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在新生儿体内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林杰 宋新文 +2 位作者 黄晓亮 杨度 李魏嶙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万古霉素在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体内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和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 目的:通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万古霉素在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体内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和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30例感染性疾病使用万古霉素的患儿进行血药浓度测定,采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室模型估算万古霉素消除半衰期,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儿日龄、血肌酐水平等因素对半衰期的影响。结果: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体内万古霉素的消除半衰期为3.07~11.7h,平均(6.24±2.23)h,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患儿的日龄(P=0.012)和血肌酐水平(P=0.084)。结论:万古霉素在新生儿患儿体内消除较慢,影响因素多,临床用药时应监测血药浓度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使之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新生儿 血药浓度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长消除半衰期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璨(综述) 魏静(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用于仿制药申请上市批准的过程中,同时在新药开发、新药生产工艺和剂型变换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在此方法中... 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用于仿制药申请上市批准的过程中,同时在新药开发、新药生产工艺和剂型变换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在此方法中,药时曲线下面积是生物等效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等效性 消除半衰期药物 清洗期 交叉设计 药时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万古霉素在重症肺炎患儿体内消除半衰期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汪洋 宋新文 +2 位作者 许琼 张华年 徐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重症肺炎患儿体内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9例重症肺炎患儿静滴万古霉素后在消除相两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以此估算每位患儿万古霉素的消除半衰期t1/2(β)。进一步利用SPSS13.0软件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考...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重症肺炎患儿体内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9例重症肺炎患儿静滴万古霉素后在消除相两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以此估算每位患儿万古霉素的消除半衰期t1/2(β)。进一步利用SPSS13.0软件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考察t1/2(β)与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给药量及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万古霉素t1/2(β)与血清肌酐(CRE,X)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Y)浓度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统计数据无显著相关性。回归方程为:t1/2(β)=0.360X+0.043Y-6.316(r=0.851,P<0.01)。结论:万古霉素在重症肺炎患儿体内的消除速率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应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患儿的自身状况来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万古霉素 消除半衰期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原文传递
长半衰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学 李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7-399,共3页
本文介绍了长半衰期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几种改进方法。长半衰期药物生物利用度试验中血样收集时间可不同于常规情况的3个以上半衰期,只须达到吸收完全即可,一般为24~36h。若吸收过程符合线性速率动力学,卷积回归法能够准确计算每... 本文介绍了长半衰期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几种改进方法。长半衰期药物生物利用度试验中血样收集时间可不同于常规情况的3个以上半衰期,只须达到吸收完全即可,一般为24~36h。若吸收过程符合线性速率动力学,卷积回归法能够准确计算每个药动学参数,同时SIMA&KA和ESTF&KA计算程序又使求算大大简化,因而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满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利用度 消除半衰期 Cmax法 序贯用药 卷积回归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抗癫痫血中清除率和半衰期与体重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艳秋 任志民 +4 位作者 邵庆亮 任立红 姚笠 黄素芳 金锐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2年第1期4-5,8,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丙戊酸钠(VPA)抗癫痫后,患儿的体重指数与清除率和消除半衰期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癫痫患儿,10例为正常体重患儿,10例为超常体重(BMI超过正常20%及以上)患儿,测定口服VPA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清除率... 