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沾化东部古—中生界潜山构造样式与成藏模式
1
作者 张波 王永诗 +1 位作者 黄铮 王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济阳坳陷古—中生界潜山经历多期挤压、伸展、走滑及剥蚀等构造作用的叠加,以沾化东部潜山为例,利用丰富的钻井与地震资料,在潜山构造层划分的基础上,剖析了潜山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总结了潜山构造样式,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 济阳坳陷古—中生界潜山经历多期挤压、伸展、走滑及剥蚀等构造作用的叠加,以沾化东部潜山为例,利用丰富的钻井与地震资料,在潜山构造层划分的基础上,剖析了潜山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总结了潜山构造样式,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在多期不同方向、不同性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沾化东部古—中生界潜山经历了4期挤压作用、2期伸展作用、2期走滑作用、4期剥蚀作用,形成了高位、中位和低位3类潜山,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与剥蚀4类9种构造样式。依据构造样式及潜山地层残留和上覆盖层的差异,建立了3类潜山成藏模式,其油气来源、油气富集层段及富集特征各不相同,其中高位潜山斜坡带上古生界与中生界、中位潜山下古生界和低位潜山中紧靠油源的潜山各层系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油气富集程度高,是研究区下一步重点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沾化东部 古—中生界 潜山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带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
2
作者 张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为明确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带油气差异富集特征,指导下步油气勘探方向优选,综合利用钻井及地震资料,在潜山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期以来,孤西潜山带经历了晚三叠世挤... 为明确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带油气差异富集特征,指导下步油气勘探方向优选,综合利用钻井及地震资料,在潜山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期以来,孤西潜山带经历了晚三叠世挤压抬升剥蚀、早—中侏罗世弱挤压到截凸填凹、晚侏罗世挤压抬升剥蚀、早白垩世左行走滑拉张、晚白垩世挤压抬升剥蚀、古近纪右行走滑拉张高位潜山剥蚀等4期挤压、2期拉张、2期走滑、5期剥蚀的演化过程,并于新近纪整体沉降定型,在孤西潜山带形成高位潜山和低位潜山2类潜山,整体具有“NW向断层控带、NE(EW)向断层控山、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多期构造活动作用的叠加,导致2类潜山在源储对接关系、油藏类型和油气富集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高位潜山斜坡带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油藏最为富集,低位潜山各层系均可成藏,且以古生界构造油藏最为富集,同种类型的潜山由于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的不同,其油气富集特征也有所差异。埕中、埕东、孤岛等高位潜山斜坡带地层油藏,孤北、垦利等低位潜山下古生界风化壳油藏及内幕构造油藏和上古生界及中生界构造油藏是下步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差异富集 成藏模式 孤西潜山带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基于综合物探的济阳坳陷潜山型干热岩靶区优选
3
作者 杨永红 宋涛 +3 位作者 刘和花 史猛 赵松 吴建峰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济阳坳陷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深层干热岩的系统评价对于坳陷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收集的1∶20万重力数据38870 km^(2)、1∶5万航磁数据26630 km^(2)和胜利油田以往实施的钻井、地震勘探资料,采用Parker-Oldenb... 济阳坳陷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深层干热岩的系统评价对于坳陷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收集的1∶20万重力数据38870 km^(2)、1∶5万航磁数据26630 km^(2)和胜利油田以往实施的钻井、地震勘探资料,采用Parker-Oldenburg反演迭代算法、重力-地震联合剥层方法、重磁正反演等方法,开展莫霍面、居里面、壳断裂-岩石圈断裂、基底构造和基底岩性等地热地球物理研究。通过实施大地电磁测深剖面116 km,验证了壳幔过渡带熔融体发育特征。从居里面深度、莫霍面深度、地温梯度、热储层岩性、盖层厚度、潜山规模6个方面评价优选了5处干热岩靶区。济阳坳陷具“壳幔生热、构造控热、潜山储热、盖层保温”四位一体地热成因特征,是以“传导型干热-水热共存、对流型水热补充”为主要特征的盆地复合型地热系统,潜山型干热岩靶区具有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地热资源 干热岩 综合物探 潜山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深层砂砾岩多类型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模式
4
作者 雷文智 陈冬霞 +5 位作者 王永诗 巩建强 邱贻博 王翘楚 成铭 蔡晨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9,共17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深层砂砾岩油气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深层油气藏类型多样且成藏地质条件与中、浅层差异显著,其差异化地质特征的形成机理制约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采用镜下薄片观察、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等方法...