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路簿”海南渔民的导航手册研究
1
作者 段惠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66-71,共6页
海南渔民“更路簿”是伴随着古航海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风帆时代海南渔民在传统渔业下出海作业和航海贸易的指导手册,研究海南渔民“更路簿”不仅可以再现明清时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还可为中国南方航海史的发展提供民间史料。因此,该... 海南渔民“更路簿”是伴随着古航海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风帆时代海南渔民在传统渔业下出海作业和航海贸易的指导手册,研究海南渔民“更路簿”不仅可以再现明清时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还可为中国南方航海史的发展提供民间史料。因此,该文首先对“更路簿”形成年代进行梳理与归纳,以明清时期的“更路簿”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海禁”严厉的明清时期,为何海南渔民“更路簿”出现并盛行,肯定了海南渔民群体对南海开发的历史贡献,对研究古代航海史和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明清时期 形成年代 盛行 背景
下载PDF
海南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心理认同感培养——海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
作者 邓琼飞 《文化产业》 2023年第6期141-143,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互惠共赢,提升民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海南渔民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强化海南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互惠共赢,提升民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海南渔民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强化海南渔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心理认同感,能够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惠共赢 中华民族共同体 海南渔民 保护与传承 参与主体 新对策 非遗
下载PDF
海南渔民《更路簿》的时代考证和文化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夏代云 牟琦 何宇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集体创作的南海航海指南,内容通常包含"流水"与"更路"。在成熟形态的成文《更路簿》之前可能有一个"口传更路簿"时代。现存各版本的《更路簿》基本上是渔民相互传抄的,渔民在抄写时...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集体创作的南海航海指南,内容通常包含"流水"与"更路"。在成熟形态的成文《更路簿》之前可能有一个"口传更路簿"时代。现存各版本的《更路簿》基本上是渔民相互传抄的,渔民在抄写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航海经验加以取舍、修改、补充和梳理。根据多方面材料佐证,可以推测《更路簿》在元代开始孕育,明代已形成,清代已在海南岛船主和船长中广为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文化特征 产生时代 海南渔民 南海 航海指南
下载PDF
论海南渔民《更路簿》的调查发现与文化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阎根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57-63,共7页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经过了四十多年来的专家调查,迄今已发现42种,极大地丰富了《更路簿》的研究内容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版本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以前许多人给《更路簿》下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更路簿》记载的在各个岛礁之间来回航线...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经过了四十多年来的专家调查,迄今已发现42种,极大地丰富了《更路簿》的研究内容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版本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以前许多人给《更路簿》下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更路簿》记载的在各个岛礁之间来回航线,形成了蜘蛛网式或放射性的格局;海南渔民航线密集的区域是渔民的捕鱼区或称渔场;与渔民的南海诸岛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有交叉和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调查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论中国海南渔民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历史性所有权 被引量:3
5
作者 夏代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1-17,共7页
