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戴宝章 赵葵东 蒋少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6-254,共9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是块状硫化物成矿的核心,对流循环模式有简单的热液对流模式和双扩散对流模式。(2)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分布在大洋中张裂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联系。(3)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均有多源性,在强调海水循环淋滤的同时,通过应用新的方法技术,岩浆来源物质(流体及成矿金属等)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的直接贡献得到初步确认。(4)在高温热液活动区及金属硫化物沉积中发现大量生命活动和生物群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海底热液活动 成矿物质 大洋 方法技术 海洋地质学 大地构造 研究进展 活动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翟世奎 李怀明 +1 位作者 于增慧 于新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9-776,共8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涉及到高温高压环境,异常的热液环境使得传统的深海调查研究方法已远不能满足热液活动研究的需要。直视采样技术、深潜器技术、定点监测技术、保真采样技术及模拟实验技术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致力发展的热液活动调查研...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涉及到高温高压环境,异常的热液环境使得传统的深海调查研究方法已远不能满足热液活动研究的需要。直视采样技术、深潜器技术、定点监测技术、保真采样技术及模拟实验技术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致力发展的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在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已有技术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我国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和应优先发展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 海底工作网 西北太平洋海底时间序列观测网计划
下载PDF
海底热液活动与海洋科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同军 翟世奎 任建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7-602,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历史 ,以及目前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指出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中永远存在的自然现象。热液区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热点区。在这些区域由于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 ,造成冷海水通过隙缝下渗 ,并在...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历史 ,以及目前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指出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中永远存在的自然现象。热液区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热点区。在这些区域由于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 ,造成冷海水通过隙缝下渗 ,并在岩浆房作用下形成高温热水。热水在上升通道中与围岩作用 ,并发生复杂的岩 -水反应 ,从而改变了海水的化学成分。流出的热液可以形成多种矿物沉积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Zn,Cu,Fe,Pb的硫化物。岩 -水反应可以产生可观的元素通量 ,因此 ,对海水元素恒定性的解释需要重新审视。利用 3 He/热比值可以计算海洋的热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海底热液活动 成矿 元素通量 ^13He/比值 地质构造 围岩
原文传递
浊度计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长华 汪小妹 殷学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浊度计 海底硫化物 技术设备 载人深潜器 化学传感器 应用 连续观测系统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研究方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栾锡武 秦蕴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592-597,共6页
介绍了国外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是普遍发育于大洋中活动板块边界及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的一种在岩石圈和大洋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 .其突出的表象是高温的热液从海底流出 ,并由此... 介绍了国外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是普遍发育于大洋中活动板块边界及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的一种在岩石圈和大洋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 .其突出的表象是高温的热液从海底流出 ,并由此造成热液活动区和上覆水体的物理和化学异常 .海底热流测量、海底岩石取样、水体的CH4、3He和Mn异常观测、硅氧异常观测、多波束测量、OBS观测、深潜调查等都是进行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 .其中水体异常的观测是最为快捷有效的 ,而深潜器的直接观测是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必不可少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调查研究方法 大洋 火山 岩石圈 水体
下载PDF
粘土矿物对海底热液活动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吕华华 石学法 杨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95-696,共2页
粘土矿物是细粒的含水硅酸盐或铝硅酸盐,在海洋浅水区约占沉积物总量的25%~30%,深水区达60%~98%(Schulz,2006),具有颗粒微细、结构无序、成分多变、类质替换等特性(Schulz,2006;Chamley,1989),对地质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粘土矿物是细粒的含水硅酸盐或铝硅酸盐,在海洋浅水区约占沉积物总量的25%~30%,深水区达60%~98%(Schulz,2006),具有颗粒微细、结构无序、成分多变、类质替换等特性(Schulz,2006;Chamley,1989),对地质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大量证据表明,热液自生粘土矿物(同生沉积的原生粘土矿物和同生期后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粘土矿物 海底热液活动 自生粘土矿物 沉积物 绿泥石 蒙皂石 流体 系统 铝硅酸盐 伊利石
原文传递
大洋钻探对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0
7
作者 曾志刚 秦蕴珊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64-772,共9页
大洋钻探为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样品。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流体—沉积物/岩石相互作用,热、物质通量和流体流动,分析构造对海底热液活动的控制作用,使人们对海底热液循环有所了解,并对深部热液成因石油的特征,海底热... 大洋钻探为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样品。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流体—沉积物/岩石相互作用,热、物质通量和流体流动,分析构造对海底热液活动的控制作用,使人们对海底热液循环有所了解,并对深部热液成因石油的特征,海底热液沉积物的空间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深部生物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有了一些认识。未来通过实施IODP,海底热液活动研究将会取得更多新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献 海底热液活动 大洋钻探
下载PDF
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在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怀明 翟世奎 于增慧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0,共6页
