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燕辽地区串岭沟组黑色页岩对中元古代早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书琪
祝禧艳
+4 位作者
苏文博
赵太平
仇一凡
何雨婷
张华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67-1684,共18页
燕辽地区串岭沟组中上部保存有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第一套大面积发育的黑色页岩,沉积于潮间带中下部,标志着该克拉通自形成以来最重要的海进过程,也是地球中年期早期阶段大气-海洋环境状态的特殊记录者。本文对蓟县八仙山剖面串岭沟组三...
燕辽地区串岭沟组中上部保存有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第一套大面积发育的黑色页岩,沉积于潮间带中下部,标志着该克拉通自形成以来最重要的海进过程,也是地球中年期早期阶段大气-海洋环境状态的特殊记录者。本文对蓟县八仙山剖面串岭沟组三段黑色页岩和顶部碳质白云岩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认为其源区主要来自风化的长英质陆源碎屑物质。黑色页岩的TOC含量(平均值1.12%)、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V(平均值82.6×10^(-6))、Cr(平均值73.9×10^(-6))、Ni(平均值29.8×10^(-6))含量明显高于碳质白云岩(TOC、V、Cr、Ni含量均值分别为0.47%、29.6×10^(-6)、26.4×10^(-6)、11.7×10^(-6))。此外,二者的氧化还原参数C_(org)/P分别为62.94和39.44,V/Cr值与沉积层位明显负相关,表明不同深度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略有变化,但V/Cr-Th/U仍均落入富氧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至少串岭沟组黑色页岩沉积时(不早于1.64Ga),较高的大气氧水平加剧了陆源物质风化及向海洋的输送量,并已经使得潮间带中下部静水进入到了相对氧化状态,从而可以为1.57~1.56Ga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提供持续含氧的发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中元古代
串岭沟组
海水氧化还原
状态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董轶婷
刘建波
+2 位作者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51,共1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_(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_(py)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不同地区δ^(34)S_(CAS)相继出现负偏移,δ^(34)S_(py)发生大幅振荡,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早-中奥陶世
海水氧化还原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华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元古代海绿石:前寒武纪海洋浅化变层深度的潜在指示矿物
被引量:
11
3
作者
汤冬杰
史晓颖
+1 位作者
马坚白
史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9-235,共17页
显生宙的海绿石主要形成于具低沉积速率的外陆架至上斜坡深水环境,而前寒武纪海绿石则多见于具高沉积速率的浅水环境。为揭示导致这种明显差别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本文对华北中元古代铁岭组叠层石礁内发育的海绿石进行了包括野外观察、...
显生宙的海绿石主要形成于具低沉积速率的外陆架至上斜坡深水环境,而前寒武纪海绿石则多见于具高沉积速率的浅水环境。为揭示导致这种明显差别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本文对华北中元古代铁岭组叠层石礁内发育的海绿石进行了包括野外观察、岩相学和XRD、SEM、EDS、ICP-MS分析在内的综合研究。据海绿石的分布位置和基质孔隙度特征,本文将铁岭组自生海绿石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产于孔隙最发育的叠层石柱和微晶基质交接带,类型Ⅱ位于较少孔隙的基质中,类型Ⅲ常见于致密的叠层石柱体内。这三种类型的海绿石都具有高且稳定的K_2O含量(平均>8%),指示孔隙水具有高K^+离子浓度。从Ⅲ型至Ⅰ型海绿石,Fe_2O_3含量逐渐升高,而Al_2O_3含量逐渐降低,表明基质孔隙度对海绿石演化具有控制作用,海绿石的成熟度演化需要Fe的持续补充。由于叠层石碳酸盐岩明显缺乏陆源碎屑输入,因此Fe可能主要来自海水,要求存在很浅的Fe氧化还原界面,这也得到了碳酸盐岩中Ce异常证据的支持。我们认为多孔的基质、高K^+浓度以及次氧化海水条件是促进中元古代浅水海绿石沉淀和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绿石
海水氧化还原
状态
中元古代
铁岭组
华北地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宿州新元古界望山组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云鹏
郎咸国
+1 位作者
欧阳晴
周传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6-400,共15页
臼齿构造(Molar-tooth structures)在全球中—新元古代浅水碳酸盐岩地层中广泛发育,其特殊形态及矿物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缺乏现代类比物都使其成因成为难解之谜。近年来,气体扩散-迁移模型提出的臼齿裂隙形成及微亮晶方解石的快速充...
臼齿构造(Molar-tooth structures)在全球中—新元古代浅水碳酸盐岩地层中广泛发育,其特殊形态及矿物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缺乏现代类比物都使其成因成为难解之谜。近年来,气体扩散-迁移模型提出的臼齿裂隙形成及微亮晶方解石的快速充填机制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对安徽省宿州市沟后剖面望山组上部地层中发育的臼齿碳酸盐岩开展了岩石学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望山组臼齿碳酸盐岩中臼齿及围岩的δ13C值分布范围具有一致性,二者不具有系统性差别。中—新元古代广泛分布于浅海地区的硫化楔可能为臼齿碳酸盐岩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望山组叠层石碳酸盐岩与臼齿碳酸盐岩在地层中的交替出现可能指示二者形成时浅海水体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齿碳酸盐岩
海水氧化还原
条件
望山组
新元古界
安徽宿州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北燕辽地区串岭沟组黑色页岩对中元古代早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书琪
祝禧艳
苏文博
赵太平
仇一凡
何雨婷
张华锋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67-1684,共1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714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211、41872198)联合资助.
