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1
作者 何际婵 董志超 +1 位作者 陈振夏 谢小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研究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出粉率、含水量及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等对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 目的研究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出粉率、含水量及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等对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发酵浓缩液的相对密度1.0,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0 ml/min,空气流量600 L/h。结论所得产品颗粒均匀细腻,流动性较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出粉率,提高了DNJ含量,为更好地利用桑叶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发酵浓缩液 喷雾干燥 优化
下载PDF
电渗析联合臭氧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
2
作者 孙楠 金春姬 +3 位作者 张雪 刘楚楚 张智明 季军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9,134,共7页
随着膜工艺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产出的大量膜浓缩液成为新的处理难题。针对膜浓缩液含盐量高、含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对电渗析联合臭氧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进行了研究,通过电渗析法对膜浓缩液进行脱盐,考察了施加电压... 随着膜工艺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产出的大量膜浓缩液成为新的处理难题。针对膜浓缩液含盐量高、含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对电渗析联合臭氧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进行了研究,通过电渗析法对膜浓缩液进行脱盐,考察了施加电压、进料流速,浓缩室和稀释室体积比、连续实验等四个因素对电渗析浓缩过程中脱盐率及单位能耗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渗析浓缩水的主要成分,采用臭氧处理电渗析稀释水,分析废水中UV254和B/C比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渗析表现出良好的盐浓缩性能,当施加电压为10 V,进料流速为260 L/h,浓缩液和稀释液体积比为1:4时,浓缩液电导率可达到109.6 mS/cm,单位能耗为4.1 kWh/m3。电渗析稀释水经臭氧氧化后UV254去除率达到83.26%,B/C比由0.18升高到0.72,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垃圾渗滤液 X射线衍射 臭氧氧化 反渗透浓缩液
原文传递
膜浓缩液蒸发母液回灌填埋场对渗滤液水质及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克琼 王福浩 +5 位作者 占美丽 张国栋 王亚楠 夏正启 付友先 孙英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渗沥液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之一,但膜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浓缩液。MVR蒸发是膜浓缩液的主要处理技术之一,但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蒸发母液。研究探讨了蒸发母液回灌填埋堆体对渗滤液水质和设备腐蚀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蒸... 渗沥液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之一,但膜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浓缩液。MVR蒸发是膜浓缩液的主要处理技术之一,但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蒸发母液。研究探讨了蒸发母液回灌填埋堆体对渗滤液水质和设备腐蚀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蒸发母液回灌会导致填埋堆体含水率升高,产生的渗滤液水质TDS和COD显著升高,进而导致DTRO进水TDS上升,产浓率和膜压力上升,盐分截留率下降,膜污染和设备腐蚀加剧。可见,蒸发母液回灌会对填埋场渗滤液产生和处置产生不利影响,应开发适宜的蒸发母液处理处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母液 回灌 渗滤液浓缩液 填埋场 腐蚀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减量技术研究
4
作者 李枫 贾晓琳 +2 位作者 王瑞婧 姚鸣铎 侯得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高效处理已成为市政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气隙膜蒸馏”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减量化处理.我们研究了不同组合工艺对浓缩液处理效果的...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高效处理已成为市政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气隙膜蒸馏”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减量化处理.我们研究了不同组合工艺对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混凝沉淀预处理对于浓缩液的减量化过程具有最佳的运维保障效果,可将膜滤浓缩液的体积减少80%以上.合适的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膜污染的程度,提高膜蒸馏膜通量的稳定性和浓缩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气隙膜蒸馏 膜滤浓缩液 膜蒸馏减量
下载PDF
鸿茅药酒浓缩液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5
