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礁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基于黔南晚石炭世大型珊瑚礁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估算
1
作者 张永利 谷悦 +1 位作者 巩恩普 赖冠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晚古生代冰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重要事件,由晚古生代冰期引起的海平面变化对该时期的生物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讨论了晚古生代冰期背景下生物礁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生物礁随海平面变化表现为三种生长模式,即“放弃”“跟随”和“追... 晚古生代冰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重要事件,由晚古生代冰期引起的海平面变化对该时期的生物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讨论了晚古生代冰期背景下生物礁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生物礁随海平面变化表现为三种生长模式,即“放弃”“跟随”和“追赶”.以黔南地区格舍尔期大型珊瑚礁为例对黔南地区海平面变化幅度进行计算,认为黔南地区格舍尔期海平面上升(60±5)m,主要由冰川作用引起.根据扁平村珊瑚礁对格舍尔期黔南地区海平面变化幅度计算的误差来源主要为基底沉降以及古水深估算不精确.造礁珊瑚Fomitchevella的形态以及快速生长的特点揭示了黔南地区格舍尔期气候温暖、海平面上升且海侵快速的古环境条件.扁平村珊瑚礁的发育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相关的海平面波动与冰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海平面变化 黔南 格舍尔期 冰期
下载PDF
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对浅水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及有利储层的控制——以川中地区龙王庙组为例
2
作者 赵玉茹 高达 +3 位作者 胡明毅 郑超 李佳 谢武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7-591,共15页
【研究目的】阐明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对浅水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及有利储层的控制机制,对明确储层成因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川中地区龙王庙组为例,在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全井段取心的碳氧同位素、主量和... 【研究目的】阐明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对浅水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及有利储层的控制机制,对明确储层成因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川中地区龙王庙组为例,在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全井段取心的碳氧同位素、主量和微量元素测试,恢复了海平面和古气候变化并开展了综合讨论。【研究结果】龙王庙组主要发育云质潟湖、滩间海、颗粒滩和云坪4种沉积微相,可清晰识别可区域对比的两个四级层序。龙王庙组的δ^(13)C具有两个变化周期,指示两次海平面升降,这与Al_(2)O_(3)、TiO_(2)、B和V元素变化所反映的古水深变化一致。碳和氧同位素估算的古海水Z值和温度,以及Mg、Ca良好的相关性,共同反映干旱炎热气候和亚热带海洋环境;MgO/CaO、MnO_(2)、Fe_(2)O_(3)/MnO_(2)和Al_(2)O_(3)/MgO的规律性变化,指示两个层序早期的气候短暂过渡为温暖潮湿;Sr/Ba值反映沉积晚期海水盐度明显增高。【结论】气候温暖潮湿和海平面快速上升期形成海侵体系域;气候炎热干旱时,颗粒滩和云坪快速沉积构成高位体系域。高位域上部的滩—坪体系是优质储层的物质基础,在海平面下降和干热气候控制下发生的早期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储层改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元素地球化学 碳、氧同位素 海平面变化 古气候 龙王庙组 油气勘查工程 四川盆地
下载PDF
TRIZ理论在提高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谢芳金 李志农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海平面变化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以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而海平面变化序列因其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性给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海平面变化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以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而海平面变化序列因其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性给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针对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运用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理论对海平面变化预测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创新思维分析、系统资源分析、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因果分析、系统裁剪、技术矛盾与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和物-场模型及标准解,最终得到26种可行方案。通过对比确定最优方案,该方案通过优化验潮站选址,使验潮站利益最大化,根据优化后的验潮站位置将海平面分割成若干个区域,使用更高精度、更耐恶劣环境的验潮仪来监测各个区域的海平面变化,通过自适应旋转同步提取调频算法对验潮仪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后利用深度学习得到未来海平面预测模型,从而实现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的提高,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具有显著的经济与实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海平面变化预测 验潮站 信号处理创新方法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近纪相对海平面变化精细表征及其对三角洲沉积演化的反映——以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韩江组—珠江组为例
4
