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动物防污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田田 孙圣淇 +1 位作者 王燕 刘书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海洋生物污损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开展海洋活动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在海洋设施表面喷涂防污涂料是常采用的防污手段之一,然而防污涂料中的传统防污剂对海洋生态有一定的危害,亟需开发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海绵动物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 海洋生物污损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开展海洋活动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在海洋设施表面喷涂防污涂料是常采用的防污手段之一,然而防污涂料中的传统防污剂对海洋生态有一定的危害,亟需开发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海绵动物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来自海绵动物具防污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根据化学结构总结为萜类、生物碱、甾醇类和肽类。另外,总结了防污活性研究较多的海绵动物的种属,分析了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未来防污活性天然产物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防污活性 天然产物 生物污损
下载PDF
海绵动物共附生微生物对海洋柴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及影响
2
作者 侯亚楠 刘书伟 +3 位作者 王燕 张田田 王阿文 沈梦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索海绵动物共附生微生物对海洋柴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方法以柴油降解率为指标从海绵中筛选降烃菌株,对降烃效果较好的3种菌株进行鉴定和复配,选出最佳降烃组合开展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并构建柴油污染模型验证生物修复... 目的探索海绵动物共附生微生物对海洋柴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方法以柴油降解率为指标从海绵中筛选降烃菌株,对降烃效果较好的3种菌株进行鉴定和复配,选出最佳降烃组合开展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并构建柴油污染模型验证生物修复效果。结果筛选降烃菌共38株,其中降烃效果最好的D1、D7、D8菌株分别鉴定为Halomonas aquamarina、Sphingopyxis terrae、Marinobacter aquaeolei;其降解率均在65%以上;3种菌株复配后优选最佳组合为D1-D7-D8;对降烃效果影响较大的3因素为初始pH值、柴油质量浓度和温度;对其响应面优化后得出最佳降解条件分别为7.41、32.79 g/L、30.65℃;按最优条件构建的模型实际降解率为84.17%,与预测值86.27%的吻合度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海绵-降烃菌系共生体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为解决海水中柴油污染难以集中处理的问题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 海绵动物 响应面 降解率
下载PDF
惠州大亚湾海绵动物水质净化能力初探
3
作者 肖思巧 陈冰玲 +2 位作者 王军星 廖诗杰 杨小平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海绵动物具有强大的滤食能力,在净化污染水体方面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国内对海绵动物对水质净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山海绵属的海绵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的海水水质净化研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研究海绵动物对海水中活性磷酸盐(P... 海绵动物具有强大的滤食能力,在净化污染水体方面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国内对海绵动物对水质净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山海绵属的海绵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的海水水质净化研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研究海绵动物对海水中活性磷酸盐(P)、无机氮(N)的影响,并首次对惠州市大亚湾的海绵动物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海绵动物能减少海水中无机氮的含量,同时会导致活性磷酸盐含量升高,能有效改善水体营养盐环境,减少赤潮发生;调查采集到5个属的海绵动物,其中山海绵属及美丽海绵属均在渔排、海岛同时出现。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调查和研究,为惠州大亚湾海域海绵动物的开发以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海绵动物 水质 净化能力
下载PDF
海绵动物的生物活性产物及其药理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巫志峰 许东晖 +1 位作者 梅雪婷 许实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U010-U015,共6页
概括来源于海洋海绵动物中新发现的 36种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阐述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具有生物碱、甾醇、萜类、大环内酯、肽类等。经药效评价且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心血管活性等药理作用。这些具明... 概括来源于海洋海绵动物中新发现的 36种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阐述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具有生物碱、甾醇、萜类、大环内酯、肽类等。经药效评价且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心血管活性等药理作用。这些具明显药理作用的生理活性化合物 ,作为新药先导化合物进行研究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生物活性产物 先导化合物
