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曹威威 孙才志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根据1998—2019年海南省海洋渔业统计数据,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三个维度,运用熵权法构建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 根据1998—2019年海南省海洋渔业统计数据,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三个维度,运用熵权法构建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历程,2008年以后系统脆弱性波动下降,处于中度脆弱阶段,但2016年以后系统脆弱性有上升趋势;(2)人类渔业活动对海洋渔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持续增加导致研究期内系统暴露性持续上升,经济社会对海洋渔业依赖性减弱有效改善了系统敏感性,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增强使系统适应性持续提升;(3)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活动、经济和社会对海洋渔业依赖程度与科技支撑能力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重要指标,其中,海洋渔业经济社会依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是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 脆弱性 “暴露-敏感-适应”评估模型 障碍度模型 海南省
下载PDF
基于能值相图的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东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0,共6页
运用能值相图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果表明,2003—201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更新自然资源、净化废弃物能值和经济社会反馈能值的投入比例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三者之间的比例结构在12年间发生了明... 运用能值相图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果表明,2003—201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更新自然资源、净化废弃物能值和经济社会反馈能值的投入比例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三者之间的比例结构在12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投入大幅度增加,能值产出率下降,海洋生态环境负载压力不断增加,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明显下降。创新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投入占比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值投入占比,提高经济社会投入能值的产出效率,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相图 资源线 敏感线 可持续线
原文传递
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大安 《农业经济问题》 1984年第8期12-15,共4页
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的研究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系统科学研究。我们应根据我国渔业经济的特点,结合今后各个时期的发展规划,探讨如何因势利导地采取措施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 海洋渔业 良性循环 渔业经济 海洋生态系统 沿海生态系统 渔业生态 浮游植物 生态结构
下载PDF
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
4
作者 卢中辉 王昊文 +1 位作者 周开艳 陈锦灵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推动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的内在需求.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10—2022年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10—2022年... 推动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的内在需求.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10—2022年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10—2022年,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均值增加1倍多.生态子系统增幅较低且日趋收敛,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增幅较大且呈波动上升态势.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分异显著:生态发展呈以洪泽区为分割点的“工”字型分布态势,经济发展由全域低值渐次迈向东高西低的分布模式,社会发展则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均值增加较大,区域整体由勉强协调迈入中级协调层级.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格局.耦合协调发展格局是地区经济结构效益、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因子共同作用明显提升了耦合协调度.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统筹机制协调发展,可促进该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江淮生态经济
下载PDF
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 被引量:2
5
作者 于谨凯 张同亮 《河北渔业》 2018年第4期7-14,共8页
首先从经济和生态两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有山东和江苏;(2)生态经济系统发... 首先从经济和生态两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有山东和江苏;(2)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的有辽宁、河北、天津、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3)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处于高水平的有0个。然后,借助L-V模型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天津、上海、广东的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分别为-0.279 2、-0.233 4、-0.001 5,属于向相互抑制关系转化的偏利共生关系;(2)河北、辽宁、海南的协调度分别为0.985 7、0.797 8、0.861 1,属于向相互促进关系转化的偏利共生关系;(3)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的协调度分别为1.410 4、1.108 6、1.398 1、1.397 0、1.414 2,属于相互促进关系。最后,构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影响因素模型,并对选取的影响因子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1)经济发展变量与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成负相关关系;(2)科技投入变量、产业结构变量、工业废弃物处理变量、生态建设变量与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成正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加大海洋渔业科技资金投入、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创新生态管理体制等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模型 海洋渔业 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度
下载PDF
中国省域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钰 程云珂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807,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样本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模型、CRITIC客观赋权法和莫兰指数实证分析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变,并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样本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模型、CRITIC客观赋权法和莫兰指数实证分析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变,并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整体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偏低,呈不断波动、缓慢发展状态;空间上,中国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集聚程度有所降低,但并不显著,呈现出相对稳定地“南高-北低”空间格局;在障碍因子诊断中发现,生态敏感性、资源压力、社会压力、产业结构是阻碍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建议从提高森林供给能力、持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三方面提高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经济系统 系统韧性 模糊物元 障碍因素
下载PDF
海南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威威 王煜景然 +1 位作者 王梦婷 王佳云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9期136-144,共9页
在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南自贸区(港)等的战略背景下,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迅速,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也随之发生,因此开展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对海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海水养殖排污... 在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南自贸区(港)等的战略背景下,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迅速,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也随之发生,因此开展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对海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海水养殖排污总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1998—2019年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海南省沿海市县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9年海南省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呈波动增大趋势;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可分为高效型、中效型和低效型3个类型,受边际效益递减和生态修复滞后性的影响,不同时期各市县效率类型不同。针对各市县不同生态效率类型,提出海洋渔业差异化发展策略,实现海南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效率 海南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威威 张常仁 +1 位作者 陈晓喆 王佳云 《南方农业》 2023年第7期197-201,共5页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还存在渔业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等问题。从“人海关系”视角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还存在渔业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等问题。从“人海关系”视角出发,依据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SES),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推进海南渔业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生态经济系统 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ISM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琦 徐源 《科技与管理》 2019年第1期21-26,32,共7页