作者 刘孟 徐晓双 +4 位作者 韩霜 张琳 刘欢 张飞 王建国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鸿茅药酒浓缩液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反应,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鸿茅药酒浓缩液(上市品的5.5倍浓缩液)进行大鼠单次和13周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大鼠单次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最大达1600 mg/kg,未见不良毒性反应。连... 目的:研究鸿茅药酒浓缩液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反应,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鸿茅药酒浓缩液(上市品的5.5倍浓缩液)进行大鼠单次和13周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大鼠单次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最大达1600 mg/kg,未见不良毒性反应。连续13周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与灭菌注射用水对照组动物比较,200、400、800 mg/kg组大鼠的每周体重、摄食量,给药末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学、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均无统计学差异;800 mg/kg剂量组雄鼠可见体重、摄食的降低及血糖值轻微降低,停药后可恢复;除动物自发病变,800 mg/kg鸿茅药酒浓缩液组动物未见明显毒性病理改变。结论:鸿茅药酒浓缩液对大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600 mg/kg;大鼠连续13周给予鸿茅药酒浓缩液,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的剂量为400 mg/kg(以生药量计,约为人用剂量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茅药酒浓缩液 急毒 亚慢性 毒性反应
下载PDF
循环经济时代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自南 何如秋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循环经济背景之下综合利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污染物,是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研究一种循环经济时代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综合利用技术。以达到排放标准的浓缩液作为污水处理碳源,试验分析两种回收物的发电情况与... 循环经济背景之下综合利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污染物,是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研究一种循环经济时代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综合利用技术。以达到排放标准的浓缩液作为污水处理碳源,试验分析两种回收物的发电情况与污水处理情况,改进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综合利用技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回收的沼气能够实现高质量发电;达到排放标准的浓缩液与原有污水比例为0.08时,污水处理效果最好,能够高效处理污水中的TN、BOD_(5)等污染物,且去除污染物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垃圾渗滤液 浓缩液 综合利用 回收沼气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蒸发盐析研究
7
作者 彭乾 严磊 +3 位作者 云天健 吴文龙 刘洋 杨虎君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目前一般采用“蒸发+干燥”的全量化处理,而蒸发阶段反渗透浓缩液的盐析现象会降低其得率,容易造成后续管道堵塞。因此,就反渗透浓液盐析时温度临界点展开研究,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器对反渗透浓缩液进行加热,重点研...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目前一般采用“蒸发+干燥”的全量化处理,而蒸发阶段反渗透浓缩液的盐析现象会降低其得率,容易造成后续管道堵塞。因此,就反渗透浓液盐析时温度临界点展开研究,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器对反渗透浓缩液进行加热,重点研究蒸发阶段及降温阶段(模拟反渗透超浓液外排阶段)反渗透浓缩液的盐析现象,并记录其对应的温度及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浓缩液 蒸发 温度 电导率 溶解性总固体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工艺应用研究
8
作者 张文贞 王少东 +2 位作者 陈福达 陈梁超 林科堡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针对东北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现有处理工艺的膜浓缩液处置困难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寻找合适的处理工艺。通过预处理、管式超滤、物料膜、DTRO和低温蒸发等技术的组合,实现产水的达标排放和满足厂区的回用需求。结果表明采用“软... 针对东北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现有处理工艺的膜浓缩液处置困难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寻找合适的处理工艺。通过预处理、管式超滤、物料膜、DTRO和低温蒸发等技术的组合,实现产水的达标排放和满足厂区的回用需求。结果表明采用“软化除硬+管式超滤+物料膜+DTRO减量+低温蒸发”组合工艺处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行性,物料膜、DTRO、低温蒸发的回收率分别控制为98%、85%、80%,运行压力相对较低,软化除硬所产生的化学污泥量为3.3 kg/吨水。该研究结果可为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浓缩液 膜处理 低温蒸发 预处理
下载PDF
臭氧耦合陶瓷膜技术处理渗滤液浓缩液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湘徽 王辉 王兰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浓缩液作为一种高盐分的有机废水,是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棘手难题。臭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降解浓缩液中的污染物,但臭氧的转化效率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关键。结合对高级氧化技术和膜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浓缩液性质、臭氧耦合陶瓷膜... 浓缩液作为一种高盐分的有机废水,是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棘手难题。臭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降解浓缩液中的污染物,但臭氧的转化效率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关键。结合对高级氧化技术和膜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浓缩液性质、臭氧耦合陶瓷膜技术对浓缩液废水处理的高效性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臭氧耦合陶瓷膜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陶瓷膜 渗滤液浓缩液 氧化机理 膜污染控制