过渡族金属元素(Fe、Cu、Zn等)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研究方向,在沉积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成矿过程、岩浆作用和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介绍了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的... 过渡族金属元素(Fe、Cu、Zn等)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研究方向,在沉积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成矿过程、岩浆作用和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介绍了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指出利用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研究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分析总结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包括:(1)丰富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数据;(2)加强模拟实验工作;(3)探讨海底热液活动对过渡族金属元素在大洋内循环和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 海底热液活动 分馏系数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模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兴涛 翟世奎 +1 位作者 杜同军 季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模型分析 现代 循环 多金属硫化物 限定条件 活动模型 多喷口 流量 弥散 流体 喷发 地壳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分布与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栾锡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31-938,共8页
对全球490多个热液活动区的三维空间分布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对发育热液活动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构造环境发育热液活动的频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指出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并对此进行了理... 对全球490多个热液活动区的三维空间分布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对发育热液活动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构造环境发育热液活动的频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指出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主要沿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板内火山分布,并主要限于40°N和40°S中、低纬度带之间,水深集中在1300~3700m之间。出现热液活动概率最高的水深为2600m,其次为1700m、1900m、2200m、3000m和3700m,平均水深为2532m。扩张轴的中轴谷、海底火山口及不发育中轴谷的扩张脊是发育热液活动的主要构造背景。并提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总是出现在构造活动的部位,但并不是构造活跃的部位就发育热液活动。热液活动的发育和构造并不直接相关但却和岩浆发育密切相关。热液活动的发育在位置上受控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它发生在岩浆活动结束后,是强烈的热膨胀、热冷缩后的释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 分布 构造环境 岩浆活动
下载PDF
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台湾岛东北部龟山岛附近海域海底热液活动形成自然硫的化学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长华 王晓媛 张春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由龟山岛热液气体推断几个可能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存在,根据相关的假设条件,尽量接近于真实的龟山岛热液环境情况,通过计算、比较这些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在标况和龟山岛热液条件下的平衡常数,得出龟山岛热液活动区自然硫的形成可能反应式2... 由龟山岛热液气体推断几个可能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存在,根据相关的假设条件,尽量接近于真实的龟山岛热液环境情况,通过计算、比较这些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在标况和龟山岛热液条件下的平衡常数,得出龟山岛热液活动区自然硫的形成可能反应式2H2S(g)+O2(g)=2S(s)+2H2O(l)和CH4(g)+SO2(g)=3S(s)+2H2O(l)+CO2(g)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这与龟山岛热液活动所具有的水深浅,周围氧气含量高的事实以及采集的热液气体中含有大量CO2气体等情况十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自然硫 平衡常数
下载PDF
我国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阶段性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3-1349,共17页
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是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的切入点之一。近十年来,中国在西太平洋弧后盆地、东太平洋海隆、大西洋洋中脊和印度洋脊,发现了一批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围绕着热液活动区的硫化物、流体、热液柱、生物等热液产... 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是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的切入点之一。近十年来,中国在西太平洋弧后盆地、东太平洋海隆、大西洋洋中脊和印度洋脊,发现了一批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围绕着热液活动区的硫化物、流体、热液柱、生物等热液产物开展了调查研究,构建了海底热液地质学,提出了热液活动、冷泉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同源异汇假说,出版了《海底热液地质学》、《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成矿地质学》、《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东太平洋海隆热液地质》专著,获得了一批调查研究成果。未来,聚焦海底热液活动的深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关键问题,发展海底热液活动探测技术,拓展极地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新领域,围绕烟囱体、热液柱、含金属沉积物、流体以及热液区生物等热液产物,开展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无疑将推动海底热液地质学取得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深海研究 探测技术 未来发展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模拟实验技术
13
作者 李怀明 翟世奎 +1 位作者 陶春辉 于增慧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9,共6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以其特有的循环、成矿机制、潜在的丰富矿产和基因资源成为近30a来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涉及到高温高压的异常环境条件,是一个伴随着剧烈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过程的复杂地质过程。单纯地依靠深海...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以其特有的循环、成矿机制、潜在的丰富矿产和基因资源成为近30a来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涉及到高温高压的异常环境条件,是一个伴随着剧烈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过程的复杂地质过程。单纯地依靠深海调查技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目前研究的需要,而且深海调查费用昂贵,实测获得的数据和样品有限,有些参数甚至无法从野外获得。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室内实验平台,模拟热液活动环境及其作用过程是研究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这一复杂地质过程的必要手段之一。实验模拟研究不仅可以弥补深海调查的不足,深化人们对热液过程的理解,还可以为数值模拟提供必要的热、动力学参数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并能够同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定量地描述热液活动的机制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实验模拟 实验技术 物理化学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 数值模拟 成矿机制 地质过程
下载PDF
西南印度洋脊的海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勘探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陶春辉 李怀明 +7 位作者 金肖兵 周建平 吴涛 何拥华 邓显明 顾春华 张国堙 刘为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812-1822,共11页
