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的阐释边界辨析——以黎紫书短篇小说创作为例 |
彭程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
|
对海外华文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的若干思考:个体与学科的双重自觉 |
王列耀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
臧晴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叙述的兼容性问题——以严歌苓、张翎、陈河研究为例 |
刘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5
|
“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 |
颜敏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12
|
|
6
|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进路——试谈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的崛起及其研究策略 |
钱超英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1999 |
3
|
|
7
|
大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概说 |
饶芃子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4
|
|
8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与21世纪文学史编撰的意义 |
杨剑龙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
高鸿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0
|
跨文化语境与自主性写作——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再思考 |
庄伟杰
|
《华文文学》
|
2009 |
2
|
|
11
|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
江少川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6 |
1
|
|
12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方法转换论 |
朱文斌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3
|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兼论现代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视角的有效性 |
罗晓静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4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前沿性问题探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笔谈 |
饶芃子
吴奕锜
杨匡汉
王列耀
刘俊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5
|
《华文文学》投稿须知 |
|
《华文文学》
|
2025 |
0 |
|
16
|
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 |
孙晓东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9 |
0 |
|
17
|
张翎小说研究述评——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思路 |
陆卓宁
蒋文娟
|
《职大学报》
|
2012 |
0 |
|
18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回顾 |
刘锐锋
|
《华文文学》
|
2008 |
2
|
|
19
|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相关话题 |
张福贵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0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三题 |
吕良弼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