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油茶籽油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少海 刘瑞新 +4 位作者 罗凡 费学谦 王亚萍 姚小华 叶小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共5页
介绍了浓香油茶籽油的概念,研究了浓香油茶籽油加工工艺对其挥发性成分、微营养成分、出油率以及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压榨原料油茶籽仁含壳率、含水率、炒籽温度和炒籽时间的研究试验,得出浓香油茶籽油较适宜的加工工艺条件为:... 介绍了浓香油茶籽油的概念,研究了浓香油茶籽油加工工艺对其挥发性成分、微营养成分、出油率以及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压榨原料油茶籽仁含壳率、含水率、炒籽温度和炒籽时间的研究试验,得出浓香油茶籽油较适宜的加工工艺条件为:油茶籽仁含壳率20%~30%,含水率4.5%~6.0%,炒籽温度130~140℃,炒籽时间30~40 min;在此条件下浓香油茶籽油微营养成分总酚、维生素E、角鲨烯及β-谷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93.63、18.70、15.55、36.56 mg/100 g,酸值(KOH)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0.99 mg/g、0.06 mmol/kg,出油率最高可达38%,香味最好。感官评价表明,影响浓香油茶籽油加工的主要因素是炒籽温度,其次是炒籽时间、含水率和含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油茶籽 螺旋压榨 挥发性成分 微营养成分
下载PDF
浓香油菜籽仁油制取新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健华 吴建宝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针对当前浓香油菜籽油生产中的不足,研究出全新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浓香菜籽仁油具有质量好、香味较浓、磷脂含量极低;且工艺简单合理,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浓香油菜籽仁 仁皮分离 焙炒 加水调质
下载PDF
浓香油生产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要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敏 杜宣利 +1 位作者 吴煜 杨敏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年第5期4-6,共3页
浓香植物油因其选料严格,香味纯正浓郁,采用纯物理压榨工艺,以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于浓香油生产线,避免了人工操作引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从原料储存状态、油料炒籽环节中料温和水分的控制,确保... 浓香植物油因其选料严格,香味纯正浓郁,采用纯物理压榨工艺,以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于浓香油生产线,避免了人工操作引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从原料储存状态、油料炒籽环节中料温和水分的控制,确保了浓香油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控制 实时监控 浓香油
下载PDF
浓香葵花籽油气味活性物质的HS-SPME萃取条件优化及GC-O-MS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尹文婷 师瑞 +2 位作者 马宇翔 王岸娜 汪学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7,共7页
为了提高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物质的萃取效果及对其气味活性物质进行鉴定,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GC-O-MS)对浓香葵花籽油的气味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HS-SPME萃取浓香葵... 为了提高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物质的萃取效果及对其气味活性物质进行鉴定,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GC-O-MS)对浓香葵花籽油的气味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HS-SPME萃取浓香葵花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样品3 g, DVB/CAR/PDMS萃取头长度2 cm,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50 min。通过GC-O-MS分析,在浓香葵花籽油(160℃烘烤葵花籽仁25 min)中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2种具有气味活性,包括4种吡嗪类(烤香味和坚果味)、2种呋喃类(焦糖味和甜香味)、4种醛类(生青味、果香和油脂味)、1-辛烯-3-醇(蘑菇味)和α-蒎烯(木质味)。利用HS-SPME结合GC-O-MS可鉴定浓香葵花籽油的气味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葵花籽 HS-SPME GC-O-MS 挥发性物质 气味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不同品种浓香亚麻籽油的呈香特征解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袁彬宏 贾懿敏 +2 位作者 杨旖旎 陈亚淑 周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00,共11页