下载PDF
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化石组合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兴莲 朱茂炎 +1 位作者 赵元龙 王约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303,共9页
贵州寒武纪海绵化石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的戈仲伍组或牛蹄塘组底部、筇竹寺期的牛蹄塘组和早、中寒武世凯里组。梅树村期的海绵属种单调,主要为六射海绵类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sp.)及一些海绵骨针,代表寒武纪海... 贵州寒武纪海绵化石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的戈仲伍组或牛蹄塘组底部、筇竹寺期的牛蹄塘组和早、中寒武世凯里组。梅树村期的海绵属种单调,主要为六射海绵类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sp.)及一些海绵骨针,代表寒武纪海绵首次爆发或辐射的前奏和先驱。牛蹄塘组海绵多达13个属,是寒武纪海绵辐射的重要窗口,以普通海绵略占优势,Leptomitus为优势属。凯里组的海绵共计7属,以普通海绵为主。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组成的差异性,其演变过程受到环境的制约。贵州早期海绵动物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改变了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还为探讨海绵动物本身的起源、辐射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寒武系 贵州 海绵化石 寒武纪 组合特征 动物化石 牛蹄塘组 梅树村期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海绵动物骨针研究简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红 王毅民 +1 位作者 滕云业 张学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4-408,共5页
海绵动物骨针是海绵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是由生物矿化产生的;在地学研究中它是一种可用作地层对比的古生物化石。近年科学家发现了海绵骨针的光纤特性,特别是指出了这些特性可能引导人类开发新的光纤制造方法,从而引发了对其微结构、特... 海绵动物骨针是海绵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是由生物矿化产生的;在地学研究中它是一种可用作地层对比的古生物化石。近年科学家发现了海绵骨针的光纤特性,特别是指出了这些特性可能引导人类开发新的光纤制造方法,从而引发了对其微结构、特性、生长机制与调控的生物学、生矿物学和仿生学的研究热潮。文章简介了海绵动物骨针的早期研究、光纤特性的发现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骨针 生物矿化 微构造 光纤 仿生学
下载PDF
海绵动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林学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海绵动物 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进展 抗肿瘤物质
下载PDF
海绵动物原始神经物质的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慧 张小云 汪安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1-1101,共11页
本文以安徽芜湖淡水针海绵(Spongilla lacustrisLinnaeus)以及青岛海边海水海绵(Halichondria pan-icea)为研究对象,运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免疫印迹等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对海绵动物组织内的神经肽类(Neuropeptide Y,NPY... 本文以安徽芜湖淡水针海绵(Spongilla lacustrisLinnaeus)以及青岛海边海水海绵(Halichondria pan-icea)为研究对象,运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免疫印迹等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对海绵动物组织内的神经肽类(Neuropeptide Y,NPY;β-endorphin,β-EP)、神经纤维骨架类(S-100;Nervous specific enolase,NSE)、以及神经递质类(5-hydro-xytryptamine,5-HT)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海绵动物体内存在神经类物质;对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定位;同时证实在海绵动物中存在原始的神经细胞。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断海绵动物是介于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之间的过渡动物,在进化上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神经物质 原始神经细胞
下载PDF
贵州寒武系海绵动物化石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兴莲 赵元龙 《贵州地质》 2004年第4期281-281,共1页
随着早期后生生物研究的深入,贵州寒武系的门类化石发现也愈来愈多,海绵动物化石就是其中一个门类。
关键词 贵州 寒武系 海绵动物化石 组合特征 古生物门类
下载PDF
拨开迷雾——关于海绵动物骨针的“轴”与“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海云 时磊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年第5期57-60,共4页
