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垃圾重金属浸出特性及环境污染风险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惠腾 骆辉 +6 位作者 掌文浩 蔡冰鑫 杨明宇 秦腾 杨菁 荆肇乾 何宝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8-2413,共6页
调研了我国部分地区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浓度含量,如Cd、Ni、Pb的浸出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51,8.12~21.26,40.12~95.10 mg/kg;总结影响建筑垃圾重金属浸出浓度主要因素,如pH值、液固比、粒径大小等,并阐述了建筑垃圾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途... 调研了我国部分地区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浓度含量,如Cd、Ni、Pb的浸出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51,8.12~21.26,40.12~95.10 mg/kg;总结影响建筑垃圾重金属浸出浓度主要因素,如pH值、液固比、粒径大小等,并阐述了建筑垃圾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途径;对我国典型地区的建筑垃圾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指出,研究区均为轻度生态风险,其中商丘地区Hg单项潜在生态危险指数73.35,成都和北京地区Cd单项潜在生态危险指数分别为90.91和100.84,是生态风险贡献最大的污染元素;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污染指数法结果一致,商丘和西安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北京和成都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因子为Pb、Cd,总体而言建筑垃圾重金属浸出风险与区域特征有较大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重金属 污染风险 浸出特性 固液比
下载PDF
不同径流冲刷作用下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重金属的浸出特性
2
作者 李晶晶 赵曜 +1 位作者 徐沣驰 李康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20-5530,共11页
为明确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作为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层材料使用期间发生重金属浸出而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本文基于前期研究所得三种粒径炉渣集料用于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方案,针对南京市气温与降雨特征设计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与... 为明确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作为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层材料使用期间发生重金属浸出而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本文基于前期研究所得三种粒径炉渣集料用于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方案,针对南京市气温与降雨特征设计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与不同径流冲刷作用下,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中四种重金属(Pb、Zn、Cu和Cr)的浸出行为,重点探讨了径流冲刷作用对重金属浸出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受浸出时间和径流冲刷速率的影响,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中Pb的浸出水平最高,Cu和Cr次之,Zn最低(未检出)。四种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受径流冲刷速率影响显著,Pb、Cr、Cu的浸出浓度均与径流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冲刷速率越大,重金属浸出浓度越高。温度变化对Cu浸出浓度影响显著,浸出浓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此外,28d模拟实验中各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低于标准(GB 5084—2021)限值,且满足GB 3838—2002中Ⅲ类地表水质标准,说明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环境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 多孔沥青混合料 重金属 浸出特性 冲刷速率
下载PDF
某砒霜厂历史遗留砷渣组成分析及浸出特性
3
作者 张鸽 杨慧芬 +4 位作者 刘宽 林星杰 苗雨 谭海伟 张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130,共9页
对广西某砒霜厂历史遗留砷渣进行组成分析及浸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砷渣为酸性渣,pH为3.36,主要重金属为As、Zn、Pb、Cu、Cd,总量分别为17404、2043、1459、1376、570 mg kg。重金属赋存矿物主要为含砷褐铁矾、臭葱石、砷铅铁矿、... 对广西某砒霜厂历史遗留砷渣进行组成分析及浸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砷渣为酸性渣,pH为3.36,主要重金属为As、Zn、Pb、Cu、Cd,总量分别为17404、2043、1459、1376、570 mg kg。重金属赋存矿物主要为含砷褐铁矾、臭葱石、砷铅铁矿、水砷铁铜石、锌铁尖晶石和铁闪锌矿等。砷渣中需稳定化处理的重金属为As、Zn、Cu、Cd,其硫酸-硝酸法浸出浓度分别为0.69、85.33、41.62、2.58 mg L,浸出液pH为3.65。砷渣自身具有较强的酸缓冲能力。要实现砷渣As、Zn、Cu、Cd的同步稳定化,需使用强碱性多功能复合稳定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渣 重金属 组成 浸出特性
下载PDF
固废基材料固化铜污染土的强度及浸出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华 李欣 +1 位作者 李文涛 黄少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2,共7页
