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式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3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任伟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IPS联合TACE组25例,内镜联合TACE组30例,药物联合TACE组50例。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式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患者治疗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9.35)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为(25.24±5.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TIPS组及内镜组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12个月及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6个月内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6个月和12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24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与内镜组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12个月及24个月病死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内镜 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夏玲玲 杨燕 +2 位作者 王平方 朱群英 朱永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知信行宣教及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IMB模型的知信行宣教及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出院1个月后药物依从性、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结果出院后1个月,两组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各项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知信行健康宣教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知信行宣教 应用效果 自我效能感评分
下载PDF
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疹伴大面积皮肤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3
作者 王莹 丁玮 马颖丽 《全科护理》 2024年第8期1582-1584,共3页
总结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皮疹伴大面积皮肤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制定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为基础的综合护理策略,包括出血与再出血的风险管理、积极处理皮肤损伤部位、加速剥脱皮肤修复、感染的综合预警护... 总结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皮疹伴大面积皮肤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制定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为基础的综合护理策略,包括出血与再出血的风险管理、积极处理皮肤损伤部位、加速剥脱皮肤修复、感染的综合预警护理、序贯式营养支持护理、及时评估并促进病人心理康复。治疗28 d后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消化道出血 大面积皮肤损伤 多学科协作诊疗 护理
下载PDF
3PR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杨敏 梅晓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究以参与式研究(participatory research,PR)为基础模块、参与式角色扮演(participatory role-playing,PR)为核心模块、参与式总结(participatory review,PR)为强化模块(简称3PR)的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 目的探究以参与式研究(participatory research,PR)为基础模块、参与式角色扮演(participatory role-playing,PR)为核心模块、参与式总结(participatory review,PR)为强化模块(简称3PR)的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AUGIB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在病情稳定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3PR参与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疾病认知、自我感知负担量表(SPBS)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和再出血率差异。结果干预后,2组疾病认知、遵医行为、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SPB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PR参与式健康教育对老年AUGIB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和用药依从性,减轻患者自我感知负担,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PR参与式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评估工具
5
作者 张蓉 王昀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可由影响上消化道的几种病理引起,大致可分为非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此综述中仅讨论前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可由影响上消化道的几种病理引起,大致可分为非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此综述中仅讨论前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食管黏膜撕裂症及上消化道肿瘤等。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险度进行评估,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预后情况。近年来,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病情危险度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原因及严重程度的ANVUGIB患者。本文将对这些工具进行综述,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期为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Rockall危险评分系统 AIMS 65危险评分系统 Glasgow Blatchford危险评分系统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卢振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以奥美拉唑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以奥美拉唑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2.32±3.36)h、住院时间(7.18±1.74)d短于参照组的(18.23±5.32)h、(10.13±2.23)d(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参照组的1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D-D(0.53±0.22)mg/L、APTT(26.03±2.12)s、PT(11.13±0.58)s低于参照组的(0.96±0.39)mg/L、(28.42±3.11)s、(13.68±0.68)s,FIB(2.93±0.29)g/L高于参照组的(2.21±0.32)g/L(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且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程序化急救护理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芬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并上消化道出血(HUGT)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例肝硬化PH并HUG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19例;年龄(56.79±7.20)岁。肝功能...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并上消化道出血(HUGT)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例肝硬化PH并HUG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19例;年龄(56.79±7.20)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1级19例,2级28例,3级10例。均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记录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急诊抢救效果。统计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为(2.97±1.52)h,三腔管压迫24 h后释放气囊气体,4例(7.02%)发生再次出血,经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成功止血。住院时间为(5.67±0.99)d,输血量为(680.20±123.60)mL。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7.02%),经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出血性休克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显效32例、有效25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100.00%(57/57)。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8.79±5.51)分。结论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肝硬化PH并HUGT患者,能够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和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急救护理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8
