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海原地震带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分布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立明 王振亚 +1 位作者 程建武 殷志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研究了 1 970年以来发生于祁连—海原地震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特征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序列类型 ,研究了各种类型地震序列的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该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中有 44%为主震型 ,5 6 %为孤立型 .西海固地区的中强地... 研究了 1 970年以来发生于祁连—海原地震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特征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序列类型 ,研究了各种类型地震序列的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该带的 1 8次中强地震序列中有 44%为主震型 ,5 6 %为孤立型 .西海固地区的中强地震序列一般为孤立型 ;1 0 1°~ 1 0 3.5°E范围内的祁连山中东段的中强地震序列一般为主震型 ;99°~ 1 0 1°E范围内的祁连山中段为孤立型和主震型序列并存 ;99°E以西的祁连山西段的中强地震序列为孤立型 .将上述结果应用于 2 0 0 0年 6月 6日景泰MS5 .9地震的震后趋势快速判定 ,判定结果与实际地震活动情况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海原地震 地震序列类型 空间分布 震后趋势判定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分类系统在祁连山及海原地震带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莹甄 王海涛 龙海英 《内陆地震》 200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预报分类系统”,建立祁连山及海原地震带3个区的以预报未来3个月最大地震为目标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能预测出5级以上地震,给出的有效重叠震级区间的模型在祁连西段、祁连中东段检验情况较好,而... 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预报分类系统”,建立祁连山及海原地震带3个区的以预报未来3个月最大地震为目标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能预测出5级以上地震,给出的有效重叠震级区间的模型在祁连西段、祁连中东段检验情况较好,而在海原断裂带应用检验较差。另外对较低震级的检验情况一般要好于较高震级。对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间6.1、5.8级地震进行了实际的应用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分类系统 地震活动性 短期综合预报 祁连山地震 海原地震
下载PDF
汶川地震烈度衰减异常——与郯城、海原地震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亮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92-92,共1页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地震区划等研究工作中,选用合适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速度等)衰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缺少强震记录,我国目前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一般采用胡聿贤和张敏政(1984)提出的转换方法获得,通过利用既有烈度资...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地震区划等研究工作中,选用合适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速度等)衰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缺少强震记录,我国目前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一般采用胡聿贤和张敏政(1984)提出的转换方法获得,通过利用既有烈度资料又有强震记录的地区(参考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经过转换得到只有烈度资料的研究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上述工作需要使用适合各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来体现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与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衰减关系 海原地震 地震动参数 地震安全性评价 郯城 异常 汶川 强震记录
下载PDF
1920年海原地震100年国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季婉婧 苏小芸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6-1331,共6页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Bicomb和Excel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海原地震研究队伍及成果产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予以统计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Bicomb和Excel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海原地震研究队伍及成果产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予以统计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海原地震一直有所关注,但发文总量不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地震工程学报》;资助文献数量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主要产出机构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海原地震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包括古地震研究、黄土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震源机制解、活动断裂带特征、灾后重建与赈灾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文献计量 CNKI 研究现状 研究热点