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深层砂砾岩油气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深层油气藏类型多样且成藏地质条件与中、浅层差异显著,其差异化地质特征的形成机理制约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采用镜下薄片观察、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深层储层孔隙类型及地层压力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建立了济阳坳陷深层砂砾岩多类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储层成岩演化揭示了深层储层不同孔隙类型的形成机制,深层砂砾岩储层中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为早期油气充注和超压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烃源岩生烃充注酸性流体引发的溶蚀反应是次生溶蚀孔隙形成的关键,储层中超压环境有助于微裂缝发育,形成孔-缝型储集空间。(2)深层流体超压演化受到生烃作用和沉积过程的控制,超压环境的形成取决于保存条件,构造-岩性油气藏中压力的分布受断-砂输导体系调配。在深层常压-弱超压储层中,源-储剩余压力差为稳定和充足的成藏动力;而在超压储层中,源-储剩余压力差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断层发育区和垂向连通性强的砂体中浮力是油气二次运移、调整的主要动力。(3)基于生烃-储层-压力对济阳坳陷东部深层砂砾岩油气成藏的耦合控制作用,建立了多期叠置近岸水下扇油气相态垂向分异型、近岸水下扇泥岩顶部及侧向联合封堵型、近岸水下扇-浊积扇近源成藏型3种油气成藏模式。济阳坳陷深层多类型砂砾岩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模式的揭示为后续深入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成岩演化 压力演化 深层砂砾岩体 深层油气成藏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渗流特征非稳态实验
5
作者 陈挺 吕琦 +3 位作者 孙志刚 于春磊 王硕桢 高云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为形成一种适用于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渗流特征参数的高效而且精确的测试方法,基于一维非稳态渗流模型,建立了非稳态页岩油流动实验方法,分析不同裂缝发育情况下页岩的液测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结果表明:非稳态压力恢复法可准确测试页... 为形成一种适用于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渗流特征参数的高效而且精确的测试方法,基于一维非稳态渗流模型,建立了非稳态页岩油流动实验方法,分析不同裂缝发育情况下页岩的液测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结果表明:非稳态压力恢复法可准确测试页岩渗透率,测试时间可缩短约90%;由于气液两相间基础物性的巨大差异,液测渗透率约为气测渗透率的0.47%~2.83%;结合数值仿真和压力衰竭测试,可获得页岩液测启动压力梯度(101~102 MPa/m),其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呈幂指数递减;层理贯穿缝发育可显著降低页岩的启动压力梯度;相较于稳态法测试,非稳态压力衰竭法测试启动压力梯度数值略小。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储层渗流参数的高效实验测试及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非稳态测试 渗流特征 裂缝发育 启动压力梯度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热液流体活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6
作者 朱士波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针对济阳坳陷中热液流体活动标志及油气地质意义不明确的问题,综合运用薄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和压汞等资料,明确了济阳坳陷中热液流体活动发育标志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热液流体活动发育,指示标志... 针对济阳坳陷中热液流体活动标志及油气地质意义不明确的问题,综合运用薄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和压汞等资料,明确了济阳坳陷中热液流体活动发育标志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热液流体活动发育,指示标志包括多种热液矿物和热碎裂结构,砂岩中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异常高,黄铁矿的Co/Ni比大于1,稀土元素表现出明显的Eu正异常,砂岩中铁白云石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数据投影在低温热液成因区。热液流体活动有利于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裂缝型储层和成岩圈闭的形成。以上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对含油气盆地中热液流体活动特征的认识,而且对于热液改造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热液流体 热液矿物 黏土矿物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质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7
作者 武佩佩 《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365-370,共6页
对济阳坳陷的地质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油源岩特征和油气藏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济阳坳陷的油气形成机理和资源潜力。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具有复杂的构造背景,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多样的油... 对济阳坳陷的地质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油源岩特征和油气藏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济阳坳陷的油气形成机理和资源潜力。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具有复杂的构造背景,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多样的油气藏类型。油源岩主要分布在第三系,以II型和III型有机质为主,TOC值普遍较高,成熟度分析显示油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条件良好,为油气资源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下载PDF