作者 王丽 周海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34-013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于医院就诊的1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于医院就诊的1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心理应激程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等指标。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指标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心理应激程度更轻(P<0.05);生活质量综合(躯体、生理、社会、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81.67%(P<0.05)。结论 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缩短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用时,还能加速止血过程,减少出血量,减轻心理应激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限制性输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刘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1-0104,共4页
分析肝硬化(HC)上消化道出血(UGBC)治疗中限制性输血的作用。方法 选取HC UGBC患者(本院收治,n=144;采集年限2020.1.1-2023.12.31),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n=72)开放性输血、B组(n=72)限制性输血;比较:疗效、临床指标、凝血指标、炎症... 分析肝硬化(HC)上消化道出血(UGBC)治疗中限制性输血的作用。方法 选取HC UGBC患者(本院收治,n=144;采集年限2020.1.1-2023.12.31),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n=72)开放性输血、B组(n=72)限制性输血;比较:疗效、临床指标、凝血指标、炎症因子、预后、再出血率、不良反应。结果 B组疗效97.22%,较A组86.11%高(P<0.05)。B组输血量较A组少,止血、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5)。B组输血后凝血指标(FIB、PT、APTT)均较A组改善更佳(P<0.05)。B组输血后炎症因子(IL-6、PCT)均较A组低(P<0.05)。B组输血后预后评分(GBS)较A组低(P<0.05)。B组不良反应2.78%,较A组13.89%少(P<0.05);2组再出血率无差异(P>0.05)。结论 HC UGBC行限制性输血效果显著,用血少,预后好,不良反应少,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不良反应 凝血指标 出血
下载PDF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10
作者 邢龙 吴丽颖 +1 位作者 王书海 王金芝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观察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效果。方法将112例ANVUGI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 目的观察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效果。方法将112例ANVUGI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12、24、48 h内的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72 h内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1.79%)显著低于对照组(10.71%),P<0.05,但2组外科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RBC和Hb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ANVUGIB可抑制炎症反应并提高Hb水平,提高止血成功率、缩短出血时间并降低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云南白药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三维质量结构营养策略联合分级阶段性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魏明芳 申明 +2 位作者 任宏飞 张铭光 陈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94-197,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质量结构营养策略联合分级阶段性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分级... 目的 探讨三维质量结构营养策略联合分级阶段性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分级阶段性干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三维质量结构营养策略,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住院天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记录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止血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三维治量结构营养策略联合分级阶段性干预可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及住院天数,提升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三维质量结构 分级阶段性干预
下载PDF
胃右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
12
作者 禹媛 植艳茹 +3 位作者 李海燕 李蓉 郭建明 吴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黑便10余天,每次量约50 mL,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为进一步治疗,2021年5月1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肠系膜上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黑便10余天,每次量约50 mL,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为进一步治疗,2021年5月1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肠系膜上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胃十二指肠动脉小分支假性动脉瘤形成”,故拟“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收入血管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右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王淑峰 姚丹林 王志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41)和对照组(n=39)。收集所有患...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41)和对照组(n=39)。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病史、肝硬化相关病史等,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患者年龄、饮酒史、收缩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比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未服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未服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均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饮酒史、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未服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均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根据上述指标筛查高危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无创诊断指标构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模型研究
14