目的研究口服丙戊酸钠(VPA)抗癫痫后,患儿的体重指数与清除率和消除半衰期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癫痫患儿,10例为正常体重患儿,10例为超常体重(BMI超过正常20%及以上)患儿,测定口服VPA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清除率和消除半衰期,比较药物清除特点。结果超常体重患儿的血药峰浓度有8例超过110mg/L,而正常体重儿童血药峰浓度最高110mg/L。正常体重的消除半衰期和清除率分别为(7.80±0.75)h和(O.18±0.03)L/h;超常体重患儿的消除半衰期和清除率分别为(9.50±0.63)h和(0.11±0.03)L/h。超常体重患儿比正常体重患儿的消除半衰期长,清除率低。结论体重与清除率和消除半衰期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有相关性。超常体重VPA的代谢速度较正常体重患儿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体重指数 清除率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明虹 谈恒山 李金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药物半衰期 合理用药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立新 《黑龙江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28-129,共2页
药物半衰期(t1/2)有称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理用... 药物半衰期(t1/2)有称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其越来越被医师认识、接纳、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半衰期 合理用药 消除半衰期 一房室模型 二房室模型 药物浓度
下载PDF
药物半衰期与给药方案
8
作者 左志如 《黑龙江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693-694,共2页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给药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越来越被临床医师重视。
关键词 药物半衰期 给药方案 消除半衰期 生物半衰期 药物浓度 临床医师
下载PDF
药物半衰期的合理应用
9
作者 王征 尹连登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9期78-79,共2页
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连续用药达7个t1/2,血药浓度可达99%稳态,此时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相对稳定,这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是很有临床价值的。随着对药物PAE认识的不断深入,认为给药... 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连续用药达7个t1/2,血药浓度可达99%稳态,此时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相对稳定,这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是很有临床价值的。随着对药物PAE认识的不断深入,认为给药间隔可根据药物浓度〉MIC或MBC的时间加上PAE持续时间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衰期 血浆药物浓度 消除半衰期 不良反应 有效血药浓度 药物半衰期 合理 血药浓度 持续时间 连续用药
下载PDF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10
作者 田文轩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9期97-98,共2页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d/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d/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其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接纳、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半衰期 合理用药 消除半衰期 生物半衰期 一房室模型 二房室模型 药物浓度 临床医师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残留的消除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毅 周明莹 +1 位作者 陈碧鹃 田丽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2,共5页
采用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在牙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1)牙鲆连续5d口服剂量为50mg/kg的氟苯尼考后,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血液>内脏团&... 采用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在牙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1)牙鲆连续5d口服剂量为50mg/kg的氟苯尼考后,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血液>内脏团>肌肉,随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浓度逐渐下降。6d后各个组织药物浓度趋于平稳,而肝肾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在10d和14d时有回升现象。2)T1/2为32.09~40.73h,说明口服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消除较快,残留较少,但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较为明显。3)探讨休药期的制定,如果只考虑可食用组织,且最大残留限量为0.1μg/g,在本试验的养殖环境下推算,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平均温度为16~18℃时,休药期≥18d。用温度与时间乘积表示则不低于324度·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高效液相色谱 牙鲆 消除半衰期 消除规律
下载PDF