下载PDF
芬顿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反渗透浓缩液探究
10
作者 刘孟博 韩颖 张威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5期8-10,共3页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所产生的反渗透浓缩液具有含盐量高、有机污染物难降解等特点,且因污染物含量不达标成为行业痛点。本文利用芬顿氧化技术以正交实验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参数下COD和TOC的变化。多组平行实验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与原水COD...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所产生的反渗透浓缩液具有含盐量高、有机污染物难降解等特点,且因污染物含量不达标成为行业痛点。本文利用芬顿氧化技术以正交实验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参数下COD和TOC的变化。多组平行实验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与原水COD质量比为4、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的摩尔比为1时,污水中COD的去除率最高且超过70%,达到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表2的间接排放标准,最终论证了二次芬顿法可有效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研究对反渗透浓缩液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价值,为焦化废水反渗透浓缩液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对其他行业浓缩液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化 反渗透浓缩液 芬顿 高盐
下载PDF
鸡骨草浓缩液对四氯化碳诱导的犬肝损伤治疗效果研究
11
作者 董翠莲 张晓蓉 +2 位作者 王斌 李美荃 杜彦丽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探究鸡骨草浓缩液对四氯化碳诱导犬只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将20只犬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高剂量组,造模+灌胃鸡骨草浓缩液50 g/kg体重)、D组(中剂量组,造模+灌胃鸡骨草浓缩液30 g/kg体重)、E组(低剂量组,造模+灌胃鸡... 为探究鸡骨草浓缩液对四氯化碳诱导犬只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将20只犬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高剂量组,造模+灌胃鸡骨草浓缩液50 g/kg体重)、D组(中剂量组,造模+灌胃鸡骨草浓缩液30 g/kg体重)、E组(低剂量组,造模+灌胃鸡骨草浓缩液10 g/kg体重),检测各组犬只体温、体重、谷丙转氨酶活力、谷草转氨酶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结果表明:B、C、D、E组犬只,造模处理期间体温均显著高于A组(P<0.05),4组犬只造模处理后的体重较造模前降低9%,且显著低于A组(P<0.05);经鸡骨草浓缩液灌胃10 d后,C、D、E组犬只体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给药第3天开始,C、D、E组犬只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低于B组(P<0.05),活力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于给药第12天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鸡骨草浓缩液对四氯化碳诱导的犬只肝损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草浓缩液 四氯化碳 肝损伤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回灌技术研究
12
作者 郭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4期0151-0157,共7页
采用回灌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液回灌的初期出水CODcr和NH3-N浓度均高于进水,但是由于老龄垃圾中的微生物对于进水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老龄垃圾回灌出水的CODcr值在后期稳定并略低于进水的CODcr值,但... 采用回灌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液回灌的初期出水CODcr和NH3-N浓度均高于进水,但是由于老龄垃圾中的微生物对于进水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老龄垃圾回灌出水的CODcr值在后期稳定并略低于进水的CODcr值,但是稳定出水的氨氮值还是高于进水。回灌过程中,老龄垃圾出水中的电导率和Cl-比进水没有太大的变化。老龄堆体中的出水pH值维持在厌氧生物较为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厌氧消解。水平回灌的方式使进水在堆体中的停留时间较久,以老龄堆体为例,水平回灌出水的氨氮值较低,但是CODcr值却低于垂直回灌出水的CODcr值,在垃圾堆体中回灌出水的电导率与进水相近,不会影响后续的生化反应。改变进水的回灌频率和水力负荷,回灌频率对出水的影响程度比水力负荷要小,进水的频率可控制在3次/d,水力负荷则是控制在6-8 L/d,单位面积的回灌水量为11.9-15.9 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浓缩液 回灌
下载PDF
碱激发矿粉协同垃圾焚烧飞灰固化浓缩液污泥试验研究
13
作者 梁仕华 王杰 +2 位作者 王羽心 齐添 冯德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5-89,共15页
