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经验整理
1
作者 杨华娣 俞鉴玲 +2 位作者 李慧 陆申奕 张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6-458,464,共4页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从月经有无先后失期、经血色量如何、痛在经行前后三方面进行辨证。文献所记载的痛经证型共8种,分别为血气虚证、血虚有滞证、血虚有寒证、血虚有热证、冲任不足证、肝气郁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以“温通清化、调和血气”为治则。浙派中医发扬命门学说,擅用温药,记载痛经要药10味,分别为凌霄花、白芍、马鞭草、玄胡、京三棱、鹿角、阳起石、白头翁根、莲房、荷叶。[结论]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从“气血”立论,“温补”“清化”以治本,“调畅气血”为根本,以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痛经 中医学术挖掘 经验整理 学术流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经验探析
2
作者 杨伟吉 吴蔚波 +2 位作者 彭甜 章家菡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研究浙派儿科学术特点,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陈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诊疗...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研究浙派儿科学术特点,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陈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诊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可概括为融通中西,谨守病机;四望一听,尤重望诊;分期论治,善用和清;用药轻灵,顾护脾胃。所列案例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案例,急性感染期解表清里,迁延反复期益气养阴,缓解恢复期补肺健脾,疗效显著。[结论]陈师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治经验,不仅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更是对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疾病 浙派中医儿科 小儿 临床经验 医案 陈华
下载PDF
浙派中医冯兆张诊治阳痿病学术思想探析
3
作者 闫译 刘磊 +6 位作者 钱文君 崔云 王莉 叶有骏 钱鑫 张婷 徐新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冯氏推崇“命门”学说,尤其重视阴阳水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在方脉阳痿篇详细论述了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受损可为病痿前兆,而多种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郁火阻滞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治疗上列举诸多方药,注重补益阴阳,且以丸剂为主,药物送服多以酒、姜汤、盐汤等,并记载了分时采用不同汤剂送服的方法及分节气服药的方法,颇具特色。[结论]冯氏对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论述颇详,认识特色鲜明,其学术思想对当今阳痿病的治疗亦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兆张 《冯氏锦囊秘录》 阳痿 学术思想 浙派中医 命门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浙派中医张氏内科《伤寒论》组方用药法度释微
5
作者 陈松鹤 张子言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浙派中医张氏内科作为宁波地区的中医流派之一,从清末传承至今已至四代,现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遗存丰富,在《伤寒论》的研究上具有独到见解。本文从辨证思想、理法方药、遣药配伍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伤寒论》组方用药法度进... 浙派中医张氏内科作为宁波地区的中医流派之一,从清末传承至今已至四代,现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遗存丰富,在《伤寒论》的研究上具有独到见解。本文从辨证思想、理法方药、遣药配伍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伤寒论》组方用药法度进行简要概述,并结合张氏内科泻心汤类运用经验为例,举隅临证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张氏内科 伤寒论 泻心汤类 经验勾玄 理论探微
原文传递
浙派中医章氏伤科正骨经验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夏卫 何生 +4 位作者 章鸣 胡玉祥 蔡国荣 金海兵 张金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系统挖掘、总结章氏伤科正骨学术经验,丰富章氏伤科学术思想,传承中医骨伤特色。[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收集整理章氏伤科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相关古代骨伤医籍,结合章氏后人访谈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章氏伤科... [目的]系统挖掘、总结章氏伤科正骨学术经验,丰富章氏伤科学术思想,传承中医骨伤特色。[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收集整理章氏伤科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相关古代骨伤医籍,结合章氏后人访谈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章氏伤科正骨经验与特色。[结果]浙派中医章氏伤科谨守“和合”学术思想,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功能锻炼”正骨理论及实践经验。其正骨手法强调法正术柔,可概括为“四字”“十法”“三要素”;用药详辨证,重气血,注重陈伤防治,突出“破血、和血、养血”三期用药原则;功法遵循“筋骨互用并重,动静互补平衡”原则,提出骨折三期筋骨动静辨证理念,并创立“十二经筋拉伸功法”。[结论]明晰章氏伤科正骨经验与特色,对充实浙江中医骨伤流派学术内涵,推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章氏伤科 正骨经验 和合 学术思想 正骨特色
下载PDF