作者 王华 戴建文 +4 位作者 柴愈坤 衡立群 宋刚 孙爽 黎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在新近纪位于古珠江三角洲前缘,一方面由于砂体普遍偏薄,使得储层预测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三角洲前缘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的往复交替,也使得三角洲沉积微相变化复杂,影响后期的增储上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钻井小层... 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在新近纪位于古珠江三角洲前缘,一方面由于砂体普遍偏薄,使得储层预测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三角洲前缘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的往复交替,也使得三角洲沉积微相变化复杂,影响后期的增储上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钻井小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解释成果,依据古三角洲地势平坦、地层厚度变化小的特点,采用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表征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岩心和地震沉积学方法,确定主力砂层组的平面沉积相展布。研究表明:研究区珠江组、韩江组的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古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可以实现对五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细刻画。通过对砂层组级别砂体的沉积微相分析,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与三角洲的沉积微相演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基于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来表征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用来预测三角洲的演化和砂体的叠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海平面变化 珠江三角洲 沉积微相 砂岩体积分数 新近纪 恩平凹陷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左军成 左常圣 +1 位作者 李娟 陈美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2-449,共8页
系统地回顾了2006—2015年我国在海平面变化规律、机制及影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全球及区域海平面以及比容海平面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海平面的变化机制,海表热通量、淡水通量、环流、风应力以及Rossby波对不同区... 系统地回顾了2006—2015年我国在海平面变化规律、机制及影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全球及区域海平面以及比容海平面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海平面的变化机制,海表热通量、淡水通量、环流、风应力以及Rossby波对不同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动力及热力影响;采用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21世纪海平面变化进行了预测;同时海平面变化会影响海洋的动力过程(如潮波系统的变化),并进而对近海和海岸带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河口咸潮入侵、近岸低地淹没、红树林衰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比容海平面 海平面变化机制 海平面变化预测 海平面变化影响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LSTM神经网络的格陵兰岛近海海域海平面变化预测
6
作者 赵健 刘仁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6,共10页
海平面变化包含多种不同时间尺度信息,传统的预测方法仅对海平面变化趋势项、周期项进行拟合,难以利用海平面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信号,使得预测精度不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提出一种融合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与LSTM(... 海平面变化包含多种不同时间尺度信息,传统的预测方法仅对海平面变化趋势项、周期项进行拟合,难以利用海平面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信号,使得预测精度不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提出一种融合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海平面异常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小波分解得到反映海平面变化总体趋势的低频分量和刻画主要细节信息的高频分量;然后通过LSTM神经网络对代表不同时间尺度的各个分量预测和重构,实现海平面变化的非线性预测。基于该模型的海平面变化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2.76 mm、9.94 mm和0.937,预测精度均优于LSTM和EEMD-LSTM预测模型,WT-LSTM组合模型对区域海平面变化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异常 小波变换 长短时记忆网络 海平面变化 预测
下载PDF
基于海洋气候数据集的区域海平面变化非线性预测
7
作者 赵健 蔡瑞阳 +1 位作者 孙伟富 杨俊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8,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首套长时间序列、高精度、高时空一致性的全球海洋气候数据集产品,利用199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山东半岛近海海平面异常数据,构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海平面非线性变化组合预测模型。... 本文基于中国首套长时间序列、高精度、高时空一致性的全球海洋气候数据集产品,利用199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山东半岛近海海平面异常数据,构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海平面非线性变化组合预测模型。EEMD可以得到海平面异常的各周期项、线性趋势及残差部分,LSTM模型可对其进行逐个预测并重构得到最终的海平面异常预测结果。EEMD-LSTM组合模型海平面异常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仅为25.87 mm,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该组合模型预测2016—2025年山东半岛近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将达到3.54 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气候数据集 集合经验模式分解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天文轨道周期调制的海平面变化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以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红佼 张廷山 +2 位作者 张喜 肖强 高璐彪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探讨天文轨道周期驱动下全球海平面升降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选取湾滩河剖面长兴期自然伽马数据序列进行数据预处理、频谱分析、天文检验、滤波和调谐后,建立“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文中基于旋回地层学、2种轨道调谐后的动态沉积噪音模... 为探讨天文轨道周期驱动下全球海平面升降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选取湾滩河剖面长兴期自然伽马数据序列进行数据预处理、频谱分析、天文检验、滤波和调谐后,建立“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文中基于旋回地层学、2种轨道调谐后的动态沉积噪音模型(DYNOT和ρ1)分析结果、La2010d天文调制方案以及长偏心率周期(405 kyr)与斜率长周期(1.2 myr)的正相关性可知,斜率长周期(1.2 myr)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相关性,该时期海平面变化受到轨道长周期(1.2 myr)驱动。无机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轨道长周期(1.2 myr)驱动下的海平面升降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着生物礁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古气候 海平面变化 生物礁 驱动力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层沉积反演的深时海平面变化曲线恢复方法