采用浸没式燃烧工艺产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浓缩液污泥具有极高易溶盐含量的特征。水泥对其固化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以矿粉和垃圾焚烧飞灰为前驱体,NaOH和Na_(2)SiO_(3)溶液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物胶凝材料,用于固化浓缩液污泥。对固化污... 采用浸没式燃烧工艺产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浓缩液污泥具有极高易溶盐含量的特征。水泥对其固化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以矿粉和垃圾焚烧飞灰为前驱体,NaOH和Na_(2)SiO_(3)溶液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物胶凝材料,用于固化浓缩液污泥。对固化污泥进行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泡试验以及矿物成分物相转换,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分析,探索碱激发矿粉/飞灰胶凝材料对浓缩液污泥的固化效果和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碱激发矿粉/飞灰胶凝材料可高效环保地对浓缩液污泥进行有效固化。固化污泥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矿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飞灰可有效促进前驱体的聚合反应,提高固化污泥的抗压强度和水稳定性;相应于矿粉掺量为10%,20%,30%和40%时,复掺30%飞灰的固化污泥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增加31%、157%、62%和36%。以20%以上矿粉和30%飞灰为前驱体的地聚物固化污泥可满足填埋场的填埋强度,水稳定性和浸出毒性要求。以40%矿粉和30%飞灰为前驱体的地聚物固化污泥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超过25MPa,远大于相同掺量水泥和飞灰的固化污泥。碱激发矿粉/飞灰胶凝材料固化浓缩液污泥的微观固化机制可解释为:矿粉/飞灰前驱体在碱激发条件下生成三维网状地聚物胶凝材料,可对浓缩液污泥实现有效的胶结和包裹。采用飞灰作为矿粉的部分替代品可有效地实现有害废物资源化和矿粉消耗减量化的节能环保目的,达到飞灰与浓缩液污泥的危废/固废“共处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液污泥 碱激发胶凝材料 垃圾焚烧飞灰 物相转换 固化机理
原文传递
混凝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
14
作者 赵群英 孙佳丽 +1 位作者 李侃 李杨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47-352,共6页
为了去除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的污染物,文中通过混凝实验选择了混凝剂,寻找出了最优混凝剂的最佳运行pH值和投加量;同时通过Fenton试验确定了FeSO_(4)·7H_(2)SO_(4)和H 2O_(2)的投加量,最终形成了混凝与Fenton氧化联合的工艺。... 为了去除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的污染物,文中通过混凝实验选择了混凝剂,寻找出了最优混凝剂的最佳运行pH值和投加量;同时通过Fenton试验确定了FeSO_(4)·7H_(2)SO_(4)和H 2O_(2)的投加量,最终形成了混凝与Fenton氧化联合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浓缩液中的COD和色度,最佳混凝剂为FeCl_(3),当初始pH为4,FeCl_(3)的量为400 mg·L^(-1),FeSO_(4)·7H_(2)SO_(4)量为250 mg·L^(-1),H_(2)O_(2)量为1 mL·L^(-1)时,可以得到最优的去除效果,两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6.75%和85.18%。结论可为相近水质的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 混凝 FENTON氧化 化学需氧量 色度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六味地黄丸浓缩液质量的快速评价
15
作者 常静 马明 孙达 《药物化学》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六味地黄丸浓缩液中马钱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建立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六味地黄丸浓缩液样品进行扫描,对其光谱进行预处理和波段选择,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六味地黄丸浓缩液中马钱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建立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六味地黄丸浓缩液样品进行扫描,对其光谱进行预处理和波段选择,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建立马钱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结果:所建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21、0.9941、0.9927,RMSEP分别为0.0534、0.0491、0.0241,表明实验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性能较好,且模型预测的样品值与其实际理化值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六味地黄丸浓缩液中马钱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检测,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适用于六味地黄丸浓缩液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浓缩液 马钱苷 芍药苷 苯甲酰芍药苷 近红外光谱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污泥浓缩液中磷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袁鹰 曹健 刘明源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7期52-55,共4页
利用磷酸铵镁沉淀法收集污泥浓缩液中磷,考察了pH值、搅拌强度、反应时间对磷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浓缩液中n(NH_(4)^(+)-N)∶n(Mg^(2+))∶n(PO_(4)^(2-))>1,有利于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磷,在pH值为9、搅拌速度为40r·min^... 利用磷酸铵镁沉淀法收集污泥浓缩液中磷,考察了pH值、搅拌强度、反应时间对磷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浓缩液中n(NH_(4)^(+)-N)∶n(Mg^(2+))∶n(PO_(4)^(2-))>1,有利于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磷,在pH值为9、搅拌速度为40r·min^(-1)、反应时间为20min的条件下可使磷回收率达到90%以上,此时MgNH_(4)PO_(4)·6H_(2)O纯度也较好,废水处理成本也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法 污泥浓缩液 磷回收率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漂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小龙 刘波 +5 位作者 姚权卫 王飞 王高强 倪福容 邢华艳 龚蓉 《有机氟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46-48,56,共4页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优良的耐化学腐蚀、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不粘和生理惰性的高性能材料,在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属阳离子的引入使其出现“漂黄”现象。