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8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和抗生素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
1
作者 高丽娇 刘佳霖 +6 位作者 陈恒 罗文华 杨金龙 姬聪慧 任勤 曹兰 王瑞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0-497,共8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中华蜜蜂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抗生素,评价二者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为其在蜜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0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中华蜜蜂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抗生素,评价二者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为其在蜜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0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蜜蜂。对照组饲喂50%(质量分数,下同)蔗糖溶液,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108 CFU/mL植物乳杆菌的50%蔗糖溶液(乳酸菌组)和添加450μg/mL四环素的50%蔗糖溶液(抗生素组)。于15日龄,测定中肠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于30日龄,测算工蜂存活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中肠Abaecin、Tol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中肠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2.75 d(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中肠防御素-1(Defensin-1)、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和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缩短2.39 d(P<0.05)。由此可知,饲喂乳酸菌可提高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工蜂存活率;饲喂抗生素可降低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工蜂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乳酸菌 抗生素 肠道消化酶 肠道免疫基因 工蜂存活率
下载PDF
饲粮中葛藤不同添加量对肉兔养分表观消化率、胃肠道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高承芳 桑雷 +3 位作者 孙世坤 陈冬金 王锦祥 谢喜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为探讨葛藤在肉兔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开展葛藤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选取35±2日龄体重(0.88±0.13 kg)相近的断奶伊拉兔肉兔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25%、35%葛藤的试验饲粮。... 为探讨葛藤在肉兔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开展葛藤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选取35±2日龄体重(0.88±0.13 kg)相近的断奶伊拉兔肉兔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25%、35%葛藤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于正试期第36天开始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分析肉兔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测定分析肉兔盲肠消化酶活性及胃肠道的变化。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不同量的葛藤:1)提高了各处理组肉兔对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木质素、粗脂肪和半乳糖醛酸的表观消化率,35%葛藤组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15%葛藤组与对照组(P<0.05)。2)提高了肉兔盲肠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活性,15%葛藤组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对肉兔胃及小肠的相对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盲肠相对长度和重量、胃相对重量与小肠相对重量,25%与35%葛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提高了肉兔空肠、回肠与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V/C)和黏膜层厚度,降低了隐窝深度值,35%葛藤组肉兔回肠、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低于对照组,空肠、回肠的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生长肉兔饲粮中最适宜的葛藤添加量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兔 葛藤 养分表观消化 胃肠道发育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多纹钱鲽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肠道组织消化酶的影响
3
作者 刘鉴毅 杨俊 +8 位作者 李琪 孙艳秋 刘佳伦 邹雄 方可菲 庄平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投喂,设1、2、3、4次·d^(-1)共4个投喂频率组,分别记为F1、F2、F3、F4组;投喂水平实验采用2次·d^(-1)的投喂频率,设饱食投喂和体质量的4%、6%、8%共4个投喂水平,分别记为G1、G2、G3、G4组。进行60 d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在F2组最高,其余各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高投喂频率组较高。G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最高(P<0.05)。甘油三酯含量G2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G1组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G1组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G2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2)消化酶:肝脏胃蛋白酶活性F3、F1组显著高于F2、F4组(P<0.05);肝脏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F3组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酶活性在F4组显著降低(P<0.05)。肠道胃蛋白酶活性F1组显著低于F4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F4组最低,F1、F2、F3组肠道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F3组显著升高(P<0.05)。G3和G4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组肠道胃蛋白酶显著高于G2组(P<0.05),G1、G3、G4组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G1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G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F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F4组(P<0.05),F4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最低;投喂频率对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G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G2组、G3组和G4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生长: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且均在F2组取得最高;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G1和G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来看,多纹钱鲽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1),投喂水平饱食投喂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鲽鱼 投喂策略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小丑鱼非特异性免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刺激隐核虫杀灭效果分析
4
