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渣制备电池级磷酸铁
1
作者 金赐安 马保中 +2 位作者 曹志河 陈永强 王成彦 《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284-292,共9页
近年来,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促进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硫化镍矿日益枯竭,红土镍矿逐渐成为了主要的... 近年来,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促进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硫化镍矿日益枯竭,红土镍矿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提镍原料,在镍产量中占比超过70%。褐铁型红土镍矿在红土镍矿中占比超过60%,经硝酸加压浸出(NAPL)提取镍钴后产生的浸出渣中含有丰富的有价金属资源(铁含量>60%),浸出渣的综合利用对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渣为原料,在磷酸单一介质中制备电池级磷酸铁材料。以磷酸为介质,通过预浸、溶解实现浸出渣中铁的高效提取。预浸时磷酸溶液浓度较低,可以使含铁相初步转型为FePO_(4)·2H_(2)O,同时除去浸出渣中Cr、Mg、Al等杂质元素。然后采用高浓度磷酸溶液溶解处理预浸渣,实现Fe的完全溶解。最后稀释调节pH值直接沉淀制备磷酸铁,得到FePO_(4)·2H_(2)O产品,该产品不含杂质元素Mg、Si,Cr、Al的含量为0.019%、0.016%。通过XRD、SEM、EDS等技术手段对预浸渣和磷酸铁产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预浸过程可实现铁由Fe_(2)O_(3)向FePO_(4)·2H_(2)O的转变,最终产品的晶体结构与标准磷酸铁相匹配。由磷酸铁合成的磷酸铁锂材料也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研究有望实现对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渣中宏量组元铁的高值化利用,从而优化磷酸铁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型红土镍矿 硝酸加压浸出 浸出 磷酸 浸出 磷酸铁 分离除杂 高值利用
下载PDF
铜冶炼铼浸出渣中铋的浸出试验研究
2
作者 鲁兴武 殷勤生 +3 位作者 袁晶晶 张晓星 程亮 李俞良 《甘肃冶金》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采用盐酸对铼浸出渣浸出,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Bi浸出率的影响,得到了最有利条件下Bi浸出率,在最有利条件下,Bi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最大限度实现了Bi的回收,效益明显。
关键词 铜冶炼 浸出 BI 浸出
下载PDF
矿物加工工程中浸出技术的运用与实践分析
3
作者 张宏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41-43,50,共4页
矿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矿物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助力了矿物加工行业的发展。在矿物加工工程中运用浸出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矿物加工工程质量,向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矿物材... 矿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矿物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助力了矿物加工行业的发展。在矿物加工工程中运用浸出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矿物加工工程质量,向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矿物材料。对矿物浸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矿物加工工程中浸出技术的运用与实践要点,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物理浸出 化学浸出 生物浸出
下载PDF
独居石优溶渣浸出过程研究
4
作者 刘康 苏学斌 +6 位作者 梁耕宇 程浩 王桂硕 张承天 刘忠臣 刘会武 向秋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察浸出过程条件对铀、钍、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下述优化参数:盐酸浓度6 mol/L、浸出时间1.5~2 h、浸出温度60℃、液固体积质量比3 mL/g时,优溶渣中铀、钍、稀土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0%~95%、92%~93%、>60%,实现了较高的资源回收率。浸出渣的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其主要由锆石、钍化合物和石英等脉石矿物组成。剩余的稀土组分则主要集中在未分解的独居石中,其余为少量磷钇矿和褐钇铌矿。试验结果可为独居石优溶渣的综合回收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优溶渣 盐酸浸出 稀土
下载PDF
锌精矿氧压浸出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鑫宇 郭宝 左蔚然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6,共8页
