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吴静波 南文金 +2 位作者 胡鸿惠 黄健强 彭国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实现5种病原体的同时检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对117份猪临床样品(病变组织、粪便和肌肉等)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能够在1.5 h内完成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5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检测,与其他常见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极限值可达5个拷贝,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线性范围涵盖1×10^(1)~1×10^(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3.16%。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73%~1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17份临床样品中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17.95%、6.84%、5.13%和11.11%。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特异、稳定,能够同时、快速区分检测上述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可为猪肉制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环节样品的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消化道传播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非肿瘤科护士对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管理的现状分析
2
作者 李玉雪 郑蔚 +3 位作者 宋利芳 李俊玲 史小艳 程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非肿瘤科护士对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某三甲医院参与化疗的101名非肿瘤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人员化疗性消化道症状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 目的:分析非肿瘤科护士对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某三甲医院参与化疗的101名非肿瘤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人员化疗性消化道症状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1名护士的医护合作情况总得分(22.39±3.12)分,化疗消化道症状知识态度总得分(48.25±8.77)分,临床实践活动总分(98.20±28.74)分,临床实践活动各维度得分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非药物管理维度、药物管理维度、健康教育维度、评估维度;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士化疗消化道症状知识态度和护士实施化疗是否要求其接受过化疗培训是其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肿瘤科护士消化道症状管理处于偏低水平,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癌症化疗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管理方案,制定标准化的培训方案,提高护士对癌症症状管理的健康教育水平,以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非肿瘤科 护士 消化道症状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不同方式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3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任伟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IPS联合TACE组25例,内镜联合TACE组30例,药物联合TACE组50例。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式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患者治疗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9.35)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为(25.24±5.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TIPS组及内镜组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12个月及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6个月内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6个月和12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24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与内镜组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12个月及24个月病死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内镜 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消化道早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郭燕 张腊梅 +5 位作者 邢桃红 贾金芳 王志航 车慧文 蔡丹霞 赵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消化道早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7例消化道早癌高危筛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筛查依...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消化道早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7例消化道早癌高危筛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筛查依从性,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包括消化道早癌相关知识、健康行为、筛查相关知识及心理疏导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负性情绪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各项评分、HPLP-Ⅱ、AHSMSRS和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观察组总筛查依从率和总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97.67%比81.82%,P<0.05;97.67%比79.55%,P<0.001)。结论将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筛查患者中,能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筛查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筛查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教育 筛查依从性 健康行为
下载PDF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李婷婷 李晓琴 +2 位作者 杨如美 王祝平 王洁 《上海护理》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21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21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分为不耐受组(n=121)与耐受组(n=89),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霍斯默-莱梅肖(H-L)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及区分度。结果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胃肠内补钾、术后疼痛评分≥4分、术后3 d后下床活动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H-L检验结果显示,χ^(2)=6.523(P=0.367),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P<0.001),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2。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能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识别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高危人群,为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肠道营养 喂养不耐受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对消化道肿瘤术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6
作者 袁少飞 张雪 +4 位作者 关敬之 石素琴 韩军威 辛忠 马永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38-4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外文电子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以及国内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科... 目的:系统评价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外文电子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以及国内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科技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等,并手工检索无电子版的杂志增刊和会议论文来收集文献。筛选并纳入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用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或者英文,所有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对文献资料的各项数据进行提取,并完成对文献资料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采用RevMan5.