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南霉素的研究
1
作者 池可心 姚卫蓉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3-180,共8页
海南霉素钠(C_(47)H_(79)O_(15)Na)是一种广泛添加在鸡、牛羊等动物饲料中的新型一元酸聚醚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球虫病、调节生长代谢。利用海南霉素与衍生剂发生显色反应,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二甲氨基苯甲... 海南霉素钠(C_(47)H_(79)O_(15)Na)是一种广泛添加在鸡、牛羊等动物饲料中的新型一元酸聚醚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球虫病、调节生长代谢。利用海南霉素与衍生剂发生显色反应,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两种衍生剂对海南霉素衍生后衍生产物分别在595 nm、590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海南霉素经香草醛衍生后检测限最低,当衍生剂组成为4%香草醛(g/100 mL)、20%盐酸和80%无水乙醇时,与海南霉素溶液按照4∶6(V∶V)的比例在90℃下衍生化反应5 min,衍生后显色效果最好,海南霉素在5~5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3,可用于定量检测预混剂和饲料中的海南霉素含量。在饲料中定量限为4.8 mg/kg,在饲料、预混剂中海南霉素回收率分别为75%~94%、83%~101%,可作为饲料和海南霉素钠预混剂中检测海南霉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香草醛法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海南霉素钠预混剂 饲料
下载PDF
海南霉素钠等对不同区域艾美耳球虫株的预防效果
2
作者 侯庆明 李星星 卜仕金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9期54-56,共3页
为研究海南霉素钠预混剂等抗球虫药对不同区域艾美耳球虫株的耐药性,采用让鸡群人工感染不同区域艾美耳球虫株方式进行试验。受试药物添加剂包括1%海南霉素钠预混剂、12%盐霉素预混剂、20%莫能菌素预混剂、25%尼卡巴嗪预混剂。试验结果... 为研究海南霉素钠预混剂等抗球虫药对不同区域艾美耳球虫株的耐药性,采用让鸡群人工感染不同区域艾美耳球虫株方式进行试验。受试药物添加剂包括1%海南霉素钠预混剂、12%盐霉素预混剂、20%莫能菌素预混剂、25%尼卡巴嗪预混剂。试验结果显示,海南霉素钠预混剂对采集的不同区域艾美耳球虫株均有中效水平治疗效果,ACI值最高,其次是莫能菌素预混剂;盐霉素预混剂和尼卡巴嗪预混剂对部分区域的艾美耳球虫株的ACI值偏低,出现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ACI 海南霉素钠预混剂 不同区域
下载PDF
规模化养鸡场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海南霉素敏感性的测定
3
作者 耿梅 赵艳利 +1 位作者 蒋红霞 侯庆明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9期14-19,共6页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以期为当前限抗禁抗后养殖场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1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9.2%;通过多重PCR对所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4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海南霉素与恩拉霉素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MIC值范围均为0.004~0.06μg/mL。海南霉素具有很好的抗梭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产气荚膜梭菌 抑菌试验
下载PDF
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和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志博 姜万富 +5 位作者 辛杭书 段春宇 李富国 姚庆 刘震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8-1104,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60.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60.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20 mg/d海南霉素和350 mg/d莫能菌素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没有显著影响瘤胃液pH和丁酸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含量、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丙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6.26%和15.79%(P<0.01)。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显著降低了尿囊素排出量、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氮产量(P<0.05)。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也降低了粪氮量和尿氮量(P<0.05),提高了沉积氮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的表观氮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61%和7.05%(P=0.03)。总之,与莫能菌素相似,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且能够提高氮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莫能菌素 瘤胃发酵 尿嘌呤衍生物 氮平衡
下载PDF
不同浓度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明强 沈赞明 +1 位作者 赵茹茜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6-79,共4页