目的 选取全国不同产区的2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制备浓香亚麻籽油,并对其风味特征进行分类。方法 运用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 RATA)建立亚麻籽油感官描述词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 目的 选取全国不同产区的2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制备浓香亚麻籽油,并对其风味特征进行分类。方法 运用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 RATA)建立亚麻籽油感官描述词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浓香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OPLS)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关联。结果 浓香亚麻籽油主要呈现出焦糊味、油脂味、烤香味、海鲜味和香油味,从28种浓香亚麻籽油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48种物质具有香气贡献,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有29种[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不同的香气属性与不同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基于风味导向可以将28种浓香亚麻籽油大致分为3类,第1类(晋亚24号、坝选3号等)哈喇味较重,主要与(E)-2-戊醇、己醇、1-戊烯-3-醇等醇类物质有关,第2类(陇亚13号、坝亚13号等)主要呈现烤香味和海鲜味,第3类(晋亚10号、宁亚21号、陇亚10号等)主要呈现出谷物味、焦糊味和油脂味,焦糊味、烤香味主要由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2-乙酰基-3-甲基吡嗪等吡嗪类风味物质构成,油脂味、海鲜味主要由(E,E)-2,4-庚二烯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1-戊烯-2-酮、2(5H)-呋喃酮等醛酮类风味物质构成,谷物味主要与二甲基二硫醚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品种 浓香亚麻籽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原文传递
浓香茶叶籽油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展 周力 +4 位作者 胡传荣 罗质 潘泓艺 吴建宝 何东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该实验研究了利用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茶叶籽油,综合利用茶叶籽资源,并对浓香茶叶籽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8.5,酶解过程加酶量20 000 U,酶解过程料液比1∶10,浓香成分提取时间30 min,... 该实验研究了利用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茶叶籽油,综合利用茶叶籽资源,并对浓香茶叶籽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8.5,酶解过程加酶量20 000 U,酶解过程料液比1∶10,浓香成分提取时间30 min,酶解时间为4 h,提香过程油料比为1∶9,提香温度为130℃,并建立了浓香茶叶籽油的感官评价方法,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产品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浓香油 制备工艺 条件优化 感官评定
下载PDF
氨基酸对浓香葵花籽油美拉德反应风味的贡献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志华 周萍萍 +3 位作者 黄健花 王兴国 金青哲 王珊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30,共6页
通过研究比较脱脂葵花籽粕烘烤前后的氨基酸组成及风味变化,建立了以浸出一级葵花籽油为基质的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比较分析了12种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体系中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与浓香葵花籽油风味... 通过研究比较脱脂葵花籽粕烘烤前后的氨基酸组成及风味变化,建立了以浸出一级葵花籽油为基质的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比较分析了12种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体系中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与浓香葵花籽油风味化合物的异同。结果表明: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对浓香葵花籽油美拉德反应风味的贡献最大,是浓香葵花籽油美拉德反应风味形成的主要前体物质。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3组模型体系中美拉德反应挥发性化合物与浓香葵花籽油风味化合物相同的共有12种,其中吡嗪类化合物8种、醛类化合物2种、醇类化合物1种、呋喃类化合物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葵花籽 风味 美拉德反应 氨基酸 贡献
下载PDF
浓香核桃油生产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进伟 方云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0,共4页
利用核桃粕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核桃油风味物质,开发浓香核桃油生产新工艺。经单因素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热反应温度150℃,热反应时间2 h,氨基态氮与还原糖的摩尔比1∶1.5,磷酸缓冲液pH 9.0。产物经GC-MS分析,检出的挥发性... 利用核桃粕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核桃油风味物质,开发浓香核桃油生产新工艺。经单因素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热反应温度150℃,热反应时间2 h,氨基态氮与还原糖的摩尔比1∶1.5,磷酸缓冲液pH 9.0。产物经GC-MS分析,检出的挥发性物质中有15种是浓香核桃油风味的关键物质;经比较可知新工艺与传统工艺所产浓香核桃油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核桃 碱性蛋白酶 风味蛋白酶 美拉德反应 GC-MS