基于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共识别出影响系统脆弱性的14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影响因素之间... 基于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共识别出影响系统脆弱性的14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海洋渔业依赖度、海洋渔业产值和渔民生活幸福感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因素;海洋渔业生产效率、海洋环境承载能力、海洋灾害、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开发强度、海洋环境治理效率及海洋渔业结构优化度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中层间接因素;海洋气候变化、生产空间压缩、海洋渔业管理效率及水产科技水平是4个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ISM模型 递阶结构
下载PDF
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吉亭 徐文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6,101,共5页
运用灰色-层次综合评价对山东省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性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2009-2017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发展状态,健康性持续下降,海洋渔业资源的紧缺性严重。山东省海洋渔业捕捞投入越大,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运用灰色-层次综合评价对山东省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性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2009-2017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发展状态,健康性持续下降,海洋渔业资源的紧缺性严重。山东省海洋渔业捕捞投入越大,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越低,对应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性越低。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和渔民人均捕捞量的增加,同样会使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下降。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驱动来改善海洋渔业环境、促进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多渠道优化和恢复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的群落结构是提高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性的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生态系统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灰色-层次综合评价 海洋环境 渔船功率
原文传递
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福柱 贾苗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4期70-78,共9页
判断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决策参考价值。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 判断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决策参考价值。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海洋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生态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但未表现出显著增长态势;2006—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上升为中度协调,三大海洋经济圈耦合协调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海洋专业专科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和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等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14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动态耦合——以浙江省为例
15
作者 王光菊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基于2003—2019年浙江省森林生态-经济系统17个指标数据,运用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计算出森林生态系统、林业经济系统的耦合情况并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总体... 基于2003—2019年浙江省森林生态-经济系统17个指标数据,运用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计算出森林生态系统、林业经济系统的耦合情况并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产生了时空协同效应;且森林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系统逐渐趋向高度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 协同发展 动态耦合 评价指标 浙江省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董成森 肖润林 +1 位作者 彭晚霞 彭佩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 效应
下载PDF
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调函数的协调等级,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理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下载PDF
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俊科 李红 +1 位作者 王锡波 马永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 新疆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自翔 李晶 冯雪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07-2918,共12页
气体调节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动物界以及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利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测算关中-天水天... 气体调节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动物界以及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利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测算关中-天水天经济区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998—2007年关天水经济区年固定CO2的价值量为226.35亿元/a。10a间2005年固定CO2的价值量最高,为301.73亿元/a,2002年最低,为159.06元/a。释放O2价值量取两种测评方法的平均值,年平均价值量为240.45亿元/a,比固定CO2的年均值多14.1亿元/a。2)从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98年和2007年平均固碳释氧价值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类型。耕地向林地、草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增加了1614.29、1960.67元.hm-.2a-1,林地、草地向耕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减少了1081.37、1706.60元.hm-.2a-1。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南部各县的单位面积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普遍高于北部各县,总体上分布沿南部向北部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土地生态系统 固碳释氧价值 关中-天水经济
下载PDF
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振宇 贺建林 刘望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0-304,共5页
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剖析了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评价模型,对区域系统的耦合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6年湖南省综合支撑能力呈对数型上升,而综合消耗水平呈指数型上升,二者演... 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剖析了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评价模型,对区域系统的耦合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6年湖南省综合支撑能力呈对数型上升,而综合消耗水平呈指数型上升,二者演化速度具有非同步性,耦合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89度;从2008年起将进入过度开发时期,虽然湖南省资源较丰富,但远未具备过度开发型的物质条件;湖南省进入过度开发时期的原因是,在经济增长方式仍然非常落后和产业结构未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一味突出出口导向型经济,从而导致综合消耗水平发展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能力 湖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