济阳坳陷始新统页岩岩相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惠民 王勇 +4 位作者 李军亮 张鹏飞 张顺 魏晓亮 秦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2-767,共16页
济阳坳陷始新统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页岩岩相类型多样、特征明显,近年来针对该套页岩系统取心10100余米,为陆相断陷湖盆页岩岩相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综合利用岩心、薄片、XRD、地球化学等资料,以济阳坳陷为研究... 济阳坳陷始新统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页岩岩相类型多样、特征明显,近年来针对该套页岩系统取心10100余米,为陆相断陷湖盆页岩岩相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综合利用岩心、薄片、XRD、地球化学等资料,以济阳坳陷为研究区,对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的页岩岩相类型、发育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位于北纬亚洲季风气候带,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处于强烈裂陷欠补偿期,为典型的闭流咸化湖盆,发育巨厚层纹层发育的富碳酸盐页岩;受湖盆古水介质(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性)和古物源条件复杂多变控制,发育了多类型页岩,包括碳酸盐页岩、混合页岩、黏土页岩和长英页岩4类,进一步综合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和有机质丰度细分为富有机质纹层状碳酸盐页岩相、富有机质层状碳酸盐页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混合页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黏土质混合页岩相、富有机质层状长英质混合页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黏土页岩相、富有机质层状黏土页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相和含有机质层状长英质页岩相9种;古气候、古物源和古水介质协同演化,与古地貌共同控制了岩相类型与展布,其中,古气候与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页岩发育的规模,古水介质与古物源控制了页岩岩相类型,古地貌与古物源控制了岩相分区分带差异化展布。建立了济阳坳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页岩分区分带差异化分布模式,可为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气勘探和相似地质背景下页岩成因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始新统 页岩岩相 主控因素 古水介质 古物源 古地貌
下载PDF
陆相富碳酸盐页岩结构特征与页岩油可动性——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惠民 包友书 +9 位作者 张守春 李政 李军亮 王学军 吴连波 王勇 王伟庆 朱日房 张顺 王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0-1161,共12页
基于岩矿及地球化学分析、物性测定、镜下观测及不同薄层剥离测试等手段,剖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碳酸盐页岩的结构特征,对比了不同类型页岩薄层的有机质丰度、储集性及含油性,划分出典型的页岩储-渗结构类型,并分析... 基于岩矿及地球化学分析、物性测定、镜下观测及不同薄层剥离测试等手段,剖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碳酸盐页岩的结构特征,对比了不同类型页岩薄层的有机质丰度、储集性及含油性,划分出典型的页岩储-渗结构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页岩储-渗结构中油的可动性。取得以下认识:①泥质层与方解石层重复叠置是富碳酸盐页岩的主要结构类型,其中方解石层分为泥晶方解石层、粉晶方解石层和纤维状方解石脉。②泥质层是页岩有机质丰度及孔隙度的主要贡献者,具有最好的生烃能力、储集性能和含油性;而泥晶方解石层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储集性和含油性;粉晶方解石层和纤维状方解石脉具有较好的渗流输导性能。③济阳坳陷富碳酸盐页岩主要发育4种类型储-渗结构,各类储-渗结构中油的可动性强弱依次为:富粉晶方解石层页岩储-渗结构、富复合方解石层页岩储-渗结构、富纤维状方解石脉页岩储-渗结构、富泥晶方解石层页岩储-渗结构。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在不同热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储-渗结构类型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富碳酸盐页岩 页岩结构 储-渗结构 页岩油可动性 古近系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纪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中的藻纹层和藻生物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勇 曹小朋 +4 位作者 温志峰 李伟忠 倪良田 钟建华 孙宁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4-1386,共23页
页岩油气是目前国内外的当采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气资源丰富,目前是国内单井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大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基地。但还有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尚不清楚... 页岩油气是目前国内外的当采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气资源丰富,目前是国内单井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大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基地。