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8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会敏 邢新会 +6 位作者 王越 崔磊 王秀本 常强 孙伟 席鲜会 薛正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321,共8页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生成菌(以下简称“己酸菌”)的己酸合成代谢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发酵质量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深入全面了解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菌的种类及其己酸合成代谢特征。本综述介绍了目前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已...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生成菌(以下简称“己酸菌”)的己酸合成代谢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发酵质量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深入全面了解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菌的种类及其己酸合成代谢特征。本综述介绍了目前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已经分离的己酸菌株的种类多样性、系统进化关系、生理代谢特征、己酸合成代谢机制以及其与己酸菌、非己酸菌之间的协同代谢关系。本文可为理解己酸菌群在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的原位己酸合成代谢规律提供参考,为将来靶向提高己酸菌群在浓香型白酒发酵和生物质转化高附加值己酸工艺中进行己酸合成培养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 己酸菌株 代谢特征 己酸合成机制 己酸菌群 协同代谢
下载PDF
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王双慧 马世源 +5 位作者 李子健 宋川 代汉聪 邵燕 黄丹 罗惠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0,共8页
分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生态位和群落组装的改变,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接种1株从浓香型白酒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生态位和群落组装的改变,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接种1株从浓香型白酒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态位变化,利用零模型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装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物种组成减少;实验组的微生物群落生态位宽度降低、特化种类群的相对含量升高;在共现网络中,实验组网络主要模块中特化种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网络的复杂性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均主要受随机过程主导,但实验组生态漂移和均匀质扩散对群落构建的重要性降低,使微生物的群落演替更具确定性。本研究揭示了酿酒酵母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对白酒发酵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酒酵母 生态位 群落演替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三角片蚀刻机制区分不同产地浓香型白酒
3
作者 贾俊杰 张宿义 +4 位作者 许涛 马龙 黄张君 王松涛 佘远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4-262,共9页
区分不同产地白酒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原产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种不同形貌大小的银纳米三角片(Ag nanoprism,AgNPRs)作为传感材料,两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氧化阴离子作为氧化蚀刻剂,基于AgNPRs蚀刻机制构建了一种4×3传感阵列... 区分不同产地白酒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原产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种不同形貌大小的银纳米三角片(Ag nanoprism,AgNPRs)作为传感材料,两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氧化阴离子作为氧化蚀刻剂,基于AgNPRs蚀刻机制构建了一种4×3传感阵列,将该阵列对四川、江淮和北方三大产地共41款代表性浓香型白酒样品进行比色响应,所获得的比色信号值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进行判别分析,并进一步选取了部分未知样品对判别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比色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白酒样品对AgNPRs的蚀刻效应起促进作用,这可能与白酒中含有不同的有机酸有关。对不同产地样品的区分结果显示,单一阵列对不同产地样品的区分效果相对较低,三种阵列组合后的区分效果明显提高,对41个样品的产地判别率可达99%,对15个未知浓香型酒样的产地判别率可达98%。采用组合阵列对四川产地5种品牌21个样品和江淮产地3种品牌13个样品判别率分别可达99%和100%,采用单一阵列对四川各厂家不同等级产品的判别率均可达100%。本研究采用的纳米比色传感方法简便快速,不仅可用于产品鉴别和防伪,也可辅助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为白酒质量智能化监控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银纳米三角片 蚀刻机制 比色传感阵列 模式识别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区域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4
作者 王秀秀 汪俊卿 +6 位作者 吕志远 刘玉涛 张梦梦 商海林 任广花 张晨曦 章成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厂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趵突泉浓香型酒厂厂区内、酿酒车间外、酿酒车间内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菌群最丰富,多样...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厂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趵突泉浓香型酒厂厂区内、酿酒车间外、酿酒车间内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菌群最丰富,多样性最高,酿酒车间内多样性较低,表明在长期酿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筛选,淘汰不适应酿酒环境的微生物,适宜的微生物富集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且相对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从所有空气样品中共检测出748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340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共注释到20个细菌门、289个细菌属和7个真菌门、149个真菌属。