作者 何丽斌 杨求华 +2 位作者 李慧耀 罗辉玉 郑乐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芪、甘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后收集备用)对小丑鱼血清、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变化及不同用药方式对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复方中草药“XCY-1”可使小丑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第21 d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达到最高值,其中20 g/kg剂量组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小丑鱼的免疫能力;肠道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在各取样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胰蛋白酶和AMS活性高于其他剂量组,20 g/kg和4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LPS活性最高。复方中草药“XCY-1”药浴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体外杀灭结果显示:4 h内,50 mg/L药物浓度即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400 mg/L药物浓度即可杀灭全部幼虫;当药物浓度达到800 mg/L时,3 h内幼虫全部死亡。不同用药方式防治小丑鱼刺激隐核虫病:实验分为4组,A组20 g/kg剂量组,口服无药浴;B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50 mg/L进行药浴;C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100 mg/L进行药浴;D组为对照组,仅投喂基础饲料。结果显示:实验第6 d,A、B、C三个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1.1%、53.3%、57.7%、0,药物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药物处理组每片鳃上仅有0~2个滋养体,对照组每片鳃上滋养体数量是用药组65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XCY-1”可以提升小丑鱼血清、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对刺激隐核虫病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0 g/kg剂量组、投喂时间14~21 d时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开发无公害、环保型天然植物源杀虫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刺激隐核虫 中草药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消化酶活性及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孙阿君 丁炜东 +2 位作者 曹丽萍 曹哲明 邴旭文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了解氨氮胁迫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肝脏、胃抗氧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响应机制,以体质量为(15.27±0.67)g的翘嘴鳜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6个氨氮胁迫质量浓度(0、10、20、30、40、50 mg/L)下肝脏和胃中谷胱甘肽(GSH)、... 为了解氨氮胁迫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肝脏、胃抗氧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响应机制,以体质量为(15.27±0.67)g的翘嘴鳜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6个氨氮胁迫质量浓度(0、10、20、30、40、50 mg/L)下肝脏和胃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胃蛋白酶(pepsin)、胃淀粉酶(AMS)、胃脂肪酶(LPS)的活性和IL-1β、IL-8、TNF-α、HSP90α等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提高,肝脏抗氧化相关酶中的SOD、CAT、GSH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LPO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1β、HSP90α基因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NF-α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8表达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胃消化酶中的胃蛋白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MS和LPS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氨氮胁迫条件下,鱼体通过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和应激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来应对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诱导升高胃消化酶活性为机体提供能量,而高浓度氨氮胁迫则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和HSP90α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翘嘴鳜 抗氧化酶 消化酶 炎症相关基因 酶活力
下载PDF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6
作者 曾志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1-0064,共4页
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只有1人为无效治疗,远少于对照组(P<0.... 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只有1人为无效治疗,远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胃动力指标、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经过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得多(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潘立酮 复方消化酶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桑叶低聚糖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
7
作者 钟文豪 黎尔纳 +5 位作者 李庆荣 邢东旭 杨琼 邹宇晓 廖森泰 周东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5-180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低聚糖(MLO)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6.89±1.16)g的大口黑鲈幼鱼45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低聚糖(MLO)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6.89±1.16)g的大口黑鲈幼鱼45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和1.0%MLO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1.0%MLO组肝体比(HS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α-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Sobs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0.5%MLO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MLO组(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值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道支原体属(Mycoplasm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白细胞介素-8(IL⁃8)、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MLO能够降低大口黑鲈FCR、VSI和HSI,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并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益生菌相对丰度,增强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低聚糖 大口黑鲈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不同类型白羽肉鸡肠道形态结构和消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8
