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贝母提取液在大鼠尿液、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分析
1
作者 宗政 胡扬 +6 位作者 王昊 王金宏 杨波 胡玲玲 程斌 周爱珍 李文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7-583,共7页
目的 分析浙贝母提取液在大鼠尿液、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方法 UPLC-Q-TOF-MS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 目的 分析浙贝母提取液在大鼠尿液、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方法 UPLC-Q-TOF-MS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 在大鼠尿液中共检测出化学成分28种,其中原型成分19种,代谢产物9种;在大鼠粪便中共检测出化学成分53种,其中原型成分37种,代谢产物16种,去除重复后,共检测出化学成分66种,其中原型成分45种,代谢产物21种;粪便、尿液中共有原型成分24种,粪便中独有成分15种,尿液中独有成分6种;粪便、尿液中共有代谢成分6种,粪便中独有成分11种,尿液中独有成分4种。浙贝母主要活性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代谢途径包括Ι相代谢(羟基化、氧化脱氢、还原加氢)、Ⅱ相代谢(硫酸化)。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简单可行,可用于解析浙贝母体内过程,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提取液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尿液 粪便 UPLC-Q-TOF-MS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浙贝母-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侯鹏霄 樊茜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浙贝母-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查找浙贝母和山慈菇这两味中药的活性成分,检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将各作用靶点转换成基因...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浙贝母-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查找浙贝母和山慈菇这两味中药的活性成分,检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将各作用靶点转换成基因通用名。在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分别筛选和甲状腺癌有关的靶点,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把得到的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及核心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及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浙贝母-山慈菇药对调治甲状腺癌的核心成分有10种,其潜在的作用靶点有75个;数据库筛选出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疾病作用靶点2357个,甲状腺癌疾病核心靶点96个,其中NPM1、HSPA5、HDAC5等基因较为关键。GO功能富集分析细胞组分主要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有关,分子功能主要与组蛋白脱乙酰酶结合有关,生物过程主要与调节细胞对压力的反应有关。KEGG信号通路富集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凋亡、剪接体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浙贝母-山慈菇药对干预甲状腺癌的机制包含多靶点、多通路,可为后续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浙贝母-山慈菇 药对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离土浙贝母贮藏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林旭东 董翼飞 +1 位作者 凌建刚 朱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09,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离土浙贝母贮藏品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浙贝母为试材,将浙贝母分别置于0、5、10和20℃四个温度下贮藏90 d,研究浙贝母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失重、感官品质、色泽、硬度、总多糖、生物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离土浙贝母贮藏品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浙贝母为试材,将浙贝母分别置于0、5、10和20℃四个温度下贮藏90 d,研究浙贝母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失重、感官品质、色泽、硬度、总多糖、生物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90 d,0℃贮藏的浙贝母失重率仅为7.17%,显著低于5、10和20℃(9.92%、19.77%和30.28%)(P<0.05);与5、10和20℃相比,0℃贮藏更好地保持浙贝母的色泽、硬度、总多糖含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与5、10和20℃相比,0℃贮藏有效抑制了MDA含量上升,延缓了浙贝母鳞茎的衰老进程;同时0℃贮藏有效抑制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而且有利于SOD维持较高的活性。与5、10和20℃相比,0℃贮藏的浙贝母品质保持得最好。本研究为浙贝母离土贮藏提供了方法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贮藏温度 保鲜 贮藏特性 酶活性
下载PDF
浙贝母逆转恶性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万青 董语迪 罗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肿瘤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出现会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有效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浙贝母具有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常用于白血病、乳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浙贝母中的化学成分可通过抑制P-... 肿瘤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出现会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有效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浙贝母具有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常用于白血病、乳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浙贝母中的化学成分可通过抑制P-糖蛋白(P-gp)的表达、减少药物外排、增加胞内药物浓度等机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实现其逆转耐药的作用;亦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增加肿瘤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现通过对近年来浙贝母化学成分及其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浙贝母的深入研究,为后续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恶性肿瘤 逆转耐药 生物碱