常用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规律及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理 王伟利 +3 位作者 姜兰 谭爱萍 邓玉婷 赵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水温28℃条件下,以12 mg/kg剂量对罗非鱼单次口服给药,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水平,分析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肾组织的吸收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肝脏和肾脏中的药动学参数均符合药动学一室模型,肝脏的药... 在水温28℃条件下,以12 mg/kg剂量对罗非鱼单次口服给药,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水平,分析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肾组织的吸收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肝脏和肾脏中的药动学参数均符合药动学一室模型,肝脏的药物消除速度快于肾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89 h和15.93 h;药物在肝脏的Tmax为5.43 h,吸收峰值为4.84μg/g;59 h后肝、肾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均低于0.8μg/g。取12 mg/kg剂量连续给药7 d的实验鱼肝、肾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给药组罗非鱼的肝、肾组织均未出现病理性变化。此外,氟苯尼考对6株罗非鱼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中,最小抑菌浓度(MIC)均≤4 mg/L,表明常用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消除快、残留少且不造成组织损伤,对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氟苯尼考 消除半衰期 一室模型 病理组织学变化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土霉素残留在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消除与迁移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道进 曾振灵 陈杖榴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3-407,共5页
按生态学方法建立和培育模型池塘生态系统,选择符合要求的生态池分别添加0.8mg·L^-1、4.0mg·L^-1、20.0mg·L^-1和100mg·L^-1盐酸土霉素,定期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表... 按生态学方法建立和培育模型池塘生态系统,选择符合要求的生态池分别添加0.8mg·L^-1、4.0mg·L^-1、20.0mg·L^-1和100mg·L^-1盐酸土霉素,定期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水中药物在用药后消除迅速,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7.32h、34.10h、45.25h、56.07h.底泥中土霉素消除较缓慢,底泥0。2cm表层中的土霉素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8.18d、36.75d、46.75d、33.38d.底泥2~4cm中的土霉素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3.45d、59.58d、47.17d、50.83d.结果提示,底泥中的土霉素大部分以原形药物形式存在,并有明显的从表层向下层迁移的过程;土霉素的浓度对底泥中土霉素的半衰期和平均滞留时问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模型池塘生态系统 底泥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乐果和苦参碱农药在柞蚕幼虫体内的代谢研究
14
作者 张春杨 宫田娇 +3 位作者 张海东 郭鸿儒 周影 杨淑芳 《北方蚕业》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了探明乐果和苦参碱农药在柞蚕幼虫体内的代谢情况,以5龄眠起第3天柞蚕幼虫为试虫,乐果和苦参碱均设置高、低两个剂量组,利用浸叶法对试虫进行经口一次性染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染毒后不同时间内试虫体内乐果和苦参碱... 为了探明乐果和苦参碱农药在柞蚕幼虫体内的代谢情况,以5龄眠起第3天柞蚕幼虫为试虫,乐果和苦参碱均设置高、低两个剂量组,利用浸叶法对试虫进行经口一次性染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染毒后不同时间内试虫体内乐果和苦参碱的浓度,通过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计算药物在试虫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动力学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表明,低、高剂量乐果的Cmax分别为3075μg/kg和5 359.8μg/kg, Tmax分别为2 h和1 h, AUC(0-t)分别为34 060.292μg/(L·h)和18 505.95μg/(L·h),t1/2β分别为32.764 h和36.551 h;低、高剂量苦参碱的Cmax分别为0.443μg/kg和0.281μg/kg, Tmax均为1 h, AUC((0-t))分别为0.868μg/(L·h)和4.668μg/(L·h),t1/2β分别为0.723 h和27.239 h。试验表明:低剂量乐果农药在试虫体内驻留能力强,衰减速度慢,而高剂量则相反;高、低剂量苦参碱农药均能快速被蚕体吸收和分布,但是高剂量的苦参碱农药在试虫体内存留能力强、持续作用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浸叶法 农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代谢动力学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张立康 汪小珍 +3 位作者 李婉姝 邱相君 孙未 胡国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8-1462,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经灌胃ig(200 mg·kg-1)、ip腹腔注射(20 mg·kg-1)、舌下静脉iv(10 mg·kg-1)给予姜黄素后血... 目的研究姜黄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经灌胃ig(200 mg·kg-1)、ip腹腔注射(20 mg·kg-1)、舌下静脉iv(10 mg·kg-1)给予姜黄素后血药浓度变化。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根据腹腔注射、灌胃和静脉给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和给药剂量,计算腹腔注射和口服姜黄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姜黄素浓度在0.05~6.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定量下限为0.05 mg·L-1;低(0.10 mg·L-1)、中(1.00 mg·L-1)、高(4.00 mg·L-1)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29±5.40)%、(104.21±4.72)%和(99.83±1.97)%;日内RSD分别为4.49%、3.90%和1.72%,日间RSD分别为4.61%、4.27%和2.00%。大鼠经灌胃、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姜黄素后,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9.28±18.12)、(90.79±11.55)和(11.96±2.64)min;AUC(0-∞)分别为(86.36±12.90)、(73.39±8.72)、(104.62±11.89)mg.min.L-1。按剂量折算,姜黄素经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07%,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3%。结论姜黄素经不同途径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相似,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腹腔给药 灌胃给药 消除半衰期 绝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羟考酮用于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晓永 徐玲兰 +3 位作者 王涛 赵军博 王举 姜丽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5,共2页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患儿疝气的主要方法之一[1]。该类手术后疼痛表现为混合性的躯体痛和内脏痛。舒芬太尼是常用的镇痛药物,但对内脏痛效果有限,腹腔镜手术后患儿常表现出较剧烈的内脏痛。羟考酮起效迅速、消除半衰期长,激动...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患儿疝气的主要方法之一[1]。该类手术后疼痛表现为混合性的躯体痛和内脏痛。舒芬太尼是常用的镇痛药物,但对内脏痛效果有限,腹腔镜手术后患儿常表现出较剧烈的内脏痛。羟考酮起效迅速、消除半衰期长,激动μ受体和κ受体,对内脏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2]。本研究拟比较等效剂量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羟考酮 消除半衰期 手术后疼痛 内脏痛 躯体痛 Κ受体 镇痛药物
