些算法没有顾及不同光谱的测深极限与适用范围,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分层的水深反演方法。首先,根据红、绿、蓝光谱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影像本身的无参数光谱分层策略,提取红光层、绿光层、蓝光层;然后,根据不同光谱层的波段测深性能,分光谱层构建水深反演优化模型,获取浅海水深反演结果。以我国南沙海域长线礁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巴克岛为实验区,本文方法对经典Stumpf比值算法和Lyzenga多项式算法进行改进后,水深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0.41~0.89 m、0.35~0.65 m、4%~19%,尤其在红光层,即水深较浅区域,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58%~149%,精度提升明显。因此,改进算法在提高卫星水深反演效果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浅海 水深反演 Sentinel-2 Stumpf算法 Lyzenga算法 光谱测深
下载PDF
大港滩浅海油气资源效益开发模式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边锋 魏东 +3 位作者 于腾蛟 金海锋 梁丽会 李好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5期73-78,共6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滩浅海油气资源,加大滩浅海油气效益开发有助于增强我国油气自主供给能力,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港油田针对滩浅海油气资源效益开发中面临的环境复杂、需多主体协同参与合作难题,遵循“安全、绿色、自主... 我国拥有丰富的滩浅海油气资源,加大滩浅海油气效益开发有助于增强我国油气自主供给能力,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港油田针对滩浅海油气资源效益开发中面临的环境复杂、需多主体协同参与合作难题,遵循“安全、绿色、自主、效益”行动理念,制定了先滩涂、后浅海“两步走”开发战略,逐步推进地质—海工评价建产工作一体化、油气集输海陆运行一体化、基础设施建造与运营管理一体化。大港油田加强技术与工艺自主创新,实现人工岛建造技术和海上平台建造技术突破,取得21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国内首创技术成果12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滩浅海油气开发技术体系。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以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投资控制的协调一致为总体要求,构建滩浅海油气资源开发的特色项目管理体系,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油气资源 效益开发 能源安全 环境效益 创新技术体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浅海声源被动定位方法
7
作者 石海杰 李京华 +1 位作者 刘丽丽 常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4-1402,共9页
针对浅海环境干涉复杂和非稳定特性,建立概率密度函数形式的声场模型,有效克服定位时的模型失配问题;设计以声源状态矢量为后验概率的贝叶斯定位模型,用迭代形式达到时间换空间的目的,实现单个水听器对运动目标的定位;提出网格划分直方... 针对浅海环境干涉复杂和非稳定特性,建立概率密度函数形式的声场模型,有效克服定位时的模型失配问题;设计以声源状态矢量为后验概率的贝叶斯定位模型,用迭代形式达到时间换空间的目的,实现单个水听器对运动目标的定位;提出网格划分直方图滤波法,将解析积分转化成数值求和,提高算法效率。SWellEx-96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深度200 m、距离10 km的范围内,深度定位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2.04%,距离定位相对误差可控制在6.47%。新方法可用于浅海隐蔽低耗武器平台对移动目标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武器平台 浅海 贝叶斯估计 水声定位 概率密度
下载PDF
小型浅海坐底水声信号探测潜标系统设计
8
作者 王胜 冯师军 +2 位作者 李芳德 禹润田 唐升波 《电声技术》 2023年第2期32-37,41,共7页
针对南海浅海水下布放需求,设计一种潜标系统。采用坐底式布放方式,实现对水声通信信号、主动声呐信号以及目标辐射噪声等水下声信号的采集记录,同时能干扰目标水声通信,具备甲板单元与潜标水声通信的能力。设计过程充分考虑浅海复杂环... 针对南海浅海水下布放需求,设计一种潜标系统。采用坐底式布放方式,实现对水声通信信号、主动声呐信号以及目标辐射噪声等水下声信号的采集记录,同时能干扰目标水声通信,具备甲板单元与潜标水声通信的能力。设计过程充分考虑浅海复杂环境对潜标系统的影响,对坐底式潜标防倾覆、防泥沙掩埋、防生物附着等能力进行了设计分析,并从系统组成、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对潜标系统进行了设计阐述,通过海试对潜标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标 坐底式 水声 浅海
下载PDF
浅海中振动圆柱壳激发的舰船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9
作者 黄浩 吴绍维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3,共5页