9
作者 沈禄银 潘仁芳 +5 位作者 段太忠 刘彦锋 李蒙 廉培庆 黄渊 张德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目前常用的海平面曲线恢复方法主要是基于地层沉积的旋回性分析和同位素测量,受地层不完整性的影响较大,海平面变化恢复不够合理。本文基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与天文旋回、沉积旋回在时间周期上具有较好的多级旋回对应特征,提出了采用... 目前常用的海平面曲线恢复方法主要是基于地层沉积的旋回性分析和同位素测量,受地层不完整性的影响较大,海平面变化恢复不够合理。本文基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与天文旋回、沉积旋回在时间周期上具有较好的多级旋回对应特征,提出了采用傅里叶变换多级正弦分解函数化海平面变化曲线,然后通过地层沉积反演求取函数化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参数的方法。利用地层沉积模拟方法,求取了元坝地区长兴期的全球海平面曲线,与同时期的Haq曲线、Fischer方法获得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相比,具有更多的海平面变化信息,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更合理。傅里叶级数函数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仅推动了海平面变化的定量化和函数化发展,还有利于用地层沉积反演求取海平面变化曲线。这种求取海平面变化的新思路,与传统的海平面变化恢复方法相比定量化程度高,对输入资料要求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更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沉积反演 天文旋回 傅里叶变换 沉积正演模拟 全球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垂直运动分析
10
作者 金波文 王慧 +2 位作者 张建立 李欢 刘秋林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保存有典型的极地原始生态系统,客观准确地分析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自然生态...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保存有典型的极地原始生态系统,客观准确地分析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基础。联合利用卫星高度计、验潮站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资料分析新奥尔松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的线性趋势和季节性规律,通过同时段资料(1993−2018年)的分析显示,该地区地壳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8.09±0.19 mm/a;验潮站相对海平面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7.31±0.36 mm/a;利用地壳运动修正后的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0.78±0.41 mm/a,低于全球同期水平,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绝对海平面变化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相差0.23±0.46 mm/a。在进行区域海平面变化分析时,可利用GNSS修正验潮站相对海平面获得该区域的绝对海平面变化。利用修正后的海平面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每年10−11月为季节高海平面期,3−4月为季节低海平面期。通过海表面温度与海平面的相关性分析认为,随着海表面温度变化,海平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验潮站 卫星高度计 GNSS 海平面变化 垂直运动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测高数据的平均海平面建模及精细海平面变化研究
11
作者 袁佳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97-1797,共1页
平均海平面是大地测量学和物理海洋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基准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卫星测高技术是研究平均海平面及海... 平均海平面是大地测量学和物理海洋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基准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卫星测高技术是研究平均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的理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海平面 海平面变化 物理海洋学 大地测量学 全球海平面 参考基准 海平面上升 卫星测高技术
下载PDF
基于CEEMDAN-LSTM组合方法的海平面变化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思亦 熊永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903,共5页
为提高海平面变化预测精度,将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采用“分解-预测-重组”思路,提出一种海平面变化预测组合方法CEEMDAN-LSTM。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使用LSTM神经网络进行预测(MAE=16.... 为提高海平面变化预测精度,将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采用“分解-预测-重组”思路,提出一种海平面变化预测组合方法CEEMDAN-LSTM。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使用LSTM神经网络进行预测(MAE=16.87 mm, RMSE=21.51 mm),以及已有的EEMD-BP神经网络组合方法(MAE=10.4 mm, RMSE=15.44 mm),CEEMDAN-LSTM组合方法预测表现最优(MAE=8.89 mm, RMSE=11.34 mm),具有最低的预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EMDAN LSTM 海平面变化 融合预测 组合方法
下载PDF
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乐远福 唐立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共16页