下载PDF
海原地震和海原活动断裂带文献目录(1920—2011) 被引量:2
5
作者 邓起东 杨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1-239,共9页
关键词 西北地震学报 海原地震 海原断裂带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邓起东 海原活动断裂带 地震出版社 海原地震
下载PDF
海原地震台钻孔应变震前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6
作者 杨顺 程鹏图 +2 位作者 王晨曦 马云举 马治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936-5941,共6页
为应用前兆资料开展地震短临预报,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利用海原钻孔应变可靠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三次典型震例的震前短临异常特征,总结得出:海原钻孔应变对300 km内中强震的震前异常变化较为明显;同处海原断裂构造变形带内的震前异... 为应用前兆资料开展地震短临预报,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利用海原钻孔应变可靠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三次典型震例的震前短临异常特征,总结得出:海原钻孔应变对300 km内中强震的震前异常变化较为明显;同处海原断裂构造变形带内的震前异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而处于其他构造变形带内的震前异常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异常变化所对应的震例,均与其有着较为一致的构造应力环境及相似的地震构造背景;异常变化幅值受震中距的影响大于震级的影响,由此可知海原钻孔应变对地方中强震的映震能力更为显著;钻孔应变各分量异常变化的差异性,与其布极方位和震例发震构造的应力环境有关。由此可见,应用海原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开展尝试性短临地震预报,对综合减轻区域地震灾害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钻孔应变 异常特征 短临异常
下载PDF
海原地震典型黄土滑坡群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政奎 杨东强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诱发大量山体滑坡.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黄土滑坡群开展调查,通过地质测绘、测量、现场勘探与数据分析等综合手段,对连拱状后壁滑坡群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 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诱发大量山体滑坡.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黄土滑坡群开展调查,通过地质测绘、测量、现场勘探与数据分析等综合手段,对连拱状后壁滑坡群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此类滑坡的运动特征分解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出此类滑坡的一般发育规律和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黄土滑坡群 形成机制 运动特征
下载PDF
海原地震台2008年汶川大地震钻孔应变观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立强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一、台站简介海原地震台小山形变观测点位于海原县海城镇小山自然村,海拔高程2218m,距离1920年海原地震主断裂带500m。海原地震台属于宁夏地震局区域台网。小山形变观测点是宁夏地震局在海原建立的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点之一。于2006年6月... 一、台站简介海原地震台小山形变观测点位于海原县海城镇小山自然村,海拔高程2218m,距离1920年海原地震主断裂带500m。海原地震台属于宁夏地震局区域台网。小山形变观测点是宁夏地震局在海原建立的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点之一。于2006年6月由宁夏地震局勘选,2006年10月开始打井。2007年4月开始土建工程的施工。小山观测点共有形变观测手段2个,分别为:竖直摆井下倾斜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钻孔应变仪 观测报告 地震 形变观测 南北地震 海原断裂带 四分量 海原 观测点
下载PDF
甘肃景泰锁罕堡1920年海原地震遗址得以保护
9
作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6-1486,共1页
在海原大地震百年纪念之际,甘肃省地震学会决定对海原大地震的遗址进行一些保护工作,特选定海原大地震最西端段景泰县喜泉镇原锁罕堡遗址作为保护对象.
关键词 海原地震 百年纪念 海原地震 保护对象 景泰县 遗址 甘肃省 地震学会
下载PDF
1920年海原地震破裂带甘肃景泰三塘村段得以保护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2-1472,共1页
位于甘肃景泰喜泉镇三塘村破裂带是海源大地震最西端的一段破裂带,但其形迹非常清晰,穿山越岭而去,甚为壮观,并且有着特殊的断层涌出物,另外在震源物理和震源机制上也有特殊的意义,他被认为是民勤地震带与海原地震断裂带的交汇点.早在... 位于甘肃景泰喜泉镇三塘村破裂带是海源大地震最西端的一段破裂带,但其形迹非常清晰,穿山越岭而去,甚为壮观,并且有着特殊的断层涌出物,另外在震源物理和震源机制上也有特殊的意义,他被认为是民勤地震带与海原地震断裂带的交汇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被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学者发现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在这里有郭增建、冯学才在断裂带上放置的两堵地震形变观测墙(1984年建立),并且在此立碑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呼吁民众对断裂带和地震形变观测墙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震研究所 国家地震 形变观测 震源物理 破裂带 震源机制 海原地震 穿山越岭
下载PDF
海原地震遗迹(宁夏段)保护现状及保护方式讨论