为研究工业固废“赤泥、碱渣、高炉矿渣”作为复合固化剂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强度及固化效果,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毒性浸出试验,研究了不同龄期、铜浓度、掺量比、冻融循环周期下固废基材料固化铜污染土的强度变化... 为研究工业固废“赤泥、碱渣、高炉矿渣”作为复合固化剂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强度及固化效果,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毒性浸出试验,研究了不同龄期、铜浓度、掺量比、冻融循环周期下固废基材料固化铜污染土的强度变化及固化效果。结果表明:固化土强度随着龄期增长而增加,随着铜浓度升高而降低;掺量比G5S3R2养护28 d后,强度为1279 kPa,整体优于G5S2R3、G2S1R1且强度特性变化稳定;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冻融循环初期(4次),强度折损最大,强度折损率高达40%;掺量G5S3R2固化铜离子浸出浓度值均低于G5S3R2和G2S1R1,铜浓度越高,差异越明显,浸出率均达到99%,且远低于标准限值1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 强度 冻融循环 铜污染土 浸出特性
下载PDF
碱渣-矿渣固化铜污染土力学及浸出特性
5
作者 李丽华 李欣 +1 位作者 李文涛 周鑫隆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为研究固废碱渣-矿渣复合固化重金属铜污染土的相关力学性能及浸出特性,通过对固化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毒性浸出试验,对不同龄期、初始铜含量(质量分数)、固化剂掺量比对固化土的抗压强度、应力-应变特性、变形模量及破坏应变的影响... 为研究固废碱渣-矿渣复合固化重金属铜污染土的相关力学性能及浸出特性,通过对固化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毒性浸出试验,对不同龄期、初始铜含量(质量分数)、固化剂掺量比对固化土的抗压强度、应力-应变特性、变形模量及破坏应变的影响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并对固化土的浸出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抗压强度随龄期不断增强;铜含量对固化土抗压强度的劣化影响存在临界值,初始铜含量低于0.2%时对固化土抗压强度有促进作用,铜含量为2.0%条件下,固化土养护28 d后抗压强度依然高于规范所要求的标准限值350 kPa;固化土应力-应变过程分为弹塑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及破坏阶段;变形模量E 50及破坏应变随强度的增加分别升高和降低,变形模量最高折损29%,破坏应变在养护28 d后主要集中在3%~8%;固化土养护28 d后,其浸出液中铜含量低于标准限值100 mg/kg,固化效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矿渣 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 变形模量 浸出特性
下载PDF
盐溶液作用下地聚物固稳铬污染土强度及毒性浸出特性
6
作者 刘宝勇 郑晶伦 何志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1-706,共6页
针对传统固化剂在固化、稳定污染土中耐久性差的问题,通过试验探究在NaCl溶液的侵蚀作用下,采用地聚物固化剂固化的Cr污染土强度特性和氯离子浸出特性。与水泥固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聚物固化剂抗侵蚀性能更优;不同NaCl质量分数溶... 针对传统固化剂在固化、稳定污染土中耐久性差的问题,通过试验探究在NaCl溶液的侵蚀作用下,采用地聚物固化剂固化的Cr污染土强度特性和氯离子浸出特性。与水泥固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聚物固化剂抗侵蚀性能更优;不同NaCl质量分数溶液浸泡下,地聚物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始终高于水泥固化土,总Cr和Cr(Ⅵ)浸出质量浓度始终低于水泥固化土。研究结论可为污染土的固化稳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土 地聚物 固化 NaCl侵蚀 强度特性 浸出特性
原文传递
冲泡过程中西湖龙井茶黄酮苷类浸出特性及滋味贡献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阳 陈根生 +2 位作者 许勇泉 张英娜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7-224,共8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PLC的茶叶黄酮苷类物质检测方法,采用此方法分析了西湖龙井茶中黄酮苷类物质在不同冲泡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并通过Dot值(浓度与阈值的比值)分析黄酮苷类物质对茶汤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检测方法可以较好地分...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PLC的茶叶黄酮苷类物质检测方法,采用此方法分析了西湖龙井茶中黄酮苷类物质在不同冲泡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并通过Dot值(浓度与阈值的比值)分析黄酮苷类物质对茶汤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检测方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和测定茶叶中11种黄酮苷类物质;(2)传统冲泡条件下,西湖龙井茶中以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为主,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11种黄酮苷类物质除了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外,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和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的浸出速率较快,而杨梅素-3-O-鼠李糖苷(Myr-rha)和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的浸出速率较慢;(3)通过Dot值分析,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和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的Dot值均高于10,可能是茶汤滋味的重要贡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泡 西湖龙井 黄酮苷类 浸出特性 滋味贡献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中重金属的固化机理以及熔渣浸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晓萱 席北斗 +2 位作者 王琪 王京刚 姜永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0-332,i0001-i0002,共5页
