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罗嘉琪 李响 +1 位作者 张蕴斐 史珍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时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集研究了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DSST)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域的DSST平均为0.56℃,总体呈纬向分布,近岸海域DSST幅度较大,但超过1.5... 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时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集研究了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DSST)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域的DSST平均为0.56℃,总体呈纬向分布,近岸海域DSST幅度较大,但超过1.5℃的日增暖事件发生频次较少;南海DSST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春季最大(约0.7℃),冬季最小(约0.2~0.3℃);净辐射通量日变化和风速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南海DSST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南海月平均DSST与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DSST随着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增加而增大,但DSST与风速的变化关系则相反;南海季风对南海DSST的季节变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南海SST具有明显的日循环特征,通常在每日16时到达峰值,08时到达谷值;影响南海SST日循环的主要因素为净辐射通量的日循环,风速日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日变化 净辐射通量日变化 风速 季风
下载PDF
海表温度对南沙海域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
2
作者 吴文秀 许馨文 +4 位作者 程树兴 招春旭 郭有俊 沈春燕 颜云榕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根据南沙海域2018—2019年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获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遥感数据,研究SST对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显示南沙海域... 根据南沙海域2018—2019年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获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遥感数据,研究SST对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显示南沙海域SST季节变化明显,月均值在年内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10月。2019年南沙海域发生厄尔尼诺,SST高温频率升高,年均值较2018年升高0.3℃。2018年鸢乌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春季(3—5月)高,夏季(6—7月)低,2019年CPUE为冬季(2月)高,夏季(6月)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显示,月份、SST、纬度和经度4个因子对CPUE的总偏差解释度为55.0%,其中月份与SST的偏差解释度大于其他因子。鸢乌贼群体的适宜温度为27.5~29.5℃,SST超过29.5℃会导致CPUE降低。鸢乌贼渔场集中分布于10°N—12°N、113°E—116°E,各月渔场重心随温度发生变化,低温时东移,高温时西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海表温度 经验正交函数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FY-3D MWRI在轨交叉辐射定标和海表温度反演
3
作者 李子翀 蒋耿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作为参考传感器,采用基于海洋微波辐射传输模型(radiative transfer model,RTM)的双差异方法对FY-3D MWRI进行交叉辐射定标,消除了其在轨辐射定标偏差,为精确反演海表温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在波段选择的基础上提出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海表温度多波段反演新算法,与传统的多波段反演算法相比,新反演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从0.74 K减少至0.69 K;最后,用新反演算法从2020年的FY-3D MWRI数据反演得到全球的海表温度,并用时空匹配的iQuam浮标数据和GMI海表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误差分别为0.04±1.13 K和−0.07±1.18 K。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传统多波段算法反演得到的海表温度的误差分别为0.30±1.17 K和0.10±1.17 K。新算法的理论精度和实际反演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多波段算法,说明本文发展的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多通道反演新算法是有效和精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D星微波成像仪(FY-3D MWRI) 交叉辐射定标 微波海表发射率 海表温度反演新算法 精度验证
下载PDF
基于SARIMA模型的近岸海表温度短期预报研究
4
作者 赵强 王擎宇 舒志光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基于石浦海洋站实测数据,采用周期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方法(SARIMA)构建了逐时海表温度短期预报模型,根据观测数据的周期特征和模型预报误差比选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与采用逐时观测数据作为输入的模型相比,采用逐0.5 h内插数据... 基于石浦海洋站实测数据,采用周期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方法(SARIMA)构建了逐时海表温度短期预报模型,根据观测数据的周期特征和模型预报误差比选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与采用逐时观测数据作为输入的模型相比,采用逐0.5 h内插数据构建的SARIMA模型的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间的相位更为一致,预报误差更小,但进一步将输入数据的时间分辨率提高,72 h逐时预报精度提升不明显;研究还发现模型预报误差总体随输入数据时长的减小而增大;采用366 d逐0.5 h数据构建的SARIMA(2,0,2)(2,1,0)25模型的预报结果较优,0~24 h、24~48 h、48~72 h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76℃、0.350℃、0.520℃,相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17℃、0.396℃、0.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方法 统计预报 海表温度 预报