11
作者 张元芳 任栋 陈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2-1336,共5页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地震遗迹[1]。针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情况进行统计,重点对宁夏段遗迹现状和保护情况进行概述,并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和开发方案进...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地震遗迹[1]。针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情况进行统计,重点对宁夏段遗迹现状和保护情况进行概述,并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和开发方案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海原地震遗迹及相关地震遗迹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地震遗迹 保护方案
下载PDF
海原地震
12
《地球》 2013年第9期83-83,共1页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关键词 海原地震 强烈地震 震中烈度 震源深度 海原 震级
原文传递
民国甘肃士绅参与公益事业探析——以1920年海原地震救灾为中心
13
作者 谈磊 邓明 《档案》 2024年第8期55-63,共9页
1920年海原地震后的赈灾活动是民国政府建立之后首次应对甘肃地区的大规模救灾,中央和地方政府赈灾不力,而作为传统社会基层事务领导者的士绅阶层,却在这场赈灾活动中体现出强大的组织和应变能力,表现出令传统社会官方主导的救灾活动望... 1920年海原地震后的赈灾活动是民国政府建立之后首次应对甘肃地区的大规模救灾,中央和地方政府赈灾不力,而作为传统社会基层事务领导者的士绅阶层,却在这场赈灾活动中体现出强大的组织和应变能力,表现出令传统社会官方主导的救灾活动望尘莫及的高效、廉洁、透明。与以往士绅参与赈灾案例不同的是,此次赈灾活动体现了地方士绅群体经历了辛亥革命鲜明分化之后的第一次紧密结合,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可进一步揭示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士绅阶层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和推动,也体现了我国以抗灾为代表的公益事业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海原地震 甘肃士绅群体 公益事业
原文传递
黄土地震滑坡运动特征研究——以海原特大地震诱发滑坡为例
14
作者 段俊杰 李孝波 +2 位作者 周兴浩 柳耀阔 欧阳刚垒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1159,共9页
基于1920年海原81/2级特大地震诱发的568处典型黄土滑坡,从方向性特征、远程滑移特征以及流滑特征等3个方面探究黄土地震滑坡运动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海原地震诱发黄土滑坡主滑方向集中于60°~90°和270°~300°两个... 基于1920年海原81/2级特大地震诱发的568处典型黄土滑坡,从方向性特征、远程滑移特征以及流滑特征等3个方面探究黄土地震滑坡运动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海原地震诱发黄土滑坡主滑方向集中于60°~90°和270°~300°两个区间,与斜坡坡向优势范围50°~90°和255°~290°较为一致,体现出明显的顺坡向特征;(2)主滑方向与发震断裂走向平行或呈小角度相交(0°~30°)的滑坡占比41.9%,滑动方向受断层错动方向的影响较为显著;(3)滑坡密集分布于迎坡面,发育数量为背坡面的1.98倍,表现出典型的迎坡面特征;(4)滑坡最大水平距离与坡高的相关性明显,滑坡密集发育在坡高30~120 m的范围内,滑坡的等效摩擦系数均小于0.4,展现出典型的远程滑移特征;(5)568处滑坡中等效摩擦系数小于0.17的占比70.95%,表现出显著的流滑特征。作为黄土地震滑坡发育特征研究成果的重要补充,所得结论对深入开展黄土地震滑坡成灾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海原81/2级特大地震 黄土地震滑坡 方向性特征 远程滑移特征 流滑特征
下载PDF
西夏·青史淡淡千百年——漫步地震五千年(10)
15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8期543-558,共16页
西夏是一个生机蓬勃而神秘的王朝,它的兴亡都伴有地震的发生,而甘肃—宁夏地区恰是地震高发区,值得关注这里的地震活动。对于存疑的996年地震事件,从小震密集、史料记载、地质探槽、地震强度上做了初步探讨,推测了这次地震位置和大小。... 西夏是一个生机蓬勃而神秘的王朝,它的兴亡都伴有地震的发生,而甘肃—宁夏地区恰是地震高发区,值得关注这里的地震活动。对于存疑的996年地震事件,从小震密集、史料记载、地质探槽、地震强度上做了初步探讨,推测了这次地震位置和大小。介绍了1739年平罗地震的水患教训。注意到1920年海原8.5级地震的新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揭示了全球地震活动的大背景。甘肃—宁夏三角区的力学关系是三体问题,不可忽视旋转运动;对于发震条件,除断层带外,还要重视深部物性的结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地震活动 996年地震 地震水患 海原地震 甘宁三角区
下载PDF
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高烈度区滑坡编录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许冲 田颖颖 +7 位作者 马思远 徐锡伟 周本刚 吴熙彦 庄建琦 高玉欣 吴玮莹 黄学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8-1195,共8页
发生在黄土高原的1920年12月16日的海原MS8.5级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这些滑坡直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本次地震触发滑坡的专题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局部震区或者个别单体滑坡进行,极少有关于该地震触... 发生在黄土高原的1920年12月16日的海原MS8.5级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这些滑坡直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本次地震触发滑坡的专题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局部震区或者个别单体滑坡进行,极少有关于该地震触发滑坡详细全面的成果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深入理解海原地震触发滑坡的规模与程度、发育规律等的障碍。