下载PDF
预测在儿童白血病患者治疗中依托泊苷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跃年 张健 +2 位作者 张顺国 袁晓军 顾龙君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采用一个简单的、实用的方法评价临床个体患儿体内CYP3A酶活性;预测儿童白血病患者体内依托泊苷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一点法计算药物消除半衰期,尿样法测定体内CYP3A酶活性。结果儿童白血病患儿体内依... 目的采用一个简单的、实用的方法评价临床个体患儿体内CYP3A酶活性;预测儿童白血病患者体内依托泊苷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一点法计算药物消除半衰期,尿样法测定体内CYP3A酶活性。结果儿童白血病患儿体内依托泊苷药物浓度与CYP3A酶活性相关性较差,而其t1/2与个体在化疗前CYP3A酶活性变化的相关性较好。结论依托泊苷t1/2与儿童白血病患儿体内CYP3A酶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药物浓度 药物消除半衰期 白血病 CYP3A酶活性
下载PDF
杨梅苷脂质体在动物体内药代吸收动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健 郭瑞雪 谢彦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以游离杨梅苷作对比,考察降解速率和半衰期,首次初步研究杨梅苷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吸收动力学。方法:两组大鼠分别肌肉注射游离杨梅苷溶液和杨梅苷脂质体,间隔相同时间,分别眼球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物残留含量。... 目的:以游离杨梅苷作对比,考察降解速率和半衰期,首次初步研究杨梅苷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吸收动力学。方法:两组大鼠分别肌肉注射游离杨梅苷溶液和杨梅苷脂质体,间隔相同时间,分别眼球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物残留含量。依据药物残留浓度和时间的关系,采用统计矩模型,利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求出杨梅苷脂质体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结论:杨梅苷脂质体在肌肉注射的大鼠血浆中可较稳定的存在,具有载体和缓释的作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与游离杨梅苷溶液相比,脂质体使杨梅苷血药浓度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给药8h后,血中仍保持一定的浓度分布,消除半衰期t1/2,α由64.3min增至243.6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游离杨梅苷溶液溶液的3.4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脂质体 药物残留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国产头孢三嗪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19
作者 王子平 张婴元 +4 位作者 吴菊芳 张菁 郁继诚 王宇倩 戴自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1-62,共2页
头孢三嗪属第三代头孢菌素,本课题对国产头孢三嗪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给8名健康志愿者肌注、静注、静滴本品1g后,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24.6mg/l、182.9mg/l、156.3mg/l,肌注后的达峰时间(t<sub>max</sub>)为1.9h... 头孢三嗪属第三代头孢菌素,本课题对国产头孢三嗪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给8名健康志愿者肌注、静注、静滴本品1g后,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24.6mg/l、182.9mg/l、156.3mg/l,肌注后的达峰时间(t<sub>max</sub>)为1.9h,肌注的生物利用度达97.1%。肌注国产品和进口品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途径给药后的消除半衰期均为8h左右。给药后48h尿中排出给药量的40%左右,尿药浓度高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三嗪 血药峰浓度 药物动力学参数 尿药浓度 第三代头孢菌素 生物利用度 给药量 消除半衰期 峰时间 临床药理
下载PDF
合用碳酸氢钠对丁胺卡那霉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20
作者 刘皋林 高申 +4 位作者 王世祥 高秀华 马苏兰 朱玉军 陶学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3期125-125,共1页
丁胺卡那霉素(AM)是一种较新的半合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目前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耐药菌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本文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了7例健康志愿者单用AM及与碳酸氢钠(SB)合用时的药动学变化,并测定了不同pH条件... 丁胺卡那霉素(AM)是一种较新的半合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目前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耐药菌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本文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了7例健康志愿者单用AM及与碳酸氢钠(SB)合用时的药动学变化,并测定了不同pH条件下AM作用于ACTT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AM的消除半衰期T 1/2β和24h尿排泄量分别为1.80±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丁胺卡那霉素 FPIA 绿脓杆菌感染 药动学 耐药菌 最低抑菌浓度 尿排泄 消除半衰期 半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