研究浸没于浅海的振动圆柱壳激发舰船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对甚低频的地震波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水深、潜深、海面边界条件及海底介质对舰船地震波传播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频率为10 Hz时,舰船地震波的主要振动方向为垂向,且垂向加速度... 研究浸没于浅海的振动圆柱壳激发舰船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对甚低频的地震波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水深、潜深、海面边界条件及海底介质对舰船地震波传播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频率为10 Hz时,舰船地震波的主要振动方向为垂向,且垂向加速度空间分布无指向性;浅海深度相同时,舰船地震波信号随着潜深增加单调增强;圆柱壳距离海底不变时,舰船地震波信号随着浅海深度增加而变强;海面边界条件对舰船地震波的影响随潜深增加而减小;在硬质海底中传播的舰船地震波比在软质海底中的衰减更慢,海底介质的剪切波波速对舰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比较显著,而压缩波的波速对舰船地震波的传播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浅海 圆柱壳 甚低频 舰船地震波
下载PDF
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与物质交换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皓 赵亮 +1 位作者 刘广山 江文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80-1184,共5页
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能量分配、颗粒物输运和水—底边界物质交换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提高环境容纳量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分析了国内外该研究方向的进展和现状,提出在黄海中部和长江口外两个典型海区,以集成先进... 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能量分配、颗粒物输运和水—底边界物质交换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提高环境容纳量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分析了国内外该研究方向的进展和现状,提出在黄海中部和长江口外两个典型海区,以集成先进设备的海床基观测平台和水体要素连续观测的研究策略,获得底边界流场结构、水体和底边界湍流混合特征、底耗散动力学参数、底颗粒物浓度和梯度变化等规律,建立潮汐、层化、海浪等不同动力条件下底边界动力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沉积物启动、沉降等动力学规律,以数值模式探讨海底拖曳力变化对潮流和环流结构的影响;了解颗粒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对起动、再悬浮、絮凝等动力过程的影响,以颗粒物输运模型研究中国近海沉积物源汇分布;以同位素示踪研究底界面交换对动力过程的响应。为解决面临的2个科学问题:①中国近海底边界能量耗散在能量分配中的作用;②中国近海底边界动力过程、颗粒物输运与物质交换的多时空尺度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边界动力过程 颗粒物动力学 浅海湍流特征 沉积物-水界面物质交换 浅海
下载PDF
胜利浅海油田电泵打捞技术分析
11
作者 段其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0期0043-0046,共4页
潜油电泵是油田生产井常用的举升装置,其主要为多级离心泵,同生产管柱一同下入井内,地面通过变压器、控制柜和动力电缆将电能输送到井下潜油电机,通过潜油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把井液举升至地面。潜油电泵机组因... 潜油电泵是油田生产井常用的举升装置,其主要为多级离心泵,同生产管柱一同下入井内,地面通过变压器、控制柜和动力电缆将电能输送到井下潜油电机,通过潜油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把井液举升至地面。潜油电泵机组因其排量高,检泵周期长,生产效果明显,同时地面设备简单、占用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人员进行特殊维护,广泛应用于胜利浅海油田。但由于生产管柱结构复杂、电泵机组外径相对较大,一旦遇卡或掉落井内,处理难度较大,措施不当还会造成复杂化。文中通过介绍了胜利浅海油田潜油电泵生产过程中各类卡钻及落井事故以及相应的打捞技术及处理方法,对今后油井电泵生产管柱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作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浅海 潜油电泵 卡钻 打捞
下载PDF
胜利浅海油田修井打捞探讨
12
作者 李永清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年第20期47-49,共3页
油水井修井打捞目的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将井内的各类工具、管柱处理出来,从而下入新的生产管柱,恢复油水井生产.胜利浅海油田由于其地域和环境的特殊性,风险系数大、施工成本高,基于此,将对胜利浅海油田常见的修井打捞施工... 油水井修井打捞目的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将井内的各类工具、管柱处理出来,从而下入新的生产管柱,恢复油水井生产.胜利浅海油田由于其地域和环境的特殊性,风险系数大、施工成本高,基于此,将对胜利浅海油田常见的修井打捞施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 打捞 浅海
下载PDF
TOPEX/POSEIDON高度计浅海潮汐混淆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立 吴日升 +1 位作者 李燕初 甘子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4,共8页