作者 勾琴丽 刘虹宏 +5 位作者 李俊英 吴桂琴 李光奇 孙从佼 杨宁 文超良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研究旨在比较快大型白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WOD168和沃德188两个品种同批出雏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每个品种于7、35和42日龄三个时间点各随机选取8只进行屠宰,采集胰腺... 研究旨在比较快大型白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WOD168和沃德188两个品种同批出雏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每个品种于7、35和42日龄三个时间点各随机选取8只进行屠宰,采集胰腺和三段小肠组织。结果显示:沃德1887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WOD168(P<0.05),35日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WOD168(P<0.05),42日龄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WOD168(P<0.05)。而同一品种35和42日龄的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7日龄(P<0.05),此外,35日龄消化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沃德188空肠和回肠脂肪酶活性及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WOD168(P<0.05),而空肠和回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WOD168(P<0.05)。由此可见,快大型白羽肉鸡比小型白羽肉鸡拥有更高效的饲料转化率和产肉能力,与其肠黏膜形态结构特点和消化道酶活性上的优势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大型白羽肉鸡 小型白羽肉鸡 肠道黏膜形态 消化酶
原文传递
复方中草药对黑棘鲷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9
作者 胡晓伟 刘龙晖 +2 位作者 陈强 李文静 黎中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对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将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麦冬... 本试验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对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将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炽壳(Fructus aurantii)、大黄(Rheum palmatum)、神曲(Massa medicata fermentat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艾叶(Artemisia argyi)、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粉碎混匀,配伍制成复方中草药。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将复方中草药梯度(0%、0.4%、0.8%、1.2%、1.6%、2.0%)添加到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基础饲料中,饲喂黑棘鲷28d。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在0.4%时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且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其中,增质量率提高14.5%,饵料系数降低16.3%;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添加量为0.4%、1.2%、1.6%时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够提高黑棘鲷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并能有效改善血脂;推荐适宜添加量为0.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10
作者 刘静 王钊 +5 位作者 于昊 夏雨婷 李鹏 牛伟强 万永杰 茆达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30只4月龄体重相近[(27±2.0)kg]的雄性湖羊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和添加30%蚕豆皮日粮(蚕豆皮组,BBS)。预饲...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30只4月龄体重相近[(27±2.0)kg]的雄性湖羊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和添加30%蚕豆皮日粮(蚕豆皮组,BBS)。预饲期10 d,正式期5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空肠组织及食糜(n=5),通过RT-qPCR检测黏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消化酶活性,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糜微生物菌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BS组空肠黏膜细胞连接基因Claudin-1、Occludin、MUC-2和ZO-1,促炎因子IL-6、IL-10和TNF-α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IL-1β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2组空肠黏膜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BBS组食糜微生物Shannon、Chao1和Observed_otus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BBS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相对丰度和F/B值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BBS组克里斯滕森氏菌R7菌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未分类厚壁菌属(Firmicutes_unclassified)、糖单胞菌属(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糖酵解菌属(Saccharofermentans)、毛螺科NK3A20菌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和聚乙酸菌属(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16S rDNA基因组的PICRUSt 2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空肠微生物差异菌群主要富集在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原儿茶酸降解和L-亮氨酸降解通路。[结论]日粮添加30%蚕豆皮可降低空肠黏膜炎症因子IL-1β mRNA表达量,改变空肠食糜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调节肠道发酵环境。研究结果为蚕豆皮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皮 湖羊 空肠 屏障功能 消化酶活性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消化酶对κ-卡拉胶/酪蛋白复合体系流变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尚旭珂 朱斯亮 +1 位作者 郑宝东 郭娟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1,共9页
卡拉胶与酪蛋白的结合对肠道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研究两者在体外消化模拟中消化酶是否是影响多糖或多糖-蛋白复合体系构象转变的主要因素,本文以κ-卡拉胶为研究对象,选择酪蛋白为基质,探究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消化酶对κ-卡拉胶/... 卡拉胶与酪蛋白的结合对肠道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研究两者在体外消化模拟中消化酶是否是影响多糖或多糖-蛋白复合体系构象转变的主要因素,本文以κ-卡拉胶为研究对象,选择酪蛋白为基质,探究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消化酶对κ-卡拉胶/酪蛋白复合体系结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消化酶对κ-卡拉胶与酪蛋白的结合影响不大,但可以使体系硫酸基团暴露量显著增加,不利于κ-卡拉胶的构型。体系中的酪蛋白被分解为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肽段,使得复合体系的特征长度增加,相互作用减弱,粘弹性下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降低。本研究为κ-卡拉胶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 酪蛋白 消化酶 体外模拟消化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褐菖鲉幼鱼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12