传统湿法炼锌工艺存在烟气处理成本高、综合回收率低等问题,近年来,氧压浸出技术因其原料适应性强、锌回收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应用于锌冶炼工业。介绍了锌精矿氧压浸出的生产工艺,论述了浸出过程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离子催化、温... 传统湿法炼锌工艺存在烟气处理成本高、综合回收率低等问题,近年来,氧压浸出技术因其原料适应性强、锌回收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应用于锌冶炼工业。介绍了锌精矿氧压浸出的生产工艺,论述了浸出过程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离子催化、温度、酸度、分散剂等条件对浸出过程离子行为的影响与机理。讨论了锌精矿中伴生元素铁、镓、锗、铟、银等的浸出行为及在不同浸出条件下浸出行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锌精矿 氧压浸出 硫酸浸出
下载PDF
刚果(金)某铜钴矿浸出新工艺
6
作者 曹耀华 王威 +2 位作者 刘红召 柳林 张博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文章。刚果(金)某铜钴矿为氧化矿,铜钴含量分别为Cu 3.43%和Co 0.42%。本文采用浸出液五级循环浸出工艺浸出铜和钴,在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7.4%、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8倍、磨矿粒度-74μm 75%、浸出温度45...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文章。刚果(金)某铜钴矿为氧化矿,铜钴含量分别为Cu 3.43%和Co 0.42%。本文采用浸出液五级循环浸出工艺浸出铜和钴,在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7.4%、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8倍、磨矿粒度-74μm 75%、浸出温度45℃、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2/1~3/1、单级浸出时间4 h的实验条件下,铜浸出率96.85%、钴浸出率95.67%。该工艺在确保铜钴浸出率的情况下,比一级浸出降低硫酸用量6 kg/t、浸出过程总溶液量减少约1/4,降低了酸耗、减少了后续钴沉淀和铜萃取处理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工程 铜钴氧化矿石 硫酸+亚硫酸钠 循环浸出
下载PDF
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的焙烧——无酸浸出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洋 童雄 +3 位作者 谢瑞琦 谢贤 宋强 范培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1∶0.3、焙烧温... 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1∶0.3、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1.0 h,去离子水浸出时间为2 h、浸出温度为70℃、液固比为5 m L/g条件下,锂浸出率为83.81%。机理分析显示,焙烧—浸出前后,样品中主要矿物相未发生变化,但衍射峰强度降低;经焙烧—浸出后,浸渣表面均匀分布着裂纹和空隙,Al、Si、Fe、Ti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ASH与矿物发生反应,破坏了矿物的表面结构,生成了可溶性盐Li-ASH。与传统焙烧—浸出工艺相比,本研究所采用的提锂工艺焙烧温度低、浸出时无酸,降低了生产能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对同类型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的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焙烧助剂ASH 低温焙烧 无酸浸出
下载PDF
钾长石混盐焙烧-浸出提钾过程研究
8
作者 方小宁 匡飞 刘程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7,86,共6页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而钾长石是一种重要的钾赋存形式。然而,钾长石的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至今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为了解决钾长石开发利用过程中钾提取温度高、浸出率低等问题,该研究选取了贵州铜仁地区钾长石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而钾长石是一种重要的钾赋存形式。然而,钾长石的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至今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为了解决钾长石开发利用过程中钾提取温度高、浸出率低等问题,该研究选取了贵州铜仁地区钾长石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钾长石-硫酸钠-碳酸钙混盐的焙烧-浸出过程,考察了钾长石-硫酸钠-碳酸钙的焙烧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剂浓度等因素对钾长石中钾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焙烧体系均匀混合、焙烧温度为800~900℃、焙烧时间为1 h、m(钾长石)∶m(硫酸钠)∶m(碳酸钙)为(1∶1∶6)^(1∶1∶8)条件下,以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作为浸取液,钾的浸出率可高达99.79%。该研究提供了一条提高钾长石资源利用效率、解决钾盐资源供应问题的新途径,并为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焙烧 浸出提钾 热力学