研究了中国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的固定化机理,定义了固定率这个参数来表征此过程。采用了中国和美国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方法来判别飞灰及其熔融渣的浸出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率能够较好地表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不... 研究了中国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的固定化机理,定义了固定率这个参数来表征此过程。采用了中国和美国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方法来判别飞灰及其熔融渣的浸出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率能够较好地表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不同温度阶段的固定情况;按照中国和美国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飞灰熔融处理后的熔渣不属于危险废物,具备资源化利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重金属 固定率 浸出特性 熔融过程 固化机理 熔渣 毒性 危险废物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茶叶中有机酸及其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盼盼 钟小玉 +3 位作者 许勇泉 陈根生 尹军峰 刘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而减少,其中草酸的含量下降明显,第4叶的含量仅为一芽一叶的49.5℅;不同茶叶品种对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福鼎种的含量最低,黄金桂的含量最高;不同茶类间茶叶有机酸含量变化显著,依次为:红茶>乌龙茶>绿茶>普洱茶;另外有机酸的浸出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着pH值的提高却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有机酸 浸出特性
下载PDF
微波对茶多酚浸出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汪兴平 周志 张家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21,共3页
以水为介质,对绿茶进行微波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多酚浸出,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浸提2次,再50℃水浴浸提1次,10min,茶多酚浸出率达90.55%,高于乙醇水浸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经微波处理的茶叶,茶多酚制... 以水为介质,对绿茶进行微波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多酚浸出,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浸提2次,再50℃水浴浸提1次,10min,茶多酚浸出率达90.55%,高于乙醇水浸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经微波处理的茶叶,茶多酚制品儿茶素组成略有变化,但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含量下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绿茶 茶多酚 浸出特性 提取
下载PDF
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 被引量:23
11
作者 朱燕 贺慧琴 +1 位作者 邓方 刘大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17,共2页
对制钒浸出工序进行研究,了解钒渣中钒残留比率及钒含量的变化范围,并对随州、竹山、郧西等地钒厂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堆放深度、不同排渣年份条件下的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样中钒含量分布于3.5mg/L~30mg/L,钒... 对制钒浸出工序进行研究,了解钒渣中钒残留比率及钒含量的变化范围,并对随州、竹山、郧西等地钒厂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堆放深度、不同排渣年份条件下的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样中钒含量分布于3.5mg/L~30mg/L,钒在渣中残留比约为4.5%~5.6%,钠化焙烧渣钒含量高于钙化焙烧渣。与砷毒性的类比结果说明,不能排除钒渣属于危险废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浸出特性 毒性 危险废物
下载PDF
FeSO4稳定铬污染土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亭亭 李江山 +3 位作者 薛强 王平 熊欢 梁仕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2-4658,共7页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Cr(Ⅵ)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了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对污染土稳定过程中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的增加,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降低,稳定...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Cr(Ⅵ)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了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对污染土稳定过程中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的增加,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降低,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降低,当摩尔比为3时,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当摩尔比为10时,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的限值(30 mg/kg);当摩尔比为20时,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FeSO4改变稳定土中铬的赋存形态,可促使铬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而对残渣态的铬影响不大。Cr(Ⅵ)的浸出浓度与稳定土中的Cr(Ⅵ)含量均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且浸出试验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铬污染土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土 稳定化 浸出特性 硫酸亚铁 形态演化
原文传递