试验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山羊。试验分为4期:对照、试验Ⅰ、Ⅱ和Ⅲ,每期10d。用海南霉素乙醇溶液灌入瘤胃,剂量分别为0.0000,0.0025,0.0100和0.0500mg/(kg·d)。适应8d... 试验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山羊。试验分为4期:对照、试验Ⅰ、Ⅱ和Ⅲ,每期10d。用海南霉素乙醇溶液灌入瘤胃,剂量分别为0.0000,0.0025,0.0100和0.0500mg/(kg·d)。适应8d后从8:00到20:00每3h由瘤胃瘘管采集瘤胃液。试验发现,3个试验期瘤胃液中乙酸与丙酸之比(A/P)和NH3-N浓度明显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试验Ⅱ和ⅢA/P分别比对照期下降5.62%(P<0.05)和13.30%(P<0.01),NH3-N浓度分别下降17.96%(P<0.05)和33.80%(P<0.01);试验Ⅰ相应指标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期相比,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均无明显改变,微生物蛋白(MCP)除试验Ⅰ外亦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海南霉素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明显提高丙酸比例,抑制饲料蛋白在瘤胃内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瘤胃消化 代谢 离子载体 海南霉素
下载PDF
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薇 辛杭书 +3 位作者 刘彩娟 文奇男 谭伟卓 张永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9,共8页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瘤胃pH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10mg.kg-1的海南霉素可将pH提高4个百分点;而乙、丁酸的摩尔比例及乙酸/丙酸(A/P)值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丙酸的摩尔比例增加(P<0.05)。海南霉素的添加降低了甲烷的产量(P<0.05),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曲线规律下降(P<0.05);添加海南霉素后,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真菌以及原虫占总细菌16SrDNA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甲烷菌以及白色瘤胃球菌占总细菌16SrDNA的数量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模式,抑制了甲烷产生,并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当海南霉素的添加水平为7.2mg.kg-1时,其对甲烷的抑制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发酵模式 甲烷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蛋白质降解和产氨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志博 辛杭书 +3 位作者 段春宇 姚庆 赵洪波 张永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959-2966,共8页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蛋白质降解和产氨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3头体重(46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蛋白质降解和产氨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3头体重(46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莫能菌素150 mg.d-1和海南霉素75 mg.d-1。【结果】日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瘤胃中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高效产氨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瘤胃埃氏巨球型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和牛链球菌数量没有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增加了瘤胃肽氮和氨基酸氮浓度(P<0.05),降低了氨态氮浓度和脱氨酶活力(P<0.05),对蛋白酶活力没有影响(P>0.05)。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两组间的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与莫能菌素相似,海南霉素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并且也是通过对特定产氨细菌的影响来调控蛋白质到氨态氮整个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莫能菌素 蛋白质降解 产氨菌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辛杭书 段春宇 +4 位作者 张永根 王明君 李仲玉 王志博 李富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49-2256,共8页
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负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350 mg/d)为正... 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负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350 mg/d)为正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20 mg/d)为海南霉素组。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原虫和真菌含量分别减少了38.24%、60.24%和12.73%,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甲烷菌(Ruminococcus methanoge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瘤胃甲烷菌的含量始终稳定在0.46%~0.48%;各组中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是很一致;总体上,海南霉素组和正对照组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含量接近。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奶牛 瘤胃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海南霉素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与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沈向真 朱祖康 +3 位作者 陆天水 陈杰 梁辛 杨炳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81,82,共5页