浙派中医章氏伤科筋伤经验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夏卫 何生 +4 位作者 章鸣 胡玉祥 朱圣斌 蔡国荣 江帆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诊治筋伤的学术经验,丰富章氏伤科学术思想,弘扬浙江中医骨伤流派。[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收集整理章氏伤科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相关古代骨伤医籍,结合章氏后人访谈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诊治筋伤的学术经验,丰富章氏伤科学术思想,弘扬浙江中医骨伤流派。[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收集整理章氏伤科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相关古代骨伤医籍,结合章氏后人访谈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章氏伤科诊治筋伤的经验与特色。[结果]章氏伤科论治筋伤以“和合”学术思想为总则,识病强调“一体三辨”,建立了以整体观为核心,辨病、辨证、辨位相结合的理论体系;治病推崇“杂合以治,法推综合”,提出“内调脏腑气血,外治筋骨经络”的治疗准则,其用药重气血,顾兼邪,分部位,突出“破、和、养”三期辨证用药原则,其针法注重“气血经筋骨同治”,其理筋手法强调“三精”原则,并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理筋十法,其功法遵循“筋骨互用、动静互补”理念,创立“十二经筋拉伸功法”;防病注重“防治结合,心身同治”,提出“筋伤十八字防治法则”。[结论]章氏伤科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筋伤理论体系,进一步充实了章氏伤科学术内涵,对推动浙派中医和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章氏伤科 筋伤 学术思想 学术经验 理论体系 和合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宇滢 包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60-766,共7页
[目的]分析与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期刊数据库及书籍中近40年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运用中医药治疗崩漏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所涉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及... [目的]分析与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期刊数据库及书籍中近40年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运用中医药治疗崩漏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所涉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及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和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筛选出方剂220首,涉及中药213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生地黄等,药物性味以性寒,味苦、甘、辛居多,主入肝、脾、肾三经,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治疗崩漏的新处方8个。[结论]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诊治崩漏谨遵虚、热、瘀为纲,肝脾肾并重,气血并调,以补血活血、补气健脾、清热凉血、平抑肝阳和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与中医理论基本一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及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妇科流 崩漏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下载PDF
浙派中医赵献可治疗女科病用药规律与特色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松鹤 黄利兵 陆义真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7期41-45,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浙派中医赵献可治疗女科病用药规律与特色。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SPSS Modeler等软件,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赵献可《邯郸遗稿》所载女科病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浙派中医赵献可治疗女科病用药规律与特色。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SPSS Modeler等软件,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赵献可《邯郸遗稿》所载女科病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222首,中药223味。其中频次≥20的中药有19味,排在前5的分别为甘草、当归、川芎、茯苓、人参;四气频次中温性药最高,其次是平性药、寒性药等;五味频次统计中辛味最高,其次是甘味、苦味等。归经排在前五位分别为脾、肺、心、肝、胃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频次≥30的组合有21组,药物组方规律分析得出1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赵献可治疗女科病方剂以甘辛温补为主,重视肝脾、肝肾的调治,并配合疏肝、清肝、抑肝等治法,可为临床治疗女科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科病 赵献可 浙派中医 《邯郸遗稿》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浙派中医”骨伤学家肖鲁伟辨治“髓系骨病”的学术经验 被引量:18
10
作者 胡雪琴 金红婷 +1 位作者 肖鲁伟 童培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071-1073,1082,共4页
[目的]总结肖鲁伟从医40余年的临床学术经验。[方法]肖鲁伟主任中医师为'浙派中医'骨伤学科的领航人,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适逢浙江中医药大学60周年华诞,对其访谈记录、医案整理、科研成果的系统挖掘,剖析... [目的]总结肖鲁伟从医40余年的临床学术经验。[方法]肖鲁伟主任中医师为'浙派中医'骨伤学科的领航人,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适逢浙江中医药大学60周年华诞,对其访谈记录、医案整理、科研成果的系统挖掘,剖析其学术脉络与学术思想。[结果]肖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骨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等骨伤疾病,创新性提出'髓系骨病'的概念,总结得出'诸骨病萎,皆属于髓',并在'髓系骨病'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系统构建了'髓系骨病'理论体系。[结论]肖鲁伟主任传承不泥古,发扬不离中,发皇古义,融合中西,坚持在骨伤领域实践并推荐中医药现代化,为浙派骨伤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鲁伟 浙派中医 名老中医 髓系骨病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下载PDF