作者 蒋飞 徐嘉波 +7 位作者 林琪 施永海 贾垂攀 严银龙 邓平平 于爱清 张之文 袁新程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为探讨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适应盐度骤变的能力,本文以肠胃消化酶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为指标,研究其在盐度6、8、10和20[分别记为S6、S8、S10和S20(对照)]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盐度胁迫96 h时,S10和S20组... 为探讨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适应盐度骤变的能力,本文以肠胃消化酶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为指标,研究其在盐度6、8、10和20[分别记为S6、S8、S10和S20(对照)]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盐度胁迫96 h时,S10和S20组的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S6和S8组(P<0.05);S6和S8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S10和S20组(P<0.05);S6和S8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10和S20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12 h时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结果表明,褐菖鲉幼鱼适宜的养殖盐度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盐度胁迫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酶
下载PDF
投喂策略对圆口铜鱼幼鱼生长、消化酶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赵煜 曲焕韬 +3 位作者 陈沛 鲁雪报 郭柏福 文志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但在投喂水平达到3%后趋于平稳。鱼体肥满度和脏体比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当投喂水平不超过3%时,3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2次/d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全鱼的水分则显著下降。投喂水平对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具有显著影响,当投喂水平超过3%时,投喂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肝脏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在3次/d投喂组,肝脂肪酶随投喂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投喂水平、投喂频率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圆口铜鱼前肠消化酶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肝脏脂肪蓄积逐渐增多,并诱发脂肪肝,且在同一投喂水平下,3次/d组的脂肪肝症状较2次/d组的症状轻。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以3%的日投喂量每日投喂3次,最有利于圆口铜鱼的生长、消化及肝脏健康。研究结果可为圆口铜鱼苗种的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投喂水平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肝脏切片
下载PDF
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鲫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14
作者 易建华 王钦 +6 位作者 王辉 宋庆洋 敖慧玲 曹诗宜 别汉晴 张彦 戴晋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2,共6页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鲫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选用300尾初始体质量为(13.0±0.50)g的鲫鱼幼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含酵母培养物0%、0.1%、0.3%、0.5...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鲫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选用300尾初始体质量为(13.0±0.50)g的鲫鱼幼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含酵母培养物0%、0.1%、0.3%、0.5%的饲料,标记为对照组(CK)、S1组、S3组、S5组,常规饲养8周。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鲫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其中S3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77%、34.67%和23.93%;三个处理组均能降低鲫鱼幼鱼的饲料系数(P<0.05),其中S3组饲料系数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34.72%;与对照组相比,S5组鲫鱼幼鱼的肝体比和肥满度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31.58%和24.10%,S3组鲫鱼幼鱼的肥满度显著增加20.51%(P<0.05)。与对照组相比,S1组鲫鱼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38.45%(P<0.05)和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47.87%(P<0.05),S3组鲫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降低24.40%(P<0.05)和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90.06%(P<0.05),S5组鲫鱼的血清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P<0.05),分别升高19.17%、56.23%、267.42%和58.48%,S5组鲫鱼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35.25%(P<0.05);S3组鲫鱼的血清甘油三酯也显著低于S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3组鲫鱼幼鱼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显著升高(P<0.05),分别提高398.46%和307.40%,S5组鲫鱼的肠道脂肪酶显著升高267.70%(P<0.05);S3组鲫鱼幼鱼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显著高于S1组和S2组(P<0.05);S5组鲫鱼的肠道脂肪酶显著高于S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3组鲫鱼幼鱼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显著升高(P<0.05),分别提高12.5%、35.77%和11.92%,S1组鲫鱼的肝脏过氧化氢酶显著升高17.06%(P<0.05);S3组鲫鱼的肝脏过氧化氢酶显著高于S1组(P<0.05),S5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低于S1组(P<0.05)。综上所述,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鲫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提高了鲫鱼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其中0.3%酵母培养物添加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鲫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消化酶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桑叶等复合粉剂对灵山麻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张业怀 凌丁 +3 位作者 刘源富 吕南 张小勤 林荣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桑叶等复合粉剂对灵山麻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00只56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灵山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 试验旨在探讨桑叶等复合粉剂对灵山麻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00只56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灵山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1.0%和0.5%桑叶等复合粉剂。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麻鸡平均日增重升高了12.65%(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及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了40.69%、49.88%和25.72%(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显著升高(P<0.05),白球比(A/G)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桑叶等复合粉剂能够提高灵山麻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降低腹泻率,改善灵山麻鸡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桑叶等复合粉剂适宜添加量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等复合粉剂 木棉花 山药 灵山麻鸡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菌酶复合物对饲喂小麦型饲粮蛋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6