下载PDF
Himawari-8卫星云下海表温度反演的机器学习方法比较研究
5
作者 范冬林 杨鑫 +2 位作者 曾优 何宏昌 付波霖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8,共10页
针对Himawari-8卫星因云层覆盖导致云下位置海表温度缺失或者反演精度下降的问题,利用近红外波段瑞利校正后阈值递增方法,建立6种无云-有云混合的遥感-实测样本数据集,评估了3种机器学习算法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 针对Himawari-8卫星因云层覆盖导致云下位置海表温度缺失或者反演精度下降的问题,利用近红外波段瑞利校正后阈值递增方法,建立6种无云-有云混合的遥感-实测样本数据集,评估了3种机器学习算法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云下海表温度反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阈值为0.125(无云)时,R^(2)都超过了0.98;当阈值为0.4时,性能指标趋于平稳,MLP、RFR和SVR算法的R^(2)分别为0.80、0.81和0.76。通过阈值递增方式构建的阈值模型对无云区域的海表温度影响较小,能够确保无云区域的反演精度。随着阈值的递增,模型对有云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估和反演精度的下降,但在无云区域的制图效果与葵花卫星海表温度产品一致性较高。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海表温度反演结果的空间覆盖率,使得研究区空间覆盖率从75%提高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表温度 云下海表温度 机器学习 Himawari-8卫星 瑞利校正
下载PDF
FY-4A/AGRI海表温度产品和质量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崔鹏 王素娟 +1 位作者 陆风 肖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A星(FY-4A)是我国第2代静止气象卫星首发星,搭载的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GRI是迄今为止我国静止轨道最先进的辐射成像仪。海表温度产品是FY-4A/AGRI基础定量产品之一,采用非线性海表温度算法在业务系统实时反演得到...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A星(FY-4A)是我国第2代静止气象卫星首发星,搭载的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GRI是迄今为止我国静止轨道最先进的辐射成像仪。海表温度产品是FY-4A/AGRI基础定量产品之一,采用非线性海表温度算法在业务系统实时反演得到。以现场实测海表温度数据为参考,选择观测时间为30 min、观测空间距离为4 km的时空匹配窗口,对FY-4A/AGRI海表温度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评估结果表明:质量为优的像元平均偏差为-0.45~-0.42℃,标准差为0.81~0.88℃,相关系数在0.985以上。以Himawari-8/AHI海表温度数据为参考,按观测时间为1 h、空间距离为4 km的时空匹配窗口,对FY-4A/AGRI海表温度进行质量检验,质量为优的像元平均偏差为-0.26~-0.07℃,标准差为0.68~0.82℃,两者相关系数在0.985以上,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AGRI 海表温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HY1C/1D海表温度对Terra/Aqua产品的可替代性分析
7
作者 毛志华 张贤良 +5 位作者 刘建强 丁静 陈鹏 朱乾坤 黄海清 马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12,共16页
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产品已经成为海洋和大气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源,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HY1C和HY1D)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具有两个热红外通道,可反演全球SST遥感产品。对比Terra和Aqu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 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产品已经成为海洋和大气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源,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HY1C和HY1D)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具有两个热红外通道,可反演全球SST遥感产品。对比Terra和Aqu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SST产品,分析COCTS海表温度产品对MODIS相应产品的可替代性。比较了两种卫星的全球SST单日和月平均融合产品的图像空间结构,分析了匹配像元SST值的离散度,统计了HY1C/1D的误差结果,讨论了HY1C与HY1D产品的一致性、不同质量控制方案对SST产品影响以及遥感产品质量对昼夜SST变化研究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以2020年6月SST(Terra)为真值,HY1C白天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60℃、0.78℃和0.98,夜晚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78℃、0.95℃和0.86。以2020年6月SST(Aqua)为真值,HY1D白天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59℃、0.79℃和0.98,夜晚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9℃、0.61℃、0.82℃和0.96。这些统计值可以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案来减小,但海洋锋面等区域的有效数据率会随着质量控制的阈值变小而显著减小。COCTS的全球SST遥感图像与MODIS相应产品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小,长时间序列遥感图像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时空稳定性,多种SST产品整体都表现出对MODIS同类产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替代性。通过对SST昼夜变化等方面研究,提出了遥感SST产品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向,来提高其在海洋昼夜温度短期变化等相关海洋学研究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COCTS-HY1C/1D MODIS-Terra/Aqua 可替代性
下载PDF
2014年东黄海海表温度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化成君 伍玉梅 +2 位作者 张衡 崔雪森 杨胜龙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第3期193-205,共13页