下载PDF
磐安县一季药材两季粮种植模式技术要点--以浙贝母-玉米-小番薯模式为例
5
作者 陈江 周巧钰 +2 位作者 石红静 孔惠东 黄鑫 《湖北植保》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磐安县冷水镇畈潘潭村进行了浙贝母-玉米-小番薯模式田间试验,一季药材两季粮的轮作方式消除了贝母轮作障碍,相比一季药材一季粮(浙贝母-...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磐安县冷水镇畈潘潭村进行了浙贝母-玉米-小番薯模式田间试验,一季药材两季粮的轮作方式消除了贝母轮作障碍,相比一季药材一季粮(浙贝母-西瓜和浙贝母-甜玉米-秋大豆)轮作方式,平均产值增加约6000元/667m^(2)。通过旱地新三熟种植试验,探究了适合磐安县高效种植业发展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药粮轮作 连作障碍 磐安县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探讨薏苡仁—浙贝母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明 刘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18-1126,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配合分子对接验证,探讨薏苡仁—浙贝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薏苡仁、浙贝母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5个疾病数据库,包括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配合分子对接验证,探讨薏苡仁—浙贝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薏苡仁、浙贝母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5个疾病数据库,包括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对应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薏苡仁—浙贝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靶点。Cytoscape软件用于成分与靶点间的网络构建与分析。作用靶点的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完成。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并筛选核心靶点。Autodock Vina软件用于分子对接,对核心靶点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筛选出薏苡仁—浙贝母活性成分7个,对应作用靶点12个,进一步经拓扑分析筛选出CASP3、CASP8、PTGS2、JUN、PPARG共5个核心靶点。KEGG分析显示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白细胞介素-17、P53、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证实,核心靶点与对应活性成分间均有较好的结合稳定性。结论薏苡仁—浙贝母主要通过炎症及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实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浙贝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吴煜运用清半夏、制天南星、浙贝母为主方治疗肝癌的经验
7
作者 梁碧颜 董晓佳 +5 位作者 王连美 郝腾腾 吴娇 周芮 赵汉青 吴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151-153,196,共4页
“痰”的发生与先天禀赋和后天多种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精血津液等物质,津液停积凝聚的水饮有关。痰的形成过程由于脏腑气化功能受阻影响津液的运行与排泄。肝癌与痰生成有密切关系。吴煜教授认为,“痰”是肝癌中医病因一个重要的致病因... “痰”的发生与先天禀赋和后天多种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精血津液等物质,津液停积凝聚的水饮有关。痰的形成过程由于脏腑气化功能受阻影响津液的运行与排泄。肝癌与痰生成有密切关系。吴煜教授认为,“痰”是肝癌中医病因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是肝癌的发展及转移等过程中必要因素和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化痰法是肝癌中医治疗中贯穿始终的治疗原则。肝癌发生以痰浊为邪,内有坚癖,津液留结便可形成痰浊,痰浊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久则成结形成癌肿,治疗上宜化痰散结消癌肿。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清半夏、制天南星、浙贝母为治疗肝癌的主方,其中清半夏、制天南星燥湿化痰,消有形之癌块,浙贝母化痰散结,攻有形之癌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清半夏 制天南星 浙贝母 吴煜
下载PDF
不同规格浙贝母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体外溶出度比较
8
作者 钱爱军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对比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采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不同状态下的浙贝母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溶... 目的对比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采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不同状态下的浙贝母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溶出量,并对其溶出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超微粉、粗粉和饮片在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累计体外溶出度分别为90.25%、82.29%、33.65%,超微粉明显高于粗粉和饮片,且达平衡浓度仅需5 min。结论浙贝母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能明显被超微粉技术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超微粉 粗粉 饮片 生物碱 体外溶出度 HPLC-ELSD
下载PDF
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卢琪 薛淑静 +1 位作者 杨德 李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共7页
本文综合对比了同产区同生长周期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总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核苷与核碱基等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与湖北贝母相比,浙贝母成熟鳞茎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及较高的... 本文综合对比了同产区同生长周期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总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核苷与核碱基等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与湖北贝母相比,浙贝母成熟鳞茎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及较高的总酚、总黄酮、DPPH值、FRAP值和ABTS值。另一方面,湖北贝母成熟鳞茎中的核苷、核碱基以及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浙贝母(P<0.05),并且湖北贝母成熟鳞茎对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累积能力显著优于浙贝母(P<0.05)。DSC数据显示浙贝母鳞茎粉末具有较低的T_(0)、T_(p)、T_(c)值和较高相变焓值ΔH,结合其高直链淀粉含量,推测浙贝母成熟鳞茎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比湖北贝母更加紧密有序。总之,湖北贝母与浙贝母成熟鳞茎的成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贝母在功能食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浙贝母 成分含量 理化性质 对比分析