下载PDF
助浸剂对草酸浸出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党晓娥 冯磊 +1 位作者 张婷 李林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_(4)浸出赤铁矿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e^(3+)的形态分布直接影响赤铁矿的浸出效果。H_(2)C_(2)O_(4)与K_(2)C_(2)O_(4)作为除铁剂,n(H_(2)C_(2)O_(4))/n(K_(2)C_(2)O_(4))摩尔比、(C_(2)O_(4)^(2-))_(T)过量倍数及浸出温度影响浸出pH,而pH和c(C_(2)O_(4)^(2-))_(T)应满足浸出的Fe^(3+)转化成Fe(C_(2)O_(4))_(3)^(3-),Fe^(3+)只有以Fe(C_(2)O_(4))_(3)^(3-)形态存在,才能缩短赤铁矿浸出时间、提高赤铁矿浸出效果。H_(2)C_(2)O_(4)-K_(2)C_(2)O_(4)除铁优化条件为:n(H_(2)C_(2)O_(4))/n(K_(2)C_(2)O_(4))=1.03、(C_(2)O_(4)^(2-))_(T)为理论量的1.37倍、浸出温度94℃、液固比L/S=5mL/g、时间30min。在优化条件下,实际值和预测值分别为98.42%和97.73%,相对误差为0.69个百分点。各因素对除铁效果影响大小排序为(C_(2)O_(4)^(2-))_(T)过量倍数、浸出温度、n(H_(2)C_(2)O_(4))/n(K_(2)C_(2)O_(4)),其中n(H_(2)C_(2)O_(4))/n(K_(2)C_(2)O_(4))与浸出温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H_(2)C_(2)O_(4)-K_(2)C_(2)O_(4)浸出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结果进一步证明,草酸-草酸盐混合浸出体系是一种高效除铁剂,且浸出液中的铁资源化利用工艺简单,其优势是现有除铁剂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氰化尾渣 浸出 赤铁矿 响应面法(RSM) 优化
下载PDF
H_(2)SO_(4)-Fe_(2)(SO_(4))_(3)浸出铜精矿过程中铁形态转化研究
10
作者 张明峂 罗仙平 +2 位作者 李晓东 沈楼燕 赵红波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H_(2)SO_(4)-Fe_(2)(SO_(4))_(3)浸出体系因其具有成本低、腐蚀性较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铜精矿的浸出。由于溶液中Fe的形态变化决定着浸出工艺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浸出液中不同条件下的铁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Fe^(3+)与Fe^(2+)... H_(2)SO_(4)-Fe_(2)(SO_(4))_(3)浸出体系因其具有成本低、腐蚀性较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铜精矿的浸出。由于溶液中Fe的形态变化决定着浸出工艺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浸出液中不同条件下的铁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Fe^(3+)与Fe^(2+)之间的转化主要涉及电子转移,不会改变H^(+)浓度;当浸出液pH值达到2时,会产生大量黄钾铁矾沉淀,并夹杂着质量分数为1.0%的Cu和质量分数为0.5%的Zn;当浸出液中Fe^(2+)质量浓度超过46.5 g/L时,在常温下会产生FeSO_(4)·7H_(2)O结晶,并夹杂着质量分数为1.9%的Cu和质量分数为1.0%的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矿 H_(2)SO_(4)-Fe_(2)(SO_(4))_(3)浸出体系 浸出条件 硫酸铁 氧化
下载PDF
不同螯合剂对褐煤中金属离子浸出效果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谢军 王法铨 +2 位作者 李刚 张靖怡 王怡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90-193,共4页
螯合剂种类的不同,其对金属离子浸出效果也存在差异,为分析螯合剂对贵州地区褐煤中金属离子的浸出效果,选取ASDA,DTPA,IDS和GLDA等共4种螯合剂,开展了浸出效果对比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结... 螯合剂种类的不同,其对金属离子浸出效果也存在差异,为分析螯合剂对贵州地区褐煤中金属离子的浸出效果,选取ASDA,DTPA,IDS和GLDA等共4种螯合剂,开展了浸出效果对比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螯合剂能够将煤体中矿物质解络为游离态,煤体表面孔隙呈现从微孔、小孔向大孔变化的趋势,煤体表面矿物质呈现颗粒数量减少、颗粒体积变小、颗粒形态圆润的特点;ASDA对该煤样中Mg,Al,Fe,Ca,Cu离子具有最佳浸出效果,DTPA对K,Pb离子具有最佳浸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金属离子 浸出 煤层增透
原文传递
固化和固结耦合作用下淤泥强度及浸出特性
12
