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河平原典型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
1
作者 李硕 刘汉粮 +3 位作者 孙少波 刘永涛 程绪江 张亚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825,共10页
为探究海河平原典型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1980年和2016年两期土壤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津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及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运用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土壤有机碳... 为探究海河平原典型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1980年和2016年两期土壤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津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及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运用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津南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库2016年储量为1.14×10^(6)t,比1980年增加了6.61×10^(4)t;SOCD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不同时期SOCD都表现出冲积物>冲积-海积物>湖沼积物这一规律;两期SOCD高值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津南区西北部及中部咸水沽镇附近,1980—2016年SOCD变化有“北减南增”的趋势;有机碳变化(∆SOC)受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地利用变更(LUC)共同影响,其中土壤全氮含量变化(∆TN)、碳氮比(C/N)变化、氮磷比(N/P)变化与∆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初始值(ISOC)、CaO含量、pH变化(∆pH)与∆SOC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库在农用地向城镇用地转换时表现为“碳源”,而农用地性质不变时表现为“碳汇”,∆TN、C/N变化、N/P变化和LUC在SOC动态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时空分布 随机森林 海河平原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平原作物灌溉策略优化模拟
2
作者 谭丽丽 冯璞玉 +2 位作者 刘德立 乔学瑾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4-93,共10页
定量化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农田水分利用和作物产量变化,并探究适应气候变化的灌溉策略对水资源紧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改进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与CMIP6(coupled model inte... 定量化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农田水分利用和作物产量变化,并探究适应气候变化的灌溉策略对水资源紧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改进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与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的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相结合的方法,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 SSP2-4.5和SSP5-8.5)下评估了未来时期(2041-2070年)海河平原实际蒸散量、灌溉量、地下水净使用量(net groundwater use, NGU)和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探究了未来气候情景中适宜的作物灌溉策略。结果表明:1)与历史时期(1971-2000年)相比,未来时期区域年实际蒸散量增加5.5%、年灌溉量和年地下水净使用量分别减少5.9%和25.8%。在SSP5-8.5情景下,年实际蒸散量的增幅最低,年灌溉量和年地下水净使用量的减幅最高。2)相较于历史时期,未来时期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4.3%和6.5%,其中夏玉米产量增幅随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增强而降低。3)在未来气候情景中,雨养夏玉米结合冬小麦拔节期进行灌溉(灌水定额为25 mm,根据自动灌溉系统确定灌水频率)或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该区地下水资源恢复。从确保粮食安全的视角,推荐雨养夏玉米与冬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溉相结合。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水资源合理规划、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下水 灌溉 SWAT模型 CMIP6 作物产量 海河平原
下载PDF
海河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的重力卫星反演和流域水量平衡 被引量:13
3
作者 龙笛 杨文婷 +3 位作者 孙章丽 崔英杰 张才金 崔艳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南水北调工程向华北输水与地下水压采的实施,一定程度改变了海河平原供用水格局,影响了海河平原的地下水储量。准确监测地下水储量变化是水安全保障和地下水战略储备的基础。本研究以水资源公报数据为基准,比较了重力卫星(GRACE)不同的... 南水北调工程向华北输水与地下水压采的实施,一定程度改变了海河平原供用水格局,影响了海河平原的地下水储量。准确监测地下水储量变化是水安全保障和地下水战略储备的基础。本研究以水资源公报数据为基准,比较了重力卫星(GRACE)不同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相关产品,反演了2003—2020年海河流域总水储量及其平原区地下水储量变化,分析了海河流域2000—2019年供用水结构变化和水量平衡关系,量化了总水储量变化对流域蒸散发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GRACE JPL Mascons数据反演的海河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与水资源公报数据的决定系数最高;2003—2020年海河平原地下水储量总体分3阶段呈下降趋势,2003—2011年、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的下降速率分别约为-23.9±1.3亿m^(3)a、-75.5±5.3亿m^(3)a、-37.3±2.6亿m^(3)a;在不考虑海河流域年总水储量变化条件下估算的2003—2019年多年平均蒸散量(521 mm a),与考虑年总水储量变化的多年平均蒸散量(530 mm a)相差约10 mm a,但年蒸散量差异最高可达约80 mm a(2014年)。研究结果为认识近二十年海河平原地下水储量的变化提供了最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重力卫星 尺度因子 球谐函数系数 质量块数据 地下水储量 水量平衡 海河平原
下载PDF
海河平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价与空间分析
4
作者 徐凤伟 万铁庄 吴文强 《清洗世界》 CAS 2023年第2期106-109,112,共5页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178个区县(市)农业污染源调查,采用输出系数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应用“GIS”技术对该污染负荷进行空间分布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平原区农业面源污染年排放总负荷为COD 947.37万t、NH_(3)-N 23.06万t...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178个区县(市)农业污染源调查,采用输出系数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应用“GIS”技术对该污染负荷进行空间分布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平原区农业面源污染年排放总负荷为COD 947.37万t、NH_(3)-N 23.06万t、TN 73.54万t、TP 11.14万t;COD、NH_(3)-N、TN、TP每平方公里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56.74 t、1.14 t、3.86 t、0.64 t。其中海河平原区河南省COD、NH_(3)-N、TN、TP排放强度均为最大,北京市各项指标排放强度最小。同时,各类面源污染物中来源于畜禽养殖业的COD、NH_(3)-N、TN、TP排放量分别占整个海河流域平原区的83.6%、17.5%、55.0%、81.0%,因此,今后畜禽养殖业将会是海河流域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农业面源污染 调查评价 空间分析