南海北部是南海向陆地过渡的前锋关键地带和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海平面标志物广泛发育,是开展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北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历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分歧。基于此,通过... 南海北部是南海向陆地过渡的前锋关键地带和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海平面标志物广泛发育,是开展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北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历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分歧。基于此,通过新增6个珊瑚礁数据,并对南海北部已发表的海平面数据进行年代和高程校正,然后进行相互验证和可靠性分析。同时对监测记录较为连续的12个验潮站的现代海平面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进一步验证重建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根据汇编的679个校正和可靠性评估后的海平面数据,重建了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尤其是最近2000 a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和变化特征。校正和评估后的数据显示:南海北部海平面从早全新世(8211±128)cal a BP的−16.16 m快速上升到6000~7000 cal a BP的1.5~2.5 m,之后波动下降到现今海平面高度。其中在中全新世海平面保持高位震荡约2600 a,而晚全新世南海北部过去2000 a海平面整体呈现出阶段变化过程。首先,在公元0−350年呈下降趋势,然后在公元350−85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并在公元880年,海平面处于过去2000 a的最高点(1.05±0.35)m,随后海平面继续下降至公元1850年的(−0.18±0.05)m。之后半个世纪保持水平窄幅波动,直到公元1897年(−0.19±0.05)m后,海平面持续震荡逐渐上升至公元2020年的0.076 m。若以过去百年(公元1925−2020年)和40 a(公元1980−2020年)上升速度(分别为2.35 mm/a和3.55 mm/a)估算,公元2100年南海北部海平面将比现今海平面高0.19~0.28 m。因此,在南海北部沿海低洼地区开展大型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未来海平面上升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分析发现,基于不同海平面标志物和采用不同重建方法是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海平面重建结果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上,南海北部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尽管不同地区海平面在时间与高度上存有差异,但是南海北部地区与周边海岸的海平面记录一致,这说明中全新世南海北部高海平面与南海周边地区基本同步,极可能具有全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全新世 海平面变化 不确定性分析 未来预测
下载PDF
基于局部均值分解和交叉小波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与ONI指数多尺度特征研究
14
作者 熊璐杰 王奉伟 +1 位作者 周世健 郇常敏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研究全球平均海平面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相关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局部均值分解和交叉小波原理的分析方法,揭示全球平均海平面和ENSO的影响机理和因果关联。利用全球平均海平面的时间序列进行局部均值... 为研究全球平均海平面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相关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局部均值分解和交叉小波原理的分析方法,揭示全球平均海平面和ENSO的影响机理和因果关联。利用全球平均海平面的时间序列进行局部均值分解得到PF分量和余量,表示海平面变化的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分量。剔除高频分量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拟合趋势分量,得到1991—2000年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a。接着对PF的低频分量进行距平变换再与ONI指数(Oceanic Niño Index,ONI)分别进行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功率谱,再将变换的连续小波分别进行交叉小波变换得到交叉小波功率谱和凝聚谱,通过交叉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凝聚谱揭示信号在时频空间的能量共振和协方差分布规律,其中交叉小波功率谱体现了共同的高能量区的相关性,交叉小波凝聚谱体现了共同的低能量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多尺度上分析海平面的变化,并能分析ONI指数与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关系,可为全球平均海平面演变规律分析和预测等方面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均值分解方法 交叉小波 海平面变化 ONI指数 ENSO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卫星重力的质量海平面变化及其闭合度研究
15
作者 王奉伟 沈云中(指导)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19,共1页
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响应,综合利用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等大地测量观测手段,结合温盐实测与模式数据,研究分析全球及典型区域的海平面时空变化及其闭合度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重力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 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响应,综合利用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等大地测量观测手段,结合温盐实测与模式数据,研究分析全球及典型区域的海平面时空变化及其闭合度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重力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测高、Argo温盐数据及验潮站数据资料联合分析全球海平面变化,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利用GRACE卫星重力数据反演全球海水质量变化进行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结论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全球海平面变化 卫星重力 GRACE卫星 观测手段 大地测量 验潮站 数据资料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海海平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惠军 刘龙威 王涛涛 《测绘技术装备》 2019年第3期23-27,共5页