选用 4头 2~ 3岁的健康雄性去势水牛 ,手术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分对照期、海南霉素 (N95 )期、半胱胺 (CS87)期和N95 +CS87期 ,研究海南霉素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N95 (N95 ,0 .3mg/kgBW... 选用 4头 2~ 3岁的健康雄性去势水牛 ,手术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分对照期、海南霉素 (N95 )期、半胱胺 (CS87)期和N95 +CS87期 ,研究海南霉素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N95 (N95 ,0 .3mg/kgBW·d)能显著增加水牛瘤胃TVFA丙酸的百分比 ,改善瘤胃发酵类型 ,降低瘤胃液中NH3 -N浓度 ,抑制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 ;CS87(CS87,10 0mg/kgBW·week)的投入对瘤胃的代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以处理后第 3d作用最为显著 ;以N95 +CS87对瘤胃代谢的促进作用效果较好。添喂效果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 4 0头 1~ 1.5岁龄摩拉生长母水牛随机分为 4组观察添喂N95 (5mg/kg)和CS87(15mg/kgBW·d)对水牛增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添喂CS87、N95和N95 +CS87能分别提高增重 10 .87% (P <0 .0 5 ) ,7.6 1% (P <0 .0 5 )和11.96 % (P <0 .0 5 ) ,三种添加方式以N95 +CS87对增重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半胱胺 瘤胃消化代谢 增重
下载PDF
海南霉素对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兵 赵其平 +2 位作者 韩红玉 倪玉明 顾惠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共4页
为评价海南霉素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用海南霉素和马杜拉霉素分别进行了抗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试验。二个试验各设 7个组 ,每组 12羽 17日龄 AA肉鸡 ;在 18日龄 ,除不感染组外 ,每羽鸡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 6万 ;药物组... 为评价海南霉素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用海南霉素和马杜拉霉素分别进行了抗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试验。二个试验各设 7个组 ,每组 12羽 17日龄 AA肉鸡 ;在 18日龄 ,除不感染组外 ,每羽鸡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 6万 ;药物组分别在感染前 1天和感染后第 4天 ,开始投服含药饲料 ;感染后第 8天结束试验 ,以抗球虫指数、病变记分、卵囊数、粪便记分等作为试验指标。结果在预防试验中 ,海南霉素的平均抗球虫指数为 182 ,病变记分减少 96 % ,粪便和盲肠卵囊数减少 98% ,粪便记分为 0 ;在治疗试验中 ,海南霉素的平均抗球虫指数为 14 6 ,病变记分减少 33% ,粪便和盲肠卵囊数减少 5 3%。海南霉素是一种高效抗鸡球虫病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病 治疗效果 评价 海南霉素 马杜拉霉素 笼饲试验 预防效果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段春宇 张永根 +3 位作者 辛杭书 王志博 夏科 李富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mg/kg莫能菌素)和海南霉素组(添加7.2 mg/kg海南霉素)。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后,除在采食后2 h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内pH(P<0.05)外,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食后0、2、8和10 h,海南霉素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而采食后6 h,海南霉素有抑制NH3-N释放的趋势(P=0.06);采食后0、2、4和6 h,海南霉素组乙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海南霉素显著抑制了瘤胃甲烷的产生(P=0.02),海南霉素组的奶牛甲烷呼出量为216.50 L/d,比负对照组降低了14.03%。由此得出结论: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显著降低动物的甲烷呼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奶牛 甲烷 瘤胃发酵
下载PDF
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志博 张永根 +2 位作者 辛杭书 刘薇 夏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10-2216,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24 h培养的方法来评价海南霉素的作用,其中体外培养底物(粗蛋白质18%,中性洗涤纤维30%,酸性洗涤纤维22%)精粗比为40∶60。试验分对照组(CON)、10 mg/L莫能菌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24 h培养的方法来评价海南霉素的作用,其中体外培养底物(粗蛋白质18%,中性洗涤纤维30%,酸性洗涤纤维22%)精粗比为40∶60。试验分对照组(CON)、10 mg/L莫能菌素组(MON,阳性对照)以及0.1、1.0、10.0和100.0 mg/L海南霉素组(H0.1、H1.0、H10.0和H100.0)共6个组。发酵24 h后立即测定pH,然后采集样品用于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肽、氨基酸、蛋白酶和脱氨酶的测定及DNA的提取。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100.0显著降低了总VFA浓度并提高了pH(P<0.05);H10.0、H100.0和M ON显著降低了乙酸、丁酸浓度以及乙酸与丙酸比(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浓度(P<0.05)。H0.1和H1.0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无显著影响(P>0.05)。H10.0、H100.0和MON增加了肽、氨基酸浓度和蛋白酶活性(P<0.05),但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和脱氨酶活性(P<0.05)。H10.0、H100.0和M ON也显著增加了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和总普雷沃氏菌(genus Prevotella)的相对拷贝数(RPS),显著减少了原虫(protozoa)的RPS(P<0.05)。H10.0、H100.0和MON显著减少了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的RPS(P<0.05),对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ruminantium)、埃氏巨球型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从对瘤胃发酵调控和增加非NH3-N流量2方面考虑,10.0 mg/L海南霉素为最适剂量;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的调控模式与莫能菌素相似;海南霉素是通过对普雷沃氏菌属细菌和原虫的数量的影响来调控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剂量 瘤胃发酵 氮代谢