利用MODIS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以及东黄海区表面温度历史数据等,对2014年在25°~40°N、120°~128°E范围内的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东黄海表层水温的最大值约为35℃,于8... 利用MODIS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以及东黄海区表面温度历史数据等,对2014年在25°~40°N、120°~128°E范围内的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东黄海表层水温的最大值约为35℃,于8月出现在台湾西南沿岸,表层水温的最小值于1月出现在黄海北部为-2^-1℃;2、2014年东黄海表层水温上半年长江口以北海域(包含长江口)的表层水温偏高,长江口以南海域的海表温度偏低,7~9月(夏季)长江口以南海域水温偏高,长江口以北海域略有偏低,10~12月大部分海域水温偏低;3、海表温度梯度与常年相比变化不大,仅在冬季时,黄海暖流的暖水舌前锋较常年的平均状态略有偏北;4、研究海域在5~6月增温最快,温度上升迅速,是引发赤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黄海 海表温度 海表温度异常 海表温度梯度
下载PDF
热带气旋快速加强与海表温度分布统计特征研究
9
作者 肖婷 廖菲 +1 位作者 傅桂文 高晓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为加强海表温度对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影响的认识,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海温数据,选取1979-2019年期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计分析了海温和热带气旋强度快速变化的... 为加强海表温度对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影响的认识,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海温数据,选取1979-2019年期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计分析了海温和热带气旋强度快速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约90%的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分别占快速加强总次数的32.8%和56.4%,绝大部分热带气旋以跨越1个强度等级的快速加强为主,由强热带风暴快速加强到台风和由台风快速加强到强台风是出现次数较多的两种情况。(2)夏季大于28℃,秋季大于27.5℃的海表温度条件有利于热带气旋快速加强,较低强度等级的热带气旋需要更高的海表温度(> 29℃)才易出现快速加强;热带气旋快速移动有利于其中心处海温维持较高状态。(3)海温的时间变率在±0.2℃/(6 h)内,水平空间梯度低于0.4℃/(°)是热带气旋快速加强的有利条件;热带气旋强度越强,越需要平稳的海表温度环境。(4)热带气旋处于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时,仅利用海表温度条件对其是否发生快速加强的判断准确性较好。这一工作量化了有利于热带气旋加强的海表温度环境,为业务上基于海表温度定量预报热带气旋强度演变提供了一种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海表温度 快速加强
下载PDF
应用Attention-LSTM算法预测赤道太平洋浮标观测站位海表温度的方法
10
作者 邱钰 丁军航 +1 位作者 徐腾飞 官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海气耦合现象,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出现连续5个月以上的异常升温/降温现象,就会产生厄尔尼诺现... 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海气耦合现象,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出现连续5个月以上的异常升温/降温现象,就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因此,研究和预测这一区域的SST动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输入层附加Attention机制的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Attention-LSTM)模型,对多时段、多站位的热带太平洋观测浮标站位获取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的SST数据进行一年的预测。研究发现:实验站位SST预测中,LSTM算法的均方误差在0.5℃左右,而Attention-LSTM算法的均方误差均不超过0.31℃,证明了Attention-LSTM算法的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LSTM模型;在发生ENSO现象年份的东太平洋海域不同站,Attention-LSTM算法对SST的春季预报障碍(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SPB)现象也有一定的精度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厄尔尼诺 拉尼娜 长短时记忆(LSTM) Attention机制 春季预报障碍(SPB)
下载PDF
海表温度对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测量的影响
11
作者 赵晓康 林文明 +1 位作者 王志雄 何宜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卫星散射计通过测量海表粗糙度反演全球海面风场。对于Ku波段散射计,海表粗糙不仅和海面风场相关,还受海表温度的二阶效应调制。定量研究了海表温度对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散射计(CSCAT)反演风速和后向散射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SCAT... 卫星散射计通过测量海表粗糙度反演全球海面风场。对于Ku波段散射计,海表粗糙不仅和海面风场相关,还受海表温度的二阶效应调制。定量研究了海表温度对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散射计(CSCAT)反演风速和后向散射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SCAT两种极化方式测量的后向散射系数都会受到海表温度的影响,但是垂直极化中低入射角(θ <36°)测量的后向散射系数几乎不随温度变化。因此CSCAT的风速偏差也随海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和风速的减小,海表温度对风速偏差的影响程度增大。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海表温度影响机制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为未来CFOSAT散射计风场反演的海温校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海洋卫星 散射计 海表温度 雷达后向散射系数 地球物理模式函数
下载PDF
基于葵花8号资料的风云四号A星海表温度产品交叉验证
12