海南渔民在南海航海和捕鱼作业的历史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从未间断。他们称南海为"祖宗海",他们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南海岛礁,并不断经营建设,创造了海南渔民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渔民调查均证... 海南渔民在南海航海和捕鱼作业的历史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从未间断。他们称南海为"祖宗海",他们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南海岛礁,并不断经营建设,创造了海南渔民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渔民调查均证明了中国在南海岛礁及海域的历史性所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历史性所有权 海南渔民
下载PDF
海南渔民称东海、北海的来历辨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阎根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4,186,共6页
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对南海诸岛的地名命名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地名系统。多数都有两篇最主要的篇章,即赴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更路篇,分别命名为《立东海更路》和《立北海更路》。为何称西沙为"东海"、称南沙为&qu... 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对南海诸岛的地名命名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地名系统。多数都有两篇最主要的篇章,即赴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更路篇,分别命名为《立东海更路》和《立北海更路》。为何称西沙为"东海"、称南沙为"北海",却众说纷纭。经考证应是海南渔民乘每年的"东北"信风前往西沙、南沙海域故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东海 北海 更路簿
下载PDF
帆船时代海南渔民西、南沙岛礁信俗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朔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南海海上作业区间逐步外展,拓宽了渔业群体的生存空间。南海自然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对该群体生产生活构成巨大威胁。出于现实需要,不同地域神灵的移植与崇拜活动贯穿于该群体始终。西、南沙岛礁及其附近水域,是海南...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南海海上作业区间逐步外展,拓宽了渔业群体的生存空间。南海自然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对该群体生产生活构成巨大威胁。出于现实需要,不同地域神灵的移植与崇拜活动贯穿于该群体始终。西、南沙岛礁及其附近水域,是海南文化地理的自然延伸,是海南岛不可分割的地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帆船时代 海南渔民 西沙岛礁 南沙岛礁 信俗
下载PDF
海南渔民开发南海之考古遗迹述略
8
作者 李钊 韩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期97-99,共3页
南海及南海诸岛是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并逐步开发经营的,是我国固有领海和领土。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渔民自古以来就在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进行渔业生产,在部分岛礁季节性居住,留下一批遗存。海南渔民组织船队,在南海海域捕捞鱼虾、螺贝、... 南海及南海诸岛是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并逐步开发经营的,是我国固有领海和领土。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渔民自古以来就在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进行渔业生产,在部分岛礁季节性居住,留下一批遗存。海南渔民组织船队,在南海海域捕捞鱼虾、螺贝、海参和珊瑚,在一些岛礁修建庙宇祭拜佑海诸神以求平安,在发现、认知、开发南海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明清时期 南海开发 考古实证
下载PDF
强化领海主权意识对海南渔民的重要性
9
作者 杨倩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在当今南海紧张局势背景下,研究领海主权意识十分必要。领海主权意识主要内容包括维护我国领海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守边意识及历史地理文化常识。海南渔民是南海维权的一支重要力量,强化领海主权意识对海南渔民保障自身安全、维护... 在当今南海紧张局势背景下,研究领海主权意识十分必要。领海主权意识主要内容包括维护我国领海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守边意识及历史地理文化常识。海南渔民是南海维权的一支重要力量,强化领海主权意识对海南渔民保障自身安全、维护渔权、保障打渔作业环境安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必须通过利用大众媒体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领海主权意识教育氛围,加强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措施,以不断加强海南渔民领海主权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海主权意识 海南渔民 重要作用 重要途径
下载PDF
论海南渔民的口传“更路经” 被引量:2
10
作者 阎根齐 HUANG Yuxin LIN Fenglai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 2019年第1期30-68,共39页
专家研究海南渔民口传的“更路经”时,常常将其与《更路簿》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宋元时期,海南渔民在西沙群岛生产作业时,口传“更路经”就已经产生;而纸质版《更路簿》则晚至明代才出现。口传“更路... 专家研究海南渔民口传的“更路经”时,常常将其与《更路簿》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宋元时期,海南渔民在西沙群岛生产作业时,口传“更路经”就已经产生;而纸质版《更路簿》则晚至明代才出现。口传“更路经”里的地名有些被代代流传至今,有些被写进《更路簿》里,成为《更路簿》中地名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口传 “更路经”