酒厂不同区域空气样品细菌菌群差异较大,真菌菌群相似度较高,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相比,酿酒车间内、外微生物群落更接近。此外,在酿酒车间内还发现了机械化浓香型白酒酿造特有的副球菌属(Paracococcus)等微生物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造区域 空气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微生物可培养与不可培养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卢小伶 尹琦 李迎丽 《微生物前沿》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多样性与白酒品质息息相关,且可培养微生物被应用于各领域。本文采用厌氧技术对窖泥中微生物分离鉴定以及通过高通量的方式进行OTU划分、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分类学组成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微生物群落...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多样性与白酒品质息息相关,且可培养微生物被应用于各领域。本文采用厌氧技术对窖泥中微生物分离鉴定以及通过高通量的方式进行OTU划分、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分类学组成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微生物群落研究。结果表明:可培养微生物中梭菌属(56.3%)是优势菌,其次为乳酸菌(38.5%);不可培养微生物细菌优势门是厚壁菌门(66.0%),古菌是广古菌门(78.0%);从属水平结构分析,老窖泥优势菌属是互营乙酸氧化菌(24.4%),优势古菌属是甲烷囊菌属(53.9%);新窖泥优势菌属是己酸菌属和丁酸梭菌属(14.8%, 14.5%),优势古菌属是甲烷杆菌属(41.8%);窖泥内和窖泥外优势菌属是棒状杆菌属(16.2%, 14.5%),优势古菌属是甲烷短杆菌属(96.9%, 85.0%)。本研究为郎酒窖泥可培养菌株资源开发和不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技术 窖泥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及其与理化指标相关性
6
作者 曾波 饶家权 +3 位作者 邹永芳 文静 黄治国 邓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8,共8页
为明确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其潜在功能,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酒醅微生物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发酵节点的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PICRUSt分析对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进行预测。... 为明确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其潜在功能,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酒醅微生物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发酵节点的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PICRUSt分析对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酒醅中的优势菌门,浓香型酒醅中微生物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青霉属(Penicillium)、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季也蒙酵母属(Meyerozyma)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为主,Lactobacillus、Kazachstania、Wickerhamomyces占绝对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还原糖、淀粉含量与8个细菌属呈显著正相关(P<0.05),酸度、水分含量与10个细菌属呈显著负相关(P<0.05),部分真菌与理化指标显著相关;PICRUSt分析表明,不同发酵节点的功能酶相对丰度差异显著,酒醅中的优势微生物参与糖酵解、酸代谢、乙醇合成形成完整的代谢链,说明酒醅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同发酵节点代谢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分析了酒醅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及其在发酵过程中参与的代谢,为白酒酿造微生物的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于学健 郑佳 +6 位作者 张哲 王洪 白飞荣 王鹏辉 李辉 刘冲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9-397,I0014-I0015,共11页
为了深入了解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该领域在2009—2022年中英文文献进行查阅与筛选。分别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科研机构等方面,采用文献计量... 为了深入了解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该领域在2009—2022年中英文文献进行查阅与筛选。分别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科研机构等方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该领域1017篇中文文献及130篇英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酿造白酒微生物领域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文数量及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研究热点集中于窖泥、微生物多样性、大曲、己酸菌、酒醅、风味物质、己酸乙酯。同时,该领域科研人员沟通密切,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浓香型白酒企业间合作紧密。通过该文综合分析,为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及热点,开展学术合作及交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流加黄水对浓香型白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潘玲玲 班世栋 +3 位作者 王媚 邱树毅 冯学愚 罗明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探究流加黄水对浓香型白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该试验利用顶端可流加黄水的固态发酵罐为发酵容器,对实验罐、对照罐(未流加黄水)与窖池(未流加黄水)发酵过程中糟醅理化指标和主要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发酵结束后基酒的产量... 为探究流加黄水对浓香型白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该试验利用顶端可流加黄水的固态发酵罐为发酵容器,对实验罐、对照罐(未流加黄水)与窖池(未流加黄水)发酵过程中糟醅理化指标和主要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发酵结束后基酒的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实验罐、对照罐与窖池糟醅的水分、淀粉、还原糖、酸度、酒精度、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14~50 d是风味物质高产期,35~50 d则是重要酯类物质的合成期。发酵结束后,实验罐的出酒率比对照罐和窖池分别提升1.4%和6.5%。实验罐二段基酒感官评价优于对照罐和窖池,其主要风味成分含量优于对照罐,与窖池差异不大,其中二段基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酸比对照罐分别高9.3%、7.8%、47.2%、2.7%、7.7%、10.6%。可见,窖外发酵流加黄水能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加黄水 窖外发酵 浓香型白酒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北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层次糟醅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的变化