文摘
燕辽地区串岭沟组中上部保存有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第一套大面积发育的黑色页岩,沉积于潮间带中下部,标志着该克拉通自形成以来最重要的海进过程,也是地球中年期早期阶段大气-海洋环境状态的特殊记录者。本文对蓟县八仙山剖面串岭沟组三段黑色页岩和顶部碳质白云岩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认为其源区主要来自风化的长英质陆源碎屑物质。黑色页岩的TOC含量(平均值1.12%)、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V(平均值82.6×10^(-6))、Cr(平均值73.9×10^(-6))、Ni(平均值29.8×10^(-6))含量明显高于碳质白云岩(TOC、V、Cr、Ni含量均值分别为0.47%、29.6×10^(-6)、26.4×10^(-6)、11.7×10^(-6))。此外,二者的氧化还原参数C_(org)/P分别为62.94和39.44,V/Cr值与沉积层位明显负相关,表明不同深度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略有变化,但V/Cr-Th/U仍均落入富氧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至少串岭沟组黑色页岩沉积时(不早于1.64Ga),较高的大气氧水平加剧了陆源物质风化及向海洋的输送量,并已经使得潮间带中下部静水进入到了相对氧化状态,从而可以为1.57~1.56Ga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提供持续含氧的发育环境。
关键词
黑色页岩
中元古代
串岭沟组
海水氧化还原
状态
华北克拉通
Keywords
Black shale
Mesoproterozoic
Chuanlinggou Formation
REDOX state of seawater
North China Craton
分类号
P588.22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董轶婷
刘建波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5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5,41290260,41530103)资助
文摘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_(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_(py)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不同地区δ^(34)S_(CAS)相继出现负偏移,δ^(34)S_(py)发生大幅振荡,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早-中奥陶世
海水氧化还原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华南
Keywords
sulfur isotope
Early to Middle Ordovician
redox condition of seawater
the Great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Event
South China
分类号
P539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元古代海绿石:前寒武纪海洋浅化变层深度的潜在指示矿物
被引量:
11
3
作者
汤冬杰
史晓颖
马坚白
史青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9-235,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272039
41402024)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本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65201406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08806)
文摘
显生宙的海绿石主要形成于具低沉积速率的外陆架至上斜坡深水环境,而前寒武纪海绿石则多见于具高沉积速率的浅水环境。为揭示导致这种明显差别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本文对华北中元古代铁岭组叠层石礁内发育的海绿石进行了包括野外观察、岩相学和XRD、SEM、EDS、ICP-MS分析在内的综合研究。据海绿石的分布位置和基质孔隙度特征,本文将铁岭组自生海绿石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产于孔隙最发育的叠层石柱和微晶基质交接带,类型Ⅱ位于较少孔隙的基质中,类型Ⅲ常见于致密的叠层石柱体内。这三种类型的海绿石都具有高且稳定的K_2O含量(平均>8%),指示孔隙水具有高K^+离子浓度。从Ⅲ型至Ⅰ型海绿石,Fe_2O_3含量逐渐升高,而Al_2O_3含量逐渐降低,表明基质孔隙度对海绿石演化具有控制作用,海绿石的成熟度演化需要Fe的持续补充。由于叠层石碳酸盐岩明显缺乏陆源碎屑输入,因此Fe可能主要来自海水,要求存在很浅的Fe氧化还原界面,这也得到了碳酸盐岩中Ce异常证据的支持。我们认为多孔的基质、高K^+浓度以及次氧化海水条件是促进中元古代浅水海绿石沉淀和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关键词
海绿石
海水氧化还原
状态
中元古代
铁岭组
华北地台
Keywords
glaucony
seawater redox conditions
Mesoproterozoic
Tieling Formation
North China Platform
分类号
P53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78.963 [天文地球—矿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宿州新元古界望山组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云鹏
郎咸国
欧阳晴
周传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6-400,共1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180303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3101)共同资助。
文摘
臼齿构造(Molar-tooth structures)在全球中—新元古代浅水碳酸盐岩地层中广泛发育,其特殊形态及矿物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缺乏现代类比物都使其成因成为难解之谜。近年来,气体扩散-迁移模型提出的臼齿裂隙形成及微亮晶方解石的快速充填机制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对安徽省宿州市沟后剖面望山组上部地层中发育的臼齿碳酸盐岩开展了岩石学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望山组臼齿碳酸盐岩中臼齿及围岩的δ13C值分布范围具有一致性,二者不具有系统性差别。中—新元古代广泛分布于浅海地区的硫化楔可能为臼齿碳酸盐岩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望山组叠层石碳酸盐岩与臼齿碳酸盐岩在地层中的交替出现可能指示二者形成时浅海水体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
关键词
臼齿碳酸盐岩
海水氧化还原
条件
望山组
新元古界
安徽宿州
Keywords
Molar-tooth carbonates
seawater redox condition
Wangshan Formation
Neoproterozoic
Suzhou in Anhui Province
分类号
P53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燕辽地区串岭沟组黑色页岩对中元古代早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的制约
刘书琪
祝禧艳
苏文博
赵太平
仇一凡
何雨婷
张华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董轶婷
刘建波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元古代海绿石:前寒武纪海洋浅化变层深度的潜在指示矿物
汤冬杰
史晓颖
马坚白
史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安徽宿州新元古界望山组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及成因讨论
孙云鹏
郎咸国
欧阳晴
周传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