下载PDF
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内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赞明 陈杰 任明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76,共4页
对 3只成年公山羊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 4期 ,每期 10d ,依次每天 2次 [8:0 0和 2 0 :0 0 ]经瘤胃瘘管灌注海南霉素 (HM) ,剂量分别为 0 (对照 )、 0 0 0 2 (HM1)、 0 0 1(HM2 )和 0 0 5mg·kg -1·d-1(HM3 )。实验结果表明 ,3... 对 3只成年公山羊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 4期 ,每期 10d ,依次每天 2次 [8:0 0和 2 0 :0 0 ]经瘤胃瘘管灌注海南霉素 (HM) ,剂量分别为 0 (对照 )、 0 0 0 2 (HM1)、 0 0 1(HM2 )和 0 0 5mg·kg -1·d-1(HM3 )。实验结果表明 ,3个HM组的山羊瘤胃内肽浓度持续上升并高于对照 ,第 10小时比对照组分别上升了 6 0 4 5 % (P <0 0 5 )、 6 7 15 % (P <0 0 5 )和5 4 72 % (P <0 0 5 ) ;瘤胃内肽平均浓度显著提高 ;HM1和HM2 组瘤胃可溶性蛋白浓度增加 (P <0 0 5 )。在分别添加了0 2 5、 0 5 0、 1 0 0、 2 5 0和 5 0 0mg·L-1的HM条件下 ,体外厌氧培养瘤胃微生物 ,并研究其对培养液中蛋白酶、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5种剂量的HM均显著抑制瘤胃肽酶活性 (P <0 0 5 ) ,并呈现剂量效应。其中 4种剂量 (0 2 5、0 5 0、 1 0 0和 2 5 0mg·L-1)显著抑制瘤胃蛋白酶活性 (P <0 0 5 ) ,高剂量 (5 0 0mg·L-1)的作用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海南霉素具有保护瘤胃肽和可溶性蛋白的作用 ,该作用是海南霉素抑制瘤胃蛋白酶、肽酶活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瘤胃肽 瘤胃蛋白质 肽酶活性 蛋白酶活性
下载PDF
添喂海南霉素对山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明强 胥清富 +3 位作者 王子荣 陈伟华 陆天水 陈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59-259,共1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是哺乳动物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生长轴的终端 ,在动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浓度变化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此外 ,它参与泌乳、生殖以及免疫等功能的调节。肝脏具有丰富的生长激素受体 ,是产生IGF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是哺乳动物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生长轴的终端 ,在动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浓度变化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此外 ,它参与泌乳、生殖以及免疫等功能的调节。肝脏具有丰富的生长激素受体 ,是产生IGF -I代谢的主要器官。研究IGF -I在肝脏的产生量及其调节是十分有兴趣的领域。本文根据我室有关“海南霉素能够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丙酸产生量 ,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蛋白质的利用”的研究结果 ,深入观察其对肝脏IGF -I代谢的影响。试验在8头同时装有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慢性血管瘘的生长羯山羊上进行 ,按自身对照设计。试验期按0.05mg/kg 体重添喂海南霉素 ,分别测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的血流量和IGF -I的净流量。结果显示 ,试验期山羊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量分别比对照期增加15.16 %(1.876vs1.629L/min)和10.80%(2.216vs2.000L/min)。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液中IGF -I含量比对照期分别增加31.5 %(339.8vs258.4ng/ml;P<0.01)、35.83 %(355.6vs261.8ng/ml;P<0.01)和41.08%(352.0vs249.5ng/ml;P<0.01)。对照期和试验期门静脉IGF -I的净流量分别为304.9和485.9ng/min;肝动脉分别为294.4ng/min(P<0.05)和502.7ng/mi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海南霉素 IGF-I
下载PDF
日粮添加半胱胺和海南霉素对波杂一代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正强 沈向真 +5 位作者 杨晓静 王谭稳 沙玉圣 王小静 陈杰 赵茹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半胱胺(CS)和海南霉素(HM)对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90头,随机分成3组:组Ⅰ饲喂基础日粮,组Ⅱ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00 mg/kg CS,组Ⅲ添加5 mg/kg HM。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半胱胺(CS)和海南霉素(HM)对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90头,随机分成3组:组Ⅰ饲喂基础日粮,组Ⅱ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00 mg/kg CS,组Ⅲ添加5 mg/kg HM。60 d后每组随机选10头宰杀,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肌肉中CL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比半腱肌高62.3%(P<0.05),每100 mg肌肉中CLA含量比半腱肌高41.9%(P<0.05);半胱胺和海南霉素对山羊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半胱胺能够有效提高羊肉中CLA含量,半胱胺处理组半腱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26.5%(P<0.05);日粮添加海南霉素使背最长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提高10.1%,但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海南霉素 山羊 CLA含量