下载PDF
3种干燥方式对浙贝母淀粉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泽兰 董云哲 +3 位作者 林宏峻 董莉莉 潘萍萍 王忠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9,共10页
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浙贝母淀粉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红外热风干燥处理浙贝母鳞茎,用酶法提取淀粉,进行基本组分(水分、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和理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 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浙贝母淀粉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红外热风干燥处理浙贝母鳞茎,用酶法提取淀粉,进行基本组分(水分、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和理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凝沉性和老化值)测定,并进行SEM、LS粒度分布、FTIR、XRD、DSC分析。真空冷冻干燥组淀粉质量分数最高,对淀粉颗粒的损害最小,抗凝沉性最强;红外热风干燥组粒度体积与表面积占比最大,溶解度最低,凝沉性、结晶度最高,冻融稳定性最佳;3种干燥方式中淀粉膨胀度与透明度无显著差异,真空冷冻干燥更适合于浙贝母淀粉资源的利用与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干燥方式 淀粉 结构与功能特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及ArcGIS预测浙贝母适生区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贝贝 汤璐璐 +3 位作者 王俪桦 杜伟锋 葛卫红 李昌煜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5期159-164,共6页
目的:研究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生态适宜性,为其产地适宜性区域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实地采样及文献查询,得到47个浙贝母分布点数据,通过百度拾取坐标系统确定分布点经纬度坐标,结合19个生物气候因子... 目的:研究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生态适宜性,为其产地适宜性区域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实地采样及文献查询,得到47个浙贝母分布点数据,通过百度拾取坐标系统确定分布点经纬度坐标,结合19个生物气候因子、4个(10月至次年6月)单月数据(降水量、太阳辐射、最低温、最高温),3个地形因子及10个土壤因子,采用MaxEnt数学模型和ArcG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浙贝母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7%,其中高适生区占0.7%,中适生区占4.3%,低适生区占9.7%。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三个省份,集中在三省交界处。影响浙贝母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12月最低温度(Tmin12)、5月最低温度(Tmin5)、3月降雨量(Prec3)、11月降雨量(Prec11)、降雨量季节性变异系数(Bio15)、5月太阳辐射(Srad5)。结论:该研究可为浙贝母产地适宜性区域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生态适宜性 环境因子 MAXENT ARCGIS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浙贝母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薛燕 王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利用RP-H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的浙贝母类药材中的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浙贝宁的含量。方法:Xterra RP18色谱柱(3.9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NH4HCO3(pH10.10),梯度洗脱,以ELSD检测。结果:浙贝母碱在0.12... 目的:利用RP-H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的浙贝母类药材中的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浙贝宁的含量。方法:Xterra RP18色谱柱(3.9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NH4HCO3(pH10.10),梯度洗脱,以ELSD检测。结果:浙贝母碱在0.12~24.0μg,去氢浙贝母碱在0.13~26.0μg,浙贝宁在0.16~31.0μg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98.2%,96.5%;RSD分别为1.3%,1.7%,2.2%。结论:本方法用于测定浙贝母药材中的主要生物碱浙贝母碱、去氢贝母碱、浙贝宁的含量简便、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浙贝母 去氢浙贝母 浙贝宁 HPLC-ELSD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周水灯 孙健 +4 位作者 江建铭 邵将炜 邓惠敏 邵清松 王志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6-764,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人工栽培。【方法】2021年10月在浙江杭州,以‘浙贝3号’‘Zhebei 3’品种为材料,设置缺失基肥、种肥、腊肥、苗肥、花肥的处理组和全肥、无肥的对照组...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人工栽培。【方法】2021年10月在浙江杭州,以‘浙贝3号’‘Zhebei 3’品种为材料,设置缺失基肥、种肥、腊肥、苗肥、花肥的处理组和全肥、无肥的对照组,测定不同生育期‘浙贝3号’植株的株高、鲜质量、叶片大小等形态指标和可溶性糖、丙二醛、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2022年5月倒苗后采收鳞茎,统计产量,测定醇浸出物、生物碱等品质指标,测定栽培前后‘浙贝3号’鳞茎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变化。【结果】相比全肥对照组,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缺失苗肥、花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分别显著下降19.15%和21.58%(P<0.05),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质量分数总和分别显著下降30.76%和15.38%(P<0.05)。相比种鳞茎,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氮、钾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缺失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氮、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缺失苗肥、花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氮、磷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基肥、种肥、腊肥缺失处理对‘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基肥充足条件下可适当减少出苗前施肥;苗肥、花肥的缺失会导致‘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所以在苗期、花期应当及时、足量保证适当类型肥料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生育期 施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
