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穷养儿,富养女:市场卷入与育儿消费实践的文化逻辑
1
作者 于淼 张敦福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基于对城市中产阶级核心家庭12对父母的深度访谈,本文剖析了消费文化与育儿消费实践合力对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商业资本与家庭教养实践在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化历程、社会性别制度上实现共谋,通过市场细分实现儿童消费市... 基于对城市中产阶级核心家庭12对父母的深度访谈,本文剖析了消费文化与育儿消费实践合力对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商业资本与家庭教养实践在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化历程、社会性别制度上实现共谋,通过市场细分实现儿童消费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在家庭教养过程中,既有的家庭角色分工与性别权力关系对育儿消费的形式和内容有着深刻而稳定的影响,并在身份认同、成人权力关系延续、社会角色期待等方面对儿童社会性别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育儿 消费实践 城市中产家庭
原文传递
现代性反思:生态伦理与消费实践的关系互构及进阶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和生 刘凯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1,109,110,共9页
现代性历来被人文社科领域视为核心研究范式,是梳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重要概念,具有浓厚的哲学和社会学旨趣。在“天人合一”文化自觉与生产力束缚、现代性后果的“自然”与“传统”双重终结、“生态社会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等价... 现代性历来被人文社科领域视为核心研究范式,是梳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重要概念,具有浓厚的哲学和社会学旨趣。在“天人合一”文化自觉与生产力束缚、现代性后果的“自然”与“传统”双重终结、“生态社会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等价值的影响下,我国生态伦理与消费实践关系途径农业文明“重生态轻消费”,到现代社会“轻生态重消费”,再到后工业转型时期“重生态重消费”的递进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反思“生态消费”互构关系中的全新切入视角,既是对传统生态观下消费不足与工业社会异化消费的矫正,又开辟出廓清理念信仰、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和法律制度安排等方向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生态伦理 消费实践 互构演进
下载PDF
迈向“虚无之物”的日常生活消费实践 一个消费者的视野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敦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9-174,共16页
依据对日常消费实践的经验和观察,作者从消费者的视角论证: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实践正在快速地奔向“虚无之物”———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虚无之... 依据对日常消费实践的经验和观察,作者从消费者的视角论证: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实践正在快速地奔向“虚无之物”———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虚无之物”是瑞泽尔(Ritzer)建构的一个理想类型概念,在使用这个框架之前,本文根据相关理论传统和中国经验稍加修改。中国社会消费实践30年来的剧变被阐释为消费革命、第二次解放和人们的选择自由。不过,作者认为,变革的社会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中国不仅会丧失曾经拥有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而且生活的意义和情趣正在遭到侵蚀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日常生活消费实践 社会形式 虚无之物
下载PDF
审美经验与消费实践:重回电影想象力消费美学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3
4
作者 袁一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7,共10页
想象力消费美学是现代工业社会下想象力审美实践和想象力消费实践极度发展所形成的美学理论。在该理论下,美学和消费两者从彼此独立走向了融合、开放和持久的关系模式,并形成了互相依赖的理论话语体系。它的出现是在电影美学和消费美学... 想象力消费美学是现代工业社会下想象力审美实践和想象力消费实践极度发展所形成的美学理论。在该理论下,美学和消费两者从彼此独立走向了融合、开放和持久的关系模式,并形成了互相依赖的理论话语体系。它的出现是在电影美学和消费美学之下,建立起的另外一条中层理论的知识范式研究道路,和电影工业美学一起参与到电影与社会的话语关系研究、电影和历史交融发展研究的探索过程中,为中国电影学派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和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客体 想象力消费 美学 消费实践 审美经验
下载PDF
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实地研究 消费实践 方法论 农村 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界 解释性研究 民族志方法 田野工作 研究取向 人类学家 实地调查 研究者 对象 界定
下载PDF
他者抵抗的艺术——探析金斯利·艾米斯《幸运的吉姆》中的日常空间和消费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峰 曲静 《海外英语》 201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21世纪初,日常生活再次成为许多现代批判性分析的焦点,贫穷、异化和附庸性等都是属于人们抵制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日常生活经验。该文将从日常空间和消费实践角度分析金斯利·艾米斯的代表作《幸运的吉姆》。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 21世纪初,日常生活再次成为许多现代批判性分析的焦点,贫穷、异化和附庸性等都是属于人们抵制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日常生活经验。该文将从日常空间和消费实践角度分析金斯利·艾米斯的代表作《幸运的吉姆》。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反英雄"形象—吉姆·狄克逊,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实践者,以一个"他者"的形象反抗着他所处的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运的吉姆》 日常空间 消费实践
下载PDF
制造需要:消费实践的双重政治意涵
7
作者 林晓珊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3期5-9,共5页
在消费社会的批判性理论中,需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从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中,我们看到了消费者是如何被"需要体系"所生产出来,也看到了"需要"是如何成为社会控制的一种形式。但他过于强调... 在消费社会的批判性理论中,需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从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中,我们看到了消费者是如何被"需要体系"所生产出来,也看到了"需要"是如何成为社会控制的一种形式。但他过于强调结构性力量对需要的规制,而忽略了消费者产生自主性需要的可能性。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消费实践,需要的制造与满足是一种生活政治,其中隐含着规训与自主的双重政治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消费实践 需要体系 自主性