论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华 赵文坛 +4 位作者 陈健 李岚 桑杲 董继业 矫金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目的]追溯浙派中医儿科源流,梳理古今传承脉络,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方法]通过史料考证、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名家走访等方法,从探究古今医家儿科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并结合浙江地域特点,归纳总结浙派中医儿科的学... [目的]追溯浙派中医儿科源流,梳理古今传承脉络,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方法]通过史料考证、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名家走访等方法,从探究古今医家儿科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并结合浙江地域特点,归纳总结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并探讨其传承方式及发展模式。[结果]浙派中医儿科受钱乙、金元各家尤其是朱丹溪学术的影响,同时结合浙江湿热地理环境因素特点,通过家传以及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和院校教育、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等现代传承模式,形成了“因人因地制宜,擅长滋阴清热;重视后天之本,强调健运脾胃;详辨虚实夹杂,巧用和解之法;注重风邪为病,善用祛风之药”的临床诊疗学术特色。[结论]浙派中医儿科的四大学术特色,为流派学术思想的凝练及流派优势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传统师带徒方式的基础上结合院校教育并开展名医工作室建设的传承模式,更有利于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儿科 传承 学术特色 滋阴清热 健运脾胃 和法 中医工作室
下载PDF
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临床运用特色探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陶敏 董逸翔 +1 位作者 赵文坛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总结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历史源流,以及在脾胃学术思想基础上的临证运用特色。[方法]通过对浙派中医儿科史料、相关中医古籍的仔细研读,并参阅现代浙派中医儿科名医的论文、论著,结合笔者对中医经典及中医学术的思考,... [目的]总结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历史源流,以及在脾胃学术思想基础上的临证运用特色。[方法]通过对浙派中医儿科史料、相关中医古籍的仔细研读,并参阅现代浙派中医儿科名医的论文、论著,结合笔者对中医经典及中医学术的思考,总结、概括浙派中医儿科脾胃学术思想的历史源流及浙派中医儿科名医的临证运用特色。[结果]浙派中医儿科继承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钱乙、朱丹溪、叶天士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经研究提炼,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证运用的四大特色可归纳为:调补脾胃忌呆滞,临证用药宜轻灵,四旁诸疾治中洲,重视饮食有节制。[结论]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临证运用特色对儿科临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充实浙派中医儿科学术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中医儿科 脾胃 学术思想 历史源流 临证运用特色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源流与学术特色 被引量:4
13
作者 管家齐 宋捷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色。[方法]以文献研究、人文古迹及遗址考证等方法,疏理分析历史人物,总结归纳学术思想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至8000年前,据初步统计历代浙派中医本草学派著书约一百...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色。[方法]以文献研究、人文古迹及遗址考证等方法,疏理分析历史人物,总结归纳学术思想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至8000年前,据初步统计历代浙派中医本草学派著书约一百七十余部,代表人物有桐君、范蠡、魏伯阳、陈藏器、陈师文、卢复、张志聪、吴仪洛、赵学敏等。学术思想特色为注重创新、经世致用、尊经重典、药用鲜清。[结论]浙江地区药材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古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习,所以历代浙江地区本草名人辈出,著述汗牛充栋,并逐惭形成具有创新致用尊经药鲜等自身学术思想特色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传统药物学 本草学 源流 学术特色 代表人物 中医
下载PDF
浙派中医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素特征与月经异常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静 丁洁 张翼宙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0期140-142,146,共4页
目的分析浙派中医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素特征与月经异常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0例,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将其与舌象、脉象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中医证素特征,... 目的分析浙派中医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素特征与月经异常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0例,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将其与舌象、脉象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中医证素特征,治疗前月经周期第2~4天早晨抽取所有患者的5 mL空腹静脉血,对其外周血血清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分析其与月经异常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结果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患者的LH/FSH均显著高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淤血质、阴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患者的血清E2、PRL水平显著高于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淤血质、阴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的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痰湿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淤血质、阴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素特征与性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5)。结论浙派中医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素特征与月经异常情况无关,与性激素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证素特征 月经异常情况 性激素水平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肝硬化腹水特色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美香 吴小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7期39-40,共2页