但还有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尚不清楚,给勘探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期的研究发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发育良好的藻纹层(钙质纹层或亮晶纹层)和藻生物层,是页岩油气良好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藻纹层 藻生物层 藻生物礁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油页岩力学性能特征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爱民 王发明 +2 位作者 贺文卿 王帅 刘厚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0,共7页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但大斜度水平井井壁垮塌异常突出,多次引发井下阻卡,甚至埋钻事故。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岩石力学室内系列实验研究油页岩力学性能与崩塌破坏规律,剖析油页岩水平井井壁失稳机理与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油页...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但大斜度水平井井壁垮塌异常突出,多次引发井下阻卡,甚至埋钻事故。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岩石力学室内系列实验研究油页岩力学性能与崩塌破坏规律,剖析油页岩水平井井壁失稳机理与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油页岩岩体裂缝极为发育,主要为近平行低角度层理缝,伴有高角度交叉缝,岩体破碎程度高;油页岩力学参数各向异性特征明显,当井壁最大主应力与层理缝垂直时,井壁整体力学强度最大,随着井壁最大主应力与层理缝面夹角减小,井壁力学强度呈减小趋势,当夹角为60°左右时力学强度最低,井壁稳定性最差;济阳坳陷油页岩整体力学强度低,井下应力环境下抗压强度最大值为165 MPa,最低仅为52 MPa;油页岩岩体破坏方式存在差异,当井壁最大主应力与层理缝面夹角较小时,以沿层理缝间剪切滑移破坏为主,反之为油页岩基岩剪切破坏。济阳坳陷油页岩井壁失稳作用机理研究成果可为油页岩大斜度水平井井壁稳定性预测及工程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油页岩 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钻井液浸泡作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高产页岩油井BYP5页岩地质特征
12
作者 刘惠民 李政 +9 位作者 包友书 张守春 王伟庆 吴连波 王勇 朱日房 方正伟 张顺 刘鹏 王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5-1417,共13页
济阳坳陷高产页岩油井BYP5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页岩为高成熟、富碳酸盐页岩典型代表,研究其地质特征对相似页岩勘探具有借鉴意义。从矿物组成、薄层结构、生烃条件、烃类流体性质、储集空间特征等方面剖析了该页岩基... 济阳坳陷高产页岩油井BYP5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页岩为高成熟、富碳酸盐页岩典型代表,研究其地质特征对相似页岩勘探具有借鉴意义。从矿物组成、薄层结构、生烃条件、烃类流体性质、储集空间特征等方面剖析了该页岩基本特点。基于地化参数异常分析了页岩油微运移调整、富集机制,确定了页岩油可动的油饱和度指数(OSI)、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孔隙度下限。研究了有利于页岩油高产的地质条件。研究表明:BYP5井沙三下亚段页岩以碳酸盐质页岩为主,具有明显的薄层结构特征,薄层类型主要包括泥质薄层和泥晶方解石薄层。TOC为0.58%~7.98%,平均4.52%,以Ⅰ型有机质为主,处于生轻质油-凝析气阶段。孔隙度为2.2%~6.9%,平均3.22%,储集空间包括基质孔、层间缝以及穿层缝,其中基质孔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可动页岩油的OSI下限值低于50 mg/g,TOC下限值为1%,孔隙度下限为2.2%。利于高产的地质条件是:①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为石油富集及流动奠定坚实物质基础;②油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大大降低有效储集物性下限;③异常高压为石油产出提供了充足的天然能量;④页岩的纹层状/层状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生-储-渗效率;⑤层间缝和穿层缝等多种裂缝发育,可有效沟通裂缝两侧的基质孔隙,有利于基质孔中石油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碳酸盐页岩 微运移调整 纹层状/层状结构 油饱和度指数 页岩油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富集特征
13
作者 张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为明确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富集特征,指导下步油气勘探,利用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下古生界油气富集条件及富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孤北潜山下古生界具备3个油气富集的地质条件,首先是油气源条件优越,... 为明确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富集特征,指导下步油气勘探,利用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下古生界油气富集条件及富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孤北潜山下古生界具备3个油气富集的地质条件,首先是油气源条件优越,紧邻渤南洼陷沙三段和上古生界煤系2套优质烃源岩,其次是多期构造运动产生众多断裂且伴生大量裂缝,沿断裂及裂缝周边形成大量溶蚀孔洞,储层物性良好,渗流能力强,第三是潜山圈闭定型时间早,有利于捕获油气形成油气藏。孤北潜山下古生界纵向上具有4套含油气组合,其中风化壳油气藏和第3套内幕油气藏最为富集,平面上,二排山及一排山南北两侧油气最为富集,单井产能高,四排山单井产能居中,一排山中部低部位及三排山产能低。下步油气勘探中,应以风化壳油气藏和第3套内幕油气藏作为主要目的层段,一排山中部、三排山、四排山的风化壳和内幕以及二排山内幕是勘探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特征 下古生界 孤北潜山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带前古近系地层展布特征
14