下载PDF
消费实践对女性角色的形塑作用
8
作者 邬晓莹 《传播与版权》 2015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在当代社会,消费活动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作用。作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女性,已成为商家追逐的重要目标。消费活动不仅意味着对物质资料的消耗,也代表着对"符号"意义的消耗。因此,关于消费实践对... 在当代社会,消费活动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作用。作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女性,已成为商家追逐的重要目标。消费活动不仅意味着对物质资料的消耗,也代表着对"符号"意义的消耗。因此,关于消费实践对女性角色的形塑作用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实践 广告 女性形象
下载PDF
波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与烟袋斜街的消费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许苗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0,共5页
作为当代都市消费场所,烟袋斜街印证了波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但在其规划和发展的实践运作过程中,结合中国北京的传统与民俗产生出本土化风格,超越了既定的消费理论。由此可见,人们虽无法脱离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但也不完全是被动的,通过参... 作为当代都市消费场所,烟袋斜街印证了波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但在其规划和发展的实践运作过程中,结合中国北京的传统与民俗产生出本土化风格,超越了既定的消费理论。由此可见,人们虽无法脱离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但也不完全是被动的,通过参与消费过程和选择特定商品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起新的消费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理论 消费实践 波德里亚 烟袋斜街
下载PDF
都市休闲空间的消费者实践及社会交往功能研究——以成都社区咖啡馆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浣玥 《商展经济》 2022年第23期68-73,共6页
在全球化的推进下,中国城市同时进入了休闲社会、消费社会和陌生人社会,日趋孤立的都市居民选择通过消费进入社区的休闲空间进行互动与交往,而日渐涌现的城市社区咖啡馆为市民的消费选择和交往互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基于此,本文选择成... 在全球化的推进下,中国城市同时进入了休闲社会、消费社会和陌生人社会,日趋孤立的都市居民选择通过消费进入社区的休闲空间进行互动与交往,而日渐涌现的城市社区咖啡馆为市民的消费选择和交往互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基于此,本文选择成都市相邻的两个社区咖啡馆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空间的理论视角,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试图还原不同消费群体在社区咖啡馆中的实践活动及其与空间的互动,并归结出其消费实践中的社会交往特征。研究发现,消费者在社区咖啡馆中的实践活动是多元的,同时进行着物质消费、日常休闲和社会交往;其社会交往兼有城市生活特征和咖啡馆互动特色;消费者将社区咖啡馆重塑为社会交往空间、消费空间和休闲空间交织的复合型都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咖啡馆 消费实践 社会交往 复合型空间 都市休闲
下载PDF
全国第九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邓国用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96,F0003,共2页
关键词 全国第九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消费增长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消费社会的分层逻辑:一种研究取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远太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随着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关于社会结构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结构性制约下的消费行为研究,转为研究消费实践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在消费社会中,增长没有带来丰盛,消费的社会区分逻辑仍是客观存在的。符号消费、大众消费与品位消... 随着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关于社会结构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结构性制约下的消费行为研究,转为研究消费实践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在消费社会中,增长没有带来丰盛,消费的社会区分逻辑仍是客观存在的。符号消费、大众消费与品位消费作为社会理论家分析消费社会的概念工具,为我们描绘了消费实践中阶层分化的三种图景,也为中国分层研究提供了新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实践 社会分层
下载PDF
二次元与虚拟文化:Z世代新型文化消费的新特点与新挑战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迪 张俊哲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本文从消费文化和消费实践理论视角出发,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的Z世代新型文化消费特征和问题。研究发现,Z世代新型文化消费在获取模式、消费对象、消费决策和消费过程等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同时该群体也面临多... 本文从消费文化和消费实践理论视角出发,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的Z世代新型文化消费特征和问题。研究发现,Z世代新型文化消费在获取模式、消费对象、消费决策和消费过程等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同时该群体也面临多重消费风险。针对上述问题,Z世代新型文化消费者采取了开发信用指标降低交易风险、借助公共平台分享和监督以及依靠共同体寻求信息和情感支持等行动策略。企业、政府、社会等应当兼顾保护和赋能,提升青年和青少年的消费保护体系和网络保护体系,助力青年成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文化消费 Z世代 消费实践 青年工作
下载PDF
技术神话与虚实嵌套:消费文化视域下的网络虚拟主播 被引量:7
14
作者 燕道成 张佳明 《深圳社会科学》 2022年第6期147-157,共11页