根据对卫星轨道特征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TOPEX/POSEIDON(简称T/P)星载高度计在我国近海的潮致混淆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浅海区T/P高度计的观测结果存在很强的潮致高频混淆.NASA分发的地球物理记录中所提供的潮汐订... 根据对卫星轨道特征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TOPEX/POSEIDON(简称T/P)星载高度计在我国近海的潮致混淆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浅海区T/P高度计的观测结果存在很强的潮致高频混淆.NASA分发的地球物理记录中所提供的潮汐订正值虽适用于大洋,但不能有效地除去浅海潮汐.虽然如此,T/P潮致混淆的主要频段的周期小于90d,因而可以通过滤波方法提取周期较长的海面高度季节信号,从而用于季节环流(如南海季风环流)的研究.采用FFT/IFFT方法滤波试验的结果显示,T/P的海面高度观测结果有很高的精度,滤波处理后的海面高度距平变化和地面潮位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上、下行轨道交叉处相邻测点间的标准偏差在3cm左右,可满足南海环流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潮汐混淆 浅海 潮汐
下载PDF
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 被引量:173
14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唐启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5,共7页
中国是浅海贝藻养殖的第一大国,年产量超过 1 000万t。根据贝藻养殖产量、贝藻体内碳元素的含量及其贝类能量收支,推算出 2002年中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 300多万t,并通过收获从海中移出至少 120万t的碳。该结... 中国是浅海贝藻养殖的第一大国,年产量超过 1 000万t。根据贝藻养殖产量、贝藻体内碳元素的含量及其贝类能量收支,推算出 2002年中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 300多万t,并通过收获从海中移出至少 120万t的碳。该结果不仅为探讨全球“遗漏的碳汇”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同时也证明了浅海的贝类和藻类养殖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大量的海洋碳,提高了浅海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另外,贝藻的养殖活动与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之间关系复杂,相互作用明显,因此,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贝藻养殖 浅海 中国
下载PDF
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徐锦玺 邱燕 +3 位作者 何京国 宁鹏鹏 党俊芳 朱伟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70,共5页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两种施工方式,如何在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料一致性,及优化设计以拼接好过渡带的地震资料是施工任务的关键....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两种施工方式,如何在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料一致性,及优化设计以拼接好过渡带的地震资料是施工任务的关键.为此,依托中石化地震勘探重点基础研究实验室,在地发、接收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试验工作,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的地震勘探技术和垦东等地区应用联合表层调查和检波器精确定位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进了成像了很好的地震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表层结构 激发 接收 观测系统 精确定位
下载PDF
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程岩 刘月 +3 位作者 李富祥 高建华 刘敬伟 张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525,共10页
为研究鸭绿江河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比较了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多金属污染度的沿程变化,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富集规律;讨论了采用不同的背景值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效应浓... 为研究鸭绿江河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比较了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多金属污染度的沿程变化,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富集规律;讨论了采用不同的背景值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效应浓度3种评价方法中的差异及其对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的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属于低风险等级,其中毗邻浅海和潮滩的重金属污染较轻,西汊道的污染相对较重.