作者 姚蓓蓓 孟翔晨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风云四号A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试验卫星,评估其海表温度产品的精度对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葵花8号海表温度产品为基准对2019年8月的风云四号A星海表温度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云四号A... 风云四号A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试验卫星,评估其海表温度产品的精度对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葵花8号海表温度产品为基准对2019年8月的风云四号A星海表温度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云四号A星海表温度产品与葵花8号海表温度产品的时空分布比较一致,两者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23 K,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8 K和0.85 K。风云四号A星海表温度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服务于气候监测和天气预报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四号A星 海表温度 葵花8号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 TIRS数据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对比
13
作者 朱博 陈正华 +1 位作者 陆永强 黄荣永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3期9-19,共11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选出适用于近海海域的最优温度反演算法,本文基于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以北部湾海域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包括辐射方程传输法(Radiative Transfe...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选出适用于近海海域的最优温度反演算法,本文基于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以北部湾海域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包括辐射方程传输法(Radiative Transfer Model,RTM)、单窗算法(Mono-window model,MW)、单通道算法(Single-channel model,SC)、线性劈窗算法(Linear Split-window Algorithm,SW_(1))和非线性劈窗算法(Non-linear Split-window Algorithm,SW_(2))在内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的反演精度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同时本文利用劈窗协方差-方差比值法(Split Window Covariance-variance Ratio,SWCVR)来反演大气水汽含量数据,减少了温度反演过程中对外部数据的依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8 TIRS(Thermal Infrared Sensor)数据的SWCVR法进行大气水汽含量反演的效果较好,误差约在0.5 g/cm2;与实测海温数据相比SW_(2)与SC算法精度较高,误差约为0.6 K;RTM与SW_(1)算法次之,误差约为1.6 K与1.9 K;MW算法精度较低,误差约为2.5 K;与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SST产品进行相比两种劈窗算法的精度较高,误差约为1 K和1.3 K,SC算法精度较劈窗算法略低,误差约为1.4 K左右,RTM与MW算法精度较低,误差约为2 K与3 K;SW_(2)算法对参数的敏感性最低,其次是SC算法、SW_(1)算法与MW算法,RTM算法的敏感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Landsat8 反演算法 大气水汽含量
下载PDF
六种遥感海表温度产品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蒋兴伟 奚萌 宋清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7,共10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2007年1和7月的六种不同SST产品(AVHRR-only,AMSR+AVHRR,NCODA,RSS,RTG-HR和OSTIA)在南大洋阿古拉斯回...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2007年1和7月的六种不同SST产品(AVHRR-only,AMSR+AVHRR,NCODA,RSS,RTG-HR和OSTIA)在南大洋阿古拉斯回流(Agulhas ReturnCurrent,ARC)与绕极环流交汇区域的产品特性进行了比对统计分析,包括SST分析、SST梯度分析、统计参数分析和波数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之间SST时空变化分布的整体趋势一致,RTG-HR在空间分布上过于平滑,OSTIA解析的大洋锋面最弱,RSS包含噪声较多,NCODA相对其他产品存在较大偏差。发现在AVHRR数据的覆盖率较好的情况下与以红外数据构建的AVHRR-only相比,AMSR数据并不能提供更多的SST信息,反而会降低产品的空间解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海表温度梯度 统计参数 波数谱
下载PDF
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魏凤英 宋巧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7-484,i0002,共9页
使用统计诊断的方法,探讨了近百年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结构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可能联系。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将1885~2000年全球海表温度场和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百分比序列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分离出来,在... 使用统计诊断的方法,探讨了近百年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结构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可能联系。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将1885~2000年全球海表温度场和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百分比序列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分离出来,在分析各自年代际变化特征基础上,研究了全球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尺度分布结构对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变化分量清晰地表征出气候背景的分布状态,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型态表现突出,特别是1976年以后太平洋的气候背景呈现暖事件增强的趋势。