作者 李磊 桂力 +3 位作者 黄越 姚育军 韩曙光 汤鄢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板框压滤脱水已成为处理河湖清淤淤泥的常用手段.淤泥在进行板框压滤之前往往加入固化材料进行调理,因此,受到固化和固结的耦合作用.为了研究固化和固结耦合作用对淤泥力学性质和污染物浸出特性的影响,对添加水泥的淤泥进行固结试验,并... 板框压滤脱水已成为处理河湖清淤淤泥的常用手段.淤泥在进行板框压滤之前往往加入固化材料进行调理,因此,受到固化和固结的耦合作用.为了研究固化和固结耦合作用对淤泥力学性质和污染物浸出特性的影响,对添加水泥的淤泥进行固结试验,并分别从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浓度的角度与仅固化和仅固结的淤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在固化和固结耦合作用下,淤泥含水率可降至60%以下,比仅固化和仅固结淤泥分别降低约22%和4%;固结作用加速了淤泥固化过程中的水化反应,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养护初期迅速增加,比仅固化淤泥提高30%~150%;固化和固结耦合作用对重金属镍和铬浸出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浸出浓度比仅固化和仅固结淤泥可分别降低60%以上和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淤泥 固化 固结 板框压滤 无侧限抗压强度 污染物浸出
下载PDF
钒铬渣钙化焙烧—酸浸过程多组元浸出行为
13
作者 刘孟霞 温婧 +3 位作者 余唐霞 李芳芳 李菲菲 姜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以钒铬渣钙化焙烧熟料为原料,探究了浸出pH值、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浸出液固比对钒铬渣中钒以及铬、锰、硅、钛、铁组元浸出率(质量分数,下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浸过程中浸出pH值为2.8、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60 min、浸出液... 以钒铬渣钙化焙烧熟料为原料,探究了浸出pH值、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浸出液固比对钒铬渣中钒以及铬、锰、硅、钛、铁组元浸出率(质量分数,下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浸过程中浸出pH值为2.8、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60 min、浸出液固比为5的条件下,钒浸出率达到87.81%,此时铬、锰、硅、钛、铁浸出率分别为0.44%,23.91%,2.28%,0.23%,0.03%;此外,延长浸出时间、提高浸出温度、适当增大浸出液固比均有利于钒的分离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铬渣 钙化焙烧 浸出参数 浸出
下载PDF
还原-中和沉淀-低酸浸出方法富集低浓度含锗浸出液中的锗
14
作者 付维琴 刘俊场 +4 位作者 邹维 牟兴兵 杨睿潇 王坤 乔子棽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采用“还原-中和沉淀-低酸浸出”方法从低浓度含锗浸出液中高效富集锗,研究了还原中和沉淀和低酸浸出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锗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锌精矿用量为2 g/L、氧化锌烟尘用量为19 g/L、反应温度为80℃、还原时间为20 ... 采用“还原-中和沉淀-低酸浸出”方法从低浓度含锗浸出液中高效富集锗,研究了还原中和沉淀和低酸浸出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锗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锌精矿用量为2 g/L、氧化锌烟尘用量为19 g/L、反应温度为80℃、还原时间为20 min、中和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锗沉淀率可达97.24%;在初始硫酸浓度为165 g/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 mL/g、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锗浸出率可达9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中和沉淀 硫酸浸出 浸出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某含砷金精矿两段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15
作者 余鹤雷 王闯 +2 位作者 高起鹏 马忠臣 徐耀强 《黄金》 CAS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塔吉克斯坦某含砷金精矿金品位73.27 g/t、砷品位6.61%、硫品位16.78%,是典型的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炭浆工艺处理时,金浸出率仅为88.02%。为提高金浸出率,进行含砷金精矿两段焙烧—浸出试验研究,制得的焙砂使用环保型浸出剂浸出... 塔吉克斯坦某含砷金精矿金品位73.27 g/t、砷品位6.61%、硫品位16.78%,是典型的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炭浆工艺处理时,金浸出率仅为88.02%。为提高金浸出率,进行含砷金精矿两段焙烧—浸出试验研究,制得的焙砂使用环保型浸出剂浸出。最终得到浸渣金品位4.32 g/t,金浸出率95.43%的良好指标,金浸出率提高7.41百分点,对处理同类型金矿资源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精矿 焙烧 浸出 环保浸出
下载PDF