9
作者 王乐 魏功 +8 位作者 郭逸臻 刘德 王慧 张敏 石惠 屈慧 何云军 任国军 严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该研究对北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层次六个位置点糟醅的理化指标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层次糟醅的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变化均呈现一定的规律。糟醅中水分、酸度、淀粉、丁酸、己酸、异戊醇、正丁醇... 该研究对北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层次六个位置点糟醅的理化指标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层次糟醅的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变化均呈现一定的规律。糟醅中水分、酸度、淀粉、丁酸、己酸、异戊醇、正丁醇含量在中、上层四个位置点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与底层两个位置点的完全不同。糟醅中残糖、乳酸乙酯、乙醛、乙酸、丙酸和甲醇含量在六个位置点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乙缩醛、异丁醇、正丙醇和仲丁醇在各个位置点变化却各有差异。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在其中三个位置点均未检出,另外三个点有较大差异。底层的己酸和正丁醇含量明显高于中、上层,中、上层的乳酸乙酯增幅远大于底层,中、底层仲丁醇含量明显升高而上层无明显变化。中、底层中心点残糖含量明显高于窖边点,同层中心点与窖边点淀粉含量无明显差异,同层窖边点甲醇、己酸、正丙醇和异戊醇含量明显高于中心点,而异丁醇相反。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主要依靠底层和中层窖边点糟醅在发酵中后期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浓香型白酒 不同空间层次 糟醅 理化指标 风味物质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在新、老窖池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10
作者 邱显平 黄桥 +4 位作者 杨静 田蕾 刘英 林宜锦 关统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分析新、老窖池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差异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酒醅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与组成结构,并通过相关性网络分析阐明新、老窖池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老窖池酒醅样品中细菌... 为了分析新、老窖池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差异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酒醅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与组成结构,并通过相关性网络分析阐明新、老窖池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老窖池酒醅样品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均低于新窖池,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增长趋势也要滞后于新窖池,而真菌菌群多样性则相反。新、老窖池酒醅样品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及演替规律存在明显差异,而细菌群落较为相似。在老窖池酒醅样品中,曲霉属(Aspergillus)与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在新窖池酒醅样品中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更具优势。另外,相关性网络分析显示,老窖池酒醅的微生物互作网络具有更高的聚集程度,微生物群落的共存关系也更加复杂,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池 酒醅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泸州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环境-风味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贺雨杰 唐雨润 +1 位作者 蒋小清 郭晴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
该研究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质联用(HS-SPME-GC×GC-MS)技术对泸州产区浓香型白酒厂来源大曲、糟醅和窖泥等酿造微环境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大曲、糟醅、窖泥及原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其相... 该研究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质联用(HS-SPME-GC×GC-MS)技术对泸州产区浓香型白酒厂来源大曲、糟醅和窖泥等酿造微环境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大曲、糟醅、窖泥及原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本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大曲、糟醅和窖泥样本。大曲、糟醅、窖泥和原酒中共检测出18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68种酯类、27种醇类、23种酸类和64种其他化合物,不同样本中风味化合物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分别在窖泥、大曲、糟醅中含量最高,分别达到78.63%、43.57%和24.6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酿造微环境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形成相关,且细菌菌群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相关性强于真菌菌群。其中,白腐菌属(Petrimonas)、喜热菌属(Caloramator)等对泸州产区浓香型白酒中酯类化合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而醋酸乳杆菌属(Aceti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对醇类和酸类化合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产区 浓香型白酒 酿造微环境 微生物群落结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面向不平衡数据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等级分类研究