重金属的高值分布区与混浊带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对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贡献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u,Hg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毗邻浅海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滨浅海泥流沟谷识别标志、类型及沉积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胜利 于兴河 +2 位作者 谢玉洪 陈志宏 刘力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在滨浅海沉积环境中有一类特殊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名为泥流沟谷(mud flowg ully)。泥流沟谷以泥岩充填为主,呈正韵律,厚度中等,往往切割其下部的砂体。在垂向上表现为泥流沟谷之下多为临滨或滨外的砂坝与滩砂,其上多为滨外泥沉积。泥流... 在滨浅海沉积环境中有一类特殊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名为泥流沟谷(mud flowg ully)。泥流沟谷以泥岩充填为主,呈正韵律,厚度中等,往往切割其下部的砂体。在垂向上表现为泥流沟谷之下多为临滨或滨外的砂坝与滩砂,其上多为滨外泥沉积。泥流沟谷主要形成于滨浅海地形转折之处,由于构造事件的影响,导致塑性的尚未固结成岩的泥质沉积产生滑动,形成一种形态上类似下切河道的沟谷,在地形平缓之处,这些泥流又发生汇聚形成前端连片分布的特征。按泥流冲沟切割砂体的规模,可细分为"深"、"中"、"浅"三种类型,其中"深沟谷"表现为"深而宽"的特征,发育在地形坡折带,下切程度强;而"浅沟谷"呈现"浅而窄"的特点,发育在地形上游平缓带,下切程度弱;"中沟谷"下切深度介于"深"、"浅"两种沟谷之间,下切程度中等。泥流沟谷是储集砂体的侧向渗流屏障,浅沟谷往往分布在砂体中心部位,深沟谷分布在砂体边缘,中沟谷处于二者之间。受泥流沟谷的影响,砂坝砂体呈孤立状分布,同时由于夹层的影响使得砂体横向及垂向连续性与连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泥流沟谷 临滨砂坝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五号桩地区滩浅海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邸志欣 丁伟 +3 位作者 吕公河 刘怀山 段卫星 刘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7,317,共10页
五号桩地区是胜利油田滩浅海油气勘探的重点老区,增储上产的潜力巨大,但以往地震资料中深层能量弱,信噪比较低,无法满足进一步精细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要求。针对该区复杂的地表和地下特点及难点,基于复杂构造模型正演和叠前成像效果分析... 五号桩地区是胜利油田滩浅海油气勘探的重点老区,增储上产的潜力巨大,但以往地震资料中深层能量弱,信噪比较低,无法满足进一步精细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要求。针对该区复杂的地表和地下特点及难点,基于复杂构造模型正演和叠前成像效果分析,设计论证了适合于该区滩浅海高精度地震采集的观测系统形式,确保了全区陆-滩-海资料的无缝连接采集;通过研究高效激发震源和采用以近地表岩性分层及建模为基础的激发技术,来提高滩涂区域的地震激发效果;通过研究与试验气枪阵列组合参数,优选激发子波特征好、能量强的最佳气枪组合方式和沉枪深度;采用板式长尾锥检波器耦合器,提高滩涂的地震波接收效果;在海上采用高精度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和措施,提高水中检波器的定位精度。通过联合应用以上技术方法,在五号桩地区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对该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高精度 观测系统 激发 气枪 接收 二次定位
下载PDF
浅海筏式养殖系统贝类养殖容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9
作者 杨红生 张福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90,共7页
据报道,以世界人均耕地计,中国人口以4亿为合适,按人均粮食500kg/年计,中国人口以6亿为适度,按水资源来估算中国适度人口可为7亿。综合起来考虑,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5亿左右[刘大椿等1995],而我国实际人口... 据报道,以世界人均耕地计,中国人口以4亿为合适,按人均粮食500kg/年计,中国人口以6亿为适度,按水资源来估算中国适度人口可为7亿。综合起来考虑,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5亿左右[刘大椿等1995],而我国实际人口已远远超过此数。很显然,只依靠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筏式养殖 养殖容量 浅海 贝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汝国 王彦春 +1 位作者 曹国滨 皮金云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41-445,共5页
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2种施工方式。笔者对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激发震源、检波器和观测系统等野外采集各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 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2种施工方式。笔者对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激发震源、检波器和观测系统等野外采集各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野外难以采集到高品质地震资料问题的方法,开展了地震记录上的干扰波压制、差异校正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高精度实用性的特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表层结构 观测系统 二次定位 差异校正 干扰波压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