城市污泥焚烧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方平 唐子君 +3 位作者 钟佩怡 黄建航 曾文豪 岑超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04-2310,共7页
城市污泥焚烧渣中重金属种类较多、浓度较高,随意处置存在环境生态风险。本文在对污泥及其焚烧渣中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模拟实际酸雨条件,开展污泥焚烧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污泥相比焚烧渣中各重金属的残... 城市污泥焚烧渣中重金属种类较多、浓度较高,随意处置存在环境生态风险。本文在对污泥及其焚烧渣中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模拟实际酸雨条件,开展污泥焚烧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污泥相比焚烧渣中各重金属的残渣态比例显著增大,有效态、有机结合态比例大幅减小,但各重金属的铁锰氧化态比例仍然较高(18%~65%),可迁移性和潜在生态风险较大。静态浸出实验发现灰渣中大部分重金属的浸出率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液固比的增加、pH和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其中pH的影响最为显著。动态淋溶实验表明降低淋溶液pH、延长淋溶时间各重金属的浸出总量增加,动态淋溶过程中各重金属浸出率要明显高于静态浸出率;各重金属的浸出主要集中在前三年,浸出量占其总浸出量的50%~100%,其中As、Zn、Cr、Cd、Pb的浸出比例较高,其整体浸出能力与重金属形态分析结果较为一致,需重点关注。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结合资料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焚烧渣处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渣 重金属 形态分析 浸出特性
下载PDF
铜冶炼高砷烟尘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海浪 和森 +3 位作者 宋向荣 罗中秋 夏举佩 周新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4-1128,共5页
以水为浸取剂,浸出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砷烟尘(砷质量分数为15.06%),研究了反应温度(T)、反应时间(t)、液固比(L/S)、pH值等因素对As、Pb、Zn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原料及浸出渣的... 以水为浸取剂,浸出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砷烟尘(砷质量分数为15.06%),研究了反应温度(T)、反应时间(t)、液固比(L/S)、pH值等因素对As、Pb、Zn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原料及浸出渣的微观结构,揭示了高砷烟尘中As、Pb、Zn物相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以Pb_2As_2O_7和(Fe,Zn)_3(AsO_4)_2·8H_2O存在形态为主的高砷烟尘浸出特性受液固比、pH值的影响十分显著,而受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很小。在T=50℃、t=30 min、L/S质量比=10∶1、pH=1.0、搅拌速度300 r/min的条件下,Pb浸出率小于0.5%,As浸出率为93%,Zn浸出率为95%。XRD和SEM结果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烟尘中的Pb_2As_2O_7物相可溶解释放Pb^(2+)和AsO_4^(3-),而生成的Pb^(2+)可与液相SO_4^(2-)反应生成PbSO_4沉淀,进而降低Pb的浸出率;(Fe,Zn)_3(AsO_4)_2·8H_2O溶解释放出Zn^(2+)和AsO_4^(3-),可进一步提高As和Zn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冶炼 高砷烟尘 浸出特性
原文传递
医疗垃圾焚烧飞灰的重金属浸出特性及其稳定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中欣 廖华勇 +3 位作者 谢建军 王小波 李海滨 赵增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4-1132,共9页
通过对医疗垃圾飞灰的浸出特性和高温熔融处理实验,研究了浸出时间、液固比、pH值和颗粒尺寸对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以及飞灰熔融对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飞灰绝大部分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增高,浸出毒性增强;... 通过对医疗垃圾飞灰的浸出特性和高温熔融处理实验,研究了浸出时间、液固比、pH值和颗粒尺寸对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以及飞灰熔融对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飞灰绝大部分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增高,浸出毒性增强;液固比(L/S)增加,大部分重金属的浸出率大大提高,其中重金属Cd的浸出率最大,在液固比为90时,飞灰中的Cd的浸出率达到70%以上;pH为中性左右的时候,医疗垃圾飞灰中的大部分重金属的浸出液浓度最低;颗粒尺寸在较大或者较小时,医疗垃圾飞灰中的大部分重金属浸出浓度较小,大部分重金属在颗粒尺寸250-900μm时,重金属的浸出浓度较高;飞灰高温熔融后,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大大降低,说明熔融对重金属有很好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垃圾飞灰 浸出特性 高温熔融 重金属
下载PDF
石硫合剂对金精矿浸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留成 孙春宝 +1 位作者 李绍英 龚道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6-792,共7页
采用石硫合剂法对金精矿进行浸出,考察硫黄、水与石灰质量比和合成时间对硫的转化率、母液p H值及金浸出效果的影响,通过XRD分析了渣的主要成分,揭示硫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在硫黄、石灰和H2O质量比为2:1:(50~75)和时间为45 min的条件... 采用石硫合剂法对金精矿进行浸出,考察硫黄、水与石灰质量比和合成时间对硫的转化率、母液p H值及金浸出效果的影响,通过XRD分析了渣的主要成分,揭示硫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在硫黄、石灰和H2O质量比为2:1:(50~75)和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可得到硫转化率为97.57%,p H值为10.5的石硫合剂;石硫合剂稀释浓度为15%时,金的浸出率达到73.42%;硫黄与石灰的质量比是影响硫转化率和p H值的主要因素,随质量比的增加,硫的转化率和p H值逐步降低;水与石灰的质量比和合成时间对p H值影响较大,而对硫的转化率几乎没有影响;硫在石硫合剂合成过程中主要进入溶液,只有少量的硫以单质的形式残留在合成渣中,渣中残留的硫随硫黄与石灰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硫合剂 浸出特性 金精矿 非氰 转化率