下载PDF
浓香葵花籽油精炼脱色剂及脱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正伟 曹伟伟 +3 位作者 马建国 黄庆德 段新星 李来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1,共6页
针对目前在精炼过程中,活性白土脱色对压榨葵花籽油风味造成破坏的问题,将活性白土进行适度碱化,干燥制得碱化白土脱色剂,开展了浓香葵花籽油精炼脱色剂及脱色工艺的研究。并采用GC-MS分析脱色葵花籽油的挥发性成分,引入气味指数来衡量... 针对目前在精炼过程中,活性白土脱色对压榨葵花籽油风味造成破坏的问题,将活性白土进行适度碱化,干燥制得碱化白土脱色剂,开展了浓香葵花籽油精炼脱色剂及脱色工艺的研究。并采用GC-MS分析脱色葵花籽油的挥发性成分,引入气味指数来衡量异味的大小。结果显示:在p H7.9条件下碱化活性白土制得的脱色剂效果较好,在室温下,以油质量2%的添加量脱色30 min后,浓香葵花籽油固有香味得到了较好的保留,气味指数为0.33,色泽由Y 40 R 5.0降低到Y 30 R3.3,主要理化指标满足国标四级葵花籽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葵花籽 活性白土 碱化 脱色剂
下载PDF
浓香亚麻籽油的研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东平 陈文麟 +3 位作者 郑竞成 郝欣梅 庄新芹 武秀芬 《中国商办工业》 1999年第12期36-37,共2页
以亚麻籽为原料,经除杂、轧胚、蒸炒、压榨和过滤等特种工艺加工制成浓香亚麻籽油。
关键词 亚麻籽 浓香亚麻籽 胡麻 植物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的风味特性及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段旭林 胡容 +4 位作者 王瑞 王安体 周波 何强 迟原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5,共5页
为给浓香食用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3种浓香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酸值、过氧化值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分析了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特征风味物... 为给浓香食用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3种浓香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酸值、过氧化值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分析了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特征风味物质,最后采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浓香食用油的酸值(KOH)均低于1.2 mg/g,过氧化值均低于0.05 g/100 g;浓香菜籽油的总酚、生育酚和甾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4.40、451.30 mg/kg和7 789.41 mg/kg,浓香亚麻籽油的为76.14、404.95 mg/kg和3 279.39 mg/kg,浓香花生油的为56.08、263.80 mg/kg和2 617.32 mg/kg;浓香花生油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油脂,3种浓香食用油中的甾醇主要为β-谷甾醇;浓香菜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硫苷降解物、吡嗪类和醛类,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中主要为醛类和吡嗪类,3种浓香食用油中ROAV最大的化合物分别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异丁醛和(Z)-4-庚烯醛;3种浓香食用油共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2,5-二甲基吡嗪;浓香菜籽油的初始氧化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204.7、228.7℃和138.9 min,浓香花生油的为186.2、224.5℃和44.0 min,浓香亚麻籽油的为168.0、208.7℃和16.3 min。浓香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氧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 浓香花生 浓香亚麻籽 特征风味化合物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脱壳炒籽压榨对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国昊 刘玉兰 +2 位作者 李锦 刘昌树 刘春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0,共9页
分别对脱壳葵花籽、带壳葵花籽在相同条件下(160℃,20 min)炒籽并压榨制取浓香葵花籽油,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两种葵花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研究脱壳与否对浓... 