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社会·消费社会·控制社会——资本主义变迁的历史唯物主义透视
1
作者 袁立国 杨慧宇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马克思认为,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作为“生产社会”,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意味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再生产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但生产社会并不是一个自足体,由竞争规律的强制所导致的低收入和充分消费之间的悖论,使再生产遇到... 马克思认为,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作为“生产社会”,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意味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再生产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但生产社会并不是一个自足体,由竞争规律的强制所导致的低收入和充分消费之间的悖论,使再生产遇到它的内在界限。为了克服这个界限,早期资本主义以帝国主义运动开启了对“外界”的内在化;在后工业社会中,又以构建“消费社会”来实现对“主体”的内在化,进而把整个经济过程都纳入资本内部。20世纪晚期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资本的内在化运动达到极致,资本主义进入“控制社会”阶段。在控制社会中,大数据技术不仅掌控了生产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并且以精神政治调节主体对资本的依从性,由此造成更严峻的生存异化。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资本对整个社会的吸纳既再生产了自身关系,也孕育了更深刻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社会 消费社会 控制社会 精神政治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当代建筑学科对消费社会的适应性探究
2
作者 吴志鹏 李承来 刘一鸣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自上世纪梁思成以“体形环境设计”理念对清华大学建筑系进行改革以后,“营建”的概念对“坚固、适用、美观”的诠释有了更全面的维度。“营建学系”的建立希望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通才”,建筑学科的领域得以被延伸。直至今日,信息... 自上世纪梁思成以“体形环境设计”理念对清华大学建筑系进行改革以后,“营建”的概念对“坚固、适用、美观”的诠释有了更全面的维度。“营建学系”的建立希望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通才”,建筑学科的领域得以被延伸。直至今日,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消费时代的演变,使得建筑学科的思想属性与功能属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导致一部分因适应消费社会的形式表意建筑的出现,并引起人们的探讨和深思。文章主要对建筑学科对于消费社会的适应性程度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代建筑导向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科 消费社会 适应性 形式表意
下载PDF
加速社会和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媒介化休闲行为的异化分析
3
作者 张见乔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在加速社会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人的休闲行为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了。在时间感知上,人对于时间的匮乏、紧凑感源于电子媒介的使用过程中,电子媒介给休闲活动提供了情感上的感知。在消费物的异化感知上,休闲行为与消费紧密相连,从时间、物... 在加速社会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人的休闲行为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了。在时间感知上,人对于时间的匮乏、紧凑感源于电子媒介的使用过程中,电子媒介给休闲活动提供了情感上的感知。在消费物的异化感知上,休闲行为与消费紧密相连,从时间、物与符号意义上,休闲行为成为了另一种生产性消费行为。通过个案分析“围炉煮茶”的线下休闲行为,对当下的媒介化休闲行为的异化进行探讨,试图获得休闲与消费与劳动三者之间的平衡之法,以促进消费、时间焦虑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加速社会 休闲行为 媒介化休闲
下载PDF
消费社会理论视域下旅游类节目的审美文化和整合营销传播--以文化旅游类综艺《青春环游记》为例
4
作者 汤皓添 《视听》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青春环游记》通过“文化+旅行”的形式,在探寻历史文化印记的同时,将严肃的历史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演绎出城市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带领受众走近历史人物,感受城市人文历史。伴随着移动端媒介和智能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 《青春环游记》通过“文化+旅行”的形式,在探寻历史文化印记的同时,将严肃的历史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演绎出城市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带领受众走近历史人物,感受城市人文历史。伴随着移动端媒介和智能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传输加速带来的流畅网络体验以及拍摄手法和后期技巧塑造的沉浸式传播环境,旅游类节目逐渐变成一种视觉、听觉乃至联动味觉、触觉相融合的感官盛宴。旅游类节目在满足受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着整合营销传播的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旅游节目 营销传播
下载PDF
《拉格泰姆时代》的消费社会理论解读
5