下载PDF
烟煤与污泥混烧过程中重金属As、Zn和Cr的迁移规律和灰渣的浸出特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葛江 郭义杰 +4 位作者 吴浪 苏杭 杨剑 张成 陈刚 《广东电力》 2017年第4期37-42,54,共7页
将工业污泥和生活污泥与电厂烟煤分别按照不同的比例混烧,取固体残余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重金属元素As、Zn和Cr的迁移规律及浸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不同种类污泥掺混比的增加,灰渣中As的含量和残留率均有所降低,Zn和Cr在灰渣中... 将工业污泥和生活污泥与电厂烟煤分别按照不同的比例混烧,取固体残余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重金属元素As、Zn和Cr的迁移规律及浸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不同种类污泥掺混比的增加,灰渣中As的含量和残留率均有所降低,Zn和Cr在灰渣中的含量和残留率总体上随着污泥掺混比的增加而增加;工业污泥与烟煤混烧灰渣中的As含量和残留率总体上低于生活污泥与烟煤的混烧结果,Cr的混烧结果与之相反;灰渣中As、Zn和Cr的浸出含量和比例均随着掺混比的增加而降低,生活污泥与烟煤混烧后灰渣中的As、Zn和Cr浸出率总体上高于工业污泥和烟煤混烧后的结果;因为污泥成分的差异,电厂烟煤和不同种类污泥的混烧对迁移特性和浸出特性造成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混烧 重金属 迁移规律 浸出特性
下载PDF
粉煤灰和纤维陶粒重金属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位华 桂和荣 +1 位作者 何文丽 张治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7,共4页
以粉煤灰、作物秸秆、外加药剂为试验材料经多重工序制得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简称"纤维陶粒"),为考察其作为水处理滤料的安全性,以原灰作对比,测定了粉煤灰及纤维陶粒中8种重金属(Hg、As、Cd、Cr、Cu、Zn、Pb、Ni)质量比,并... 以粉煤灰、作物秸秆、外加药剂为试验材料经多重工序制得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简称"纤维陶粒"),为考察其作为水处理滤料的安全性,以原灰作对比,测定了粉煤灰及纤维陶粒中8种重金属(Hg、As、Cd、Cr、Cu、Zn、Pb、Ni)质量比,并通过浸出试验分析其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纤维陶粒中8种重金属质量比均低于原灰,二者重金属质量比从大到小顺序均为Ni、Cr、Cu、Pb、Zn、As、Cd、Hg。除Zn外,原灰重金属浸出量随浸出时间总体呈增加趋势,浸出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b、Ni、Cu、Zn、Cr、As、Cd、Hg;纤维陶粒重金属浸出量随浸出时间整体呈增大趋势,浸出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b、Ni、Cd、Cu、Zn、Cr、As、Hg,与原灰相比增加量减少。纤维陶粒浸出液中各重金属浸出量均低于原灰,Hg、As、Cd、Cr、Cu、Zn、Pb、Ni平均浸出量分别占原灰的56.14%、55.92%、86.17%、64.17%、47.50%、99.51%、40.74%、58.93%。原灰重金属最大浸出率从大到小为Hg、Cd、Pb、As、Zn、Ni、Cu、Cr;纤维陶粒重金属最大浸出率从大到小为Hg、Cd、Pb、As、Ni、Zn、Cu、Cr,Hg和Cr分别为最易和最难浸出重金属。与原灰相比,纤维陶粒中8种重金属质量比、重金属浸出量和最大浸出率均有所降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金属向水溶液中的浸出,提高了其作为水处理滤料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秸秆 粉煤灰 陶粒 重金属 浸出特性
原文传递
沥青中酚类组分的浸出特性及其组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才洪美 魏建明 +1 位作者 王鹏 张玉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沥青中含有苯酚类化合物,考察5种沥青中酚类组分的浸出特性,分析浸出温度、浸出时间、除冰盐(NaCl)和pH值对沥青中酚类组分浸出量的影响,评价酚类组分对水体的潜在危害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评价浸提液中酚类组成。结果表明:... 沥青中含有苯酚类化合物,考察5种沥青中酚类组分的浸出特性,分析浸出温度、浸出时间、除冰盐(NaCl)和pH值对沥青中酚类组分浸出量的影响,评价酚类组分对水体的潜在危害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评价浸提液中酚类组成。结果表明: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酚类组分的浸出量影响不大,且浸出量都低于地表水限定指标;在浸出温度为100℃,浸出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NaCl和pH值对酚类组分的浸出量影响较大,最大浸出量超过地表水限定指标;对水体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挥发性的烷基取代的一元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酚类组分 浸出特性 潜在危害
下载PDF
钒渣中有害元素的浸出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贺慧琴 朱燕 +1 位作者 邓方 刘大银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对随州、竹山、郧西等地钒厂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排渣年份条件下的钒渣中有害元素的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砷含量有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9-1996)限值的样本,钒渣中六价铬大部分残留,汞基本无残留,砷残留率约为11.6%... 对随州、竹山、郧西等地钒厂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排渣年份条件下的钒渣中有害元素的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砷含量有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9-1996)限值的样本,钒渣中六价铬大部分残留,汞基本无残留,砷残留率约为11.6%.钒渣的粒径对有害元素的浸出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与砷的类比结果说明,不能排除钒渣属于危险废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有害元素的浸出特性 危险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