分别对脱壳葵花籽、带壳葵花籽在相同条件下(160℃,20 min)炒籽并压榨制取浓香葵花籽油,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两种葵花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研究脱壳与否对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脱壳及带壳压榨葵花籽油中分别检出10类128种、10类13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均为醛类,分别为39.62%和31.10%,其次是杂环类化合物,分别为26.06%和29.20%,烯类、醇类、酮类在两种葵花籽油中的含量分别为9.56%、8.65%、4.48%及10.59%、7.47%、3.29%;脱壳压榨葵花籽油的风味与壬醛(2.63%)、(E)-2-庚烯醛(8.40%)、反式-2,4-癸二烯醛(4.00%)、正己醛(6.33%)、蘑菇醇(2.57%)、正戊醇(2.38%)的相关性较高,这些成分在脱壳压榨葵花籽油中含量更高且(E)-2-庚烯醛、正己醛对清香味及反式-2,4-癸二烯醛、蘑菇醇、正戊醇对脂香味具有一定贡献;带壳压榨葵花籽油的风味则与苯乙醛(1.43%)、正辛醛(2.01%)、己酸(2.73%)、醋酸(9.38%)的相关性较高,这些成分在带壳压榨葵花籽油中的含量更高且苯乙醛、正辛醛对油脂的甜味及己酸、醋酸对油脂的不良风味具有一定贡献;两种葵花籽油在焦糊味、油脂味、清香味等特征风味上具有差异,脱壳压榨葵花籽油的整体风味明显优于带壳压榨葵花籽油。脱壳炒籽压榨对提升浓香葵花籽油风味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脱壳 炒籽 浓香葵花籽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浓香和精炼葵花籽油加速氧化过程中综合品质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连四超 刘玉兰 +3 位作者 孙国昊 马宇翔 刘昌树 郑秀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4,103,共7页
对浓香葵花籽油、精炼葵花籽油及其分别添加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葵花籽油进行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试验,通过考察加速氧化期间4个葵花籽油样过氧化值、酸值、维生素E含量、甾醇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种... 对浓香葵花籽油、精炼葵花籽油及其分别添加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葵花籽油进行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试验,通过考察加速氧化期间4个葵花籽油样过氧化值、酸值、维生素E含量、甾醇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种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预测货架期、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变化的差异,以及TBHQ对两种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及其他综合品质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若以过氧化值达到相应葵花籽油国标限值作为评价指标,空白及添加TBHQ的浓香葵花籽油、空白及添加TBHQ的精炼葵花籽油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64、272、48、96 d;经21 d的加速氧化,上述4种葵花籽油中维生素E损失率分别为50.63%、23.72%、32.51%、17.82%,甾醇损失率分别为20.73%、13.22%、15.43%、8.30%;初始的浓香葵花籽油、精炼葵花籽油中分别检测出9类98种、9类91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分别为10.31、0.74 mg/kg,浓香葵花籽油中含量最高的是烯烃类物质(占46.94%),其次是杂环类物质(占31.23%),杂环类物质中主要是吡嗪类物质(占75.16%);精炼葵花籽油中含量最高的是烷烃类物质(占37.84%),其次是烯烃类物质(占35.14%),未检出杂环类物质;经21 d的加速氧化,空白浓香葵花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仅剩45种,其中的杂环类物质几乎损失殆尽,醛类和酮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空白精炼葵花籽油中醛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大幅升高(分别占65.20%、20.74%);添加TBHQ对葵花籽油的保质保鲜均有一定作用,但其分解产物叔丁基对苯醌导致葵花籽油中醌类物质含量大幅增加,对葵花籽油固有风味和品质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葵花籽 精炼葵花籽 Schaal烘箱法 氧化稳定性 预测货架期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浓香亚麻籽油制取工艺设计及生产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建林 柏云爱 +3 位作者 魏冰 石珊珊 姚建师 邱立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以30 t/d浓香亚麻籽油加工生产线为例,介绍了亚麻籽经高温烘炒、机械压榨、低温过滤的纯物理方法制取浓香亚麻籽油的工艺过程。概述了主要工序的操作要点及设备选型,分析了影响浓香亚麻籽油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调试中工艺设备存在的问... 以30 t/d浓香亚麻籽油加工生产线为例,介绍了亚麻籽经高温烘炒、机械压榨、低温过滤的纯物理方法制取浓香亚麻籽油的工艺过程。概述了主要工序的操作要点及设备选型,分析了影响浓香亚麻籽油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调试中工艺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其独特的生产工艺能够使制取的亚麻籽油产生浓郁的香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亚麻籽中天然的活性营养成分和特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浓香亚麻籽 烘炒 热榨 低温过滤
下载PDF
浓香茶子油的研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东平 方立中 +2 位作者 汤波 刘欣 蔡素军 《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以茶子为原料,经清理、剥壳、破碎、蒸炒、压榨等特种工艺加工制成浓香和对外贸易的茶子油。
关键词 浓香茶子 研制 工艺条件 食用
下载PDF
浓香葵花籽油加工工艺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易枚 刘尧刚 王忠强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0年第5期33-35,共3页