南海海平面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基于包括卫星测高、卫星重力、海洋温盐等在内的多源数据以及ENSO和PDO气候指数研究和分析了1993.01-2017.12年间的南海海平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01-2017.12期间,南... 南海海平面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基于包括卫星测高、卫星重力、海洋温盐等在内的多源数据以及ENSO和PDO气候指数研究和分析了1993.01-2017.12年间的南海海平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01-2017.12期间,南海的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略高于同期全球平面海平面上升速率;由于受ENSO和PDO的影响,南海海平面变化以及引起南海海平面变化的比容海平面、海水质量等变化的趋势均经历了多次的上升、下降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ENSO PDO 南海海平面变化 比容海平面变化 海水质量变化
下载PDF
联合时变重力数据与测高数据反演全球海平面变化及其分量贡献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杨 郭金运 +3 位作者 孙玉 袁佳佳 常晓涛 张红日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68-1778,共11页
理解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间接反映了地球系统中气候性相关因素的变化。本文基于一组海平面指纹和比容经验正交函数,联合时变重力数据和卫星测高数据反演了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将全球海平面变化分解... 理解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间接反映了地球系统中气候性相关因素的变化。本文基于一组海平面指纹和比容经验正交函数,联合时变重力数据和卫星测高数据反演了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将全球海平面变化分解成南极冰盖融化、格陵兰冰盖融化、陆地冰川融化、陆地水储量变化、冰川均衡调整和海水比容效应这6个分量的贡献。联合反演结果显示,全球平均比容海平面变化为1.08±0.05 mm/a,与相关文献的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联合测高数据和时变重力数据的反演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弱GRACE Follow-On卫星时期海水质量变化被低估的现象。本文利用联合反演的结果研究了区域海平面变化,在大部分近海区域反演效果较好,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区域海平面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指纹 比容海平面变化 联合反演 时变重力 卫星测高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48
18
作者 王兴志 张帆 +5 位作者 马青 杨满平 王一刚 文应初 杨雨 张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9-254,共6页
据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粒滩特征和分布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长兴期生物礁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阶段的缓坡坡折地带和缓坡内的局部 ,当生物礁的生长速度低于... 据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粒滩特征和分布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长兴期生物礁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阶段的缓坡坡折地带和缓坡内的局部 ,当生物礁的生长速度低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时 ,形成海侵追补型生物礁 ,当生物礁生长速度大于海平面上升速度时 ,则构成海侵并进型生物礁 ;飞仙关鲕粒滩形成于海平面下降阶段的台地边缘和台内局部地区 ,单一台地边缘鲕粒滩分布广、厚度大 ,而台内鲕粒滩数量虽多 ,但单一厚度小 ,分布范围窄。总体来看 ,长兴生物礁发育层位逐渐向海侵方向升高 ,而飞仙关鲕粒滩随海退的进行 ,向台地增生方向迁移。区内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一次较大规模海平面升降过程中的产物 ,海侵始于吴家坪初期 ,长兴期海平面快速上升 ,至飞仙关初期达到最高海平面 ,海平面开始下降 ,直至飞仙关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海平面变化 长兴组 飞仙关组 生物礁 鲕粒滩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黄海海平面变化与黄海暖流的形成 被引量:78
19
作者 刘健 李绍全 +2 位作者 王圣洁 杨子赓 葛宗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24,共12页
YSDP102孔和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侧冷涡所对应的泥质沉积区,它们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序列:海侵滞留沉积→潮流砂脊/潮坪~海滩沉积→陆架泥质沉积。该沉积序列上部的陆架泥质沉积厚度可达50余米,... YSDP102孔和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侧冷涡所对应的泥质沉积区,它们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序列:海侵滞留沉积→潮流砂脊/潮坪~海滩沉积→陆架泥质沉积。该沉积序列上部的陆架泥质沉积厚度可达50余米,在浅地震剖面上其内部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从而将泥质沉积体分为上、下两个单元。泥质沉积体呈灰绿色调,含少量自生黄铁矿,但其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含水量高。根据两个钻孔岩心中有孔虫的分布规律、泥质沉积层的化学组分、沉积磁组构特征以及现有测年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黄海暖流形成于大约6kaB.P.,(2)泥质沉积层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是与黄海暖流伴生的冷涡沉积,(3)黄海地区末次冰消期海侵自略早于14kaB.P.之前开始,至约6kaB.P.海平面达到最高位置。从6kaB.P.至今,海平面经历了几次波动,即在6~4kaB.P.和3~1.9kaB.P.海平面超过现今海平面位置;在4~3kaB.P.和1.9kaB.P.~现代,海平面有所降低,可能与现今海平面高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黄海 暖流 末次冰消期 全新世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及升降事件 被引量:71
20
作者 王成善 李祥辉 +1 位作者 陈洪德 覃建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6-541,共6页
在对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充填特征及沉积演化认识基础上,通过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事件后认为:华南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其层序数量一致,升降型式可有两种且互成影像;二级海平面升降包括“二分式”和“单分式”,前者以扬子... 在对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充填特征及沉积演化认识基础上,通过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事件后认为:华南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其层序数量一致,升降型式可有两种且互成影像;二级海平面升降包括“二分式”和“单分式”,前者以扬子区为代表,后者典型见于华夏区;海平面升降事件发生在栖霞早期、茅口早期、茅口末期、吴家坪早期及长兴中后期;二级、三级海平面变化在升降样式、数量、相位上与欧美各地有所不同,其成因与所处构造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升降事件 二叠纪 中国 南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