下载PDF
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其仪式活动
11
作者 周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7-1117,共11页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包括海洋水体本位神、航海保护神、渔商专业(行业)神、镇海神与引航神等海神家族谱系,岸上―岛屿―船上―东南亚移民社会等空间谱系,出海前―归航时―捕鱼前―海难―日常等时间谱系;海神信仰仪式活动主要有做海仪式、南海诸岛仪式以及日常实践中的仪式。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海南渔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展演与活动等互动,触发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秩序:1)树立了船长的绝对权威;2)形成先登岛拜庙者享有优先捕捞权的传统;3)众神合祀突出,其中拜“108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最隆重和最受渔民重视的;4)海南渔民的地方性海神信仰是海南籍华侨的身份象征和地域认同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海神信仰 谱系 仪式活动 认同
下载PDF
基于海南渔民调研对海员职业伦理的思考
12
作者 唐梦 温璧曜杉 +1 位作者 童怡晨 代旭辉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3年第3期0613-0615,共3页
本文基于对海南渔民的调研,试图从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对待传统渔民的转型,尤其是对制定海员职业伦理 规范这一具有明显专业化特征的文件给予参考。鉴于当下改革日益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海南已 成为国家海洋战略最重要的力量... 本文基于对海南渔民的调研,试图从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对待传统渔民的转型,尤其是对制定海员职业伦理 规范这一具有明显专业化特征的文件给予参考。鉴于当下改革日益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海南已 成为国家海洋战略最重要的力量,基于社会失范理论和社会团结理论分析海南传统渔民社会,并选择海南传统渔 民社会与现代海员职业这两类既有历史联结又有“共时性”特征的职业群体,就其职业伦理做出分析,这对于理 解传统渔民社会与制定海员职业伦理规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职业伦理 教育
下载PDF
渔权与海权——海南岛沿海渔民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以海南渔民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在海南岛沿海港口的实地田野调查,从多个维度聚焦"海南渔民"这一特殊群体。阐明作为世代在南中国海生产生活的群体,海南渔民是中国最早开发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人,也是现实... 以海南渔民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在海南岛沿海港口的实地田野调查,从多个维度聚焦"海南渔民"这一特殊群体。阐明作为世代在南中国海生产生活的群体,海南渔民是中国最早开发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人,也是现实环境中身体力行保卫南海的践行者,他们的历史和现实命运,与国家的海权问题紧紧维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渔权 海权
下载PDF
整体性视域下海南渔民南海口述档案建设探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蠡 王婷婷 《档案》 2020年第11期47-52,共6页
口述档案的整体特征决定了对其应采取整体性的建设策略。对照整体性的要求,当前海南渔民南海口述档案建设存在建档实践不充分、欠缺组织保障和规划、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参与主体协同不足以及碎片化保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 口述档案的整体特征决定了对其应采取整体性的建设策略。对照整体性的要求,当前海南渔民南海口述档案建设存在建档实践不充分、欠缺组织保障和规划、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参与主体协同不足以及碎片化保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整体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和部署,统一建档标准和规范,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并对口述档案资源加以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南渔民 口述档案 整体性 档案建设
原文传递
历见与记忆——南海研究中海南渔民口述档案的价值及其收集建档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锦霞 《档案》 2018年第5期19-23,共5页
南海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专家和学者开拓思路,拓宽南海研究的视野。将南海研究置于海南渔民口述档案视野下,将渔民亲历亲闻亲见的南海历史及其重构的南海历史记忆纳入到南海历史研究之中,不仅从理论与实践上拓展了南海研究的范畴,还为... 南海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专家和学者开拓思路,拓宽南海研究的视野。将南海研究置于海南渔民口述档案视野下,将渔民亲历亲闻亲见的南海历史及其重构的南海历史记忆纳入到南海历史研究之中,不仅从理论与实践上拓展了南海研究的范畴,还为今后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南海研究的需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海南渔民口述档案的建立受到受访人、访谈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选题、进行访谈到后期访谈资料的整理归档都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南海研究 口述档案 收集建档