下载PDF
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及应对策略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自森 孙自友 《价值工程》 2023年第8期155-157,共3页
当前,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不容乐观,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地下水超采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避免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分析了近年来研究者对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超采的情势... 当前,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不容乐观,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地下水超采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避免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分析了近年来研究者对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超采的情势及成因,重点从工程措施方面探究了应对策略。同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地下水超采 应对策略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 被引量:23
6
作者 曹峰 李瑞敏 +5 位作者 王轶 马忠社 郭海全 赵更新 曹淑萍 李文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1219,共5页
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5万)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遵循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沉积条件将研究区(即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划分为3个统计单元,运用标准化方法,即对土壤表层数据反复剔除异常... 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5万)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遵循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沉积条件将研究区(即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划分为3个统计单元,运用标准化方法,即对土壤表层数据反复剔除异常数据后,通过其他元素与惰性元素Ti的相关关系分别计算得出各指标土壤的基准值;通过对土壤深层数据反复剔除异常数据后,获得了34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并以此表征背景值。以上研究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北部 地球化学基准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
下载PDF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金哲 费宇红 +2 位作者 张光辉 申建梅 聂振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59,共4页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开采系数 地面沉降 开采潜力
下载PDF
海河平原1956年-2011年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雷廷 张兆吉 +2 位作者 费宇红 孟素花 钱永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6,41,共6页
基于海河平原28个四级子区1956年-2011年逐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海河平原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河平原北部和南部降水最丰,中部滨海地区次之,而中部山前... 基于海河平原28个四级子区1956年-2011年逐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海河平原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河平原北部和南部降水最丰,中部滨海地区次之,而中部山前地带最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8.7%,冬季降水量最少,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5%。研究还发现,近56年来海河平原年降水量呈现不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夏季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的。28个四级子区中,年降水量下降趋势较为显著的子区有12个,主要分布在黑龙港运东平原及西北部山前平原,而个别子区降水量变化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近56年,海河平原年降水量整体上的周期性变化不明显,但在1956年-1990年、1956年-1980年、1993年-2008年期间分别存在4a、11a和7a尺度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线性倾向估计 MANN-KENDALL法 小波分析 海河平原
下载PDF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机理与趋势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3 位作者 聂振龙 申建梅 李惠娣 王金哲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采量占该地区供水总水量的60%以上。深、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均超过500亿m3。该区也是山前拦蓄地表径流最高的地区,大小水库达1820多座,拦蓄能力320亿m3,控制山区流域面积近90%。...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采量占该地区供水总水量的60%以上。深、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均超过500亿m3。该区也是山前拦蓄地表径流最高的地区,大小水库达1820多座,拦蓄能力320亿m3,控制山区流域面积近90%。在地下水补给源减少与大规模超采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平原区河流干涸、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同时诱发了含水层之间强越流渗透以求动力场平衡问题,第四系松散地层出现垂向压密而导致地层塑性变形。在滨海平原区,区域性地层垂向压密变形存在缓慢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面沉降致灾过程至少存在3个阶段,即自然沉降机制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以及快速衰变破坏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是采取措施减灾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 地面沉降机理 动因与阶段性 趋势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健康修复目标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蓉 赵勇 +3 位作者 王庆明 何鑫 马梦阳 陆垂裕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5-1115,共11页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措施实施,海河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态势得到初步缓解,在此背景下,如何确定地下水位修复目标十分迫切。本研究在已有生态地下水位概念基础上,提出适应于强人类活动区—海河平原区的健康地下水位概...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措施实施,海河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态势得到初步缓解,在此背景下,如何确定地下水位修复目标十分迫切。本研究在已有生态地下水位概念基础上,提出适应于强人类活动区—海河平原区的健康地下水位概念,并将健康地下水位作为研究区地下水位修复目标。根据地下水位波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健康地下水位分为维持地表水体健康地下水位、遏制海水入侵地下水位等七类功能型健康地下水位,在现有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机理研究、统计分析、实践调查等方法确定各功能健康地下水位临界阈值。研究建立了兼顾地下水多功能属性的空间分布式健康地下水位量化方法,确定了海河平原区健康地下水位上限和下限。并对海河平原区现状地下水位健康状态进行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建立地下水管理分区,为研究区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健康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修复