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主要产物,以其富含铜、锌、铅、金和银等贵金属元素成为一种潜在的海底矿产资源,备受关注.2007年以来,中国大洋调查航次在西南印度洋脊开展了4个航次共8个航段的海底热液活动调查,发现了8处热液区.在此基础... 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主要产物,以其富含铜、锌、铅、金和银等贵金属元素成为一种潜在的海底矿产资源,备受关注.2007年以来,中国大洋调查航次在西南印度洋脊开展了4个航次共8个航段的海底热液活动调查,发现了8处热液区.在此基础上,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了西南印度洋脊1×104 km2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系统介绍了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脊海底热液活动调查中(2007-2010年)发现的热液区(点)分布,并初步分析了典型热液区的地质特征.基于此,提出将来西南印度洋脊硫化物勘探中应注重开展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控矿因素、非活动/埋藏型硫化物找矿方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亟需加快建立热液区尺度的近底硫化物勘探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慢速扩张洋脊 西南印度洋脊 海底热液活动 多金属硫化物 中国大洋航次
原文传递
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江涛 周怀阳 +1 位作者 彭晓彤 吴自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15-1023,共9页
海底热液活动区微生物生态及其相关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海洋地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发现不断挑战着人们对微生物的代谢机理、生存极限、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作用等方面的传统认识。与传统的富集培养方法相比,主要基于16S rRNA基因和... 海底热液活动区微生物生态及其相关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海洋地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发现不断挑战着人们对微生物的代谢机理、生存极限、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作用等方面的传统认识。与传统的富集培养方法相比,主要基于16S rRNA基因和特征性功能基因系统的发育分析等技术为研究这一极端环境中栖息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手段。这些技术包括基因文库构建(16S rRNA和其它功能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定量PCR等。目前,上述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全球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的研究,在丰富地球物种多样性、调查微生物参与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生命起源与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地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技术
原文传递
西南印度洋中脊53°E百神海山表层沉积物物源特征及其对热液活动的指示
16
作者 钟晓珂 陶春辉 +3 位作者 金爱民 廖时理 周建平 邓显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61,共11页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具有形成大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堆积体的潜力,其中拆离断层控制的热液区常具规模大、富Cu、Au等特征。百神海山位于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Gallieni转换断层内角处,发育拆离断层构造,具有产出热液活动的有利构造条件,但...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具有形成大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堆积体的潜力,其中拆离断层控制的热液区常具规模大、富Cu、Au等特征。百神海山位于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Gallieni转换断层内角处,发育拆离断层构造,具有产出热液活动的有利构造条件,但一直未确认该区域是否存在热液活动。本研究对该区4站表层沉积物开展了主微量、稀土元素和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含丰富的超基性岩碎屑,并可能有玄武岩角砾的影响。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富集Fe、Mn等热液元素,表明研究区受到热液组分的影响。根据富集特征的空间分布,可以推断热液活动喷口的位置靠近研究区的A3站位。这一综合分析深化了对该海山沉积物物源的认识,同时为超慢速洋中脊热液识别或找矿提供了有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远洋沉积物 百神海山 海底热液活动 沉积物源分析 西南印度洋中脊
下载PDF
关于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淑杰 翟世奎 +2 位作者 于增慧 国坤 张侠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5-850,共16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往往与岩浆作用相伴生.传统的热液系统循环模式认为:海水沿裂隙(通道)下渗,被加热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岩石中的金属元素,形成热液流体并上涌喷出海底,沉积生成多金属硫化物矿体.这一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构成现代海...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往往与岩浆作用相伴生.传统的热液系统循环模式认为:海水沿裂隙(通道)下渗,被加热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岩石中的金属元素,形成热液流体并上涌喷出海底,沉积生成多金属硫化物矿体.这一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构成现代海底热液系统的3个基本要素:流体、通道和热源,与我们现今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许多事实相吻合.然而,基岩渗透率、热液流体性质、热液生态系统和热液产物上的差异表明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可能存在另一种注入式循环模式,即热液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房流体和挥发性组分的直接注入.据此提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可能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浅层循环模式,即传统的热液循环模式;另一种是岩浆后期热液注入模式(简称"注入模式").在岩浆作用强烈和构造裂隙发育的环境中,两种模式可能同时存在,形成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近期所发现的多种现象和事实.对弧后盆地而言,在研究其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时,还要考虑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和俯冲组分及陆壳组分加入等因素,同时构建了适用于弧后盆地海底热液活动系统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海底热液活动系统 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 弧后盆地 冲绳海槽
原文传递
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微生物
18
作者 张进兴 《大自然》 2008年第2期76-78,共3页
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发现是20世纪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之一,已成为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热点。自1977年10月美国"阿尔文"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极端环境 生理生化 微生物 海底黑烟囱 活动
原文传递
现代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的成矿物源: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志刚 秦蕴珊 翟世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8-430,共3页
关键词 海底热液活动 成矿物源 成矿 时空演化 同位素地球化学 构造活动 岩浆 金属硫化物 研究 演化模式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烟囱体的生长模式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长华 曾志刚 殷学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海底硫化物 生长模式 烟囱 现代 海底热液活动 现状 演化规律 矿床 矿产资源 生长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