同时,印度洋及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表温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2)长江中下游梅雨年代际尺度变化趋势与全球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与PDO典型分布型态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对应,当PDO暖事件趋势处于较强时期时,长江中下游梅雨为偏多的趋势,反之亦然。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PDO出现暖位相增强的突变,长江中下游梅雨也在此时期转入增多的趋势。同时,印度洋、大西洋部分地区的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与梅雨的年代际变化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3)PDO指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一致的统计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海洋的年代际变化最终通过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影响梅雨的异常变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表温度 长江中下游梅雨 年代际变化 空间分布结构 年代际变化特征 海表温度 长江中下游 梅雨 全球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热带海表温度及北大西洋涛动与ENSO事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炳岩 孙卫国 王记芳 《气象科技》 2005年第4期318-323,共6页
采用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热带SST、NAO与ENSO事件之间的多时间尺度相关特征.结果表明,热带SST与ENSO事件在2~7年和30年以上尺度的周期振荡上存在着显著的同位相正相关,其中以4年尺度周期的方差贡献最大,时域中热带SST冷暖变化的时间... 采用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热带SST、NAO与ENSO事件之间的多时间尺度相关特征.结果表明,热带SST与ENSO事件在2~7年和30年以上尺度的周期振荡上存在着显著的同位相正相关,其中以4年尺度周期的方差贡献最大,时域中热带SST冷暖变化的时间与ENSO冷暖交替的时间一一对应;北大西洋SST与ENSO事件在4年和15年尺度周期振荡上表现为方差贡献较大的正相关;NAO与ENSO事件相关较弱,在2~7年和10~24年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而25年以上尺度为正相关,时域中NAO强弱变化与ENSO冷暖交替的对应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热带海表温度 北大西洋涛动 交叉小波变换 热带 相关分析 海表温度 多时间尺度 小波变换方法 周期振荡
下载PDF
北部湾夏冬季海表温度、叶绿素和浊度的分布特征及调控因素 被引量:27
17
作者 黄以琛 李炎 +1 位作者 邵浩 李永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6-863,共8页
基于2006年6~8月和2006年12月~2007年2月的MODIS数据,分析北部湾夏季和冬季的海表温度、叶绿素及浊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引入叶绿素与浊度的比值探讨浊度的控制因素,揭示径流、环流、风场和地形对北部湾上层水体环境要素的调控机制.夏... 基于2006年6~8月和2006年12月~2007年2月的MODIS数据,分析北部湾夏季和冬季的海表温度、叶绿素及浊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引入叶绿素与浊度的比值探讨浊度的控制因素,揭示径流、环流、风场和地形对北部湾上层水体环境要素的调控机制.夏季北部湾海表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值沿岸带较高,外海较低.沿岸流海域浊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陆源输出物质和再悬浮沉积物,上升流海域则是浮游植物影响为主.冬季湾北沿岸流海域SST明显较低,海南岛西侧及中央海域存在一暖水舌,强化的混合作用导致叶绿素和浊度均明显高于夏季,再悬浮沉积物的影响也高于夏季.夏季发育跨中央海域的东向物质输送通道,冬季则发育西向物质输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海表温度 叶绿素 浊度 分布特征 MODIS
下载PDF
利用珊瑚的影像密度恢复南海海表温度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学贤 彭子成 +3 位作者 王兆荣 聂宝符 陈特固 王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3-190,共8页
将南海西沙永兴岛 ( 1 6°50′N,1 1 2°2 0′E)西北的造礁珊瑚的岩芯 ,制成 X射线负片。用显微光密度计在 X射线负片上获得沿生长轴方向的影像密度值 ,时间序列为 1 937~ 1 993年。根据影像密度数据 ,计算出珊瑚的各年生长率... 将南海西沙永兴岛 ( 1 6°50′N,1 1 2°2 0′E)西北的造礁珊瑚的岩芯 ,制成 X射线负片。用显微光密度计在 X射线负片上获得沿生长轴方向的影像密度值 ,时间序列为 1 937~ 1 993年。根据影像密度数据 ,计算出珊瑚的各年生长率和钙化率的代用指标。珊瑚生长率和钙化率的代用指标都与 SST呈显著正相关。根据 1 960~ 1 993年的资料统计 ,相关系数分别是 0 .91和 0 .85,从而建立了珊瑚生长率温度计和钙化率代用指标温度计。并用这两个温度计测算到 1 937年 ,揭示出南海的 SST变化既受到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为主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海 影像密度 海表温度 珊瑚
下载PDF
降水对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邻域响应──Ⅱ.资料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吴国雄 孙凤英 +1 位作者 王敬方 王晓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3-676,共14页
对最近10年海表温(SST)的分析表明,东赤道太平洋(EEP)及中赤道印度洋(CEI)的SST存在显著正相关。西赤道太平洋(WEP)及西北太平洋(WNP)的SST也存在相关。流场和降水分析表明,当低空流场存在对EEP... 对最近10年海表温(SST)的分析表明,东赤道太平洋(EEP)及中赤道印度洋(CEI)的SST存在显著正相关。西赤道太平洋(WEP)及西北太平洋(WNP)的SST也存在相关。流场和降水分析表明,当低空流场存在对EEP正的SST异常响应时,也存在对CEI正的SST异常的响应。前者位置偏东,对我国天气无直接影响;后者导致南方少雨,江淮多雨。在WNP和WEP海区SST异常的共同强迫下,我国南海及西太平洋出现低空反气旋式环流。由于其位置偏南,异常雨带位于华南,使我国华南多雨,江淮少雨。本文还用最近38年的海温和降水资料对上述结果进行检验。资料分析证实了数值模拟的结果,即降水对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响应是一种邻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域响应 降水 热带 海表温度 邻域响应
下载PDF
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68
20
作者 鲍献文 万修全 +1 位作者 高郭平 吴德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5-133,共9页
关键词 季节变化 AVHRR资料 订正方法 渤海 黄海 东海 SST 海表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