下载PDF
防洪工程与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新正 朱坦 孙广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9-634,共6页
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其成因和缓解对策是当前紧迫的研究课题。防洪工程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通过分析海河流域旱涝成因和防洪工程体系,探讨了防洪工程体系对平原水资源储备的破坏,指出防... 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其成因和缓解对策是当前紧迫的研究课题。防洪工程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通过分析海河流域旱涝成因和防洪工程体系,探讨了防洪工程体系对平原水资源储备的破坏,指出防洪工程大幅度减少平原水资源的供给,提出基于防洪工程改造和水资源储备恢复的缓解水资源短缺对策。文章提出防洪工程引起海河平原水资源减少和通过恢复、重建湖泊和沼泽等湿地来增加海河平原水资源的新观点,对于全面审视海河流域防洪工程的作用、综合分析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和正确采取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海河平原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储备 旱涝灾害 降水 水库工程 堤防工程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蓉 赵勇 +3 位作者 何鑫 白林 张晓辉 王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6-1349,共14页
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评价对于地下水超采态势评判和超采综合治理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河平原区为研究对象,提出超采量评价方法,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针对浅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生态临界水位作为传统“... 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评价对于地下水超采态势评判和超采综合治理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河平原区为研究对象,提出超采量评价方法,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针对浅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生态临界水位作为传统“水位动态法”评价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临界水位,据此得到研究区1959—2019年累计浅层超采量为869亿m^(3);针对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不可恢复超采量”评价指标,采用地面沉降体积法评价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根据地面沉降体积计算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量体积,据此估算1970—2019年深层累计超采量为756亿m^(3);通过建立的一维非线性压密释水数值模型,模拟了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过程,计算得到非弹性压密释水量,评估研究区累计不可恢复超采量为558亿m^(3)。因此本文认为,自1960年代以来,海河平原区地下水浅层和深层累计超采量1625亿m^(3),其中可恢复的超采量仅为1067亿m^(3)。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地下水回补水量和南水北调规划调水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地下水超采量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高氟地下水分布与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浩 王立明 +1 位作者 徐鹤 孔凡青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海河平原区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高氟地下水的重灾区。调查研究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健康风险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4-2015年海河平原区269眼浅层地下水监... 海河平原区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高氟地下水的重灾区。调查研究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健康风险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4-2015年海河平原区269眼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氟化物检测数据,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最高为2.26mg/L。高氟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原生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是影响高氟水形成的主要因素。采用非致癌物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高氟水地区的健康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该地区氟化物健康风险平均为0.45×10^(-8)。避免高氟水危害应实施水源优选、水质监测、合理开发地下水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氟化物 健康风险评估 海河平原
下载PDF
基于SPI和云模型的海河平原区干旱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旭东 石瑞强 +3 位作者 吴迪 付玉娟 石超强 孙仕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321,共9页
根据海河平原20个气象站1955—2019年逐日降水量计算了年尺度和季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各尺度不同等级的干旱频率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年尺度SPI为样本,采用正态云发生器算法和多步还原逆向云变换算法构建云模型,分析了干旱... 根据海河平原20个气象站1955—2019年逐日降水量计算了年尺度和季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各尺度不同等级的干旱频率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年尺度SPI为样本,采用正态云发生器算法和多步还原逆向云变换算法构建云模型,分析了干旱的随机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海河平原区干旱频率主要分布区间为[0.28,0.31],呈现轻旱高频、重旱低频的特点;春旱发生频率最高,冬旱频率最小,夏季地区间及年际间差异最大。年际间SPI云模型的3个特征参数均呈减小趋势,其中熵呈显著减小趋势,且超熵与熵呈显著正相关,即SPI分布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变化趋势一致;空间上各站点超熵和熵则呈极显著负相关,随机性和不均匀性呈相反趋势;云特征的年际差异大于站点间差异,即云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区域年际间SPI在空间上的随机性和稳定性。海河平原整体上有趋于干旱的趋势,各站点SPI的随机性显著减小,且变化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干旱特征 SPI 云模型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山前-滨海表层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轶 曹峰 +3 位作者 李瑞敏 马忠社 郭海全 马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0-1214,共5页