作者 杨艳芬 史诗 +1 位作者 刘晓芳 邓春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CA)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00例。经Lasso回归筛选的最佳建模指标为: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83.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46,0.993),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0.592(95%CI:0.487,0.698)和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的0.623(95%CI:0.509,0.738);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DCA曲线提示使用列线图模型能够使患者净获益增加。结论本研究基于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罗方铱 陈雪 +1 位作者 孙亚梅 张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消化道出血(GI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AMI并发GI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住院期间死亡的53例患者纳入死亡组,存活的223例患者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消化道出血(GI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AMI并发GI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住院期间死亡的53例患者纳入死亡组,存活的223例患者纳入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MI并发GI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Killip分级高级别比例、新发心律失常和机械性并发症比例、心率、白细胞、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以及住院期间接受输血治疗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收缩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发心律失常(OR=2.673,95%CI 1.267~5.636)、心率>100次/min(OR=3.765,95%CI 1.448~9.790)、尿素氮水平(OR=1.118,95%CI 1.013~1.234)以及输血(OR=2.451,95%CI 1.109~5.421)与AMI并发GI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结论新发心律失常、心率>100次/min、尿素氮水平、输血是AMI并发GIB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住院死亡率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16
作者 梁琪 王冰洁 +1 位作者 刘洋 张春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并提供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 目的 系统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并提供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22年10月,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154 2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209,95%CI:1.010~1.044,P=0.002)、性别(HR=1.210,95%CI:1.063~1.377,P=0.004)、饮酒(OR=4.272,95%CI:1.243~14.679,P=0.020)、刺激性饮食(OR=4.052,95%CI:2.485~6.606,P=0.030)、钙(MD=-0.241,95%CI:-0.315~-0.168,P<0.001)、血小板计数(MD=2.342,95%CI:0.140~4.544,P=0.040)、凝血酶原时间(MD=0.704,95%CI:0.060~1.348,P=0.030)、血浆白蛋白(MD=-3.842,95%CI:-6.361~-1.323,P=0.003)、血红蛋白(MD=-13.484,95%CI:-16.496~-10.471,P<0.001)、血肌酐(MD=85.194,95%CI:22.716~147.671,P=0.008)、血尿素氮(MD=4.540,95%CI:0.426~8.653,P=0.030)、糖尿病(HR=1.395,95%CI:1.257~1.548,P<0.001)、肝硬化(HR=1.763,95%CI:1.561~1.991,P<0.001)、幽门螺杆菌(OR=4.938,95%CI:3.139~7.768,P<0.001)、非甾体抗炎药(HR=1.855,95%CI:1.628~2.113,P<0.001)、每周透析时间(MD=-1.876,95%CI:-2.312~-1.440,P<0.001)是MHD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可依据上述因素识别MHD患者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其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消化道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17
作者 刘光祖 董帅 +2 位作者 刘瑞生 刘世栋 宋兵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10 h”,以Ⅰ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于2020年9月17日收住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血压200/130 mmHg,口服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血压控制欠佳,入院前1个月血压波动...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10 h”,以Ⅰ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于2020年9月17日收住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血压200/130 mmHg,口服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血压控制欠佳,入院前1个月血压波动于150~200/80~120 mmHg之间;糖尿病病史22年,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德谷胰岛素6 U,三餐前各1次;甘精胰岛素12 U,睡前1次),血糖控制可,入院前半年空腹血糖波动于6.5 mmol/L附近;慢性肾衰竭8年,尿毒症4年,每周3次规律血液透析治疗4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6年。入院查体:体温36.1℃,心率6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74/85 mmHg,身高176 cm,体重7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终末期肾病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李明晋 杨涵 +1 位作者 李春华 路会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观察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选取2016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确定出血动脉后给予组织胶栓塞治疗,观察组在... 观察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选取2016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确定出血动脉后给予组织胶栓塞治疗,观察组在确定出血动脉后给予组织胶栓塞至血流基本停滞,然后加用弹簧圈栓塞。比较两组输血量、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12 h时应激相关因子的变化;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复发情况。观察组输血量(567.45±102.41)m L少于对照组的(897.12±123.85)m L,住院时间(7.44±1.54)d短于对照组的(9.02±1.79)d,止血成功率(100.00%)与对照组(9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 h时,两组Cor、NE、IL-1β、TNF-α、IL-6明显较术前下降,而IL-10明显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12 h时除IL-10外的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IL-1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减少输血量,改善机体应激状态,降低炎症水平,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圈 组织胶栓塞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应激状态
下载PDF
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
19
作者 郑烁 许联 +2 位作者 赵楚英 刘渚 唐小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分析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实施吲哚布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s-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吲哚布芬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氯吡格雷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消化道出血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