14
作者 唐瑞 杜伟锋 +6 位作者 孙贝贝 赵明方 李亚飞 方可儿 张海瑞 李昌煜 葛卫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17-2322,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方法采用UV-Vis、HPLC-ELSD、HPLC-DAD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水溶性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总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方法采用UV-Vis、HPLC-ELSD、HPLC-DAD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水溶性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总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质量。结果浙江产浙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均高于湖南安化、湖北宜昌产,其中舟山产样品中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总生物碱含量,象山产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浙江产地样品中。结论浙江产浙贝母质量较好,以舟山、象山产更明显。本实验可为该药材采购产地选择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产地 总生物碱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水溶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下载PDF
杀菌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田间药效调查方法比较
15
作者 柳采秀 张楠 +3 位作者 吴长兴 聂东兴 徐笔奇 苍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4-258,共5页
为探索杀菌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的准确、高效、方便的药效调查方法,选择生产中常用的嘧霉胺、唑醚·氟酰胺、氟菌·肟菌酯3种杀菌剂,采用叶片病斑分级、整株病斑分级、整株病叶率分级、茎秆发病率、茎秆发病分级5种调查方法,对... 为探索杀菌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的准确、高效、方便的药效调查方法,选择生产中常用的嘧霉胺、唑醚·氟酰胺、氟菌·肟菌酯3种杀菌剂,采用叶片病斑分级、整株病斑分级、整株病叶率分级、茎秆发病率、茎秆发病分级5种调查方法,对比不同方法对防治效果评价的影响。5种调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叶片病斑分级法样本量大,采集数据多,其结果更接近实际;整株病斑分级法相对简便,可增加植株的取样量,使样本更具代表性,但操作中易产生判断误差;整株病叶率分级法和茎秆发病率法简便,但会放大病害的危害程度,高估或低估药剂防治效果;茎秆发病分级法结合病斑大小、形状等特征能较准确地评价植株发病情况。采用不同评价方法,3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表现较一致,唑醚·氟酰胺和氟菌·肟菌酯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在75.22%~88.83%、68.87~86.82%之间,而嘧霉胺的防治效果略差(57.86%~7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灰霉病 杀菌剂 药效调查方法
下载PDF
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16
作者 卢诗雨 温思思 +3 位作者 杭群莺 祁依佳 朱振洪 赵伟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35-842,851,共9页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目的]明确浙贝母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病组织分离法,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真菌,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翻译延伸因子-1a(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a,TEF-1a)和微管蛋白基因(tubulin gene,TUB)并双向测序,经DNAMAN 9.0软件拼接后利用基本局部对齐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进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真菌种类,采用菌饼接种寄主植物和组培苗的柯赫氏法检测致病性,以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室内筛选病原真菌的有效杀菌剂。[结果]从浙贝母叶斑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1种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分离物的ITS、TEF-1a和TUB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Diaporthe eres(无性型为Phomopsis oblonga,P.oblong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73%和96.95%(登录号:LC342971、MW804672、MT561360)。在间座壳属中,分离物与P.oblonga的亲缘关系最近。该菌株接种浙贝母植株和组培苗后诱发浙贝母叶斑病。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异菌脲、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咪鲜胺对该真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分别为0.174、0.084、1.092、0.041、0.619和0.004μg·mL^(-1);6种杀菌剂对P.oblonga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咯菌腈和异菌脲。[结论]本研究证实,P.oblonga是浙贝母叶斑病病原真菌,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是防治浙贝母叶斑病的有效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叶斑病 分子鉴定 病原真菌 Phomopsis oblonga 杀菌剂筛选 咪鲜胺
下载PDF
浙贝母给药后大鼠尿液、粪便的预处理及稳定性
17
作者 王昊 宗政 +3 位作者 胡玲玲 王金宏 胡扬 程斌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59-267,共9页