对海河平原北部地区不同地质地貌类型的表层土壤粒度、矿物成分和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山前至滨海表层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原生沉积环境的相关关系,在空间上表现出随着地质地貌和沉积环境特征的变化而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 表层土壤 地质地球化学 演变特征 沉积环境 海河平原
下载PDF
海河平原盐碱土最近二十年的变化与生物生产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魁祥 李惠英 +2 位作者 但野利秋 李伟强 韩淑敏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5-287,共3页
海河流域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部分 ,历史上是有名的多灾低产地区 ,而盐碱化是重要灾害因素。近二十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 ,用水量大大增加 ,尤其是地下水的利用 ,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程度减轻。但是 ,聚集在土体深层的盐分不仅影... 海河流域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部分 ,历史上是有名的多灾低产地区 ,而盐碱化是重要灾害因素。近二十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 ,用水量大大增加 ,尤其是地下水的利用 ,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程度减轻。但是 ,聚集在土体深层的盐分不仅影响生物产量 ,还潜伏次生盐碱化的威胁。表 1,参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华北平原 水资源 盐碱地 土壤改良 发展史 生物生产
下载PDF
海河平原小麦-玉米节水灌溉制度优化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恒 王笑颖 +1 位作者 周大迈 王贵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0,共7页
利用典型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数据,和不同水分处理的作物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产量和周年土壤水分动态数据,对APSIM模型小麦-玉米遗传参数和土壤水分动态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校准和验证,并模拟了不同降水年型海河平原不同灌溉情景下作... 利用典型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数据,和不同水分处理的作物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产量和周年土壤水分动态数据,对APSIM模型小麦-玉米遗传参数和土壤水分动态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校准和验证,并模拟了不同降水年型海河平原不同灌溉情景下作物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经过校准和验证的APSIM小麦-玉米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响应,在该区域有较好的适应性。从全年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对地下水位影响等综合考虑,此区全年灌溉3水,可以保证小麦、玉米苗期和小麦拔节期水分需求。年总灌水量为225 mm的灌溉措施下,多雨年可获得小麦玉米总产量17 948.4kg/hm^2,WUE为25.2kg/(hm^2·mm);平水年可获得小麦玉米总产量16 941.1kg/hm^2,WUE为24.0kg/(hm^2·mm);少雨年虽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灌溉4水产量降低11.9%,WUE下降5.2%,但地下水位可累计减少下降15.5m。因此,在未来水分亏缺加剧背景下,保障小麦、玉米苗期和小麦拔节期需水,即全年灌溉3水总灌水量为225mm为兼顾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灌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小麦-玉米两熟 APSIM模型 灌溉制度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主要水土环境问题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徐慧珍 李瑞敏 +9 位作者 王轶 曹峰 马忠社 郭海全 刘久荣 林健 曹淑萍 张亚娜 刘峰川 赵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1-1209,共9页
将土壤和潜水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了研究区土壤酸化及地下水碱化、土地沙化、湿地退化、土地盐渍化等主要水土地质环境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潜水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土壤剖面实测数据为基础,认为土壤... 将土壤和潜水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了研究区土壤酸化及地下水碱化、土地沙化、湿地退化、土地盐渍化等主要水土地质环境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潜水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土壤剖面实测数据为基础,认为土壤环境主要受自然因素的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以地下水监测数据为基础,认为潜水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控制。为研究区水土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土壤酸化 地下水碱化 湿地退化 海河平原北部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水土地质环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19
作者 李瑞敏 王轶 +12 位作者 曹峰 徐慧珍 刘永生 郝春明 马忠社 郭海全 赵更新 曹淑萍 李文伟 刘峰川 刘久荣 林健 许益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4-1200,共7页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属于半干旱自然地理环境且仍在干化,自山前至滨海的山麓堆积-河流沉积-海陆交互沉积序列的平原地貌地质环境,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以高Ca、Mg、F,低Se、Mo、I和弱碱性为特征且正在经历酸化过程,潜水环境以淡水-微咸水-弱碱...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属于半干旱自然地理环境且仍在干化,自山前至滨海的山麓堆积-河流沉积-海陆交互沉积序列的平原地貌地质环境,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以高Ca、Mg、F,低Se、Mo、I和弱碱性为特征且正在经历酸化过程,潜水环境以淡水-微咸水-弱碱性为特征且有碱化的趋势。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一起构成了本区水土地质环境演化的双重驱动力,但在表现形式和区域分布方面驱动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潜水环境质量较差且均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北部 水土地质环境 若干问题 演化与驱动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条件下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恢复前景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杉 《海河水利》 2003年第2期20-22,25,共4页
海河平原地下水已累计超采900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460亿m3。地下水储量大量亏空,已成为海河平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海河平原的浅层地下水能否得到恢复,各方面十分关注。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宏观分析了各分区浅层地... 海河平原地下水已累计超采900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460亿m3。地下水储量大量亏空,已成为海河平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海河平原的浅层地下水能否得到恢复,各方面十分关注。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宏观分析了各分区浅层地下水恢复的前景,提出了当地水资源与长江水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海河平原 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