作者 韩利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博德里亚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消费之符号化、体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本质。小说《拉格泰姆时代》启示录般地描摹出一个当代消费社会的雏形与缩影,科技发达、物品充裕、大众文化消费盛行,昭示出一个高度物化的消费时...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博德里亚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消费之符号化、体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本质。小说《拉格泰姆时代》启示录般地描摹出一个当代消费社会的雏形与缩影,科技发达、物品充裕、大众文化消费盛行,昭示出一个高度物化的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符号化、体系化和意识形态化。消费意识形态通过以下方式运作:操纵消费主体意识和消磨革命意志,驱逐越位消费主体,物化女性身体、奴化女性意识。多克特罗识破了后现代社会消费意识形态的诡计,暴露出其隐秘性、复杂性和残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泰姆时代》 消费社会 消费意识形态 运作方式
下载PDF
结构性变迁、消费社会化和政治消费主义:也谈国潮消费现象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能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2,共9页
伴随着新一代青年消费者逐渐登上中国社会消费决策和消费执行的主舞台,在某些产品品类中,出现了国潮消费的现象,也即青年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市场支持极大改变了市场份额的分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常规品牌选择的微观解释之外,多重... 伴随着新一代青年消费者逐渐登上中国社会消费决策和消费执行的主舞台,在某些产品品类中,出现了国潮消费的现象,也即青年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市场支持极大改变了市场份额的分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常规品牌选择的微观解释之外,多重结构性变迁趋势的聚合、消费社会化的真实体验,以及不稳定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政治消费主义立场,是解释国潮消费现象之兴起的三大线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消费,已经越来越脱离开纯粹经济效用的理性范畴,而日渐发展成为一个关于认同忠诚、符号重构和文化选择的社会建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消费 品牌选择 结构性变迁 消费社会 政治消费主义
下载PDF
城市旅游餐饮品牌培育创新路径探讨——基于消费社会学视角
7
作者 甘慕仪 高蓝洋 储晶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76,共5页
旅游饮食消费是高度情境化的生产-消费行为,现有研究较多从传播学、民俗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尝试用经济学和社会学交叉的消费社会学视角对旅游饮食的生产消费过程进行剖析,提出综合理论和实践模型,并以广东顺德旅游餐饮品牌塑造为例... 旅游饮食消费是高度情境化的生产-消费行为,现有研究较多从传播学、民俗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尝试用经济学和社会学交叉的消费社会学视角对旅游饮食的生产消费过程进行剖析,提出综合理论和实践模型,并以广东顺德旅游餐饮品牌塑造为例,提出在生产端注重效率导向观点的运用以提升饮食生产效率和品质、在消费端关注多元性美学感营造的城市餐饮品牌塑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餐饮 品牌培育 消费社会
下载PDF
异化与超越:西方“零元购”现象的消费社会理论分析
8
作者 韩升 孙泽文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1期9-19,共11页
西方社会爆发的“零元购”暴露出消费社会中人的异化现实。在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针对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批判指明消费自由丧失实现之可能,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针对虚假需要的批判指出消费对人的麻... 西方社会爆发的“零元购”暴露出消费社会中人的异化现实。在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针对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批判指明消费自由丧失实现之可能,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针对虚假需要的批判指出消费对人的麻醉与控制,鲍德里亚针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则指认虚构了平等自由的符号幻象,这三重批判进路揭示出西方“零元购”现象的社会根源、重要前提与现实动力,并孕育了超越消费社会的三种实践进路。不同于马尔库塞的“大拒绝”理论和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方案,马克思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构想关注革命实践与物质生产,为彻底消除消费异化、避免由此引发的暴力现象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零元购”现象 异化 虚假需要 符号 消费社会
下载PDF
消费社会视域下PLOG的符号景观构建与逻辑呈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琦 徐金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56,共8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的“图片+文字”的媒介表达形式被视为一种符号消费。在符号构建过程中,PLOG呈现出形象构建与个性化叙事、平台支撑与文化构建以及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等景观,并且在表达空间、社会交往、审美取向和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景观逻辑。PLOG的势头方兴未艾,需关注过度沉迷于图像化表达、理想化形象构建以及隐私消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PLOG 图像叙事 符号文本 符号消费
下载PDF
新媒介景观:基于消费社会语境下网红景点思考——以重庆来福士为例
10
作者 王彬彬 向承才 杨天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6-79,共4页
网红景点打卡已成为时下消费社会的流行现象,其背后标识的在线参与文化,又包含了互联网数字平台的一套内容运作常规。文章基于消费社会的理论视角,以重庆来福士为例,探讨了消费社会和网络消费主义下网红景点的文化符号及网红特征。在此... 网红景点打卡已成为时下消费社会的流行现象,其背后标识的在线参与文化,又包含了互联网数字平台的一套内容运作常规。文章基于消费社会的理论视角,以重庆来福士为例,探讨了消费社会和网络消费主义下网红景点的文化符号及网红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性批判的角度,对消费社会下的网红景点提出引导路径及正确的消费导向,以期鼓励网红景点紧抓时代机遇,争做互联网时代商业发展的领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网红景点 旅游打卡 媒介景观 来福士
下载PDF
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与虚假需求的生成
11