骨针是海绵动物最重要的分类鉴别特征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动物学教材及一些相关文献对海绵动物骨针中的“轴”与“放”的描述含混不清。本文澄清了前人关于海绵动物骨针“轴”与“放”关系的模糊表述。明确界定了骨针的“轴”与... 骨针是海绵动物最重要的分类鉴别特征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动物学教材及一些相关文献对海绵动物骨针中的“轴”与“放”的描述含混不清。本文澄清了前人关于海绵动物骨针“轴”与“放”关系的模糊表述。明确界定了骨针的“轴”与“放”,特别是明确了单放轴和二放轴的含义。具体而言,单轴骨针可以是一放,也可以是二放;二轴骨针可以是二放、三放或四放;三轴骨针可以是三放、四放、五放或六放;四轴骨针可以是四放、五放、六放、七放或八放;依此类推,N轴骨针的放数可以为N^2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骨针
下载PDF
海绵动物共附生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复配及其降烃影响因素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亚楠 刘书伟 +3 位作者 王燕 张田田 王阿文 沈梦霞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2,共7页
为探索海绵动物体内微生物对海洋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以石油烃降解率为指标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筛选降烃菌株,优选3种菌株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鉴定和复配分析,选取最佳组合开展转速、初始pH值、温度和石油烃浓度单因素试验,... 为探索海绵动物体内微生物对海洋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以石油烃降解率为指标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筛选降烃菌株,优选3种菌株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鉴定和复配分析,选取最佳组合开展转速、初始pH值、温度和石油烃浓度单因素试验,对降烃效果影响较大的3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3因素对石油烃降解率的交互效应,并构建石油污染模型验证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降烃菌共23株,其中降烃效果最好的Y2、Y5和Y6菌株分别鉴定为Stappia conradae、Halomonas aquamarina和Sphingopyxis terrae,其降解率均在30%以上;三种菌株复配后优选最佳组合为Y5-Y6;影响降烃效果较大的3因素为初始pH值、温度和石油烃浓度,对其响应面优化后得出最佳降解条件分别为8.12、30.55℃、17.14 g/L;按最优条件构建的模型实际降解率为50.73%,其预测值为52.52%,两者吻合度较好.该研究可为海绵-降烃菌系共生体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为解决海洋石油烃污染物难以集中处理的问题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海绵动物 生物降解 响应面 菌株复配
下载PDF
化石年代测定显示海绵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早先认识的要早数千万年
12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69,共1页
据2009年2月6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2月4日电,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报告。报告说,他们用一种新技术对埋藏在阿曼沉积岩中的海绵动物化石作了地质年代测定,结果揭示,早在6.35亿年前海绵动物就出现了... 据2009年2月6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2月4日电,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报告。报告说,他们用一种新技术对埋藏在阿曼沉积岩中的海绵动物化石作了地质年代测定,结果揭示,早在6.35亿年前海绵动物就出现了。所测定的海绵动物属于寻常海绵。现存海绵动物的90%以上是寻常海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测定 海绵动物 动物化石 时间比 地球 显示 《自然》杂志 科学家
下载PDF
未来光纤——深海海绵动物中发现结构特殊的光纤状物体
13
《中国科技信息》 2003年第18期24-24,共1页
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从一种寄居在深海的海绵动物体内,发现了一种结构与通信网络中使用的光纤极为类似的物体。这是朗讯科技于美国当地时间8月21日宣布的。研究人员在同一天出版的英国“自然》科学杂志上... 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从一种寄居在深海的海绵动物体内,发现了一种结构与通信网络中使用的光纤极为类似的物体。这是朗讯科技于美国当地时间8月21日宣布的。研究人员在同一天出版的英国“自然》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与人类生产的光纤产品相比,这种深海海绵动物的玻璃纤维在技术方面可能高明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光纤 海绵动物 光纤状物体 美国 Euplectella 通信光纤 光学特性
下载PDF
巨型海绵动物惊现夏威夷海岸
14
《海洋世界》 2016年第6期3-3,共1页
近日,研究人员在夏威夷海外新发现巨大海绵动物,估测年龄有上千岁。海绵可以拿来洗澡,然而这个"大块头"可不能用在浴室里。在夏威夷西北海岸的考察中,研究人员在水下2100米处发现了这一长达3.5米、高2米、宽1.5米的海绵动物。1887年... 近日,研究人员在夏威夷海外新发现巨大海绵动物,估测年龄有上千岁。海绵可以拿来洗澡,然而这个"大块头"可不能用在浴室里。在夏威夷西北海岸的考察中,研究人员在水下2100米处发现了这一长达3.5米、高2米、宽1.5米的海绵动物。1887年在加拿大西海岸浅水域发现的Aphrocallistes vastus,长3.4米,高1.1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绵动物,这次的发现无疑刷新了这一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夏威夷 西海岸 巨型 研究人员 浅水域 加拿大
下载PDF
海绵动物体内藏“宝”
15
《国外科技动态》 2003年第9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海绵动物 玻璃纤维 光纤通信 透光率 通信网络
下载PDF
海绵动物
16
作者 缪国平 《科学之友》 2011年第6期48-49,共2页
不会动的动物 动物,按理来说应该是能自由行动的,可是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里却有一类不会动的动物,这就是海绵。海绵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它的构造十分简单,体内没有明确的组织,也没有器官系统,既无“手”,又无“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多细胞动物 器官系统 自然界