本研究拟基于谷歌地球平台,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以海原地震高烈度区(Ⅸ~Ⅺ)为研究区,开展地震滑坡解译工作,并分析这些滑坡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在Ⅸ~Ⅺ度区内触发了至少5384处滑坡,滑坡总面积为218.78 km2。滑坡密度最高的区域为Ⅸ烈度圈的北西部分。通过分析这些滑坡与地形、地震、地质等因子的关系发现,高程1700~2000 m为滑坡的高发与高易发区间;大多数滑坡集中发育在坡度15°~25°范围内,滑坡密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坡位越低,也就是距离河流越近,滑坡密度越大;新生代地层、尤其是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区是海原地震滑坡发生的主要区域,也是高易发区域。本文为探索黄土地区地震滑坡发育规律、减轻黄土地震滑坡灾害等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滑坡 谷歌地球 地震烈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海原、古浪、昌马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7
17
作者 傅征祥 刘桂萍 陈棋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42,共8页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 ( 192 0年 2月 ,M =8 5)、古浪 ( 192 7年 5月 ,M =8 0 )和昌马 ( 1932年 12月 ,M =7 6) 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 16~ 4 4...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 ( 192 0年 2月 ,M =8 5)、古浪 ( 192 7年 5月 ,M =8 0 )和昌马 ( 1932年 12月 ,M =7 6) 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 16~ 4 4a发生 ;而昌马地震发生可能不受海原和古浪地震诱发静应力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相互作用 冒马地震 诱发地震 海原地震 古浪地震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的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为乐 黄润秋 +2 位作者 裴向军 张晓超 张远明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26-31,共6页
详细精确的滑坡编目是地震滑坡灾害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多源高精度卫星影像对1920年海原8.5级地震触发的黄土滑坡进行了详细解译,共解译得到1 000处滑坡,并利用多边形圈出了滑源区和堆积区。海原地震滑坡主要集中... 详细精确的滑坡编目是地震滑坡灾害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多源高精度卫星影像对1920年海原8.5级地震触发的黄土滑坡进行了详细解译,共解译得到1 000处滑坡,并利用多边形圈出了滑源区和堆积区。海原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吉县西南部和海原县东南部。统计分析表明,地震触发的滑坡灾害主要受高程、坡高、坡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参数的控制,大量低角度高速远程滑坡主要是由于黄土液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黄土滑坡 分布规律 Google EARTH 黄土液化
下载PDF
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元生 吴子泉 +1 位作者 陈惠云 姜早峰 《华北地震科学》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通过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环行电测深研究,发现在断层破碎带有明显的电阻率各向异性,垂直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高电性,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低电性。根据电性差异讨论了断层地表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形电测深工作,对研究地面附近地层... 通过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环行电测深研究,发现在断层破碎带有明显的电阻率各向异性,垂直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高电性,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低电性。根据电性差异讨论了断层地表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形电测深工作,对研究地面附近地层物性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行电测深 电阻率各向异性 海原地震
下载PDF
民国前期地震灾害救助研究——以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为中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长征 彭秀良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2期18-22,共5页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是20世纪中国震级最高的一次大地震,造成的灾害也是空前的。地震发生后,执政的北洋政府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救助,便把抗震救灾的重任让渡给了民间社会。新闻媒体在这次震灾救助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甘肃旅京同乡会和...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是20世纪中国震级最高的一次大地震,造成的灾害也是空前的。地震发生后,执政的北洋政府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救助,便把抗震救灾的重任让渡给了民间社会。新闻媒体在这次震灾救助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甘肃旅京同乡会和华洋义赈会担当起了救灾的主力。近代中国抗震救灾的各种要件在这次震灾中已经基本具备,值得我们今天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民间社会 新闻媒体 华洋义赈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