下载PDF
海南霉素抗球虫效力试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月华 褚德明 +2 位作者 卜仕金 蒋志伟 蒋金书 《中国饲料》 1992年第5期30-31,共2页
海南霉素是江苏常州第二制药厂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共同开发的国产聚醚类抗球虫药。我们受常州第二制药厂委托,对海南霉素进行了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力试验,并进一步确定该药对AA肉鸡和中国农科院保留E·tenclla天山虫株的抗球虫效果。
关键词 海南霉素 球虫 抗球虫效力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应用于水-乙醇溶液中海南霉素的测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江 丁乐 +1 位作者 洪叶勤 张嗣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8-220,共3页
随着化学计量学方法处理光谱重叠和光谱采样技术的发展,红外光谱应用于多组份同时定量分析和过程分析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5].海南霉素(C47H79O15Na,分子量907.122)是国家一类新药,用于防治鸡球虫... 随着化学计量学方法处理光谱重叠和光谱采样技术的发展,红外光谱应用于多组份同时定量分析和过程分析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5].海南霉素(C47H79O15Na,分子量907.122)是国家一类新药,用于防治鸡球虫病,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在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HNMS 偏最小二乘法 有机相 海南霉素 测定
下载PDF
添喂海南霉素对山羊肝脏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明强 王子荣 +2 位作者 胥清富 陆天水 陈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63-263,共1页
肝脏是体内十分主要的代谢器官 ,本试验在有关海南霉素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添喂海南霉素后对肝脏中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试验在8头同时装有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慢性血管瘘的羯... 肝脏是体内十分主要的代谢器官 ,本试验在有关海南霉素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添喂海南霉素后对肝脏中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试验在8头同时装有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慢性血管瘘的羯山羊上进行 ,按自身对照设计。试验期按0.05mg/kg 体重添喂海南霉素 ,分别测门静脉引流区和肝脏中氨氮(NH3-N)、α -氨基氮(α -AAN)和尿素氮(Ure -N)净流量。结果显示 ,添喂海南霉素使肝静脉血流量分别增加15.16 %和10.80 %,门静脉、肝静脉中NH3-N浓度明显降低(P<0.01) ,而α -氨基氮(α -AAN)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 ,海南霉素能够提高山羊门静脉引流区氨基酸的吸收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海南霉素 肝脏代谢
下载PDF
海南霉素对人工感染兔球虫病的疗效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伟 白运川 +2 位作者 李波 聂奎 刘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以海南霉素(Hainanmycin)质量分数为10×10-6、20×10-6、30×10-6混料喂兔防治兔球虫病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海南霉素质量分数为20×10-6时,防治效果最佳,保护率90%,相对增... 以海南霉素(Hainanmycin)质量分数为10×10-6、20×10-6、30×10-6混料喂兔防治兔球虫病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海南霉素质量分数为20×10-6时,防治效果最佳,保护率90%,相对增重率91.2%.另马杜拉霉素(Maduramyycin)的质量分数为10×10-6也可用于兔球虫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 球虫病 海南霉素 疗效
下载PDF
海南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芳 赵晖 +4 位作者 王小慈 赵富华 张秀英 蒋卉 王在时 《分析仪器》 CAS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海南霉素的纯度。方法:采用苯基色谱柱(250mm×4.6,5μm),以甲醇-水-三氟乙酸(90∶10∶0.0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高温型,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为2.5L/m...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海南霉素的纯度。方法:采用苯基色谱柱(250mm×4.6,5μm),以甲醇-水-三氟乙酸(90∶10∶0.0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高温型,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为2.5L/min)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南霉素在0.5~2mg/mL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相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5mg/mL和0.05mg/mL。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检测海南霉素纯度方便、快速、准确,可为进一步制定海南霉素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ELSD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