下载PDF
海绵动物的演化意义及其生物硅的仿生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Werner E G Müller 王晓红 +1 位作者 曾令森 Heinz C Schrder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2-1381,共10页
海绵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简单的动物,但对它在生物进化中的定位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认识过程.作为“活化石”,海绵动物为生物演化研究提供了最好的证据;而对海绵动物研究更令人入胜的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硅质海绵动物骨针的独特结... 海绵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简单的动物,但对它在生物进化中的定位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认识过程.作为“活化石”,海绵动物为生物演化研究提供了最好的证据;而对海绵动物研究更令人入胜的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硅质海绵动物骨针的独特结构和良好光纤特性,从而开辟了利用纳米生物技术进行仿生合成的广泛研究领域.综述了海绵动物的发现及新的分子生物学进化证据,骨针硅蛋白催化合成生物硅的研究进展及仿生合成在纳米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生物演化 海绵动物骨针 生物硅 仿生合成
原文传递
贵州丹寨寒武系牛蹄塘组海绵动物化石及其环境背景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兴莲 赵元龙 +2 位作者 朱茂炎 崔滔 杨凯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8-359,共12页
贵州丹寨南皋在寒武纪属于扬子板块深水相区,最近在该区寒武系下部牛蹄塘组中上部黑色泥页岩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海绵动物化石,共9属10种。文中描述其中比较典型的海绵动物化石5属5种:赫兹海绵未定种Hintzespongia sp.,杯形对角海绵D... 贵州丹寨南皋在寒武纪属于扬子板块深水相区,最近在该区寒武系下部牛蹄塘组中上部黑色泥页岩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海绵动物化石,共9属10种。文中描述其中比较典型的海绵动物化石5属5种:赫兹海绵未定种Hintzespongia sp.,杯形对角海绵Diagoniella cyathiformis(Dawson,1889),密集鬃毛状海绵Saeta-spongia densa Mehl and Reitner in Steineret al.,1993,大坪三岔五射海绵Sanshapentella dapingi Mehl and Erdt-mann,1994和羽状光芒海绵Solactiniella plumata Mehl and Reitner in Steineret al.,1993。在这套整体缺氧的黑色泥页岩中有如此多而完整的海绵动物化石的保存,可能是由于上涌洋流、水流或海平面的变化等导致短暂的充氧事件,加上多幕次的热水沉积,提供大量食料,从而利于需氧量相对较低的原始后生动物--海绵动物的大量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黑色页岩 牛蹄塘组 寒武系 贵州
原文传递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海绵动物群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哲 胡杰 +2 位作者 周传明 肖书海 袁训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99-1402,共4页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黑色页岩中完好地保存了数量众多和分异度较高的海绵化石, 它们代表了早寒武世一个独特的、以底栖固着和滤食性方式生活的动物群, 命名为西递海绵动物群. 该动物群生活于浪基面之下含氧的静水环境中. 浮游藻类的繁盛...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黑色页岩中完好地保存了数量众多和分异度较高的海绵化石, 它们代表了早寒武世一个独特的、以底栖固着和滤食性方式生活的动物群, 命名为西递海绵动物群. 该动物群生活于浪基面之下含氧的静水环境中. 浮游藻类的繁盛和快速沉积形成了荷塘组黑色岩系, 充足的食物供给、缺少底栖自由取食动物的竞争、早寒武世广泛分布的空白生境以及海水中氧含量垂向分层形成的选择压可能是导致海绵动物发生形态分异和个体大型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海绵动物 荷塘组 皖南 浮游藻类 海绵化石
原文传递
生物无机化学范式的转变:硅质海绵动物中二氧化硅的酶促缩聚反应(英文)
20
作者 王晓红 甘露 +1 位作者 Heinz C.Schrder Werner E.G.Müller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445,共11页
硅蛋白的发现导致了生物无机化学范式的转变,因为它是第一个可以催化无机单体合成无机聚合物分子的酶。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数据证实,两种硅质海绵动物,包括寻常海绵和六放海绵,它们的骨针都是由硅蛋白/酶催化合成的。这种... 硅蛋白的发现导致了生物无机化学范式的转变,因为它是第一个可以催化无机单体合成无机聚合物分子的酶。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数据证实,两种硅质海绵动物,包括寻常海绵和六放海绵,它们的骨针都是由硅蛋白/酶催化合成的。这种酶不仅存在于硅质海绵骨针内部,而且也存在于硅质海绵骨针表面。在硅质海绵骨针生长过程中,它催化生物二氧化硅的合成而构建硅薄层,一层层的硅薄层逐步沉积从而形成硅质海绵骨针。寻常海绵动物Suberites domuncula体外实验获得的硅蛋白活性数据(催化生物二氧化硅的形成)反映了体内骨针生长所需的生物二氧化硅量。本文最后总结了在寻常海绵动物骨针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熔合现象,即内部的硅薄层"烧结"在一起形成致密的硅棒。强壮的和坚硬的生物二氧化硅骨架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硬化过程,这个过程由海绵动物排水通道表面的细胞膜控制,排除生物二氧化硅缩聚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水分而使材料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转变 生物无机化学 海绵动物 硅蛋白 生物硅 结构层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