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3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在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均高于单独使用肠内营养治疗(P <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于纳入文献篇目较少,文献质量不统一,且原始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当前的证据还不能确认该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是否完全有效,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探究,尤其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消化道肿瘤 术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夏玲玲 杨燕 +2 位作者 王平方 朱群英 朱永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知信行宣教及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IMB模型的知信行宣教及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出院1个月后药物依从性、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结果出院后1个月,两组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各项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知信行宣教 应用效果 自我效能感评分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曹润华 岳培茹 王小盼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43-244,共2页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负面情绪、遵医行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60例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负面情...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负面情绪、遵医行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60例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负面情绪、遵医行为、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的HAMA、 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肢功能锻炼、置管肢体无负重、洗澡时良好防护比例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综合护理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0.77%(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缓解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PICC 综合护理 负面情绪 遵医行为 并发症
下载PDF
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疹伴大面积皮肤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9
作者 王莹 丁玮 马颖丽 《全科护理》 2024年第8期1582-1584,共3页
总结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皮疹伴大面积皮肤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制定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为基础的综合护理策略,包括出血与再出血的风险管理、积极处理皮肤损伤部位、加速剥脱皮肤修复、感染的综合预警护... 总结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皮疹伴大面积皮肤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制定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为基础的综合护理策略,包括出血与再出血的风险管理、积极处理皮肤损伤部位、加速剥脱皮肤修复、感染的综合预警护理、序贯式营养支持护理、及时评估并促进病人心理康复。治疗28 d后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消化道出血 大面积皮肤损伤 多学科协作诊疗 护理
下载PDF
3PR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杨敏 梅晓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究以参与式研究(participatory research,PR)为基础模块、参与式角色扮演(participatory role-playing,PR)为核心模块、参与式总结(participatory review,PR)为强化模块(简称3PR)的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 目的探究以参与式研究(participatory research,PR)为基础模块、参与式角色扮演(participatory role-playing,PR)为核心模块、参与式总结(participatory review,PR)为强化模块(简称3PR)的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AUGIB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在病情稳定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3PR参与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疾病认知、自我感知负担量表(SPBS)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和再出血率差异。结果干预后,2组疾病认知、遵医行为、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SPB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PR参与式健康教育对老年AUGIB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和用药依从性,减轻患者自我感知负担,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PR参与式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1
作者 郭娟 肖南平 +2 位作者 蒋丽琳 何子彬 杨兴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53-0056,共4页
临床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疾病的诊断中,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检查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二零二二年年十一月至二零二四年十月收治六十名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为对象,手术过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是“... 临床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疾病的诊断中,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检查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二零二二年年十一月至二零二四年十月收治六十名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为对象,手术过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是“金标准”,以金标准为参考,比较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述患者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小探头超声内镜共检出病变类型69例,有二十八例为平滑肌瘤,在检测结果中阳性与真阳性分别为28、27,检出的病学类型包括间质瘤、囊肿、脂肪瘤,分别为6、6、10例,真阳性9例,异位胰腺7例、息肉5例。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出现误诊2例,误诊率为2.90%(2/69);超声内镜检出二十七例平滑肌瘤,间质瘤、囊肿以及脂肪瘤、异位胰腺分别为13例、6例、9例、7例,息肉5例,检出总病变类型67例(92.49),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60例患者术前接受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后,根据病变来源层次、病变性质以及大小等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同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为100.00%(60/60)。结论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可使用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代替病理诊断,诊断的结果准确率高,避免了误诊以及漏诊等情况发生,能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小探头超声内镜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原文传递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评估工具
12
作者 张蓉 王昀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可由影响上消化道的几种病理引起,大致可分为非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此综述中仅讨论前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可由影响上消化道的几种病理引起,大致可分为非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此综述中仅讨论前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食管黏膜撕裂症及上消化道肿瘤等。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险度进行评估,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预后情况。近年来,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病情危险度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原因及严重程度的ANVUGIB患者。本文将对这些工具进行综述,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期为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Rockall危险评分系统 AIMS 65危险评分系统 Glasgow Blatchford危险评分系统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卢振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以奥美拉唑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以奥美拉唑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2.32±3.36)h、住院时间(7.18±1.74)d短于参照组的(18.23±5.32)h、(10.13±2.23)d(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参照组的1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D-D(0.53±0.22)mg/L、APTT(26.03±2.12)s、PT(11.13±0.58)s低于参照组的(0.96±0.39)mg/L、(28.42±3.11)s、(13.68±0.68)s,FIB(2.93±0.29)g/L高于参照组的(2.21±0.32)g/L(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且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章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性切除率为84.31%,整块切除率为96.08%,完整切除率为92.16%,均高于对照组的62.75%、78.43%、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7.141、5.718,P均<0.05)。观察组的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能够提高切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黏膜剥离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程序化急救护理效果分析