对大鼠灌胃浙贝母后的尿液、粪便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筛选,并对其经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冻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UPLC-Q-TOF-MS技术建立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的含药和空白尿液与粪便的图谱,对5种尿液样品预处理方法和4种粪便样品预... 对大鼠灌胃浙贝母后的尿液、粪便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筛选,并对其经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冻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UPLC-Q-TOF-MS技术建立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的含药和空白尿液与粪便的图谱,对5种尿液样品预处理方法和4种粪便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考察筛选,并对尿液和粪便样品经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冻存0、3、5、7、10、15 d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乙腈沉淀蛋白法为尿液和粪便样品的最佳预处理方法,经前处理和未经前处理冻存15 d的含药尿液和粪便样品稳定性良好.本实验为后续尿液与粪便中的成分分析及体内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尿液 粪便 处理方法 稳定性
下载PDF
毛竹根系、新鲜枝叶、凋落物及土壤浸提液对浙贝母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海平 叶根华 李伟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57,共10页
【目的】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新鲜枝叶、凋落物及土壤浸提液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的化感作用,筛选毛竹-药用植物复合经营体系的适生经济物种。【方法】选择药用植物浙贝母作为目标植物,开展不同质量浓度(0.005... 【目的】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新鲜枝叶、凋落物及土壤浸提液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的化感作用,筛选毛竹-药用植物复合经营体系的适生经济物种。【方法】选择药用植物浙贝母作为目标植物,开展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0、0.020、0.050和0.100 kg·L^(-1))毛竹(根系、新鲜枝叶、凋落物和0~20 cm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试验。【结果】①根系浸提液对浙贝母的生长性状(株高、生物量和叶面积)、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药效成分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效应。②新鲜枝叶、凋落物和土壤浸提液对浙贝母生长性状、光合色素和药效成分表现为促进作用,提高了叶面积的同时亦可提升直射光和漫射光的吸收能力,有利于浙贝母在弱光环境下生长;浙贝母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在这3种浸提液处理下,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同时增加了表观量子效率,降低了光补偿点,表明毛竹浸提液改变了浙贝母对光能的利用率和光强吸收范围。③根系浸提液对浙贝母的化感综合效应最强,土壤浸提液最弱。④高质量浓度根系浸提液处理时,浙贝母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表明浙贝母受到一定的环境胁迫。【结论】浙贝母可适应除高质量浓度根系浸提液外的其他浸提液浇灌,且可提升生物量和药效成分。建议开展整地作业,清理毛竹林死根鞭,有利于浙贝母的优质生长。图1表5参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光合作用 化感作用 林下经济 复合经营
下载PDF
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雪梅 李迪帅 +4 位作者 蒋征 叶海军 严辉 瞿城 吴啟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92,共9页
目的:探究施用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蛴螬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浙贝母鳞茎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三菌合剂“宁盾”(S1、S2、S3)、常规化学药剂(40%辛硫磷乳油,CG)四个组,... 目的:探究施用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蛴螬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浙贝母鳞茎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三菌合剂“宁盾”(S1、S2、S3)、常规化学药剂(40%辛硫磷乳油,CG)四个组,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CK),进行试验。结果:菌剂处理的三个组(S1、S2、S3)的浙贝母植株各外观性状指标大多比CK、CG组高,且CG组略高于CK组。S1、S2、S3三个组的鳞茎受蛴螬的危害较CK、CG组明显降低,且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同时S1、S2、S3三个组的生物碱含量及土壤中的速效钾、有效磷和电导率明显高于CK组,但与CG组差异不大。S2组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CK组显著提高,与CG组无显著差异。S1、S2、S3三组土壤细菌中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CK、CG组有所提高。S1、S2、S3三组土壤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较CK组有所提高,较CG组有所降低。结论:施用生防菌剂能够防治蛴螬、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和改善其品质,并能提高土壤营养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为在浙贝母生产中合理应用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生防菌剂 质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浙贝母外观品质等级区分
20
作者 董成烨 李东方 +4 位作者 冯槐区 龙思放 奚特 周芩安 王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1-892,共12页
为区分浙贝母外观品质等级,本研究利用数字电子眼系统及图像标注工具构建浙贝母数据集,选择若干统计学习算法和目标检测算法在该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目标检测算法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YOLO-X所得模型的效果最佳... 为区分浙贝母外观品质等级,本研究利用数字电子眼系统及图像标注工具构建浙贝母数据集,选择若干统计学习算法和目标检测算法在该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目标检测算法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YOLO-X所得模型的效果最佳。为优化YOLO-X,根据浙贝母数据集的特点,针对性地向YOLO-X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末端嵌入空洞卷积结构,以加强模型对尺度特征的敏感度。改进后模型(空洞率为4)的平均精确率均值为99.01%,对于特级、一级、二级、虫蛀、霉变、破碎浙贝母的平均精确率分别为99.97%、98.33%、98.47%、98.71%、99.73%、98.85%,精确率和召回率的加权调和平均数(F1)分别为0.99、0.92、0.94、0.97、0.99、0.97。本研究在不增加参数量、计算量或者对算法进行大规模改动的情况下,改善了模型的检测效果,为后续浙贝母检测平台的搭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统计学习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算法YOLO-X 空洞卷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