作者 张波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同钻井揭示前古近系残留地层差异明显。为了明确潜山残留地层特征,利用丰富的钻井、地震资料,在明确不同层系地层划分标志的基础上,对潜山前古近系残留地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孤西潜山带... 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同钻井揭示前古近系残留地层差异明显。为了明确潜山残留地层特征,利用丰富的钻井、地震资料,在明确不同层系地层划分标志的基础上,对潜山前古近系残留地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孤西潜山带前古近系地层整体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其中下古生界厚度中心位于孤西断层上升盘,向东残留地层厚度逐渐减小;上古生界分布范围小于下古生界,北东-南西方向上呈中间厚两边薄的纺锤形;中生界残留地层分布范围向北东方向偏移,厚度中心位于埕北-五号桩断层下降盘。研究结果对研究区下步前古近系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前古近系 孤西潜山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测井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云箭 刘惠民 +4 位作者 柴春艳 王敏 杨东根 吴春文 陈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4,共14页
目前,普遍利用岩心和气测录井研究页岩油地质特性,测井资料在页岩油评价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岩心分析和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刻度标定,采用测井曲线重叠法,建立了页岩油地质特性测井评价方法和表征手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Δlog ... 目前,普遍利用岩心和气测录井研究页岩油地质特性,测井资料在页岩油评价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岩心分析和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刻度标定,采用测井曲线重叠法,建立了页岩油地质特性测井评价方法和表征手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Δlog R法计算的总有机碳含量与岩心分析数据更吻合,测井曲线重叠及其组合特征与气测异常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定性反映页岩油可动性。利用渤页平5井二维核磁测井数据,首次从测井角度揭示了页岩油地层流体赋存特征和含油特点,确定了页岩油地层含油性定量评价方法,求取了页岩油地层核磁测井可动孔隙度T2截止值,达到了定量评价页岩油地层含油性的目的。应用实例表明测井评价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测井曲线重叠法和核磁测井资料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页岩油地层含油性,测井资料在页岩油评价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二维核磁测井 ΔlogR法 测井评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与油气勘探再实践——以济阳坳陷陡坡带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景强 韩宏伟 +4 位作者 张云银 蔡来星 刘海宁 娄凤芹 董大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0-1353,共14页
在济阳坳陷砂砾岩体油气勘探中,砂体复杂分布和油水差异聚集等问题引发了对现有近岸水下扇沉积充填样式的思考、探索和补充。为完善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模式提供实验素材和地质实例,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硕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 在济阳坳陷砂砾岩体油气勘探中,砂体复杂分布和油水差异聚集等问题引发了对现有近岸水下扇沉积充填样式的思考、探索和补充。为完善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模式提供实验素材和地质实例,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硕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槽沉积模拟实验、解析沉积充填过程,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论证。可将断陷湖盆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分为扇根、扇中、扇间和扇端4种沉积亚相,并包括9种沉积微相;较之以往,补充建立了扇中坡积朵叶体微相和扇间侧向迁移朵叶体微相,前者多超覆在早期扇主体斜坡之上,纵向呈独特的前积式反旋回并表现为“底凹上凸”的外部形态,后者则以发育正粒序中—细砂岩为主,沉积充填特征显著;二者均与半深湖—深湖泥岩、扇端和扇间泥岩紧密接触,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济阳坳陷陡坡带以坡积朵叶体和侧向迁移朵叶为勘探目标的多口井接连获得高产、稳产工业油气流,在勘探实践中验证了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拓宽了断陷湖盆砂砾岩体的勘探新空间。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来源于理论与实验的矛盾,油气地质学更是着重表现出“问题由实践中来,认识到实践中去”的特点,基于水槽模拟实验的沉积充填模式探讨是促进沉积学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充填样式 油气圈闭类型 陡坡带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缓坡带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艳霞 杜玉山 +5 位作者 蒋龙 方正 晁静 杨依庆 孙宁 曹增辉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544,共10页
页岩孔隙主要为微—纳米级孔,其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对页岩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定量表征了济阳坳陷缓坡带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结果表明... 页岩孔隙主要为微—纳米级孔,其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对页岩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定量表征了济阳坳陷缓坡带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缓坡带主要发育碳酸盐质页岩、混合碳酸盐质页岩、含硅灰质页岩、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等4种岩相类型。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曲线主要呈现为Ⅳ类,发育4种迟滞回线类型。选取多层吸附区域氮气吸附数据,计算分形维数,页岩样品分形维数介于2.4106~2.6160,平均为2.5275,页岩样品孔隙结构整体复杂,粗糙程度中等偏高,非均质性较强。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变化主要受陆源碎屑质量分数的影响。分形维数与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关系密切,页岩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越小,分形维数越大。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多与页岩层理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纹层状页岩具有更大的平均孔径、更好的孔隙结构及更弱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低温氮气吸附 孔隙结构 多层吸附区 分形维数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博兴洼陷页岩油微运移特征