通过对浙派中医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文献的整理,探讨朱丹溪对臌胀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朱丹溪对臌胀病的治疗特色,认为朱溪对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认识,已经与现代临床的认识有很大的一致性,朱丹溪治疗臌胀... 通过对浙派中医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文献的整理,探讨朱丹溪对臌胀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朱丹溪对臌胀病的治疗特色,认为朱溪对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认识,已经与现代临床的认识有很大的一致性,朱丹溪治疗臌胀病的经验,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朱丹溪 臌胀 腹水
下载PDF
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建华 陈健 +3 位作者 吴建浓 潘磊 宋巧玲 丁曦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第6期461-462,共2页
通过开设“浙派中医”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融入“浙派中医”元素,“见习医生制”过程中实践流派传承,见习、实习阶段,建立流派师承模式,形成了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建立了兼顾流派传承的高质量师资队伍,使我们... 通过开设“浙派中医”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融入“浙派中医”元素,“见习医生制”过程中实践流派传承,见习、实习阶段,建立流派师承模式,形成了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建立了兼顾流派传承的高质量师资队伍,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强,兼顾流派传承的拔尖型中医本科人才,不仅受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而且可在其他学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传承理念 本科教育 改革 实践
下载PDF
浙派中医高鼓峰“不得见病治病”医案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小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总结明末清初浙派中医高鼓峰治病多奇中的经验。[方法]通过对高鼓峰《四明医案》《四明心法》的文献整理研究,总结高鼓峰的治病经验和特色。[结果]高鼓峰的许多医案都体现了"不得见病治病"的治疗特色,如不得见血止血,... [目的]总结明末清初浙派中医高鼓峰治病多奇中的经验。[方法]通过对高鼓峰《四明医案》《四明心法》的文献整理研究,总结高鼓峰的治病经验和特色。[结果]高鼓峰的许多医案都体现了"不得见病治病"的治疗特色,如不得见血止血,不得见汗止汗,不得见热清热,不得见酸制酸,不得见秘通秘,不得见滞通滞等,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避免误诊坏证。[结论]高鼓峰"不得见病治病"的治疗经验,体现了中医治病重视审病求因、治病求本的特点,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鼓峰 见病治病 经验 浙派中医 四明医案 四明心法
下载PDF
浙派中医对中医药学术进步的贡献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建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10期703-705,共3页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钟灵毓秀,华物天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已揭开浙江历史的序幕。自跨湖桥文化开始,后经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春秋时期的“越文化”,尤其宋室南迁以降,历元明清,以至近世,浙江...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钟灵毓秀,华物天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已揭开浙江历史的序幕。自跨湖桥文化开始,后经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春秋时期的“越文化”,尤其宋室南迁以降,历元明清,以至近世,浙江人文荟萃,经济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中医学术发掘 中医医史文献
下载PDF
如何在中国医学史教学中体现浙派中医特色
19
作者 吴小明 郑洪 朱德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9期13-14,共2页
浙派中医是中国医学史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浙派中医发展的史实,浙江地理、气候因素对浙江地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响,浙江医家诊疗特色和制方用药特点,浙江地方中草药等几个方面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医学"因时制宜""... 浙派中医是中国医学史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浙派中医发展的史实,浙江地理、气候因素对浙江地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响,浙江医家诊疗特色和制方用药特点,浙江地方中草药等几个方面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医学"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三因制宜"的辨证特色,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中国医学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从“三因制宜”探讨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文坛 陶敏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从“三因制宜”角度阐述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名家走访等方法,以“因地、因人、因时制宜”为切入点,探究浙派中医儿科根据地理环境、人文形质、时令季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法,由此形成的学术... [目的]从“三因制宜”角度阐述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名家走访等方法,以“因地、因人、因时制宜”为切入点,探究浙派中医儿科根据地理环境、人文形质、时令季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法,由此形成的学术特色。[结果]浙派中医儿科从浙江地域环境及疾病发病特点出发,对温热疾病多有发挥,善用清热;围绕浙江人群形质特点,注重阴虚形质,继承发扬先贤的滋阴理论,擅长滋阴;以《时病论》为代表,开启时病诊治研究,并创新使用四时穴位贴敷、冬令膏方等,内外合治,充分发挥治未病理念。[结论]浙派中医儿科因地制宜,重视温热疾病,善用清热之法;因人制宜,注重人群形质,擅长益气养阴;因时制宜,强调未病先防,运用内外合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浙派中医 儿科 滋阴 清热 内外合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