15
作者 张芬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并上消化道出血(HUGT)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例肝硬化PH并HUG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19例;年龄(56.79±7.20)岁。肝功能...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并上消化道出血(HUGT)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例肝硬化PH并HUG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19例;年龄(56.79±7.20)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1级19例,2级28例,3级10例。均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记录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急诊抢救效果。统计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为(2.97±1.52)h,三腔管压迫24 h后释放气囊气体,4例(7.02%)发生再次出血,经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成功止血。住院时间为(5.67±0.99)d,输血量为(680.20±123.60)mL。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7.02%),经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出血性休克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显效32例、有效25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100.00%(57/57)。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8.79±5.51)分。结论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肝硬化PH并HUGT患者,能够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和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急救护理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6
作者 王丽 周海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34-013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于医院就诊的1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于医院就诊的1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心理应激程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等指标。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指标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心理应激程度更轻(P<0.05);生活质量综合(躯体、生理、社会、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81.67%(P<0.05)。结论 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缩短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用时,还能加速止血过程,减少出血量,减轻心理应激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双C饮食护理在消化道癌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陈艳荣 金海云 +1 位作者 朱惠玲 甘海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43-0146,共4页
观察萧氏双C饮食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治于我院的消化道肿瘤病例300例为观察样本,按病室号奇偶数进行分组,奇数病室患者设为试验组,偶数病室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各为150例,对照... 观察萧氏双C饮食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治于我院的消化道肿瘤病例300例为观察样本,按病室号奇偶数进行分组,奇数病室患者设为试验组,偶数病室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各为150例,对照组遵消化道肿瘤化疗常规模式实施饮食护理,试验组于此基础之上加用萧氏双C饮食护理,对两组的肠内营养知信行、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率、肠内营养并发症率、营养指标以及生存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消化道肿瘤患者肠内营养知信行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萧氏双C护理模式配合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营养治疗,有利于肠内营养知信行水平的提升,提升肠内营养耐受,减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双C护理 饮食护理 消化道肿瘤 肠内营养
下载PDF
限制性输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8
作者 刘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1-0104,共4页
分析肝硬化(HC)上消化道出血(UGBC)治疗中限制性输血的作用。方法 选取HC UGBC患者(本院收治,n=144;采集年限2020.1.1-2023.12.31),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n=72)开放性输血、B组(n=72)限制性输血;比较:疗效、临床指标、凝血指标、炎症... 分析肝硬化(HC)上消化道出血(UGBC)治疗中限制性输血的作用。方法 选取HC UGBC患者(本院收治,n=144;采集年限2020.1.1-2023.12.31),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n=72)开放性输血、B组(n=72)限制性输血;比较:疗效、临床指标、凝血指标、炎症因子、预后、再出血率、不良反应。结果 B组疗效97.22%,较A组86.11%高(P<0.05)。B组输血量较A组少,止血、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5)。B组输血后凝血指标(FIB、PT、APTT)均较A组改善更佳(P<0.05)。B组输血后炎症因子(IL-6、PCT)均较A组低(P<0.05)。B组输血后预后评分(GBS)较A组低(P<0.05)。B组不良反应2.78%,较A组13.89%少(P<0.05);2组再出血率无差异(P>0.05)。结论 HC UGBC行限制性输血效果显著,用血少,预后好,不良反应少,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不良反应 凝血指标 再出血率
下载PDF
泮托拉唑与奥曲肽联用对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19
作者 冯会平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在2018年9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患有上消化道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 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在2018年9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患有上消化道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奥曲肽单药物治疗,试验组使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血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尿素氮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网织红细胞和尿素氮值在组内和组间比较以及交互作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尿素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用对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安全性较好。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对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奥曲肽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羊不同消化道部位生长模型及发育规律
20
作者 杜美美 李笑微 +7 位作者 杨靖辉 常健辉 李贤宏 严慧 段春辉 刘月琴 张英杰 纪守坤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358,共6页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羊不同消化道部位的生长模型,获得其总体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中外文数据平台,检索建库至2022年10月期间包含羊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小肠和大肠重量的中英文文献,共获得相关文献6 ...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羊不同消化道部位的生长模型,获得其总体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中外文数据平台,检索建库至2022年10月期间包含羊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小肠和大肠重量的中英文文献,共获得相关文献6 589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保留文献183篇,提取关于羊年龄、体重、瘤胃重、网胃重、瓣胃重、真胃重、小肠重和大肠重的数据分别为735、635、534、373、460、464、431、262条,使用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Meta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羊的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小肠、大肠的拟合度(R2)分别为0.64、0.66、0.65、0.56、0.51、0.54(P<0.05);由所获得Gompertz模型可知,羊的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小肠、大肠生长拐点日龄和拐点体重分别是(60.84 d,259.97 g)、(70.43 d,47.57 g)、(92.25 d,49.67 g)、(62.65 d,76.49 g)、(25.65 d,240.24 g)、(59.01 d,221.41 g);成年时重量分别为706.60、129.30、135.00、207.90、652.98、601.80 g。依据Meta分析结果可见,出生时小肠的相对成熟度最高,瓣胃的相对成熟度最低;哺乳期发育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小肠、瘤胃、瓣胃、大肠、网胃、真胃;小肠最先达到成熟,真胃最后达到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mpertz模型 不同部位消化道重量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