浓香葵花籽油的加工与普通葵花籽油的加工有一定的区别,前者要最大限度的获得葵花籽油的特殊香味,必须脱壳后压榨,降低毛油色泽,精炼工艺也与其他浓香油精炼不同,需要脱蜡处理。在浓香葵花籽油的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浓香葵花籽油... 浓香葵花籽油的加工与普通葵花籽油的加工有一定的区别,前者要最大限度的获得葵花籽油的特殊香味,必须脱壳后压榨,降低毛油色泽,精炼工艺也与其他浓香油精炼不同,需要脱蜡处理。在浓香葵花籽油的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浓香葵花籽油加工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合理,产品质量稳定,色香味俱全,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浓香葵花籽 压榨 精炼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压榨油茶籽油的风味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苏喜 黄艳慧 +1 位作者 吴优 王盈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0,共7页
研究了油茶籽制取浓香油茶籽油的最佳热处理方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6种不同热处理(蒸炒、微波加热、冷榨以及80~90℃下炒料10~20 min)后的压榨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和研究。结... 研究了油茶籽制取浓香油茶籽油的最佳热处理方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6种不同热处理(蒸炒、微波加热、冷榨以及80~90℃下炒料10~20 min)后的压榨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和研究。结果表明:6种热处理压榨油茶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物质(共占74%以上),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Z)-2-癸烯醛和正辛醇是6种不同热处理压榨油茶籽油的共同风味成分,正辛醇是初次从油茶籽油风味物质中鉴定的1种油茶籽原生态风味成分;油茶籽经传统蒸炒处理或80~90℃下炒料20 min处理会使压榨油茶籽油中产生大量的糠醛或糠醛衍生物,从而影响油茶籽油的食用安全和存储安全,而冷榨、微波加热以及80~90℃下炒料10~15 min处理的压榨油茶籽油中没有这些物质;在80~90℃下炒料15 min是获得浓香油茶籽油的最佳热处理方式,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压榨油茶籽油具有风味浓郁而柔和、兼具食用安全和生产安全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茶籽 浓香油茶籽 热处理 挥发性风味物质 糠醛 正辛醇 HS-SPME-GC-MS 电子鼻
下载PDF
浓香型菜籽油蒸炒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占剑峰 胡孝明 +2 位作者 刘瑞利 王蔚新 吴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1-195,共5页
以油菜籽为原料优化浓香菜籽油蒸炒工艺,考察蒸炒过程中的不同蒸炒温度、时间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对浓香菜籽油提取率和香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的蒸炒工艺为蒸炒温度150℃、蒸炒时间44 min、水分含量3.8%,在此条件下... 以油菜籽为原料优化浓香菜籽油蒸炒工艺,考察蒸炒过程中的不同蒸炒温度、时间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对浓香菜籽油提取率和香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的蒸炒工艺为蒸炒温度150℃、蒸炒时间44 min、水分含量3.8%,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77.63%,香味评分为93.40,浓香油经GC-MS分析,有11种挥发性成分是风味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 浓香油 香味
原文传递
不同还原糖对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张涛 袁博 +2 位作者 王志荣 田华 何东平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23,共4页
以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葵花籽油,研究3种还原糖单糖对于浓香葵花籽美拉德反应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糖是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葵花籽油的最佳还原糖单糖。并且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使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浓香葵花籽油的... 以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葵花籽油,研究3种还原糖单糖对于浓香葵花籽美拉德反应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糖是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葵花籽油的最佳还原糖单糖。并且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使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浓香葵花籽油的制备工艺。经验证试验,所制备的浓香葵花籽油感官评价综合得分可达5.0分。同时经过品质检测后,其品质参数达到国家一级葵花仁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糖 美拉德反应 浓香葵花籽 感官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