作者 高燕超 王晓广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8期132-136,共5页
20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生产力使得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巨大丰富,资本家推行高生产、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西方社会由此进入消费社会。生产得多,就要求消费得多,虚假需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以... 20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生产力使得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巨大丰富,资本家推行高生产、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西方社会由此进入消费社会。生产得多,就要求消费得多,虚假需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以牺牲精神生活为代价的消费者天堂并没有给人带来它所允诺的快乐。事实上以资本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是虚假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满足顾客需求”的市场营销理论是虚假需求产生的内在机理。加强党对消费的领导,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虚假需求 异化消费 市场营销 美好生活需要
下载PDF
马拉松在中国“泛化”的社会学思考——以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
12
作者 毛龙 李翠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3年第4期33-37,共5页
随着消费社会的悄然来临,马拉松运动成为全民运动的消费文化符号。对我国马拉松运动出现的“泛化”现象分析后发现导致马拉松运动盛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家政策的“松绑”、经济利益的驱动、群众的盲目服从、疫情后锻炼意识的觉醒等都... 随着消费社会的悄然来临,马拉松运动成为全民运动的消费文化符号。对我国马拉松运动出现的“泛化”现象分析后发现导致马拉松运动盛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家政策的“松绑”、经济利益的驱动、群众的盲目服从、疫情后锻炼意识的觉醒等都是造成马拉松运动“泛化”的关键因素。在马拉松“泛化”现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赛事产业链和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竞争心理夸大等问题。建议通过不断完善马拉松商业运行机制,提高赛事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个人树立正确健康的参赛动机,以促进马拉松赛事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松 体育赛事 泛化问题 消费社会
下载PDF
消费社会的唯物史观论析
13
作者 罗建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共7页
将消费社会置于唯物史观的视域内加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社会有其必然的历史生成逻辑和社会进步意义。然而,在资本逻辑、消费主义和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共同支配下,消费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甫一呈现,就走上了异化发展之路。处于转型期的当... 将消费社会置于唯物史观的视域内加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社会有其必然的历史生成逻辑和社会进步意义。然而,在资本逻辑、消费主义和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共同支配下,消费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甫一呈现,就走上了异化发展之路。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需要以西方消费社会为鉴戒,用"以人为本"的政治逻辑来限制资本逻辑,用以科学消费观为核心的消费教育来应对消费主义的冲击,努力建构中国特色消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唯物史观 西方消费社会 中国特色消费社会
下载PDF
“消费社会”导向下酒店类工业遗产更新研究--以苏州第三纺织机械厂为例
14
作者 季琴 罗超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0期41-45,共5页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广泛出现并渗透到世界各地,随之影响着城市更新发展。文章从消费社会具有的符号价值和大众媒介两方面特征分析,列举国内外工业遗产改造为酒店的案例,分析了消费社会背景下酒店...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广泛出现并渗透到世界各地,随之影响着城市更新发展。文章从消费社会具有的符号价值和大众媒介两方面特征分析,列举国内外工业遗产改造为酒店的案例,分析了消费社会背景下酒店类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优势。并以苏州市第三纺织机械厂的更新改造为例,探讨了消费社会导向下工业遗产改造为酒店的更新方式,在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符号价值的正确传导,以及更新的土地性质变更三个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工业遗产 城市更新
下载PDF
论消费社会中人的物化
15
作者 杨倩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4期21-24,共4页
启蒙运动高扬的人本主义道路,在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以后,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在资本所营造的虚假意识形态幻象中,在欲望的激发之下,人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丰盈的内在潜能被遮蔽,其全面实现的希望被扼杀。同时对人之评判标准也远... 启蒙运动高扬的人本主义道路,在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以后,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在资本所营造的虚假意识形态幻象中,在欲望的激发之下,人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丰盈的内在潜能被遮蔽,其全面实现的希望被扼杀。同时对人之评判标准也远离了精神性、道德性的向度,逐渐物质化。人之本质被扭转,深陷存在意义的危机之中。人的物化,意味着人之精神维度的放弃,意味着以人自身为目的人本主义价值观的消解,实质上是人类精神的倒退。深入剖析消费社会中人的真实处境与命运,回归人的本真状态的欲求愈发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人类 物化 危机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与风险社会:身体实践的双重维度——从“云健身”说起