原文传递
论海南渔民的航海技术与中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被引量:7
16
作者 阎根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4,224,共11页
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千百年来,他们在被称为"最危险的海域"捕鱼和生产作业,除传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航海技术外,还根据南海特殊的海况和气象条件自己造船,并根据亲身实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和发明了许多适合渔民在南... 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千百年来,他们在被称为"最危险的海域"捕鱼和生产作业,除传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航海技术外,还根据南海特殊的海况和气象条件自己造船,并根据亲身实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和发明了许多适合渔民在南海航行的民间航海技术、《更路簿》及天文、地文、水文等导航资料与技术,自觉维护了我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成为南海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航海技术 南海维权
原文传递
海南渔民《更路簿》地名命名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阎根齐 吴昊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49,共8页
自宋至清,记述我国南海诸岛石塘、长沙地名的文献、图籍多达百种,指今何处众说纷纭。明初《郑和航海图》已经明确"石塘"指今西沙群岛、"长沙"指今南沙群岛。在海南渔民的《更路簿》中,又将"石塘"缩小到... 自宋至清,记述我国南海诸岛石塘、长沙地名的文献、图籍多达百种,指今何处众说纷纭。明初《郑和航海图》已经明确"石塘"指今西沙群岛、"长沙"指今南沙群岛。在海南渔民的《更路簿》中,又将"石塘"缩小到指今永乐群岛的范围。海南渔民又称"石塘"为"七峙",而称文昌东部的七洲列岛为"七洲洋",由七座岛组成故名。海南渔民在《更路簿》中最早划分海区,将西沙和南沙海域划分为"东海"和"北海",称两者之间的海区为"半潮洋",比我国官方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及海域的命名还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石塘” “长沙”
原文传递
风帆船时代海南岛渔民的海外贸易与移民——兼论《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俊 王一凡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9-28,共10页
在风帆船时代,海南岛渔民通过《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形成了特有的“去番”以及“两头家”这种海外贸易以及移民现象,其特点有:贸易和移民国家以新加坡和越南为主;船只大多是渔船兼商船合二为一,专门用来贸易的商船很少;交易货物,... 在风帆船时代,海南岛渔民通过《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形成了特有的“去番”以及“两头家”这种海外贸易以及移民现象,其特点有:贸易和移民国家以新加坡和越南为主;船只大多是渔船兼商船合二为一,专门用来贸易的商船很少;交易货物,出口商品主要是南海领域的一些海产品,以海参、公螺为主,换回来的主要是一些日用品。这些特点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制约海南岛渔民对外贸易未能形成大规模商业贸易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帆船时代 海南渔民 对外贸易 移民 《更路簿》
下载PDF
新发现的《苏显标更路簿》研究
19
作者 徐品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发现丰富了苏姓更路簿版本研究的实证序列。该本更路簿主要包括环海南岛更路、从海南岛去往西沙群岛更路、西沙群岛各岛屿之间往来更路等,没有南沙群岛的更路内容,存在传统更路形式向现代更路形式转变、誊抄与自我实践的创新结合、目的性与针对性强、蕴含丰富的渔业文化特征等特点,是航海时代发展的缩影,见证着更路簿的航线记录从传统计量单位(更数、针位)向现代计量单位(里数、度数)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显标更路簿》 海南渔民 西沙群岛 更路
下载PDF
《梁其锐更路簿》印尼更路“自新州去琶里更”探析
20
作者 赵珏琪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自新州去琶里更”是现已公布的更路簿中较少见的印尼更路,载于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这段更路西起新加坡西南的口岸,穿行于马来群岛之中,东至小巽他群岛附近。整段航程至少长达90更,涵盖16个地点。前人开辟的印尼针路... “自新州去琶里更”是现已公布的更路簿中较少见的印尼更路,载于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这段更路西起新加坡西南的口岸,穿行于马来群岛之中,东至小巽他群岛附近。整段航程至少长达90更,涵盖16个地点。前人开辟的印尼针路为“自新州去琶里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梁氏家族则凭借自身的航行经验和更精密的线针导航技术,利用西北季风与南赤道逆流的自然力,进一步拓展了前人的航线。通过这条印尼更路,梁氏家族或可购买当地出产的各色香料及海产品,再转卖至广州及附近港口,也可用渔船运输侨民,从多方面创造利润。这是20世纪早期海南岛国际贸易的缩影,也为研究海南渔民在南海及爪哇海上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其锐更路簿》 “自新州去琶里更” 印尼更路 海南渔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