18
作者 王鑫 刘惠民 +3 位作者 张顺 李政 杜振京 黎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0-272,共3页
通常认为,区别于常规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页岩油是种自生自储,原地聚集的油气富集类型(胡宗全等,2021;马永生等,2022)。然而,随着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众多学者认识到页岩油并不是完全赋存在页岩中的原地滞留油,... 通常认为,区别于常规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页岩油是种自生自储,原地聚集的油气富集类型(胡宗全等,2021;马永生等,2022)。然而,随着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众多学者认识到页岩油并不是完全赋存在页岩中的原地滞留油,部分油气也存在短距离的微运移现象(王淼等,2015;刘惠民等,2017;李政,2020)。因此,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加深页岩油微运移的研究,对于认识泥页岩中烃类流体再分配对页岩油富集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博兴洼 页岩油 微运移 包裹体
下载PDF
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气藏组合缝网高导流压裂关键技术
19
作者 朱海燕 焦子曦 +3 位作者 刘惠民 周广清 王建东 张潦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30,共11页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藏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沉积相变化快、纹层发育、原油黏度高等复杂特征,采用常规缝网压裂技术时改造效果普遍不理想、压后产量低且衰减快,亟待攻关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长期高导流能力复杂缝网的压裂新技术。为此,基...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藏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沉积相变化快、纹层发育、原油黏度高等复杂特征,采用常规缝网压裂技术时改造效果普遍不理想、压后产量低且衰减快,亟待攻关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长期高导流能力复杂缝网的压裂新技术。为此,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开展了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四级组合缝网构建、主裂缝脉冲加砂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了组合缝网高导流压裂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充分考虑页岩油气富集、可动性、页岩纹层发育情况等特征,建立了考虑“岩屑—岩心—井眼—储层”的“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模型,井位布置、压裂层位及射孔位置优选更加精准;②构建了CO_(2)与酸液联合降低破裂压力,低黏度压裂液造复杂缝、高黏度压裂液促缝高的组合压裂液新模式,增加了压裂后缝网的复杂性;③形成了多层叠置储层压裂后的“大缝宽主裂缝+分支裂缝+自支撑裂缝+酸蚀蚓孔缝”四级组合缝网体系,提出了主裂缝脉冲加砂、分支裂缝连续加砂的高导流缝网加砂压裂新方法,提升了缝网的长期导流能力。结论认为,“双甜点布缝+CO_(2)与酸液降破促缝+压裂液变黏高黏+主裂缝脉冲加砂”的组合缝网高导流压裂关键技术,促进了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气藏的高黏度原油经济高效开发,为类似地区页岩油气藏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页岩油气藏 双甜点评价 四级组合缝网 脉冲加砂 CO_(2)压裂 高导流压裂 簇式支撑裂缝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多层立体开发关键工程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建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济阳坳陷页岩油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导致钻井周期长、复杂时效高、固井质量难控制和压裂施工难度大等问题突出。为解决以上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形成了包括多层立体开发钻井工程设计、钻井提速提效技术、钻井液抗页岩油... 济阳坳陷页岩油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导致钻井周期长、复杂时效高、固井质量难控制和压裂施工难度大等问题突出。为解决以上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形成了包括多层立体开发钻井工程设计、钻井提速提效技术、钻井液抗页岩油污染技术、水平段固井技术和高效增产压裂技术的页岩油多层立体开发关键工程技术。FY先导示范井组应用了页岩油多层立体开发关键工程技术,该井组8口井的平均钻井周期59.58 d、平均钻完井周期69.95 d,复杂时效较未应用该技术前降低51%,且顺利完成252段的压裂施工。研究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页岩油多层立体开发关键工程技术能解决济阳坳陷页岩油立体开发存在的技术难点,使济阳坳陷页岩油立体开发工程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为济阳坳陷页岩油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工程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页岩油 立体开发 工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