作者 田慧丽 郭志有 +1 位作者 郭瑞萍 赵满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探究菌酶复合物在小麦型蛋鸡饲粮中的使用效果,本试验选用360只京红商品代蛋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为玉米-豆粕型饲粮组(对照组)、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组(小麦组,使用10%小麦替换10%玉米)、玉米-小麦-豆粕型+菌酶复合物组(菌酶... 为探究菌酶复合物在小麦型蛋鸡饲粮中的使用效果,本试验选用360只京红商品代蛋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为玉米-豆粕型饲粮组(对照组)、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组(小麦组,使用10%小麦替换10%玉米)、玉米-小麦-豆粕型+菌酶复合物组(菌酶复合物组,在小麦组基础上添加0.02%的菌酶复合物)。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平均蛋重、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组蛋鸡死淘率增加9.0%,破残次蛋率增加2.9%(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组处理蛋鸡料蛋比降低3.4%,死淘率降低9.8%,破残次蛋率降低1.0%(P>0.05)。小麦组处理未影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组处理蛋鸡干物质和钙表观消化率分别增加3.9%和5.8%(P>0.05),粗蛋白质和磷表观消化率分别增加8.4%和11.1%(P<0.05)。小麦组处理并未影响到十二指肠与空肠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处理淀粉酶活性增加15.5%(十二指肠)和24.8%(空肠),脂肪酶酶活性增加22.6%(十二指肠)和23.3%(空肠),蛋白酶活性增加9.3%(十二指肠)和8.8%(空肠)(P<0.05)。小麦组处理并未影响到盲肠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乳酸杆菌(P>0.05),与小麦组相比,菌酶复合物处理盲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别降低15.5%和13.4%,乳酸杆菌增加12.7%(P<0.05)。综上,使用10%小麦替换10%玉米,并未对蛋鸡生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菌酶复合物添加能提高小麦型饲粮蛋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复合物 小麦型蛋鸡饲粮 生产性能 表观消化 消化酶活性 盲肠微生物
下载PDF
复方消化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杨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66-68,72,共4页
目的 观察复方消化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 观察复方消化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消化酶胶囊(Ⅱ)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5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包括:餐后饱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治疗5周后,2组患者餐后饱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5周后,2组患者MTL、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SS、V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6.67%,P=1.000)。结论 复方消化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可较快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复方消化酶 莫沙必利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多潘立酮及消化酶联合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谈理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8例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消化...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8例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消化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症状消退时间,测定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8,P<0.05);观察组早饱消退时间、腹胀消退时间、烧心消退时间、嗳气消退时间、腹痛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3、12.782、16.371、16.373、30.650,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肠激素明显改善,观察组促胃泌素、促胃动素、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1、38.018、8.463,P均<0.05),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4、9.266、19.246,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89、3.974、6.791,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1%)与对照组(5.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6)。结论针对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多潘立酮联合消化酶治疗可促进胃肠症状快速消退,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运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联合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多潘立酮 消化酶 临床疗效 胃肠激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比较单纯使用复方消化酶或联合使用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邱锋 蔡芳芳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复方消化酶或联合使用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20年05月-2022年05月)收治以老年人FD患者总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以单一复方消化酶治疗...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复方消化酶或联合使用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20年05月-2022年05月)收治以老年人FD患者总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以单一复方消化酶治疗为对照组,以复方消化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统计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较前下降,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提升更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老年人FD中,以复方消化酶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可减轻症状,提升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消化酶 莫沙必利 联合治疗 老年人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肉鸭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菌群数量的影响
20
作者 常树军 《家禽科学》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为探究黄芪多糖对肉鸭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健康的1日龄肉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2%、0.03%的黄芪多糖... 为探究黄芪多糖对肉鸭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健康的1日龄肉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2%、0.03%的黄芪多糖。试验共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空肠和回肠食糜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盲肠食糜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试验Ⅱ组、Ⅲ组空肠食糜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I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不仅能够提高肉鸭肠道消化酶活性,还可改善肠道菌群,且以0.02%添加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肉鸭 消化酶活性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