通过显色表征对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漂黄”现象...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优良的耐化学腐蚀、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不粘和生理惰性的高性能材料,在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属阳离子的引入使其出现“漂黄”现象。通过显色表征对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漂黄”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出现的“漂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 显色表征 络合
下载PDF
高盐矿井水浓缩液双极膜电渗析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福勤 薛甜丽 +2 位作者 高珊珊 豆硕超 何绪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8-254,共7页
基于高盐矿井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采用BP-A-C-BP三隔室构型的双极膜电渗析处理高盐矿井水浓缩液。以河北某矿高盐矿井水为原水,经过预处理+RO+脱碳+浓水RO+ED浓缩,最终浓缩液TDS质量浓度达到93040 mg/L,进行双极膜电渗析试验,探究... 基于高盐矿井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采用BP-A-C-BP三隔室构型的双极膜电渗析处理高盐矿井水浓缩液。以河北某矿高盐矿井水为原水,经过预处理+RO+脱碳+浓水RO+ED浓缩,最终浓缩液TDS质量浓度达到93040 mg/L,进行双极膜电渗析试验,探究了电流密度、循环流量以及极室电解质浓度对于双极膜电渗析产酸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10~40 mA/cm^(2),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操作电压升高,电流效率和产能逐渐减小,能耗逐渐增加,最佳电流密度为30 mA/cm^(2);循环流量10~30 L/h,随着循环流量的增大,电流效率和产能上升、能耗降低,进一步提高循环流量至40 L/h时反而增加能耗,降低产能,最佳循环流量为30 L/h;极室电解质浓度不宜过低、过高,容易增加能耗,浓度适中时的双极膜电渗析的水解离效果最好,最佳极室电解质浓度为2%。初始盐室浓缩液4 L、酸室和碱室分别为去离子水1.5 L、极室2%硫酸钠溶液2 L,电流密度为30 mA/cm^(2),极室循环流量为60 L/h,其他各室循环流量为30 L/h,运行120 min时,酸、碱浓度分别为6.91%、5.38%,达到试验预期目标,电流效率、产能及能耗分别为74.21%、1.49 kg/(m^(2)·h)、1.66 kWh/kg。经双极膜电渗析工艺产生的酸碱液可用于高盐矿井水零排放工艺以及煤炭下游产业链中,实现了浓缩液的非相变资源化,避免出现杂盐难处理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废水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处理 高盐矿井水 双极膜电渗析 浓缩液 水解离 矿井水资源化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反硝化过程中氮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颖 胡慧萍 +1 位作者 彭奇凡 彭全凡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为了揭示膜滤浓缩液反硝化产水总氮(TN)无法达标排放的主要原因,以湖南某地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LLMC)为研究对象,选择葡萄糖为碳源,采用SBR反应器,探究Fenton氧化处理前后LLMC在反硝化过程的氮元素变化规律,选择纯化后商品... 为了揭示膜滤浓缩液反硝化产水总氮(TN)无法达标排放的主要原因,以湖南某地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LLMC)为研究对象,选择葡萄糖为碳源,采用SBR反应器,探究Fenton氧化处理前后LLMC在反硝化过程的氮元素变化规律,选择纯化后商品腐殖酸(PCHA)模拟LLMC中主要溶解性含氮有机物,考察PCHA浓度对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以及PCHA在Fenton氧化前后的氮元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LLMC反硝化产水TN高达100.25 mg/L,其中无机氮和有机氮含量分别为15.17、85.08 mg/L;LLMC经Fenton氧化后,其反硝化产水TN降至24.38 mg/L,其中无机氮和有机氮含量分别为6.63、17.75 mg/L,即反硝化产水TN达到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要求。因此推断,LLMC反硝化产水TN无法达标排放的主要原因是LLMC中存在大量的有机氮。PCHA浓度对反硝化的影响表现为随着PCHA浓度的升高,反硝化产水TN逐步升高,当PCHA浓度为2 500 mg/L时,产水TN含量为86.74 mg/L,不能实现TN的达标排放,说明LLMC中大量的溶解性含氮有机物不利于反硝化脱氮。PCHA经Fenton氧化后,其有机氮含量减少、NH_(4)^(+)-N含量增加,部分有机氮转化为NH_(4)^(+)-N,这与LLMC经Fenton氧化后的氮元素变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 反硝化 FENTON氧化 氮元素 腐殖酸
原文传递
焚烧飞灰在纳滤膜浓缩液淋滤及后续热处理中Pb的迁移转化
20
作者 王庆旭 田书磊 +4 位作者 张兰河 王野 黄楠楠 周睫雅 吴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88-2695,共8页
探究了纳滤膜浓缩液淋滤焚烧飞灰过程及淋滤灰渣在400-1000℃热处理过程中Pb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淋滤过程中飞灰中大部分氯盐被溶出,有新的矿物相Pb_(2)(SO_(4))O出现.后续的热处理中,在400-1000℃过程中Pb_(2)(SO_(4))O分解成PbSO... 探究了纳滤膜浓缩液淋滤焚烧飞灰过程及淋滤灰渣在400-1000℃热处理过程中Pb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淋滤过程中飞灰中大部分氯盐被溶出,有新的矿物相Pb_(2)(SO_(4))O出现.后续的热处理中,在400-1000℃过程中Pb_(2)(SO_(4))O分解成PbSO_(4),然后同Pb的磷酸盐稳定存在于灰渣中,碱式碳酸盐在400℃下完全分解.当温度达到800℃以上,PbSiO_(3)含量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生成了Ca_(2)PbO_(4)且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纳滤膜浓缩液 热处理 吉布斯自由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