12
作者 王继华 李兆飞 +2 位作者 杨壮 赵娜 张贵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为解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采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等级分类中样本不均衡导致分类模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不平衡数据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分类研究。该方法首先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对浓香型基酒样品中少... 为解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采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等级分类中样本不均衡导致分类模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不平衡数据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分类研究。该方法首先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对浓香型基酒样品中少数类样本进行扩充,改善样本的不均衡性;然后结合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对GC-MS图谱数据进行降维;最后使用深度森林(DF)分类器建立浓香型白酒基酒分类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使用SMOTE算法对基酒数据集进行平衡之后能够有效提高模型分类准确率,所建立的浓香型基酒分类模型正确率达到96.61%,该分类模型的建立对基酒等级分类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浓香型白酒基酒 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 稀疏主成分分析 基酒分类
下载PDF
不同窖龄浓香型白酒基酒中高级醇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13
作者 路瑞 唐云 +3 位作者 赵亚雄 马龙 郇丹 李利荣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59-64,73,共7页
高级醇作为白酒中的一种香气成分,对浓香型白酒口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北方某浓香型白酒车间2022年1—12月新、老窖池生产基酒中的五类高级醇(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异戊醇)进行了分析,比较新... 高级醇作为白酒中的一种香气成分,对浓香型白酒口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北方某浓香型白酒车间2022年1—12月新、老窖池生产基酒中的五类高级醇(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异戊醇)进行了分析,比较新窖池和老窖池之间五类高级醇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老窖池中的正丙醇、仲丁醇和异丁醇含量显著高于新窖池,正丁醇和异戊醇的含量在新、老窖池间无显著差异;正丙醇、仲丁醇以及正丁醇含量在春季最低,之后随温度的上升逐渐升高,总体而言,夏、秋季正丙醇、仲丁醇、正丁醇含量均显著高于春、冬季;异丁醇的含量在夏、秋季相对冬、春季显著降低,而异戊醇在春季含量相对更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C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老窖池中高级醇含量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正丙醇、仲丁醇和异丁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龄 浓香型白酒 正丙醇 正丁醇 季节 PCA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乙”工艺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宏朋 雷康 +6 位作者 吴华星 李浩 熊峰 陈勇 邱毅 廖俊羊 朱亮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在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比例关系到酒体风格和酒质,它们是生产技术人员非常看重的关键性指标。本文归纳了影响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含量的因素,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及微生物对“增己降乙”的影响,对... 在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比例关系到酒体风格和酒质,它们是生产技术人员非常看重的关键性指标。本文归纳了影响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含量的因素,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及微生物对“增己降乙”的影响,对贮存中影响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的条件及相关物理技术研究应用进行探讨,为浓香型白酒企业改善酒质提供参考,助力浓香型白酒进一步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己降乙 己酸乙酯 乙酸乙酯 浓香型白酒 乙己比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新国家标准的变化分析
15
作者 叶华夏 谢正敏 +5 位作者 郑佳 赵东 薛润萍 范涛 黄箭 李茂春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回顾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修订过程,从定义、感官标准、理化标准等三个方面的变化比较了新旧标准的不同。新标准在定义的修改上体现了文化自信,更加准确的描述了浓香型白酒的传统工艺;感官标准的变化更加精确的描述了浓香型白酒的典... 回顾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修订过程,从定义、感官标准、理化标准等三个方面的变化比较了新旧标准的不同。新标准在定义的修改上体现了文化自信,更加准确的描述了浓香型白酒的传统工艺;感官标准的变化更加精确的描述了浓香型白酒的典型风味特征;在理化指标上,客观、科学的体现了浓香型白酒中的酸酯平衡等。讨论了适用性和理化指标方面的一些不足。新标准的实施将引导广大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极大的推进了白酒检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国家标准 白酒
下载PDF
植酸在浓香型白酒中去除铁离子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钱国友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阐述了植酸在浓香型白酒中去除铁离子的工艺过程,对比分析了植酸处理前后的基酒质量,分析了植酸处理后的基酒在贮存过程中的坍塌效应,以及植酸在酒脚串蒸中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 植酸 浓香型白酒 坍塌效应 铁离子 应用研究 催化作用
下载PDF