苏丹某金矿床矿石工艺矿物学及浸出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振银 王怀 +4 位作者 段帅康 张玉帅 刘威 王政华 徐鹏 《黄金》 CAS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探索苏丹某金矿床矿石的浸出特性,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并使用环保浸金剂JC对4个不同深度矿样进行了搅拌浸出、滚瓶浸出及柱浸试验。搅拌浸出试验中,在矿石粒级P80=75μm、P80=150μm条件下,不同深度矿石的浸出率均分别在90%和85%... 为探索苏丹某金矿床矿石的浸出特性,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并使用环保浸金剂JC对4个不同深度矿样进行了搅拌浸出、滚瓶浸出及柱浸试验。搅拌浸出试验中,在矿石粒级P80=75μm、P80=150μm条件下,不同深度矿石的浸出率均分别在90%和85%以上;滚瓶浸出试验中,在矿石粒级P80=4.5 mm条件下,表层矿石的浸出率在70%以上,深层矿石的浸出率不足50%;柱浸试验中,在矿石粒级P80=6 mm、P80=10 mm条件下,表层矿石的浸出率分别在55%和65%以上,深层矿石的浸出率分别不足40%和30%。试验结果表明:该矿床表层矿石具有一定的堆浸可行性,而深层矿石适合搅拌浸出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石 工艺矿物学 搅拌浸出 滚瓶浸出
下载PDF
铁粉-硫酸体系还原浸出铁磷渣的研究
17
作者 李立平 黄铿齐 +1 位作者 李煜乾 黄司平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铁粉-硫酸体系还原浸出磷酸铁锂废粉脱锂后的铁磷渣,重点研究了酸种类、还原剂种类、酸浓度、还原剂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磷酸铁浸出规律的影响,并探讨了强化浸出机制。结果表明,相比磷酸或硝酸,在硫酸体系下铁磷渣的... 采用铁粉-硫酸体系还原浸出磷酸铁锂废粉脱锂后的铁磷渣,重点研究了酸种类、还原剂种类、酸浓度、还原剂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磷酸铁浸出规律的影响,并探讨了强化浸出机制。结果表明,相比磷酸或硝酸,在硫酸体系下铁磷渣的浸出效果较佳;铁粉则进一步强化了浸出效率。随着酸浓度或还原剂用量的增加,铁磷渣的浸出率先提高后增速趋缓。随着浸出温度提高或浸出时间延长,铁磷渣的浸出率呈先增加后迅速降低的趋势。最佳条件下,铁磷渣的浸出率达到99.34%。E-pH电位图表明,铁粉可降低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将FePO4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Fe(H2PO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粉 硫酸 铁磷渣 还原浸出 强化浸出机制
下载PDF
拖链浸出器处理油料的情况浅析
18
作者 徐小兵 薄风艳 +1 位作者 黄刚 田国清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本文阐述了拖链浸出器结构对油料的影响、原料及入浸料的特性、浸出过程控制以及浸出器指标结果,通过各环节因素的分析能够有效提高生产中的一些浸出指标。
关键词 油料 浸出 浸出工艺
下载PDF
锌冶炼高铁酸浸渣预酸化-二氧化硫还原浸出研究
19
作者 冉厚建 张国华 +1 位作者 李云 俞凌飞 《绿色矿冶》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针对目前SO_(2)还原浸出工艺处理锌浸出渣存在的理论探索试验较少、工艺多样化研究不足等问题,开展了预酸化-SO_(2)还原浸出工艺处理高铁酸浸渣试验研究,分析了提前预酸化对SO_(2)还原浸出锌浸出率、反应时间、还原后矿浆沉降性的影响... 针对目前SO_(2)还原浸出工艺处理锌浸出渣存在的理论探索试验较少、工艺多样化研究不足等问题,开展了预酸化-SO_(2)还原浸出工艺处理高铁酸浸渣试验研究,分析了提前预酸化对SO_(2)还原浸出锌浸出率、反应时间、还原后矿浆沉降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浓硫酸浓度100 g/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进行预酸化,再进行SO_(2)还原浸出反应,锌浸出率可达96%,且SO_(2)还原段反应时间可缩短至1.5 h;当预酸化硫酸浓度在90~110 g/L时,还原后矿浆沉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 SO_(2)还原浸出 预酸化 沉降
下载PDF
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行为
20
作者 陆占清 邓志敢 +4 位作者 魏昶 戴兴征 李兴彬 李旻廷 樊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4-946,共13页
针对锌浸渣烟化挥发产生的氧化锌烟尘中锗浸出率低、氧化锌烟尘浸出渣中锗含量高的问题,开展了锌浸渣烟化挥发过程不同收尘器收集的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行为研究,分析了锗、铁、硅浸出的相关性,考察了锗的浸出行为、渣中锗的赋存状态,... 针对锌浸渣烟化挥发产生的氧化锌烟尘中锗浸出率低、氧化锌烟尘浸出渣中锗含量高的问题,开展了锌浸渣烟化挥发过程不同收尘器收集的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行为研究,分析了锗、铁、硅浸出的相关性,考察了锗的浸出行为、渣中锗的赋存状态,揭示了渣中锗难以被进一步浸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氧化锌烟尘浸出渣进行硫酸浸出分解铁酸盐−盐酸浸出解离硫酸铅−氢氟酸浸出解离硅酸盐的梯级强化浸出。结果表明:混合氧化锌烟尘中锗主要赋存于硅酸盐及固溶体中,尤其是锅炉尘中铁酸盐和硅酸盐较高,制约了锗浸出率的提高;影响锗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是氧化锌烟尘中铁、硅含量,渣中不溶锗主要赋存于难溶硅酸盐矿物及固溶体中,提高锗浸出率的关键是硅酸盐的解离;在硫酸体系下,采取高温高酸浸出解离难溶铁酸锌及含硅矿物,控制过程硅的浸出与沉淀,可进一步提高锗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烟尘 浸出 硅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