16
作者 陈心眉 《今传媒》 2023年第3期25-28,共4页
依托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健身不再只是个人层面的身体改造实践,还是人们向内形塑自我认知和体态、向外获取与输出身体相关信息的社会联动行为,逐渐成为了一股流行的社会运动风潮。本文以“云健身”为切入点,将处于健身活动... 依托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健身不再只是个人层面的身体改造实践,还是人们向内形塑自我认知和体态、向外获取与输出身体相关信息的社会联动行为,逐渐成为了一股流行的社会运动风潮。本文以“云健身”为切入点,将处于健身活动中的身体不仅看作消费社会中臣服的、被铭刻的客体,也看作风险社会中对抗的、充满创造力的主体,并在对这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观念的探讨中,搭建讨论身体以及围绕身体展开的实践活动的双重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健身 身体 消费社会 风险社会
下载PDF
消费社会视角下的Vlog传播研究
17
作者 王宛清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5期48-51,共4页
为研究Vlog在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传播现状,通过文献分析与平台调研对Vlog的文化表征、传播机制进行探究与反思。研究认为,Vlog的传播呈现出符号消费、身体景观和广告属性的文化表征,通过传者营造的临场感与消费空间、受者的情感认同与身... 为研究Vlog在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传播现状,通过文献分析与平台调研对Vlog的文化表征、传播机制进行探究与反思。研究认为,Vlog的传播呈现出符号消费、身体景观和广告属性的文化表征,通过传者营造的临场感与消费空间、受者的情感认同与身份转换、媒介的渠道投放与流量助推,从而引发传播热潮,同时Vlog也凸显出真实性与表演性失衡、日常生活消费文化隐喻以及个人表达与商业化冲突的问题。传播健康的消费文化,发挥Vlog的正面导向作用,对网络视频文化的发展和对年轻受众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g 消费社会 社交媒体 传播机制 符号消费
下载PDF
符号操控下的时尚消费异化分析——基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研究
18
作者 姚雪箐 王晨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5-30,46,共7页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明这是一个消费取代生产、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的社会,在其中时尚被纳入符号的逻辑。因此,物的符号化成为时尚消费异化的根源并通过时尚运行的两大逻辑:区分逻辑和循环逻辑,表现为新的拜物教形式。鲍德里亚...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明这是一个消费取代生产、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的社会,在其中时尚被纳入符号的逻辑。因此,物的符号化成为时尚消费异化的根源并通过时尚运行的两大逻辑:区分逻辑和循环逻辑,表现为新的拜物教形式。鲍德里亚时尚消费异化的思想揭示了时尚符号消费营造的符号世界,对当代中国时尚符号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异化 符号 时尚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的式样化研究
19
作者 孙熙雯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审视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出现,是以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作为理论根基,融合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的集合和演变,从而对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进行研究和批判。在资本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双重引导下,文化成为供人们选... 审视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出现,是以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作为理论根基,融合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的集合和演变,从而对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进行研究和批判。在资本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双重引导下,文化成为供人们选择和消费的文化商品。由于大众传媒对文化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消费时所需要的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的符号化认知。这种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被传播,并在社会成员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心理定势:自己就是消费时所需要的、与他人不同的、有价值的符号。而这种新的心理定势就是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因此,通过对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的研究,有益于我国辩证地看待西方的消费现象,避免我国陷入不健康和非理性的消费文化中。在消费生活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反思对于健康、绿色消费观的建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文化商品拜物教 式样化
下载PDF
消费社会视角下年轻女性的社交媒体自拍实践研究
20
作者 周敏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3期100-102,共3页
为探究年轻女性群体的社交媒体自拍实践,采用消费社会理论视角,分析自拍文化盛行的背后、女性自拍中存在的问题及女性自拍的理性回归。研究认为:自拍文化得以盛行的原因是新媒介技术赋权、个体积极自我呈现获取认同、图像社交成为日常... 为探究年轻女性群体的社交媒体自拍实践,采用消费社会理论视角,分析自拍文化盛行的背后、女性自拍中存在的问题及女性自拍的理性回归。研究认为:自拍文化得以盛行的原因是新媒介技术赋权、个体积极自我呈现获取认同、图像社交成为日常重要社交仪式;作为商品的女性自拍可能沦为资本逐利工具,引发自拍编辑成瘾,使人遭遇主体性危机;唤回女性自拍的理性价值需要多元化审美,接纳真实自我,培养深度思考,提高内涵修养,关注真实需求,警惕消费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女性自拍 图像社交 身体消费 形象建构 自拍编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