不同窖龄及位置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海伟 孙一帆 +6 位作者 王希 李彦涛 郭晓鹏 范文广 尉军强 王永刚 张丙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111,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金徽酒不同窖龄及窖池位置的窖泥细菌群落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探寻细菌菌群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对窖泥微生物的功能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14个窖泥样品中,厚壁菌(Firmicutes)是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门,平均...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金徽酒不同窖龄及窖池位置的窖泥细菌群落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探寻细菌菌群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对窖泥微生物的功能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14个窖泥样品中,厚壁菌(Firmicutes)是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门,平均相对丰度达73.39%。乳杆菌(Lactobacillus)是5年和7年窖龄窖泥(84.48%)的第一优势菌属。随着窖龄的增加,优势菌属由单一Lactobacillus占优势演变为己酸菌(Caproiciproducens,4.61%)、拟杆菌(Bacteroides,3.16%)等11个细菌属共存的复杂微生态环境。窖泥细菌菌群多样性与窖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池底窖泥的细菌菌群多样性高于池壁泥。30年和50年窖龄的窖泥细菌群落相似性较高,且细菌菌群之间大多呈正相关关系。同现网络中共出现9个枢纽,各枢纽均与Lactobacillus呈负相关关系。KEGG功能注释图说明影响白酒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功能基因在窖泥主体特征代谢分类上。该研究为解析甘肃金徽酒窖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浓香型白酒
下载PDF
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浓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及危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静 莫晓慧 +3 位作者 赵耀 敬树忠 曾里 段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7,共12页
为优选泸州地区浓香型白酒酿酒新原料,本文分别以糯高粱单粮和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2:8)酿造泸型浓香型白酒,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 为优选泸州地区浓香型白酒酿酒新原料,本文分别以糯高粱单粮和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2:8)酿造泸型浓香型白酒,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研究酒样的风味物质和危害成分。结果表明,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的蛋白质、多酚、花青素含量与糯高粱无显著差异(P>0.05),果胶含量相对降低9.7%;紫糯麦-高粱酒符合浓香型优级白酒国家标准,总酯含量相较高粱酒降低7.9%,总酸含量相对提高8.3%。两种酒样共检出102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己酸乙酯为主要物质,符合浓香型白酒主体风格。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模型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分析发现26种对两种白酒风味形成差异具有贡献的物质。与高粱酒相比,紫糯麦-高粱酒的中长链脂肪酸酯、酸类物质、醇类物质的OAV值相对升高,甲醇和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相对降低20.6%和39.9%,表现为紫糯麦-高粱酒的香气更有层次感、立体感,口感更加悠长、醇和,安全系数更高。综上,紫糯麦168具有作为泸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原粮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糯麦 酿酒原料 浓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风味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判别分析(OPLS-DA) 氨基甲酸乙酯(EC)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对风干期广味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瑶 聂鑫 +3 位作者 宋川 敖宗华 周燕妮 吴华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96,共7页
为阐明广味香肠自然风干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含浓香型白酒广味香肠自然风干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为阐明广味香肠自然风干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含浓香型白酒广味香肠自然风干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广味香肠中共检出6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29种、酯类18种、酸类4种、醚类4种、醛类3种、醇类3种和酮类1种。自然风干提高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而添加浓香型白酒风干4 d后广味香肠酯类物质种类由2种增加至13种,相对含量由7.10%上升至89.35%。PCA结果表明,香肠风干过程中风味存在显著性差异,自然风干后期(2~4 d)是广味香肠风味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共筛选出9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可作为区分不同类型白酒广味香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包括己酸乙酯、己醛、正己酸、2-苯乙基乙酸酯、壬醛、2,2,3,3-四甲基戊烷、1,4-二甲苯、1-辛烯-3-醇和庚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广味香肠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间相互作用
20
作者 赵亮亮 盛伟喜 +1 位作者 时晓 李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1,共7页
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复杂多样,微生物自身代谢及种间相互作用产生了多种功能酶及风味物质,赋予了浓香型白酒独特风味及和谐口感。明晰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功能、探究群落间相互作用关系,是揭示浓香型... 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复杂多样,微生物自身代谢及种间相互作用产生了多种功能酶及风味物质,赋予了浓香型白酒独特风味及和谐口感。明晰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功能、探究群落间相互作用关系,是揭示浓香型白酒风味形成机制、改进生产工艺、稳定产质量的关键。该文围绕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综述大曲、酒醅、窖泥及黄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梳理某些关键微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微生物群落间相互作用,旨在为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生境 微生物群落 功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