虚拟现实、机器仿真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启了高度视觉化的文化产品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也在不断裂变中呈现新的价值结构与意义内涵。虚拟主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诞生,其既是一种文化复合形态,也是一种数字技术商品。虚拟主播是指使用虚拟... 虚拟现实、机器仿真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启了高度视觉化的文化产品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也在不断裂变中呈现新的价值结构与意义内涵。虚拟主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诞生,其既是一种文化复合形态,也是一种数字技术商品。虚拟主播是指使用虚拟形象在视频网站上进行录制、直播活动的主播,具有符号化、人格化和商品化的消费特质。虚拟主播由前台虚拟形象和后台“中之人”组成虚实嵌套式结构,建构了独特的2.5次元角色主体,创造了受众广泛追逐的消费价值,从物品拟真到“人格”拟真,充分透视着现代消费社会的符号商品性演进。虚拟主播作为被消费的幻想符号,多重的消费意象承载着用户的心理需求、关系需求以及资本逻辑下的身体权力控制。粉丝群体在超真实的消费中得到想象式满足,虚拟主播创设虚拟情境越来越成为粉丝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但是,受众在消费网络虚拟主播时,也不应仅仅停留于粗浅的快感或狂欢,而应理性地审视虚拟现实技术对传播媒介的影响与对生活、思维方式的变革。我们应反思网络虚拟主播狂欢背后存在的问题,重塑对网络虚拟主播的认知,认清媒介技术发展与人文价值之间的关系,审慎看待虚拟主播消费文化,不停留于粗浅的网络快感,警惕数字技术对人的“物化”与隐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播 虚拟现实 后人类 消费实践 消费文化
下载PDF
消费:一个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维绪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8-110,共3页
自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消费经济启动以来,消费需求日渐成为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国民消费也正由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享受型,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的代价越来越大,国民消费的升级呼唤科... 自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消费经济启动以来,消费需求日渐成为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国民消费也正由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享受型,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的代价越来越大,国民消费的升级呼唤科学、持续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消费实践的凸显与"场域"特征,探讨了基于消费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及其问题的本土化解释、批判、建构三种研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实践 场域 本土化研究取向
下载PDF
光辉的二十年——纪念《消费经济》创刊20周年
16
作者 肖浩辉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消费经济学 创刊20周年 纪念 消费实践 理论创新 尹世杰 创始人 催化剂
下载PDF
“妥协”与“抵制”:“网游玩工”的日常消费逻辑 被引量:6
17
作者 樊枫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71,共10页
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作为网游增值服务业的从业者,“网游玩工”的日常生活在商业资本与媒介技术的控制下逐步异化。面对折转虚实的生活状态所带来的问题时,该群体选择通过日常消费的方式与之合解。其蕴含矛盾性的消费逻... 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作为网游增值服务业的从业者,“网游玩工”的日常生活在商业资本与媒介技术的控制下逐步异化。面对折转虚实的生活状态所带来的问题时,该群体选择通过日常消费的方式与之合解。其蕴含矛盾性的消费逻辑在于:“妥协”于商业资本、媒介技术和消费文化等宰制力量规训的同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抵制”战术与之应对。其日常消费逻辑的生成,是实践者与结构系统博弈的结果。该群体的消费实践不仅证明了后现代社会中外部规训力量之牢固,也同时显现了结构内部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字时代中,对于“网游玩工”日常消费逻辑的分析,有利于理解新业态青年群体在现实处境中的困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游玩工 消费实践 日常生活 新业态青年
下载PDF
实践与供给:面向碳中和的需求侧解决方案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玲 杜琛仪 肖舒文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2年第1期22-30,共9页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经济系统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提出要求。社会各界对此做出积极响应,但多以行业、技术等供给侧视角为主,需求侧减排方案未得到足够重视。中产阶级崛起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变革,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也为碳中...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经济系统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提出要求。社会各界对此做出积极响应,但多以行业、技术等供给侧视角为主,需求侧减排方案未得到足够重视。中产阶级崛起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变革,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也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挑战,我们亟须探索需求侧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消费行为置于社会实践的框架之中,较全面地识别了不同消费实践领域中潜在的碳减排措施。从实践与供给相结合的视角,发现我国现阶段需求侧碳减排主要面临减排实践庞杂且难管理、低碳供给不足、需求难以撬动供给变革和公众环境意识薄弱等困境和问题。最后,从构建指南、实践与供给联动、政策落地和社会规范引导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 碳减排 消费实践 供给系统
下载PDF
网络社会背景下新型消费惯习的形成机制——以“双十一”购物节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才香 《社会建设》 CSSCI 2019年第1期90-96,89,共8页
本文运用"资本—场域—惯习"分析框架来解释"双十一"购物节的形成机制。网络社会背景下,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技术资本侵入消费场域中,改变着传统消费场域,从实体扩展到虚拟,从线上扩展到线下,从相对固定到... 本文运用"资本—场域—惯习"分析框架来解释"双十一"购物节的形成机制。网络社会背景下,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技术资本侵入消费场域中,改变着传统消费场域,从实体扩展到虚拟,从线上扩展到线下,从相对固定到全球流动。场域的变化轨迹即是惯习的形成轨迹,技术资本在新消费场域创造的优势逐渐被个体所接纳,在不断涌现的价格优势和刺激的强化下,"双十一"购物行为逐渐反思内化为个体内部的一种稳定性、持续性的新型消费惯习,其消费实践表现在"双十一"购物节大规模购物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一 技术资本 消费惯习 消费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